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回复: 0

《摩擦力》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2 02:5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摩擦力》教学设计(通用14篇)
《摩擦力》教学设计 篇1  【设计理念】
  摩擦力一节的课堂设计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摩擦力定义的引出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采用了透镜式教学。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列举日常生活、生产中物体受摩擦力的事例,学生讨论、分析摩擦力的共同特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特点,给摩擦力下定义。这样按排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本节的重点,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学生讨论设计实验,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最后进行评估交流。整个过程全部放手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教师只起引导组织作用。
  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是本节设计的一个亮点。将辩论引入课堂。教师通过巧妙的设计,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教师主持,学生辩论。通过辩论学生自己总结得出增、减摩擦力的方法。这样安排的目的一是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二是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学到哪些知识,用到了哪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还要小结研究问题的思维程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摩擦力的定义方向
  ②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③知道摩擦力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探究
  ②学习从实验数据归纳简单的物理学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重点压力与重力的区别,摩擦力的定义
  教学方法:
  对摩擦力的定义采用透镜式教学模式;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采用猜想与反驳教学模式
  教具和媒体:
  教师演示用:小车、弹簧秤、木块、金属块、实物投影
  学生演示用:小车、长木板、毛巾、弹簧秤、木块、金属块
  【教学过程实录】
  一、复习提问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两种力?
  生:重力、弹力
  师:什么是重力?什么是摩擦力?
  生:思考回答
  二、引入新课
  师:请看实验:老师把小车放在桌面上,此时小车处于什么状态?当用手推小车时,小车怎样呢?(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回答)
  生:开始处于静止状态,后来小车漫漫停下来
  师:为什么运动的小车会漫漫停下来?
  生:小车受到阻力(讨论、回答)
  师:这个力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摩擦力。
  三、进行新课
  师: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说明物体也受到了摩擦力?
  生:讨论举例
  师:(副板事例)运动的小车、汽车、足球等这些物体它们都受到了摩擦力。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生:讨论回答
  师:点拨、归纳(两物体是否接触在什么位置,是运动还是静止)
  (说明:通过摩擦力事例,讨论其共同特点,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此时教师应及时充当优秀学生的教色,参与讨论。)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同学们讨论一下给摩擦力下个定义
  生:讨论、回答,补充
  师:板书定义
  (说明:摩擦力定义的得出,主要采用了提出问题---搜寻事例---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的创造学思维程序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师:明确了摩擦力的定义,对于摩擦力,同学们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呢?(提出问题)
  生:(讨论,并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作用点在什么地方?方向向哪?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重点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首先来解决摩擦力的作用点、方向。请同学们看摩擦力的定义,然后讨论一下就能找到答案
  生:(讨论、回答)摩擦力的作用点在物体表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师:(板书摩擦力的作用点、方向,并举例巩固。)小车在桌面上向右运动时,桌面对小车的摩擦力向右。解决了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再来重点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生:讨论、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重力、速度、接触面的面积……)
  师:(副板板)摩擦力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生:控制变量法(讨论回答)
  师: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跟这些因素有关,首先应该测出摩擦力的大小,那么如何测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呢?用什么方法。
  生:(讨论、回答)讲桌上展示实验方案。(其它学生观察进行评估、补充)
  师:针对情况进行引导(怎样运动?为什么匀速?怎样判断?)并找出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找到了测量摩擦力的方法,下面我们先来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重力和面这两个因素是否有关呢?
  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展示实验方案并进行评估,找出最佳方案。
  师:明确了实验方案,各小组先讨论设计好实验表格,并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随后交流
  (说明:在明确了研究目的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完整的设计出方案,充分体现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进行实验
  师:巡回指导,搜集实验数据
  师:(实物投影展示实验数据)请同学们观察这几组同学设计的表格与你设计的是否一致,不一致递给老师,(展示并进行评估)根据这几组表格的内容,同学们讨论一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讨论个别回答并补充)摩擦力与重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重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师:对刚才的结论,同学们有没有疑问?(进行评估交流)
  生:思考、讨论
  师:(教师充当优秀学生的教色参与讨论)老师对摩擦力和重力有关有疑问,认为不太确切。为什么呢?请同学随老师一起做一个小实验来体验一下你就能找到答案。
  师生实验: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并将食指放在桌面上①轻轻向前推手指;②用力向前推手指。手指向前推动的过程中感觉有什么不同?哪位同学谈一下体验
  生:手指前进越来越困难(受摩擦力越来越大)
  师:什么原因使摩擦力变大呢?
  生:手对桌面所施加压力不同,压力大、摩擦力大(讨论回答)
  师:因此,我们对上述结论应做怎样的修改呢?
  生:(讨论回答)摩擦力大小应该为与压力大小有关
  师: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物体受的重力和它对桌面压力大小是相等的,有关压力的知识我们后面再学习,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的有关。
  师: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面积是否有关,请同学利用桌面器材继续实验。(提示:研究接触面积时,两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必须相同。)
  (说明:次实验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亲自体验成功的喜悦。)
  师:(巡回指导)实验结束提问实验结论
  生: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面积无关
  师:通过实验探究可知:摩擦力的大小只跟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现在老师有一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你认为摩擦力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
  (学生讨论,举手示意?教师对两种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分组,开一个辩论会,认为摩擦力越大越好的是正方,认为摩擦力越小越好的是反方,老师是主持人。正反双方在辩论时,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正反双方,一次一人发言,各举一例,自由辩论。)
  生:自由辩论
  师:由于时间关系自由辩论到此结束,请正反双方各派一名代表做总结性发言(学生代表发言)
  师:通过辩论可以看出,摩擦力有时大好,有时小好,都有有利一面,也有不足之处,有利的在日常生活中要设法增大,为我们服务,有害的我们要千方百计减小。那么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讨论回答)
  师:(板书)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说明:以上将辩论引入课堂,学生兴趣高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小结:(让学生讨论小结)
  本节课(1)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我们主要采用了几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3)在研究问题时,采用了几种思维程序?
  (①提出问题---搜寻事例---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②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说明:小结不仅要总结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本节研究问题的方法及思维程序提炼出来,使学生初步学会这些方法并体会到它们在解决问题中的巨大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
  五、思考题:
  1、自行车在设计、制造、使用的过程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摩擦力的知识
  2、下雪天,路很滑,易发生交通事故,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想办法帮助解决,并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六、作业:以“没有摩擦力的世界”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摩擦力》教学设计 篇2  本文是师哈哈网小编整理的高中物理《摩擦力》说课稿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的特点
  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同时,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其中还编入磁悬浮列车、气垫船等与现代科技联系很密切的内容。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
  按照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与老教材的课程目标相比,它更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三、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四、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加强这节课的探究性,体现课改精神,这节课我主要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将全班分为两个大组,分别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其中一个因素。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在生活中,初二学生对摩擦有感性认识,只是还没有从物理学角度对它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了贴近学生,一上课我就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的实验,并提出问题:“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待学生回答后,我们本节就要来学习科学探究:摩擦力。
  2、进行新课
  (1)介绍摩擦的分类及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由于教材中不仅研究了滑动摩擦,也提到了滚动摩擦,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简单介绍了摩擦的分类:摩擦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同时告诉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只重点研究滑动摩擦。接下来我向学生介绍了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在解释这个概念时,主要强调滑动摩擦是在两个物体表面间产生的,这个力的作用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而对于“相对运动”没作过多的解释。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是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有的学生思维受教材的影响,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对于这部分同学注意对他们进行鼓励,让他们提出其它猜想。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不局限于书本,而会提出其它猜想,作为老师,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很荒诞,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们只对两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并将全班分为两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
  探究活动的第二步是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怎样证明学生自己的猜想?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我有针对性地请了一位同学来说说他们组讨论的探究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启发学生,问他们“大家赞同他的方案吗?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我们这组的同学是要研究压力的变化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那我们应如何设计实验才能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变化是由这个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学生都会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
  探究活动的第三步是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前,提醒同学们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时要水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至于有同学问到为什么在匀速状态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告诉学生我们将在第六章讨论这个问题,并对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学进行表扬。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我巡视各实验小组,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结束后,在每个大组我抽取了两个实验小组公布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后继续探索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
  在得到实验结论后,我继续引导学生们总结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如果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应控制其它与该物理量有关的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变量控制法”。接着我再讲述:“变量控制法”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它适用于多因素问题的研究。它不仅仅适用于研究物理问题,也适用于其他科学领域问题的研究,在今后的学习和探究中,我们还要经常使用这个方法。
  (3)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
  有很多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事例都是学生们所熟悉的,而且学生们已经通过实验获得了滑动摩擦的有关知识,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组织学生自己进行讨论,我还鼓励他们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减小摩擦的事例,让他们自己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些有关摩擦的现象,并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常用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只是适当地进行引导和点拨。
  在减小摩擦的事例中,我上网下载了有关磁悬浮列车的资料和图片,并简单介绍了磁悬浮列车减小摩擦的原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从上面的讨论中,学生已经知道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并不总是有害的,接下来我让同学们继续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会是什么样呢?并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迷你小实验”,并将讨论的内容以“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3、课堂小结
  我先让学生以“学到了什么”为线索进行小结,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我再做适当的补充。因为学生大都只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小结,但对学习过程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不能做一个很好的总结,所以我在学生小节后做了适当的补充,让学生知道探索知识的过程比单纯的学习知识更重要。
《摩擦力》教学设计 篇3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3、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二、教法和学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引导转化作用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的把"启发式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去指导教学。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三、教学程序的设计
  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
  (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
  今天上课之前,我带了几个小玻璃球准备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科学研究。但在来学校的路上,小玻璃球变脏了。老师给他们洗干净了。现在,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请出来。(请两个同学上台20秒夹球)提出问题:玻璃球为什么不好夹?——学生讨论回答
  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
  (二)新课学习
  1、认识什么叫摩擦力
  先请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来做几个动手实验。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进而引入摩擦力的定义及种类。并进一步指出,在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中,滑动摩擦是初中学习的重点,自动导入到本节第二个环节"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的学习。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1)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是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有的学生思维受教材的影响,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对于这部分同学注意对他们进行鼓励,让他们提出其它猜想。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不局限于书本,而会提出其它猜想,作为老师,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很荒诞,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们只对四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是否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有关?是否于表面积的大小有关?并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
  (2)探究活动的第二步是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怎样证明学生自己的猜想?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有针对性地请了一位同学来说说他们组讨论的探究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启发学生,问他们“大家赞同他的方案吗?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我们这组的同学是要研究压力的变化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那我们应如何设计实验才能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变化是由这个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学生都会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
  (3)探究活动的第三步是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前,提醒同学们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提醒学生如果想让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该让木块在长木板上做怎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这里运用了什么知识?(二力平衡知识)。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巡视各实验小组,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结束后,四个实验小组的代表公布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后继续探索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
  在得到实验结论后,继续引导学生们总结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如果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应控制其它与该物理量有关的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变量控制法”。接着再讲述:“变量控制法”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它适用于多因素问题的研究。它不仅仅适用于研究物理问题,也适用于其他科学领域问题的研究,在今后的学习和探究中,我们还要经常使用这个方法。
《摩擦力》教学设计 篇4  一、说教材
  《运动与摩擦力》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五课。本单元属于力学知识板块,学生初次学习,但对力已有初步的感受。教材从研究小车的运动开始,转到力的概念认识、力的测量;然后进入本课的学习。此前学生已经掌握用弹簧秤测定力的大小的实验,本课的知识是学习第六课“滑动与滚动”的基础。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与初中《科学》的力学单元联系紧密,为初中学生学习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惯性等知识打下了基础。
  本课的探究活动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感知摩擦力和测量物体运动时的摩擦力。第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关系,这一活动是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来自行设计实验、检验推测。第三、研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能力的要求及本课特点,本人确定的本课教学目标是:
  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探究技能:通过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发展识别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和记录并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对研究问题作出合理解释的探究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本课的重点:认识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物体重量的关系。
  本课的难点;掌握测定摩擦力大小关系的实验。
  二、说学法、教法
  教法:以学生为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主导课堂教学。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猜想、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同时充分利用各小组的相互合作,使学生之间有更好交流,让教学更容易突破重难点,再辅以课件教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学法: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相互合作,把大部分时间给学生实验,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教师只作适当点拨,从内容方法方面作归纳小结,真正做到“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
  三、说教学程序
  1、谈话导入——认知摩擦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不仅能激起学习注意力,更能拉住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教学一开始,多媒体出示两物体经摩擦后的对比图片:一幅是新旧轮胎对比图片;一幅是新旧鞋底对比图片。通过图片的直观感知,让学生比较容易地认识“摩擦”现象,并让学生思考,举例说说生活、学习中的摩擦现象。我预设学生可能会想到粉笔写字、拉桌子、橡皮擦擦字等现象,最后,再强调指出“两个物体的接触面有相对运动时都会发生摩擦”。通过这一引入教学,为学生理解“摩擦力”这概念作好铺垫,因为这个概念是建立在学生刚刚形成的“摩擦”概念上的。
  2、认识摩擦现象,感知摩擦力
  认知了“摩擦”现象后,马上引入“摩擦力”这一知识概念。在教学中我以提问渗入:在前两课我们知道了当橡皮筋被拉长时产生了弹力;气球吹大后喷出气体,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两物体摩擦时是否也存在一种力?为什么这样引导?因为我想对“摩擦力”这个概念虽有“摩擦”现象做铺垫,但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知理解,作一个很好的引入渗透,我觉得是十分关键的。因为如果将书上的摩擦力概念出示,直接让学生理解掌握,我觉得比较勉强,学生也必定理解不深。在此,以这样的提问引导,就能让学生较容易去思考联系,然后会尝试感知寻找“摩擦力”。在学生自己感知摩擦力的活动中,我就及时给予学生引导,比如:让学生比较手掌按在桌面拖动和离开桌面拖动时的用力大小来感知摩擦力,同时提问还能用什么方法感觉到摩擦力?从而希望学生自己去发现更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摩擦力。最后指出,摩擦力大小是可测量的:“刚好能使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明确了摩擦力大小可测量后,再将如何测量,测量方法进行强调指导,为下一个活动作好铺垫。
  强调指导了测摩擦力的方法后,我让各小组尝试测桌上一样物体(自己学习用品或教师准备的大小不一的螺帽)运动时的摩擦力。在这我想是否可提示学生:如果小组内选的物品比较大,可放在地上测。这样设计也是为让学生汇报结果并分析时引起学生的思考(接触面关系)。然后让学生汇报所测物体及结果,老师简单板书后提出疑问: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让物体运动起来的摩擦力大小不一样,是什么原因?什么因素引起的?这里的活动设计一是为了让学生熟练并掌握测摩擦力大小的方法;二是为引出探究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对比实验。
  3、设计实验、推测猜想
  当学生提出猜测后,给予小结: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状况有关;摩擦力大小可能与物体重量的有关。然后,引导提问:要知道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可以如何验证?再由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实验计划。首先,明确实验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关系,让学生思考设计实验。如果在设计实验计划时出现困难,就及时给予点拨:从中也可以出现结构性材料加以引导。因为实验计划的制定,对于学生来说是探究的一个重点,同时可能也是一个难点。所以教学中应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全班集体交流。这样我想学生在交流时才会每个人都有话可说,因为交流之前给了每个人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在探究设计“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关系”实验计划时应强调哪些条件改变?哪些不变?并明确实验方法,集体交流统一标准后教师可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结论得出要通过实验数据作为依据。所以,学生实验是重点,但实验过程中对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却是结论得出关键点。当学生实验探究时,要求小组实验过程中对同一物体拉动粗糙面和光滑面时的拉力大小进行记录。再对每组的数据进行板书,分析每组数据得出结论。结论的得出我想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所以对全班同学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十分关键,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考虑。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也必须在初步认知的基础上,所以在分析全班同学的数据前应该让学生先分析小组内实验现象,这样更有利于让学生得出结论。
  在得出“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这一结论后,再让学生思考设计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的对比实验,因为有了第一个实验计划的制定。对这个实验计划的制定学生会比较容易得出。所以教学时可让小组直接讨论,汇报设计方案。明确实验方法后让学生比较物体间接触面一样但轻重不同时的运动摩擦力,最后记录分析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大;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小。
  4、课后拓展延伸
  实验探究了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后,引导学生自行总结本节课知识: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同时,请大家思考摩擦力的大小看来是可以改变的,那人们为了减小物体运动时的摩擦力会想出什么办法?对物体做出怎样的设计?(如果学生举出例子并回答出滚动时,教师可以给予肯定,然后引导下节课我们还会对滚动做具体研究。)同时提出:大家举了那么多例子都是减小摩擦力,那看来摩擦力是小点好啊,最好一点都没有!你们认为呢?(学生举手想说)
《摩擦力》教学设计 篇5  一、课标要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规律;
  2、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能在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思想
  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通过问题引导和实验探究指导学生认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维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间的关系;
  (2)认识滑动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3)能运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学习从实验结果总结规律的方法;
  (2)学习通过查阅资料的形式,了解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
  (3)通过对生活中各种摩擦的观察与思考,学习结果表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理解摩擦力的利与弊过程中,领略自然界的和谐和奇妙,使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提升。
  四、教学流程图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分组讨论:生活中关于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例子有哪些?
  2、新课
  (1)静摩擦力
  思考与提问:你对静摩擦力的认识有多少?你所知道的静摩擦力的规律有哪些?
  以下根据学生道出的关于静摩擦力的规律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对错误观念进行纠正,重点放在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大小变化的规律,并引入最大静摩擦力。
  堂上小练:请分析以下三种情况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并准确把该静摩擦力在图上标出(a)(b)(c)木块受到水平方向的外力木块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木块受到水平向右的外力为0,保持静止F=1N,保持静止F=3N,保持静止
  引导学生利用初中二力平衡的相关知识分析静摩擦力的大小,结合图讨论木块所受静摩擦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归纳出静摩擦力与接触面相切。
  实验与探究一:研究静摩擦力的规律
  实验器材:木块、弹簧秤、砝码、粗糙木板
  带着问题完成实验,并把有关数据填入课本P42表3—2—1中
  ①用弹簧秤水平拉木块,逐渐增大拉力,静摩擦力有何变化?与弹簧秤拉力读数有何关系?依据是?
  ②观察弹簧秤拉力增大到什么程度木块刚被拉动?(引入最大静摩擦力)
  ③木块被拉动后匀速运动,根据初中学过的知识,这时受到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如何读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④对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有何关系?
  ⑤在木块上增加砝码,对最大静摩擦力有没有影响?
  实验后小组讨论,归纳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得出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a、互相接触且挤压
  b、接触面粗糙且双方有相对运动
  以及静摩擦力大小和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规律
  (2)滑动摩擦力
  引入:
  a、刚才的实验可观察到滑动摩擦力是一个怎样的力?(引导学生归纳滑动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物体之间存在着的摩擦力)
  b、刚才的实验给我们暗示了一个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是什么?
《摩擦力》教学设计 篇6  一、教材的特点
  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同时,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其中还编入磁悬浮列车、气垫船等与现代科技联系很密切的内容。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
  按照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与老教材的课程目标相比,它更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三、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四、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加强这节课的探究性,体现课改精神,这节课我主要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分别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其中一个因素。
  五、教具
  对于每个实验小组,准备了相同的器材: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木块、一块木板、一块玻璃板、一条毛巾、两个钩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根据实验的要求选择实验器材。
  六、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在生活中,初二学生对摩擦有感性认识,只是还没有从物理学角度对它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了贴近学生,一上课我就开门见山地问学生:“同学们知道摩擦吗?”待学生回答后,我又继续问:“既然大家都知道摩擦力的存在,那你们能不能举一些生活中摩擦力存在的例子呢?”然后让学生思考回答。
  2、进行新课
  (1)介绍摩擦的分类及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由于教材中不仅研究了滑动摩擦,也提到了滚动摩擦,所以我在学生举例后,向学生简单介绍了摩擦的分类:摩擦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并将他们所举的例子进行了简单归类,同时列举了几个他们熟悉的例子。同时告诉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只重点研究滑动摩擦。接下来我向学生介绍了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在解释这个概念时,主要强调滑动摩擦是在两个物体表面间产生的,这个力的作用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而对于“相对运动”没作过多的解释。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是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有的学生思维受教材的影响,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对于这部分同学注意对他们进行鼓励,让他们提出其它猜想。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不局限于书本,而会提出其它猜想,作为老师,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很荒诞,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们只对四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是否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有关?并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
  探究活动的第二步是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怎样证明学生自己的猜想?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我有针对性地请了一位同学来说说他们组讨论的探究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启发学生,问他们“大家赞同他的方案吗?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我们这组的同学是要研究压力的变化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那我们应如何设计实验才能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变化是由这个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学生都会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
  探究活动的第三步是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前,提醒同学们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时要水平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至于有同学问到为什么在匀速状态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告诉学生我们将在第六章讨论这个问题,并对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学进行表扬。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我巡视各实验小组,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结束后,在每个大组我抽取了四个实验小组公布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后继续探索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
  在得到实验结论后,我继续引导学生们总结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如果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应控制其它与该物理量有关的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变量控制法”。接着我再讲述:“变量控制法”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它适用于多因素问题的研究。它不仅仅适用于研究物理问题,也适用于其他科学领域问题的研究,在今后的学习和探究中,我们还要经常使用这个方法。
  (3)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
  有很多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事例都是学生们所熟悉的,而且学生们已经通过实验获得了滑动摩擦的有关知识,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组织学生自己进行讨论,我还鼓励他们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减小摩擦的事例,让他们自己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些有关摩擦的现象,并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常用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只是适当地进行引导和点拨。
  在减小摩擦的事例中,我上网下载了有关磁悬浮列车的资料和图片,并简单介绍了磁悬浮列车减小摩擦的原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从上面的讨论中,学生已经知道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并不总是有害的,接下来我让同学们继续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会是什么样呢?并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迷你小实验”,并将讨论的内容以“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3、课堂小结
  我先让学生以“学到了什么”为线索进行小结,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我再做适当的补充。因为学生大都只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小结,但对学习过程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不能做一个很好的总结,所以我在学生小节后做了适当的补充,让学生知道探索知识的过程比单纯的学习知识更重要。
  七、教学反思
  第一点,学生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猜想时,要注意鼓励和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大胆地进行其它猜想。
  第二点,要转变教学理念,不能走形式上的科学探究,要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以达到教学目的。而这个教学环节对能否真正达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学生探究时的组织教学。
  第三点,由于这是一堂科学探究课,所以教师在引导和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目的性和语言的技巧性;对于学生的看法和观点,要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第四点,由于这一节教材的容量较大,本节内容分为两节课来完成。第一节课完成科学探究,总结实验的方法叫“变量控制法”;第二节课再讨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以及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摩擦力》教学设计 篇7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识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学习本节教材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认知目标:知道摩擦力的种类,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的大小,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3、重点、难点的确定
  重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难点:摩擦产生的原因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教材对滚动摩擦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讲,这在初中还是适当的。
  二、教法和学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引导转化作用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的把“启发式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去指导教学。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三、教学程序的设计
  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
  (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
  今天上课之前,我带了几个小玻璃球准备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科学研究。但在来学校的路上,小玻璃球变脏了。老师给他们洗干净了。现在,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请出来。(请两个同学上台20秒夹球)
  提出问题:玻璃球为什么不好夹?——学生讨论回答
  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
  (二)新课学习
  认识什么叫摩擦。
  先请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来做几个动手实验。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进而引入摩擦力的定义及种类。并进一步指出,在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中,滑动摩擦是初中学习的重点,自动导入到本节第二个环节“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的学习。
  (三)关于第二个环节的学习,我打算请学生上讲台来完成书本上138页的“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实验。
  一个学生上台实验过程中,其它学生仔细观察,如发现台上学生操作有误,即可举手取而代之。这样做有几点好处:
  其一、台上学生得到了动手的机会;
  其二、台下的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也由于有了驱动力,就不仅仅只是看“热闹”,而转为聚精会神看“门道”了,这样即使他们没有上台,但对这个实验也绝对印象深刻;
  其三、实验是同学动手做的,而不是老师包办的,故而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
  其四、实验装置只须一套,对实验器材简陋的部分学校,这个方案应该是可取的。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起着从旁引导的作用。一开始提出问题:如果要测一个力,大家首先会想到什么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是测什么力的?(拉力);如果想让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该让木块在长木板上做怎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这里运用了什么知识?(二力平衡知识)。这时再让学生仔细阅读书上的这一实验,然后再点一位同学上台操作实验。完成书本138至139的实验后,再让同学开动脑筋想想:如果想通过实验知道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谁大谁小,可以怎样来设计一个实验,谁想到谁就上台来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四)第三个环节是“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我打算由身边事例进而总结得出理论。
  增大摩擦的方法:
  (1)增大压力;
  (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用滚动代替滑动;
  (4)使接触面脱离。
  接着顺带提问:我们观察到一般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汽车、火车都装有轮子,这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减小摩擦?而现在有一种新型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它是没有轮子的,但它的时速可达到500公里以上,是当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运交通工具,它又是利用什么途径来减小摩擦的呢?
  (五)以分组抢答形式完成一些课堂反馈题:
  1、体操运动员在比赛之前,双手为什么先要擦上镁粉?而当他想要做回环动作时,双手又不能抓得太紧,为什么?
  2、某乡亲想清除黄豆中的砂粒,他把黄豆放在倾斜的桌面上,黄豆就顺着斜面滚下桌面,而砂粒都留在桌面上,这主要是由于
  A、砂粒比黄豆密度大B、砂粒比黄豆体积小C、砂粒受到的滑动摩擦比黄豆受到的滚动摩擦大D、砂粒受到的滑动摩擦比黄豆受到的滚动摩擦小
  3、一辆重100牛顿的小车,使它沿水平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需用推力10牛顿,这小车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
  4、下列事例各是哪种类型的摩擦:
  用黑板擦擦黑板时的摩擦
  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的摩擦
  行驶中的汽车轮子与地面的摩擦
  (六)请一位同学朗读下面小文章,加深对摩擦力的认识。
《摩擦力》教学设计 篇8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过程,提高动手操作和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难点】摩擦的利用与防止。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请学生将手举在空中并尝试前推,再请学生将手压在桌面上并尝试前推,引导学生发现将手压在桌面上前推时受到了某种阻碍。结合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受到了阻碍说明其中一定有力的作用,那么这种力叫什么又有着怎样的特点,进而引入本节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问答: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种力时手和桌面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得到手紧贴着桌面移动,手和桌面之间产生了摩擦的结论。
  教师讲解:学生回答后教师顺势提出“滑动摩擦力”并明确滑动摩擦力的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原因
  自主探究:教师在大屏幕上呈现显微镜下物块与桌面接触面的微观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显微镜下的接触面与肉眼观察时有什么区别。
  教师讲解:学生回答后教师顺势总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正是因为接触面凹凸不平,所以当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彼此阻碍,产生滑动摩擦力。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小组讨论:请学生思考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一:将手压在桌面上前推时,发现手越用力压桌子,滑动摩擦力就越大,所以猜测可能与接触面压力有关。
  猜想与假设二:滑动摩擦力是因为接触面凹凸不平产生的,所以可能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设计实验:带领学生回顾测量力的大小需要用到弹簧测力计,明确实验器具,而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教师提示:教师提示学生设计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并且因为是通过二力平衡间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所以在拉动物块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匀速。
  实施实验:学生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确实与接触面的压力和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也越大。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向学生提问并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情况下利用了摩擦力,哪些情况下需要防止摩擦力的危害。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作业:观察生活当中还有哪些情况是利用或防止了摩擦力的危害,并想一想是怎样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
《摩擦力》教学设计 篇9  一、学习目标
  1. 知道摩擦力的概念及分类,知道这两种摩擦力的分类
  2. 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 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4. 知道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
  5. 了解动摩擦因数μ的决定因素,会用实验测量计算μ
  6. 知道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止和利用摩擦力。
  二、课前预习
  1、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学习过摩擦力,请大家回忆一下,摩擦力可以分为哪三类?
  2、请同学们利用你们的课桌和书本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把书平放在桌面上,给书本一个初速度,仔细观察书本滑出后在桌面的滑行情况是怎样的?
  3、书本在滑动过程中速度会逐渐减小并最终停止下来。是什么原因导致书本的速度越来越慢呢?
  4、你能概括出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吗?我们可以用手掌在桌面上滑动两手相互对搓来感受滑动摩擦力。
  5、当我们用手掌压着桌面滑动时,桌面给手掌的摩擦力向什么方向?
  6、手掌在桌面滑动时,桌面对手掌有摩擦力作用,那手掌对桌面有摩擦力作用吗?为什么?
  7、那手掌给桌面的摩擦力向什么方向?
  8、那桌面对手的摩擦力是三种摩擦力中的哪一种?手对桌面的摩擦力是三种摩擦力中的哪一种?
  9、大家还可以再做一个实验体会一下:左手压在一本书上,右手将书抽走,整个过程中要保持左手不动,由于书本与左手间是相对滑动的,所以无论是书给手的摩擦力还是手给书的摩擦力均是滑动摩擦力。
  10、你能说出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是什么吗?
  11、试比较说明弹力与滑动摩擦力在产生条件及力的方向上的关系。
  1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是与运动方向相反吗?
  13、请以左手压书,右手抽书的实例来体验滑动摩擦力方向。
  14、有一种野蛮缺货法,就是卡车加速后退,突然刹车,则货物由于惯性会滑出车厢,试分析此过程中货物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
  15、请写出滑动摩擦力的严格定义。
  16、滑动摩擦力大小如何计算?
  17、公式中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吗?看下面三个图。
  18、例1、例2、例3、例4、例5
  19、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大木箱停放在水平地面上,你用一个水平力推,没推动,什么原因呢?大木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20、静摩擦力的定义及产生条件是什么?
  21、如果你用10N的力推箱子没有推动,此时箱子受到的静摩擦力是多大?如果你用100N还没有推动,此时箱子受到的静摩擦力又是多大?那如果你用500N还是没有推动,静摩擦力是多大?
  22、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如何计算?什么是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23、用一由0逐渐增大的水平力推物体时,当该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始终静止;当推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开始滑动,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从静摩擦力变成滑动摩擦力,那么滑动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关系如何呢?试作出(摩擦力-推力)图象。
  24、静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试分析:
  ①人用F力向右推箱子没有推动
  ②三角斜面上静止的木块
  ③放在汽车里的箱子随汽车由静止启动过程中与汽车没有相对滑动。
  ④人行走时,脚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方向如何?
  ⑤自行车前后轮与地面的摩擦是静摩擦还是滑动摩擦,前后轮所受摩擦力方向如何?
  25、例6、例7
  26、静摩擦力是动力还是阻力?滑动摩擦力是动力还是阻力?
  27、实例:①汽车启动时,放在车里的箱子相对于汽车向后滑,这里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是动力还是阻力呢?箱子对汽车的摩擦力是动力还是阻力呢?
  ②缓慢(以接近0的速度匀速)拉动物体B,AB相对静止,弹簧伸长。这段过程中B对A的静摩力是动力还是阻力?A对B的摩擦力是动力还是阻力呢?
  三、经典例题
  例1:砖横放和竖放在地面移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哪一个大?
  例2:那物体分别做匀速直线运动
  和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关系如何呢?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相互接触且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间才可能产生滑动摩擦力。
  B. 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可能受滑动摩擦力。
  C. 受弹力的物体一定受滑动摩擦力
  D. 受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一定受到弹力。
  例4、判断下列各情况下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1)
  (2)汽车启动时,车上货物向后滑动,分析货物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3)汽车刹车时, 车上货物向前滑动,试分析货物受到的没动摩擦力的方向。
  (4)接触面均不光滑。
  (5)已知:传送带静止时,将物体轻轻放上,物体将由静止开始下滑,若传送带反向转动时,会不会减缓物体下落速度甚至物体不下落呢?
  (6)看图,斜面光滑,传送带不光滑。若带子不动时,物体从高处下来后会冲出带子,若带子反向转动呢?
  例5、一物体正在水平桌面上沿正东方向做直线运动,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物体的质量为m=10kg,g=10m/s2,此时物体正受一个沿正西方向的水平拉力F=20N的水平拉力的作用,求此时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例6、一物体如图所示,F由零逐渐增大直到物体刚要开始滑动,则整个过程中关于说法正确的是( )
  A. 逐渐增大,当刚要开始滑动时达到最大。
  B. 大小不变
  C. 方向一直水平向左
  D. 方向先向左后向右。
  例7、判断静摩擦力方向
  1、人紧握瓶子水平移动
  2、 3、 4、
  例8、G=400N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120N,μ=0.25,若分别用70N、150N及180N力推,求f。
  四、巩固练习
  1、关于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
  C.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
  D.摩擦力大小总正比于接触面上的压力
  2、下列关于摩擦力说法正确的是( )
  A、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B、物体间的压力增大时,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不变
  C、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等于μN
  D、静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某接触面上有滑动摩擦力,则也一定有弹力
  B、弹力的方向与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垂直
  C、滑动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相对滑动
  D、滑动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4、用手握住一个油瓶(瓶始终处于竖直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瓶中油越多,手必须握得越紧
  B、手握得越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C、不管手握得有多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总是一定的
  D、以上说法都正确
  5、有三个相同物体叠放在地面上,如图,物体之间及物体和地面之间不光滑。ABC静止。( )
  A. C受地面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向左。
  B. A受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C. B对C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D. C和地面间无摩擦力
  6、一根质量为m,长为a的均匀木棒,它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用F力推动,当其经过如图所示位置时,求f。
  7、物体静止,F力作用处光滑,求静摩擦力。当力F变为3F时,再求静摩擦力。
  参考答案
  1
  、【答案】C
  【解析】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与运动方向无必然联系,A错C对;摩擦力有两种: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只有滑动摩擦力大小正比于压力,D错;滑动摩擦力正比于压力不是重力,B错。
  2、【答案】BD
  【解析】静摩擦力是指产生摩擦力的两个物体是相对静止的,并不是指物体是静止的,A错;如果受的是静摩擦力,则可能压力增加但摩擦力不变,比如手握油瓶,握得再紧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还是mg,B对C错;D正确。
  3、【答案】ABC
  4、【答案】 AC
  【解析】没越多,为了不掉下来,必须增加最大静摩擦力,A对;由受力分析知:竖直方向只有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瓶始终静止,说明静摩擦力始终与重力平衡,大于始终等于mg,不变,B错C对D错。
  5、【答案】AC
  【解析】分别对A进行受力分析有:
  6、【答案】μmg
  【解析】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
  7、【答案】mg
《摩擦力》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关系,并使学生尝试运用实验、归纳等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知识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价值。
  教学重点:
  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设计探究实验。
  教学准备:
  学生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侧面积不同)、砝码(或钩码)、玻璃板、毛巾、几支圆杆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今天上课之前,我带了几个小玻璃球准备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科学研究。但在来学校的.路上,小玻璃球变脏了。老师给他们洗干净了。现在,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请出来。(请两个同学上台20秒夹球)提出问题:玻璃球为什么不好夹?
  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
  播放动画:摩擦3
  (二)新课学习
  1.认识什么叫摩擦
  关于摩擦力,你了解多少,你还想知道?你认为怎样能产生摩擦力?请同学自己感受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请同学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感受摩擦力,并体会摩擦力是帮助物体运动还是阻碍物体运动?
  实验: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我们的手、脚运动受到阻碍的现象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
  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位移;
  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想一想,在日常生活的哪些现象中存在摩擦的作用?这些摩擦中哪些是有害的?有些是有益的?显然,我们需要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为此,需要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探究改变摩擦力的方法。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同学大胆猜想。
  播放动画:摩擦1,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学生预测。
  (2)教师点拨:如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请同学们看《信息快递》,注意匀速拉动实验过程中,若要证明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哪些条件应该是相同的?哪些条件是可以变化的?想好以后,如果你需要什么材料,而桌子上没有的,可以由组长上来拿需要的材料。
  (3)各组学生分别汇报准备进行的实验方法。
  (4)学生以组为单位,安排好每个人的实验分工。
  (5)学生按照所设计的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反馈实验现象,并说明原因。
  播放动画:摩擦2
  教师总结,并板书。
  3.了解摩擦力的存在和应用。
  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摩擦?
  例:人走路
  a.哪里存在摩擦?
  b.想象:如果没有摩擦走路是什么样子?
  c.鞋底为什么有凸凹不平的花纹?
  例:汽车在冰面上打滑
  a.汽车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
  b.怎样解决?(撒盐、木屑、煤渣等)
  c.轮胎上为什么有纹?
  例:滑雪比赛
  a.滑雪时板与雪间的摩擦有害还是有益?
  b.怎样减小摩擦力?
  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害。因此有时我们要增大摩擦,有时又要想办法减小摩擦。从理论上看该如何增大摩擦力,又如何减小摩擦力。
  4.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自行车上的摩擦了解了多少,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比一比,赛一赛,看那一组知道的最多。(从教室外搬进一辆自行车)。
  5.知识的拓展。
  由于摩擦,限制了交通工具的速度,若要提速,你能想出什么方法吗?介绍水翼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三、小结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
  (2)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位移;
  (3)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摩擦力》教学设计 篇11  【设计理念】
  摩擦力一节的课堂设计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摩擦力定义的引出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采用了透镜式教学。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列举日常生活、生产中物体受摩擦力的事例,学生讨论、分析摩擦力的共同特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特点,给摩擦力下定义。这样按排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本节的重点,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学生讨论设计实验,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最后进行评估交流。整个过程全部放手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教师只起引导组织作用。
  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是本节设计的一个亮点。将辩论引入课堂。教师通过巧妙的设计,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教师主持,学生辩论。通过辩论学生自己总结得出增、减摩擦力的方法。这样安排的目的一是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二是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三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学到哪些知识,用到了哪些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还要小结研究问题的思维程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摩擦力的定义方向
  ②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③知道摩擦力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探究
  ②学习从实验数据归纳简单的物理学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重点压力与重力的区别,摩擦力的定义
  教学方法
  对摩擦力的定义采用透镜式教学模式;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采用猜想与反驳教学模式
  教具和媒体
  教师演示用:小车、弹簧秤、木块、金属块、实物投影
  学生演示用:小车、长木板、毛巾、弹簧秤、木块、金属块
  【教学过程实录】
  一、复习提问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两种力?
  生:重力、弹力
  师:什么是重力?什么是摩擦力?
  生:思考回答
  二、引入新课
  师:请看实验:老师把小车放在桌面上,此时小车处于什么状态?当用手推小车时,小车怎样呢?(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回答)
  生:开始处于静止状态,后来小车漫漫停下来
  师:为什么运动的小车会漫漫停下来?
  生:小车受到阻力(讨论、回答)
  师:这个力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摩擦力。
  板书:第三节摩擦力
  三、进行新课
  师: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说明物体也受到了摩擦力?
  生:讨论举例
  师:(副板事例)运动的小车、汽车、足球等这些物体它们都受到了摩擦力。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生:讨论回答
  师:点拨、归纳(两物体是否接触在什么位置,是运动还是静止)
  (说明:通过摩擦力事例,讨论其共同特点,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此时教师应及时充当优秀学生的教色,参与讨论。)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同学们讨论一下给摩擦力下个定义
  生:讨论、回答,补充
  师:板书定义
  (说明:摩擦力定义的得出,主要采用了提出问题---搜寻事例---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的创造学思维程序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师:明确了摩擦力的定义,对于摩擦力,同学们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呢?(提出问题)
  生:(讨论,并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作用点在什么地方?方向向哪?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重点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首先来解决摩擦力的作用点、方向。请同学们看摩擦力的定义,然后讨论一下就能找到答案
  生:(讨论、回答)摩擦力的作用点在物体表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师:(板书摩擦力的作用点、方向,并举例巩固。)小车在桌面上向右运动时,桌面对小车的摩擦力向右。解决了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再来重点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生:讨论、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重力、速度、接触面的面积……)
  师:(副板板)摩擦力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生:控制变量法(讨论回答)
  师: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跟这些因素有关,首先应该测出摩擦力的大小,那么如何测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呢?用什么方法。
  生:(讨论、回答)讲桌上展示实验方案。(其它学生观察进行评估、补充)
  师:针对情况进行引导(怎样运动?为什么匀速?怎样判断?)并找出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找到了测量摩擦力的方法,下面我们先来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重力和面这两个因素是否有关呢?
  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展示实验方案并进行评估,找出最佳方案。
  师:明确了实验方案,各小组先讨论设计好实验表格,并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随后交流
  (说明:在明确了研究目的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完整的设计出方案,充分体现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进行实验
  师:巡回指导,搜集实验数据
  师:(实物投影展示实验数据)请同学们观察这几组同学设计的表格与你设计的是否一致,不一致递给老师,(展示并进行评估)根据这几组表格的内容,同学们讨论一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讨论个别回答并补充)摩擦力与重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重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师:对刚才的结论,同学们有没有疑问?(进行评估交流)
  生:思考、讨论
  师:(教师充当优秀学生的教色参与讨论)老师对摩擦力和重力有关有疑问,认为不太确切。为什么呢?请同学随老师一起做一个小实验来体验一下你就能找到答案。
  师生实验: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并将食指放在桌面上①轻轻向前推手指;②用力向前推手指。手指向前推动的过程中感觉有什么不同?哪位同学谈一下体验
  生:手指前进越来越困难(受摩擦力越来越大)
  师:什么原因使摩擦力变大呢?
  生:手对桌面所施加压力不同,压力大、摩擦力大(讨论回答)
  师:因此,我们对上述结论应做怎样的修改呢?
  生:(讨论回答)摩擦力大小应该为与压力大小有关
  师: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物体受的重力和它对桌面压力大小是相等的,有关压力的知识我们后面再学习。(板书)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的有关。
  师: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面积是否有关,请同学利用桌面器材继续实验。(提示:研究接触面积时,两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必须相同。)
  (说明:次实验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亲自体验成功的喜悦。)
  师:(巡回指导)实验结束提问实验结论
  生: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面积无关
  师:通过实验探究可知:摩擦力的大小只跟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现在老师有一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你认为摩擦力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
  (学生讨论,举手示意?教师对两种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分组,开一个辩论会,认为摩擦力越大越好的是正方,认为摩擦力越小越好的是反方,老师是主持人。正反双方在辩论时,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正反双方,一次一人发言,各举一例,自由辩论。)
  生:自由辩论
  师:由于时间关系自由辩论到此结束,请正反双方各派一名代表做总结性发言(学生代表发言)
  师:通过辩论可以看出,摩擦力有时大好,有时小好,都有有利一面,也有不足之处,有利的在日常生活中要设法增大,为我们服务,有害的我们要千方百计减小。那么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讨论回答)
  师:(板书)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说明:以上将辩论引入课堂,学生兴趣高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小结:(让学生讨论小结)
  本节课(1)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我们主要采用了几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3)在研究问题时,采用了几种思维程序?
  (①提出问题---搜寻事例---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②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说明:小结不仅要总结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本节研究问题的方法及思维程序提炼出来,使学生初步学会这些方法并体会到它们在解决问题中的巨大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
  五、思考题:
  1、自行车在设计、制造、使用的过程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摩擦力的知识
  2、下雪天,路很滑,易发生交通事故,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想办法帮助解决,并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六、作业:以“没有摩擦力的世界”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板书设计】
  三、摩擦力
  1、定义:
  摩2、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擦压力的大小
  力3、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小压减力
  4、增大摩擦增大压力减小摩擦使接触面光滑
  力的方法使接触面粗糙力的方法变滚动为滑动
  变滑动为滚动使接触面分离
《摩擦力》教学设计 篇12  活动目标:
  1、理解摩擦力。
  2、摩擦力对生活的影响。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课件3个,两次实验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出示爬雪山和冰上芭蕾以鞋底特写图片。
  两双鞋底有什么不同?
  换穿可以吗?为什么?
  二、第一次实验,感知物体表面与摩擦力的关系。
  1、这里藏着什么秘密吗?实验。
  2、2条滑道——纸滑道和绒布滑道,2个纸筒。轻轻放上去,轻轻放手,会发生什么?
  3、四人一组进行。
  4、小纸筒从滑道上滑下来是有什么不一样?(距离远近、速度快慢)并记录(出示课件一)
  5、为什么同样的纸筒有不同的结果?
  出示课件二,教师小结:纸筒划下去时,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会牢牢拉住纸筒,不让它滑下去,这种力叫做摩擦力。当物体粗糙时,摩擦力就大,当物体光滑时,就拉不住纸筒了,摩擦力就小。
  三、第二次实验,感知
  1、实验要求:同样的滑道,给纸筒穿上不同的衣服(卫生纸、瓦楞纸、毛巾),与光纸筒的比较。
  2、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毛巾最粗糙)
  四、讨论
  如果登山员穿上冰刀去爬山,会怎样?如果……会怎样?
  小结:登山员只有穿上鞋底粗糙的登山鞋才能稳步爬山,冰上运动员只有穿上光滑的冰刀鞋才能翩翩起舞。
  五、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出示课件三:厕所里为什么要垫防滑垫?(增加摩擦力,防滑)
  滑梯的光滑(减少摩擦力)
  活动延伸:
  手太滑打不开瓶盖,怎么办?
《摩擦力》教学设计 篇13  一、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学生
  2、教材版本: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3、学科:物理
  4、课时:2课时
  5、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本,根据导学案初步掌握知识。
  二、教学课题
  1、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2、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述滑动摩擦力和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2、现状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对力的三要素已经有所了解,同时还懂得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匀速直线运动等知识。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与摩擦力的接触,所以对于接受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应该不会难。
  四、教学方法
  就学生状况来说,本班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喜欢老师用点拨式的教学方式,喜欢思考和讨论;所以对于本节课中的难点理解突破应该不是大问题。但是由实验现象总结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不强,所以要注意引导。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要调动学生相互交流。
  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知的物理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索,使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实践出真知的重要性,形成愿意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的科学价值观。本节课的教学就尝试采用实验探索、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加强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使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究滑动摩擦力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观看花样滑冰表演
  同学们看到运动员用力一滑,能够滑得很远,但让运动员在泥地上滑滑看,也能滑的远吗,同学们想一下这是由于什么得缘故?
  (二)新课学习
  1、认识什么叫摩擦力
  先请同学们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来做几个动手实验。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进而引入摩擦力的定义及种类。并进一步指出,滑动摩擦是初中学习的重点。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1)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有的学生思维受教材的影响,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不局限于书本,而会提出其它猜想,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很荒诞,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们只对四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是否滚动有关?是否于表面积的大小有关?
  (2)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有针对性地请了同学来说他探究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问他们“大家赞同他的方案吗?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学生都会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
  (3)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前,提醒同学们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提醒学生如果想让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该让木块在长木板上做怎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巡视,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结束后请部分学生说出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探索精神。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继续探索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
  并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比较一下自己做的和别人做的有什么区别,自己做的在哪个方面没有注意到。
  在得到实验结论后,继续引导学生们总结实验中采用的方法: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应怎么办?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什么。我们以前有没有用到?试着回答一到两个实验。
  3、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
  很多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事例学生都很熟悉,而且学生通过实验获得了摩擦的有关知识,所以组织学生自己进行讨论,鼓励他们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减小摩擦的事例,让他们自己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这些有关摩擦的现象,并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常用方法。
  4、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从上面的讨论中,学生已经知道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并不总是有害的,接下来我让同学们继续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会是什么样呢?试着说说将有哪些情景发生。
  接着顺带提问:我们观察到一般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汽车、火车都装有轮子,这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减小摩擦?而现在有一种新型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它是没有轮子的,但它的时速可达到500公里以上,是当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运交通工具,它又是利用什么途径来减小摩擦的呢?
  5.课后作业:
  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
  六、教学反思
  1、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地位。这与传统的教学不同,这节是按新课程理念和目标,将学习的重点转化为知识的探究过程。
  2、要转变教学理念,不能走形式上的科学探究,要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以达到教学目的。而这个教学环节对能否真正达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教师在引导和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目的性和语言的技巧性;对于学生的看法和观点,要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节课完成科学探究,总结实验的方法;第二节课再讨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以及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摩擦力》教学设计 篇14  “摩擦力”教学实录  【设计理念】  1.在摩擦力的定义中,“相对运动”是学习的一个难点,本节课通过两次海绵实验(木板不动,水平推动海棉;海棉不动,水平抽动木板)解决了这个问题。  2.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如果让学生无目的猜想,可能会出现很多答案,如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大小;运动的速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运动的方向等,由于摩擦力的产生原因本身就是有争议的谜团,它与以上因素的关系要解释清楚并不容易,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还无法接受,但要是不让学生猜想,直接探究压力和粗糙程度的关系又太牵强。因此我精心设计了四个和增大摩擦力有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具体的解决办法归纳分类,自己形成假说,顺理成章地找出压力和粗糙程度的关系。  3.在实验验证摩擦力与压力、粗糙程度的关系时,为了节约时间,保证实验质量,明确实验目的,采取分领课题的方法。  【教材分析】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实录】  一、引入新课  小游戏──拨河比赛。  师:一人抓一头,用力握住不锈钢管(一端事先抹上洗洁净)。(采访失利方)说说你失败的原因?  生:太滑了。  师:(采访胜利者)你这边滑不滑?  生:不滑。  师:除了自己的力量,还有什么力帮了你的忙?  生:摩擦力。(若说不出,就转问“大家认为呢?”)  师:今天咱们就来研究一下摩擦力。  板书:12.3摩擦力  二、进行新课  1.摩擦力定义(方向、作用点)。  师:要认识一个力,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生:大小、方向、作用点。  板书:大小、方向、作用点  师:我们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演示海棉实验:木板不动,水平推动海棉)  推动过程中,海棉在水平方向上,除了受推力,还受什么力?摩擦力对运动起什么作用?摩擦力发生在什么部位?  生:回答。  师:(再演示海棉实验。海棉不动,水平抽动木板。)  海棉还受到摩擦力吗?何以见得?它对运动起什么作用?发生在什么部位?  生:回答。  师:可见不管谁运动,只要有相对运动,就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摩擦力。  由此可见,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_________,作用点在______________。  生:(讨论后填空)  师:能不能根据摩擦力的方向、作用点和它对运动的作用,给它下个定义?  (学生讨论后说出答案)  师:(出示定义;学生齐声朗读)  2.摩擦力的大小。  师:你见过哪些与摩擦力有关的现象?  (学生讨论后举例)  师:既然大家这么熟悉摩擦力,帮我解决几个问题吧!  问题1:小明新买了一瓶果酱,可是瓶盖儿怎么也打不开,你有几种办法把它拧开?  问题2。小华做航模时需要把木块的一条棱锉掉,操作要领是什么?  问题3:攀岩活动中怎样做才能顺利到达顶峰,而不滑下来?  问题4:妈妈买了几条泥漱,小红捉的时候发现很滑,怎么做才能把泥漱抓起来?  板书:解决问题  (学生选择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讨论、实验,写解决办法,贴到黑板上展示。)  师:这些增大摩擦力的办法,哪几种实质是一样的?实质是什么?  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大胆说出你的假说!  (学生讨论回答)  板书:压力、粗糙程度  师:若要增大摩擦力,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回答)  板书:使接触面粗糙,增大压力  师:举个例子。  师:有时还需要减小摩擦力,逆向思维,看减小摩擦力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回答)  板书:使接触面光滑;减小压力  师:实际上我们通过对具体办法的归纳分类,已经得出了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粗糙程度、压力有关的假说。但是,假说仅仅是一种可能,不一定成立!应该怎样来检验?  板书:形成假说  生:做实验。  板书:实验验证  师:你想怎么测摩擦力?友情提示:1.怎么测量摩擦力?  (学生讨论后上台演示:弹簧秤拉木块)  师:说出操作要领和原理。  生:匀速、水平、二力平衡。  师:友情提示:2.我们猜想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在探究时应采取什么方法处理?  (学生讨论说出“控制变量法”。即: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观察摩擦力大小或控制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观察摩擦力大小。)  师:得到了哪两个课题?  生: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师:友情提示:3.怎样改变压力,观察摩擦力?怎样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观察摩擦力?  (学生思考讨论,但不回答)  师:小组讨论选择你们想探究的一个课题,动手实验,并写出探究报告,一会儿上台展示。  (学生讨论、实验、填写报告)  (请做完的小组上台演示实验,展示数据,说出结论。其他小组注意观察,看有无不规范之处,有无更好的做法。)  (一个小组学生上台展示,其他小组评估)  师:同一个实验,方法有没有不一样的?大家同意他们的结论吗?能否提出小建议?展示其他小组的报告,分析数据。  (同样处理第二个课题)  师:谁能概括说出总的结论?  生: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师:这个结论能不能证明我们的假说?  板书:得出结论、箭头、假说成立  三、拓展探究  师:(再次演示海棉实验)怎样利用刚才的结论减小摩擦?  生: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光滑。  师: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学生讨论回答)安轮子。  师:轮子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属于另一种摩擦,叫做滚动摩擦。我们今天研究的叫做滑动摩擦。  板书: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在相同情况下,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哪个大?  (学生猜想)  师:拿出数据来证明!  (学生讨论实验得出结论)  师:相同情况下,滚动摩擦远小于滑动摩擦。能举个例子吗?  (学生讨论举例)车轮、溜冰鞋、轴承…  师:摩擦还能更小吗?  假如它是一列火车,想通过减小摩擦力来提速,怎么办?  生:磁悬浮列车。(它靠强磁场把列车从轨道上微微托起,使接触面分离,来有效减小摩擦。)  师:除了磁悬浮,还有什么方法能使接触面分离?  生:气垫船(利用船底与水面之间的一层空气垫来减小摩擦力),润滑油…  师:(点击课件)拓展探究:减小摩擦力。你能总结出减小摩擦力的几种方法吗?  (学生讨论回答)  四、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讨论回答)f的方向、作用点、大小的影响因素、增减方法…  师:应用了哪些方法?  (学生讨论回答)控制变量法(探究f的影响因素)…  师:(点击课件)看看我们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     探究的方法多种多样,要灵活运用,才能不断提高。  (说明:一般的探究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本节课采取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类、形成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方法,使学生不用漫无目的地猜想,直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假说。)  五、布置作业  1.小论文:“没有摩擦的世界”(点去课件)图片:无摩擦王国。  2.(击课件)小明说摩擦真讨厌,因为要推动地板上笨重的箱子得费很大的力气!小华不同意了,说浴室的地板一不小心就会滑倒,多亏有摩擦,放上一块浴垫就不会摔跤了!  摩擦究竟利大?弊大?你支持谁的观点,赶快回家搜集资料吧!下节课我们要开一个辩论会!  【板书设计】
                         推荐阅读:
  • 《摩擦力》教学设计(精选7篇)
  •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案(通用2篇)
  • 《压强》教学设计(通用16篇)
                             
                   
                   
                     
                            《摩擦力》教学设计(通用14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