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回复: 0

【原】五代得道真人的一首诗,线作长江扇作天,靸鞋抛向海东边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5-17 1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天我们周围都有落花飞雪,或者鸟鸣蛙叫等自然现象。我们或者司空见惯,或者烦躁不安,有人却深思里面的内涵,有人也感慨当中的沧桑。我们不是圣人,也成不了神仙,但却可以借鉴他们的思想。五代一位真人就写过一首诗,阐述他得道后的观点。

qoim2hjyphq.jpg

qoim2hjyphq.jpg

大言诗  
谭峭  五代
线作长江扇作天,靸鞋抛向海东边。
蓬莱信道无多路,只在谭生拄杖前。

adv3dmmvge5.jpg

adv3dmmvge5.jpg

谭峭,字景升,五代泉州人。他出生于官宦世家,早年颇涉经史,却不慕功名,酷好黄老之书。谭峭很小就遍游名山大川,后来干脆告诉家里说自己要当道士。他在嵩山学习吐纳、导引之功,修炼辟谷养生之术。经过十余年的勤修苦炼,可不食人间烟火,专靠采晨露、仙药,栖息烟霞来维持生计。

jwjakfcfaoe.jpg

jwjakfcfaoe.jpg

谭峭写过一本《化书》,为内丹学盛行之前一部值得重视的道书。这本书遵从黄老道德经之旨,文笔玄妙深奥,这首诗也是反映了到家的一些思想和主张。
诗人说,宇宙如此渺小,长江看似很长,地图上用一根线就可以丈量它;天空辽阔无边,用一把扇子就能遮挡它。在那个时代,诗人的想象力也算可以了,但是下一句就更大胆了。

pg3xyfkdgn0.jpg

pg3xyfkdgn0.jpg

道士无拘无束,平时喜欢穿没有后跟的屐鞋,走起路来踢哩踢拉地响。诗人夸张地说,我一高兴就赤脚走山路,把脚底下穿的屐鞋脱下来,可以把它从大海的这一边抛向另一边。我们可以怀疑诗人的力量,但必须为他的想象力鼓掌。

cnrgbsuqy2b.jpg

cnrgbsuqy2b.jpg

后两句是说明自己的道家思想,蓬莱是代表道家的神仙境界,古人曾说“蓬莱此去无多路”,诗人自称谭生,他说世人梦想的神仙境界其实并不远,就在我的手杖前。诗人用蓬莱的典故告诉大家,要想修炼成仙,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他认为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并不在所谓的蓬莱,而是在自己的心里。
老子曾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致虚就是把去除自我,把心放空。这个空不是一个顽空,空里面有明觉。当我们“致虚极、守静笃”,才能清醒明觉地活在当下。

gj150nz3tj1.jpg

gj150nz3tj1.jpg

再联系这首诗,这是作者得道后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人生于天地间,何异一粒黍米,浮生若梦,当求大道,做一逍遥神仙,方能快意于这海天之间,才能潇洒自如,大气汪洋。“蓬莱此去无多路,只在谭生拄杖前”,这两句话暗示出真人已得道,蓬莱即在自己脚下,虚空包裹其身。

s5bch4ta5j2.jpg

s5bch4ta5j2.jpg

道家主张用无为的思想去观察,从点、线、面、空逐步展开,自己的觉察力和感悟能力也会得到慢慢的开发。不用带着陈旧观念和思想去思维和想象,而是要放空之后去体悟,用全新的心灵去体悟。

lqyqtwhqrwf.jpg

lqyqtwhqrwf.jpg

我们且不管这位道士说得对不对,其实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求道也好,做学问也罢,都必须经常地扔掉包袱,轻装上阵。同时我们还要脚踏实地,从一点一滴做起,而不能只有空想,却不敢尝试,甚至连梦想都没有,就真的可悲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