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8|回复: 0

辛弃疾很有争议的一首词,大文豪说令人生厌,读来却令人会心一笑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3-12 09: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伤春悲秋,自古以来都是文人的常见作派,春光的流逝和秋日的寂寥都会让人的内心泛起丝丝忧愁。古今之文人笔下从来不乏伤春之作,就像杜甫就曾写下“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而苏轼也有“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之语。

y4dc1y4yhoe.jpg

y4dc1y4yhoe.jpg

对于文人墨客来说,春光易逝,所以更值得珍惜,而当它悄无声息地流逝,难免就给人以无声的触动。而本期要分享的这首词却完全不一样,同样是伤春,辛弃疾这首词充满了争议,读者读来总能会心一笑,但是却有大文豪评价这首词“令人生厌”,这到底是是怎么回事呢?
《粉蝶儿·和晋臣山赋落花》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ptzifstukpo.jpg

ptzifstukpo.jpg

大家都知道辛弃疾是宋词豪放一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有“词中之龙”之称。所以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辛弃疾的词应该是壮怀激烈,词句应像“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般气势磅礴。但是这首词显然不是这种风格,毕竟是伤春之作,倘若伤春还依旧豪放激烈,那属实就有点违和了。不过豪放派词人毕竟是豪放派词人,哪怕写伤春之作,哪怕也有也有浅浅的忧愁,但是付诸于笔端却总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可谓将写烂的题材写得不落窠臼。

jvimzogdgbj.jpg

jvimzogdgbj.jpg

这首词上阕起首两句描写的是春光灿烂之时的景象,但是词人没有直接描写,而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光绚烂比作13岁的小女子学习绣花,绣出来的花都是丰满厚实。这样的比喻可谓贴合,毕竟女子刚学习绣花,这个时候哪有疏密相间、浓淡相宜的考虑,一心都是往大绣往鲜艳绣,这和春光绚烂时百花争艳的场景可谓是相得益彰。接下来几句则是反转,本是一片大好春光花团锦簇,但是转眼间老天爷便变得无情无义,风雨交加,园林中的春花被打落地面,只剩狼藉一片。

gpatu5r2kbv.jpg

gpatu5r2kbv.jpg

下阕则是对于春将去时景象的描写,也是和上阕春光灿烂时的对比。春去时便如同轻薄浪荡子,没有丝毫留恋,这也正好和呼应上阕的13岁绣女。接下来词人则是将春拟人化,记得去年就曾送春归去,一江春水如同醇酒但也难解哀愁。词人不仅将春拟人化,便连自己的愁绪也拟人化,还要和忧愁一起在杨柳岸边为即将归去的春送行,不可谓不有趣。

2zrfhbw5eel.jpg

2zrfhbw5eel.jpg

简单的伤春之作,却能写得如果送别老友,辛弃疾的这首词读之不仅不让人伤感,相反还有博人一笑的感觉,在我看来这首词可称得上出彩。不过清代文坛巨匠陈廷焯却觉得这首词太俗,甚是不喜,在《白雨斋词话》中评价这首词中“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这两个比喻”殊觉纤陋,令人生厌”。
对于辛弃疾这首别具一格的词作,大家怎么看?是觉得不俗还是令人生厌呢?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