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回复: 0

《人生寓言》教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2 02: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生寓言》教案(通用13篇)
《人生寓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⑴ 了解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
  ⑵ 揣摩《白兔和月亮》语言的精美,《落难的王子》构思的奇妙。
  ⑶ 学习从寓言的关键情节切入,探究寓意,并简要概括,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寓意,培养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教学难点】
  理解《白兔和月亮》对人类的讽刺意味和《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二、资料助读
  1、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2、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三、师生共同研读《白兔和月亮》
  1、教师范读,学生标示生字词并疏解。
  2、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思考:这则寓言主题词是:“得失之患”,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学生加以概括。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3、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从中摘录认为优美的语句,并加以体会。
  4、小组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体验,讨论:
  ⑴ “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示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寓言中这样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⑵ 有人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与其拥有,不如没有。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出理由。
  ⑶ 比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种构想透露出的寓意是否相同。
  ⑷ 白兔得到了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5、学生再读课文,体会寓言含义的隽永。
  四、指导学生自读《落难的王子》
  1、学生自读课文,自己解决生字词。
  2、学生再读课文,读出语气和感情。思考:
  这篇寓言讲的是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作者假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落难王子的人生感悟是什么?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可以概括为“只有遭遇厄运才能坚强起来”?
  3、学生合作研讨寓言情节构思的巧妙。
  ⑴ 这则寓言要说的意思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为此作者拟定了一个王子的形象,请问文中是怎样描写他的脆弱的?
  ⑵ 寓言为什么把落难王子的遭遇编造得如此凶险?
  ⑶ 为什么写“我”亲眼见过王子,还跟他交谈过?
  ⑷ 文中“天哪,太可怕了”反复三遍的作用是什么?
  4、学生诵读体会。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做成分类卡片,积累语言材料。
  5、这两则寓言,一则写好事变成坏事,一则写坏事变成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坏事是经常会遇到的,怎样看待好事、坏事,这两则寓言很有启发。请结合自身经历,也选取同课文一样的两个角度的事例,谈谈你是如何应对的。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阅读《摆渡自己》,回答1~7题:
  ①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雪天。
  ②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
  ③烦恼、苦闷常常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飘过来,将心淋湿。挫折、苦难常常猝不及防地扑过来,你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叹息就轰然被击倒。
  ④倒在挫折的岸边,苦难的岸边,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没有灯火,没有星星,甚至没有人的气息。恐怖和绝望从黑暗里伸出手来紧紧地钳住可怜的生命。有的人倒在岸边再没爬起来,有的人在黑暗里给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⑤二十岁忽然残了双腿的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这是一只名为“写作号”的船。他是在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须着急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才在轮椅里给自己折了这只船,将自己从死亡的诱惑里摆渡出来,“决定活下去试试”。
  ⑥正攻读博士学位,却患上了运动神经细胞病,不能说、不能动的史蒂芬·霍金,做了一场自己被处死的梦。梦醒后,万念俱灰的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被赦免的话,他还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情。于是他给自己折了一只思想的船,驶进了神秘的宇宙,去探讨星系、黑洞、夸克、“带味的粒子”、“自旋”的粒子、“时间”的箭头……
  ⑦在苦难的岸边匆匆折成的船,成了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
  ⑧也许一生中我们不会遭遇这样的大灾难,然而我们何曾摆脱过阴天、雨天、雪天,何曾摆脱过绝望的纠缠!折磨人生的情景,常常突然间就横亘在面前。
  ⑨当我们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相伴人生时,我们何必要自怨自艾早早地放弃,早早地绝望?
  ⑩有的人将求生的本能折成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出绝望的深渊。有的人将新的欲望折成一只船,渡过了挫折后的痛苦与沮丧。有的人将希望折成一只船,驶过了重重叠叠的黑暗。实在无船可渡的人,哪怕用幻想折只小船呢,也要奋力将自己摆渡到对岸。也许我们不曾经历感情的剧痛,不曾经历失败的打击,不曾经历无路可走的绝望,可是晴朗的日子里也常会有阴风晦雨袭来。它像一只乌鸦扇着翅膀在你周围鼓噪着,足以将一个好心情蹂躏得乱七八糟。这种时候,我们同样需要一只船来摆渡自己。这只船也许是去听一场音乐会,也许是捧起一本书,也许是去给互联网的网友发封电子邮件,也许是背上旅行袋悄悄出门。所以,无论命运多么晦暗,无论人生有多少次挫折,都会有摆渡的船,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自己手里。
  1、给加粗的字注音:
  猝不及防( ) 自怨自艾( )
  阴风晦雨( ) 蹂躏( )
  2、解释词语:
  ⑴ 万念俱灰 。
  ⑵ 自怨自艾: 。
  3、文中“给自己折了一只船”是一种什么样的说法?含义是什么?
  4、第⑤段引述故事,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实际是指什么?
  5、第⑧段中的“阴天、雨天、雪天”,具体指什么?
  6、本文的结尾说,“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自己手里”应如何理解?
  7、综观全文,对标题“摆渡自己”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正确对待自己,扬长避短,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B、碰到苦难、折磨时,要善于回避,使自己超脱出来。
  C、要善于面对各种苦难,寻找方法途径,战胜不幸命运。
  D、要善于用巧妙的方法排解内心的痛苦,转移折磨。
  【板书设计】
  人生寓言(节选)
  周国平
  落难的王子 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坚强起来
《人生寓言》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的含义。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正确把握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
  1.学会找文本中的关键词来理解寓意;
  2.让学生懂得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设计:
  我依据教材特点,精心设计问题,由浅到深,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文本联系到自身,层层深入的理解教材内容。问题的设计,也非常具有启发性与可操作性,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发现问题的探究精神,培养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能。教学形式采用的是合作探究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也为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供了新的启示,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教学流程的设计,强调学生的互动性,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加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力度。在思维训练方面,涉及到辩证思维、逆向思维和扩展延伸思维,加深了学生对教材的独特体验与独特感受。另外,还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文体知识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取知识,提高文学素养。设计这样的教案,是为了突出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具体表现为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和审美教育。这是当前贯彻语文课程标准,落实最新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四、教学课时:
  一节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出示图片
  师问:从此幅图,可知哪个成语?(调动积累,让学生了解寓言的特点)
  学答: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师问:谁能讲一讲这个故事?
  生答:靠近长城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坏事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他的父亲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长城一带的人,大部分人都死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得以互相保全。
  师问:你们知道这个寓言的主旨吗?
  塞翁失马的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它的寓意: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也所为祸福相依。
  (二)运用留白,激发学生课外乐于探究
  出示一张空白的幻灯片,告诉学生:老师要送一样礼物给你们,闭上双眼,我数1,2,3之后再睁开。然后再播放下一张幻灯片——一堆人民币。揭示课题:人生寓言
  1.分析题目:课题揭示了此文是关于人生哲学的寓言故事。
  2.介绍关于寓言的文体知识
  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所寄寓的道理称为寓意。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三)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①理解寓言的含义。
  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正确把握人生态度。
  (四)简介作者其人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主要著作有《人与永恒》《今天我活着》《爱与孤独》等。其散文常用文学形式谈哲学,善于探索现代人精神的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五)整体感知:带着问题读课文
  1.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找出文中关键词来回答。
  2.这则寓言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找出这两处转折。
  白兔赏月:(无忧无虑心旷神怡)月的阴晴圆缺各具风韵。
  白兔得月:(紧张不安心痛如割)鲜明对比月的阴晴圆缺险象迭生。
  白兔还月:(慧心未泯)留下启迪。
  1.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怎样的道理?
  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月亮在归属于白兔后,她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请让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白兔那份糟糕的心情。
  (六)合作探究:
  (1)“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示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寓言中这样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2)有人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与其拥有,不如没有。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出理由。
  (3)比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种构想透露出的寓意是否相同。
  (4)白兔得到了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1)“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示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寓言中这样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句子的意思说人类的慧心已泯。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意味。
  句子的意思说人类的慧心已泯。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意味。
  (2)有人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与其拥有,不如没有。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出理由。
  寓言讲的是白兔拥有月亮,固然是诸神之王慷慨赐予,但是她实在不配拥有,因此不能泰然拥有,这就是说,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得失之患,这种“得”,并非一般的“得”。寓言告诉我们,如果某种拥有,带来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使人紧张不安,那还不如没有,寓言并非鼓吹一无所有的意思。
  (3)比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种构想透露出的寓意是否相同。
  这则寓言的主题词是“得失之患”,讲的是白兔拥有月亮,两者处于两种不同的关系,决定了白兔的不同心态,而白兔之于青草、天空之于月亮,则可以泰然拥有,不会如此紧张不安,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所以三种构想透露出的寓意是不同的。
  (4)白兔得到了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说“必然”显绝对化,当然是不对的,但是,从历史上看,从实际情况看,应该说是很容易,乃至极容易产生得失之患。说的是白兔,而不是别人,得到的是月亮,而不是一把青草之类的,得失之患更容易产生。有无得失之患,关键是有没有能力保卫财富,不怕别人抢去偷去,就没有得失之患。
  (七)联系实际,自我反思
  师:学了本文,相信每一位同学都深受启发,现在请同学们来谈谈自己的学习感受。(屏幕显示自我反思题目。)
  ①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②你曾为得到什么而患得患失?
  ③如果你突然拥有一笔巨大的财富,你会怎么对待?对于美好的事物我们应如何审视?
  这个环节可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挥。)
  课堂小结:这则寓言在平易中寄寓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它启示我们要用超脱和闲适来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学了文章,希望同学们今后对待人生的重大问题,都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活得快乐有尊严。
  白兔拥有月亮之后,月的阴晴圆缺总会让它患得患失,好事变坏事了,有时坏事又会变好事。面对荣誉财富,我们要像古代品德高尚的君子一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无常啊!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生在世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拿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对此我们要做好思想准备,学习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会给你带来有益的启示。”
  出示幻灯片: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对此我们要做好思想准备,学习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会给你带来有益的启示。
  (八)介绍写作背景:
  这篇寓言是周国平先生有感而写的。在写作时,他自己正遭受着一个灾难。当时,他有了一个女儿,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他确实听到了旁人的叹息,说如果这样的灾难落在他们头上,他们可受不了。他回想起以前看到别人遭受灾难时,自己也会有类似的心理感受。于是,产生了这篇寓言的构思。
  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每天都在发生着灾难。可是,通常的情况是,当灾难没有落到我们自己头上时,作为旁观者,我们往往不敢设想这灾难落在自己头上怎么办。自己的伤痛只有自己痛。然而,事实上,一旦这种情形发生──它完全可能发生──你就必须承受,往往也就能够承受。王子说的话是一个真理:“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为什么呢?因为最低限度,生命本能会迫使你正视和迎战灾难,不让自己被灾难打倒。
  所以,这篇寓言讲的是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这道理有二条:第一,苦难是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切不可怀侥幸的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头上,而应该对自己遭遇苦难有足够的精神准备;第二,一旦遭遇苦难,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以有尊严的态度来承受。
  (九)体味感知,探讨研究:
  师问:《落难的王子》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个道理?
  “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的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师问:那么是不是为了坚强起来就必须寻找厄运?
  不是的,而是说既然厄运已经落在了自己头上就应该顽强的挑战厄运。也许坏事能变成好事。
  师问:“天哪!……”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有什么意义?
  1.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
  2.“我”对王子落难而言。
  3.“我”对自己遭厄运而言。是一个假设。
  意义在于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最后一个“省略号”的作用是省略不需再讲了。又一次突出了它的普遍性。
  (十)体验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我们应怎样对待?
  2、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
  3.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从这一故事中我们可以悟出的道理:
  师问: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切不可怀侥幸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身上;
  一旦遭遇苦难,就要勇敢面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有一句歌词也是鼓励处于逆境中的人们要充满希望的,你知道吗?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真心英雄》
  师问:你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谈一谈吗?
  贝多芬耳聋后仍“扼住命运的喉咙”从而创作出了不朽的音乐。
  司马迁倍受宫刑仍坚持不懈地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曾是一个盲人,但她以顽强的意志进行创作,给千千万万读者的心灵带来了光明。
  (十一)拓展延伸:比较阅读《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比较两则寓言有什么异同?
  1.在主题上,两片语言都是些人生态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是事实;都是大起大落,但一篇是好事变成坏事,另一篇是坏事变成好事;
  3.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是叙事为主。而前则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后则重在叙事。
  出示幻灯片: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
  ——弗朗西斯培根
  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
  1.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临于另一个人。——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2、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而已。——里希特《长庚星》3、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培根《论厄运》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日本谚语4、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鲍蒙特与弗莱彻《荣誉之胜利》5、苦难磨练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富勒《至理名言》6、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塞内加《论天意》7、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练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松下幸之助
  播放灾难图片,给予视觉感观。
  教师边播边解释:(饱含深沉的感情)
  大地震突如其来,给灾区的人们带来了重大的损失和心灵的创伤,然而,在这次大灾难面前,中国的少年儿童所表现出的无私、坚强、感恩和团结又让我们看到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希望!
  坚强----
  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大灾难,大人们都会感到惊慌、无措,但是这些孩子却表现出了惊人的勇气,他们用坚强面对痛哭,用微笑面对灾难!感谢孩子们的微笑,给予我们勇气和信心面对这一切!
  这个女学生从废墟中被挖出来时双腿都断了,她的双手也被砸伤,她从被挖出来到救助站都没哭,在大家挪动她的时候她也只是咬了咬嘴唇!这个女学生还一边微笑,一边对大家说:“要勇敢!”
  5月18日,9岁小学生刘严冰在帐篷前朗读课文。汶川地震后,四川省青川县的中小学全部停课。乔庄小学学生刘严冰请求父亲在废墟中找出课本,帐篷前又响起了读书声。
  (十二)课后小结:(全班齐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今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既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人生寓言》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寓言的含义。
  2、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3、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寓言含义。
  2、理解两篇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寓言含义。
  2、联系生活实际,正确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设计
  1、导入
  请学生讲述《塞翁失马》这个故事,由此引出对“祸”、“福”的看法:要以平常心看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坏事有可能变成好事,好事也有可能变成坏事。而具体应如何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呢?请看周国平的《人生寓言》。
  2、讲解寓言的概念。
  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伊索寓言》)或韵诗(《克雷洛夫寓言》)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同学们可参看本册课文第30课)寓言的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中国的寓言则散见于《庄子》、《韩非子》等作品中。
  3、请一位学生朗读《白兔和月亮》,其余的同学思考:这篇寓言讲述了什么故事,蕴涵了什么道理?
  4、请学生讲述这篇寓言的寓意。
  这则寓言的主题词就是“得失之患”,白兔得到的是它所不应拥有也不配拥有的月亮,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
  这则寓言有两处转折。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白兔,是一个转折,此前,白兔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此后,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最后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消决定,是又一个转折。前一个转折,前后构成鲜明对比;后一个转折,给人留下了一个启迪,寓意就是通过这样一个反复透露出来的。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未得到时,白兔是心旷神怡地赏月,得到之后,白兔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这不仅仅是看待财富的两种不同的眼光,更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作者提倡的是前一种,也就是审美的人生态度。
  《白兔和月亮》中,好事变坏事可以给我们以启示,那么遭遇坏事又会怎么样呢?
  5、请一位学生朗读《落难的王子》,其余的同学思考:这篇寓言讲述了什么故事,蕴涵了什么道理?
  落难王子的人生感悟:“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
  所以,这篇课文将的是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道理有二:一是苦难是人生应有之义,我们切不可怀侥幸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到别人头上,而应该对自己遭遇苦难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二是遭遇苦难,我们就要勇敢面对,以有尊严的态度来承受。
  这篇寓言的寓意是: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6、品味语言
  《白兔和月亮》的语言很精美。例如:“慧心”、“风韵”、“闲话”、“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这个部分可让学生自己来从课文中找出好词好句。
  7、总结。重申两则寓言的寓意,以及人们对待祸福的正确态度。
  8、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品味语言。
  (2)、摘抄有关厄运、苦难的名言警句。
  9、板书设计
  人生寓言
  周国平
  寓言: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
  白兔和月亮 落难的王子
  寓意: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 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无穷的得失之患。
  启示:人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看待福祸。
《人生寓言》教案 篇4  一、锁定的问题:
  1、掌握本文生字生词
  2、理解寓言的含义。
  3、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4、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二、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1、通过课前预习查字典、词典解决疑难字词。
  2、课前搜集学过或看过的寓言,了解其寓意,并把题目和作者写到课本上,准备发言。
  3、小组合作探究,学会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4、合作交流优美的语言,并通过练习来学习精美的表达。
  具体实施过程:
  (一)老师生动讲述《掩耳盗铃》的故事。
  问:这个故事听说过吗?是什么体裁(文体)?(是寓言)
  你还听过或看过哪些寓言?请说出大致内容和作者。(略)
  这些寓言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吗?(不是,是虚构的故事)
  作者写这样的故事,目的是什么?(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给人以启示)
  结合我们听的寓言,你还可以知道寓言的哪些知识?
  小组讨论,学生发言,然后师生共同总结、明确。(多媒体展示)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生活的启示。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主人公可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创作上主要采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
  今天我们将来学习两则寓言,看一看作者想要通过这两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
  板书课题:白兔和月亮
  检查预习情况:
  多媒体展示
  1、给下列划线注音:(包括《落难的王子》)
  慷慨禀告厄运折磨行乞险象迭生
  2、解释下列词语:(包括《落难的王子》)
  慧心心旷神怡举世无双多愁善感天灾人祸
  突如其来 得失之患
  学生回答后,学生纠正评价(略)
  (三)请学生本则寓言。(注意语气)
  1、整体感知
  ①感知内容
  a.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给一分钟时间准备,要求学生根据六要素,完整地复述课文。
  b.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学生自己解决:第一问,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第二问,用自己语言来回答。
  板书:拥有月亮之前:心旷神怡、无忧无虑
  对比得失之患
  拥有月亮之后: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
  小组讨论解决: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小组讨论解决。师生共同总结:从白兔得月又弃月中讲述了拥有巨大的利益公色起无穷的得失之患的道理,因而告诫我们面对财富要在正确的认识。
  ②感知语言
  这则寓言不仅告诉我们一个意味深长的道理,而且其中的语言也相当优美,值得我们学习。请同学们细读一至两遍课文,把你认为优美的词句划出来,并把赏析性文字写到旁边。
  这里老师举一例(多媒体展示):
  她不愧是赏月的行家,在她的眼里,月的阴睛圆缺无不各具风韵。
  赏析:这句话写出了白兔得到月亮之前赏月无忧无虑、心旷神怡的心情。“无不”,表双重否定,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觉得月亮各具风韵,与后文形成鲜明对比。
  (多媒体展示)
  提示:
  1、写出本句话的主要内容。
  2、从修辞方法及其作用方面、从用词的生动性或准确性方面、从人物的情感方面来分析。
  学生小组先交流,然后把本组综合性分析提交全班。师鼓励性评价。略
  2、问题研究
  ①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自己思考回答:白兔慧心未泯。)
  ②“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这句话中,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深意?
  (自己思考回答:和兔子想比,人类慧心已泯。显示了寓言的讽刺意义)
  ④(辩证思维)你听说过或见过像兔子一样有得失之患的人吗?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小组交流回答,要求举例说明)
  3、自我反思
  ①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②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③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三、课堂练习设计:(发课堂练习纸)(当堂做,当堂评讲)
  在众多的兔姐妹中,有一只白兔_______的慧心。她爱大自然的美,尤爱皎洁的月色。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_______,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她不愧是赏月的行家,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
  于是,诸神之王召见这只白兔,向她宣布了一个_______的决定:
  “万物均有所归属。从今以后,月亮归属于你,因为你的赏月之才_______。”
  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可是,说也奇怪,从前的_______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这是我的月亮!”她牢牢盯着月亮,就像财主盯着自己的金窖。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求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
  给加粗的字注音。
  皎洁( ) 绷着( ) 金窖( ) 险象迭生( )
  抢劫( ) 未泯( ) 撤销( ) 慷慨( )( )
  2、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词。
  3、解释下边两个词语。
  心旷神怡:
  得失之患:
  险象迭生:
  4.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本则寓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从文中找出能反映“月亮归属于白兔后,她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的语句,并指出这些语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3)选段最后一句中的“和人类不同的是”这几个词能删去吗?为什么?
  (4)为这段文字添上一句结尾点明寓言的寓意。
  (5)“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运用此句结构,联系自己学习、生活,仿造句子。
  (6)白兔得到月亮必然会有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7)著名词人苏轼有句词与白兔患得患失心态迥然不同,你知道是哪一句吗?
  四、教学预期效果:
  1、全部学生识记字词、寓言。学会根据六要素复述本则寓言。掌握本则寓言的寓意,理解对人类的讽刺。
  2、大部分学生掌握1,学会感受并分析优美的语言。
  3、学力较好的学生掌握1、2,学会运用优美的语言,联系现实中与白兔相似的人,把握自己的人生际遇。
《人生寓言》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寓言的含义,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2、能力目标:
  解读寓意,掌握阅读寓读的方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教学重点】
  了解寓言的寓意,理解运用文中的精美语言。
  【教学难点】
  寓言的启示。
  【教学方式】
  创设情境,合作探究,交流实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习课前演讲寓言故事。
  明确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把深刻的道理寄托在简单的故事了,带有劝寓或讽刺意味,让人们从中领悟。寓言篇幅大多简短,文字有趣。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或非生物;主题都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它常用比喻,拟人夸张手法,含义深刻,引人思索。
  二、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寓言。
  2、口头复述寓言故事。
  3、问题设计:
  ⑴ 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设计目的: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要求学生紧扣课文内容。)
  ⑵ 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设计目的:理解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三、合作探究
  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消决定说明了什么?
  (结合现实生活中人民在获得利益之后的想法和做法。)
  (设计目的: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四、辩证思维
  是否拥有财产和幸福生活就一定会患得患失?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设计目的: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五、反思体验
  小组合作讨论并交流:
  你在学习和日常生活怎样对待成功与失败,荣誉和挫折?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六、实践巩固
  1、仿写:(感悟语言的优美,摘抄,划出优美语句。)
  例句:
  ⑴ 每天夜晚,她都来到林中草地,或是无忧无虑地喜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⑵ 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2、续写:
  有一天带面具的美和丑在海边邂逅,她们互相说:“咱们到海里去游泳吧。”于是她们脱下了面具,在海里游泳。
  过了一会儿,丑会到了岸上,带上了本来属于美的面具,径直走她的路。
  接着美也上岸了,找不到自己的面具,只好戴上了丑的面具,径直走她的路。
  所以,直到今天, 。
  七、总结
  学习寓言,我们要理解寓言的寓意,感悟人生道理。感悟寓言精美的语言。
《人生寓言》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从白兔的生活体验、落难王子的命运,感悟人生,辩证地对待财富与不幸。
  2、结合已有知识,探究寓言的寓意。
  过程与方法:
  1、品味、积累准确、形象的语言,复述课文。
  2、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
  教学重点:
  1、掌握寓言的特点。
  2、理解《白兔和月亮》、《落难王子》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1、使学生通过学习,树立良好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表演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应该听说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成语吧,这个成语从一则寓言故事中得来,大体是这样的:
  战国时期,长城附近住着一个老头,养了很多马,名叫赛翁。有一天,不知什么原因,他家的一匹马逃走了。乡亲们纷纷跑来安慰他。老头却十分平静地说:“没关系,丢失好马虽然是一大损失,但没准会变成一件好事呢?”过了一段时间,那匹马奇迹般地跑回来了,并且还带回来一匹北方匈奴的良马。乡亲们又纷纷前来道贺。这时,老头又意味深长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他有个酷爱骑马的儿子,天天骑着良马出去玩,有一天不小心从马上掉下来把腿摔断了。左邻右舍又来探望、安慰他。这时老头又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一年后,北方匈奴入侵塞内,青壮男丁都被抓去当兵,十有八九都死于战场,而这个年轻人却因为摔断了腿未上前线,保全了一条性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祸和福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有时候坏事能变成好事。当我们受到挫折或遭遇不幸时,常会用“塞翁失马”来安慰自己或别人。
  刚才我们讲的是一则寓言故事,同学们知道什么叫寓言吗?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一般结构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充满智慧、哲理的。西方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的寓言故事有不少保存在《庄子》、《韩非子》等作品中。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著名作家周国平的两篇寓言。
  二、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
  周国平,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博士、研究员,其作品以其文采和哲思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能从他的文字中收获智慧和超然,主要作品有《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等。
  2.课文导语
  生阅读导语
  师:寓言由一个故事和寓意组成,故事仿佛是身体,寓意则是灵魂,学习寓言最重要的是领会蕴含于故事中的寓意。那么寓意如何去领会呢?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找对比,找变化,看故事发生前后主人公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为何而产生?回答好这两个问题,用心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
  3.初读课文
  师:现在我们就运用这个方法来学习这两则寓言,首先齐读《白兔和月亮》。
  二、内容研讨一
  师:读过一遍课文,我们来考虑这样几个问题:
  1、第一、四段对白兔的心情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描写,请从这两段中,找出四个构成鲜明对比的四字词语。说说兔子的心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2、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寓意。
  明确:
  1、无忧无虑,心旷神怡;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2、月亮是何等珍贵的物品,而青草是如此平凡。天空可以泰然拥有月亮,而白兔虽有赏月之才,但是她是如此渺小,实在不配拥有月亮,所以如此紧张不安。虽是诸神之王的赏赐,也是非分之财。
  3、拥有非分之财并过分看重财富,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三、内容探讨二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下一则寓言《落难的王子》,请同学们先把课文齐读一遍。
  师:我们一起来探讨这样几个问题:
  1、文中“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两句和“天哪,太可怕了……”分别出自哪几个人之口,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2、王子的性格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3、请在文中划出本文的主旨句,概括寓意。
  明确:
  1、王子、我、其他人;对比写出人世间没有不能承受的苦难。
  2、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运后历尽苦难的磨炼,性格坚强起来了,所以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3、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
  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四、活动体验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两则寓言来准备两个课本剧,《白兔和月亮》结尾处说“兔子去拜见诸神之王”请同学们前后相互合作,扮演拜见时的情景。《落难的王子》一则一人演王子,一人演路人,准备好之后上台表演。
《人生寓言》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寓言的寓意,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
  学习重点:
  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学习文章中精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龟兔赛跑----《伊索寓言》----寓言的特征----人生寓言的定义----引出今天学习的课文
  同学们,相信你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老师想叫一位同学来复述一下。(同学回答)嗯,这位同学复述得不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做事情要踏踏实实的,这样才能够成功。那同学们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哪部作品集吗?对了,就是《伊索寓言》,很多同学利用国庆的时间读过伊索寓言,那么根据自己的阅读,对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掌握了多少呢?我来提问一位同学。(同学回答)
  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性的故事来说明道理的文学作品,大多是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含有讽刺意义和教育意义的故事。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课文第八课也是寓言,但叫做人生寓言,是指有人生哲理的寓言,那这两个故事究竟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示呢?现在就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
  二、作者简介
  周国平,1946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诗集《忧伤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离》,自传《岁月与性情》等。
  我们大学里学生喜欢的作家及其作品有规律性,就有一种女生喜欢读周国平,男生喜欢读王小波的说法,我也挺喜欢读周国平的作品,最起码在刚上大学的时候,喜欢他用散文的笔调写他的哲学思考,喜欢他用哲学思考来贯穿他的文学写作。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两篇作品吧。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35页,把《白兔和月亮》跟《落难的王子》两篇文章朗读一遍。
  2、迅速地回顾一下昨天给词语注音和解释的作业,然后合上课本,给黑板上的这些词语注音(同学回答),老师强调几个难点词语的解释(风韵、正色、归属、险象迭生等),最后让同学们使用这些词语来讲述这两个故事。
《人生寓言》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①理解寓言的含义,人生寓言教案设计。
  ②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③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
  ①理解寓言含义。
  ②学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
  ①查字典、词典,扫除字词障碍。
  ②预习课文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白兔和月亮》:
  ①介绍寓言。②解读寓意。
  ③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1出示课题。2介绍寓言。3朗读。
  4疏通文意。5感受语言。)
  二、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
  ①感知内容
  a.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目的:掌握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
  b.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设计目的: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第一问,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回答。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
  设计目的: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
  设计目的:理解寓意。
  (以上问题难度不大,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可以自己完成。)
  ②感知语言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
  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教案《人生寓言教案设计》。)
  2、问题研究
  ①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把握结构)。
  ②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
  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③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寓言的讽刺意义。)
  ④(辩证思维)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3、自我反思
  ①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②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③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三、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②预习《落难的王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落难的王子》:
  ①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②与《白兔与月亮》比较阅读。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二、朗读、默读课文
  仔细推敲课文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认真揣摩故事情节与中心的关系。
  三、研读课文
  1、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的表现上发人深省,而且在情节的编排上也很具典型性,有普遍的现实意义。教师应组织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由于学生阅历有限,有些问题没有直接体验,教师要很好地引导,还是应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实例,加以印证为好。
  讨论题:
  ①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
  要求学生熟练地复述课文。
  ②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③“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④“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更多内容请访问:中国 《人生寓言教案设计》
《人生寓言》教案 篇9  一、作者简介:
  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著作有《苏联当代哲学》(合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人与永恒》《尼采与形而上学》《忧伤的情欲》《只有一个人生》《今天我活着》《爱与孤独》等;译著有《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偶像的黄昏》《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等。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二、文学常识: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素材多起源于民间传说。西方文学中最著名的寓言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等。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盛行寓言,有不少保留在《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根据故事与寓意之间联系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寓示分为明寓、暗寓与借寓三种。
  所谓明寓,指独立的寓示性文字直接出现在作品中,一般位于故事之后。如我国古代寓言《刻舟求剑》在故事之后有一段文字议论道:“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一船在寓示明确说出后,寓意也就不点自明。
  所谓暗寓,指独立的寓示性文字不直接出现在作品中,但寓意直接点出。如伊索寓言《龟兔赛跑》在故事后写道:“奋发图强往往胜过恃才自满。”寓示性文字没有独立出现,不等于没有寓示,如同修辞学中的暗喻一样,虽然不出现比喻词,但仍然是比喻。
  所谓借寓,指独立的寓示性文字连同寓意均不直接出现,整个作品只叙述一个单纯的故事。因而寓意比较隐蔽,这就是通过间接寓示来获得,而间接寓示包含在故事的情节和人物之中。
  三、课文导读:
  《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小白兔先前是心旷神怡地赏月,那是因为她与月亮之间是有着一定距离的;可是,一旦小白兔拥有月亮,她既是月亮的主人,同时,也成了月亮的奴隶,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所奴役,月亮的阴晴圆缺,时时刻刻牵扯着她的心,“拥有”成为一种“负担”,一种“痛苦”。
  《落难的王子》通过王子的遭遇这样一个极端的例子,揭示了厄运使脆弱的人能变得坚强起来的人生哲理。王子本来是一个极端脆弱的人,但在遭受了国破家亡,沦为奴隶,又成残废,行乞度日的厄运之后,感悟出了“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受得了”。这就告诉人们,既然厄运落到头上,那也不必倒下,应该顽强地挑战命运,坦然地面对厄运。
  四、语言积累:
  1、生字注音:
  嬉戏(xī)风韵(yun)慷慨(kāngkǎi)禀告(bǐng)厄运(e)落难(nan)撑(chēng)皎洁(jiǎo)心旷神怡(yi)险象迭生(die)掳(lǔ)诸神之王(zhū)
  2、形近字辨析:
  宝藏(zang)智慧(hui)折断(zhe)慷慨(kāng)撤消(che)概念(gai)清澈(che)臧否(zāng)彗星(hui)拆分(chāi)灌溉(gai)车辙(zhe)
  3、多音字辨析:
  nan(困难)zang(宝藏)mo(折磨)du(高度)
  难藏磨度
  nan(苦难)cang(收藏)mo(电磨)duo(揣度)zhe(折断)折she(折本)zhē(折腾)
  4、词语解释:
  慧心
  佛教用语,指能悟道的心。后泛指智慧。
  慷慨
  情绪激昂;文中指大方,不吝惜。
  闲适
  清闲安逸。
  正色
  神情严肃或严厉。
  落难
  遭遇灾祸,处境困难。
  心旷神怡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阔大。
  举世无双
  全世界仅有的。
  险象迭生
  危险的现象不断出现。迭:屡次。
  突如其来
  突然发生。突如:突然。
  掳
  抢取。
  皎洁
  月光明亮洁白。
  5、词义辨析:
  嬉戏游戏
  二者都强调逗趣、玩笑,但略有不同。“嬉戏”强调笑闹、高兴、无拘无束,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有书面语色彩。而“游戏”一般用于儿童的娱乐活动,可以比喻用法用于成年人的活动。
  五、文章结构:
  《白兔和月亮》
  第一部分(1段):叙述白兔赏月,阴晴圆缺皆风韵。
  第二部分(2、3段):叙述白兔拥月,患得患失在心头。
  第三部分(4段):叙述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决定。
  《落难的王子》
  第一部分(1、2段):叙述多愁善感的王子遭受厄运。
  第二部分(2~5段):叙述“我”与落难王子相遇,王子说出厄运使人坚强的道理。
  第三部分(6、7段):叙述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
  六、寓意:
  《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小白兔先前是心旷神怡地赏月,那是因为她与月亮之间是有一定距离的;可是,一旦小白兔拥有了月亮,她既是月亮的主人,同时,也成了月亮的奴隶,为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所奴役,月亮的阴晴圆缺,时时刻刻牵扯着她的心,“拥有”成为一种“负担”,一种“痛苦”。
  《落难的王子》这则寓言通过王子的遭遇,揭示了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的人生哲理。王子本来是一个极端脆弱的人,但在遭受了国破家亡,沦为奴隶,又成残废,行乞度日的厄运之后,感悟到“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受得了”。这就告诉人们,既然厄运落到头上,那也不必倒下,应该顽强地挑战命运,坦然地面对厄运。
  七、相关资料:
  1、《白兔和月亮》讲解
  这篇寓言旨在说明,对于事物的审美态度和功利态度是不同的,甚至是互相排斥的。我们要能够发现和欣赏对象的美,就不可抱一种占有的态度。
  开始的时候,白兔之所以会是“赏月的行家”,觉得“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就因为在她和月亮之间不存在一种功利关系。这个时候,她的心态是轻松自由的,“无忧无虑”的。可是,在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她以后,她与月亮之间的关系完全改变了,变成了一种功利关系。在这种关系支配下,她的心态也由无忧无虑变成了患得患失。在她眼里,月亮不再是大自然的美景,而是她的私有财产,她的全部心思集中在不让她的财产遭到侵犯和损害,如何还能欣赏月亮的美呢?
  对于美的本质,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不过,有一个占上风的认识,便是认为美的欣赏和利益的计算是不相容的。在西方美学史上,德国哲学家康德最早提出,美感是无利害关系的快感。还有人用游戏说和距离说来解释美感,强调审美状态是一种游戏状态,审美主体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距离,这些说法都蕴涵着无利害关系这一观点。中国的审美传统主要来自道家,也是强调一种“游于物之外”的超脱态度和闲适心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遇事总是计算利益,贪图占有,生活在焦虑之中,有些人则比较超脱,心胸宽阔,能够真正享受生命的乐趣。所以,审美和功利不仅是看事物的两种不同的眼光,而且也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那么,这篇寓言就不只是要解释美感的性质了,它的更深的涵义是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2、《落难的王子》讲解
  这篇寓言是有感而写的。在写作时,我自己正遭受着一个灾难。当时,我有了一个女儿,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我确实听到了旁人的叹息,说如果这样的灾难落在他们头上,他们可受不了。我回想起以前看到别人遭受灾难时,我自己也会有类似的心理感受。于是,产生了这篇寓言的构思。
  在寓言中,别人对我的灾难的叹息是一个事实,完全是来自生活的。我虚构了一个王子,通过王子对别人的灾难的叹息,我对王子的灾难的叹息,衔接上别人对我的灾难的叹息,揭示了这样的叹息的普遍性及其没有道理。
  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每天都在发生着灾难。可是,通常的情况是,当灾难没有落到我们自己头上时,作为旁观者,我们往往不敢设想这灾难落在自己头上怎么办。然而,事实上,一旦这种情形发生──它完全可能发生──你就必须承受,往往也就能够承受。王子说的话是一个真理:“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为什么呢?因为最低限度,生命本能会迫使你正视和迎战灾难,不让自己被灾难打倒。
  所以,这篇寓言讲的是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这道理有二:第一,苦难是人生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切不可怀侥幸的心理,认为苦难只会落在别人头上,而应该对自己遭遇苦难有足够的精神准备;第二,一旦遭遇苦难,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以有尊严的态度来承受。
  我曾写过以下这段话,可做理解这篇寓言的参考:“定理一: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难的。由此推导出定理二:所以,世上没有不可忍受的苦难。”
  3、“月亮”不仅只是财富
  七年级上册选了周国平的两则人生寓言,其中一则为《白兔与月亮》,故事内容十分简单,但寓意却深远丰厚,令人回昧无穷。然而,教参与多数老师皆把寓言主旨简单定为:对财富的态度。看了课本之后,断定可能是受课前导语的影响,课前导语中有这样一句话:拥有财富是好事,但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这样的导向显然把寓言主题狭隘化和肤浅化了。
  文中小白兔的欢乐与痛苦源于他与月亮关系的改变,开始小白兔与月亮的关系是欣赏、审美的关系,此时的小白兔是自由而快乐的。后来,小白兔对月亮的关系变成了占有的功利关系,小白兔便开始患得患失,变得痛苦小白兔的痛苦正源于她对待世界态度的转变,从一种审美的心态转变为了一种功利心态。以实用的功利心来待人接物,心便会拘于物而不得自由,因患得患失而变得痛苦。
  我认为,作者写此寓言主要针对实Hj而功利的商品社会。小到个人对物质的贪婪,大到人类对自然之掠夺,一切美好的东西,人总是想占为己有,为己所用。人与世界的关系被完全物化了,世界万物皆是为我所用的资源。世界的物化必然导致生命感的丧失、美的消亡,其结果是人的不自由和痛苦。此文揭示了一个非常深刻的人生哲理:占有并不一定幸福、快乐。我们应该以审美而非功利的态度来对待人生,对待生活,如此我们才会有一个快乐而自由的人生。这里提出的足一个人生观、人生态度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对待财富的态度问题。
  八、阅读链接:
  告别遗体的队伍
  那支一眼望不到头的队伍缓慢地,肃穆地向前移动着。我站在队伍里,胸前别着一朵小白花,小白花正中嵌着我的照片,别人和我一样,也都佩戴着嵌有自己的照片的小白花。
  钟表奏着单调的哀乐。
  这是永恒的仪式,我们排着队走向自己的遗体,同它作最后的告别。
  我听见有人哭泣着祈祷:“慢些,再慢些。”
  可等待的滋味是难受,哪怕是等待死亡,连最怕死的人也失去耐心了。女人们开始结毛衣,拉家常。男人们互相递烟,吹牛,评论队伍里的漂亮女人。那个小伙子伸手触一下排在他前面的姑娘的肩膀,姑娘回头露齿一笑。一位画家打开了画夹。一位音乐家架起了提琴。现在这支队伍沉浸在一片生气勃勃的喧闹声里了。
  可怜的人呵,你们在走向死亡!
  生命的得失
  一个婴儿刚出生就夭折了。一个老人寿终正寝了。一个中年人暴亡了。他们的灵魂在去天国的途中相遇,彼此诉说起了自己的不幸。
  婴儿对老人说:“上帝太不公平,你活了这么久,而我却等于没活过。我失去了整整一辈子。”
  老人回答:“你几乎不算得到了生命,所以也就谈不上失去。谁受生命的赐予最多,死时失去的也最多。长寿非福也。”
  中年人叫了起来:“有谁比我惨!你们一个无所谓活不活,一个已经活够数,我却死在正当年,把生命曾经赐予的和将要赐予的都失去了。”
  他们正谈论着,不觉到达天国门前,一个声音在头顶响起:“众生啊,那已经逝去的和未曾到来的都不属于你们,你们有什么可失去的呢?”
  三个灵魂齐声喊道:“主啊,难道我们中间没有一个最不幸的人吗?”
  上帝答道:“最不幸的人不止一个,你们全是,因为你们全都自以为所失最多。谁受这个念头折磨,谁的确就是最不幸的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迅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2、学会初步感受、揣磨、体味两则寓言的语言,并能对文章作简单的赏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反复练习朗读,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在读中领悟文章寓意,在读中品味语言的精美,在读中质疑探究、创造发现。
  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懂得正确地对待人生的得与失。
  2、做一个坚强面对生活的人。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寓言含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设计一)17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bull;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寓言”如同“人”吗?“灵魂”和“身体”是否缺一不可?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人生寓言》。
  (设计二)英国作家肖伯纳有句名言“人生中有两大不幸,一是没有得到他心爱的东西,二是得到他心爱的东西”。 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思考人生的两大难题:如何对待幸与不幸。下面请大家随着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走进他的《人生寓言》。
  (设计三)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困难挫折甚至灾难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寓言故事《人生寓言》,相信你会从中得到启示。
  二、调动积累:
  1、说说你所知道的寓言故事。
  拔苗助长、掩耳盗铃、狐假虎威、东施效颦、农夫与蛇、井底之蛙、愚公移山、黔驴技穷、亡羊补牢、守株待兔、塞翁失马、鹬蚌相争、滥竽充数、朝三暮四
  2、作家严文井将寓言比作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你能说说寓言有哪些特点吗?
  3、学生思考、交流: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性的故事。
  寓言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了的生物或非生物。
  寓言将深奥的道理寄托在简单的故事中,具有鲜明的哲理性。
  寓言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手法。
  三、学习《白兔与月亮》
  1、探究寓意:
  ①请你朗读。
  学生速读《白兔与月亮》,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故事情节,并找出出描写白兔心理活动的词语。
  明确:赏月(心旷神怡)——得月(惊喜万分)——赏月(紧张不安)——还月(心旷神怡)
  ②请你探究。
  (1)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2)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思考、交流,明确:
  (1)白兔在拥有月亮以前,对月亮抱着发现美、欣赏美的审美态度,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所以她的心情是闲适的;
  在拥有月亮之后,在她的眼里,月亮是她的私有财产,她必须占有它,不让它遭到侵犯和损害,否则就紧张不安心痛如割(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对月亮抱着功利的态度,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感。
  (2)白兔慧心未泯,悟出一个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2、语言欣赏:
  ①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②学生思考、发言。
  学生的答案可能有:
  ①“她爱大自然的美,尤爱皎洁的月色。”
  此句运用了递进关系的句式,不仅具体表明白兔“独具审美的智慧”,更表明白兔爱月亮。
  ②“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
  此句精美处有二。一是用对称的句式,使语言显现整齐匀称之美,又有节奏和谐之美;二是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此时白兔轻松自由、不受功利驱使的心态美,蕴含着作者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③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运用对偶,句式很对称,语言也很精练、用了很多成语,富有文采。还运用了对比,刻画出了白兔面对月的阴晴圆缺患得患失的心态。
  3、辩证思维:
  ①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②学生交流、明确:
  如果天空拥有月亮,天空就可以泰然拥有,不会如此紧张不安。这则寓言也使我们明白,人们如果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拥有显赫的权势或财富,拥有者是紧张不安的。金銮殿龙座上的皇帝威风是威风,但是,如果他是篡权得来的,他肯定也害怕什么风吹草动,也是紧张不安的。寓言并没有鼓吹一无所有。
  四、学习《落难的王子》
  过渡:周国平曾说:“定理一:人是注定要忍受不可忍受的苦难的。由此推导出定理二:所以,世上没有不可忍受的苦难。”
  1、背景点示:
  此文是作者因亲身遭受一个厄运而作。作者的女儿刚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他们听到别人的叹息,说如果这样的厄运落到他们身上,他们可受不了。而作者回想以前看到别人遭受厄运时,也有同感。于是便虚构了这个寓言故事。
  2、整体感知:
  ①学生速读课文,复述故事。
  (提示:王子是怎样落难的?)
  ②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王子的身份变化:王子——奴隶——乞丐
  王子的遭遇:父王被杀,母后受辱自尽,自己被敌人掳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逃出虎口时成了残废,流落异国他乡,靠行乞度日。
  3、探究寓意:
  ①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②“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③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交流,明确:
  ①由一个从未受过灾难、厄运的懦弱王子,最后也能变得坚强、勇敢。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②这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说明了生性懦弱的王子能挺过灾难,变得坚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③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4、语言欣赏:
  请细细品读课文,任选喜欢的句子,在旁边写几句评语。
  学生的答案可能有:
  ①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
  厄运能使性格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②天哪,太可怕了!
  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五、对比阅读:
  1、比较阅读《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比较两则寓言的异同。
  2、师生交流,填写表格。
  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
  主题
  都是写人生的态度
  获得之后的态度
  受难之后的态度
  情节
  都是大起大落
  好事变成坏事
  坏事变成好事
  表达方式
  都是记叙故事
  重在心理描写
  重在记叙故事
  结构
  短小巧妙
  设置了两个转折,前一个转折构成对比,后一个转折给人以启迪
  以“我”的见闻,展开情节,三处写到“天啊!太可怕了……”结尾省略,耐人寻味
  六、教师小结:
  (设计一)两则寓言平易之中寄寓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现实生活中的幸运和厄运是实实在在的人生应对,不同的人生态度,处世哲学折射出不同的生活质量和境界。寓言启示我们要用超脱和闲适来提升生活的美感。既然这些都是人生主题中应有之义,愿我们能积极地面对,有尊严地接受生活的挑战。
  (设计二)我们学习《人生寓言》,明白的也是人生的道理。其实我知道,“人生”这个词对于现在的你们来说,还有几分沉重。因为你们的人生之旅才刚刚开始,脚下还是一片青青的芳草地,不过老师希望,今天的点滴收获能浇开你们芳草地中的一朵小花。然后是明天,后天……同学们,只要我们每天都有点滴收获,那么属于我们的人生芳草地一定会姹紫嫣红开遍!
  (设计三)寓言的确像个魔袋,我们今天从这些魔袋中取出了比袋子还要大得多的东西。寓言又是一座奇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到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还是一把钥匙,用巧妙的比喻做成。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迪智慧,让思想活跃。如果你想知道魔袋里还有哪些神奇的东西,想感受这座桥梁是何等的奇特,想知道那把钥匙是怎样的巧妙,那么请大家课后去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吧。
  七、板书设计:
  人生寓言
  周国平
  《白兔和月亮》──利益──得失之患
  《落难的王子》──厄运──坚强起来
《人生寓言》教案 篇10  人生寓言
  周国平
  课型:自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
  过程和方法: 通过学生查资料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 情感与价值观: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学会正确对待荣辱,正确选择人生。教学难点:联系实际学会正确对待荣辱,正确选择人生。教学方式: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     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镜子。 简介寓言: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二、朗读并正音释词。(可先让学生挑出好词并解释) 嬉戏(xī)  禀告(b?ng)  厄运(è)  皎洁(jiǎo) 慷慨(kǎi)迭(dié) 慧心  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这里泛指智慧。 慷慨  不吝啬。 闲适  清闲安逸。 审美  欣赏、领会事物和艺术品的美。 风韵  优美的姿态神情 得失之患  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险象迭生 (让学生表演这则寓言,适当添加对话和独白) 三、整体感知: 1、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 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 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拥有自己应该且能够拥有的东西,才能泰然。对不该和不配拥有的东西,不抱非分之想) 四、探讨研究: 1、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 2、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 3、这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 五、拓展延伸: 1、 拥有财产就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 2、 我们可以从白兔身上学到些什么? 3、 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会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 4、 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
  第二课时一、导入:     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番收获的。 二、朗读 三、整体感知 1、这则寓言中出现了几个人,“天哪,太可怕了!”在文中出现了几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2、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这说明了什么?“我”会有何感想?我可能会怎么做? 4、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5、 只有落难后才会变得坚强,才能战胜脆弱,你赞成吗? 四、拓展延伸: 与《白兔和月亮》进行比较阅读。 1、 在主题上,两片语言都是些人生态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 2、 在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是事实; 3、 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是叙事为主。而前则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后则重在叙事。 作业——体验反思: (写在课堂笔记本上) 1、 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我们应怎样对待? 2、 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 3、 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 教师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两则寓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很多人生启示。我们知道了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板书设计:          人 生 寓 言《白兔与月亮》——“随遇而安 无欲则刚”《落难的王子》——“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                              
《人生寓言》教案 篇11  授课日期:年月日总课时:
  教学目标
  ①理解寓言的含义。
  ②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③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精美的表达。
  教学重点
  ①理解寓言含义。
  ②学习精美的表达。
  第一课时《白兔和月亮》
  教学内容
  ①介绍寓言。②解读寓意。
  ③引导学生自相对照,把握人生态度。
  教学设计
  一、激趣引读
  人们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与失将会伴随我们今生今世。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当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镜子。
  出示课题。
  介绍寓言
  二、诵读感知
  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感受语言。
  2、整体感知,学生谈感受
  感知内容: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2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a.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要求学生完整地复述课文。
  b.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了解身份的改变对于心态的影响。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为什么会患得患失?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这则寓言给了我们一个什么启示?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以上问题难度不大,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略加点拨,学生可以自己完成。
  三、语言品味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赏析。
  例如,“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除让学生分析上述词语的妙用之外,还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其他有关的词句再作分析,并让学生试着仿写。
  四、合作探究
  1、找出故事情节中的两次转折。
  2、白兔最终要求诸王之神撤销决定说明了什么?让学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3、这则寓言提到了人类有什么含义?寓言的讽刺意义。
  4、拥有财产就一定患得患失吗?而一无所有才心安理得吗?
  五、互动释疑
  六、自我反思
  1、我们应从白兔身上学到什么?
  2、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3、我们应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态度?
  七、作业布置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相关作业。
  ②预习《落难的王子》。
  第二课时《落难的王子》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2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教学目标
  ①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②与《白兔与月亮》比较阅读。
  ~教学设计
  一、激趣引读
  同学们,上节课我给大家讲过,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握好生活中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还要告诉大家,“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难、挫折甚至灾难打交道。对此,我们要做好充分心理准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它可能给我们带来足够的警示。
  二、诵读感知
  1、朗读、默读课文,仔细推敲课文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认真揣摩故事情节与中心的关系。
  2、整体感知
  ①这篇寓言说了个什么故事?要求学生熟练地复述课文。
  ②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③“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提示:线索人物。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
  ④“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在我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提示]这句话表现了一个旁观者对不幸者的叹息。第一次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对“我”遭受厄运而言。这是叹息者未经磨难的一种虚妄的假设。(其实未必如此,假如灾难真的落到了人们的头上,谁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三次,揭示了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
  三、合作探究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引导:
  ①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2
  ②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何用意?
  让学生理解作者设置这样的极端情节的典型意义。
  ③“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2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④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提示]王子落难的故事还会不断发生,而旁观者的叹息也将无限循环地延续下去。只有经历厄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的头上,谁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运能使人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⑤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研讨二)
  这个问题要启发学生辩证地来谈,谈透彻,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观的教育。
  四、互动释疑,讨论交流
  五、比较阅读与《白兔和月亮》比较阅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辨析: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
  学生可自由评说,教师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适当点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结到以下几点。
  ①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②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③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④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以上内容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教师引导得当,还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据情况处理。
  六、体验反思
  ①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此我们应怎样面对?
  ②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是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的。
  ③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毕竟不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
  七、教师小结
  我们学习了两篇寓言故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应当怎样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在这里我要告诉你们: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人生寓言教学设计2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八、作业布置
  ①积累警句
  ②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人生寓言》教案 篇12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寓言的含义。
  2、正确把握对人生的态度,对待人生的际遇。
  3、感受优美的语言,模仿文章美的表达。
  【学习重点】
  1、理解寓言的含义;
  2、学习文章精美的表达。
  【课前准备】
  1、查阅资料,扫清文字障碍。
  2、预习课文内容,思考寓言的含义。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得与失始终伴随我们一生。有俗语说:“有得必有失。”其实,有失也比有得。明智的,随遇而安,得失不惊,心宽体胖,处世潇洒;痴妄的,追名逐利,以乱心迷,生身受累。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人生态度?寓言《白兔和月亮》就是一面透明的镜子。
  二、简介寓言
  寓言: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是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
  三、整体感知
  1、这则寓言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2、白兔赏月的心态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为什么会有得失之患?
  4、这则寓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四、体味感知
  这则寓言的语言很精美,你认为哪个词语你最有感触,认为用的最好?请找出来,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五、探讨研究
  1、本文有两次转折,请你找出来,并分析这样的写法有何好处?
  2、白兔最终要求诸神之王撤销这个决定,说明了什么?
  3、这则寓言提到人类有怎样的讽刺意义?
  六、拓展延伸
  1、拥有财产就一定会有得失之患吗?
  2、我们可以从白兔身上学到些什么?
  3、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会有得失之患?原因是什么?
  4、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标?
  七、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好人生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
  二、整体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写得很深沉,不仅在主题思想上令人发省,而且在情节安排上也值得我们学习,具有普遍的意义。通读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思考品味
  1、“我”在情节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2、“天哪,太可怕了,这件事落到我的头上,我可受不了!”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过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有什么意义?
  四、问题探究
  1、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便偏故事情节有何用意?王子落难你认为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3、“我”是王子落难的见证人,然而,当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这说明了什么?
  4、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5、只有落难后才会变得坚强,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五、拓展延伸
  与《白兔和月亮》进行比较阅读:
  1、在主题上,两片语言都是些人生态度的。但是角度是不同的,前则主要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后则写人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采用了寓言的形式。然而前则寓言味道比较浓些,后则更像是事实。
  3、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是叙事为主。而前则更多的是人物的心理描写;后则重在叙事。
  六、体验反思
  1、人生在世,或福或祸,可能不期而至,对我们应怎样对待?
  2、从自己的经历中举出实例,说说你怎样面对困难,使自己坚强起来?
  3、实际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悲大喜的事情也不是很多,我们应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
  七、教师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两则寓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很多人生启示。我们知道了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八、巩固训练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作文训练:《居安思危》、《在逆境中成长》。
  【课后记】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两项创新性学习:一由同学们自编自演课本剧,加深学生们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二组织学生进行小范围内的辩论赛,辩题是《逆境一定成才》,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学生们快速反应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人生寓言》教案 篇13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的字词。
  2、了解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
  3、体会寓意,培养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学习过程
  资料袋:
  1、寓言的基本常识: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2、了解作者: 周国平,1945 年7 月生于上海。1968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 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 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字词积累:
  3、预习课文,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写在下面。
  整体感知
  4、《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的主题词是“得失之患”,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学生加以概括。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5、《落难的王子》 这则寓言讲的是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作者假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落难王子的人生感悟是什么?
  合作探究
  6、(1) “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示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寓言中这样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7、《落难的王子》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可以概括为“只有遭遇厄运才能坚强起来”?
  拓展迁移
  8、这两则寓言,一则写好事变成了坏事,一则写坏事变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坏事是经常会遇到的,怎样看待好事、坏事,这两则寓言很有启发。请结合自身经历,也选取同课文一样的两个角度的事例,谈谈你是如何应对的。
  达标检测
  9、给加点的字注音。
  嬉 戏 风韵 厄 运泯 灭
  禀 告 抢劫 闲适 皎 洁
  险象迭 生心旷神怡
  10、找出下列词语中有错误的一组
  A、慷慨——灌溉皎洁——狡猾抢劫——胆怯
  B、地窖——窘迫拐杖——特别善长——禀告
  C、泯灭——流氓嬉戏——戏耍玲珑—— 伶俐
  D、销毁——撤销雏形——皱纹孵化——腐化
  11、判断下列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句是
  A、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
  B、《落难的王子》以一位王子的亲身经历讲述人没有不能承受的苦难。
  C、《白兔和月亮》中的白兔被作者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
  D、《白兔和月亮》讲述的是如何面对巨大的财富,应以平常心坦然面对突然降临的财富。
  类文赏析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推荐阅读:
  • 《人生寓言》教案(精选14篇)
  • 《人生寓言》教案(精选13篇)
  • 人生寓言教案(精选15篇)
  • 《人生寓言》教案(通用18篇)
  • 《人生寓言》教案(精选22篇)
  • 《人生寓言》教案(通用22篇)
  • 人生寓言教案
                             
                   
                   
                     
                            《人生寓言》教案(通用13篇)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