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messiyun

张岱作品中的下层书写(转载)

[复制链接]

134

主题

692

帖子

170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04
 楼主| 发表于 2020-7-1 18: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与历史作品相比较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下层人物并不是张岱开创的,早在春秋时期,《诗经·国风》就是采集各地民歌,反映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伟大的纪传体史书《史记》开创为小人物作传的传统,其《滑稽列传》《货殖列传》《游侠列传》《刺客列传》以商贾、游侠等社会下层人物为主角,刻画了一大批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此外,《史记》中还有一些篇章如《淮阴侯列传》,《魏公子列传》所书写的漂母、如姬等下层女性形象,都开启了下层人物书写的先河。张岱著史作文深受传统影响,又具有启蒙时代的新思维,诸如崇智、尚真,以及新兴的人生价值观。张岱站在一个平等的角度,以欣赏者的眼光赞美下层人物的高超技艺和高尚人格,表现他们虽身处社会下层却力争人格的个性,不带任何说教意义,是真正的将他们视为社会的一份子,去认识他们,赞美他们。这又是对《史记》写下层人物传统的新发展。唐代自居易诗歌《卖炭翁》《观刈麦》,柳宗元散文《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宋代欧阳修散文《伶官传》等,也都反映了下层人物的生活,但在这些作品中,下层人物本身并不是作者想要表现的核心所在,作者往往是借表现下层人物生活的悲苦,来反映社会问题,或者表达作者的某种意愿。如《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通过描写一个善于种树的驼背老人,来批评当时唐朝地方官吏扰民、伤民的行为,反映出作者改革弊政的愿望。《卖炭翁》描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以此来揭露“宫市”的腐败本质,抨击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此诗是通过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卖炭翁的遭遇代表了当时受欺压的贫寒百姓的生活,自居易作《卖炭翁》,宗旨不在于表现卖炭翁的的生活,而是反映这一类群体生活的困境。但是张岱所表现的下层人物与他们不同。张岱作品中的下层人物并非道听途说,或是虚构出来的,而是富有个性的真实人物。如前所述,张岱小品文和诗歌中描写的下层人物大多都是他的相识好友,如濮仲谦、王月生、金乳生等等,张岱往往以朋友的身份为他们写文作传。其次,张岱尊重每个下层人物作为“人”的人格和个性,他不是以旁观者的好奇或者采集风俗的调查来泛泛地记载下层人物的生活,而是注意凸显他们身上独有的个性、人格和品质,尤其是发掘他们在百工技艺中所体现的情怀和价值。如《金乳生草花》表现金乳生对花草的专注和痴情,赞扬他的养花种草的高超技艺;另外张岱把花匠金乳生作为一个单独的生命个体去书写。张岱还有不少以人物姓名为题的作品,如《王月生》《朱楚生》《鲁云谷传》等,专写这个人物,如《王月生》直接以名妓王月生命名,颂扬了王月生孤傲清疏的个性气质,书写她的故事和命运,为这个柔弱贫贱的女子留下传记。总之,张岱以朋友的身份书写下层人物,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作为生命个体的尊严,真诚地赞美他们的真性情,把中国文学中的下层人物书写大大地向前推进了。
  二、与同代作品比较明代中后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文学创作也越来越迎合市民通俗化的需要,普通人物的故事命运日益成为戏曲和白话小说的重要题材。如《金瓶梅》,“三言二拍”中的《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等都展示了下层人物的生活。在散文领域,作家笔下也出现了大量的下层人物,如袁宏道《拙效传》《醉叟传》,钟惺的《白云先生传》《李少翁传》,袁中道的《关木匠传》《一瓢道士传》等。但无论艺术成就还是创作数量,他们都远远逊色于张岱的写作,如袁中道的人物传记有二十几篇,而关于下层人物的传记只有几篇而已。“真正在散文领域中大规模表现普通人、平凡事,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张岱虽不是开创者,但集诸家之长,表现得最成功的他是第一人。”Ⅲ概而言之,张岱的下层人物书写,一是范围广。张岱将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下层人物搬到作品中去,塑造了各式各样的下层人物形象,戏子名伶、侯童苍头、画工锯匠、农妇乞丐,无所不包,表现他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其次是文体多样。张岱不受文体限制,将下层人物写进诗歌、史传、图赞、小品文等各种文体中去,凡是可以表现士大夫的文体,张岱都可以用来表现社会下层人物。张岱最为突出的贡献,还在于他第一次把下层人物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来突出他们自身的精神气质和思想追求。他树立了书写的标准,仔细研读可以发现,除了游记和节日民俗小品中以群体性出现的下层人物(如在《扬州清明》《湖心亭看雪》出现了货郎、艺人、童子、船夫等一系列的下层人物形象),凡是张岱单独作传为文的下层人物都具有独特精神品质或者精巧技艺(如《姚长子墓志铭》专门表现姚长子抗击倭寇的义烈,《甘文台炉》专写甘文台精妙的冶铜技艺),这些人物都是经过张岱悉心挑选的。张岱不以高低贵贱来评价人物,而是把个性、智慧、技艺、道德品质等作为品评人物高低的尺度,也作为人物是否能入选的标准。张岱以赞赏的态度去为这些下层人物作传,包括史传作品,诸如《义人列传》《列女列传》《孝子列传》等部分歌颂具有忠义节烈等品质的下层人物,这是张岱塑造下层人物形象时的一大特色。不论是墓志铭、祭文、史传或是诗歌,张岱都是为了表现所写下层人物的个性、精神和技艺,所表达的都是对他们的尊重和肯定,这种感情基调是始终不变的。而同时代的书写者常常在他们的下层人物形象塑造中寄托些自己的趣味。袁宏道《拙效传》记录了四个家奴令人发笑的故事,表现出四个下层人物的滑稽有趣,带有戏谑的意味;再如《醉叟传》,塑造了一位整日嗜酒酣醉,喜食蜈蚣、蛤蟆、蜘蛛的奇人,当别人“以客礼礼之,即不乐”,问他为何要吃虫蚁,醉叟回答:“无益,直戏耳。”Ⅲ醉叟按照他自己的癖好和性情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不在乎是否违背常理,但袁中郎的用意并不止在于表现怪叟的奇怪个性,他借怪叟“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学之语,透露出自己的愤世嫉俗。钟惺的《白云先生传》以饱含同情的笔触记述了一个下层诗人沦落不遇的悲惨一生,表达了对当时诗坛的之见的不满。与这些作品相比,张岱始终都站在平等的角度,并且以欣赏者的眼光单纯地去表现下层人物的个性、品质和技艺,如《祭义伶文》全篇介绍了张氏家养声伎夏汝开的为人以及她出色的戏曲表演,并把她和名公巨卿相提并论,认为夏汝开的价值要远胜过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文士。明代的人物传记喜写奇人奇事,袁中道善于发现下层人物中的“豪杰”,如《一瓢道士传》中行迹古怪的狂人,《关木匠》中行侠仗义不累他人的小木匠,《吴龙田传》赞扬了商人吴龙田的儒雅厚道。在这些作品中,袁中道以赞赏的态度去表现下层人物的真性情和优秀品质,但他关于下层人物的传记数量寥寥无几,其中还有借书写下层人物来批判不合理现象的作品,《万莹传》展示了落魄书匠万莹的悲剧一生,折射出了科举制度的不合理,作者借此表达了自己的善恶祸福观。能够一以贯之,把每个下层人物作为单独的生命个体来看,以平等的心态去展示他们的个性气质,坚持以欣赏的态度自觉地去为他们作传,尊重并且赞扬他们的技艺才能和智慧,张岱称得上是第一人。张岱作为大量书写下层人物第一人,能够以平等意识去书写下层人物,欣赏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为中国文学作品的长廊增添了许多熠熠生辉的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对后来作家进行下层人物书写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结语
  结语
  本文主要是从晚明人文主义的角度来研究张岱作品中的下层书写,重点解读了张岱对下层人物个性、真性情的关注,以及张岱书写人物时反映出的平等意识。还需注意的是,张岱书写下层人物的作品中,还有许多以歌颂其忠、义、孝、节等传统意义上的美德为主题的作品,这些作品集中于《石匮书》《石匮书后集》《有明于越三不朽图赞》等著述。之所以出现以上两种情况,与张岱所处的晚明特殊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晚明是传统和新潮的融合交汇点,一方面是新的经济因素发展和人文主义思潮的传播,具有先进意识的知识分子们开始关注人的感情和个性,重视世俗生活和人的价值,张岱作为性灵文人的一员,他所书写的下层人物洋溢着晚明人文主义的新因子。另一方面,晚明仍然是一个道统社会,张岱生于富贵之家,深受儒家忠义、节烈等传统价值观念的熏陶,故而书写了一大批死忠、死孝、死节的下层人物形象。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与书写中上层社会的作品相比,书写下层社会和下层人物的作品相对较少,张岱被誉为文学史上大量书写平凡小人物的“第一人”,他的作品不仅塑造了诸多下层人物的形象,还记录了他们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这对研究明清的社会与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一,张岱在的作品中有诸多关于下层社会戏曲表演、民间娱乐的记载,这对研究晚明娱乐文化、民众心态有重要意义;
  其二,以《王月生》《二十四桥明月夜》《朱楚生》为代表的作品书写了下层女性群像,对研究晚明妇女生活、情感状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如《朱云崃女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且闻云老多疑忌,诸姬曲房密户,重重封锁,夜犹躬自巡历,诸姬心憎之。有当御者,辄遁去,互相藏闪,只在曲房,无可觅处,必叱咤而罢”,家养歌姬服务于主人,与主人之间的关系多少带有色情意味,这段记录为研究明清时期家养歌姬的生活状况及其与主人关系提供新鲜有趣的史料;
  其三,张岱在书写民间手工艺人的同时,也有诸多关于民问手工艺品等细微之物的介绍,如《甘文台炉》详细记录了铜炉的制作过程,《阂汶水茶》是对茶文化的记录,对这些细微之物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了解这些细微之物的发展历史,也为考察晚明物质生活的改变提供多元的了解;
  其四,张岱虽然以较为平等的视角去书写下层人物,但他毕竟是富贵之家的风流弟子,所以从他书写下层人物的作品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雅俗文化的差异,为研究晚明社会士庶文化差异提供新的视野;其五,张岱的作品中有诸多关于下层社会节日、庙会、民众旅游等逸乐现象的记录,逸乐属于独立于儒家的价值观念之外的一种非主流的异质元素,以往研究往往忽视了异质元素,台湾学者李孝悌先生在《明清文化史研究的一些新课题》提出:“过去的研究太侧重在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在道德及理性层面所发挥的制约、规范力量。在这样一个道德的、理性的儒学论述之后,那些被视为不道德的、非理性的、神秘的面相一一如逸乐、宗教,在我们讨论明清士大夫文化、思想时,往往隐而不彰,甚至被刻意消解掉。”对逸乐文化的研究,可以大大丰富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张岱的作品为研究明清之际的逸乐文化提供丰富史料,为研究传统文化提供新鲜的视野。许纪霖、刘擎编:《丽娃河畔论思想》,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64页。6参考文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主题

692

帖子

170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04
 楼主| 发表于 2020-7-1 1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著述参考文献、(南朝)刘义庆著,黄征、柳军晔注释:《世说新语》,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2、(明)张岱著,刘耀林校注:《夜航船》,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8年版。3、(明)张岱:《石匮书后集》,台湾:台湾大通书局198年版。4、(明)张岱:《快园道古》,杭州:杭州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5、(明)张岱:《石匮书》,《续修四库全书》,第32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6、(明)张岱著,林邦钧注评:《西湖梦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8、(明)张岱著,林邦钧注评:《陶庵梦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9、(明)袁宏道撰,钱伯成笺校:《袁宏道集笺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0、(明)王世贞:《觚不觚录》,北京:商务印书馆193年版。、(明)李贽著、陈仁仁校释:《焚书·续焚书校释》,湖南:岳麓书社2011年版。12、(清)陈田:《明诗纪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13、(清)李渔著,鸿雁主编:《彩图全解闲情偶寄》,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年版。14、(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北京:中华书局19年版。15、(清)黄宗羲著,沈芝盈点校:《明儒学案》,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版。16、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1、胡益民:《张岱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8、佘德余:《都市文人——张岱传》,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19、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论》,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20、吴承学《晚明小品研究》,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21、徐林:《明代中晚期江南士人社会交往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22、卢兴基:《失落的“文艺复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23、王小舒著,陈炎主编:《中国审美文化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6R参考文献24、夏咸淳:《晚明士风与文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25、萧蓬父、许苏民:《明清启蒙学术流变》,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26、黄裳:《黄裳散文》,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2、夏咸淳:《明末奇才~张岱论》,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28、俞元桂:《中国现代散文理论》,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29、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30、夏成淳:《情与理的碰撞:明代士林心史》,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1、赵园:《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2、周明初:《晚明士人心态及文学个案》,北京:东方出版社199年版。33、王尔敏:《明清时代庶民文化生活》,长沙:岳麓书社2002年版。34、马美信:《晚明小品精萃》,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年版。35、吴仁安:《明清江南望族与社会经济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36、冯贤亮:《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3、刘水云:《明清家乐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38、杨惠玲:《戏曲班社研究:明清家班》,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39、吴震:《阳明后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40、潘运告:《冲决名教的羁络一~阳明心学与明清文艺思潮》,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41、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台湾:联经出版社事业公司,198年版。42、张海鹏、王廷元主编:《明清徽商资料选编》,合肥:黄山书社,1985年版。43、(加)卜正明著,方骏、王秀丽、罗天佑译:《纵乐的困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二、文集、(明)张岱著,夏咸淳辑校:《张岱诗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2、(明)王艮著,陈祝生主编:《王心斋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3、(明)何心隐著,客肇祖整理:《何心隐集》,中华书局,1960年版。4、(明)王守仁撰,吴光、钱明、董平等编校:《王阳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5、(清)焦循:《焦循涛文集》,扬州:广陵书社,2009年版。参考文献6、张国儒:《三耕堂文集》,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周作人:《周作人集》,广州:花城出版社,2004年版。
  三、博硕士论文1、王芹:《张岱的女性交游与文学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2、吕鑫:《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3、刘海霞:《中国古代城市笔记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4年。4、陈弦:《张岱游历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5、顾虹:《张岱小品文略论》,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6、刘珊:《张岱诗歌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张旺:《张岱诗歌研究》,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8、熊伟:《张岱诗歌意象研究》,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9、梁佶:《张岱文化小品研究一一以与为例》,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10、肖艳平:《张岱文学创作中的美学思想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1、金晓琴:《张岱散文艺术研究》,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12、刘雪飞:《张岱散文研究》,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13、赵一静:《张岱的学与史学》,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14、张海新:《张岱及其诗文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15、韩佑金:《张岱年谱》,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16、刘舒甜:《张岱与晚明文入审美风尚研究》,中国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1、吴崇凤:《晚明江南市井文化管窥一一以为中心》,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18、马桂珍:《名士与遗民双重人格的展示——论张岱的散文》,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19、郑吴:《论张岱文学作品中的“态”》,四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20、陈秀梅:《论张岱散文的艺术特征》,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21、张丽杰:《论张岱的情感意蕴》,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22、周海涛:《从“名士”到“遗民”一一张岱生命中的“梦”与“悲”》,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年。23、付优:《清代扬州通俗小说与城市文化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参考文献年。24、陈君丽:《公安派及其“性灵说”流变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四、期刊论文1、陈平原:《“都市诗人”张岱的为人与为文》,《文史哲》,2003年09月第5期。2、商传:《略论晚明的人文主义与社会转型》,《江西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期。3、王胜奇:《从的人物外貌描写管窥其“实录”精神》,《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第期。4、叶哗:《张岱、曹雪芹文人心态比较论》,《红楼梦学刊》,2003年第4期。5、杨泽君:《明遗民心态:张岱个案分析》,《史学月刊》,2002年第4期。6、左尹:《张岱著述考》,《古籍研究》,2002年第2期。、胡益民:《张岱艺术家论的特质与历史意义》,《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8、胡益民:《张岱卒年考辨》,《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9月第5期。9、李广伯:《中国历史上的人文主义思潮》,《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10、林邦钧:《梦醒寻梦一张岱及其小品文》,《深圳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11、佘德余:《张岱交游录》,《绍兴师专学报》,1993年第1期。12、余德余:《张岱年谱》,《绍兴师院学报》,1994年第2期。13、许卫全:《略论张岱的审美特征》,《苏州大学学报》,2003年O月,第4期。14、刘春明:《张岱审美情韵和文化心理探析》,《学术交流》,2012年6月第6期。15、李灿朝:《明清之际私家撰史的历史意义一一以张岱及其史著为中心》,《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3月第2期。16、李灿朝:《论“三不朽”说对张岱及其史著的影响》,《江南大学学报》,2004年8月第4期。1、苏爱琴:《浅论张岱散文的文化内涵》,《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9月第9期。18、卢玮、叶君远:《论张岱诗歌的“冰雪之气”》,《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11月第4期。19、赵佳丽:《陶庵梦忆的审美意蕴》,《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年第12期。参考文献20、朱周义:《论张岱小品文的世俗性》,《河南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第期21、裘新江:《冰雪性情张岱》,《镇江师专学报》,1999年第3期。22、王朝勇:《论张岱散文的心态及其表现形式》,《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年11月第6期。23、张和平:《晚明人文主义思潮的性质及其社会导向一一晚明人文主义思潮研究之三》,《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1期。24、张叶:《张岱小品文的“俗趣”研究》,《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25、李剑锋:《张岱和陶诗辑佚与研究》,《文献》,2011年第1期。26、宁俊红:《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理论与实践的思考》,《文学遗产》,2009年第3期。2、朱宏达:《张岱的发现及其价值》,《杭州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28、张丽杰:《晚明文艺思潮和社会风尚对张岱散文创作的影响》,《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29、李霞:《张岱研究述略》,《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30、章芳:《张岱尚真写实创作思想成因探讨》,《长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a31、潘承玉:《别一时代与文体视野中的张岱小品》,《文学遗产》,2006年第1期。32、沈星怡:《近十年张岱研究综析》,《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33、张则桐:《一往深情:张岱散文情感底蕴论》,《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34、张则桐:《周作人的张岱评论评议》,《闽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35、张则桐:《张岱笺证一一张汝霖事迹辑考》,《中国典籍与文化》,2005年第1期。36、张则桐:《试论戏曲艺术对张岱散文的影响》,《艺术百家》,2004年第5期。3、张则桐:《“冰雪之气”:张岱散文艺术精神论》,《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38、张则桐:《张岱与戏曲艺术述论》,《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39、张则桐:《张岱与徐渭》,《中国典籍与文化》,2002年第3期。40、周荷初:《张岱、王思任与俞平伯的散文创作》,《江汉论坛》,2002年第4期。4、蒋金德:《张岱的祖籍及其字号考略》,《文献》,1986年第4期。参考文献42、陈美林:《张岱探稿序》,《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43、陈美林:《晚明爱国学者张岱》,《南京师大学报》,1986年第4期。44、蒋郁葱:《试论张岱散文的文化倾向》,《江西社会科学》,200年第1期。45、王慧颖:《张岱传记文学创作初探》,《浙江。=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46、宋传新:《文化之链:徐渭、王思任与张岱》,《扬州大学学报》,200年第1期。4、王宁:《晚明金陵名妓度曲考》,《戏曲艺术》,2005年第2期。48、王承丹:《试论晚明作家对张岱的影响》,《文学研究》,2000年第5期。49、杨惠玲:《论晚明家班兴盛的原因》,《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50、滕新才:《明朝中后期狎妓之风与文学创作》,《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后记
  后记
  硕士论文终于定稿,本人心中既激动,又愧疚。激动的是在自己的努力下完成了论文,给三年的硕士生活一个交代;愧疚的是自己学识浅陋,见解浅薄,文中多是皮毛之见,深感汗颜。本文是在导师何宏玲副教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治学严谨,为人谦逊随和,非常尊重学生的想法,常令我们有如沐春风的感觉,她以开阔的视野和敏捷的思维给我深深的启迪。在本文写作初期,导师身在国外,为了指导我的论文,不厌烦琐地打来越洋电话,老师详细耐心的教诲令我终身难忘。师恩如山,导师的指导和鞭策,学生定将铭记一生。感谢同门的帮助和鼓励,天阁是我的同门,也是我的好友。在生活上,同门给予我姐姐般的照顾,因而我常常称她为“小师姐”;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同门不断地鼓励我。能够与之结识,深感幸运。感谢三年来一起学习、一起生活的同窗好友,尤其要感谢我的室友。三年的时光转瞬即逝,但三年中的欢笑、温暖、奋斗,必将珍藏于心,永生不忘。还要感谢古代文学的诸位老师在授课中给我的启发,感谢开题时各位老师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答辩委员会的诸位专家和学者,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拙作,给与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