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4|回复: 0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8: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运动的含义           (2)静止的含义         (3)规律的含义
(4)运动是有规律的       (5)规律是客观的
◇理解:(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3)规律的客观性
◇运用: 结合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科学执政等社会热点,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2、能力目标
(1)要培养学生从具体的运动事例中,归纳哲学观点的概括能力。
(2)要在分析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中,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3)培养和训练学生透过现象认识规律的能力,并能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知道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增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气和信心。理解规律是客观的和普遍的,我们要尊重规律,自觉地按规律办事。
【学习重点、难点】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按客观规律办事
【知识梳理】

(二)预习导读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                                           。
(2)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      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是物质的               。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      的物质。 (物质离不开运动)
运动是      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         ,脱离      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运动离不开物质)
(3)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         中,没有        的物质,因而运动是      、      
和       。但是,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     的一面。静止是      的一种特殊状态。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说                                                    ;共5页,当前第1页12345
  •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
    二是说                                                                              。
    因此,静止是        、        和         。
    (4)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         的同时,也肯定       的存在。物质世界是         与  
            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             和           。
    2.运动是有规律的
    (1)所谓规律,就是                                                     。
    (2)规律是客观的,是                为转移的,它既不能           ,也不能        。规律是普遍的。        、        和         ,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        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        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一方面,必须              ,              。但另一方面又强调,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             。人可以在                  的基础上,根据                            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共5页,当前第2页12345
  •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
    【教学过程】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课堂探究:(1)谈谈你对这几副图片的理解。
    (2)想一想,物质和运动是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回答:
    (1)运动的含义
    明确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和各种具体运动形式的关系: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离不开运动)
    学生举例说明:
    注意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和物质的根本属性
    ◇课堂探究:(1)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运动?
                (2)有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分析总结(略)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离不开物质)
    学生思考: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恩格斯
    体现的道理是:
    ③反对两种错误倾向: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           ;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           。
    课堂演练1、2
    ◇课堂探究:(1)世界上有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2)有人说,世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例如,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过,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请你分析一下,这句话错在哪里?
    学生思考回答:
    (3)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① 区别:
    1)含义不同:
    运动是指:
    静止的两方面的含义:
    2)特点不同:运动是:                        静止是:
    ②联系:静止是运动的                   ;物质世界是                         的统一。
    ③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会导致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会导致                       。(举例说明)
    2.运动是有规律的
       ◇课堂探究:人类根据什么发现并制造出新的元素?        学生思考回答:
      (1)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注意:规律必须四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固有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强加给事物的
    本质的而不是现象的
    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
    稳定的而不是多变的
    (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①原理内容:
    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思考名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忘。  体现的道理是:
    规律的普遍性是指:共5页,当前第3页12345
  •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
    思考: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荀子
    体现的道理是:
    ②方法论要求:
    ◇课堂探究:(1)“永动机”为什么无法制造出来? (2)焦耳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课堂探究:(1)人类对自然规律的利用,能否被看作是改变或创造规律?
    (2)请举出人类利用客观规律为自己造福的实例,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
    1)一方面,必须                                  。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                          ,根据      
                                            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知识疑点】
    (1)运动是绝对的是否意味着静止是不存在的?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但是,就物质的具体存在方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
    (2)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否说明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人可以改变、改造和消灭规律。
    (4)规律既然是客观的,是不能被创造和消灭的,因而其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永恒不变的。该观点对吗?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能被创造和消灭的。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依赖于一定的客观条件的。
    (5)规律有无好外之分?
    规律无好外之分。规律可以给人们带来积极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作用,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从而创造有利于规律发生积极作用的条件,限制规律发生消极作用的条件,使规律发生积极作用,造福于人类。
    【课堂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的著名和尚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  a  )
    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      
    d、神创论观点
    2.(09江苏卷)“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c )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共5页,当前第4页12345
  •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3.正确表述运动、静止条件之间关系的是 (  a  )   
    a.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特殊的运动状态
    b.对某一事物来说,运动并不一定是无条件的
    c.对某一事物来说,静止并不一定是有条件的
    d.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
    4.XX年8月5日中科院专家陈挺恩表示,喜马拉雅山目前仍处于隆升的过程之中,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肯定会越来越高。珠峰未来的高度取决于珠峰隆升的速度和风化的速度谁快谁慢,如果风化快过隆升,那么珠峰无疑就会变矮,而如果隆升速度快过风化过程,那么世界第一高峰还会长高。这说明(  c )
    ①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  
    ③运动是有规律的     
    ④人们可以利用规律改造自然界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09江苏卷)《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d)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6.(XX?福建,36)XX年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这表明                                   (  a )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
    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共5页,当前第5页12345
  •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教案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