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回复: 0

九年级上、下册小说单元的教学建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24 07:47: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对小说阅读教学的粗浅认识
从阅读考纲和课标中,笔者对小说教学有如下新的认识:
1.教材所选的小说虽不会作为考试的阅读材料,但它可以成为学生最爱的体裁,可以成为学生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载体。所以,在小说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教材所选的小说,激发全体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读课内小说,并且能自然地延伸到读相当程度的课外阅读材料。
2.小说是生活中阅读人群最广泛的读物,随着中考难度系数的降低,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放下思想包袱,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小说。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所选的小说,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方法,比如训练学生学会快速阅读;训练学生较熟练地运用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指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品味小说;启发学生学会联系实际读出自我,读出对自然、社会、人生、写作的有益启示;指导学生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地阅读。
3.从考试内容的层次要求可以把小说阅读的目标定位为:
基础层次:能正确辨识常用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了解重要的作家作品,熟读精彩语段,默写或仿写精彩语句。
中级层次:筛选并整合文章中的重要信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情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高级层次: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初步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对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试探讨;分析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等。
4.文学作品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小说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探究型的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三、小说教学的基本流程
传统的小说教学流程为:作家介绍、写作背景、情节、人物、环境、主题、艺术特点的分析等等。整个流程的关注点是教师,其主要目的是教懂,教师的作用是导入与输入。
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其教学流程应该关注学生,其教学目的主要是调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主动去学,并且会学。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之下,我们要适当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要遵循教学规律,更要遵循一般的阅读规律,进行教学。
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依据学的规律,笔者把小说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分成以下四步:
1. 教师创设情景或指引方法。目的在于导入阅读状态。
2.快速阅读。重在教学生如何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
    3.精读。重在提高学生对小说的综合理解能力,主要包括对叙述性语言和描写性语言的理解力,对内容和表达的探究能力,对作品情境和形象的感受能力。
    4.反思与创新。重在引导学生由作品走进生活,学以致用,增加有创意的阅读,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作品的评判能力。
四、每道流程中常见的“问题设计”
[略读]
    1.快速浏览全文,说说全文的主要内容。
    方法指导:主要内容的概括要小说的三要素。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 九年级上、下册小说单元的教学建议
        2.请快速找一个最感兴趣的文学人物,划出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
        3.请说出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关系。
        4.为什么以“*****”(如《变色龙》)为题?
    [精读]
        1.你怎么理解“*******”句话的含义。
        2.在文中划出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话,并谈一谈你的理解。
        3.请结合你的经历,说说“*******”句话的内涵。
    4.比较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为什么原文用a句而不用b句。
    5.品析(某段),说说你抓住了哪些词语来理解内容,感受情感。
    6.作品语言生动,描写细腻,请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作一点具体的分析。
    7.找出文中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一处文字,说说你的理由。
    [反思与创新]
        1.根据你对小说内容和主旨的理解,提炼出一句勉励自己的警句。
        2.请你结合对小说的理解,仿照画线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
    3.有人这样理解小说的主人公和作品的主题……你赞同吗?为什么?
        4.从写作方法或语言特色或思想内容等方面,探讨一下甲乙两小说的异同点。
        5.从主人公的命运、变化,你看到了什么?
        6.甲乙两篇小说,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你更喜欢哪一篇?
        7.为小说的某个情节补写,或续写或改写。
    8.读了这小说,你有哪些体会(可以是内容上,也可是写作特色上的,也可以是其他方面)?
    9.研读下面几则材料,再联系全文,就某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10.根据小说中人物的动作和表情,请用一段话把他的心理活动描写出来。
    11.尝试做一些自拟自答的互动题。
    五、九年级上、下册小说单元的教学示例
    (一)教与学的策略
       【教的策略】
        1.方法先行,课内外结合。
        2.单元整合,进行专题化教学。
        3.目标整合,落实三层次训练。
      
    (二)九年级上、下册小说单元的篇目
    两册所涉及的小说单元3个,课文12篇,还有3个综合性学习。
    1.九上第三单元:少年生活
    《故乡》、《孤独之旅》、《我的叔叔于勒》、《心声》
    2.九上第五单元:古代白话小说
    《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范进中举》、《香菱学诗》
        3.九下第二单元:世态人情、精神风貌
    《孔乙已》、《蒲柳人家》、《变色龙》、《热爱生命》
        4.综合学习:《青春随想》《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走进小说天地》
    (三)教学设计示例
    【 九上第三单元“单元教学法” 】
    第一课时——导入小说单元
    第一步,旧课引路,归纳学法
    目的:做好进入小说单元学习的知识储备和情绪调动。在前几册已学过《最后一课》、《荒岛余生》等小说,学生对如何阅读小说已有感性认识。因此进入九年级不妨先以学过的小说为例,让学生谈谈小说,谈谈如何读小说。
    第二步,讲座导航,导出误区。老师利用九(上)附录的《谈谈小说》和其他资料,对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基本知识进行专题讲座,在讲座时最好用学生都看过的小说为例,并选用一篇当代的小小说进行阅读方法的训练。(附录1:讲座的部分材料)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 九年级上、下册小说单元的教学建议
    第二——六课时——整合单元,进行专题化教学
    [第二课时]
    快速阅读,简介课文。
    1.快速阅读四篇小说。(约1.5万字,阅读时间30分钟内)
    2.记时、自评。
    3.四人小组合作,各选择一篇小说简介主要内容。要求:让阅读能力略差者先选择,让概括能力较强者先说;简介课文要正确、流利、简洁,要具备小说要素。(约5分钟)
    如对小说《心声》的简介能说出基本的故事情节、围绕主人公所呈现的两条线索和两种心声。
    4.互相纠正、补充与点评。(约4分)
    5.推荐组内“快速感知”最佳者向全班同学简介课文。或教师针对四篇小说依次抽查一个学生。(约5分)
    6. 学生自我小结,或教师小结。(约1分)
    7. 布置作业:把最喜欢的一篇小说讲给家人听。
    [第三课时]
    1.浏览小说,探究共性。(约10分钟)
    探究参考题:编者把这4篇小说放在一起的理由有哪些?比一比哪个组的理由最多、更合理。
    (如:四篇小说都有写到少年生活;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社会现实;都是以孩童为线索人物或主要人物;都表现了具有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都用了细致的环境描写;都写到孤独的情绪等。)
    2.分工合作,精读课文。(约30-35分)
    [学生的行为]
    1.以小组为单位,自选其中最喜欢的一篇小说,分别从某几个角度进行自主探究式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
    [教师的行为]
    1. 提出精读的一些要求,给予必要的指导。
    例:第三单元专题化自主探究式阅读的指导:
    (1)学习目标:
    ①从探究情节、人物、环境、语言等入手,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小说的主题,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②学会做阅读笔记。
    (2)探究角度(参考):
    ①探究小说的情节安排、结构特色、人物塑造的特点。
    ②从言行、外貌等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探讨小说中的几个人物形象。
    ③具体分析最精彩的一个语段或含义深刻的语句。如《故乡》中的“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④具体分析小说中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⑤探究故乡二十年前与二十年后之“变”及其原因。
    ⑥具体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与意义。
    ⑦谈谈你对其中一篇小说的主题或作者情感的理解。
    ⑧其他
    (3)过程指导
    ①熟读课文,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体会选定切入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
    ②独立思考与查找资料相结合。
    ③进行深入思考与比较,形成自己的观点。
    ④与老师、同学讨论,进行修改。
    ⑤进行交流与答辩。
    (4)探究提示或资料(主要来自《教师教学用书》)
    2. 安排好没有小组选择的小说。
    补救方法1:简介特色,诱发学生接受该小说。
    补救方法2:教师自己讲授,让学生领会该小说(若需要,一般用15分钟)。
    补救方法3:结合创造性阅读要求,说说为什么不喜欢该小说。
    3. 及时给各小组成员以帮助。
    4. 了解各小组准备的结果,物色好每篇小说的首席汇报小组。
    5.课后批阅,并给予修改或者提出整理与修改的建议。
    [第四课时]
    1.汇报与交流(约40分钟,每篇10分钟)。
        首席汇报小组汇报精读的收获,其余小组听讲或补充或纠正。(参见附录2:学生汇报材料之一《不仅仅是环境——读》)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 九年级上、下册小说单元的教学建议
    2.教师总结(约5分钟)。对学生的汇报作客观的评价,并点拨几个疑难,强调语言表达方面的一些规范。
    3.布置作业:
        整理阅读笔记,再阅读课文,把疑难问题和疑义写在自己的阅读笔记本上。
    [第五课时]
    反思性阅读。
    1.提出与讨论疑难问题(约20分钟)。
    2.对某小说的疑义,或者联系实际体验小说中的情、人、事等(约20分钟)。
    以小说《心声》为例:
    (1)作者对李京京的心理描写,符合孩子的心理和特点吗?
    (2)从李京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3)从李京京读《万卡》的经过中,你从中得到有关文学欣赏方面的哪些启示?
    (4)假如你是李京京,最想对程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假如你是程老师,你会如何对待李京京这样的同学?用一句精炼的话回答。
    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
    一个少年在用自己的眼、心灵,观察、感受成年人的世界。你作为少年:
    (1)你觉得在这小说中的成年人的世界怎样?
    (2)你觉得中国会不会发生于勒这样的遭遇?
    (3)生活中,你遇到过跟菲利普夫妇类似的人吗?说一件事。
    (4)假如你遇到菲利普夫妇这样的人,你会怎样评价他们?
    (5)你希望拥有怎样的人际关系?
    (6)金钱真的万能吗?
    (一般来说,每个学习小组从中选5个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
    [第六课时]
    课外延伸
        1.延伸的渠道有:整部著作的延伸,同类主题的延伸,相似形象的延伸,同内容不同表现方法的延伸,类似的观察角度的延伸,同作者的延伸……(根据需要,选择一二)。
    2.阅读的方法:以比较阅读为主。
    例:所选的课外阅读材料是契诃夫的《万卡》。
    ①从内容上看,本文与本单元的小说有哪些相似点。
    (参考:(1)以“少年生活”为主要内容。(2)都表现了孤独和如何面对孤独的问题。)
    ②说说本文构思的巧妙之处。
    (参考:以写信为线索,写了他的悲惨生活和对过去生活的美好回忆。)
    ③随着年龄的长大,时事的变迁,有时会有一种莫名的愁绪涌入心头,那种愁绪有的就是孤独感。你有过孤独吗?你的孤独感是怎样的?你是如何对待孤独的?
    (此题目的:学生能用形象的语言描述一种感觉;能正确对待成长中不经意出现的孤独感。)
    3.布置作业:走进生活,写小作文。
    通过一个有一定情节的故事反映某种教育问题(教师问题、家庭问题等)。要求:有情节,有主题,有生活原型,有艺术加工。
    第七、八课时——关注考试目标,落实三层次训练点
    1. 训练题来源与方法:
    来源与方法1:教师精选或自已设计习题让学生笔头训练。
    来源与方法2:比较优秀的学生根据教师的命题指向,选择1-2个层次设计
    问题,利用自己设计的问题,在班内进行对擂比赛。
    2. 训练层次
    (1)基础知识与运用(内容略)
    (2)理解与分析(内容略)
    课内外结合,进行语段理解能力训练。
    (3)单元总结与创造性阅读
    ①总结本单元四篇小说的学法(每人能说出一点)。
    ②小结主要收获(每人能说出三点)。
    ③续写与表演。
    如,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可以说十分鲜明。让我们沿着他们的性格趋向作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他们在船上遇到的不是穷于勒,而是百万富翁于勒,会是怎样的情景呢?或者于勒在卖牡蛎时认出了哥哥前来相认,情形又会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理想像,口头改写故事结局,并合理分工,把它表演出来。
    共4页,当前第4页1234
  • 九年级上、下册小说单元的教学建议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