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0|回复: 0

这个孩子是怎么慢慢失去竞争优势的?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1-4-27 02: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一个被我在网络一端看着长大的孩子。
在孩子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她的妈妈就通过网络认识了我,进了我组建的家庭教育实践群,名曰“实践”,自然是强调实战实干。那是一个限额一百人的小群。之所以限额,目的是便于分享互助,大家坦诚交流,有一说一,群友贵精不贵多,人少是非少,每个进来的人都是经过我审核筛选的,目的是希望大家价值观能有些共识。在群里,我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定期开讲座,我组织大家轮流坐庄,主题自拟,意在督促大家多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分享。每个进来的人,都必须给大家做至少一次以上的讲座分享,若有进来后光潜水索取却不发言分享的,就会被移出去。
那个群见证了很多家长相互坦诚的学习交流和成长,群里不少孩子都已经迈进了不同大学的校门,成为了大学生,光考进清华北大的就有好多个。
这个孩子的小学阶段,她的妈妈就是浸泡在这样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分享型集体中,在一群特别重视家庭教育,也乐于分享教育心得的前辈们的影响下,跟着大家的步伐走,看着群里这些优秀的大孩子家长们是怎么做的,有哪些叮嘱和提醒,就依葫芦画瓢,有样学样照着干。家长干劲十足,统筹安排管理好孩子的时间,拓展英语,自学奥数,认真练字,坚持练笔习作,等等,不把希望寄托在花钱外包教育义务上,亲力亲为,坚持课内课外一体化发展,重在培养孩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过程中有各种困难或者执行上的困扰,妈妈就到群里求助。对每个群友提出的问题,我只要看到都会热心作答,她也会根据我的点评建议,进行及时的调整和优化。
在正确的方向上用科学的方法坚持努力,是一定会有丰硕的回报的。整个小学阶段,孩子在当地都是名列前茅,品学皆优的尖子生。2018年,这个在生活在五线城市,没有上过培训班,课余在父母带领下展开自学拓展的小姑娘,面临小升初的门槛。是就近入学?还是远赴省城参与一下省城名校的招生选拔试试水,看看自己到底几斤几两?
在孩子家长犹豫不决的时候,我鼓励他们大胆去试试,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孩子实力几何,潜力有多大呢?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不试试怎么知道这个机会一定不是你家孩子可以有的?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才清楚,反正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考不上也没损失啊。最终,这个姑娘竟然在数千优秀学生参与选拔的激烈竞争中,以自己强悍的实力通过了选拔性考试,考进了全省最好中学的初中部,有机会到省城读书。
这只是偶然的一次幸运吗?侥幸考进高手如云的名校重点班后,孩子还能不能体现出后续的竞争力呢?
能!
看看孩子妈妈的自述回顾:

初一阶段,尽管跻身名校,身边都是各有所长的大学霸,但这个孩子依旧保持惯性的学习强势,成绩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断层和滑坡。这也让我感到很宽心。
也是那一年,我儿子正好迈进高三,每天走读,一方面要做好儿子的后勤服务工作,另一方面,我手上还有着好几个一对一个性化指导的学生家庭需要操心跟进,每天都要批改家长的作业,指导督促落实细节执行,同时我自己还要每天睡前写完当天的育儿日记,记录儿子的学习生活和我的陪学细节。由于我每天工作量很大,没有了更多精力在群里分享,慢慢也不再关心大家的教育生活管理。这个群本来就是以我为核心把大家团结在一起的,我说话少了,大家慢慢也就冷了下来,家长的定期分享和现状汇报也就基本没有了。
儿子考上北大后,那些我曾经手把手教过带过的家长们无一例外都在无比真诚地对我说:“你的这些方法和经验太宝贵了,带给我们的帮助太大了,你是时候惠及更多的家长大干一场了。因为真的非常非常多的家长都像之前的我们这样,不懂怎么教孩子,没有人像你教我们这样手把手教他们,大家真的很需要你这样带着干,讲日常细节实操的老师。”大家的厚爱和敦促,结合我带家长这么多年的观察和思考,我也确实发现其实家长们身上很多问题,都有共性化的特征,很多问题的解决,也可以相互借鉴和参考。但新思路的打开和接受,新方法的练习执行,新习惯的建设,都不是一天两天一周两周甚至一月两月可以快速见效的,家庭教育是一个立体的系统工程,改善提升也需要系统化思路做指导,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进行循序渐进的建设跟进。于是我开始了自己的新工作,不再是以个人为单位提供一对一的针对性指导,而是以一个小集体为单位,以年为期,给大家带来详细的讲解示范,讲原理讲思路讲方法,示范如何落地执行,掰扯各种实操过程中的具体细节,分析前因后果关系,手把手带着大家干。
我从来没有在自己当年一手组建的小群里做过任何宣传和解释,他们是我的朋友,不是我的学生,更不是我的营销对象,他们有问题找我是信任我,我自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我不会给大家添麻烦。所以,当这个后知后觉的孩子妈妈知道我开了家庭教育课堂时,我已经上课几个月了。她提出要参与进来,跟进我的课。我婉拒了,觉得她多此一举,压根没有这个必要,孩子都已经那么优秀,进了那么高的平台了,继续我以前教她的指导思路去做就可以了,干嘛还要花这个钱?
到了2020年,这位执着的妈妈又来找我,反复重申一定要报名,跟我新学年的课堂,必须跟,不讲条件。我一开始是纳闷的,尽管答应了,心里还是觉得她也许只是依赖我而已,又或者是感恩我?还是觉得他们作这个决定的必要性不大。因为我心中的那个孩子,还是初一上那个依旧在名校保持着强大竞争优势的姑娘,根本不知道在缺乏沟通了解的这一两年的时间里,他们实际上已经在不觉中走上了弯路,孩子已经在下行趋势线上走了一年多了……
为什么会这样?我几乎有点不敢相信。明明初一还能保持一定优势,是什么让孩子慢慢在省城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迷失了自己?
一段时间后,在看了家长详细的阶段性反思复盘总结后,我才终于明白了。原来,在初一上开局不错,也慢慢适应了省城高强度的学习环境后,他们觉得需要充分利用省城优质的教育资源,谋求更大的进步,开始放下之前既有的学习思路和方法,也放弃了自己独立的学习节奏和安排,开始了贪多求快、急功近利的冒进之旅,放弃了很多业已养成的良好自主学习习惯和操作标准,花大量时间放下个性化的独立学习安排,去迎合集体性的培优拓展课程,不知不觉中走迷路了。
比如,我截取其中一段反思:

……
他们的初心是继续快捷超车,但在关键的初二一年,却迷失在弯道超车上,变得越来越浮躁,随着成绩的下滑,也越来越焦虑,这是为什么?
在看完整篇总结后,我总结出以下原因:
1,是由于家长那一份发自内心深处的强烈的自卑,不自信。这种不自信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自信。前面六年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在小升初跨越式的升级大战中已经得到验证,结果已经证明这样干是有效的,实力是经得起检验的,正确的思路就应该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但很遗憾,由于意识深处的不自信,让他们一家人无法对自己取得的巨大成功进行正确归因,在大学霸群体中不敢坚持自己的学法,主动缴械投降。放弃了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独立的学习节奏,盲目迎合培训班,放弃自己课余高效的时间管理安排,去适应集体共性化课堂的宽松节奏,不再把有效的时间最大化集中在学习区努力,从目标明确的聚焦性学习到盲目发散散打,严重降低了学习效率。
2,没有明确的成型的学习思路,缺乏系统性思考,家长的教育规划和培养思路都很盲目。小学跟着我混了那么多年,光亦步亦趋按照我提示建议的方法走了,却并没有真正理解和领会我背后的指导思想,为什么我这样提建议?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当然,这不怪家长,因为那时候我也没有这么系统立体地跟大家详细交代过我的教育思想。那时候我们大家是朋友,又不是师生关系,都是平等自由地分享,我在群里的分享更多是讲我遇到了什么事,怎么处理的,干了些什么,但我并没有像现在上课这样一一跟大家交代过为什么选择这样做,原因?目的?没详细掰扯过背后的科学机理。我们的分享都是零碎的,随机的,不成体系。他们见证了不少学霸学习过程的片段和辉煌的结果,却没有能力去透过现象看本质,系统总结出他们的操作共性和成因,继而形成自己的教育思考体系
这种盲目首先体现在没有意识到先课内后课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孩子的底层基础搭建不完善的情况下,去盲目拓展,搞学习上的大跃进。其次,对拓展课的选择和实践上没有注意到有效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没搞清楚听课了和学会了之间的距离。把老师上课讲得好,误等同于孩子就能学得好。花了大量时间去上网课,缺乏自己课后的有效训练、错题分析和总结思考。输入多,输出少;总结思考少,有效积累少;时间成本付出很多,效率却低下。   
3,学习缺乏大局观和前瞻性,只看眼前利益,不分析以后孩子要面临的具体考验和必须储备的能力素养。在最重要的可以用来养成好习惯和固化有效学习方法的初一阶段,没有沉下来坚持自己良好的既有学习习惯和踏踏实实做积累的学习精神,相反是放弃好习惯好方法去另起一行。不仅仅是数学上贪功冒进,英语上也没定力进行持续稳定的有效积累,同样犯了急躁冒进贪多求快的毛病,在眼花缭乱中渐渐迷失了曾经笃定冷静的自我。
由于相当长一段时间没再跟我沟通汇报学习情况,不像小学阶段那样我对他们学习过程了如指掌。当没人替家长把关和及时发现问题纠偏的时候,他们也没机会发现问题并及时止损
4,时间任务管理失序,这是学习节奏乱了的重要体现。当目标不清晰,时间分配管理不科学,学习是跟着感觉走,而不是跟着科学的计划管理走的时候,不仅理科节奏凌乱了,文科积累也谈不上稳定和有序展开,眼看着成绩往下跨,明明看起来很努力还无力回天,就很容易陷入浮躁的表面忙碌的救火状态,应付式完成学习任务,缺乏深度分析和思考,这也导致英语在初二开始陷入“滞涨期”。
5,由于家长初中开始一直关注焦点都是知识点、成绩单,没有在学习思路和方法上和孩子有更多的深入沟通和启发引导讨论,孩子本身的学习认知也存在诸多盲点。很想学好,努力的方向和方法都偏了却不自知,比较固执,陷入了急功近利对结果的盲目追逐中难以自拔,无形中加大了初三的纠偏成本。
虽然这个孩子小学时代的学习思路是跟着钱老师的指挥棒走的,但那时候他们其实只是知其然,形式上按照我的建议去做了,本质上却不知其所以然。那时候的他们在小城市,小地方,在身边没有更多选择和参考的情况下,看到我经常分享儿子的学习过程和成绩后,对优秀的心怀向往,相对“盲目”地选择了跟随和效仿,那时候的他们,并不是在教育理念上对我真正发自内心地认同和坚信不疑。   
所以,一旦进入省城学霸圈,认为自己已经“开了眼界”后,他们很快就在以结果为导向的学习思路下,陷入了浮躁冒进的学习风潮,力求快速实现对更优秀这个结果的追逐,在过程中,渐渐迷失了初心。   
看着孩子明明很努力却每况愈下,家长意识到出问题了,但她和丈夫没有能力判断哪里出问题了,怎么解决问题。所以,才会重新找到我,坚决要求加入钱老师这个小集体,和大家一起学习听课。确实他们也很谦虚,进来后认真学习,结合自己的经历,对自己的指导思路和引导方法展开了深刻的反思,重新和孩子进行坦诚的沟通,重整思路,开始关注过程中的执行细节和执行标准,逐步跟进一点点落实细化,更加重视基础。虽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也遇到了很多挑战,但重点是,孩子开始了调整和改善,家长也不再患得患失,不再对成绩单诚惶诚恐焦虑不安,心慢慢找到了安放之处。心安了,就能聚,静定方能生慧,踏实下来在学习区扎实努力,才能慢慢带来进步。这位同学,已经调整航向,走在前进的大路上。
让我们看看来自家长本人的反馈:



孩子的学习之路远未结束,初三并不是终点,也可以是起点,或者说重要的转折点。
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我相信,这个孩子的未来之路,依然可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