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6|回复: 0

中风、痴呆又一新的独立高危因素被锁定,饮食不均衡极易引发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1-6-1 17: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衣晓峰
说起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三大心脑血管病的“危险杀手”,广大群众并不陌生;但作为中风、痴呆及冠心病的新的独立高危因素——“高血同”这个全新的名词,恐怕大家就有点陌生和困惑了。事实上,无论您知不知晓,接不接受,“高血同”都早已经客观存在,只是其危害近年才被医学界发现和锁定。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控专家组组长、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及脑卒中中心主任、黑龙江省天泰心脑血管医学研究院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张卓伯教授指出:现实生活中,引发中风、痴呆及冠心病发生的重大危险因素,不仅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还有高尿酸和“高血同”(合称“五高”),尤其“高血同”更应唤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因为在“五高”中,“高血同”对血管的损伤及危害程度已超过了其它“四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中风、痴呆、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等最基础、最重要的独立高危因素。
遗憾的是,“高血同”这一心脑血管病的独立高危因素,多年来却一直没能得到人们的警觉和重视,从而促使我国脑中风、痴呆和冠心病的节节攀升。这里请张卓伯教授向广大民众重点科普一下:什么是“高血同”?它跟中风、痴呆的关系究竟有多大?目前我国“高血同”病患到底有多少?该怎样防控?张主任希望广大民众能对“高血同”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并加以有效防范,进而实现减缓中风、痴呆及冠心病发生的目的。
“高血同”的危害仅次于高血压张卓伯解释说,“高血同”就是指血中“同型半胱氨酸(简称'血同’)”水平升高(其血检值大于10微摩尔/升);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代谢的一个中间产物(即血中垃圾),是一种对血管极具损伤性的含硫氨基酸(神经毒素),当其代谢转化为其它物质的途径受阻时,大部分“血同”就将无法代谢掉,继而在体内蓄积,浓度就会增高,医学上将此症状称之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简称“高血同”。事实上“高血同”早就存在,只是其危害近年才被国内外医学界认识和锁定。与之相关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诊疗指南》、《高同型半胱氨酸诊疗专家共识》、《高同型半胱氨酸与痴呆——国际共识声明》,以及与“高血同”有关的高等医学教材《内科学》,国家卫健委及中华医学会主编的《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导规范》、《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指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近年均已相继出台。

张卓伯主任介绍,近年国内外大量的医学研究显示:“高血同”能增强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性,促进血栓形成,诱使脑中风发作;“高血同”能促进β-淀粉样蛋白(神经毒素)在脑组织中沉积,磷酸化(P-Tau)形成增多,损伤神经元,致使脑萎缩,助推认知障碍及老年痴呆的发生发展;“高血同”通过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及内膜机制,给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创造了进入和沉积到血管内膜中的机会,凝聚成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使心梗(冠心病)、脑梗不期而遇;“高血同”能增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促进血管紧张素2的产生,诱使血压升高,加剧了相关血管疾病的病情。
张卓伯教授的结论是:首先,“高血同”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就是说,单纯的“高血同”就能掀起中风、痴呆、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狂风巨浪”,其相对危害度已超过高血脂、高血糖和高尿酸,仅次于高血压。二是单纯“高血同”病人罹患中风、痴呆及冠心病的风险为正常人的5-10倍。三是高血压或者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如果同时伴发“高血同”,其中风、痴呆及冠心病的潜在风险则是正常人的10-28倍,如同“火上浇油”。
目前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高血压人群中,91%的男性和63%的女性同时患有“高血同”。
饮食不均衡,极易引发“高血同”张卓伯主任进一步介绍说,根据《高血同诊疗指南》及相关《专家共识》数据显示:全球“高血同”患病率为5-7%,而中国人群的高血同患病率却高达27.5%(患病人数超过3.8亿人),这一现象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及影响叶酸吸收利用的M基因有1/4的人产生了了突变关系密切;中国高血压及慢性肾病患者中,80%以上都不同程度患有“高血同”。
张卓伯指出:以10微摩尔/升作为“高血同”的诊断标准(国际标准),我国大部分成年人都不同程度地患有“高血同”,系中风、痴呆及冠心病的高危人群,遗憾的是很多病人还“蒙在鼓里”。好在当前我国大部分医院都已相继开展了“高血同”的检测与诊治。需要提醒的是,近年来我国中风、痴呆及冠心病之所以不断高发,与人们长期忽视“高血同”的存在和危害脱不了干系。

张卓伯指出,叶酸及维生素B6(VB6)、维生素B12(VB12)缺乏及吸收利用度不好,是“高血同”产生的主要原因。天然的叶酸、VB6、VB12主要储存于绿叶菜及相应食物中,其共性是都不耐高温;遇到高温70%以上的生物活性都会遭到破坏。由于中国人喜欢吃熟食,加之绿叶菜吃得比较少,再加之我国人群有1/4的人M基因发生了突变,致使摄入的叶酸仅有30%左右能得到吸收利用,因此,国人叶酸普遍缺乏和“血同”普遍偏高的现象,颇具中国特色。
提高认知,预防与治疗双管齐下基于叶酸、VB6、VB12缺乏为“高血同”形成的主因之一,因此补充叶酸及VB6、VB12已成为降低“高血同”和预防或延缓中风、痴呆以及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张主任提示说,“高血同”患者每天需要补充叶酸、VB6、VB2的剂量是:叶酸为0.4-0.8毫克/天;VB6为1.5-3毫克/天;VB12为3-6微克/天。
张卓伯告诫:每天补充上述3种元素的剂量不宜过低也不宜过高,剂量过低降“高血同”的效果不好;而剂量过高非但不会增强相应效果,反而还会带来很多副反应。
张主任解释说,补充叶酸、VB6、VB12,可在4-6个月左右使“高血同”有所下降,甚至达到正常值范围,但叶酸、VB6、VB12的补充最好不要中断,因为“血同”是由蛋氨酸转化而来的,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都富含蛋氨酸,有蛋氨酸摄入就会有“血同”产生。一旦中断叶酸、VB6及VB12的补充,“血同”很快还会卷土重来,再次回到“高血同”状态。因此补充时间一般需持续和巩固36个月以上(补充时间越长,患病风险就越小),否则达不到预防或延缓中风、痴呆及冠心病发生的疗效。

而在日常生活中,具体的补充方法:一是多食用富含叶酸、VB6、VB12的食物,如每天2斤菠菜、4两韭菜、4两牛肉;二是直接服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生产、为“高血同”患者量身定制的保健食品,如VB6、VB12,比膳食补充要经济、精准、方便、快捷。至于选择哪种补充方法,最终还得由患者自己根据自身情况而定。
张卓伯建议,成年人尤其“高血同”病人,最好每年或每半年到医院检测一次“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把它作为健康和疾病重要的衡量指标。若“血同”检值大于10微摩尔/升,即可诊断为“高血同”,应及时进行干预。
张卓伯教授最后提醒说,要增强防病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树立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的“四早”防治观念,加强疾病危险因素检测,控制好“高血同”及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等五大高危因素,80%以上的人群肯定会躲开中风、痴呆及冠心病的“偷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