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2|回复: 0

“老板,我都快30岁了,别再给我画饼了!”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3-14 04: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平均多久会换一份工作?
前两天,#入职未满三年跳槽的年轻人多#这个话题在微博上引起了广泛的吐槽讨论,很多人表示:       
“工资低,三年没涨,不跳等公司大发慈悲吗?”        “老板是画饼能手,让员工把公司当家,但公司把员工当奴隶。”        “整天给你画饼,画了三年都没有吃到,谁会坚持?做慈善吗?”
可以说,当代职场人苦“画饼”久矣。       
书单君最近看了一个短片,就聊到了“画饼”这个话题。片中的老板叫子龙,创业开了家喜剧公司。
公司只有15个人,但年龄和学历的跨度很大,从22到34,从初中到硕士全都有。  如此复杂的员工构成,却有一个共同的槽点:老板是个画饼王。

lpcr1c5hnbp.jpg

lpcr1c5hnbp.jpg

24岁的大熊觉得,老板总是说一些实现不了的目标;同龄的编剧小何抱怨“工资不够吃饭”;31岁的梆梆开玩笑说:“老板总是把好消息太早告诉大家。”
这些脱口秀演员甚至编了个段子:老板,你要是真想减肥,就少吃点自己画的饼。
子龙在台下苦笑着表示:“这个段子我很喜欢,因为无法反驳,但不画饼是不可能的。所有事情没做成之前都是画饼,我努力把那个画出来的饼变成现实就好了。”
“画饼之争”,其实是当代职场问题的一个缩影,员工和老板各执一词,难有定论。       
老板到底应不应该画饼?员工到底要不要相信老板画的饼?       
今天书单君跟你分享的这本书,也许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新的思路:《超级激励者》
作者西蒙·斯涅克是微软和美国国防部的领导力顾问, 他提出了著名的“黄金圈法则”,改变了我们常规的思维方式,当用这个法则去思考时,你会发现,最重要的问题,往往被我们忽略了。
坏老板只画饼
所谓“画饼”,其实就是公司承诺给员工的种种福利,和公司的光辉前景。因为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经常会成为“薛定谔的饼”——成功了是“望梅止渴”,失败了就是“忽悠诈骗”。       
但有些饼,在一开始,就注定是吃不到的,那就是贪财短视的坏老板画的“空心饼”。       
西蒙在《超级激励者》中指出,“要影响人类的行为,只有两个办法:要么靠操纵,要么靠激励。”       

hpxvrebddc1.jpg

hpxvrebddc1.jpg

典型的操纵包括:利用恐惧心理、煽动性的言辞,或是承诺日后会履行的举措。坏老板画的“空心饼”就是一种操纵,我们经常能听到类似的话:
“你刚毕业,没经验,这是学习的好机会,要珍惜。”——不好意思,我在哪里都能学习。
“年轻人工作,不要老想着拿多少钱,要有理想。”——我当然有理想,但我的理想都要花钱。
“年轻人眼光要放长远,不能光看眼前。好好干,公司以后肯定不会亏待你的。”——以后是多久?你去年也是这么说的。       
刚毕业的应届生,最容易被这些“空心饼”砸晕。因为它一方面命中了应届生的弱点——没经验,一方面又用年轻人渴望拥有的东西、渴望成为的样子来作为诱饵,实在是太容易上当了。       
很多人初入职场时都会遇到这样的老板,一会打鸡血说“三年内,让你们买车买房”,一会又聊些听着都头疼,根本记不住的套话。       
这样的工作,书单君劝你趁早离开,因为老板的精力都放在给员工灌鸡汤,而不是考虑公司业务上,这种公司是没有未来的。
对于职场新人来说,工资可以不高,但公司要有清晰的薪资上升路径,和明确的发展方向。而不是空口白牙地许诺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大饼”。       

pr5xmxfryag.jpg

pr5xmxfryag.jpg

你可以骗我,但请不要侮辱我的智商。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笔账,“画饼”可以在短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压榨员工,但终究留不住人才。时间久了,大家都会明白,这个饼又大又圆,但永远都不可能实现。       
很多人对“画饼”这件事怨念颇深,都是因为遇到了这些空心毒饼,消化不良,伤心又伤身。       

ah2xl2g3un5.jpg

ah2xl2g3un5.jpg

好老板会烙饼
我们换个角度想,如果你是老板,你会画饼吗?       
会的,每个老板都会跟员工描述公司的前景,区别在于,贪财短视的公司只会画饼,而能够走得长远的公司,还会烙饼。       
在《超级激励者》中,西蒙用“黄金圈法则”解释了画饼这件事的重要性。我们思考一件事一般有三个层面:

eftwz3s2xqb.jpg

eftwz3s2xqb.jpg

Why:目的,你的信念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How:过程,你想如何做这件事?过程和规划是什么?        What:结果,你是做什么的?提供什么产品或者服务?       
大多数团队和个人的思考及沟通方式都是从外向内的:无论规模大小、行业为何,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做什么”。有些人也知道自己“如何做”,我们一般称之为“差异化的价值主张”,也就是跟其他同类产品的差异点。
但是,极少有人或公司能够说清楚“为什么我要这么做”。       
随便举个例子,大部分电脑厂家都是这样宣传产品的:
我们是生产电脑的(What),我们的电脑操作非常流畅,有高清大屏和轻薄机身,电池容量大,散热效果好。为了实现这些功能,我们研发使用了某某技术(How)。       
他们觉得How就是决策的驱动因素,是造成差异的根本原因。但他们忘了,还有一个因素没考虑到,那就是“为什么做”。       
这个“为什么”,指的不是赚钱,赚钱只是结果。它的意思是,你行动的原因是什么,你的本质目的是什么,你的信念是什么。       
产品会迭代,营销方式会变革,但万变不离其宗,Why就是那个“宗”。       
那些在激烈的竞争中活下来,被我们称为“伟大”的公司和领导者,他们每个人的想法、行为和沟通方式,都是从核心开始,再往外扩散的。       
同样是卖电脑,苹果是这样宣传的:       

e0cdjus1bqo.jpg

e0cdjus1bqo.jpg

cs4ggoswnrx.jpg

cs4ggoswnrx.jpg

苹果发布会,有一个一以贯之的Why:Think Different And Change The World.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在挑战现状,我们热爱标新立异。       
我们挑战现状的方法是,采用漂亮的外观设计,让产品操作起来很简单,而且很人性化。(How)       
我们生产的电脑特别棒。(What)       
想不想买一个?       
苹果绝不仅仅是调换了句子顺序而已,他们的信息是从“为什么”开始的,始于原因、意图和信念,他们的产品(从电脑到小型电子设备),不再是购买的原因,而是公司理念的具体实证。       
当然,苹果产品的外观设计和用户界面也很重要,但要创造出如此惊人的顾客忠诚度,这些都只是辅助作用。
很多公司都模仿过苹果。戴尔分别在02、03年推出过PDA和MP3,可每个市场都只维持了几年而已。戴尔的产品质量很好,完全有能力做这些产品。
但问题在于,他们是用“我是做什么的”来定义自己的。他们是做电脑的,所以大家很自然地觉得,没理由从戴尔买PDA或MP3,感觉很别扭。       
你觉得有多少人愿意排上六个小时的队,去买戴尔的新手机?可苹果的iPhone问世时,人们就是这么干的。       

45rxube2oku.jpg

45rxube2oku.jpg

这个例子证明,吸引人们购买的,不是“你是做什么的”,而是“你为什么这么做”。       
这两年创业大潮风起云涌,很容易让人觉得,创业是件很简单的事。可事实是,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5年,创业公司的平均寿命更短,还不到2年。
所以,知道“为什么”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会画饼,并且坚持执行下去的公司,才能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获得长久的成功。       
就像短片中说的那样:“画饼,是老板的必备技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gb2ripyhqeg.jpg

gb2ripyhqeg.jpg

你是个成熟的人了,应该给自己画饼了
其实,一个有远见的人,不仅要学会辨别和接受老板画的饼,同时也要学会给自己画饼,“黄金圈法则”同样适用于个人。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我们一生要换很多份工作,那我们选择公司的标准是什么?       
我们用“黄金圈法则”来思考一下:       
Why:我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我一直追求的是什么?       
How: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应该采取什么方式?如何循序渐进?切入点在哪里?       
What:在这个方向里,哪个行业和公司更加适合我,可以和我共同进步?       
我们只有确定自己的初衷,才能找到发展和努力的方向,进而明确最适合自己的工作,获得长足的发展,因为我们做的每一份工作,都是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的。       

ctyh0kiynny.jpg

ctyh0kiynny.jpg

可现实是,很多人找工作只看工资或者“稳定”,但一时的工资和“稳定”其实是最不稳定的。       
拿全球最大的企业级软件公司来说,甲骨文薪资水平不低,工作稳定,而且压力小,基本不加班。如果只看工资和“稳定”,这家公司简直完美。       
就在很多人都打算在这里“养老”时,今年5月,因为“企业转型”,中国区一下子就裁掉了900多人,被裁员工的平均年龄在37岁左右。而这个年龄,在互联网公司,已经失去了竞争力。       
在BOSS直聘的短片里,有一位脱口秀演员之前就是甲骨文的员工,他在大规模裁员之前就选择了离开。       
他说:“待在现在这个公司,就是因为它把每个人的出路,和公司的前途放在一起,我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定位,虽然还有一点迷茫,但至少比之前在甲骨文那种虚头巴脑的定位好多了。”       

yt5jo2gukyt.jpg

yt5jo2gukyt.jpg

其实,他还没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但至少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只有拒绝了错的,才能找到对的。       
不是说有明确目标的人不会被裁,而是即使被裁,他也拥有再次就业的方向和能力。
???
《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喜欢的工作总是996,我要不要辞职?”
薛兆丰教授从经济学角度,提出了“议价权”的概念,也就是“你在别处的机会”。只要拥有议价权,离职的主动权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那什么样的人拥有议价权?肯定不是追求一时待遇或者稳定的人。
只有明确自己目标,知道想要什么的人,才会在不断的试错和努力中,拥有和老板谈判的议价权。       
薛教授说,“我们不是为老板打工,而是为自己的简历打工。
言下之意就是,我们每份工作其实都是为自己的下一份工作作准备。       
所以,老板画的饼要仔细辨别,自己的饼更要好好琢磨。老板的饼,关乎公司的前景,而你的饼,关乎自己的未来。
你已经是个成年人了,要学会给自己画饼了。

egg10fqftda.jpg

egg10fqftda.jpg

主笔 | 燕妮  编辑 | 黑羊图源 | 《老板不知道的我》

4wjsn1cywh1.jpg

4wjsn1cywh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