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0|回复: 0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4 01:5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课标解读】
应掌握不同时期国内商业产生、发展、繁荣的状况、货币的演变、城市发展的特点、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重农抑商政策在不同时期的推行情况及其在明清时期的影响;注意分析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同时联系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从而得出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考试大纲】                                                            
商业的发展
【知识梳理】
一、商业的发展
(一) 产生
1.原因:原始社会末期,            的出现和           的发展。
2.表现:在氏族部落之间和氏族内部偶尔出现了            的交换行为,产生了原始商业。
(二)发展概况
1.商朝:           和最早的        已经产生。
    2.西周:实行“            ”政策,将商人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为他们提供衣食,驱使他们为        服务,成为官商。
    3.春秋战国:        逐渐取代         成为商人的主体。随着商业的繁荣,形成了许多著名都会。
4.隋唐时期:商业繁荣
(1)原因:           的统一和          的开通,密切了南北的经济往来,商品贸易蓬勃发展起来。
(2)概况:        以及          、           商人往来经商频繁。陆上、海上
             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5. 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        ,集镇、夜市兴盛
6.元代: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步入一个新的高峰期。
7.明代:出现许多新的特点
  ①商业市镇兴起;
  ②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③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共8页,当前第1页12345678
  •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④经济作物普遍种植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
    ⑤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
    ⑥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闽商、宁绍商人等大商帮;
    ⑦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二、城市的繁荣
    (一)严格限制阶段:从周秦至唐
    1.城市特点: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严格限制(时间和空间);坊市分开。
    2.城市职能:主要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
    3.主要城市:唐都长安等。
    (二)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
    1.城市特点: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坊市破界,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城市职能: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明清城市生产性、商业性增强。
    3.主要城市:唐宋时          的兴盛使沿海沿海港口城市如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等繁盛一时。明清时期,在            和             ,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
    三、重农抑商政策
        1.产生
    (1)原因:商业的           及商人            等特点与战国时期           、
                 的取向发生矛盾。
       (2)时间:        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崛起。
        2.发展
    (1)原因:汉初民生凋敝,商人囤积牟利。
       (2)表现:汉高祖严格限制商人,并严禁商人             。
       (3)影响:有效地避免了因商人              对恢复社会经济造成的阻碍。
    3.松动: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朝廷对            以及           政
    策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4.强化
    (1)概况:明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空前活跃,国家财政也从           税收中得到很大补充。但统治者认为商品交换并不能创造新的社会财富,对商业发展并不采取鼓励政策,还经常以各种方式对商人进行盘剥。
    (2)影响:严重阻碍了                的成长,导致中国被甩在                潮流的后面。
    【知识拓展】
    1.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享誉海内外的原因
    ①中国古代手工业品是日用品和艺术品的完美结合,应用于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②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手工业产品向海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共8页,当前第2页12345678
  •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③古代封建王朝利用馈赠手工业品方式,加强与亚、非、欧各国的友好往来。
    2货币的演变
    ①新石器时代和夏文化遗址:天然贝壳
        ②商周时期:出现骨贝、铜贝等人造贝币。
    ③春秋战国时期:商贸繁荣,货币形态有很大发展,取材上一般以青铜为主,也有贵金属黄金和白银。从外形上看,又布币、刀币、贝币、切割称量币、圜钱等。
    ④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的“半两钱”通行天下,奠定此后xx多年中国同前的基本形制。汉武帝时铸造五铢钱,通行全国。
    ⑤唐代:发行“开元通宝”钱文不再标明重量,而以“通宝”名之,反映了货币地位的进一步确立和人们货币及财富观念的增强。
    ⑥宋代: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⑦元朝:将纸币作为主要货币推行,是中国历史上纸币流通空前兴盛的时期,也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纯纸币流通的政权。
    ⑧明朝:白银使用日益广泛,成为主要的法定货币,形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3.怎样正确评价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1)农业是我国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重农抑商政策实质上是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经济。
    (2)评价重农抑商政策,要注意它的历史阶段性。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给予客观正确的评价。在封建社会前期,它的实行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产品的流通和交易又是必然的,而抑商政策阻碍了产品的流通,妨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到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明清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抑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这些做法,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子国家落后,也失去了最初的积极作用。
    (3)评价:
    ①封建社会前期:积极作用主要。
    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地主阶级的政权。
    ②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主要。
    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中国社会发展滞后。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重要原因。
    【走进高考】
    例1.(08江苏,21)(10分)
        法国历史学家雅克· 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共8页,当前第3页12345678
  •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3分)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3分)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分)
    解析:
    本题该题以戏剧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分析提炼归纳概括能力,题目较为简单。第(1)小题答案很简单,“瓦肆”主要指的是娱乐场所,考察知识的识记和再现。第(2)小题让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作答,从商业、城市、阶层三方面作答。第(3)问第一问注意材料中“花、雅两部”的别称;第二问依据材料概括。材料三体现的是休闲娱乐功能,材料四体现社会教化功能。第(4)问和题目开头法国的历史学家的话相呼应,理解作答。
    答案要点:(共10分)
    (1)娱乐演艺场所。                    
    (2)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3)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
    (4)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
    例2(08海南历史,26)(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天下已平,(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 《史记》
    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同辈之人)……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 《旧唐书》
    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
    ---- (宋)陈亮:《龙川集》
    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严氏之先,则士商相杂,(严)舜工又一人而兼之者也。然吾为舜工计,宜专力于商,而戒子孙勿为士。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
    ---- (清)归玄恭:《归庄集》
    评述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12分)
    解析:
    本题以商人的社会地位变迁为线索展开的,考查学生通过对抑商到“工商皆本”的社会地位的变化,进一步阐述对社会的影响,应坚持站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看问题,才能更好地对商人的社会地位和“重农抑商”的政策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要注意观点正确文字通顺,逻辑严谨。
    答案:
    评分标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采取分项评分办法。分项评分项目:观点、论证、表述。
    第一等:11-12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能充分运用所给材料;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分述完整,并作出总体性评价;文字通顺,逻辑严谨。共8页,当前第4页12345678
  •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第二等:7-10分。要求:观点正确,基本能够运用材料说明问题;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分述比较完整;文字通顺,有一定逻辑性。
    第三等:4-6分。要求:观点基本正确,材料和观点尚能结合;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有所说明;表述较为清楚。
    第四等:0-3分。要求:根据本题要求酌情给分。
    3材料解析
    (1)
    (2)清明上河图
    有人说,欣赏《清明上河图》“恍然如入汴京,置身流水游龙间,但少尘土扑面耳。”      
    ——《石渠宝笈三编》
    请回答:
    (1) 说明图一所示城市的名称及所处的朝代。
    (2) 从图二提取历史信息,说明北宋汴京与图一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
    (1)长安,唐代.
    (2)突破了市坊制空间限制,突破了市坊制时间限制,出现专门市场;商业活动频繁。
    【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原始社会产生了原始商业,其主要原因是
    a.剩余产品的出现   b.社会分工的发展   c.私有财产的出现   d.生产力的进步
    2(xx海南卷)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如图1所示的带“贝”的文字。这说明
    a.贝用于占卜     
    b.贝用于祭祀      
    c.贝是装饰品   
    d.贝是货币
    3.“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握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重。”这主要说明了唐朝
    a.严格管理城市商业                       b.长安商品经济繁荣  
    c.对长安、洛阳的商业活动进行特殊管理     d.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
    4.下列关于宋代城市发展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打破了市坊界限               b.由政治、军事中心变成了单纯的商业中心
    c.市的启闭不再由官府统一规定   d.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严格监视
    5(xx海南卷)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a.由官府控制                  b.不受官府的干预
    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         d.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6.重农抑商的思想形成于
    a.商周时期             b.战国时期           c.西汉时期         d.隋唐时期
    7.“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与雍正这句话的观点不一致的是
    a.“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之”
    d.禁商贩,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8.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有①商业市镇兴起②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③经济作物普遍种植④劳动力成为商品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9.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有①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 ②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③形成了许多大都会④货币流通以青铜铸钱为主,也有黄金和白银
       a. 共8页,当前第5页12345678
  •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0.明朝中后期,出现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这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自然经济解体                      d.商品经济相对发达
    11.“边城暮雨雁低飞,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这首唐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 张骞出使西域时西行的骆驼队
    b. 丝绸之路开通后,丝和丝织品大量西运
       c. 长安城内客商往来,繁华无比
       d. 安史之乱后,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
    12.下列关于“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b. 在各个朝代建立之初起到了积极作用
       c. 中唐以来,这一政策有所松动
       d. 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最终废除了这一政策
    13.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的条件有①政治统一②大运河开通③白银普遍流通④纸币广泛流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14.(xx海南卷)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
    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
    c. 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冶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15.(xx海南卷)图2为“胡人执犁俑”。该陶俑可能最早制作于
    a.汉代
    b.唐代
    c. 宋代
    d.元代
    二.材料解析题
    16(xx年江苏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这于河,北通涿县。自是丁男不供,始以妇人从役。               ——《通典》卷十《漕运》
        材料二    (通济渠和邗沟开通后)水面网四十步,通龙舟,…一自京师至江都,离宫四十余所。……(江南河开通后)八百余里,水面阔十余丈,又拟通龙舟,并置驿官草顿。
        ——《大业杂记》
        材料三    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  
    一一《隋书》卷六八《阎毗传》
    材料四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共8页,当前第6页12345678
  •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胡曾《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体《汴河怀古》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请回答:
        ①隋朝开凿大运河除为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外,还有其他目的,根据材料一、二、三加以概
    括。 (3分)
        ②大运河开通后,后人对此褒贬不一。根据材料四归纳三位诗人的不同观点。(3分)
        ③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谈谈你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6分)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
    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扬州等域市成为闻名中外的
    大都会。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入来往经商频繁,陆上
    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一一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材料二   隋唐时期的工商业城市图(见右图)
        材料三   唐朝王建有诗曰:“夜市千灯照碧云,
    高楼红袖客纷纷。”(《夜看扬州市》)
                唐代李绅有诗曰:“,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宿扬州》)
        材料四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刑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一一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二 23页)
    请回答:
    (1)唐朝后期,扬州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结合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扬州繁华的表现。(12分)
    (2据材料四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9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7分)
    5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ddaba   6―10 bcacd    11-15 bdacb      
    二、非选择题
    16.①目的:沟通南北交通运输,满足隋炀帝巡游作乐的奢欲,运输军队和物资北征高丽。
    ②胡曾认为开凿大运河导致隋朝灭亡。皮日休肯定了开凿大运河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李敬方着重指出了运河开通后统治者对江南的搜刮和掠夺。
    ③积极作用: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有利于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消极作用:加重了劳动人民的徭役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了隋朝的迅速灭亡,也加
    强了对江南人民的搜刮、掠夺。开凿大运河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17 (共28分)   
    (1)表现:成为商业大都会;手工业发达;外商云集;水运发达;夜市繁华。(12分)   共8页,当前第7页12345678
  •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2)原因:交通要冲;手工业、商业发达;城市人口增加。(9分)
        (3)特点:专业化城市出现:经济功能加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7分)
    【问题探究】
    1.汉初,汉高祖“命商贾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汉文帝诏曰:“夫农,天下之本也。”到清朝时,雍正帝继续主张:“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末也。”汉、清两朝统治者做出上述结论的本质目的是什么?结合汉、清两个时期推行这种政策所产生的社会影响。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目的:力主重农抑商,保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确保封建剥削和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
    影响:   汉初,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地位,生产水平低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巩固封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农业生产起了积极作用,汉初出现了“文景之治”。
    清朝继续推行这一政策,一方面对巩固封建统治有利,对发展封建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说,重农抑商政策,毕竟反映了自然经济的要求,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这种政策就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
    总之,农业是国家的根本,重视农业是正确的;商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交流,人为地抑商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共8页,当前第8页12345678
  • 第5课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