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9|回复: 0

大秦帝国之崛起小说结局原文介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3 00:4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孙皓辉同名系列小说《大秦帝国》全书共分为六部《黑色裂变》《国命纵横》《金戈铁马》《阳谋春秋》《铁血文明》《帝国烽烟》。电视剧《大秦帝国之崛起》则是根据小说《大秦帝国》系列第三部《金戈铁马》改编。《大秦帝国之崛起》这部剧将重新挖掘战国的历史,而故事的内容也从秦昭襄王当政开始,一直讲述到秦国崛起然后到结束。下面是小说结局,快来围观吧。
大秦帝国之崛起小说结局原文介绍:  君臣两茫然 秦风又低徊
  范雎的心事越来越沉重了。
  白起之死,犹如一场寒霜骤降,秦国朝野立时一片萧疏。关中老秦人几乎是不可思议了,茫茫大雪之中竟是络绎不绝地涌向杜邮,涌向郿县,凭吊白起,为白起送葬。郿县本是老秦人大本营,更是白氏部族的根基之地。白起尸身回到故里的消息一传开,整个郿县都惊动了!人们卷着芦席扛着木椽拿着麻绳,从四野三乡冒着鹅毛大雪潮水般涌向白氏故里,三日之中,竟搭起了二十余里的芦席长棚,从白起灵堂直到五丈塬墓地。郿县令飞报秦王的书简说,郿县八乡十万庶民,悉数聚拢白里之外,外加关中老秦人,原野之上人海茫茫麻衣塞路,其势汹汹,不可理喻!秦昭王与范雎商议一番,便派出国中十三位世族元老做秦王特使,赶赴郿县以王侯礼仪为白起送葬;并当即下令各郡县:凡有为白起送葬者,不许阻拦!如此一番大折腾,白起葬礼风潮才伴着茫茫大雪渐渐终止。开春之后的清明前后,整个关中竟都在凭吊白起,几乎县县都立了白祠,从杜邮西去,一路每隔三五里便有白起庙或白起祠堂,香火缭绕,贡品如山,竟是任何一代秦王的葬礼都要声势浩大且连绵持久。
  仅仅如此还则罢了,偏是老秦人骂声不绝,且不骂别个,一骂郑安平狗贼降赵,坑我子弟,抹黑秦人!二骂长平班师是受贿撺掇,冤我上将,毁我长城!骂声弥漫朝野,直将范雎听得心惊肉跳。秦昭王毕竟明白,恐伤及范雎声誉,立即颁布了一道诏书:有敢言郑安平事者,以其罪罪之!
  虽然骂声渐渐平息,事端却接踵而来。
  刚到秋收,掌管农事的大田令便急报秦王:南郡赋税少得八县,大是蹊跷,请派特使严查。这南郡是白起当年水陆并进血战一年,才夺来的楚国丰饶之地,计有二十三县,目下已经成为与蜀中、关中两地同等的丰厚税源,八县骤然不知去向且不为国府所知,岂非咄咄怪事?秦昭王大怒,立即下令廷尉府彻查严办!三个月查下来真相大白,竟是王稽在七年前,也就是上党对峙之初,受命为特使与楚国修好,接受了楚国的重金美女贿赂,竟擅自将八县之地割给了楚国。虽然王稽竭力申辩,说当年不割八县秦国便不能从南郡回,也便无法对峙赵军,自己也是为邦国计,收受重金美女不过是弱楚之策而已,非为一己之利也。谁知不说犹可,王稽申辩之下,秦昭王竟是怒不可遏:里通外国,尚有说辞,无耻之尤!立下诏令:王稽绞首,三族连坐。
  王稽事败伏法,范雎顿时坐立不安了。秦法有定则:官员大罪,举荐者连坐。这王稽与郑安平,恰恰便是自己竭力举荐的两个恩人,如今先后出事,自己如何脱得罪责?事后细想起来,范雎也觉大是汗颜。分明是自己对这两个人所知甚少,却凭着恩仇之心一力举荐,这算得良臣风范么?若非对自己有恩,自己能看得这两人入眼么?王稽在秦王身边做谒者二十余年,可谓心腹了。可秦王却硬是没有大用王稽,能说不是秦王看准了王稽之致命缺失?你范雎与王稽相交不过年余,如何便一身力荐?你将王稽看作知己至交,王稽使楚归来如何却对你不透一丝风声?非但当时不透,而是七八年都瞒得你严严实实。
  人心若此,诚可畏也。
  再说这郑安平也是匪夷所思!当初一介落魄市井子弟,却敢于冒险救自己于虎口之下,谁能说他没有胆色?流浪入秦寻觅自己,又舍身与刺客搏杀再救自己,谁能说他不是侠义勇士?纵是在做了秦国五大夫爵的将军之后,也还在与赵国对峙中立下了不小功劳,单是那搅得赵国君臣七荤八素的漫天谣言,便是寻常人做不来的。可偏偏在真正要建功立业的关口上,他竟抛下两万多铁骑投降了赵国!赵国给他高官么?没有!赵国一个都尉将军如何比得秦国五大夫高爵?那蒙骜王陵都是百战大将了,也才是五大夫爵位啊。他能从赵国得到的一切,加起来也没有在秦国的三成,他图谋什么呢?怕死么?降了赵国也是一死,而且投降不过三个月,赵国便将他斩首军前示众了。怕打么?他本来就是武士出身,皮粗肉厚胆子大,一副赳赳武夫的模样,竟承受不得些许皮肉之苦?
  人心若此,鬼神莫测也。
  书房灯烛彻夜通明。天亮时分,丞相府长史将一卷上书飞马呈送到了章台宫。
  整整一个夏天,秦昭王都在章台,眼见将入九月,还是没有回咸阳。白起死后,秦昭王便莫名其妙地对咸阳宫腻烦起来,远远看见那巍峨高峻的宫殿楼台,便隐隐有些头疼。章台却是清净,大臣们也不可能说来便来,整日除了批阅长史与丞相府分头送来的二十来斤公文,便是在山水间尽情徜徉,静下心来细细咀嚼那种青涩滋味儿。
  这日清晨阳光和煦,秦昭王正要到南山园囿猎兔,却见丞相府传车辚辚驶进了宫门。按宫中法度,除非紧急密件,长史传车与丞相都是午后才能进入章台的。此时传车前来,显然便是范雎有急务了。秦昭王心下一紧,便拿着弓箭站在廊下不动了。
  禀报秦王:丞相上书。一名年轻文吏手中捧着一卷密封的竹简。
  随行内侍刚刚开封,秦昭王接过竹简便大步去了书房。这几年大事纷纭,他真怕在这里失态。掩上书房,打开竹简,刚瞥得一眼,《辞官书》三个大字便飞入了眼帘,及至看完,秦昭王竟是茫然了。
  范雎的辞色很是恳切,痛责王稽与郑安平志节大堕,所犯罪行为人不齿,自己举荐失察,便当领罪辞官以谢国人。若当真依照秦法处置,举荐此等两个奸恶之徒,举荐人连坐之罪何至辞官隐退?然则范雎毕竟是范雎,入秦唯王是忠,剪除四贵权臣,力挺秦王亲政,而后又出远交近攻之长策,一举确立抗衡赵国之方略,进军上党决战长平,若没有范雎的缜密谋划与邦交斡旋,白起大军之胜负也当真难料也。说到底,对于秦昭王而言,范雎的重要远远大于白起。秦昭王可以没有白起,但是不能没有范雎。白起认事不认人,不管是宣太后还是魏冄,抑或秦王,白起都认,又都不认。根本之点,便在于白起唯谋国是从,只论事理,不论人谋。阏与之战前,白起不从太后魏冄。灭赵大计,白起屡次抗命秦昭王。纵然最后都是对了,可总教人不敢倚重。白起是国家干城,却不是君王可以随心所欲的利器。范雎则不然,既有长策大谋,又有认人之长,绝不会白起那般老牛死顶。一开始,秦昭王便认准了范雎的这个长处,将范雎看成了对抗白起等一班秦国元老的自己人,一举将范雎封侯,爵位高于白起,又不遗余力地以秦国威势满足范雎的恩仇之心,要将这个才具名士变成自己真正的腹心肱骨。惟其如此,秦昭王不怕范雎有过失,只要这种过失不是背叛秦王自己。秦昭王严令王稽郑安平之罪不得涉及范雎,甚或在元老大臣弹劾范雎的长平班师有受人游说之罪时,也断然挡了回去。说到底,秦昭王从来没有想到过罢黜范雎,可范雎为何却要辞官呢?
  来人,立即宣召应侯。
  暮色时分,范雎轺车进了章台。秦昭王在书房设了小宴与范雎聚饮,灯烛之下,不仅便是感慨万千:范叔啊,你说这一国之本,却在何处了?
  在君。范雎的回答毫不犹豫。
  君之将老,根本何在?
  在储君。
  秦昭王哈哈大笑:果然范叔也!在在中的!突然压低声音便是一脸正色,今日请范叔来章台,便是要定下大计,立何人为储君?
  老臣不明我王之意。范雎却是笑了,我王四十一年便立了太子,四十二年重立太子,至今已经十年,何有再立储君之说?
  范叔有所不知也!秦昭王长叹一声,当年第一个太子嬴栋,乃本王长子,算得文武兼通,不意却在出使魏国时发寒热病死了,委实教人伤痛也。次年重立的太子,乃本王次子嬴柱。可这嬴柱,当真一言难尽也!非但才具平平,且又羸弱多病,更有一样教人放心不下,便是夫人当家。范叔啊,嬴柱果真为君,无才多病,再加一个王后干政,你说还有秦国么?本王已经六旬有七,朝夕将去,如此储君,却是如何安心也?说话之间,秦昭王竟是情不自禁地唏嘘了。
  范雎默然了。秦王能将如此重大密事和盘托出,却只字不提他上书请辞之事,足见秦王根本没有罪他之心。即便是一个寻常老人,身后难以为继也是令人伤痛的,况乎一国之君?然则此等事又实在是太过重大,往往是涉密越深越是大险,秦王只是诉说而无定策,如何能轻易出谋?思忖间便道:我王深谋远虑,对储君之事必有所虑,老臣自当以我王之决断谋划行事。
  范叔,秦昭王灰白的长眉骤然扬起,一双老眼竟是目光炯炯,要说本王之断,便是由你来查勘十一位王子,选一立储,而后你便兼领太傅教导太子!你小得本王十三岁,尚可辅佐新君定国!
  秦王!范雎听得唏嘘不已,扑拜在地便是一声哽咽,我王信得老臣,老臣却是愧不敢当也!
  岂有此理!秦昭王佯怒一声便笑了,本王留下遗诏:新君定国之后,许你辞官如何?
  范雎实在是不能再执意提辞官之事了,只有唯唯领命去了。
  从此,范雎便开始了与王子们的频繁来往。待到来年秋天,范雎已经对秦昭王的十一个王子有了大体的评判。这日午后,范雎便进了咸阳宫禁苑,在湖边见到了兀自在草地上铺一张草席晒暖和的秦昭王,疲惫慈和之象,全然便是一个山间老叟。见范雎来到,秦昭王便笑呵呵坐起,吩咐老内侍准备小船下池。片刻之间,一只四桨小舟轻盈地靠上了池边码头,范雎便随着秦昭王上船了。说是小船,船舱却甚是宽阔敞亮,除了船头船尾的两名武士,舱中便只有那个忠实的老内侍。进得船舱坐定,小舟便悠然漂进了湖中。
  范叔,这小舟最是万无一失,你便说了。
  启禀我王。范雎斟酌着字眼缓缓道,一年多来,老臣对诸位王子多方查勘考校,大体有定。老臣以为:目下不宜动储君之位,仍当观之三五年,方可有定。
  秦昭王眉头顿时一跳:范叔啊,这便是‘大体有定’?
  我王容老臣一言。范雎肃然拱手,安国君嬴柱为太子,虽非我王大才神明,却也绝非低劣无能。其妻华阳夫人原本楚女,却是没有生育,人言当家者,全然家事也。太子年近四旬,些许小病原是寻常,却也不是常卧病榻之辈。此三者,不当大碍也。其余十位王子,论体魄倒是多有强健者,论才具品格,却似皆在安国君之下。更有根本处,诸王子之子共百三十二人,却无一出类拔萃者。相比之下,安国君二十三子十三女,却有三五人尚算正器之才。老臣思忖:子辈皆平,便当看后,安国君后代有风云之象,似不宜轻废。臣言观之三五年,原是多方考察,为安国君妥当立嫡之意。若得如此,大秦稳妥也。此老臣之心,当与不当,我王定夺也。
  噫&&秦昭王恍然讶然,老眼便是一亮,有理也!子平看后。本王如何便没有想到此处?范叔好谋划,一席话定我十年之忧也!
  范雎连忙起身深深一躬:我王如此褒奖,老臣何敢当之?
  秦昭王悠然一笑:范叔呵,甚时学得如此老儒气象了?当年之范叔何等洒脱快意,视王侯若粪土,看礼仪做撇履,何有今日老暮之气也!
  范雎心中骤然便是一沉,惶恐笑道:老臣当年狂躁桀骜,对我王不敬,老臣想来便是汗颜不已,何敢当洒脱快意四字?
  哪里话来?秦昭王哈哈大笑,拧了拧了,不消说得了。大袖一摆,上酒,今日与范叔痛饮一番!
  一时酒菜搬来,却是老秦凤酒肥羊炖。秦昭王显然是了却了一桩多年的心事,轻松之情溢于言表,频频与范雎对爵大饮,及至明月初升,君臣两人竟都是一脸红潮。范雎酒量原是极大,脸潮之后更是善饮,却只是得在放浪无拘行迹之时。今日面对老来性情无常的秦昭王,范雎却是心存戒惧节制为上,秦昭王说饮便饮,秦昭王不饮,自己绝不自饮。
  饮着饮着,月亮便在蓝得透亮的夜空飘悠到了中天。秦昭王举爵望月,竟是一阵大笑又一阵唏嘘,兀自走到船头对着天中明月便是一声呼喊:白起,你若在月宫,嫦娥便是你妻!此乃本王最大赏赐也!喊罢又将酒爵一翻,一爵酒便汩汩银线般落入湖面,口中却是兀自喃喃:来,今日你我君臣再饮一爵,再饮一爵……在船头秋风中伫立良久,秦昭王似乎清醒了过来,便是一声长叹:内无良将,外多敌国,本王何其多忧也!
  苍老的声音在湖面随凤飘荡,范雎竟是无言以对了。
  回到丞相府已经是四更天了,家老却还守在书房外等候。范雎一进书房,跟进来的家老便恭敬地呈上了一支密封铜管:此件是一个叫做唐举的先生送来的。
  唐举?范雎大是惊讶,他来咸阳了么?在何处下榻?
  唐举先生在燕国游历,此信乃商旅义士带回。
  再不说话,范雎立即打开铜管泥封抽出一卷羊皮纸展开,便见寥寥两行,却是意味深长:
  范叔如晤:闻兄境遇有不可言说之妙,特告于兄:燕山蔡泽将下咸阳,兄当妥为权衡,毋失时机也。慎之慎之。
  骤然之间,范雎哈哈大笑:知我者,唐举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