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2|回复: 0

《孙子兵法》第十讲: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3-31 09: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msr0qgu21j.jpg

5msr0qgu21j.jpg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只有事先知道在哪里打,什么时候打,才可以跨越千里去会战。如果既不知道在哪里打,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打,那就会处处被动,处处挨打,其结果就是“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不管是远到数十里,还是近到数里,都是如此。
……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形兵,就是战场上表现出来的我方军队的形态,比如军事装备、兵力部署、行军路线、攻守选择等等。这些表现出来的形态真真假假,之所以这样去表现,都是出于某一种诱骗对方的目的。
而这个形兵到极致的化境,孙子认为就是“无形”。所以,孙子说:“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无形有什么好处呢?孙子说:“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深间,就是隐藏很深的间谍。隐藏再深的间谍,因为看不出形,也起不了作用。智者,是指对方的智者,即使对方也有颇具智慧的指挥者,但因为找不到我方真正的形,也无处下手。
无形,犹如武林中的无招,对方没有招式,己方就没有破解的方式,反过来也是一样。作为普通人,看到的都是表面的现象。当一场仗打完了,普通人看到的只是战争胜利的结果,而不知道取得战争胜利的背后是什么。这就是“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这个“错”,就是 “措”,意思是摆在那里。“错胜于众”,就是把战胜敌人的结果摆在众人面前,让大家看到。但看到的只是结果。就像一个医生给人看病,大家只知道他治好了患者的病,但却不知道他用的什么方子。
孙子进一步说:“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大家看到的都是我打了胜仗的外形,而不知道我之所以打胜仗的“制胜之形”。因为什么?因为“制胜之形”表现为无形。
无形到什么程度?无形到“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每一次打胜仗的方式都是不可复制的,因为每一次作战有每一次作战的不同情况。因此,就要有适用不同作战情况的无数的形。如果用书本上固定的形去作战,就成了纸上谈兵,结果只能是打败仗,除非对方的统帅是和你一样,只会纸上谈兵。
那么无形的兵形究竟像什么呢?孙子说: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原来兵形如水形。水形是什么形?水形就是无形,而正是因为水形无形,那么水就可以是任何形状,到什么形里他就是什么形。水在天上,是云形。水从天而降,是雨形。流到池塘是池塘形,流到湖里是湖形,流到河里是河形,流到溪中是溪形,倒到杯中是杯形,倒到碗中是碗形。通常是流体,零下是固体,沸点之上是气体。所以水无常形。
但水的特性是避高而就低,哪里有坑洼,就往哪里流。而兵形是避实而击虚。其实水同样是避实而就虚。只要路过的坑洼是空的,水就会把坑洼注满。
水流的方向和形态完全取决于流经的地形,如果有障碍物阻挡,水流大就可以冲过去,如果水流不足以冲过去,就会绕道而行。所以是“水因地而制流”。
用兵之法,则可以效法大自然当中的水法,根据敌方的情况而采取不同的策略应对,也就是把敌方的状况也当成一种地形,水流大就冲过去,水流不足则绕过去。
所以,孙子总结说:“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敌情瞬息万变,那么应对的方法就瞬息万变。能因敌情变化而采取不同策略取得胜利的,孙子称之为神。而作为一个军队中的统帅,这个神就是追求的目标。
……
《虚实篇》的核心内容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组关键词,即:
知,虚实,兵无常形,致人而不致于人。
知,就是了解我情和敌情,其实相当于《计篇》的庙算。作战之前,首先必须对双方的各种情形做出了解和对比。
那么,了解和对比的结果是什么呢?了解和对比的结果就是找出彼此的虚实。用我方之实,击敌方之虚。
那么这种虚实在战场上是如何表现的呢?这就是兵无常形。兵无常形有两个角度的观察。首先是客观角度,也就是战场上的情况千变万化,虚实也会不断地转换,所以,在应对之前,必须对这些变化了如指掌,采取对策才能胸有成竹。
然后是主观角度,也就是不仅要根据战场上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要通过主动的变化营造千变万化的情形而让对手看不懂,让对手不可知,也就是让对手不能正确地阅读战场上的信息。
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达到“致人而不致于人”的目的,牢牢地把控战场上的主动权,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这就是《虚实篇》的精髓所在。其实《虚实篇》中的许多智慧,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也具有非常实用的指导意义。比如,不论是创业还是就业,或者读书选择专业,避实就虚也是一种聪明的选择。被别人的看法推动着的从众心理,往往不会给我们带来成功的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