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2|回复: 0

纸上得来终觉浅作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5 05: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知来源于实践,要想真正获取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必须要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纸上得来终觉浅的事例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纸上得来终觉浅作文篇一  古人们也曾经说过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确,了解再多书本上的知识,终究也只是他人的观点和想法,一味的阅读而不去行动,只会让自我在不知不觉中消失。
  行就是通过我们的实践去感受周围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形成感受认知,在经过反复的行逐渐升华为正确的理性认识。
  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人士都是以行而知之的。
  东方的历史中勇于实践的人比比皆是。
  我们都知道,孔子被称为圣人,是公认的知识大家了,他老人家几乎样样精通,在各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他最关键的地方在于行,就非常重视实践,通过周游列国印证了自己所学的东西。东汉末年,群雄争霸,但魏蜀吴三国星光熠熠。古人曰:胜败乃兵家常事。未尝不是,即使做了万分准备,战场上一个变化就会使之钱的计划灰飞烟灭。所以兵家切忌纸上谈兵。三国中,刘备的大奖诸葛亮可谓是才华横溢,他的实际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尤其是草船借箭。难道诸葛孔明仅仅是瞎编乱造,夸夸其谈?难道只是运气使然?不以为然吧。孔明的军事才能哪项不是在战争中总结,在实践中提高。徐霞客经过30年考察撰写出了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
  西方历史也不乏实践的伟人。
  马可波罗自幼对神秘的东方充满了向往,最后终于付诸于行动,在中国游历了20xx年,写出了《马可波罗游记》。还有达尔文、哥伦布都是用行来完成自己的伟大著作或取得重大发现的。可见,行是有多么的重要啊。
  在15世纪前后,西方出现了地圆说,可是地球是方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种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为此,哥白尼的理论一出现就遭到了宗教严重的抨击,哥白尼也因此风险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给地圆学说。
  新航路开辟期间,麦哲伦通过自己的环球航行充分证明了地球是圆的。以此为观点让持反对意见的人也哑口无言,控制人类思想几百年的地方学说在无形中被推翻,可以说是,轻而易举。这无疑不是实践的魅力。让我们更了解地球,了解自然。这不愧是实践出真知。而那个只站在一旁专心研究的年轻人,他又能得到什么呢?只有空泛的理论,不足以使人发现他研究的魅力。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播种,才能有收获;只有奋斗,才能抬头挺胸;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的目的地;只有实践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
  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提出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而苏联就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怀疑下建立了起来。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中国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者。
  这足以证明社会主义制度是和谐的美好的。
  理论再好也需要实践来证明。而实践才会出现真理知识。
  即使我们拥有许多的知识对学习研究得很透彻,但不要忘了我们更需要实践。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我们必须要用行去检验真理,用行去认识这个世界、了解这个世界、探索这个世界。
纸上得来终觉浅作文篇二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何为行?行,就是行动,就是实践,就是探索。行而知之,就是在不倦的实践中、勇敢的探索中获得真知,从而更好地行。
  我们回首沧桑的岁月,抚摸那亘古不变的信条&&行而知之;我们迎着那穿越时空的猎猎阵风,领略那弥漫天际的行而知之的求知风尚。行而知之,这难道不是先贤对我们的祝福与嘱托吗?
  行而知之&&它是五千年流淌不息的河流所蕴含的历史底蕴与积淀,是一代代先贤以他们的亲身经历而总结的精华。这精华,非实践无以明,非实践无以立,非实践无以用。
  行而知之,有行才有知。
  你看那碧天里翱翔的大鹏,如果不是飞行,又怎能振翅逐风,而知天空的辽阔,而有抟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壮志豪情?你看那浩瀚的大海里远洋的巨轮,正是航行,才有了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理想和信念,驶往那太阳升起的彼岸。
  行而知之,无实践,何来收获?
  作为中华文化精粹之一的棋,可以说完美地诠释了行而知之的重要功用。棋盘之地,方寸之间,一步棋走下去,死生不可知。即使你手上有一本绝世棋谱,不通过实践将它转化为自己的东西,那绝世棋谱也不过是废纸一张。有的人棋风大气沉稳,有的人棋风沙场之气十足,这棋风光靠看无法获得。它必定经过无数次对弈搏杀的磨砺实践方可练就。行而知之是我们主宰棋局生死的武器;通过实践,我们方能举一反三,提前明了对手的意图,从而笑傲棋局,主宰生死。
  棋如此,人生亦然。这世人不知有多少不重实践而错失了获取真知的良机,而荒废了大好青春。面对一场考验,面对一个未知的领域,你在惊疑退缩间便与探寻的机遇擦肩而过。海洋深邃神秘,充满了未知,可我们若不勇于实践,又怎能获得深邃海洋之知呢?蛟龙号通过一次又一次探索深海的实践,让我们领略了海洋的神奇与美丽。蛟龙号的实践为我们打开了深海研究的又一扇大门,让我们认识一个全新的深海世界。
  在生活中,行而知之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态度,一种气派。深谙此道之人必定虚怀若谷,从善如流,腹有乾坤。他们不古板,善总结,懂谋划,知创新。这样的人才是当今社会所急需的,而这一切都是实践的功劳。通过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所长,从而开创这盛世繁华,看遍这江山如画。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在我看来,又何尝不能改为我行故我知呢?行而知之,有行才有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作文篇三  的确,中国自古就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的学,不仅指从师学习。亦指通过读书,参观、模仿渐渐等方式获得外界的知识、经验与技能。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趋多元,仅囿于从师学习真有些OUT了,转益多师是汝师现在能够轻易而举的做到了,可是将学而知之的重要性强调到不必要的高度,本人却不敢苟同。
  愚以为,学而知之不如行而知之,从古至今,学而知之成为大儒者,不乏其人。但真正成为治国大器,其言为万世范,其行为万世仰者,又有其几?倒是那些学有所成,而力行不辍者,撑起了华夏的脊梁!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秦始皇大概做梦也想不到的是,焚书坑儒仅仅过了四年,就有了大泽乡下义旗扬,新建阿房壁未干,沛公兵已入长安这样的大结局。 夷平六国成一邦的千秋大梦短短几年时间内就被终结了。
  而让秦王朝完蛋的竟然不是喜欢是古非今的儒生,却偏偏是不怎么读书的刘项。在这里不是鄙薄读书人,而是说明有时行动更能直指问题的实质,原本隔着一层薄薄的窗户纸,只要一捅就破了,远胜那千言万语的灭亡预言。
  有人说孔子是生而知之的天才,他自己却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也许你会说,那他就是学而知之的圣人了。你可曾深想:他难道不是行而知之的圣人?他立的诸多原则,不是在替三皇五帝背书,而是直面现实的褒贬。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正是他行而知之的结晶。
  西方先哲苏格拉底更是以身试法,让箴言成了千古。认识你自己。恐怕更是行而知之的体会,而非学而知之的结果。
  苏格拉底还有一句名言,就是回到问题本身。是的,就拿我们的宪政梦来说,多少是非诉讼,几多引经据典,可我们对宪政的认识依旧莫衷一是。是什么造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我们已经不乏西方的启蒙,亦有百年宪政的沉痛教训,有关的文献更是汗牛充栋,几十年的时间更让我们明白,实行宪政刻不容缓,这是社会实践告诉我们的常识,可谓行之知更深,践之情更切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躬行方悟前人错,亲践才分晦与明。在今天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我们在强调学而知之同时,更要重视行而知之。 知可导行,行可正知,知行合一,方为真知。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行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将鲁迅先生的原话,改了一个字,呈现于此,让我们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