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7|回复: 0

【原】藏地记忆:“黑鹰”飞墨脱,道不尽的悲壮!

[复制链接]

40万

主题

40万

帖子

121万

积分

VIP用户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219528
发表于 2020-7-23 10: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黑鹰”飞墨脱,道不尽的悲壮

e5pjrr1t5kj.jpg

e5pjrr1t5kj.jpg

在2013年10月30日正式通车前,被称为“高原孤岛”的西藏墨脱,绕过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躲在多雄拉山的背后,每年冬季都会大雪封山,有时还有雪灾,时常造成边防官兵和当地干部群众粮食短缺。因此,解决边防官兵和当地干部群众物资补给困难,一直是个大难题,直到“黑鹰”直升机的出现。
他们,把生命留在这里
进入墨脱,必须要翻越天险多雄拉雪山。多雄拉被当地人视为鬼门关,湿暖的印度洋季风与高原寒冷气流在此交汇,印度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在此挤压相撞,导致气候复杂多变,地震、塌方、雪崩、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进入墨脱的物资主要依靠人背马驮,而恶劣的天气和复杂的地质条件,无疑给他们增加了难度和风险。
伍忠伦,第一位进军墨脱牺牲的战士
1962年6月4日深夜11时3O分,一份由司令员张国华和政委谭冠三签署的加急电令发到某团:“……限你部×日××时前赶到墨脱××地区集结待命!”
当时,正是封山期,山口暴风雪肆虐,路途异常艰险,当地人都不敢冒险翻山。某团既没有地图,也不了解墨脱的情况,但是,军情紧急,必须完成任务!
部队冒雨夜渡过雅鲁藏布江后,开始翻越多雄拉山口。山上雪深处几乎没过脖子,只能靠身体“切”开积雪,强行开进。翻山途中,本已患病的副指导员伍忠伦在队后担负收容任务,因严重的高原反应倒下了。被发现时,他头朝墨脱,两手死死抠进冰雪,身后留下了一道奋力爬行了三百多米的雪槽。
伍忠伦是进军墨脱牺牲的第一位战士。那年,伍忠伦27岁。
张洪万,用生命最后一口气指挥新兵脱离危险
1976年5月,多雄拉一反常态提前两个月开山,墨脱部队背运给养的工作也提前展开。正在家乡休假的某连副连长张洪万,被一纸电令召回部队。那天,张洪万带队离开排区时,日上三竿。没等这支背物队伍爬上半山,一股藏北寒流和印度洋吹过来的暖热流在多雄拉碰撞了,暴风雪瞬间封盖住了多雄拉。张洪万有过20多次闯关经验,率队同暴风雪搏斗近3小时,把背物队带过多雄拉山口时,大叫起来:“6个新兵在哪?”张洪万见没有应声,便又转身向风雪弥漫的多雄拉山口爬去,鸣枪收拢了6位在风雪中喊叫的新兵,迅速将他们带过山口。然而,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铺天盖地的雪崩,从百米山巅向他们扑来。“向右,快跑!”张洪万面对滚滚而下的雪崩,用生命的最后一口气,指挥不知所措的6位新兵脱离了危险,而他自己却被呼啸而下的雪崩吞没了。
72小时后,张洪万的遗体被挖出,军装口袋里有张照片:张洪万和妻子在逗刚满百天的儿子,一家人笑得多甜。
千年不融的冰湖边,曾经站立过5尊战士“冰雕”
1982年6月10日,5名背运器材的官兵路过多雄拉山口时,遇上罕见的暴风雪。待到第二天早晨,厚厚的积雪已覆盖了多雄拉。当官兵赶来时,拼命地刨开积雪,他们已化作了一个个冰雕:那个17岁的小兵,坐在石头上,肩上还背着器材。又一个,怀里紧抱着战友们捎的一大抱信。还有一个,嘴张着,像在呼喊。第四个,在雪中往下爬了好远,离雪线下沿只有10多米了。第五个,当时未能找到。多雄拉又多了五座坟莹:副排长廖文强、班长邹永发、藏族战士索姆扎西、战士祝国成和吴文贤。
“黑鹰”落户中国
当时正值全军边海防调查,5名战士牺牲的录像送到北京,老帅们看了,当场决定动用外汇买直升机。
恰在此时,中美关系迎来了蜜月期,双方在军事领域开展了大量合作。1983年,中央军委决定在国际市场上引进一型能适应青藏高原恶劣气候环境的先进运输直升机。当年,各竞标厂商的产品被空运到拉萨贡嘎机场进行高原性能试飞。结果,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的“黑鹰”直升机表现出色。在这次验证飞行中,“黑鹰”直升机达到了7315米的巡航高度,这一卓越性能使其脱颖而出,成为当之无愧的“高原之王”。
1984年7月,中美双方签订了购买24架S-70C民用“黑鹰”直升机的合同。合同包括24架单价600万美元的“黑鹰”直升机、3套单价78万美元的外挂式副油箱系统,以及维护直升机所需的工具备件等,总价1.5亿美元。中方还派出8名飞行人员和部分机务人员赴美培训。尽管这些飞机价格高昂,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它们是值得花这么多钱的。1984年11月,首批4架“黑鹰”直升机运抵天津,最后一批7架“黑鹰”直升机于1985年10月交付中国。
西科斯基公司为我国“黑鹰”直升机分配的编号为S-70C-2,该机型在美军中的编号为UH-60。美国军队习惯以印第安土著部族的名字来给飞机命名,“黑鹰”是福克斯印第安部族的一位酋长。1832年,他在威斯康星州的斧头河边与美军激战,部族被灭,但美国人仍十分敬畏他,于是将20世纪80年代美军主力通用直升机命名为“黑鹰”。另外,“黑鹰”直升机与凶猛的飞禽“鹰”具有某些共性也是以此命名它的重要原因。
“黑鹰”直升机落户中国后,最初部署在空军。1986年10月3日,中央军委批准组建陆军航空兵部队,“黑鹰”直升机也随之转入陆军航空兵。
西科斯基公司曾期望出售100架“黑鹰”直升机给中国,然而1989年后中美亲密关系戛然而止,美方对我国实施了禁运,从此再也没有向我国出售“黑鹰”直升机。由于看到中国的“黑鹰”直升机基本上飞翔在青藏高原,而且执行的任务多数为人道主义救援任务,美国从1993年以后又对中国恢复了“黑鹰”直升机零配件的供应。
“黑鹰”“死亡之谷”显神威

i1cm2u2f32v.jpg

i1cm2u2f32v.jpg

1985年后,“黑鹰”直升机开始进入青藏高原地区服役,从而结束了我国高原上没有直升机服役的历史。当年10月,两架“黑鹰”直升机接到命令,到青海唐古拉山格尔木地区抢救遭暴风雪袭击的牧民。当时,“黑鹰”直升机还处于合同飞行训练阶段,飞机上没有安装氧气系统,飞行员只好带上氧气袋就出发了。
在随后的一个星期里,飞行员驾驶“黑鹰”直升机不断向牧民点投放食品、饮料,并把生病的牧民和老人安置在安全的地方。当直升机需要加油时,则把加油车开到公路上,直接在公路上为“黑鹰”直升机加油,从而顺利完成了数百户灾民的撤离工作。这是“黑鹰”直升机第一次在中国公众面前亮相。
关于我国陆航团驾驶“黑鹰”首航墨脱,有的资料称是1985年10月,但是,《解放军报》的文字记载则为1985年12月21日:1985年12月,我国飞行员驾驶“黑鹰”直升机开通拉萨——林芝的航线后,却被阻隔在墨脱的门户——多雄拉山口外。
多雄拉山谷位于海拔4200米以上,是一条长200多公里、宽2~3公里的峡谷。来自印度洋的热风与青藏高原的寒流在峡谷间汇合相撞,交织成令人发憷的恶性气流。因此,这里被称为“鬼门关”,是不可跨越的“飞行禁区”,这里的航段被称为 “空中陷阱”和 “死亡航线”。据美国官方公布的数据,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空军3年内在包括这条航线在内的“驼峰航线”上损失飞机486架,牺牲和失踪机组人员1579人。
12月21日上午,某团团长邢喜贵带领两架飞机拉开了首航墨脱的战幕。
当飞机靠近多雄拉山口时,浓雾瞬间抢先占领了山口,一股强大气流向他们的“黑鹰”直升机疯狂袭来。狂风在山间嘶吼,卷起如烟如幕的雪雾,罩住了多雄拉山口。“黑鹰”剧烈颤抖,机身上下沉浮。强行飞吧,云中就是险峻的雪山;返航吧,救灾紧迫。邢团长便命令另一架直升机返航,自己驾驶直升机向左后转弯飞出云层,盯住了墨脱境内七千多米的那木卓巴尔瓦雪峰,并以此为地标,穿过多雄拉山口向墨脱速降。当“黑鹰”徐徐盘旋而下,直至降落后。墨脱县党政军机关人员和门巴族人民倾城而出,欢呼雷动,载歌载舞,欢迎这从天而降的“金珠玛米”。
飞行员们动情了,四架直升机每天数次飞越喜马拉雅山,一连十天,共飞191架次,空运大米、食盐、食油85吨,而“黑鹰”最后一天的飞行正是1986年元旦。
此后,4架“黑鹰”直升机在一个月内穿梭于海拔7000米以上的群峰间,总飞行时间达320小时,完成了对墨脱军民一年所需物资的补给,而这在以前只能在每年7至9月靠牦牛和人力运进墨脱。
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黑鹰”飞进墨脱以后,墨脱人第一次用上了电灯,第一次看上了电视,第一次同外界通上了电话。《墨脱县志》也记载着“神鹰”给墨脱带来的无数个第一:第一套电站设备、第一台电视机、第一台计算机、第一辆拖拉机、第一台X光机和B超机、第一对良种猪……
这次行动不仅掀开了中国军队现代化后勤保障历史性的一页,也为日后科学考察、发现世界第一大峡谷奠定了基础。
而崇拜雄鹰的门巴族和藏族老人,从此见到来援的“黑鹰”直升机就会顶礼膜拜。
“黑鹰”折翼英雄魂归多雄拉

qsc2jdywghc.jpg

qsc2jdywghc.jpg

“黑鹰”服役入列后,多次参加西藏的抢险救灾行动和返回式卫星回收的任务,使用强度大,出勤率高,在1989年以前总飞行时间就超过了11000小时。加上“黑鹰”的使用环境主要是青藏高原,气候条件恶劣,特别是过墨脱多雄拉山,西伯利亚寒流与印度洋暖流在此交汇,风切变严重,变幻莫测的恶劣气候一直威胁着航行安全。数十年来,在墨脱境内就发生过两起“黑鹰”机毁人亡的事故。
1、1988年5月27日,陆航试训基地2团邱光华邓贵芳机组驾驶一架“黑鹰”直升机执行运输任务,在穿越多雄拉山口时遭遇强气流,机身偏移,旋翼打在雪壁上失去升力,落地后机身下滑数十米才稳住,好在机组人员全部幸存。救援人员只能拆掉机内设备运下山,从此,残存的机壳成了多雄拉的一个独特景观。
机长邱光华是羌族人,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挑选的第一代少数民族飞行员。20多年后,2008年,在汶川地震的救灾中,他坚持驾机连续19天执行救灾任务,在一次飞行中遭遇浓雾和强气流,不幸牺牲。那时,距离他停飞,只剩半年时间。
2、1989年4月1日,又是在林芝墨脱间的航线上,张崇海机组驾驶的5626号“黑鹰”直升机失踪。至5月10日,军地派出直升机50余架次,人员3100多人次,搜索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一无所获。部队甚至一度以为直升机已飞入敌境。
几个月后,多雄拉南坡冰雪开始融化,一个藏族猎人的猎犬,嗅出了露出地面的人体碎骨,这才找到了机组的失事地点。经过分析现场痕迹,失事直升机是因气象原因撞山,机长张崇海、副驾驶巴古泽旺、领航员刘家强、空中机械师唐孝德全部遇难,4人的遗骨收起来不满一脸盆。
因路途险恶,无法将烈士遗体带回,遂在野外简陋条件下就地火化。从北京派出的陆航试训基地工作组在事故现场顺着直升机滚落痕迹在峭壁上发现了撞击点。
事故最终被确定为气象原因。
向英雄致敬!
“黑鹰”的传奇正在慢慢画上句号
我国的“黑鹰”直升机服役已经20多年了,这些直升机当时曾引领风骚,但现在已经算不上先进了。美军“黑鹰”直升机的许多升级型号,例如,UH-60L、MH-60G等,其性能已大大超过中国的“黑鹰”直升机。随着中国“黑鹰”直升机的逐渐老化,目前能完好使用的已经不多了。
2016年后,一款酷似“黑鹰”的直升机陆续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我款被正式命名为“直-20”的通用直升机,正是我国研制的一款三军通用型直升机,据说,其性能要比“黑鹰”强大许多,“黑鹰”终于后继有人了。

1spdwgopum3.jpg

1spdwgopum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师哈哈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iy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4( 苏ICP备14049462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