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9|回复: 0

河南豫剧作文500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26 07:5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们都说河南人口多而且有独特的艺术文化,在河南的艺术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什么呢?当然是艺术的瑰宝&&豫剧了。小编收集了河南豫剧作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河南豫剧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中是一向以唱见长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中是在节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的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中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的呢?
  还是从明末清初有这样一段传奇故事。
  豫剧产生于明末清初,初时以清唱为主,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因而发展非常迅速。豫剧起源已经很难考证,说法不一。一说明末秦腔与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而成,一说由北曲弦索调直接发展而成说一说是在河南民间演唱艺术,特别是自明朝中后期,在中原地区盛行的时尚小令基础上,吸收弦索等艺术成果发展而成。
  我很喜欢豫剧,其中《花木兰》歌词中写着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这句话说明了女子在家也没有闲着的时候,花木兰就是女扮男装去她爹爹的营地里去打仗,为了不暴露身份为花木兰尽量装成个男人。这是多么伟大呀,想让爹爹打仗胜利,她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我们就应该学习那花木兰的不为自身的影响,而为他爹爹打仗成功,感到骄傲。
第二篇:河南豫剧  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因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叫河南讴。在豫西山区演出多依山平土为台,当地称为靠山吼。因为河南省简称豫,解放后定名为豫剧。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豫剧的流行地区分布甚广,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新疆、西藏都有豫剧演出。
  豫剧一向以唱功见长,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为听众听清,表演风格朴实、乡土气息浓厚,深受观众欢迎。
  豫剧音乐丰富多采,曲调流畅,节奏鲜明,文场柔和舒畅,武场炽烈劲切,艺术风格豪迈激越。唱腔结构为板式变化体。唱词通俗易懂,多为七字句或十字句。它有独特的板式结构和比较完整的音乐程式。可分为慢板、流水板、二八板、飞板四大板类。豫剧的伴奏乐器分文武场面,文有二弦、三弦、月琴,称之为老三手或仨弦手。后因二弦音色尖噪而代之以板胡。武场常用的乐器有板鼓、堂鼓、大锣、小锣(又名堂锣或手锣)、手镲、梆子、手板等。豫剧的角色行当,按一般的说法是四生、四旦、四花脸。戏班组织也是按照四生四旦四花脸,四兵四将四丫环;八个场面两箱官,外加四个杂役。四生即老生、大红脸(红生)、二红脸(武生)、小生。四旦即大净(黑头)、大花脸、二花脸、三花脸(丑)。也有五生、五旦、五花脸的说法。演员一般都有自己专工行当,也有一些演员则一专多能,工一行外,兼演他行。
第三篇:河南豫剧  豫剧是河南人引以为豪的,它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传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所以称豫剧。主要在黄河、淮河一带流行。大部分省都有专业豫剧团的分布。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
  但是,豫剧的起源是什么呢?这已经很难考证。一说明末秦腔与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而成。一说是由北曲弦索调直接发展而成。
  据班社中的老艺人传说,过去的演员大多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蒋门和徐门两家的科班,而开封的老三班、义成班、公议班和公兴班,传说都已经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
  当当当!当当当!读着读着,我仿佛听到了豫剧乐队武场的伴奏声音,是那么铿锵有力。豫剧乐队武场的主要器乐有板鼓、堂鼓、大锣、手擦、小锣和梆子等等。加上其它附属板式唱腔中的各种锣鼓点,总共不下百种。
  豫剧是河南的代表,是河南的特别之处,我身在河南,为河南的豫剧而感到深深自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