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9|回复: 0

【原】毁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逼他听话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1-10-11 16: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进化妈:孩子从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长大,这样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悲哀。
作者:慢热的喜
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

父母最愚蠢的行为,
是用自己的经验左右孩子的人生
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哪些不易察觉的行为会慢慢导致孩子面对父母强颜欢笑,却不愿意袒露心扉?
评论区里有这样一个故事,答主是一位任教高中的班主任,班上有个很热爱画画并且画得很好一心想走美术生路线的孩子。
走艺术生路线这个事情遭到了学生家长的坚决反对。
当孩子的意愿与父母的想法发生冲突,父母表面上与孩子“耐心沟通”,但内容却只传达了一个信息,“你必须听我们的,这件事情没得商量。”
很多家长都会在不知不觉中走入这样的误区:
“表面上和平交谈,但实际他们并不愿意听孩子说什么,也不关心孩子真正的想法和感受,他们只想让孩子无条件接受他们所说的一切。”
父母一直认为自己是最开明的父母,也一直很自信他们的亲子关系是十分健康,和谐的。
因为在这之前的很多事,孩子都选择妥协。
父母没有意识到的是,这种看似“健康、和谐”的关系,其实是孩子一次一次压抑自我的真实感受和想法换来的。
当孩子为了走美术生路线彻底爆发,也坚决不肯再次妥协时,父母首先是很震惊。他们不解,向来听话的孩子为什么会突然变成这样。
父母欣慰孩子乖巧,但在孩子看来,自己就像是个只会不断重复“可以”的鹦鹉。



孩子不断压抑自我、忍耐的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只是父母从来都不知道。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同一性”。
说的是一个孩子经历挫折,慢慢摸清这个世界的规则的过程,同一性形成标志着童年期的结束和成年期的开始。
但如果青少年时期没有通过自我探索达成一致,而是被动接受他人给予的规则,就会形成同一性早闭。
同一性早闭的孩子,通常会受到很多家长的认同,因为他们好像没有叛逆期,会努力成长为父母期待的样子,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很多父母就很喜欢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和认知去左右孩子,当这些举动落到孩子身上,往往不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折磨。
因为一个屈从的孩子,并不会长成一个真正的人。


以外界的规则为中心,逼孩子服从
很喜欢庞颖在《奇葩说》中说的一段话:我其实很庆幸,我的缺憾,我的阴影,只是胖,但这是一件无伤大雅的事情。
我也很庆幸她是一个可以坦然接受自己的人,但有的孩子,却与之完全相反。
网上有位家长提出过这样一个问题:
“女儿年纪小,爱打扮,我气不过骂了一句她要去做鸡,结果她记了很多年还一直提起怎么办?”
家长不解,为什么这样一桩小事女儿要记这么久,却忽视了自己曾经说过的话在当时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伤害。
很多网友说这种场景不是很熟悉吗?
父母总是逼着孩子穿自己认为好的衣服,逼着孩子上最好的培优班,上最好的幼儿园,去最好的补习班,逼着不让孩子谈恋爱,逼着孩子选择自己认为好的专业,又逼着孩子相亲……
到最后,孩子辍学、抑郁、离家出走。剩下了空有叹息和摸不着头脑的父母自己,为什么孩子不听话,为什么付出了那么多孩子却不理解。
教育家赖念华曾说过:父母总是给孩子指导,其实并没有好处。
做父母我们都是爱孩子,我们之所以会那么快地想要去纠正孩子,其实我们都不希望他受苦,我们也不希望他走弯路。
我们希望孩子可以用最快的时间得到他想要的部分,或是我们期待他最顺利的部分。
但是因为我们急,所以我们就会很快下结论,就会很快下指导棋,我们就告诉孩子按父母的指导,你这样做就不会有问题了,
但是如果我们只用父母自己所想的方式来告诉孩子,说不定我们是在局限孩子。
父母总是喜欢以外界的规则为中心,哪怕破口大骂,对着孩子说出不堪的话,也要逼着孩子服从。
孩子从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长大,这样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悲哀。


看到隐秘的角落,
才能让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在《象与骑象人》一书中提到过,如果我们想靠蛮力制服一头大象,一定会失败。
但是要如何指挥大象去自己想去的地方,让大象走大象就走,让停就停。
不是靠力气,而是去了解大象的规律,大象喜欢什么,害怕什么,吃什么东西等,对这些有充分的了解,就可以跟大象好好相处,进而能指挥大象。
与孩子的相处也是同理,尝试着去看到一些隐秘的角落,才能真正了解孩子。
1、接住孩子的情绪和锋芒
一个孩子宁愿折磨自己,不惜结束生命,也不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再敲开父母的房门问一句:我遇到了想不开的事情,你们可以帮帮我吗?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向父母表露真情实感,很可能是因为我们父母从没有懂得接住孩子的情绪和锋芒。
李玫瑾老师曾说过:青春期的孩子,教育一定要有方法,我们有时候话只要说到了,孩子知道了,就不要非得让他承认错误,青春期的孩子让他承认错误是很难的,不要和孩子争执到底。
我们不需要介入去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只需要单纯地看见他的情绪,与他同在,就足够了。
当孩子的情绪被接住的那一刻,他的攻击性就会开始减轻,并逐渐消散。往后遇到问题孩子也更容易打开自己。
2、看见并积极回应孩子的真实需求
在综艺《夸就对了》最后一期里,李成儒导演在节目中直言儿子35岁一事无成,什么成就都没有,甚至还直接中止了节目录制,拒绝上台夸奖儿子。
很多孩子穷尽一生都在寻求父母的认可,有的孩子拼尽全力获得的成就,在父母眼中却不值一提。
而父母需要承认:很多事情不是我们想怎样就怎样的。
希望千千万万的父母可以不吝啬对孩子说一句:你的确不够完美,但你的努力,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3、人生不是单选题,给孩子想要的节奏
清华退学学霸周治宇从小被家里寄予厚望,“考最高的分,读最好的大学”,是他一以贯之的宗旨。
高考的时候,为了可以保送北大,他放弃了最喜欢的数学,转攻化学竞赛,最好的成绩是参加省队,在全国化学竞赛拿了一等奖。
17岁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化学系,还拿到了参加集训队,冲击国家队的资格。
但这一切他并不喜欢,早在高一的时候,他就很讨厌化学了,常常是边骂边学。
他说:“化学不能让我有思考上的快感,然而自己想读一个好学校的念头又太强烈,不忍放弃为化学竞赛已经投入的时间,所以在痛苦中坚持了三年。”
为进入清华,他放弃自己的热爱,现在,又为了自己,放弃了化学,他说“人最重要的是活得让自己高兴”,回想退学的决定,他觉得95%是不后悔的。
人生很多时候不是单选题,也不必要做成单选题。孩子的人生也是一样,不必非要怎样,给孩子自己喜欢的节奏就好。
每个人都能成为父母,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这一职位,我们总能发现孩子的诸多问题,却很少认识到问题本身可能都来自于父母。
点个在看,教育是一场全家人的修行,需要每个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

作者简介:慢热的喜,富书专栏作者,文章首发公众号:爸妈进化论(ID:bmjhlc),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