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5|回复: 0

<<药>>备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3: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备课资料
一、课文补注
“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华大妈、夏四奶奶清明上坟,为各自的儿子上新坟,是《药》的结尾。在西郊荒地的官地上丛冢累累,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关于这句比喻,可分两点来说:
第一点,把坟比作“馒头”,并非鲁迅独创。南宋诗人范成大在他咏述营建寿圹(生前预建的坟墓)的诗《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有云:“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箇土馒头。”这两句诗,《红楼梦》第六十三回曾经引用,并且有个庵叫“馒头庵”。《药》里的“馒头”一喻,是承范诗而用的,但还有新的含意。
第二点,鲁迅这个比喻,不仅利用了面制馒头与土堆“馒头”的相像,还与“阔人家里祝寿”联系了起来,这就有了独创性。《药》里的夏瑜死于屠刀之下,小栓死于精神愚昧之下,凶手都是反动统治阶级。如同祥林嫂之成为“祝福”的牲醴一样,他们或被制成人血馒头,或被人血馒头治病的迷信所误,于是成了“祝寿”的馒头。
这个比喻,以它的思想的深邃、艺术的新巧,来警醒冷漠的人们,告诉人们:旧社会的“疗治的希望”在于别求新药。
二、课文析读
《药》的艺术特点
《药》在艺术构思上的特色是很明显的。小说在整个故事情节中融合了两条线索,一条是老栓买药给儿子治病,这是一条明线;一条是夏瑜为革命而牺牲,这是一条暗线。这两条线索用“药”——人血馒头这个典型事件作纽带,自然地揉合成一个故事整体,完满地表达了作者所要反映的主题。文艺是现实的反映,又必须高于现实。作家创作时必须将生活中的现象集中起来,把其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在旧中国,存在着有病不求医,却用香灰、污水乃至以人血治病的迷信现象。在《狂人日记》里,鲁迅就写过:“去年城里杀了犯人,还有一个生痨病的人,用馒头蘸血舐”。然而鲁迅并不是把这种现象直接拿来作为故事的情节,而是根据当时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改造和生发,把人血馒头与革命者流血牺牲这两件事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不觉悟的群众吃革命者的鲜血这个独特的构思,这样,既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屠杀革命者和在精神上毒害劳动人民的罪行,又深刻地表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家脱离群众因而没有得到群众同情和支持的历史悲剧,从而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本质方面。
巧妙的艺术构思,使小说的结构更集中,也更富有吸引力。作者的意图在于表明唤醒群众的重要,因此小说没有平均用力,侧重对华老栓等群众采用了正面描写。前三章写老栓买人血馒头,小栓吃人血馒头,茶客们和康大叔围绕人血馒头的议论。这就同时从侧面叙述了革命者被害,革命者的血被当作治痨病的“药”吃,以及革命者被杀的缘由和在狱中的行为。这样两条线索有机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做到了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同时,故事的展开又富于变化,避免了平铺直叙。到第四章,作者又安排两位母亲——华大妈和夏四奶奶同时上坟。死于肺病的小栓吃的人血馒头刚好是革命烈士夏瑜的鲜血,死后两人葬在一处,以至两人的母亲不期地在此相遇,这就更加强了小说的故事性在悲剧的气氛(墓地上“乌鸦”等等描绘,无非也是为了渲染整个故事的悲凉气氛,衬托出人物凄楚的心情),同时也就更突出了作品所要揭示的主题。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 >备课
    短篇小说需要有严谨而富于吸引力的结构,从一开始就吸引读者,把读者引入艺术境界,紧紧引向矛盾的焦点,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在这方面,《药》是一个范例。
    在人物描写上,小说善于选择富有典型性的动作、外貌和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老栓从老伴那里接过一包洋钱,“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路口遇见几个人后就“按一按衣袋”,知道“硬硬的还在”,这才“仰起头两面一望”,这些细微的动作,贴切地刻画出一个小茶馆主人谨慎小心的性格特点。华大妈听到康大叔提起小栓“痨病”二字,便“变了一点脸色,似乎有些不高兴;但又立刻堆上笑,搭讪着走开了”,淡淡的几笔,便逼真地描画出这个善良而又迷信的老妇人对儿子的疼爱和对康大叔之流无可奈何的心理。对另一个人物康大叔,作者抓住他粗鲁、凶暴、残忍的特征,写他“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他说话时不是说,而是“嚷”:“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夏三爷真是乖角儿……”这些典型的语言、动作、外貌特征,活画出一个刽子手的狰狞嘴脸,引起人们极大的憎恶。鲁迅塑造人物很少作长篇介绍,而是抓住人物自己最有代表性、最有特征的行动、语言,使他们“现身纸上,声态并作”,“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成为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典型形象。
    (选自《鲁迅作品注析》浙江人民出版社)
    三、类文荐读
    病人
           董   黛
    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都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个点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下一趟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只有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这人真多事。
    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接过话说,是的,往左拐。
    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按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那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浪漫温馨的玫瑰,一枝可以疗伤的玫瑰。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 >备课
    但她没有想到,她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神经病!”她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噢, 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选自《北京晚报》)
    阅读提示:小说把生活中最平淡无奇的事浓缩在一个场景里,折射出寓于生活的深刻哲理,揭示了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冷漠病态的关系,从而唤醒人们的良知。作品小中见大,以人物自身的言行表现人物形象。
    四、鉴赏方略
    小说的阅读与鉴赏之一:小说的情节构成
    在叙事文学作品中,作家的重要任务是塑造典型人物。而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又是通过人物间的复杂关系,以及由人物间的矛盾冲突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显示出来的,也就是通过情节显示出来的。情节,也叫故事情节,是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三个要素是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这段论述深刻地揭示了情节的实质。
    小说往往以情取胜。情节是人物思想性格的发展史,其主要作用就是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从而表现主题思想。
    情节的组成部分
    生活中的矛盾、事件的展开,都是有头有尾,有起伏转折,并分为几个阶段即矛盾的开始、发展、激化和结束。作为生活的反映,小说中的矛盾冲突,也自有一个发展过程,包括几个基本环节:开端(发端)、发展(过程)、高潮(顶点、最高峰)和结局(收场、终结),这些因素都是沿着情节线发展的。与此相连,有的作品还有序幕和尾声。这些都是构成情节的因素。
    (1)开端
    开端是情节的起点,它是矛盾冲突开始的第一个环节。开端指引情节发展的方向和路线,对显示作品的基调具有重要作用。开端与开头不同,开头是指作品的开始,常用景物、生活环境描写,或抒情、议论、叙述交代等,属于结构范畴。开端可以不在作品的开头部分,位置比较灵活。鲁迅的小说《祝福》是在写了鲁镇祝福时节的生活情境,写了祥林嫂悲惨的结局之后,才展示情节的开端的;祥林嫂从婆家逃出来初次到鲁镇当佣工,这是展开情节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2)发展
    情节的发展是指矛盾冲突展开后,逐步趋于明朗化、尖锐化的阶段。
    在发展部分,矛盾冲突要充分地展开,所占篇幅最长,形成作品的主干。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中,当于连来到德?瑞那市长家里做家庭教师,并爱上德?瑞那夫人(开端)之后,情节即进入了发展阶段,于连因和德?瑞那夫人的爱情关系暴露而被驱赶,他进入神学院,后又被介绍到巴黎木尔侯爵的府邸做私人秘书,并与侯爵女儿玛特儿热恋。社会偏见、政治派别间的倾轧,把他卷入了斗争的漩涡之中,各方面的矛盾冲突都趋向于尖锐和激化,这些都属于情节发展的内容。
    (3)高潮
    高潮是指冲突达到了顶点,人物关系最为紧张的时刻。高潮显示出冲突的实质。所以,确定情节的高潮,主要不是根据表面的紧张程度,而要从矛盾的深度上来理解。例如《祝福》的高潮应在祥林嫂捐门槛之后,四婶仍不准她动祭器的顷刻之间,在这里冲突的本质已经显示出来,这是封建礼教对祥林嫂的致命一击,预示了人物命运的必然结局。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 >备课
    (4)结局
    结局展示出冲突发展的结果,是情节发展的结束阶段。结局集中地表现出作家的爱憎情感和对人物的思想评价。
    情节除了上述四个基本环节之外,有的小说还有序幕和尾声。序幕是指在情节的冲突尚未展开之前,先交代人物的生活环境(时间、地点、人物关系)、主要人物的来历等。序幕起介绍主要人物、预示情节发展趋向、渲染气氛、表露创作意图和倾向性的作用。尾声是在冲突结束之后,进一步交代人物的生活状况和归宿,或展示未来的生活图景。共4页,当前第4页1234
  • >备课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