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9|回复: 0

中国的地形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4 09: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案示例(一)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第一节 地形慨况【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基本特征。2.使学生了解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和特点,了解我国大陆架的分布。3.培养学生进一步阅读各类地形图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说明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教学重点】我国地势、地形的基本特征。【教具准备】1.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挂图)2.我国三级地势阶梯概况的空格表(见下表) 【教学课时】本节教学可安排1.5课时(四年制可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讲述“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后面半个课时(或一课时)讲述“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教学方法】读图指导和“比较法”讲述。【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提问〕 我们在初一地理课中已经学过有关亚洲和东亚的地形知识。亚洲的地形和地势有什么特点?东亚大陆部分有哪些大的地形区?地势高低变化的趋势是怎样的?(让学生稍加议论后回答,教师再作简要的补充和归纳。)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我国的地形。先请同学们阅读“中国地形图”。〔挂图〕 在黑板前挂出“中国地形图”〔板书〕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第一节 地形概况(讲授新课)〔读图指导〕 在图上找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的大高原——青藏高原(可由学生齐答,下同),这个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由青藏高原向东、向北,找到黄土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它们的海拔大约在1000—2000米之间。再由黄土高原向东,找到华北平原,它的海拔在100米甚至50米以下。〔读图提问〕 通过以上读图,从“中国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地势自西向东是怎样变化的?(教师提示:(1)说明地势的概念,即地势是指地面高低起伏的总趋势;(2)提示学生从青藏高原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海拔变化来得出结论。学生回答:我国自西向东地势降低。)再阅读课文中的两幅表示我国地势变化的示意图(图3·1),请同学们看这两幅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不同?哪一幅图比较接近我国地势的实际状况。(教师提示、启发学生回答)〔归纳〕 我国的地势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大致呈三个阶梯。〔板书〕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读图印证〕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的“中国地势阶梯状分布示意图”,看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分布范围、界线,以及它们大致的海拔高度。〔指图讲解〕 请同学们看黑板前的中国地形挂图。第一级阶梯,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它的边缘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的图3·2上,用红笔描出这条边缘线。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深褐色表示它。〔板书)1.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指图讲述〕 第二级阶梯,在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是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下降到1000—2000米,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用深浅不等的黄色表示。第二级阶梯有两条边界:一条是前面所讲述的青藏高原边缘;另一条由东北斜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也请同学们在图3·2上用红笔描绘这条界线。〔板书〕 2.第二级阶梯——高原、盆地,海拔1000—2000米〔指图讲述〕 第三级阶梯在我国东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区,大部分海拔都在500米以下,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主要用绿色和极淡的黄色表示。〔板书〕 3.第三级阶梯——平原、丘陵,海拔500米以下〔指图讲述〕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了我国近海宽广的大陆架。同学们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看到这片淡蓝色的部分,就是我国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以及南海的一部分。〔板书〕 4.近海大陆架——渤海、黄海全部,东海大部,南海一部分〔提问〕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对降水和交通有什么影响呢?(学生议论,发言)〔板书〕 5.地势西高东低的意义〔讲述〕 经过议论,我们认识到,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两个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第二,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练习〕 完成课文中的“想一想”:长江、黄河在从地势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段时,河流落差有什么变化?水流产生什么现象?这为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提供了什么便利?(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应注意提示)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让学生填出地势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也可叫学生到黑板前指图回答。〔总结〕 出示空格表,用提问法口头填出三级阶梯的分布范围、海拔、主要地形类型。〔提问〕 请同学们判读课文中的“等高线地形图”(图3·3),说出两图各代表什么地形?(学生回答,教师纠正,强调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都大的地形叫“山地”)〔讲述〕 我国山川壮丽,境内有绵延不绝的山岭,有气势磅礴的高原和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和起伏和缓的丘陵。〔板书〕 二、地形多种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1.山川壮丽 地形多样〔讲述〕 不同的地形上,可以发展不同的农业生产项目(举例说明)。多种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提问〕 请同学们读P25图3·4,按照图上标出的百分比数字,说说我国各类地形所占的比重。(学生一一回答,教师重复“山地占1/3,平原只占12%)。〔讲述〕 按照人们的习惯,把山地、丘陵、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山区的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板书〕 山区面积广大(接板书“地形多种多样”)2.山地占1/3 山区占2/3〔讲述〕 一般说来,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我国山区多,平原少,因而耕地资源不足。但山区有其他资源,例如森林、矿产、水力、旅游等资源,因而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又具有优势。既然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我们就应该很好地利用山区、建设山区。〔总结〕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认识到,中国地形有两大特点,这就是“地势西高东低,大到呈三级阶梯”和“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复习巩固)1.你能说出我国地形的若干类型吗?2.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3.学校所在地的地形(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化)对人们交通、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布置作业 ) 选做复习题2。(如果时间允许应让学生在课内完成。)【板书设计 】 第三章 中国的地形第一节 地形概况一、地势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 4.近海大陆架—渤海、黄海全部,东海大部、南海一部分5.地势西高东低的意义二、地形多种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l.山川壮丽 地形多样2.山地占1/3 山区占2/3
  • 中国的地形1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