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6|回复: 0

.回忆战友.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63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3
发表于 2022-3-5 05: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忆战友
  作者:刘 文
  

  战友,什么是战友?战友就是曾经相遇过,一起生活过,一起工作过,一起战斗过,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定检中队的战友曾经同在一个机库里工作、同住一栋红楼里生话、同在一个饭堂里吃饭,同在一个澡堂里洗澡,几年到十几年,同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好战友,牵挂一生!一旦成了战友,就是永远的战友,有一种情感,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他不是兄弟却胜似兄弟,他是没有血缘的亲人!拥有过的人值得一生去珍惜;这就是战友情!在部队时天天见面,并没人相互称呼战友, 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讲着不同的方言,但是我们走到一起都讲普通话,一起抵足而眠,诉说心事,生命里有了这一段战友情结,一辈子也不会后悔!当兵的经历是一次光荣的旅行,战友情深,不曾拥有就不知其纯粹!它是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战友就是回忆以后的一种牵挂、一种记忆、一种情份、一种回味的感叹。战友的情谊是永恒的!它是存在于我们心中最珍贵的记忆,在我们老去时,可以回味、品味,重温那段岁月和并肩战斗过的那个年代的回忆,当年的时光,巳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烙在我的心坎里。战友们大概和我一样,脑海中承载着那些难忘的回忆,永远也无法抹去,用电脑记录尘封己久的记忆,并将它文字化、文学化、文章化,用人世间最美的词句来赞颂战友间永不磨灭的记忆,用文字把它固定在电脑硬盘中,是我一直以來的追求,像我这样的文化底蕴,那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但是我还是励志竭精,矢志不渝,向那理想的境界全力以赴,因为我的身体状况太差了,得过两次心梗,放了三个支架,有重度糖尿病,听力视力都不好,老年痴呆是迟早的事了,到那时连战友的名子都想不起來了,如果不抓紧时间把这些回忆记录下来,失去了机会。将会留下终生的遗憾,因为过去的己经过去了,无法重来。但记录回忆,怀念过去,是唯一能让现实牵绊着过去的一种方法,就算有一天沧海变成桑田,战友间那些欢乐与忧伤、那些共同接触过的记忆,如同梦境,一遍遍地重现,一字一句地留存在电脑里,让记录永远也不会改变,让那些记忆的画卷可以任意翻阅、重温、品味……四十多年的光阴转瞬已成为过去,时光就像指缝里的沙子缓缓的流淌,夕阳已经静静地停落枝头。 忆往昔,蹉跎岁月,我们光洁的额头已写满了沧桑,曾经的青丝已经染满风霜。那些青春的模样,都已留在那些发黄的相册里,记忆里紧闭的大门在电脑前缓缓地打开……那是一九七二年的十一月十七日,军列满载着刚入伍的新兵,是闷罐车,疾驰在东陇海线上,笫二天下午在津浦线唐官屯车站下了车,然后一辆辆敞篷卡车将我们运到了叫西场的地方,也就是北空教导队,通信地址:津浦线唐官屯空字019部队三大队二区队,这是我走向军旅生涯的第一天,是我第一次离开生我养我的故土,更是我第一次来到北方,来到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华北大平原,我真是满怀豪情、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走进了革命的大熔炉,毛泽东思想大学校,那年我十八岁,俗话说;三岁,亲情给我温暖。七岁,知识给我力量。十三岁,单纯给我色彩。十六岁,彷徨给我思考。十八岁,成熟给我淡定。十八年的风雨和阳光,十八年的泪水与欢笑,十八年的回忆积淀出蓬勃而美丽的青春,十八岁是一个流年花季,豆冠年华,青春绽放,充满着转折和起伏,它是见证一个人未来的黄金阶段。入伍第二天就开始新兵集训阶段, 军事训练是新战士的主课,是增强军事技能、提高单兵素质和整体能力的重要途径。训练的过程是异常的艰难、非常的辛苦,虽然逊色于特种部队但也近似于残酷,但是军营从来都不相信眼泪。新战士要从最基本的科目做起。军姿、军容、军礼,队列训练:齐步、正步、跑步、其中单个军人队列动作包括立正稍息、蹲下起立、跨立立正、敬礼礼毕、停止间转法。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我们新兵训练的宗旨。火热的新兵训练,在人生的长河里毕竟是短暂的,人生难忘是军旅,军旅难忘是新训。每当回忆起那一段段往事,我都会激动不已。尽管那里有艰辛、有惆怅、有痛苦,有欢乐,有许多不如意,但我们这些新兵从中得到了脱胎换骨般的军人启蒙教育,却是非常宝贵的。通过新训,我们再也不是当初那个擦枪走火的“楞小伙”我从新兵连这个熔炉里收获的成熟与坚强、忠诚与执着将受用一生。难忘的新兵连记忆,让我刻骨铭心,回味无穷! 在我的新兵记忆里,也有两则非常奇异而风趣的小故事,而这两则故事。在其他任何地方都不会发生,只有在我们新兵连里,才会出现,像是两道亮丽的风景线,又像是两首优美动听的乐曲,定格在我的记忆里。我给他定名为一则上厕所,二则进饭堂。早晨起床号一响,穿衣包括上厕所只给5分钟的时间,集合号又响起,各区队必须列队进操场,一百多人排着队等着上厕所,那场面应该是相当的壮观,年轻的新战士都在贪睡的年龄,没人愿意半夜起来小解,都是坚持着一直憋到早上。可想而知十几名年轻的男人站成一排,一本的正经、一脸的严肃,集体掏出“麦克”小解,犹如十几挺水压重机枪,哗…哗…响个不停。偶尔谁要是嘣出个屁来,也会引来一片笑声,“谁呀?这小子前后都不闲着”。但是谁也不敢放声的大笑,分散了腹腔的压力,会降低排尿的流速延误了时间要影响集合出操。二则进饭堂,我们几百个新兵在一个大饭堂里吃饭,每每遇到吃大米饭时,只要饭桶一抬上来,像我们这些南方来的新兵,就一窝蜂地冲上去,每人抢上一碗,那抢饭的场面,亦是非常壮观,可怜那些穿“四口袋”的每天都吃我们新兵吃剩下來残羹剩饭,充饱肚皮,这在国民党军队里是不可能发生的,在我们新兵中间还流传着一句顺口溜;“脸皮厚吃不够,脸皮薄吃不着。”有的女兵,也一样红着脸往上冲,有一次我的胳膊肘无意中触碰到一个女兵那丰满而富有弹性的胸部,双方都觉得特别的难为情,特别的不好意思。在那火红的年代,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在我们新兵连里,也还是很有人性化的,入伍最初几天里,除了军训,每天一小时,安排我们新兵写信时间,因为那时候,没有网络,也没有电话,唯一的联络方式就是写信。写信可以很好地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述自己的想法,新兵连每次安排写信时间,新战友们都欢天喜地,喜笑颜开,唯独我比较尴尬,心里面非常难受,痛苦,害怕,因为我文化太低,很多字认识,不会写。所以最初的几封信,都是同室的老乡扬贵州帮我写的。后來通过刻苦学习,很快就会自己写信了,“刻苦学习”在当时的环境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那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经常蒙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书,有时借着厕所里那微弱的灯光,躲在厕所里学习,因为我害怕,害怕新兵训练结束时,文化考核通不过,就会被分到后勤部队去,“吃大灶”。新兵训练很快就结束了,按照那个年代的语言来总结,短短三个月,锤炼了新兵的集体主义观念,精益求精的训练态度,团结互助的高尚品格,勇往直前的硬骨头作风。新兵连的生活,充满了紧张、严肃的气氛,使一个农村青年转变为一名光荣军人的过程,充满了苦涩和艰辛,荣耀与幸福,好钢是在淬火中锤练出来的,我青春年华最宝贵的岁月,是这段新兵集训的经历,它给了我坚强给了我智慧......青春无怨无悔。我生命中有了这段难忘的锤炼,一辈子也不后悔,我依然骄傲自豪我曾经是个新兵。
  一首军歌,情意悠悠;
  一生军旅,天长地久;
  一群战友,知心牵手;
  一段新训,永记心头。
  新兵集训很快就结束了,新兵连像玉壶冰水,银色月光,让我心生透明、魂魄温馨。新兵连是一张不变的老照片,虽然泛黄,在我的记忆里,却依然如新,新兵连像是一只沿江而下的帆船,不在乎终点在那里,只看两岸,郁郁葱葱。由于我的努力我如愿以偿地分到了机务兵也叫地勤兵教导队去学习,我被分在高教机械班里,学习课程有飞行原理、歼击机构造原理、涡轮发动机构造原理、飞机附件的几大系统,(着陆系统,液压系统,冷气系统,燃料系统、助力系统)包括空气动力学,航空材料学等。班主任教员姓顾,山西运城人,我们学员班长是韩志武,顾教员好像知道我文化底子薄,怕我跟不上趟,把我和韩志武安排在同一位桌上,韩志武人品好,为人厚道,在他的帮助下,我得以修学以成,为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半年后我毕业分配到四航校四团机务四中队修理分队附件组,中队长梁传芳(广东)指导员刘连喜(山东)付中队长刘跃昌(河北)付指导员高国柱(江苏)分队长蔡默传(河南)附件机械师李树德(北京)陈宪模(重庆)我的师傅倪泉河七零年入伍,还有王锁(二胡拉得好)扬文志搞液压系统,是个笔杆子,很有水平,是我心中崇拜的偶像和我们新兵学习的榜样,尤其像我这样小学没有毕业文化较低的新兵,我们分队里最会交际的是李马林,最有文化的是桑盛林,最有才华的是魏振峰,最有学问的是张宗林,我们小组里的战友还有郭振江、李炳先、孙金才、王玉信、尉德忠、李文龙、林忠孝、李焕东、胡华任、欧启昌、王京瑞、仇和平、姚秋、马继革、周云俊、罗林。我们四中队文体方面在全团也是遥遥领先,刘跃昌的板胡、扬传芳的笛子,刘西义的大提琴、韩加明古笙。以李义铁、扬军衔、倪泉和、安尔照、王连成为主力的蓝球队多次获得全团冠军。三十八米电视接收天线高耸入云,屹立在四中队门前,那是多么的振奋人心。我和四中队的全体战友一样,兴高彩烈,欢欣鼓舞,还因为电视天绒接收器上的长波管路是我亲手弯制的。所以我更感到无比的自豪,我从教导队分到了四中队,通过团里举办的扫盲班学习,我的文化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我到了四中队一年后相继入党提干,主持附件组全面工作,期间和李文龙、尉德忠、林青山、等战友一起研制“冷气试验台”“机轮轴承液压注油机”两项目分别获得空军科技奖。在四中队那段时期是我人生最辉煌灿烂的时期,我还荣幸的获得全团象棋比赛个人第一名。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在平凡的事情中做出不平凡的成绩来。一切不平凡的业绩都出于平凡,把每件平凡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不平凡,一个人的成长,一是天赋,二是机遇,三是修炼,天赋是成长的基础,机遇就是“贵人”,修炼是成长的加油站,我和战友们都平凡但不平庸。人生的形式是命定的,但在自己的人生里找到意义和方向,还是靠自己。那一年我们四团发生飞行事故,造成机毁人亡,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刘玉堤带领工作组来我团调查事故原因,机务大队大队长魏纪元带着我,当面向刘司令及调查组成员,用图版讲解飞机驾驶杆液压助力器工作原理,当时我从容,淡定,非常自信地给刘司令及工作组讲述液压助力器工作原理常遇故障及排除方法的体会,受到了领导们一致好评,机遇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每当机遇降临,伴之而来的是成功和希望,后来空军点名要我参加中国空军援外专家组,到了世界上很多国家,使我大开眼界,这段历史,使我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是部队造就了我的人生,是在四中队战友们的帮助下成就了我的人生。每次谈到人生,我都会想起我那苦难的童年,一九五四年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还记得小时侯,天气寒冷了,我还没有棉裤穿,我母亲将我放在被窝里,脱下仅有的一条单裤子,然后用旧棉花和旧布做里子,给我缝制棉裤,等棉裤缝好后我才能下床。在我十岁哪年,六十年代初,国家遭遇自然灾害,家家都很贫困,十一月份我还穿一条单裤,有一天我放学回家路上突遇暴风雪,我躲进一个涵洞内避风,快冻僵了,幸亏我父亲找到了我,把我背回家,但腿脚都冻坏了,先是红肿,然后表面发黑,接着就开始溃烂,长时期的卧床,从此我辍学了,有些战友可能見到过我腿脚上的伤痕,这些苦难的人生经历,我不堪回首,這些痛苦的回忆,无论尘封多久,都会在遗忘中重新拾起。在回忆这个小小的驿站上,一个人的一生,总是无法摆脱这些难忘的回忆。一个没有回忆的人,甚至可以说是遗憾的,是不完满的,这些痛苦的回忆此刻使我感受的太真太切,感慨万千,我的人生经受过太多的挫折,历尽沧桑,经历过太多的不幸,最大的不幸莫过于我十几岁就辍学,但我的人生还是有幸的,在我十八岁的时候,我很幸运的参军、入伍、到了部队,从此,揭开了我人生最辉煌的一页,前面提到的一个人的成长,一是天赋,二是机遇,天赋是成长的基础,机遇就是“贵人”,在我入伍后的成长过程中,我的基础并不好,但我遇到了很多“贵人”看到了吗!这张最使我难以忘怀的老照片,拍摄于华北烈士陵园,
  

  左边的是王兖州,右边的是我,中间的就是我遇到的“贵人”李义铁,那是在1974年的春天,我们部队,由原来的“米格15乌比斯”飞机改装歼教五飞机,中队派李义铁、王兖州和我三人一行去空军笫二十一厂(在河北省平山县)学习飞机改装的相关技术问题,学习结束时,在我的提议下,途径石家庄,保定,北京,天津等大城市游玩了一圈,归队后事情败露,我们三人的行为,是一种严重违反纪律的行为,由于李义铁把全部责任揽了下來,李义铁在支部大会上作检讨,还挨了个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使得我和王兖州未受到任何处理,特别是我后來入党提干都未受到任何影响,多少年后我想起这件事心里总觉得愧疚,对不起李义铁,由于李义铁正气浩然、品德高尚、光明磊落、舍巳为人的战友情谊、我的人生才有了今天,如果不是李“贵人”出手相助,我的人生会是怎样?那是不言而喻的。回忆有时像哗啦啦的流水,可以奔流而过;回忆有时像雨丝,可以把思绪缠绕,回忆有时像一把雕刻刀,把往事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永远也抹不去。战友们曾记得,我们四中队是定检中队也就是定期检修飞机的中队,工作要求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工作中不能有半点的差错,技术要求高,各业务部门涌现出很多技术尖兵,像机械的邹连科、特设的李义铁、军械的杨宝剑、无线电的肖明辉、修理的魏振峰,飞机每飞行50、100、200小时就得进厂检修,外场飞行量大,四中队的机务工作任务就大,主要是机械分队,经常加班加点,涌现出很多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李士荣、唐文定、曹新发、朱启运、赖永发、薛桂林、邹连科、曹长城、邹林成等都是机械分队涌现出來的精英。除了正常的机务工作以外,还要参加劳动,有几次全团组织的劳动场面,我现在还记忆犹新,每年农牧队要搞集中收割,还有一次挖鱼塘,飞行大队都参加,靠人工开挖停机坪西边那条河,那场面非常宏大而壮观,中队长梁传芳,指导员刘连喜不但作“战前动员”还亲自带领全中队,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干部带头,万事不愁,我们这些新兵,那就更不用说了。那时候学雷锋做好事已蔚然成风,我和战友王玉信每逢星期天都到老百姓那里干农活,一干就是一天,叫“助民劳动”真不知道为了什么?也可能是为了要求进步,满足一下虚荣心吧!晚点名时受到了表扬,心里头还非常地高兴,那时候一日生活秩序我对自己的要求要做到三快,一是早上起床动作要快,以抢到拖把为标准,二是中午吃饭要快,以抢到洗碗的位置为标准,三是晚饭后快速去菜园子里种菜,以班务会上受到点名表扬为标准。提起洗碗和种菜看起來容易但做起來特别是长期坚持就不容易了,所以当时有句顺口溜“要想入党快,必须洗碗筷”由此看来在当时就受推崇,受提倡的正能量。所有这一切,已浓缩成为一股精神,一种意志;这是一股顽强的精神,这是一种坚定的意志,是追求进步奋发向上的一种力量!是改变人生追求的一种正能量。是一种历尽艰辛的锻炼,是一种洗净铅华的成长。这些太多的曾经,己铭刻在我的记忆里,有时似小溪中的潺潺流水,断断续续,有时像一架老式留声机上的一张旧唱片,尘埃沾惹,伤痕满布。咿咿呀呀,似倾诉支离破碎的人生荒凉,似漫阅无尽无止的岁月沧桑。每一段久远的回忆,只要时间,地点,人物组合正确,无论尘封多久,都会像星星之火,燎原一片,在我们四中队曾经发生过的那些幽默、诙谐、风趣、古怪、离奇、甚至是荒唐可笑的生活故事,像是过电影一样在眼前一幕幕的展开,在我们四中队我曾经遇到过一个打呼噜特别响的人和一个放屁特别响的人,一个特别爱干净的人和一个特别“爱脏”的人,。特别爱干净的那个人姓陈,湖南人,原来在保定二预校学飞行的,后来淘汰了,分配到四航校修理厂后又调到我们四中队机械二分队,外号叫“萨克斯啼”他爱干净的程度,真是前所未闻,每次小便过后,都要去洗屁股,每逢业务学习,课间休息时,他总要去洗洗手。平时他的床铺面别人是不能碰的,谁要是无意中碰到,他也会跟你翻脸的,所以才出现,“萨克斯啼”这个外号。还有一个特别“爱脏”的人,姓黄,东北人,70年入伍的,在机械一分队,脏兮兮的东北人叫埋汰,但他埋汰得有点出奇,他用的被子由于长期不洗,被头子用小刀能刮出油泥來,他洗完澡换下的内衣藏于床下不冼,下次洗澡翻出來继续穿。有一次中队长实在看不下去,把他的被子拆冼,晾干叠好放在她的床上,到晚上熄灯时,他把被套棉花胎一起抱到中队长室,还说你把我被子给洗了,不把缝好了哪行呢!中队长和指导员两个人无奈只好连夜把他的被子缝好。打呼噜最响的人,要数军械分队有一个广东人,姓林,他在楼上打呼噜楼下人都听到,声音特别响,如雷贯耳,搞得全中队人都无法睡眠,后来就把他弄到食堂前面小河边,有一台五十年代废弃的通讯车上去睡觉,可怜他军旅生涯三年一直到退伍都是在那台车上度过的。放屁最响的人,要数机械二分队有一个河南人,姓朱,大个子,他放屁声音特别响,有时候我们隔壁房间都能听到,而且放屁还放出花样來呢!有高低音的,有二踢脚的,还有连环屁,有时候还放出有节奏感的屁,真是令人想象不到的屁他都能放得出来。这些生活故事看起来有些低俗,但它确实在我们四中队里曾经演绎过无穷无尽的笑谈,虽然有的战友已经故去,但这些生活故事已深深地留存在我的记忆里,如果不将它写出来,那将会永远泯灭在历史的长河里,它就像古诗词说的那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它就会像“浪花”像“云烟”一样永远消失。“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战友间的这些生活故事,在我的记忆里,就像一杯浓烈的酒,晶莹剔透,存放的时间愈久,回味就愈加绵长。那浓烈的意味,那爽口的芳香,在我的心里细流涓涓,源远流长。那些如焚如烟的往事,犹如一幅幅画卷永远的定格在美好的时光里。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那些逝去的光阴,那些青春的面孔,那些剪裁的生活片段,不论是低俗还是高雅,总是在闲暇之余一幕幕的展开重现;翻开那些已经发黄的黑白照片,一个个清晰地脸庞便从遥远的过去向我微笑着走来;偶尔得到战友们的消息总是让我觉得亲切和兴奋。许多很多年没有见过的战友,留在记忆里的音容笑貌依然是十八九岁的样子,我们相识在最美的年华里,刻在记忆里永远是战友们最亮丽的风采!曾经我们的眼神是那样的清澈,心地是那么的纯洁善良,我们的友谊是那么的干净而美好。战友们还记得,只要我们那个战友探家归队时,我们都会围在一起,品尝着家乡带来的特产,畅所欲言,尽情欢乐。每到黄昏时,从东翟庄到西翟庄,从蔡公庄到扬家场,沿着沟壑小溪边,或三五成群在一起互相交流,淡天说地,或一对一,促膝谈心,解决矛盾,一帮一、一对红,开展谈心活动,在官兵之间,党员与非党员之间,新老兵之间己形成一种风气,也是人民军队中的一种传统,是党小组活动的重要内容,通过谈心活动,使战友间的感情更加和谐,在感情世界里,战友的感情是一种特殊的感情,和其他感情是无法比拟的,近阶段聆听着战友们的网聊,和战友们远隔千山万水,天涯若比邻,就像面对着面,聊着那尘封己久的战友情谊,回味溫馨无穷,犹如晚開的花,犹如陈年的酒…… 心底总是涌动着一份亲切,一份忧伤,一种亲人般的亲切,还有一种沧桑感的疼痛。我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娓娓道出战友们的近况,轻轻地叙说着战友们曾经的过去,昔日的豆冠年华和今日的夕阳余晖在我们的眼前不停的交融,时光就这样在战友们之间流淌,战友们在网络里相聚是这样的静怡而美丽 !四十几年弹指一挥间,我们已白发苍苍,年龄到了很尴尬的数字,不变的是日出日落的一年四季,变了的是战友们苍老的容颜。岁月是一把无情的刀,在我们的心上,留下了或深或浅的痕迹…………即使岁月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却永远也带不走我们深厚的战友情谊!战友是天、战友是地,有了战友就能顶天立地;战友是山、战友是水,有了战友就有山高水长。 而今战友们已是天各一方,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事业……思念就像一只放飞的风筝,连着天南海北的战友们。是我们都老了吗?不,思念一直在,只是忙绿的时候我们一直把这份思念珍藏在心底。如今我们的儿孙辈也都长大,这或许就是生命的延续……逝去的是岁月,不变的是战友们的友谊,那是我们生命里最华美的乐章!
  文行天下猴年冬月撰写於江苏盐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