查看: 117|回复: 5

张岱新诗研究(转载)

[复制链接]

134

主题

692

帖子

170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04
发表于 2020-7-1 10:4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岱新见诗歌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主题

692

帖子

170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04
 楼主| 发表于 2020-7-1 11: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毕晓君
  一、张岱诗歌存世情况.1二、沈复灿抄本《琅嬛文集》的发现及对张岱诗歌的补充.2三、张岱诗歌研究综述.3(一)明清之际.3(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4(三)新版本出现以后.6第一章张岱新见诗歌概括7第一节新见诗歌的数量7第二节新见诗歌的写作时期9第三节沈抄本《琅嬛文集》与今人整理本的异文对校.10第二章张岱早年诗歌创作的师友渊源.10第一节与徐渭、袁宏道的师承关系.11一、诗学徐渭.11二、诗学袁宏道.13第二节与祁彪佳、王思任的社集活动.14第三章鼎革前后张岱的行实与心态.14第一节毁家纾难匡辅鲁王15第二节薙发令急避迹山居16第三节著史写诗终老快园18一、怪事书空不可言.19二、欲凭嗫嚅嚼虚空.19三、素瓷静递语轻微.20第四章张岱新见诗歌的艺术特色.21第一节律诗工整严密21一、对仗谨严.21(一)人名对、地名对.21(二)数字对.22(三)当句对.23二、意象典故丰富.24(一)使事用典.25(二)意象使用.27第二节绝句意境绝妙.28一、善用譬喻、比拟.29二、独特的问答模式.30三、由远及近的景物描写顺序.31结语31附录.33一、异文对校33二、新见诗歌篇目42三、缺字篇目48
  摘要
  张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以小品散文著称于世。同时他又是一个一生刻苦写诗的诗人,沈复灿抄本《琅嬛文集》中新发现其诗歌四百七十五首,诗作颇丰。本文便以张岱新见诗歌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其中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本文绪论部分主要包括:张岱诗作收录文集——《琅嬛文集》各版本存诗情况和流传情况的梳理,沈复灿抄本《琅嬛文集》体例情况的介绍和对张岱诗歌的补充情况以及张岱诗歌研究情况综述。正文部分主要包括四章:
  第一章是介绍张岱新见诗歌概况,主要包括各诗体中诗歌新见情况的分析及量化统计,新见诗歌写作时期的探讨以及与原有诗歌重复部分异文校对情况的整理。
  第二章借助新发现的张岱早期诗作,探讨其诗歌创作的师友渊源,即早年诗学徐渭和袁宏道的具体情形,以及与祁彪佳、王思任等“枫社”成员的社集活动。
  第三章借助张岱新见诗歌中明亡以后的作品,梳理其鼎革之际的具体行实和遗民心迹。主要指匡辅鲁王、避迹山居、寄居快园这三个时期的经历以及家国之痛、遗民之志、隐居之闲逸的心理状态。
  由于新见诗歌中除去两首古体诗外,全部为律诗和绝句,第四章便按照诗体分别探讨张岱新见诗歌的艺术特色,探析张岱律诗工整严密和绝句意境绝妙的原因和具体体现。
  关键词:张岱;琅嬛文集;新见诗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主题

692

帖子

170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04
 楼主| 发表于 2020-7-1 12: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要
  张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以小品散文著称于世。同时他又是一个一生刻苦写诗的诗人,沈复灿抄本《琅嬛文集》中新发现其诗歌四百七十五首,诗作颇丰。本文便以张岱新见诗歌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其中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本文绪论部分主要包括:张岱诗作收录文集——《琅嬛文集》各版本存诗情况和流传情况的梳理,沈复灿抄本《琅嬛文集》体例情况的介绍和对张岱诗歌的补充情况以及张岱诗歌研究情况综述。正文部分主要包括四章:
  第一章是介绍张岱新见诗歌概况,主要包括各诗体中诗歌新见情况的分析及量化统计,新见诗歌写作时期的探讨以及与原有诗歌重复部分异文校对情况的整理。
  第二章借助新发现的张岱早期诗作,探讨其诗歌创作的师友渊源,即早年诗学徐渭和袁宏道的具体情形,以及与祁彪佳、王思任等“枫社”成员的社集活动。
  第三章借助张岱新见诗歌中明亡以后的作品,梳理其鼎革之际的具体行实和遗民心迹。主要指匡辅鲁王、避迹山居、寄居快园这三个时期的经历以及家国之痛、遗民之志、隐居之闲逸的心理状态。
  由于新见诗歌中除去两首古体诗外,全部为律诗和绝句,第四章便按照诗体分别探讨张岱新见诗歌的艺术特色,探析张岱律诗工整严密和绝句意境绝妙的原因和具体体现。
  关键词:张岱;琅嬛文集;新见诗歌
  绪论
  张岱,一名维城,字宗子、石公,号陶庵、蝶庵、古剑老人,晚号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晚明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以小品散文著称于世。他又是一个刻苦写诗的诗人,自述“余少而学诗,迨壮迨老”。其诗作大多收录于《琅嬛文集》中,然文集编订后无力刊刻,仅以手稿和抄稿藏家,后世子孙未能保有,流散佚失者多。明清两代几部影响较大的明诗选本,如《皇明诗选》《列朝诗集》《明诗综》《明诗别裁》,皆不收录张岱诗作。《四库全书总目》辑录张岱《西湖梦寻》五卷,每篇文后杂采古今诗文及张岱自作诗歌,然评之曰“诗文全沿公安、竟陵之派”。诗作传世少,诗名不显,今人多推重其小品文,使得张岱诗歌研究相对较少。
  一、张岱诗歌存世情况
  张岱诗作大多收录于《琅嬛文集》中,此文集编订时间较早,诗集自序作于甲午年(1654)八月望日,其时六十四岁,之后陆续补入新作,八十八岁尚有《万休师修大善塔》一诗收录。入清后迫于贫寒,倩人抄录后未能刊刻。手稿本最初或为诗文合集,抄录时方分为《诗粃》与《文粃》。文集存世版本多,流传情况复杂,为清晰梳理脉络,现根据夏咸淳先生2014年增订本《张岱诗文集》考订成果,详述如下:
  其一,手稿本。不分卷,一册,虽名文集,实有诗无文。诗凡三百零五首,按“古乐府”“四言古”“五言古”“五言律”分体编排,有王雨谦圈点夹评。诗稿勾乙涂改处多,改前文字依稀可辨,十分珍贵。此手稿本清代中叶时为钱塘丁氏八千卷楼所藏,后流入常熟翁同龢家,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流落于市肆,为今人黄裳先生购得。
  其二,抄稿本。分诗集、文集两部分,诗集名为《张子诗粃》。五卷,四册,收诗二百四十余首,按“四言古”“五言古”“七言古”“五言律”“五言排律”编排。抄稿本比手稿本少了六十多首诗,诗稿皆取定改动后的文字,古乐府一体被移入文集中,卷前有王雨谦、张弘序言,张岱自序,以及王雨谦诗评。此本原为《琅嬛文集·雁字诗小序》近人马廉(1893—1935)平妖堂所收故物,后归藏于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其三,清光绪刻本。如前所述,《琅嬛文集》手稿原为诗文合集,诗集部分几经流转为黄裳先生所藏。文集部分清初为山阴余氏大观楼所藏,乾隆年间被同郡人王惠借出,遇大观楼失火,手稿本遂转为王惠私藏。道光年间,此手稿被当时贵州学者郑珍及其子王介臣誊抄。光绪三年王介臣在好友黎培敬的帮助下,将抄稿本刊刻,然手稿本、抄稿本具不传,唯刻本存世。此本凡六卷,卷三录有“乐府”,卷六收录“词”,皆应诗集内容,“乐府”部分与手稿本诗集所收雷同,可见手稿本也非定本,尚待日后修订。
  其四,清代转抄本。此本转抄于抄稿本《张子诗粃》,五卷,二册。据夏咸淳先生考订,此本转抄时对某些异文曾作校勘,校文与手稿本《琅嬛文集》相符,故亦可贵,现存于上海图书馆。
  除此四种外,据藏书家黄裳先生查考,另有朱氏别宥斋所藏稿本一种,原文为“《琅嬛文集》,不分卷,四册,稿本。与刻本不同。(见于《鄞县通志·文献志》著录朱氏别宥斋藏书)”如今收录张岱诗歌最全的版本当为夏咸淳先生2014年整理的《张岱诗文集》增订本。据夏咸淳先生自述,其诗集部分仍按1991年版以抄稿本《张子诗粃》为底本,借阅黄裳先生所藏手稿本增补了《诗粃》原缺的约六十首诗,并在手稿本基础上,据上海图书馆所藏手稿本《张岱评东坡和陶集》增收张岱《和陶诗》四十四首,据崇祯刻本《寓山志》又增收五言绝句《寓山题咏》二十二首。
  二、沈复灿抄本《琅嬛文集》的发现及对张岱诗歌的补充
  2015年6月浙江古籍出版社的编辑路伟先生在浙江宁波天一阁发现了沈复灿手抄本《琅嬛文集》,其后经过半年多校对和整理于次年2月份出版此书。据路伟自述,沈复灿抄本《琅嬛文集》共有五册,原为萧山朱酂卿别宥斋所藏,现分藏于天一阁善本库和朱氏书库中。善本库房中四册已经扫描为数字化文集,其中卷首题字皆为楷书,首行有“琅嬛文集”四字,但未标卷次,次行诗集部分写有“古剑陶庵张岱著”。“七言律”卷题有“古剑张岱著”字样,另有第三行题写的“七言律”“古乐府”“笺”“传”之类的文字。各卷版心皆标有页次,各类诗文自为起讫。文中页面上端贴有佚名红纸浮签数处,未署名,内容多为卷黄裳著:《银鱼集》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19页3次篇目分合意见,但有些已经脱落仅余残迹。在朱氏书库寻得的单独一册,与前四册属于同一文集且笔迹相同,但因损伤严重文字较难辨认。此本扉页第一行署“琅嬛文集张岱著”,第二行署有“山阴沈复□手钞”字样,其中缺字仅存左半边“火”字旁,路伟据此推测是清代乾嘉时期藏书家沈复灿,后经字迹核对判定确为沈复灿抄本。
  据路伟整理统计,此诗集收录诗歌不见于他本者共有四百多首,较之抄稿本,除五言排律之外各体俱全,《张子诗粃》中佚失的五绝、七绝、七律皆完整保存,且仅七律一体就存诗二百六十九首,总数达824首。黄裳先生所藏手稿本中多出抄稿本的诗作,此抄本皆有收录,且诗稿内容基本合乎手稿本中张岱亲笔改定后的文字,路伟认为此抄本所据底本当后于黄藏稿本,或为彼时张岱子侄辈另外誊写的本子。
  三、张岱诗歌研究综述
  (一)明清之际
  张岱诗歌存世文集《琅嬛文集》在编订之初,卷中诗篇有其好友王雨谦的评点,卷首亦有王雨谦及张岱族弟张弘所撰的序文。王雨谦的评点往往一语中的,是理解和研究张岱诗歌的重要参考,其中“试读其诗,于今昔之变,一篇之中,三致意焉,此其诗又一史也”,点明张岱诗歌具有“诗史”性质。张弘对其推重之意更甚,认为“吾越徐文长,昭代诗豪,其诗酷似工部,宗子咏物诸篇又酷似文长,……若以宗子诸诗与文长并驱中原,便可谓吾越有两文长也。……吾与宗子总角交契,三十年相视莫逆如一日,即其诗篇,咄咄称奇,连篇累犊,便可高踞汉唐之上”,认为张岱诗歌以奇称胜,咏物诗篇酷似文长,并以其为可与徐氏并称的两浙文学代表。另外《四库全书总目》中辑录张岱《西湖梦寻》五卷,文后收录张岱诗歌数首,《总目》对此评价为“诗文全沿公安、竟陵之派”,评价不高。其后因张岱的遗民身份在清一代声名不显,诗歌研究也渐入沉寂。
  (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张岱文学价值的重新彰显与“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周作人对其小品散文的推重有关,黄裳更是评价其为“绝代散文家”,陈平原称其“明文第一”。或是小品文风采过显,文学史中论及张岱时多述其散文创作及成就,诗歌部分则几乎不提。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张岱诗文集的校点与整理,诗歌创作才逐渐被提及,关于诗歌的研究亦开始散见于论著之中。其中主要有黄裳的《银鱼集》(1985年),夏咸淳的《明末奇才——张岱论》(1989年)和《张岱诗文集》(1991年版、2014年版),胡益民的《张岱评传》(2002年)和《张岱研究》(2005年),张则桐的《张岱探稿》(2009年)和张海新的《水萍山鸟——张岱及其诗文研究》(2012年)。这些作者皆潜心研究张岱多年,用力极深观点精辟,多为真知灼见之语。现将其研究成果概述如下:
  黄裳先生藏有张岱《琅嬛文集》手稿本,在其“张岱《琅嬛文集》跋”一文中曾概述该文集的体例并考证张岱各著作的存世版本情形。关于张岱诗歌,黄裳先生认为“宗子散文第一,《梦忆》、《梦寻》无与抗手,诗实未佳,然可征故实。”另一篇文章《关于张宗子》中详述其诗,认为“集中有甲申以前诗,而大半为国变后所制”“其诗之所书写,大略为如下数事:记乱后生活,记撰朱明国史,记诸方美物。贯串其中者,遗民之心事也”,并拣文集中有特色之诗考征张岱生平故实。关于抄稿本对手稿的删改一事,黄裳认为“苟此书而刻,原稿不存,则张陶庵亦不过一通常失意之文士耳。更何由见其时代精神?此稿本之可贵也”。
  夏咸淳先生对于整理和校点张岱诗文集贡献极大,用功甚深。其研究专著有1989年出版的《明末奇才——张岱论》和1999年出版的《张岱》以及校点整理的1991年版和2014年增订版《张岱诗文集》,论文则有1986年发表的《论张岱诗稿——》。关于张岱诗歌,夏咸淳先生认为,张岱“古体诗每每参用散文句式,杂取家常语、大白话,奇字拗句……看似粗莽而愈见奇崛……通信明达与生涩冷隽相参,融徐渭、公安、竟陵于一炉”,五律诗多写“遗民诗”“浙赣纪行诗”“寻访故旧诗”以及“咏方物”组诗,风格或“幽愤深广,音调苍凉”、“真切而入妙”或“清词丽句,俯拾即是”,皆为真知卓见。
  胡益民先生分别于2002年和2005年出版《张岱评传》和《张岱研究》两本著作,书中关于张岱诗歌研究的章节是转录的鲍恒教授1997年发表的文章《一片冰雪铸诗魂——试论张岱诗歌的总体特征》。
  2009年张则桐的著作《张岱探稿》中有“张岱的诗歌和诗学观”一节,其中从“遗民心史与诗史观”、“《昌谷集解》与晚明越中诗风”、“陶庵与和陶诗”这三个方面考论张岱与晚明诗坛的深刻关联。
  2012年出版的复旦大学张海新博士的论文著作《水萍山鸟——张岱及其诗文研究》中也论及张岱诗歌。第六章“诗歌之创作”分为“张岱诗歌的总体面貌”、“《和陶集》与中年张岱的图像重构”、“晚明的宗陶诗风”三个部分,作者通过诗歌系年,重构张岱中年图像并探究张岱诗歌与晚明宗陶诗风的关联。另外《和陶集》中新见的43首张岱和陶诗,对于研究张岱具有补充性价值。
  论文方面,主要有上文提及的1997年鲍恒教授的《一片冰雪铸诗魂——试论张岱诗歌的总体特征》,2007年刘燕玲的《一曲禾黍悲歌一把遗民血泪——张岱诗歌研究》,2008年卢玮和叶君远的《论张岱诗歌的“冰雪之气”》,2009年江南大学张旺《张岱诗歌研究》与西北师范大学刘珊《张岱诗歌研究》这两篇硕士论文,前文已述及的2011年张海新的博士论文《张岱及其诗文研究》以及2013年首都师范大学熊伟的硕士论文《张岱诗歌意象研究》。
  其中收录于胡益民先生著作中的鲍恒教授的文章是一篇佳作。文中认为张岱诗歌的艺术风格更多接续汉魏风骨,总体特征表现为“冰雪之气”。人物意象多为烈士和隐士这两类,这也代表了张岱生命的两极,又多用剑与琴意象寄托恨与悲的情感,用松、菊、梅、竹意象彰显人格与道德理想。另外记游写景诗中亦有深情,西湖更是被张岱塑造为心灵寄归之地。
  2009年的两篇硕士论文也是关于张岱诗歌的总体性研究。张旺的硕士论文分为“诗学思想”“题材内容”“艺术特色”“创作渊源”四个部分。其中诗学思想为“冰雪诗文骨”和“自出手眼、不落依傍”,题材内容包括山水行旅、交游酬唱、诸方美物、遗民心史、咏史抒怀五个方面,认为张岱诗歌具有古朴、凝重、奇绝的风格并具有“冰雪意象”的特色,创作上师学陶渊明、徐渭以及公安、竟陵之派。刘珊的硕士论文则是从张岱的生平、交游、著述和诗学理论四个方面展开论述,重点探讨张岱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对诗歌内容也进行了分类并从艺术特征、时代品格和小品文色彩三个部分分析张岱诗歌的成就。
  2013年首都师范大学熊伟的硕士论文《张岱诗歌意象研究》,是从意象角度对张岱诗歌的细部研究。文中将诗歌意象分为生活意象、自然意象、精神意象三类,论述了“西湖”和“桃源”这两个对于张岱而言含有深刻情感的意象,并从意象使用的前后变化中探析张岱在明清两朝不同的生活和思想情况。总体而言,张岱诗歌研究起步较晚、成果较少,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三)新版本出现以后
  沈复灿抄本《琅嬛文集》的出现,张岱诗文的大量订补,为研究张岱的学者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角度。关于新材料的相关研究,本文选题之初有浙江工业大学周霄的一篇硕士论文《张岱新考》,写作之后据知网更新增加了浙江大学何玲琳的硕士论文《张岱新发现诗文研究》。现详述其研究成果,以期在此基础上有更加深入的研究。
  周霄的硕士论文《张岱新考》,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五个章节。第一章通过考证沈复灿辑录同乡士人遗稿的行为以及沈复灿家族与张岱交游的关联性,论证沈复灿抄录《琅嬛文集》的可靠性。第二章依据新发现的文章和纪年诗订补张岱年谱。第三章依据新出现的五篇《上鲁王笺》,考订张岱在鲁王监国时期率众保境迎鲁王、劝招郑遵谦、引裘尚奭适鲁和任职情况的相关史实。第四章在前一章基础上,将张岱在鲁王监国期间的思想分为意气风发的在政期、狂狷抗争的激辩期、智性洞察的在野期三个时期。第五章主要考订了张岱宴请鲁王的时间和鲁王至绍兴监国的时间。总体来说,文章主要研究了文集的版本价值和史料价值,未涉及文学价值的探讨。
  浙江大学何玲琳的硕士论文《张岱新发现诗文研究》,主要分为“新发现诗文与异文”、“张岱生平与交游补充”、“张岱遗民心态新探”、“张岱与徐渭关系重拾”这四章。第一章中“新发现诗文概况”一节是对新见诗歌题材内容的分类,其中七言律诗分为“尚侠烈”诗、写景诗、日常生活诗和祝寿悼挽诗,绝句主要分为各写景组诗。第二节“新发现诗歌体式意义”,是结合具体诗作论证律诗和绝句的诗体特色,主要是指七言律诗比五言律诗在写景上展现景物细节更丰盈,记事诗上表达情感更丰富,绝句因篇幅短小,一诗一咏,因而语言具有质朴自然和紧凑简练的特点。“异文对比”一节,比对沈抄本与夏咸淳先生整理的《张岱诗文集》,举例说明沈本对夏本的“词句校对,文本补充”之功。第二章借助新出现诗歌中的纪年信息,以年谱形式对张岱生平进行整理补充,“交游补充”部分也是对诗题中新出现的人物进行资料考订和整理。第三章主要利用《上鲁王笺》和《越绝诗》这两个新见诗文材料,探析张岱的复明之举和遗民心理。第四章主要通过对组诗《客有言余为徐文长后身者作诗咈之》文本内容的解释分析,论证张岱据认徐渭后身这一态度。此文主要是对张岱新见诗文的系统性和概括性研究,但在“异文对比”一节中也存在着例证皆取自古体诗部分,取证不够全面和《客有言余为徐文长后身者作诗咈之》组诗的解读尚待继续考证的问题。
  第一章.张岱新见诗歌概述
  沈复灿抄本《琅嬛文集》未发现之前,张岱诗作主要收录于手稿本《琅嬛文集》和抄稿本《张子诗粃》中。手稿本共存诗三百零五首,诗体包括古乐府、四言古诗、五言古诗和五言律诗。抄稿本收录诗歌二百四十余首,诗体比手稿本多出七言古诗和五言排律两种。据夏咸淳先生查考,祁彪佳著作《寓山志》中收录张岱五言绝句二十二首,《西湖梦寻》和清人商磐所编《越风》中收录张岱七言律诗十余首。尽管在散存诗作中发现了部分五言绝句和七言律诗,但诗作数量少又多为专题组诗,整体创作情形难以窥见。另外文集所收诗作大多作于明亡以后,明亡之前收录甚少,张岱早期诗社活动与学诗情形并未留存。沈抄本文集中与原有诗歌重出部分亦多有异文,据笔者对校获知,沈抄本诗稿大致与手稿本相同,也有小部分符合抄稿本中修改后的文字,因更接近手稿本,故版本珍贵。本章将从数量统计、大致分期和异文梳理这三个方面对新见诗歌概况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节、新见诗歌的数量
  沈复灿抄本《琅嬛文集》除五言排律外各体俱全,原不见于他本文集的七言律诗、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均收录在内,但新见诗体中有重出诗作,原有诗题中亦有新见篇目。据笔者查阅校对,各诗体新见诗歌数量分布情况为:五言古(1首),七言古(1首)、七言律(258首)、五言律(4首)、五言绝(177首)、七言绝(34首),共475首。
  五言古诗中有《康衢篇赠陈子申》一诗不见于他本。诗中叙述的是张岱建议陈子申开淤修路之事。诗曰“奈何庄岳道,今乃成水滁”,“讵意陈居士,闻言即慨俞。仓遑集百指,开淤满沟渠。布金盈半百,辇石高丘墟,落成刚一月,凑泊如籧篨”。当为崇祯十二年(1639),张岱“奉绍兴知府命,疏凿卧龙山下喷龙池”时记诗。
  七言古诗中《戊申正月晦日金乳生禹陵胜会载笔记之》一诗,夏咸淳整理本《张岱诗文集》(以下简称“夏本”)中只录诗名没有全文,今完整补充,故算作新诗。沈本《琅嬛文集》自发现以来,研究者皆以七律一体为新见,以存诗二百六十九首计数。据笔者检阅校对,其中与《西湖梦寻》所收录诗歌重复者共九首,具体篇目为《鄂王岳少保祠》、《钱武肃王祠》、《于少保祠》(2首)、《吴山城隍祠》(2首)、《吴山伍大夫庙观潮》(2首)、《西溪秋雪庵》、《镇海楼火》(2首),故七言律诗部分新见诗歌当为二百五十八首。
  五言律诗部分新见诗歌四首,分别为《咏方物·丰城肉脯》《甲午次儿下第归·其二》《袁茂先夫人七十双寿·其二》《癸丑暮春兰亭后集寻得旧址有作·其三》《送李作雲北上·其一》。其中《咏方物》诗,原收录三十六首,据夏本校注,抄稿本《张子诗粃》存诗十首,据手稿本补入二十六首,《丰城肉脯》一诗有题无诗,不计在内。沈本三十七题俱全,原缺的《丰城肉脯》完整保留,故定为新见。《甲午次儿下第归》原有两首,沈本则收录三首,其中第二首为新见。全诗为“人言甲午岁,吾祖捷陪京。故老曾闲话,痴儿也动情。天心或为尔,吾意不忘明。穷困原甘受,佝偻毕此生”。诗中张岱直呼“天心或为尔,吾意不忘明”,其遗民心迹直白显露如此,在抄稿本中被删去也不足为奇。《袁茂先夫人七十双寿》、《癸丑暮春兰亭后集寻得旧址有作》二诗皆比抄稿本多出一首,故定为新见。另沈本“五言律”一卷最后两诗分别为《己未元旦》一首和《送李作云北上》两首,夏本并无《送李作云北上》一题,录《己未元旦》三首,题中注明(缺第二),第一首也为残诗,缺后四句,在此实为夏本收录有误,沈本的出现对此有校补订正之用,审阅后可知《送李作云北上·其一》为新诗。
  五言绝句部分,《寓山题咏》组诗在祁彪佳《寓山志》中有所收录,《西湖十景》在张岱《西湖梦寻》中亦有收录,但与沈本相比,同题不同诗者多,同题同诗者亦多字词异文。据笔者检阅校对,将诗歌内容完全不同者皆定为新见诗歌,共有《寓山诗》三十六首、《西湖十景》七首。《山溪口占》、《筠芝亭杂咏》、《丙戌避兵剡中山居受用曰毋忘槛车》、《今昔歌》、《客有言余为徐文长后身者作诗咈之》皆为新见组诗,另有非组诗形式的《赠傒僮可人》和《秋月夜坐》两题,故五言绝句部分共有新见诗作一百七十七首。七言绝句一体皆为新见,共三十四首。各诗体所有新见诗歌篇目与数量,本文略作整理后亦作为附录。
  第二节、新见诗歌的写作时期
  张岱已知诗作大多作于明亡以后,明亡之前收录甚少,究其原因,大概与张岱大量焚烧诗稿有关。关于烧诗史实,张岱在《琅嬛诗集·自序》中提到“张毅儒言余诗酷似文长,以其似文长者姑置之,而选及余之稍似钟谭者。余乃始自悔,举向所为似文长者悉烧之”。祁彪佳为《琅嬛文集》作序时也提到张岱这一举动,“陶庵所作诗文,选题选意选句选字……皆其选而后作者也。其后汇所存稿,悉简其代作、应付诸篇什,尽付一炬。”另外在新见诗歌中也有诗句例证此事,如《毅孺狠抹予诗因烧甲申以前诸稿》“十年已自三焚草,丑妇随人妆屡更”,《丁未除夕》“焚余诗赋无知己,剩取衣冠亦厌人。子野奈何时在口,谁知一往有深情?”《丙午嘉平大雪赵我法移居让檐街踵来韵奉和》“壁上新诗皆急就,箧中旧稿尽焚余”。据此可知张岱为选诗之故遴选甲申以前似徐渭诸诗尽烧之,故明亡前诗作所留甚少,收录于《琅嬛文集》者益少。沈抄本《琅嬛文集》的编写体例在遵从以诗体分卷这一特点之外,诗作大致按编年先后排序,或为当时“尊体”与“纪年”风气盛起。张岱作诗亦注重编年,有《纪年诗序》一文,言“毅孺方有明诗存之选,盖欲选明诗以存明诗也……因取甲子以来诸诗编年记之,遂尔成帙”。故文集编订之初,或亦注重将诗作按编年先后排序,得益于此,可以大致窥见张岱新发现诗歌中的分期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主题

692

帖子

170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04
 楼主| 发表于 2020-7-1 14: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见诗歌中明亡以前的作品,数量不多但十分珍贵,主要补充了较为可观的和诗、和韵诗、次韵诗、同题诗以及诗社分题之作,这对于窥探张岱早年诗学徐渭和袁宏道的情形以及与祁彪佳、王思任等“枫社”成员的交游有重要参考价值。和诗、和韵诗如奉和徐渭的《清风岭和文长韵》、《伍相国祠和文长韵》、《见文长白燕诗有作》(2首)、《和文长月下梨花》(2首),奉和袁宏道的《影戏和袁石公韵》(3首)、《雁字和袁石公韵》(10首),诗社活动诗作有《癸未中秋瑞草谿亭?客迟美人不至时见月食》(2首)等。
  沈本《琅嬛文集》新见诗歌中大部分诗歌皆为张岱晚年所作,对于研究张岱晚年日常生活及心态具有重要价值。其中也有部分唱和诗,为以前诗集所不见。这部分诗歌主要有《和我法限韵寿诗》(6首)《赵我法初拟移居古小学前有诗索和》(4首)《赵我法改卜白云庵左又和其韵》(4首)《丙午嘉平大雪赵我法移居让檐街踵来韵奉和》(4首)《仲春朔日登子弟招游禹陵次我法韵》《和许养庵龙山晓雪初霁》(4首)《丁未二月望前春雪晓霁仍用花字韵》(2首)《登怪山和天石韵》《沈天石过访投诗步韵和之》《融冰如规以映小画和王木蛟韵》(6首)《和映然子戎妆美人登》(2首),诗作数量可观,对于研究张岱诗歌创作及交游都有重要作用。
  第三节、沈抄本《琅嬛文集》与今人整理本的异文对校
  《琅嬛文集》在倩人抄录之初或有妄改,张岱作诗又喜改诗,手稿本中删改涂抹痕迹颇多,这或许都是张岱诗歌抄稿本中异文杂多的原因。本文据沈复灿抄本《琅嬛文集》与夏咸淳先生的《张岱诗文集》增订本详尽比对,发现沈本古体诗部分异文大致与手稿本相同,近体诗中有与夏本相同,与手稿本不同的情况,即符合抄稿本中修改后的文字,但仍是与手稿本相同部分多。因沈本更接近手稿本,更接近张岱诗歌原貌,故版本珍贵,参考价值大,本文详尽校对后将异文对校情况以附录形式列于文后,以供张岱诗歌整理者参考。
  第二章、张岱早年诗歌创作的师友渊源
  沈抄本新见诗歌中补充了部分明亡以前的作品,数量不多但十分珍贵。其中和诗、和韵诗、次韵诗、同题诗,以及诗社分题之作,对于探究张岱早年师学徐渭和袁宏道,以及与祁彪佳、王思任等“枫社”成员的集会创作有重要参考价值。第一节与徐渭、袁宏道的师承关系《琅嬛诗集·自序》中,张岱述及自身学诗经历:“余少喜文长,遂学文长诗,因中郎喜文长诗,而并学喜文长之中郎诗。文长、中郎以前无学也”,但具体学诗情形在以往诗集中并未有相关诗作保留。前人在论述张岱诗歌创作的师承关系时,多从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等宏观角度讨论,诗证则较少。沈本新见诗歌中有奉和诗、和韵诗、同题诗多首,据此可窥探张岱早年的学诗经历。
  一、诗学徐渭
  徐渭与张岱祖父私交甚厚,张岱自小便对他十分崇拜,27岁时辑录完成《徐文长逸稿》,曾被徐渭门生吴系称为“文长后身”,甚至还因为张岱的诗歌与之风格相近,被传言辑录逸稿时收录了自己的诗作,可见张岱对徐渭诗歌喜爱与模仿之深。
  新见诗歌中有和诗:《见文长白燕诗有作》(2首)、《和文长月下梨花》(2首),和韵诗:《清风岭和文长韵》、《伍相国祠和文长韵》以及《咏方物》同题组诗。其中和韵诗方面,以《清风岭和文长韵》为例。徐渭《清风岭》原诗:
  赤霞城畔女郎身,曾将罗袖障胡尘。半岩竹泪犹啼月,一水菱花解照人。
  那取藁砧还破镜,祇持完璧碎强秦。江天风雨来何急,似觉诗成泣鬼神。
  张岱《清风岭和文长韵》:
  女郎元是丈夫身,火里青莲不惹尘。舍命崖为自了汉,望夫石是未亡人。
  剑归延水终辞焕,璧碎邯郸不入秦。风雨忍磨岩上字,精诚血肉亦通神。
  细读两诗可以发现张岱从立意、用典和抒情上皆模仿徐渭原诗。《清风岭》系吟咏南宋贞女“王贞妇”之作,有诗序称“妇,宁海人,举家歿于贼,而妇以色全掳至清风岭,啮指血题诗石璧投崖下死,有司祀之”。两诗在立意上皆前两联陈述事迹,后两联颂扬精神。颔联都借用了蔺相如宁可“头与璧俱碎于柱”而不舍璧于秦国的典故来歌颂王贞妇不惧贼人、誓死守节的精神,从“祇持完璧碎强秦”与“璧碎邯郸不入秦”可见张岱化用之意取自徐渭。尾联“江天风雨来何急,似觉诗成泣鬼神”和“风雨忍磨岩上字,精诚血肉亦通神”,都以风雨催击、磨灭字迹为感慨,抒发对王贞妇遭遇的不忍与同情之心。张岱“望夫石是未亡人”一句也尤为感人。全诗在歌颂女子守节品行之外,对其遭遇也报以同情,这在同类“贞妇诗”中实属难得,可见张岱不仅在诗歌创作上学习模仿徐渭,在思想观念上也多受其影响。
  《咏方物》诸诗,徐渭有同题组诗,所咏方物上亦有重合,如“杨梅”“梨”“频婆”“荔枝”“河豚”,其中张岱《烛溪杨梅》对徐渭《杨梅》,借鉴之处颇多。徐渭《杨梅》序及原诗:
  余姚烛溪湖者佳,至越必由东关占西域,谓汉使葡萄等也木难夷珠也。湖水烛溪环,杨梅烂木难。白眉占西域,紫气满东关。掌露千丸饱,江萍一斗翻。荔枝吾记得,只在雁行间。
  张岱《烛溪杨梅》:
  东关多紫气,来自烛溪湖。韎韐层层剪,胭脂簇簇涂。千丸掌露饱,一斗木难粗。强项杨家果,肯为荔作奴?
  徐渭《杨梅》诗序说“余姚烛溪湖者佳”,张岱此诗便吟咏烛溪杨梅。徐渭诗中有“紫气满东关”,张岱便有“东关多紫气”之句,徐渭化用典故“掌露千丸饱”,张岱便有“千丸掌露饱”,其模仿痕迹之明显据此可见。最后一句都用“荔枝”与“杨梅”作比,写杨梅形似荔枝却不似荔枝有名,于咏物之诗亦见深情。奉和诗中亦颇多模仿之处,有些诗句甚至全袭徐渭诗。如徐渭《白燕》其一有诗句“安得姚家红线缕”三有“万点绡痕春带水,一庭雪影夜生香”,张岱《和文长月下梨花》其二,“春空一片夜苍苍,霁色微收益渺茫。万簇绡痕初著水,几柯雪影暗生香”,盖全袭徐渭诗句。
  二、诗学袁宏道
  据张岱自述,“因中郎喜文长诗,而并学喜文长之中郎诗”,新见诗歌中有《影戏和袁石公韵》三首和《雁字和袁石公韵》十首,可窥探张岱诗学袁宏道的具体情形。
  关于《雁字诗》创作渊源,王夫之《前雁字诗》篇首,有序曰:雁字之作,始倡于楚人。楚,泽国也,有洲渚,有平沙,有芦蒋菰菼,东有彭蠡以攸居志,南有衡阳之峰,曰所回翼也。故楚人以此宜为之咏叹。近则玉沙湖补山老人续唱,作者连轸……雁字之咏,宋元诗、词、曲中居多,明人则多作《雁字》组诗,严复《弱水集》卷十八中提到“明自袁中郎倡为《雁字诗》,一时和者甚众”,张岱有《雁字诗小序》一文,其中提到“余友赵我法,诗名噪天下,近偶家居,以《雁字诗》三十首见示”,可见彼时唱和之风犹盛。张岱《雁字和袁石公韵·其七》对袁宏道《雁字·其七》模仿痕迹最为明显。其中,袁宏道《雁字·其七》:
  秋风漠漠散毫端,谩道迷烟逗浦难。细去云棱如界墨,密来星点似铅丹。
  才从梦笔驿前过,又向造书台上看。入夜几声嘹喨去,梧桐枝上一钩寒。
  张岱《雁字和袁石公韵·其七》:
  疎疎朗朗出毫端,莫道飞奴邮简难。云缀天边如补牍,霞生岭外侣书丹。
  江声到岸和烟听,蛇斗横涂带草看。若个驿前曾梦笔,墨花横扫绿天寒。
  ⑦首联描写雁队形态,皆以“出毫端”作比,且都使用叠词,袁宏道以“秋风漠漠散毫端”开篇,张岱仿作为“疎疎朗朗出毫端”。颔联皆用比喻手法,具有绘画的美感,袁宏道描绘雁过天边犹如云端界外的墨点,雁群密小恰似繁星点点。张岱将雁行画面比作“云缀天边”、“霞生岭外”,似补全的信牍,又似丹青写就的文字,也十分形象生动。颈联皆化用典故,袁宏道用到了“梦笔生花”一事,张岱将此典故用在了尾联,分别为“才从梦笔驿前过”和“若个驿前曾梦笔”,字句也几近相同,可见借鉴之意。
  第二节与祁彪佳、王思任的社集活动
  祁彪佳与张岱是姻亲,关系亲近,亦被张岱称为“山水知己”,两人纪游诗中常见同题诗,如《大禹陵》、《露筋祠》、《寓山士女游春图》、《云林秘阁》、《洞箫度曲》和《祁奕远鲜云小伶歌》,所用诗体皆相同,于诗作上也常有相似字句和典故,如张岱《露筋祠》“读罢残碑对夕阳”之句与祁彪佳《谒禹陵》中“读罢荒碑夕照曛”一句,异曲同工。除山水相和外,张岱与祁彪佳同为诗社“枫社”成员,于诗社集会中亦多有唱和,相关诗作有张岱的《木犹龙》和两首《癸未中秋瑞草谿亭?客迟美人不至时见月食》,祁彪佳有《从张宗子斋头见木犹龙周又新先生所题也合社友赋之宗子亦有作用大苏木假山诗韵予读之而喜踵其和作歌》和《中秋兄弟坐月醒菴迟季父不至》。另新见诗歌中《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山钟夜渡空江水》或也为诗社社集分题之作。
  王思任与张岱祖父张汝霖同年考中进士,张岱称其为“年祖”,又将其视作“古文知己”,王思任同时也是“枫社”成员。两人交际甚多,关系亲厚,于诗歌创作却一直未见交集。新见诗歌中张岱有《大雪次坡公韵用欧阳禁体》一诗和两首《再次前韵》,关于此次韵诗,王思任亦有诗作,如《大雪次坡公韵》(2首)、《辛酉迎春大雪简文长集复次坡公韵》、《无关大雪再和坡公韵》(2首)、《壬申腊朔榷满候代维舟中江塔下复大雪再次坡公韵》(3首)、《舟泊泰和大雪去萧伯玉柳溪里许又次坡老韵》(2首),数量颇丰,检阅张岱诸友人作,盖只王思任有此诗题,故张岱是受其启发影响而创作也未可知。
  第三章鼎革前后张岱的行实与心态
  新见诗歌中更多的仍是明亡以后的作品,这部分诗作对于梳理张岱在易代之际的具体行实和遗民心迹变化具有重要作用。以往由于诗作不丰,张岱晚年行事恍若隔雾,文学史中多以其在鼎革之际消极避世,落魄潦倒,晚年隐居快园,著史修书,孤寂终老概述,对于张岱的认识略显单薄,不够丰富立体。而新见诗作正可补此不足。据其中透露信息看,鼎革之际张岱的活动大体可分为匡辅鲁王,避迹山居,寄居快园三个时期。
  第一节毁家纾难匡辅鲁王
  由沈抄本《琅嬛文集》存有的五篇《上鲁王笺》,可知张岱曾毁家纾难,亲身参与了迎立鲁王绍兴监国的救国活动。在《上鲁王笺》(其二)中,张岱自述:“初三日,臣即尽鬻家产,招兵三千余人,率领郑遵谦长子懋绳、原任副总兵鲁明杰前来扈驾。……臣自措囊中,并贷典户,措银一千六百两,与裘尚奭为千日粮”。“尽鬻家产”、“并贷典户”诸语,充分彰显张岱的慷慨救国之心,而这或许也正是张岱晚年穷困潦倒的真正原因。
  鲁王绍兴监国期间,张岱曾有短暂的参政时期。第三笺中写他上书请求立斩马士英,“愿吾主上假臣一旅之师,先至清溪,立斩奸佞,生祭弘光,传首天下,敢借天下第一之罪人,以点缀吾主上中兴第一美政”,可见张岱也曾意气风发,期望戎装怒马,杀敌报国,只是事情败露,马士英逃走,斩杀一事未果。之后张岱继续直言建策,不避斧锁,但由于内容过于激进,未顾及诸方利益,又因其自身非科甲出身,饱受歧视和排挤,最终仅入仕两个月,便上书请辞归隐。掌握鲁王监国政权实权的方国安后来为筹措军饷,曾力邀张岱出山,被张岱拒绝。之后又有南伯俞玉恳切聘请,张岱于剡溪隐居半年后再度出山,但此时藩镇羸弱,张岱深觉大势已去,仅留百余日即复归山里,政治生涯至此结束。在这一场入世救国里,张岱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留下的遗憾也一定是巨大的。张岱组诗《今昔歌》中悲切感慨“鼎彝三代物,陈设满华堂。犹能存一二,断几与残床”,往昔繁华靡丽转瞬间散若云烟。《住柯山白头兵三过予门相戒勿入》有“兵火偏余失故庐,僦居村坞自菑畲”之句,《今昔歌》中另有一句“越城圈地去,亦只我张家”,透露出无限悲凉之意。
  第二节薙发令急避迹山居
  鼎革之际,张岱避迹山居的主要原因或是逃避薙发令。清人入关后旋即推行薙发令,引发了一场惨烈的反抗与追杀,不计其数的志士仁人或为守节赴死,或隐蔽山居,或入寺为僧。关于此守节之志,张岱在山居之时的诗作中经常提及。如一六四六年张岱避乱于剡溪西白山中,在亡母祭日当日写下《讳日告文》,文中以与母亲对话的方式坦露真实心迹,文中称:
  “维丙戌八月,孝子张岱避兵于剡之西白山中。……去年遭变,下薙发之令,儿有言曰‘发随头并落,家与国偕亡。’至今万死一生,儿发尚在。有劝儿为僧者,儿素不佞佛,亦不耐僧。有劝儿曰:‘太史公作史记,不惜腐刑,去此数茎发何难耶?’儿曰:‘太史公以刑余辱及先人。夫刑余之人,人犹人也,薙此数茎发,则非人矣。仁人志士至欲以头殉发,他非所论矣。’故儿穴居野处,邀天之幸,俟发禁稍弛,儿尚可存活。”
  可见张岱守节志坚。另外在张岱作于此时,赞咏鼎革之际越地殉国义士的《越绝诗》组诗中,就有多首赞颂志士在薙发令中誓死守节的举动。如《六义咏·高岱》“烈士无庸膏斧钺,完人并不受髡钳”,《二侠咏·钟皂隶》“皂隶膝踝偏不屈,父孃肤发独能珍”,以及《六义咏·周卜年》“玉碎何常羡瓦全,白洋止水势滔天”。《三逝咏·吴从鲁》一诗,更是通篇赞颂其守节行为。诗序云:“吴从鲁,号金堂,山阴人。监国时官左通政。北兵渡江,金堂屏迹家居,誓曰:‘发与头落。’设榇于中堂,灵床、丧幄无不具,曰:‘有踪迹我者,即盖棺钉我’”。详列细节来叙述吴从鲁的守节举动,诗中更赞颂其“一棺供奉在中堂,预设刍灵人未亡。季布避髡思授首,费贻托疾暂为盲。身先死不烦人杀,发尚能存全予狂。留取衣冠逢地下,忍教父母认儿郎”。除越绝诗以外,悼挽诗中也时见这一感慨,如《挽陈木叔少宗伯》一诗,“行到断崖只一死,肯将肤发受人髡”。陈木叔,即陈函辉,与张岱遭遇相同,二人均毁家救国,又均受谗言排挤,陈函辉在鲁王败落后殉国,张岱在这挽诗里或也抒发自身怀抱。
  为逃脱薙发,张岱转徙山居,期间惊弓之鸟心态,于诗中也时有体现,如《山中冬月》后两句“草动疑藏虎,栖禽屡自惊。”张岱回到故居,隐居快园时,仍经常回忆这一经历,如《社集山民弟邻砚堂》“四载山居避弋缯,归来发短不成僧”以及《乙丑岁旦》“发短衣冠在,心存志气扶”。关于彼时心境,在《谢叠山祠》一诗中有所呈现:缓步溪桥信所之,何缘得拜叠山祠?衣冠到此犹存宋,肝胆于今政及时。薙发见公公不异,定睛瞩我我何思?至元廿六年曾过,后死程婴难在斯。
  谢叠山是与文天祥并称的爱国志士,国难之时不惜倾家荡产,集聚民间义军抵抗外侮,南宋灭亡后,又守怀抱节,拒绝元朝封官利诱,绝食殉国。张岱的这首咏怀诗是有身世感慨在内的,有寄托怀抱、怀人伤己之意。首联“缓步溪桥信所之”,让人想起阮籍的“穷途之哭”,心中有愤懑郁结之人,或许都惶惶不可终日,于内无解才散漫行游寻求慰藉。“何缘得拜叠山祠?”,此中缘分深浅,同命相怜,张岱一定深知。最后两联“薙发见公公不异,定睛瞩我我何思?至元廿六年曾过,后死程婴难在斯”,彼时伤怀落寞,困苦艰难,清晰可见。
  关于山居之时的艰难处境与困苦生活,张岱亦多有诗文作品记录。据《讳日告文》所述,张氏一族丙戌年间曾举家逃难:
  “五弟携家入闽,九弟、四妇入山避兵火……儿家口星散……儿晓冒风露,夜乘月光,扶杖蹑芒,走长林丰草间,或逾峻岭,或走深坑,猿崖虎穴之中有所栖泊,亦不出三日,辄徙其处……幸赖寺僧收留,藏我如复壁,焦饭及酸齏,遂与数晨夕。”
  虽不至饿死,然而已经到了“皮肉俱削,背露其脊,股出其骸,黧黑如深山野老”的地步,“故交见之,多有不相识者矣”。相关诗歌作品主要有五绝组诗《丙戌避兵剡中山居受用曰毋忘槛车》十四首和《今昔歌》二十首以及七律《住剡溪谢人赠米》两首。
  组诗《丙戌避兵剡中山居受用曰毋忘槛车》可谓张岱山居生活的实录,其中一诗一咏,分别写了茅草厂、门板床、麻布帐、稻草荐、松树枕、衲布被、麻绳揓、瓦茶瓶、瓦灯盏、粗板桌、砂锅盆、地火炉、稻草鞋、竹溺器。只看诗题,便知山居之苦,条件破败简陋,恐怕是富家贵公子张岱完全不曾想象过的。诗中不乏自嘲之句,如《麻绳揓》“结绳为揓架,敢言不称使?遐想仓颉前,一部十七史”,以及《瓦茶瓶》“自有开辟来,此瓶真太古。想见出窑时,未变陶家土”。可即使张岱甘受贫寒,生活亦诸多磨难,如《稻草鞋》所述,“草蒉吾所甘,但愿走平地。出门即高岗,道里不可计”,山居不易,辛酸遍尝,张岱半世繁华益显苍凉。
  关于这一心理落差,张岱更有二十首《今昔歌》留世。其中以对比的手法分别吟咏园林屋舍、声伎歌舞、粮肉瓜果、衣锦灯烛、饮茶灌园、器皿役仆等等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拙朴有味,感慨深沉,多有戏谑调侃,自嘲自解之句,但读起来却感觉不到一点轻松,字字看来都是泪,曲终人散甚荒唐。其中写丝竹歌舞,写“终日费揣摩,小傒教歌舞。恐予不忘情,池塘蛙两部”,晚年爱丝竹,意本欲陶情。曲终人散去,只剩一床琴”,从前与后来,戏谑与自嘲,繁华一梦,转头成空。
  尽管山居生活多艰难困苦,现实与往昔的对比中,总有一份苍凉和唏嘘,但张岱仍坚守心中志向,以创作和陶诗,呼应先贤陶渊明的方式自勉。张岱原有诗歌中已知《和贫士》《和述酒》《和有会而作》《和挽歌辞》,又有张海新博士2009年于上海图书馆发现的《和陶集》,收录张岱《和陶诗》四十三首。张岱以诗明志,表明自己守节志坚,如《和贫士》七首,诗前有序“丙戌九月九日,避兵西白山中,风雨凄然,午炊不继”,尽管“日午厨无烟”,张岱仍“残书手一卷,埋头自钻研”,尽管“四壁无所有”,依然“凄然张断琴”,张岱高呼“苟不忘利禄,赋诗焉得工?”、“九原如可作,杖履愿相从”,尽管经受着饥饿与离乱,不改心之所向,著史写书,归隐田园,是张岱自主选择的道路。
  第三节著史写诗终老快园
  张岱避居山林四载之后回到乡里,租住在龙山后麓之快园。检阅其晚年诗作,其心境大致有家国之痛、遗民之志、隐居之闲逸这三种。因张岱律诗中时有佳句,于此三种状态恰有对应诗句最能概括,故以“怪事书空不可言”、“欲凭嗫嚅嚼虚空”、“素瓷静递语轻微”三句概述之。
  一、怪事书空不可言
  明代遗民在新朝如何自处,其生存状态如何压抑苦闷,我们无从想象,仅透过作品中流露的片语只言,略窥探一二。张岱晚年有一诗作《和杨子长作》,里面写到“麟经阙五须当削,怪事书空不可言”,《麟经》残缺,那就多加修改,遭遇怪事就在空中画字,不用说出来。“怪事书空”这一典故在张岱诗作中多次出现,“不可言”的究竟是什么呢?《悼毅孺弟亡女吴夫人》中有诗句“沙漠怎容秦吉了,樊中自逝许谁惊?”《登子弟招饮南华馆看芙蓉》中提到“名园近日能存几,对景徒怆隔世民”,《丙午七十初度》又有“妄希子赣谋存鲁,敢说陶潜欲避秦”,是对清廷的不满,对身世的不平,盖皆遗民心事。
  张岱诗作中亦多用“弹铗”这一典故,如《壬寅除夕》“慷慨尚弹何处铗,穷愁惟罪未完书。人言今夕为除夕,诸事横胸不得除”,《赵我法改卜白云庵左又和其韵》“弹铗归来已有家,玄都观近地非遐”。“弹铗”,谓处境窘困有所求,也谓求归不得而思归。张岱“怪事书空”,“弹铗而歌”,其心中旧事不再重提也不能重提,却也不会淡忘,《陆放翁祠》中有诗句“耻在靖康谁复忆,多君击缶尚乌乌”,又有《看蚕》“仓皇不可说,反变为笑唲。苦至无声泪,此笑真足悲”,读来让人深觉苍凉,触目惊心。
  二、欲凭嗫嚅嚼虚空
  张岱晚年曾重访故居,留下《访登子重到故居》四首,诗中多言“少小嬉游地,犹然在梦中”,“犹思牵幌入,恍憶出门初”,“离家昨日事,坐处席犹温”,“一入梅花屋,真如见故人”,其一往深情,让人读之呜咽。往昔繁华,已如隔世之景,一场大梦,反复咀嚼,亦不过是“游鱼啖花影”,“欲凭嗫嚅嚼虚空”而已。关于追忆往昔的诗作,往往切切真情,感人至深,如《陆德元六十》“童稚只如昨日事,颠狂无异昔年前。犹闻尔祖扶筇过,恍在君家屋后眠”,《游鱼啖花影次曹峨雪韵》“到头衣食翻成辠,过眼繁华总是空”,“人间兴废浑闲事,顾谢风波学茧翁”,《癸卯元旦》“无数兴亡刚转睫,几多岁月一捻须。到今事事无成就,反抱残年补幼时”,《山居坐雨次许养庵韵》“生平不解世情浓,到眼荣枯付草茸”,《壬寅腊月雪阻钱塘与镛儿闷坐市楼迟小傒不至》“梦到家园雪未霁,门前犹白几重山”,不胜枚举,俯拾即是。
  三、素瓷静递语轻微
  张岱晚年不只有追念前朝的苦闷和追忆往昔的凄凉,张岱依然保有那份风雅和乐观,与自己和解,也与时代和解,于诗书中寻得一刻平静。透过诗作,我们可以发现张岱不改戏谑本色,晚年渐次从容,其中有感慨老当益壮的诗句,如《赵我法借寓快园次韵》“陶潜饮酒贫逾乐,杜甫哦诗老益工”,《和我法限韵寿诗》“袖里漫灭投人刺,囊贮雕镂呕血篇。记取伏波曾有训,老当益壮守弥坚”,有抒发安贫乐道之情的诗句,如《元日赵我法枉顾同万里山民二弟暨子侄辈快园小酌》“年华已迈惟留兴,松菊犹存尚未贫”,《赵我法初拟移居古小学前有诗索和》其四“一山尚怪风雷至,三径虽荒松菊存”,《戊申元旦》“元日残盘堆五辛,犹能赊酒未为贫”。以及更多地描写晚年达观知命,知足常乐的生活日常诗句,这些诗句恬淡娴静,安逸怡人,让人深觉美好,如《丁未元旦》“闭关无客来相访,闲看牛羊暮日归”,“秋水孤灯影懆淡,素瓷静递语轻微”,其二“八叉思在花前发,一斗诗于酒后妍。南北东西枕上路,风花雪月醉中天”,《再次前韵》其二“汤沸大垆惟待酒,挂钱耘老自枝叉”以及《快园杂咏》“径草绵芊与户齐,门前沟水亦成溪。密栽杨柳充簾箔,多植芭蕉供赫蹄。失队分明为懒鸽,补更毕竟是荒鸡。老人惭愧徒闲坐,读罢残编日又西”。尤其“秋水孤灯影懆淡,素瓷静递语轻微”一句,实属佳句。“素瓷”传达一种洁净之美,“静递”一词又有雅致之风,“语轻微”的状态也让人感到一种心领神会的默契,这些好像都在告诉世人,那个竹月花茶、风雅至极的张公子依然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主题

692

帖子

170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04
 楼主| 发表于 2020-7-1 14: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张岱新见诗歌的艺术特色
  由于新见诗歌中除去两首古体诗外,全部为律诗和绝句,本章便按照诗体分别探讨其律诗和绝句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律诗工整严密
  新见诗歌中,仅七言律诗一体就二百五十八首,数量颇丰,占所有新见诗歌的二分之一,可见张岱于律诗创作用力甚深。律诗创作与古体诗不同,张岱古体诗创作“每每参用散文句式,杂取家常语、大白话”,风格古朴雅趣,幽倩澄明,而律诗创作对格律要求非常严格。张岱创作律诗,尤为注重炼字炼句,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使其工整严明,尖颖生动,主要体现在对仗、用典、意象这三个方面。
  一、对仗谨严
  律诗在唐代形成之初便要求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对仗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律诗的内在要求。检阅张岱律诗,于对仗一法,尤为工整严密,工切匀称,其中比较有特色的对仗类型有如下三个:
  (一)人名对、地名对
  张岱作诗,使事用典颇多,典故又多历史人物事迹,故往往以人名、地名结对,如:人名:《岸生舅生还志喜》其一“赵午为王能辩雪,叠山有母敢供招?”《山居坐雨》其二,“子美汉书堪下酒,髯苏怪石可为供。”《戊申除夕》其一,“范叔一寒宁至此,鱼弘四尽竟如斯。”《唐豫公初度》其一,“曼倩口能谐世法,东坡腹更合时宜。”《周戬伯七十》其二“谦让未遑黄老术,异同不碍马班名。”《送查伊璜赴部对簿》“桁杨前汉收班固,声伎新唐系宋祁。”《癸卯元旦》其二“明妃岂遂能忘汉,毛女元来为避秦。”《寿赵我法六十三岁》其二,“庞公有女为灵照,坡老支儿亦象贤。”其中《岸生》联“赵午”对“叠山”,《山居》联“子美”对“髯苏”,《戊申》联“范叔”对“鱼弘”,《唐豫公》联“曼倩”对“东坡”,《周戬伯》联“黄老”对“马班”,《查伊璜》联“班固”对“宋祁”,《癸卯》联“明妃”对“毛女”,《赵我法》联“庞公”对“坡老”。
  地名:《寿陈青霞六十》其二,“塘栖橘是封君禄,茗水芦为海屋寿。”《闽友陈昌箕过访赠诗有和》“于陵迂也还多僻,泌水悠哉不厌贫。”《朱弦庵初度》其一“彭泽腰伸长病足,庐陵鬓少但存心。”《吴山伍大夫庙观潮》其二,“隔岸越山遗恨在,到江吴地故都非。”《壬寅除夕》其一,“心灰闽海虬髯客,望断辽阳丁令威。《会稽前怀古》其二,“夜摩虀臼曹娥碣,梦入生花江淹楼。”《会稽后怀古》其三,“探奇禹穴荆蓁外,修褉兰亭感慨中。”《山钟夜渡空江水》其一“猿洞高呼灵鹫月,铜山遥应浙江潮。”其中《陈青霞》联“塘栖”对“茗水”,《陈昌箕》联“于陵”对“泌水”,《朱弦庵》联“彭泽”对“庐陵”,《吴山》联“越山”对“吴地”,《壬寅》联“闽海”对“辽阳”,《会稽前》“曹娥碣”对“江淹楼”,《会稽后》“禹穴”对“兰亭”,《山钟》联“灵鹫”对“浙江”。张岱律诗中常常见到人名、地名结对的句子,是其对仗手法最常见的一种。盖因张岱有著述史书经历,又专门收集过各类典故编成《夜航船》一书,于事典一类收集众多。在律诗创作中也每每以此结对,体现出人名对、地名对众多的特征。
  (二)数字对
  数字对是较为基础和常用的结对方式,张岱也常用数字结对,其中多与典故相结合,化用巧妙又工整严密,如:《白岳道兄北上小诗送之》其二“四皓功名惭一老,九彝文集重三苏。”《山钟夜渡空江水》其三“一捺断崖连北斗,半株残塔对西泠。”其四,“四面混同吴越地,一声冲破赭龛山。”《会稽后怀古》其一“三代衣冠存窆石,六陵苔藓闭攒宫。”《喜查伊璜对簿昭雪》其一“谁以一编疑向秀,肯将三说杀韩非?”其二,“两地风波惊石匮,一天雷雨发金縢”。《寿平子弟孺人六十》其一,“百年慧业文人妇,廿载怀清贞女台。”《壬寅除夕》其一,“苏卿十九年轻过,貂锦三千人不归。百代衣冠藏窆石,一生志气付郎机。”《送查伊璜赴部对簿》其一“贾人一字思悬世,伧公三都虑覆瓶。”《吴山伍大夫庙观潮》其一,“两山吞吐成婚嫁,万马奔腾应鼓鼙”其二,“钱塘一臂鞭雷走,龛赭双颐噀雪飞。”其中《白岳》联“四皓”对“九彝”、“一老”对“三苏”两组数字结对,《山钟》其三联“一捺”对“半株”,其四联“四面”对“一声”,《会稽后》联“三代”对“六陵”,《查伊璜》其一“一编”对“三说”,其二“两地”对“一天”,《平子弟》“百年”对“廿载”,《壬寅》联“十九年”对“三千人”、“百代”对“一生”,《查伊璜》联“一字”对“三都”,《吴山》其二“一臂”对“双颐”,其一“两山”对“万马”,其中量词丰富,多为典故结对,且多时间、空间词结对,如“百年”对“廿载”,“百代”对“一生”等,可见张岱炼字之工巧,对仗之严密。
  (三)当句对
  最能体现对仗工巧的或许正是“当句对”。“当句对”又称句中自对。洪迈云:“唐人诗文,或于一句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当句对盖起于《楚辞》‘蕙烝兰藉’、‘桂酒椒浆’、‘桂棹兰枻’、‘斵冰积雪’”。严羽称之为“就句对”,“以杜甫‘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和李嘉祐‘孤云独鸟川光暮,万里千山海气秋’为例”。张岱律诗中时见“当句对”,其创作功力可见一斑,如:《丙午嘉平大雪赵我法移居让檐街踵来韵奉和》其一,“见梅见竹客君借,瞻塔瞻云藉尔嘘。”
  其二,“犬吠鸡鸣邻怪阜,云蒸霞蔚比山阴。”《镇海楼火》“越山吴地方隅尽,大海长江指顾连。”《壬寅腊月雪阻钱塘与镛儿闷坐市楼迟小傒不至》“儋耳东坡携小过,扶风西域望生还。”《壬寅除夕》其二,“桃源贫户无鸡犬,越国荒陬少鳖鱼。”《越绝诗·王思任》“任思王是王思任,秦望山为山望秦。”
  除上下句对仗外,《丙午》联“见梅”对“见竹”,“瞻塔”对“瞻云”;其二“犬吠”对“鸡鸣”,“云蒸”对“霞蔚”;《镇海》联“越山”对“吴地”,“大海”对“长江”;《壬寅》联“儋耳”对“东坡”,“扶风”对“西域”;《壬寅除夕》“桃源”对“鸡犬”,“越国”对“鳖鱼”,《越绝诗》联“任思王”对“王思任”,“秦望山”对“山望秦”。其中“任思王”对“王思任”,张岱诗前有小序,称“乙酉浙陷,诸缙绅朝见贝勒,谑庵咈之,独不去。会玄趾死,谑庵作小赞,末署‘天翻道人任思王’。张愫知之,曰:‘谁为任思王者,亟缚之’”,张岱便将这一典故化用在诗句中,并以“秦望山”、“山望秦”与之结对,可见对仗之工巧。除去这些工整严密的对仗外,张岱也有一些自然、境远风格的对仗,如《丁未元旦》“闭关无客来相访,闲看牛羊暮日归”、“秋水孤灯影懆淡,素瓷静递语轻微”,《丙午除夕》其一,“空囊深恨谋生拙,懒骨方知涉世疏”“蹉跎岁月宾朋灭,冷落家门叹息多”,《朱弦庵初度》其二“扶笻静听田间水,拄颊贪看几上山”,意境深远,自然贴切。
  二、意象典故丰富
  张岱诗作使事用典颇多,典故结对亦多,大致有人物形象和成语词语这两类。另外新见律诗中,常用“隐居”类意象,与古体诗创作相比,另一个较为明显的特点是禽鸟类意象的使用。
  (一)使事用典
  在张岱鼎革之际的诗作中,多次出现“王炎午”这一人物形象,如《陶岸生舅被诬对簿上书祈死》其二“贻甥愿作王炎午,生祭留文满步邮。”《二忠咏·刘宗周》“知公何藉王炎午,北斗生芒径自归。”《六义咏·王毓蓍》“炎午作文迟后死,稚圭移檄愧同盟。”《六义咏·潘集》“袖携两磈唐琦石,肘佩三篇炎午文。”
  王炎午,南宋末年人,曾追随丞相文天祥起兵,深受文丞相器重,服丧居家期间听闻丞相兵败被俘,作生祭文一篇,励其速死,以全死节之道。张岱在赞颂越地志士的《越绝诗》中,多以“王炎午作生祭文”一事作比,大概是为了彰显忠臣义士的守节之志。但《陶岸生舅被诬对簿上书祈死》一诗,在亲人陶岸生舅被诬告将要赴公堂对簿这一事上,张岱也认为“捕风缚去元无愧,昭雪归来反足羞”,甚至自己愿意效仿王炎午,为舅舅作生祭文,希望其宁死也不要公堂对簿受辱。据此典故,我们看到了一个在生死观上极为激进的张岱,在这一时期,其诗作中也常常出现“文天祥”和“谢叠山”这类爱国主义英雄形象。与鼎革之际不同,晚年时期的张岱,诗作中多吟咏隐士形象,如陶渊明、商山四皓、郑朴,另外也常常吟咏姜子牙。张岱在诗作《夏饥祁奕远贷金籴米》中曾以“子真”自比,“偏尔能怜平仲老,何人肯念子真贫?”。
  郑朴,字子真,汉褒中(今汉中市)人。西汉末年,觉察王莽将旮汉政,遂举家迁至云阳谷口(在今王桥镇),耕种山中田地,隐居不出,名声传遍京师长安,大司马王凤礼请出山,不为所动,坚决拒绝,世称“谷口子真”。关于陶渊明,有诗句《丙午七十初度》其二“妄希子赣谋存鲁,敢说陶潜欲避秦”,《赵我法借寓快园次韵》,“陶潜饮酒贫逾乐,杜甫哦诗老益工”,朱弦庵初度》其一“彭泽腰伸长病足,庐陵鬓少但存心”等。张岱不仅在诗作中时有提及陶潜,更多作和陶诗,其耕种田园,隐居不仕之志多借此彰显。其他隐士形象,相关诗句有,《徐岱渊先生八十》“四皓衣冠仍自伟,每从市上过长庚”,《白岳道兄北上小诗送之》“四皓功名惭一老,九彝文集重三苏”等。
  关于吟咏姜子牙,主要是指“梦叶飞熊”这一典故的使用,藉此表达张岱晚年不服老的心态。如《丙午元旦》“闻说古稀心不服,磻溪政想梦非熊”,《寿李芬实六十》“磻溪六十年还少,竚看飞熊入梦频”,或勉励亲友,或自我标榜,张岱都希望能像姜子牙一样,即使时至暮年也要对生活怀有希望。关于词语成语典故,有张岱《夜航船》中集来的典故,如“商陆火”一词。《夜航船》中关于“商陆火”的解释是,“裴度除夕围炉守岁,叹老迨晓不寐,炉中商陆火,凡数添之”,盖有“叹老嗟贫”之意,故张岱在诗作中时时提及,如《乙巳除夕登龙山》“老妾侯门迟予至,炉中商陆火通红”,《丙午除夕》其二“蹉跎岁月宾朋灭,冷落家门叹息多……拨残商陆炉边火,三复黍离口自哦”。在张岱所有纪年诗中,时间最晚的《癸亥除夕》,作于张岱八十七岁,全诗“老景蹉跎逐日挨,桃符又换一年牌。文辞贾岛无烦祭,穷狎昌黎不算灾。志短懒添商陆火,囊羞应办辟瘟杯。里中痰市无赊账,反免他求避债台”,亦全是嗟叹之句。另外一些词语典故,如《白岳道兄寄怀张子诗步韵答之》中“多君鹿鹿风尘上,犹将措大置心胸”,“措大”,即贫寒失意的读书之人,张岱以此自比,盖身世感怀之慨。《沈天石过访投诗步韵和之》中“李氏平泉存醒石,邵家安乐有行窝”,将“平泉石”、“安乐窝”两词拆开结对,对仗工整、十分巧妙。《戊申除夕》其二,“闲杀灶前老爨妇,捕灯照女补衣鹑”,“鹑衣”,因鹌鹑毛斑尾秃,像褴褛破烂的衣服,故多以此表示衣服褴褛。又如张岱经常使用的“弹铗”这一典故,传达因处境窘困而有所求,求归不得而思归的心境,相关诗句有《壬寅除夕》“慷慨尚弹何处铗,穷愁惟罪未完书。人言今夕为除夕,诸事横胸不得除”,《赵我法改卜白云庵左又和其韵》“弹铗归来已有家,玄都观近地非遐”等。另外还有《壬寅腊月雪阻钱塘与镛儿闷坐市楼迟小傒不至》中“飞奴野脚难回鸽,旅客焦思欲放鹇”,运用了“白鹇思归”这一典故。
  (二)意象使用
  意象,简单地说,即寓“意”之“象”,指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张岱新见律诗中,经常出现有关“隐居”一类的意象,另外与古体诗创作相比,较为明显的一个特点是禽鸟类意象的使用,张岱律诗中用了很多意象来表达隐居志向,主要有“桃源”、“松菊”、“三径”、“筇”、“黎杖”“桑麻”“四皓”这些。其中“桃源”、“松菊”、“三径”“桑麻”这些,经常使用,如:《丁未二月望前春雪晓霁仍用花字韵》其二,“消来巴蜀浮春水,流出桃源送落花。”《怀王李二道兄》其三“别后无他志,桃源只避秦。”《闽友陈昌箕过访赠诗有和》“桃源自古皆诬罔,只是桑麻旧日民。”《丙申六十初度》其二“星移帝座终为客,身避桃源可是仙”《赵我法初拟移居古小学前有诗索和》其四“一山尚怪风雷至,三径虽荒松菊存”《元日赵我法枉顾同万里山民二弟暨子侄辈快园小酌》其二,“年华已迈惟留兴,松菊犹存尚未贫。”“桃源”意象,多表现张岱避世隐居之意,而“松菊”一词,传达其高雅志趣,表达了张岱于贫苦生活之中仍保有的一份高洁志向。“筇”、“黎杖”、“四皓”这几个意象,在张岱晚年诗作中亦常常出现,往往有叹世嗟老之意,如:《陆德元六十》“犹闻尔祖扶筇过,恍在君家屋后眠。”《涉园新柳为杜功主索咏》其一,“转眼风光容易过,杖黎缓步且舒徐。”《朱弦庵初度》其二,“扶笻静听田间水,拄颊贪看几上山。”《徐岱渊先生八十》“四皓衣冠仍自伟,每从市上过长庚。”《白岳道兄北上小诗送之》“四皓功名惭一老,九彝文集重三苏。”
  张岱律诗中经常出现鸟类意象,除以咏雁为主的《雁字和袁石公韵》十首以外,散见于诗作中的鸟类意象还有“杜鹃”、“秦吉了”、“白鹇”、“鸽子”、“黄鹂”、“斑鸠”等,具体诗作有:《和许养庵龙山晓雪初霁》其三,“彩鹢破冰同裂缯,晴鸠浴雪似团沙。”《丁未二月望前春雪晓霁仍用花字韵》其一“春鸟啁啾频弄舌,窗前唤起卧袁家。”《吹面不寒杨柳风》“柳条轻带鹂声媚,花气忙翻蝶翅翩。”《壬寅腊月雪阻钱塘与镛儿闷坐市楼迟小傒不至》,“飞奴野脚难回鸽,旅客焦思欲放鹇。”《丙申六十初度》其一“世事升沉忙走鹿,邦家殄瘁痛啼鹃。”其二“漆吏无朋惟梦蝶,蜀人有主尚思鹃。”《悼毅孺弟亡女吴夫人》其一“沙漠怎容秦吉了,樊中自逝许谁惊?”《快园杂咏》“失队分明为懒鸽,补更毕竟是荒鸡。”
  其中“杜鹃”、“白鹇”、“丁令威”之类都表达一种思归之情,“秦吉了”,即八哥,能复述人言,却不容于世,传达了时局的紧张之势,以及作者对冤民的哀怜之意。第二节绝句意境绝妙绝句一体,除《寓山题咏》、《西湖十景》中有部分诗作散收于他本之外,皆为新见。五言绝句中,除去描写山居生活情形和心境的《丙戌避兵剡中山居受用曰毋忘槛车》、《今昔歌》,为驳斥“文长后身”一名而作的《客有言余为徐文长后身者作诗咈之》以及写给小傒的《赠傒僮可人》之外,全部为写景组诗,语言清丽古雅,意境绝妙。其中又有《山溪口占》二十首,盖即兴口诵之作,用语随意,浅显上口。七言绝句中,除《泰山冤》当与《山溪口占》作于同时,为写景记游之作外,其他六首组诗皆为酬唱贺赠之诗,但也写得清新淡雅、生动有趣。张岱绝句组诗意境绝妙,主要体现在譬喻、比拟手法的运用、问答对话模式和写景顺序三个方面。
  一、善用譬喻、比拟
  譬喻,即比喻,借彼喻此;比拟,即拟人,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情感。张岱绝句中常常使用这两种手法,时有神悟,生动有趣。张岱古体诗中也善用譬喻,常自得意“但以佳茗比佳人,自古何人见及此?”,常将人生最美好的体验相互比喻,听好曲如赏好月如饮好茶,风雅至极。绝句组诗,尤其是写景组诗中,又见张岱此类譬喻,如《西湖十景·断桥残雪》,以月光喻雪色,美妙至极,全诗为:
  闲步十锦塘,道上蹴残雪。疑是高柳阴,疏疏漏明月。
  以叙事手法,平平述之,便妙趣横生。《西湖梦寻》中亦有此诗,同题不同诗,全诗为:
  高柳荫长堤,疏疏漏残月。蹩躠步松沙,恍疑是踏雪。
  此诗又以雪色喻月光,与前诗相对,更让人赞叹其“譬喻”手法之美妙。是“蹴残雪”恍疑为月光,还是“漏残月”惊疑为踏雪?于“断桥残雪”一景,诗意丛生。另外《山溪口占》这类即兴口诵诗中也多譬喻,同样融会了张岱的个人生活体验,十分生动有趣。如《十八盘》“如画重叠人,我正当其际”,将天梯陡峭,人群拥堵的场景,一下子描绘出来,想象奇特生动;又如《望海石》“余昔往补陀,浪起同山陡。今来泰岱观,前山如浪走”,将观海与登岳的体验相对比,将陡山与海浪的情形相比喻,与前面的月光雪色之比,异曲同工,都可见张岱“譬喻”手法的美妙。
  张岱《寓山题咏》三十六首组诗,一题一咏,皆为佳作,祁彪佳曾称赞不已,王雨谦更评价其诗“读之齿舌间作旃檀气”。其中常用比拟手法,把花草山石都拟人化,想象它们像人一般活动,有自己的朋友,也有自己的情绪。如:《小斜川》“山水亦有身,到此藏不得。”《寓山草堂》“阶前石浪奇,自矜名不著。有侣洛伽山,不载水经注。”《选胜亭》“山川毋躁进,遇合信有时。”《山溪口占·水帘洞》“我欲剪龙湫,雁山不肯借。”
  在张岱笔下,山水亦会藏身,亦有情绪。声名不显时,会安慰自己友朋亦如此;怀才不遇时,又安抚自己“遇合有时”,切勿躁进,大概皆融入了张岱自身的生命体验,借山石花草抒发个人身世感慨。另外《水帘洞》一诗,“我欲剪龙湫,雁山不肯借”,也十分生动有趣。
  二、独特的问答模式
  张岱《寓山题咏》组诗中另有多首十分有意思的诗作,皆以一种自拟的主客对话形式叙述,生活气息浓厚,整首诗歌也显得生动活泼,恬淡境远,如:《踏香堤》“嫩绿下柔柯,水光与之积。客自辋川来,道是宫槐陌。”《沁月泉》“山中多旱月,无泉不得沁。欲识月何味,试汲月来饮。”《樱桃林》“居然在意中,仿佛成林隈。荷锸问主人,樱桃种也未?《柳陌》“主人爱柴桑,柳陌得名古。去此数里遥,便是桃花坞。”《抱瓮小憩》“主人抱瓮来,其意尚有在。先灌陌上花,后灌畦上菜。”《梅坡》“游女三月来,缘坡摘梅子。哑然笑失声,泥鬆没纤趾。”《读易居》“夜寂山如洗,月光生道心。始知读书意,不及山水深。”《浮影台》“古来善画者,画竹贵取影。如入承天寺,空明杂藻荇。”《妙赏亭》“山须面面看,移换在其步。有力掣吾头,行行多反顾。”
  其中有较为明显的主客问答模式对话的,如《樱桃林》《沁月泉》《踏香堤》。《樱桃林》中写诗人只是看到这一处题名,便仿若已经看到了一幅桃林延绵、花开繁盛的画面,于是迫不及待的询问主人“樱桃种也未?”,十分生动有趣。《沁月泉》写山泉映润月光,如果好奇月色的滋味,那就汲取泉水来啜饮,也是美妙至极。《踏香堤》又写自香堤远道而来的人是辋川旧客,告诉诗人那“嫩绿柔柯”、“水光积聚”,一切美好的景色是为宫槐陌,诗歌一下子便充满了古意雅趣。其他几首,对话形式虽不明显,但总给人一种有客在场的感觉,像是对人讲述,又像与人交谈。如《柳陌》一诗,主人隐居柴桑,遇到路人问询,便十分高兴地为之介绍“去此数里遥,便是桃花坞”,十分惬意美好;《抱瓮小憩》写主人抱瓮前来,顾不上慢慢叙谈,只得向客人解释劳作的任务,一会儿要“先灌陌上花,后灌畦上菜”,桃源与田园,莫不一也,让人心向往之;《梅坡》一诗写得尤为生动有趣,写一群活泼可爱的女孩子,在游春三月,梅子成熟季节,结伴成群得来摘梅子,或是因为只顾着采摘,连脚陷进泥沙里也不知晓,听到同伴嗤笑时才恍然惊觉,便跟着一起开心地笑着,极富生活气息,恬静美好。《读易居》、《浮影台》、《妙赏亭》三首,则于写景之外告诉世人道理,充满理趣。如《读易居》“始知读书意,不及山水深”,《浮影台》“古来善画者,画竹贵取影”,皆是山水竹石中间熔铸的真意真理。《妙赏亭》中“有力掣吾头,行行多反顾”一句,则可窥见张岱留恋往昔,深情隽永之意。总之,张岱的绝句总给人一种平平述之,便美妙绝伦的感觉。
  三、由远及近的景物描写顺序
  张岱写景绝句中,总在最后一句转入身边景物,给人一种恬淡静谧之感。如《筠芝亭杂咏》组诗中:
  《砎岭孤松》“疑是禹穴梁,朝朝积苔藓。《玉榭坐月》“微风来树间,知是松柏影。《啸阁晚照》“总在一光中,水与天相射。《媵鹤观兵》“山人方梦回,床下闻斗蚁。《上方北眺》“百里内外山,坌来在木末。
  “禹梁”与“苔藓”,“林风”与“树影”,“天光”与“水色”,“梦中”与“床边”,“百里外”与“在木末”,一高一低,一远一近,一动一静,故意境深远、静谧恬淡。
  结语
  关于作诗一事,张岱晚年自述,“自惭那有惊人句,傒背空悬破锦囊”,感慨自己诗作不佳,一场徒劳,这大概是怀才不遇之语。张岱律诗工巧谨严,深情隽永,绝句清丽古雅,恬淡境远,时有佳句佳作。以往关于张岱诗歌成就的评价或多低估。沈抄本《琅嬛文集》的发现,使得张岱诗歌全貌得以呈现,张岱诗歌才华也应该被重新发掘,正确定位,使其在诗坛、诗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附录
  一、异文对校
  1.古乐府
  《伍孚刃》:沈本:“志手刃之”。夏本:“志乎刃之”。《赤壁火》:沈本:“带甲十万”。夏本:“带甲百万”。《施全剑》:沈本:“汝独不肯杀鞑子”。夏本:“汝独不肯杀金人”。
  2.四言古
  《快园十章》:其六沈本:“荠则在畦,梅则在圃。荠甘如饴,梅酸如醋。终年食之,钟鼎何慕。味含土膏,气饱风露”。夏本:“蕨蔬维何?冬菘夏瓠。味含土膏,气饱风露。藿食蓴羹,以安吾素。曰买菜乎,求益则那”。其九沈本:“余爱酒人,鼾齁到晓。余则惺惺,有梦不保。一卷冰雪,用怡吾老。半枕黑甜,三杯软饱”。夏本:“空山无人,读书深柳。聊用养和,赖此红友。子美掀髯,浮白在手。博浪一椎,取以下酒”。《述史·延陵季子》:沈本:“嗤祖采药,又世其祀”。夏本:“始祖采药,又世其祀”。《琴亡十章有序》:其二沈本:“子之採莱菔矣,不归而食肉”。夏本:“子之採莱菔矣,胡不归而食肉?”其五沈本:“月犯少微,名士当厄”。夏本:“月犯少微,名士当死”。《戒杀诗》:其二沈本:“只说轮回,回头不速”。夏本:“只说轮回,回头不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主题

692

帖子

170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04
 楼主| 发表于 2020-7-1 15: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3.五言古
  《瑞草谿亭》:沈本:“近偶得休息,奔石如驯蜺”,“咄嗟破混沌,山灵带笑啼”。夏本:“近来得休息,奔石如驯蜺”,“咄嗟破混沌,山灵合笑啼”(第二处沈本与手稿本同)《避兵越王峥留谢远明上人》:沈本:“恐以累檀那,凤起不留革”。夏本:“恐以累檀那,风起不留革。”(诗粃原无,夏本据手稿本补入。)《素瓷传静夜》:沈本:“闲心怜净几,灯光澹于雪”。夏本:“闲心怜净几,灯光澹如雪”。《种菊》:沈本:“所剩只一身,跣剥如蜾蠃。茕茕草茨居,开花不成朵”,“虽经霜雪摧,稜稜自旎娜”。夏本:“所剩止一身,跣剥如蜾蠃。茕茕草茨闲,开花不成朵”,“虽经风霜摧,稜稜自旎娜。”(夏本据手稿本补入)《竹月》:其一沈本:“竹意不藉月,月得竹而清”。夏本:“竹月不藉月,月得竹而清”。其二沈本:“竹无取媚意,月光觉更闲”。夏本:“竹无取妍意,月光觉更闲”。《节妇篇为徐太君赋》:沈本:“梅葩不雪期,雪若伺梅至。”,“弟以姊为师,腹中画荻字”。夏本:“梅葩不期雪,雪若伺梅至。”,“弟以姊为师,手授画荻字。”(第二处沈本与手稿本同)《和贫士有序》:序沈本:“丙戌九月九日,避兵西白山中”。夏本:“丙戌九月九日,避兵西白山中。”(沈本与手稿本同)《和有会而作》:沈本:“未晚舂瓶粟,将寒补衲衣”,“便可骄妻妾,施施从外归”。夏本:“未晓舂瓶粟,将寒补衲衣”,“喜此偶延佇,每携明月归。”(第一处沈本与手稿本同;第二处手稿本为“施施从外来”)《和挽歌辞》:其一沈本:“但恨石匮书,一编修未足”。夏本:“但恨石匮书,此身修不足。”(沈本与手稿本同)其三沈本:“凄凄蒿里曲,不若易水歌”。夏本:“凄凄蒿里曲,何如易水歌。”(另,此诗有多处沈本与手稿本不同,与夏本同)《前山政可数》:沈本:“山情近著人,盘礴不能已”。夏本:“山情近看人,盘礴不能已。”(此诗夏本据手稿本补入)《江上数峰青》:沈本:“远山积黛痕,空濛见句勒”。夏本:“远山积黛痕,空濛用勾勒。”(手稿本为“见”)《和祁世培绝命词》:沈本:“余曾细细思,一死诚不易”。夏本:“余曾细细想,一死诚不易”(夏本据手稿本补入)《眉细恨分明》:沈本:“深情凡百折,屈曲与高低”。夏本:“深情几百折,屈曲与高低”。《山色有无中》:沈本:“山情留髻螺,居然在天末”。夏本:“山情留髻螺,居然在木末。”(沈本与手稿本同)《看蚕》:沈本:“下叶仅数篚,树头靡所遗”,“邻桑正累累,无钱敢与咨?”夏本:“下叶仅数篚,树头靡无遗”,“邻桑正累累,无钱敢向咨?”(此处沈本与手稿本同)《社集凤嬉堂》:沈本:“莊言正告凤,不嬉尚何之?凤德如孔子,犹然讥接舆”。夏本:删此四句(沈本与手稿本同)《雨梅》:沈本:“色香既已刊,所存惟洁白”。夏本:“色香不足论,所重惟洁白”。《百丈泉》:夏本:“今踞龙湫上,瀑布出吾胯”,“万斛喷珠玑,百丈悬练素。闪铄雷电警,奔腾神鬼怖”。沈本:“今踞龙湫上,瀑布出吾胯”删去;“万斛喷珠玑,奔腾神鬼怖”(中间两句删去)《吊倪文贞废宅》:沈本:“应作芙蓉主,肯留瓦砾场”。夏本:“应作笑旧主,肯留瓦砾场”(另有三处字词,沈本与夏本同,与手稿本不同)《禹陵窆石歌》(诗题夏本作《窆石歌》):沈本:“中藏故自奇,外貌反璞立”。夏本:“中藏故神奇,外貌反璞立。”(沈本与手稿本同)《白洋观潮》(诗题夏本作《白羊看潮》):沈本:“摇曳数里长,但见天地阔。惨澹日无光,潮头微露白。海鬼掣长鞭,万首敢先后?”,“用力扑海塘,势大不可止。望之恐怖持,海塘薄于纸。一扑即回头,龟山挠其辙。头触不周山,崩轰天柱折”。夏本:“摇曳数里长,但见天地阔。阴阒闻龙腥,群狮蒙雪走。鞭策迅雷中,万首敢先后?”,“用力扑海塘,势大难抵止。寒栗不自持,海塘薄于纸。一扑即回头,龟山挡其辙。共工触不周,崩轰天柱折”(“不可止”、“挠其辙”,沈本与手稿本同)《舂米》:沈本:“婢仆数千人,殷勤伺我侧”。夏本:“婢仆数十人,殷勤伺我侧”。《担粪》:沈本:“棋故不易知,粪岂人可近”,“余性爱芬芳,敦彝设藩溷”,“牖下南瓜荣,畦前茄树嫩”,“日久粪自香,为圃亦何恨?”夏本:“棋故绝不为,粪岂人可近”,“余昔爱芬芳,敦彝设藩溷”,“窗下南瓜荣,堂前茄树嫩”,“日久粪自香,为农复何恨?”(最后一处沈本与手稿本同,另有沈本与夏本同,与手稿本不同处,未录)《姑苏张载元携琴访余今年政七十六寿作诗贺之》:沈本:“昔推李邺侯,后此无有续”。夏本:“昔推李邺侯,后世无有续。”(夏本据手稿本补入)《雨洗中秋月倍明》:沈本:“如逢高隐人,冷面寂如铁”。夏本:“如逢高隐人,冷面难如铁。”(沈本与手稿本同)
  4.七言古
  《兖州鲁府松棚歌》:沈本:“虬枝倾堕藉人扶,硃柱支撑百足蜈”。夏本:“虬枝倾堕藉人扶,硃柱支撑百尺蜈”。《木寓龍》:沈本:序“形如蹴浪,斫为坐具,命岱赋之”,“奇峰乱射如鼎沸”。夏本:序“形如蹴浪,命岱赋之”少一句,“奇峰乱射九鼎沸”(沈本与手稿本同)《寓山士女游春曲》:沈本:“可惜游人空转睛,丑女不辨同其盲”。夏本:多一句“偷折花枝藏袖里,左顾右顾防园子”,“可惜游人空转睛,好丑不辨同其盲”。《曲中妓王月生》:沈本:“乃欲取之相比伦,俗人闻之笑见齿”,“色似黎光透窗纸,舌间晶沁味同谁”。夏本:“乃欲取之相比伦,后人闻之笑见齿”,“色似梨光透窗纸,舌间幽沁味同谁”。《毅孺弟作石匮书歌答之》:沈本:“石匮书成穷彻骨,谁肯致米周吾贫”。夏本:“石匮书成穷彻骨,谁人致米周吾贫。”(沈本与手稿本同)《赠王二公》:沈本:“镂刻须糜属鬼工,只用细细杨梅核”。夏本:“镂剔须糜属鬼工,只用细细杨梅核”。《闻余若水先生苦节志愧》:沈本:“称道先生颇赧颜,如以泰山比丘垤”。夏本:“称道先生颇赧颜,如此泰山比丘垤”。《己亥三月坐王誉素斋头听李玉城吹觱篥姜无幻出白香山觱篥歌见示余亦效颦为之其中痛痒则问玉城》(诗题夏本作《李玉成吹觱篥》):沈本:“十六年来无笑颜,爱尔佳音且强食”。夏本:“十六年来无笑颜,为爱佳音且强食。”(沈本与手稿本同)《具德和尚灵隐寺大殿落成刚值其初度作诗寿之》(诗题夏本作《具德和尚灵隐寺落成刚值其初度作诗寿之》):沈本:“如此工程非戏谑,向师赞颂师不诺。但言佛自有因缘,老僧只怕因果错”。夏本:“如此工程非戏谑,向师颂之师不诺。师言佛自有因缘,老僧只怕因果错”。《梦寻》本:“如此工程非戏谑,向师颂之师不诺。但言佛自有因缘,老僧只怕因果错”。《癸丑六月鲁云谷鱼魫兰盛开茶话终日赋谢》:沈本:“种花种种发光怪,近以鱼魫名其家”,“客到狂呼未曾有,主人见惯弗矜夸。言予色香日在座,客自不察徒嗟呀”。夏本:“种花种种发花怪,近以鱼魫名其家”,“客到狂呼未曾有,主人见惯徒嗟呀。”(第一处沈本与手稿本同,第二处夏本比沈本少一句)《周戬老七十九岁》:沈本:“聆君谈笑读君文”。夏本:“聆君诙笑读君文”。《丙午长至为赵我法七十三初度》:沈本:“还看沧海经几变”。夏本:“还看沧桑经几变”。《万休师修大善塔》:沈本:“草昧乾坤方鼎革,文皇威令风雷急。海立沙奔山日移,万古精灵九州力”。夏本:“草昧乾坤方鼎革,文皇威立风雷急。海立沙奔山自移,万古精灵九州力”。《寿陆癯庵八十》:沈本:“蝇头细楷斗大书,兰渚开花巷飞笔”。夏本:“蝇头细楷斗大书,兰渚开花庵飞笔。”(沈本与手稿本同)
  5.七言律
  《鄂王岳少保祠》:沈本:“西湖烟雨岳王宫”。《梦寻》本:“西泠烟雨岳王宫”。《于少保祠》:其二沈本“但使庐陵存外邸,自知服冕返桐宫”。《梦寻》本:“服冕”作“冕服”。《钱武肃王祠》:沈本“大树千章被锦绂”。《梦寻》本:“大树千株被锦绂”。《吴山城隍祠》:其一沈本:“革伴鸱夷犹有气,身殉豺虎岂无英”。《梦寻》本:“革伴鸱夷犹有气,身殉豺虎岂无灵”。《西溪秋雪庵》:沈本:“庵前老荻飞秋雪,林列竒峰耸夏云”。《梦寻》本:“庵前老荻飞秋雪,林外竒峰耸夏云”。《镇海楼火》:其二沈本:“督府当年造废楼,文长作记得从游”,“曹瞒拆字用杨修”,“而今总有青藤笔”。《梦寻》本:“督护当年筑废楼,文长作记此中游”,“曹瞒拆字忌杨修”,“而今纵有青藤笔”。
  6.五言律
  《五弟遭难不死作诗讯之》:其一沈本:“投杼亲母惧,遗帻故交惊”。夏本:“投杼亲母走,钩党故交惊。”(沈本与手稿本同)其二沈本:“惭见生还弟,铉翁在则堂”。夏本:“喜见生还弟,铉翁在则堂”。《咏方物》:塘栖蜜橘沈本:“不减商山乐,棋枰老二叟”。夏本(据手稿本补):“枰棋”。佛手柑沈本:“甜若中边味,还须问世尊”。夏本(诗粃存):“甜苦”。花下藕沈本:“香可充兰雪,甜堪子蔗霜。层层土绣发,汉玉辨甘黄”。夏本(诗粃存):“香可兄兰雪,甜堪子蔗霜。层层土绣发,汉玉重甘黄。”(据夏本校注,“香可”手稿本为“香欲”、“甜堪”为“甜能”,在此沈本与夏本同,与手稿本不同;另“重甘黄”,手稿本原作“辨甘黄”,沈本与手稿本同,与夏本不同)方柿沈本:“肉是松花老,皮成枫叶秋”。夏本(据手稿本补):“皮或枫叶秋”。江瑶柱(诗题夏本作《定海江瑶》)河豚(诗题夏本作《瓜步河豚》)沈本:“夜来原拼死,晓起复掀髯”。夏本:“夜来将拼死,早起复掀髯。”(沈本题目与手稿本同)《西湖》:其二沈本:“吾乡争道上,此地重湖心”。夏本:“吾乡争道上,此地说湖心”。(此诗《梦寻》本收录,与夏本同)《喜雨》:其一沈本:“安流惟渗漉,小浸不沧茫”。夏本:“安流惟渗漉,小浸不沧茫”。《赠名子弟》:其二沈本:“何时能更视,盥洗遂如初”。夏本:“何时能更视,盥漱遂如初。”(沈本与手稿本同)《谢纬止斋头秋兰》:其二沈本:“素心堪澹封,性与野人同”。夏本:“素心堪澹封,性与老人同。”(沈本与手稿本同)《听杨太常弹琴和诗》:序沈本:“吁嗟乎琴!吁嗟乎诗”。夏本:“吁嗟乎琴!吁嗟乎琴”。其六沈本:“白首难归土,黄河不渡雲”,“岁月非畴昔,科头对夕曛”。夏本:“白骨难归土,黄河不渡雲”,“岁月非畴昔,科头对日曛。”(沈本与手稿本同)其七沈本:“默塞无多语,深情寄素桐”。夏本:“默塞无多语,深情老素桐”(沈本与手稿本同)其八沈本:“臣心留塞北,妾梦到辽西”。夏本:“臣心留塞北,妻梦到辽西”。其十沈本:“青眸在不合,白发岁偏多”。夏本:“青眸夜不合,白发岁偏多”。《甲辰元旦》:其二沈本:“岂知氀毼里,还好著衣冠”。夏本:“岂知氀毼里,还好看衣冠”。《重游瑞草溪亭有怀燕客》:其一沈本:“故园才一到,桑苧独伤情”。夏本:“故园才一到,桑苧暗伤情”。其三沈本:“如何供以掷,竟不动三思”,“鸠夺鹊甘让,鹘来燕怎支”。夏本:“如何借以掷,竟不动三思”,“鸠夺鹊其让,鹘来燕怎支”。《怀毅孺八弟诗有燕游草之刻》其一一字,其二两字不同。《剡溪赵孝义隐君七十大寿》:沈本:“为义轻踵顶,思亲爱发肤”。夏本(据手稿本补):“为义轻踵顶,事亲爱发肤”。《金乳生菊花》:其二沈本:“句萌甲坼处,无不是精神”。夏本:“勾萌甲坼处,无不是精神”。《初夏听鹂》:其一沈本“媚耳怜歌妓,开颐笑滑稽”。夏本“媚耳怜歌妓,开颐笑滑技”。《癸丑暮春兰亭后集寻得旧址有作》:其四沈本“岂料渔人至,桃源在路傍”。夏本“讵料渔人至,桃源在路旁”。《寿周戬伯八十》(诗题夏本作《丁未六月十日恭逢周戬伯道兄八十大寿弟有广陵之行不得跻堂躬贺先以小诗奉祝俚言博粲惟郢教之四首》):其三沈本:“居心只一澹,以此得长年”。夏本:“居心只一澹,川此得长年”。《庚戌十月十二夜冷风烈梦中得五六二句蚤起为足成之》(诗题夏本作《庚戌十月十二夜》)《赋得风入四蹄轻》:其一沈本:“急过不留影,奔腾但有声”。夏本:“急过不流影,奔腾但有声”。其二沈本:“途长需委辔,行急怎加鞭”。夏本:“途长需委辔,行急欲投鞭”(沈本与手稿本同)沈本夏本:“燕掠桃花地,鹯翻冰雪天”。手稿本:“燕掠桃花地,鹯驱冰雪天”。
  二、新见诗歌篇目
  1.五言古(1首)《康衢篇赠陈子申》
  2.七言古(1首)《戊申正月晦日金乳生禹陵胜会载笔记之》
  3.七言律(258首)《孝陵》(2首)《大禹陵》《东岳庙》(2首)《范少伯祠》《峄山》《谢太傅祠》《曲阜孔庙》《孔林》《王右军祠》《雁字和袁石公韵》(10首)《曹娥祠》《露筋祠》《清风岭和文长韵》《虞夫人祠》《游鱼啖花影次曹峨雪韵》(10首)《影戏和袁石公韵》(3首)《文信公祠》(2首)《癸未中秋瑞草谿亭?客迟美人不至时见月食》(2首)【1643年,47岁】《伍相国祠和文长韵》《许玄度祠》《陆放翁祠》《祁世培侍御应召掌计至淮闻警单骑赴阙送过黄家营惜别》(2首)《大雪次坡公韵用欧阳禁体》(2首)《再次前韵》(2首)《何茂弘柱史挽诗》(2首)《住剡溪谢人赠米》(2首)《悼燕客三弟》(2首)《住柯山白头兵三过予门相戒勿入》《社集山民弟邻砚堂》(2首)《慰子威弟失火》(2首)《寿田穗伯太夫人六十》《寿涅庵鲁太史》《毅孺狠抹予诗因烧甲申以前诸稿》(2首)《挽陈木叔少宗伯》(2首)《庚寅夏沈鲁余访余快园约余同修明史》(2首)《祁止祥文载两尊人八十双寿》(2首)《具德和尚说法华严寺》(2首)《寿朱季方驾部》《往日铸山做茶》《谢叠山祠》《夏桂洲故宅》《一杯亭》《严先生祠》《陶岸生舅被诬对簿上书祈死》(2首)《夏饥祁奕远贷金籴米》(2首)《映然子三十初度》《信州与杨观友弹琴佳作见投踵和》《越绝诗》(24首)(三仁咏、二忠咏、四勇咏、六义咏、三厉咏、二侠咏、三逝咏、一烈咏)《胡季望母吕夫人八十》《陆德元六十》《柳敬亭住越三月大不得意而去闻有再来之信故作》《闽友陈昌箕过访赠诗有和》《岸生舅生还志喜》(2首)《丙申六十初度》(2首)《寿赵我法六十三岁》(2首)《山居坐雨》(2首)《戊申除夕》(2首)《和我法限韵寿诗》(6首)《赵我法借寓快园次韵》《补画上赵我法六十诗》《宋母赵贞似四十寿篇》《赵我法初拟移居古小学前有诗索和》(4首)《赵我法改卜白云庵左又和其韵》(4首)《丙申除夜自嘲》《自解》《丙申除夜》《丁酉元旦》《南京后湖黄册纸有卖至越中者感赋》《赠余若水先生》(2首)《寿沈季虎七十》《贺新婚》《贺入泮》《贺登子弟夫人病起初度》(2首)《朱弦庵初度》(2首)《唐豫公初度》(2首)《周戬伯七十》(3首)《寿朱若一母夫人六十》《赵我法得遗孙赋赠》《千叶青莲》(2首)《悼毅孺弟亡女吴夫人》(2首)《登子弟招饮南华馆看芙蓉》(2首)《送查伊璜赴部对簿》(2首)《寿陈青霞六十》(2首)《壬寅腊月雪阻钱塘与镛儿闷坐市楼迟小傒不至》《壬寅除夕》(2首)《癸卯元旦》(2首)《喜查伊璜对簿昭雪》(2首)《寿平子弟孺人六十》(2首)《快园杂咏》《寿李芬实六十》《涉园新柳为杜功主索咏》(2首)《萧道人过访赋谢》(2首)《凤嬉堂前滇茶盛开》(2首)《会稽前怀古》(4首)《会稽后怀古》(4首)《山钟夜渡空江水》(4首)《白岳道兄北上小诗送之》(2首)《甲辰闰六月十日为戬伯道兄七十七岁俚句贺之》《乙巳除夕登龙山》《丙午元旦》《沈天石过访投诗步韵和之》《晚眺豁然堂》《登怪山和天石韵》《春日访沈完白于皋蔀食醉鱼赋谢》《何紫翔郑太君七十双寿》《赵我法借寓快园又次前韵》《寿陆德先七十三岁》(2首)《寿姚玉昆七十》《丙午夏季山民弟夫人花甲初周而幸得称觞旧庐赋贺》《闻鲁仲集下阶伤足诗以讯之》《越支和尚住持永福寺》《丙午七十初度》(2首)《丙午嘉平大雪赵我法移居让檐街踵来韵奉和》(4首)《万休师大善寺修塔》(2首)《汤太守祠》(2首)《丙午除夕》(2首)《丁未元旦》《元日赵我法枉顾同万里山民二弟暨子侄辈快园小酌》(2首)《和许养庵龙山晓雪初霁》(4首)《节寿诗为宋母赵贞姒作》(2首)《丁未二月望前春雪晓霁仍用花字韵》(2首)《见文长白燕诗有作》(2首)《和文长月下梨花》(2首)《朱燕生表弟五十》《登赵我法借梅楼见辛夷桃杏盛开有作》《寿子珠叔八十》(2首)《丁未除夕》《戊申元旦》《仲春朔日登子弟招游禹陵次我法韵》《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徐岱渊先生八十》《送刘紫垣北上》《和杨子长作》《癸亥除夕》
  4.五言律(4首)
  《咏方物·丰城肉脯》《甲午次儿下第归》其二《袁茂先夫人七十双寿》其二《癸丑暮春兰亭后集寻得旧址有作》其三
  5.五言绝(177首)
  《寓山诗》(36首)(读易居、呼虹幌、踏香堤、浮影台、听山桥、沁月泉、茶坞、友石榭、太古亭、小斜川、樱桃林、选胜亭、虎角庵、瓶隐、孤峰玉女台、芙蓉渡、妙赏亭、小峦雉、志归斋、天瓢、篴亭、酣漱廊、烂柯山房、约室、铁芝峰、寓山草堂、通露台、静者轩、远阁、豳圃、抱瓮小憩、丰庄、梅坡、海翁梁、归云寄、即花舍)《山溪口占》(20首)《筠芝亭杂咏》(25首)《西湖十景》(7首)(两峰插云、三潭印月、断桥残雪、曲院荷风、柳浪闻莺、雷峰夕照、花港观鱼)《南村诗》(20首)《丙戌避兵剡中山居受用曰毋忘槛车》(14首)《今昔歌》(20首)《客有言余为徐文长后身者作诗咈之》(26首)《赠傒僮可人》(5首)《秋月夜坐》(4首)
  6.七言绝(34首)
  《和苏长公佛日寺诗韵赠金台上人》(5首)《泰山冤》(12首)《融冰如规以映小画和王木蛟韵》(6首)《赠朱良甫小史》(4首)《贺友人新婚》(4首)《和映然子戎妆美人登》(2首)《补上贺新婚一首》
  三、缺字篇目
  1.七言律
  《大禹陵》:“无余守墓封□越,何事巴人辨是非?”《曲阜孔庙》:“拜瞻询仰诸贤像,始见文□不足论”《游鱼啖花影次曹峨雪韵》其二:“惆怅谿头成梦想,谁家鸡黍款□翁。”《信州与杨观友弹琴佳作见投踵和》:“一寸揉猿□咽月,七弦精泻壑悲泉。”《越绝诗·三厉咏·郑遵谦》:“缺三个半句,首联及颔联前四字缺失,序文最后亦不全,有(下阕)标注。”《赵我法初拟移居古小学前有诗索和》其一:“古木萧森遮半壁,□峰崒嵂蘸孤天。”《南京后湖黄册纸有卖至越中者感赋》:“楼居燕市□无土,穴处桃源幸各天。”《癸卯元旦》其一:“对师野鹿心常放,□母沙鸥趾不离。”《朱燕生表弟五十》:“琴书花鸟留清供,鉴赏收□□世传。”
  2.五言律
  《重游瑞草溪亭有怀燕客》(沈本与夏本同,与手稿本不同)其一:“燕客呼能应,□传空谷声。”
  参考文献
  专著:
  [1](明)张岱著,路伟、马涛点校.沈复燦钞本琅嬛文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2](明)张岱著,马兴荣点校.陶庵梦忆·西湖梦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3](明)张岱.夜航船[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6.[4](明)张岱,高学安.余德安标点.快园道古[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5](明)张岱.四书遇[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6](明)张岱.石匮书后集[M].北京:中华书局,1959.[7](明)张岱.石匮书[M].续修四库全书·史部(318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8](明)张岱.古今义烈传[M].凤嬉堂手抄本.[9](明)张岱.越中三不朽图赞[M].绍兴印刷局印,民国七年本.[10](明)张岱.石匮论赞[M].故宫出版社,2014.[11](明)张岱著,夏咸淳校点.张岱诗文集(增订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12](清)张廷玉等撰.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4.[13]赵尔翼.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14]计六奇.明季北略[M].北京:中华书局,1984.[15]计六奇.明季南略[M].北京:中华书局,1984.[16]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M].北京:中华书局,1977.[17]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8]陈文新.明代诗学[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19]钱仲联等.中国文学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20]王力.诗词格律[M].北京:中华书局,1972.[21]王力.汉语诗律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22](明)徐渭.徐文长佚草[M].北京:中华书局,1983.[23](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24](明)祁彪佳.祁彪佳文稿[M].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25](明)祁彪佳.祁彪佳日记[M].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26](明)王思任.王季重杂著[M].伟文图书公司印行,1997.[27](明)袁宏道著,钱伯城笺校.袁宏道集笺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28](明)钟惺著,李先耕崔重庆标校.隐秀轩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29]谭元春著,陈杏珍校.谭元春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30]夏咸淳.明末奇才—张岱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31]胡益民.张岱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32]胡益民.张岱研究[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33]佘德余.张岱家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年.[34]佘德余.都市文人:张岱传[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35]张则桐.张岱探稿[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36](美)史景迁著,温洽溢译.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7]张海新编.水萍山鸟-张岱及其诗文研究[M].上海:中西书局.2012.[38]陈平原.从文人之文到学者之文一明代散文研究[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9]左东岭.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40]黄裳.银鱼集[M].上海:三联书店,1983.[41]黄裳.前尘梦影新录[M].济南:齐鲁书社,1989.[42]陈书录.明代诗文的演变[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43]周作人.知堂书话上[M].长沙:岳麓书社.1986.论文:[1]鲍恒.一片冰雪铸诗魂—试论张岱诗歌的总体特征[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7,2.[2]陈平原.“都市诗人”张岱的为人与为文[J].文史哲,2003,5.[3]张则桐.“真气”与“深情”论一一张岱的人物传记和人物小品[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4]佘德余.张岱的实学思想[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5,1.[5]佘德余.家庭·社会·个人作为—关于《张岱家世》的前言[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4.[6]李剑锋.张岱和陶诗辑佚与研究[J].文献季刊,2011,1[7]周霄.张岱新考[D].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年[8]张海新.张岱及其诗文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9]乔亚.张岱论[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10]刘珊.张岱诗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11]张旺.张岱诗歌研究[D].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12]熊伟.张岱诗歌意象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年[13]何玲琳.张岱《琅嬛文集》新发现诗文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14]季林莉.张岱《琅嬛文集》用韵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