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6|回复: 0

汉人用的这“鸟灯”到底叫个啥?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10-22 10: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经由顺城巷 六如山庄 寻访我们 ↓

六如山庄内景

华夏民族用灯的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灯具逐渐演化出多样的造型。
01 雁鱼灯?鹭鱼灯?
出现于两汉时期的雁鱼灯,以其独特的“雁鸟衔鱼”造型而为人们所关注。要知道这样的造型充分表达了汉人的“环保理念”,自鱼身内部的灯匣处升起的燃烟经雁首颈导向雁体内部,而雁体内盛满的清水早已等候多时,将燃烟尽数吸收。(图一)汉代可没有现在的无烟蜡烛,这种灯具则很好地避免了室内照明生烟的情况。

         
图一  山西吴兴庄所出雁鱼灯 前段时间广受学界关注的海昏侯墓中就出土有两件雁鱼灯,此两件雁鱼灯由雁首颈、雁体、灯罩、灯盘这四个部分构成。(图二)雁首颈与雁体处有明显的接合痕迹,其应与其他雁鱼灯一样将雁首颈与雁体以子母口相接。
整体来看,灯具上雁与鱼的细节刻画细腻、形象逼真,满足了实用与观赏的双重属性。海昏侯墓中的雁鱼灯出土于北藏椁东部酒具库,两件器物并列摆放,周围还有提梁卣、缶等器物。

图二  海昏侯墓所出雁鱼灯
但是雁鱼灯里的鸟类动物,真的是雁吗?目前来看,有学者称呼其为鹅鱼灯,也有学者认为其鸟为鹭的。那么,它究竟该叫什么名字?
动物界脊索动物门鸟纲中具有与雁鱼灯形象接近的体态特征的水鸟有 雁形目、鹈形目、鹤形目、鹳形目 四种,本文将灯具形象与此四目水鸟进行比较,再结合图像、史料记载与现实情况,笔者认为应更名为 鹭鱼灯 更为合适。02 形态特征分析

在形态特征上,灯具造型中的水鸟长喙、无冠、长颈,其翅膀羽毛较为大片、稀疏,尾羽较不发达,其腿较短,足有四趾,前三趾有蹼,后肢较为发达。笔者以此形象为依据对照各目水鸟,进行比较排除。
雁形目水鸟的形态与鸭近似,该目中鸭科动物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其下又有 雁亚科与鸭亚科 两类。从 形态 上看,鸭亚科的前三趾有蹼膜的特点与雁鱼灯十分相似,然而鸭的后趾较前三趾为短,且后趾的着生位置也相对较高,与雁鱼灯有着较大差别。从 食性 上看,雁亚科中的雁族与树鸭族完全以植物质为主,鸭亚科中仅有海鸭族将鱼、蛤蜊作为主要食物,而其余之麻鸭、河鸭、潜鸭、硬尾鸭各族均以植物为主要食物,栖鸭族则兼食昆虫与植物。

(插图  自网络  鸿雁)
陈跃在其文章中将雁鱼灯中水鸟释为鸿雁并进一步提出灯具承载了鸿雁背后的美好寓意,然而鸿雁属主要食各种草本植物,偶尔吃少量的软体动物。食鱼的海鸭族主要分布在我国沿海地区,其大部分下属的嘴与颈较短,与雁鱼灯的形象亦相去较远。
鹈形目水鸟大多为活动在海岛上或沿海地区的海洋性鸟类,也有如鸬鹚科、鹈鹕科这类生活在湖泊、江河附近的。鹈鹕科水鸟在我国的长江下游地区或新疆罗布泊地区繁殖,此类水鸟“主要产于热带和亚热带,我国并不怎样常见,在北方更不容易见到”[ii]。鸬鹚科水鸟嘴短尖长,嘴短有钩,其下嘴基部长有喉囊,与灯具中水鸟的嘴部差异较大。

(插图  自网络  鹤)
鹤形目水鸟嘴长、劲长、腿长的形象与鹳、鹭近似,然而其“三级飞羽长而弯曲,折翅时覆于尾上,较尾羽为长,形成‘假尾’”[iii],与灯具中水鸟的短尾形象有着较大差距,并且鹤科鸟类足部的前三趾仅有不发达的皮膜相连,后趾则不甚发达且位置较前趾更高,亦与灯具之形象相差较多。
鹳形目水鸟食鱼,其体型大多为中、大型,其侧扁且直的嘴型与灯具中形象一致。鹳目水鸟的眼先常裸出,与灯具中水鸟之眼相似。鹳形目中鹮科仅分布于我国南部及西南部,而鹳科与鹭科分布较广。
鹳与鹭、鹤 的形态十分相似,鹳的喙“基部甚厚,至端部逐渐变细”[iv],相较雁鱼灯的喙部不同。鹭科水鸟中如苍鹭、草鹭、夜鹭等属头部有明显的冠羽,与灯具形象不同,而白鹭属、牛背鹭属则没有冠羽,其形态亦与雁鱼灯形象较为接近。视觉上鹭的腿要比雁鱼灯中水鸟的长很多,然而以襄汾吴兴庄雁鱼灯为例,其腿与翅膀的比例约为1:2,而白鹭的跗蹠[v]与翅膀的比例在1:2.7左右[vi],其腿与翅膀的比例应当与雁鱼灯的相差不大。
另外,雁鱼灯的足部有明显的蹼,而鹭科只有微蹼,这里存在一定出入,可能是出于增加触地面积、保证器物稳定性的目的而做的变动。
通过对雁形目、鹤形目与鹳形目水鸟的形态与习性的比较,鹳形目鹭科动物最为接近雁鱼灯的形象,其次是鹳形目鹳科动物,现实中水鸟形象与雁鱼灯之间的差别应当是由艺术加工造成的。
03 生态环境分析
从生态环境来看,陕西地区有着适宜水鸟生存的环境。秦汉时期关中地区有着较为密集的水资源[vii],朔县旁有治水流经、神木旁有窟野河流经[viii],可见秦汉时期不论中央地区还是已发现雁鱼灯的汉墓周围都有适宜水鸟存活的水域环境。

(插图  自网络  渭河湿地)
以鹭科动物为例,现今亦仍有着大量的鹭栖息在渭河湿地,而根据竺可桢[ix]、王子今[x]、陈业新[xi]等学者观点,两汉时期气温与今天无较大差别,可见两汉时期陕西地区同样适宜鹭鸟生存。北方地区汉代已有鹭的踪影。《汉书·地理志》中记载“陈国,今淮阳之地。......陈诗曰:‘坎其击鼓,宛丘之下,亡东亡夏,值其鹭羽。’”[xii]鹭鸟的羽毛在周代已经成为了陈国的祭祀用品,长安与淮阳国纬度相近,有着同样适宜鹭鸟生存的气候环境。
可见,鹭一类的水鸟在汉代栖息于长安附近是极有可能的。
04 象征形象分析
另外,雁、鹤与鹭鸟所象征的形象有着较大的差别。《禽经》中有:“鹤千载变苍,又千载变黑,所谓玄鹤也……鹤之驯养于家庭者,饮露则飞去。”[xiii],《汉书》中有:“双鶬下,玄鹤加。”[xiv]可见鹤多为苍色或黑色、饮露长寿的仙鸟形象,其与雁鱼灯中有涂彩、捕鱼的水鸟形象有着明显的差别。
《禽经》中“鸿雁属,大曰鸿,小曰雁,飞有行列也。鹭,白鹭也。小不踰大,飞有次序,百官缙绅之象,诗以振鹭比百寮,雍容喻朝美。”[xv]可见雁与鹭均是恪守秩序的水鸟形象,而鹭更是百官群寮的象征。
《后汉书·蔡邕列传》中有;“鸿渐盈阶,振鹭充庭。”[xvi]《后汉书·文苑列传》中有“虽振鹭之集西雍,济济之在周庭,无以或加。”[xvii]两处记载中都以“振鹭”作为官员济济的象征。《乐府诗集》中收录汉曲《朱鹭曲》:“朱鹭,鱼以乌。路訾邪?鹭何食?食茄下。不之食,不以吐,将以问诛(一作谏)者。”[xviii]鹭食鱼的形象更是与正直的官员相联系,那么鹭食鱼的铜灯出现在西汉的高等级墓葬中也就合情合理。05 汉画像石中的水鸟衔鱼形象

在汉代画像石中也有着不少的水鸟衔鱼的形象。山东武氏祠前室画像石(图三)中,将要衔鱼之水鸟与旁边飞翔的雁鸟具有明显的差别。

图三  山东武氏祠画像石
山西马茂庄二号墓画像石(图四)中水鸟衔一配饰,其侧面与雁鱼灯相似。

图四  山东马茂庄画像石
陕西绥德墓画像石(图五)、江浙地区元和三年题铭画像石(图六)以及山东济宁、枣庄地区画像石(图七)中衔鱼之水鸟明显具有鹳形目鸟类的特征。

图五  绥德画像石

图六  江浙画像石

图七  山东画像石
河南永城固上村画像石(图八)、山东宋山小石祠后壁画像石(图九)中的衔鱼水鸟头部有丝状饰羽、颈部细长,可以判断为鹭科水鸟。

图八  河南永城画像石
河南登封少室东关画像石(图十)中的鹭鸟回首衔鱼哺雏,该形象与雁鱼灯的基本一致。

图九  山东宋山画像石图十  河南登封画像石
06 他釭灯形象
雁鱼灯的原型探讨还可从其他釭灯入手。刘胜墓中出土一盏带罩铜灯造型简约,结构与雁鱼灯一致,器盘径12.2厘米、通高33厘米[xix]。(图十一)

图十一  刘胜墓铜灯
此盏釭灯虽然不采用动物的造型,却与雁衔鱼的形象极为相似,故笔者推测雁鱼灯中雁回首的形象应当是沿袭此种釭灯的制法而塑造的,其目的有二:一、保持重心的稳定,灯罩、灯盘必须放置在器物中央位置,烟道的朝向也随之变化;二、倒“U”形烟道方便烟直接通往下腹位置。雁回首的形象是出于结构与功用的需求,其“正首”后的形象明显与鹭捕食鱼的样子相似。(图十二)

图十二  “正首”对比图 结论综合史料、图像与实际情况,可以看出所谓“雁鱼灯”是研究者对器物定名的误传,该类灯具实际上与相关画像石题材一样,表现的是鹭捕鱼的场景,实际上是作器者对此类渔猎生活场景的还原,更蕴含着官员人才充盈、朝廷井然有序的美好意愿。故笔者认为该类灯具应称为“鹭鱼灯”更为合适。
* 本文原载自《洛阳考古》2018年第4期,节选部分有删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