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回复: 0

初中语文说课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0 15: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 教材分析
  《乡愁》是九义教材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乡愁诗两首》之一。第四单元的课文,都是新诗。五四前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诗应运而生,并得到蓬勃发展。产生一百多年以来,一代代诗人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本首《乡愁》就是其中之一。
  本诗的教学目标是:
  1、 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美。
  2、 体会诗中的比喻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3、 体会本诗在构思上的特点和结构美、音乐美。
  4、 背诵本诗。
  5、 通过本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确台湾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读。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乡愁》的构思特点。(四个时段,四个意象。)
  2、一咏三叹,同一结构形式,反复陈说分离之苦,不仅富有音乐美,而且更有利于突出主题。
  三、学习方法:
  诗歌重在读,学习本诗,要让学生加强诵读,运用反复育读法,适当辅以讲授法,充分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四 、教学过程:
  (一)、导入。乡愁是文学艺术作品中常写题材。请学生搜集举出几首关于思念故乡的有代表性的诗作、歌曲,借以导入。
  (二)、初读本诗,整体感知。注意诗的节奏和重音。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啊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三)、精读全诗。
  结合写作背景,适当联系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隔离这一政治现实来讲解这首诗,可以使诗歌获得更深广的历史和现实内容。全诗共四节,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一种特殊的分离)——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人为这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了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这样,本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情感,诗人表达出来后却实现了物化,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领悟其中的妙处。
  (四)、品读全诗。理解了诗歌之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诵读本诗,力争达到当堂成诵的教学目标。
  (五),总结,拓展,延伸。出示另一首有关思念祖国,思念家乡的诗《乡愁四韵》,提升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
  附:板书设计
  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 个人思乡之情
  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 推
  后来-坟墓-母子死别 进
  现在-海峡-游子与大陆分离 普遍的家国之情
  托物寄情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 初中语文说课稿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