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5|回复: 0

《日本》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4 09: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设 计 思 路 本课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属于世界地理中的国家地理,是学生在学习国家地理中碰到的第一个国家,《日本》这一课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学习日本,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分国地理的一般方法,且对后面的国家教学,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同学们学完亚洲后已有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分组讨论和抢答活动等来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并且面向全体学生。本节课充分利用地图来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锻炼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并且教师联系我国的国情分析,形成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的良好学风。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探究,掌握日本概况、地形和气候等自然地理方面的特征,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让学生了解一些防震常识,构建师生互动、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采取恰当的任务学习策略,保证教学各个环节的落实和成效。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与 技  能 1. 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了解防震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防震、减灾意识。 4.培养识图、析图的能力及在地图上搜集信息的能力。 5.教会学生如何评价某区域自然环境。 过程与方  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学会学习一个国家地理特征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1.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3.通过认识日本,培养学生防震、减灾意识。 4.使学生认识到各自然地理特征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从而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构成、地形及气候的特征。 教学难点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及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形成。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多媒体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进而想到了哪个国家? 观看大屏幕。 回答:日本。 多媒体播放音乐、图片,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地理位置    和 领土组成 教师结合多媒体出示的“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图、“日本行政区划”图。教师引领分析,巡视指导,总结概括。 观看大屏幕,思考并回答问题,抢答。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掌握。 自 然 环 境 要 素 的 特 征 地形 教师出示有关日本地形、气候图,引领分析;巡视指导;总结概括。 观看大屏幕,思考并回答问题。 使学生了解自然因素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为今后学习日本的经济和文化做一个铺垫。 气候 承转 利用多媒体展示富士山图片。提出问题:日本除富士山还有很多火山。火山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但是,在火山非活动时期能够利用火山为人类造福吗? 观赏图片并思考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习惯。 日本不仅多火山,而且还多地震。教师播放日本福岛地震视频 学生观看。 给学生地震灾难视觉上的冲击力,激发学生探究地震的兴趣。 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世界六大板块”和“世界火山地震带”示意图。教师引领分析 观赏示意图, 合作探究。 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防御地震措施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五种不同的场景,让学生结合日本地震防御措的启示,分组讨论地震时,不同场景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分组讨论,踊跃回答问题。 分组探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防震减灾的意识,教育学生做好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 收获之窗 要求学生采取角色扮演说出本节课收获。 学生扮演导游简单介绍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 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让学生明确本节课重点。 接龙游戏 利用多媒体展示达标检测题 学生依次回答。 当堂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地理位置、国土组成            地形                                       日本     气候           火山、地震
  • 《日本》教学设计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