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4|回复: 0

秋日里的目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7 16: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秋日里的目光
    仅是初秋偏午的阳光,还是俯瞰世界的注视,无法分辨。
    眼前这座占地二千三百余平方米,两正两横的木结构四合院,这座典型的湘西南殷实人家,配建了槽门、正屋、读书楼、厢房、卧室、灶屋、过厅等一系列建筑的四合院,就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的故居。
    若不是故居朝门上牌匾的提示,真不敢把这座普通的宅院与魏源这个响亮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从星象占卜术的角度看,这是藏龙卧虎之地—— 一块何其安详的居地,近八平方公里开阔的田垅,中间屹立狮、象二山,北部“上魏家塅”即今隆回司门前学堂村一带,就是近代著名爱国主义思想家魏源的胞衣地。
    一
    这是一座青灰基调的清代江南居民。广阔的回垅上禾苗青葱,加上数十株绿树的掩映,使得人去楼空近两百年的院落依然盛满生机。流连于宅院的每一个角落,明亮的秋日似乎没有留下我们的身影,身边倒象无处不在地洋溢着另一个影子,耳畔回响“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呐喊。
    魏源回来了,两百年后他穿梭于魏家塅故居和古城邵阳的南站广场。在南站,他气宇轩昂、自信地远眺世界;在故居,他屏声静气领受无数崇敬的膜拜。
    故居北端的土坯墙根,几株绿树,十数杆毛竹拱护两块菜地,工作人员在上面种了茄子、辣椒。初秋的阳光冲破枝丫的隔离,强烈均匀地洒向院内,好一处秋日憩园。伸腿坐在角落的槽门边,仰望秋高气爽的天空,感受不到现实的喧闹,周身浸透思考的静谧和深邃。一种遍体被电击的感觉,一种久违乡村田园的恬适把人团团围住。
    魏源就是在这种详和静穆的氛围中渡过自己的青少年,而后举家迁往江苏。
    二十七年,伴随他的是超凡脱俗的竹,是木楼中的琅琅书声,是心怀天下的哲思。
    想了解魏源到底何时混沌初开,不由翻开他的生平——七岁入私塾,便手不释卷,甚至通宵达旦。十五岁中秀才,可谓少年早成。二十一岁随父上北京,结识林则徐、龚自珍等大批名公大卿和学者,学业日深。这样一位盖世奇才,仕途上很不得志,到晚年才得任知县、知州之类的小官。正因为入仕途较迟,魏源赢得了著书立说的时间。一生著述五十多种,六百多卷,约七百万字,平均每天写作五千多字。其传世之作《海国图志》对中国近代洋务运动、戊戍变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并对日本明治维新起了积极的启蒙作用,被誉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辉煌巨著。
    二
    魏源以其卓越的成就和贡献,被誉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史学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
    魏源属于世界。家乡请回的是他的音容笑貌和思想。
    很难想象身处嘉乾盛世、八股盛行的时代,会产生如此卓而不群的思想和思想家,会产生如此脱俗的学者。
    不知魏源是否登临岳阳楼?不知魏源是否有过片刻“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感受?
    西方列强的炮船直指晚清脆弱的海防时,魏源提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个完整的、影响百余年、启迪几代人的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提出了推动中国从中世纪走向近代的第一个近代化方案——包括军事和民用工业,官办工业和民办工业的设想,包括从西方引进技术、人才和培养本国技术人才的设想,包括建设一支近代的海军,改革军政制度和经济制度的设想,还包括在广东虎门之沙角、大角建设当今称之为“特区”的独具胆识的设想。
    魏源,一代良医,为沉疴缠身的中国开出了“新方”,东方睡狮有了病则思医的蠢动。共2页,当前第1页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