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2|回复: 0

同底数幂的乘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9:2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掌握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 2.能够熟练运用性质进行计算. 3.通过推导运算性质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4.通过用文字概括运算性质,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5.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探究法. 2.学生学法:运用归纳法由特殊性推导出公式所具有的一般性,在探究规律过程中增进时知识的理解.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幂的运算性质. (二)难点 有关字母的广泛含义及“性质”的正确使用. (三)解决办法 注意对前提条件的判别,合理应用性质解题.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复习幂的意义,并由此引入. 2.通过一组的练习,努力探究其规律,在探究过程中理解公式的意义. 3.教师示范板书,学生进行巩固性练习,以强化学生对公式的掌握. 七、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性质. (二)整体感知 让学生在复习幂的意义的基础之上探究的意义,只有在同底数幂相乘的前提条件之下,才能进行这样的运算方式即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其中 、 、 分别叫做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 叫底数, 叫指数, 叫做幂),同时,教师板书.
[TR][TD]
个 . .[/TR]
提问: 表示什么? 可以写成什么形式?______________ 答案: ; 【教法说明】此问题的提出,目的是通过回忆旧知识,为完成下面的尝试题和学习本节知识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2.尝试解题,探索规律 (1)式子 的意义是什么?(2)这个积中的两个因式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1) 与 的积(2)底数相同 引出本课内容:这节课我们就在复习“乘方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像 这样的运算. 请同学们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解答下面3个小题. ; ; .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思考完成,然后一个(或几个)学生回答结果. 【教法说明】 (1)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感知规律的存在性、一般性,从而建立对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知识的热情. (3)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导向深入,揭示规律 计算 的过程就是 也就是 那么 ,当 都是正整数时,如何计算呢?
[TR][TD] ( 都是正整数)[/TR]
(板书) 学生活动:同桌研究讨论,并试着推导得出结论. 师生共同总结: ( 都是正整数) 教师把结论写在黑板上. 请同学们试着用文字概括这个性质:
[TR][TD] [U]同底数幂相乘 底数不变、指数相加[/U] 运算形式 运算方法[/TR]
提出问题: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是否也具有这一性质呢? 学生活动:观察 ( 都是正整数) 【教法说明】注意对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方法的培养,揭示新规律时,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 4.尝试反馈,理解新知 例1  计算: (1) (2) 例2  计算: (1) (2)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例1、例2,由2个学生板演完成之生,由学生判断板演是否正确. 教师活动:统计做题正确的人数,同时给予肯定或鼓励. 注意问题:例2(2)中第一个 的指数是1,这是学生做题时易出问题之处. 【教法说明】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性质,加深对性质的理解.学生做题正确与否,教师均应以鼓励为主,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5.反馈练习,巩固知识 练习一 (1)计算:(口答)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计算: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学生活动:第(1)题由学生口答;第(2)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同桌互阅,教师抽查. 练习二 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1) (2) (3) (4) (5) (6) 学生活动:此练习以学生抢答方式完成.注意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以提高兴趣. 【教法说明】练习一主要是对性质运用的强化,形成定势.练习二中主要是通过学生对题目的观察、比较、判断,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力.(1)(2)小题强调同底数幂乘法与整式加减的区别.(3)(4)小题强调性质中的“不变”、“相加”.(5)小题强调“ ”表示“ ”的一次幂. 6.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练习三 填空: (1) (2) (3) (4)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法说明】这组题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练习四 填空: (1) ,则 . (2) ,则 . (3) ,则 . 学生活动:学生同桌或前后左右结组研究、讨论,然后在练习本上完成. 【教法说明】此组题旨在增强学生应变能力和解题灵活性. (四)总结、扩展 学生活动: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_____________,指数____________. 2.由学生说出本节体会最深的是哪些? 【教学说明】在1中强调“不变”、“相加”.学生谈体会,不仅是对本节知识的再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 八、布置作业  P94 1,2. 参考答案 略.
  • 同底数幂的乘法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