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哈哈达人 发表于 2023-10-16 01:33:56

《飞夺泸定桥》教案

《飞夺泸定桥》教案(通用12篇)
《飞夺泸定桥》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的伟大精神,得到感染、育。
  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关键”、“千钧一发”造句。
  3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写出各段的段落大意。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 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10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毛泽东主席在他的七律《长征》中有这样的感慨:“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为什么一想起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就让人感到阵阵寒意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齐读课题(要读出红军英勇、一往无前的气概)。了解了红军飞夺泸定桥这样一段真实的历史后,同学们一定能明白主席诗句中的某些含义。
  二、新授
  1 首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板书:北上抗日)
  2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红军是怎样飞夺泸定桥的。文章哪方面的内容照应了“飞”字?(师在“飞”上加着重号)哪方面的内容又刻画了“夺”的场面?(师在“夺”上加着重号)(指名回答,板书:抢时间攻天险)
  3 红四团的战士们为什么要抢时间?请大家从课文的有关段落中找出关键性的一句话。
  (1)指名回答。出示课件1中的第一个文本“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关键。”能有感情地读一读,从而体会当时的情况吗?谁来试一试?(指名读,
  (2)同学们能否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出这句话的意思呢?出示课件1的文本2、3。“只有……才……”“如果……就……”
  a同学们先试着说一说注意把话说通顺说完整。b谁愿意说给我们大家听呢?
  (3)老师还想考一考大家,能否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呢?请看问题:出示课件
  抢在敌人前头,是红四团(战胜敌人)的关键。
  抢在敌人前头,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关键。
  抢在敌人前头,也可能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的关键。
  a同学们能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思考吗?可小组讨论。b谁来说一说?c齐读。
  (4)过渡:同学们,一场生与死的搏斗,一场血与火的考验就摆在战士们面前。抢在前面,是红四团生死存亡的选择,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关键,更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的沉重砝码!那么我们的红军战士又是怎样争分夺秒地去抢时间的呢?请看:
  4 出示课件3(点播1),学生观看。师:从刚才观看的录相中,你觉得红军战士怎么样?(指名说)能不能联系课文内容谈谈?学生结合课文谈感受,师相机板书:大智大勇
  5 过渡语:红四团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抢在敌人前面,胜利到达泸定桥,耳边却传来了这样的喊叫:出示课件4
  “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1)谁来读读敌人的喊叫?(点击鼠标,突出人物语言,2人读)敌人的语气是怎样的?(狂妄、嚣张、不可一世)他们为什么敢如此放肆,凭借的是什么?(凭借天险)
  (2)“凭着天险”中的“天险”(点击鼠标)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出示课件5,边读边想象其画面。(自由读)
  (3)能把自己的想象、体会在朗读中表现出来吗?谁来试试?指名1—2人读,师指导。
  (4)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一起来读一读吧!
  (5)师:眼前是几根光溜溜、寒森森的铁链,脚下又是十米多高的震耳欲聋的阵阵惊涛,无论是桥还是水,给我们的感觉都怎样?—齐说:险。正是凭借着这样的天险,桥对岸的守敌向红四团的战士们疯狂地喊叫着:出示课件6“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一起读!
  6 (过渡)在狂妄嚣张的敌人眼里难以逾越、插翅难飞的天险是否阻挡了红军战士前进的脚步呢?出示课件7(点播2)。看,红军战士竟真的“飞过来”了!这就是夺桥时那惊险悲壮的一幕!
  a从录相中,你看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品质?(指名说)
  b课文是怎样描绘的呢?请自由朗读7、8自然段,并圈划出文中动作描写最精彩、最扣人心弦的片断。(生读划、师巡堂)
  把你所发现的精彩之处介绍给我们大家,好吗?指名说,师相机出示课件8“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a请同学们先对照自己的课本,自由说。b指名说,覆盖正确答案。
  c自由读,体会怎么读。d 指名读。指导读:速度?—指名读。语气?—指名读。e齐读。f启发思考:括号中的词语体现了什么?(指名说,板书:不怕牺牲)
  7红四团的战士们克服重重困难,争分夺秒地赶到了泸定桥;他们又以生命为筹码,攻克了蒋介石集团以为固若金汤的天险,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又一个神话。这一次胜利有什么意义?请齐读第9自然段。(读后师引导板书:继续北上)
  8结合板书:从文章三个部分来看,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三、总结,出示课件9
  练习:课文以(事情发展)为序,按夺桥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写,重点扣住红军战士(抢时间)和(攻天险)两个方面,表现了他们的(大智大勇)和(不怕牺牲)。1自由说。2同桌互说。3指名说。
  结束语:这节课大家以饱满的激qing投入进来了,同学们看到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的解放赴汤蹈火、前赴后继之时,是否能体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毛主席为什么写下“大渡桥横铁索寒”这样的诗句了呢?
  板书设计
  继续北上(结果)
  抢时间大智大勇
  15 飞夺泸定桥(经过)
  攻天险不怕牺牲
  北上抗日(起因)
  大渡河两岸峭壁耸立。对—支军队来说,又是出奇的艰险——渡江艰险,登攀陡峭山崖上的小路也很艰险。河并不宽,但其流速和多变的流向以及水中的游涡和礁石令人望而生畏,这是个危险的去处。战士们浑身淌着汗水,伏在铁索上一节一节地向桥那边爬去,谁也不去看下面翻滚着的激流。一节又一节,一尺又一尺,艰难地向前移动着。三连的战士拿着新木板跟在突击队员后面,一边往前爬,一边把木板往桥上铺。前面,国民党士兵把煤油浇在没有撤去的木板上,燃起熊熊大火。但是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挡突击队员,他们继续向前。到了桥的那一端,他们爬上敌人来不及抽走的桥板,在浓烟和烈火中发起强攻。他们一边跑,一边端着冲锋枪猛射。当被烟熏黑、衣服也着了火的红军战士冲上对岸时,国民党守军逃跑了。在这场拼死的攻击中,二十二人中有十八人活下来了,而且没有受伤。这次勇敢的行动保证了艰难的长征将以胜利告终。
《飞夺泸定桥》教案 篇2  预习提示
  1、通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2、认识“泸、诡、撤、链、狈”,学会“渡、湍、妄、泞、蛇、喉、咙、瓢、震、聋、疯、霎、钧”,理解以下重点词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水流湍急”、“倾盆大雨”。
  3、结合课文说说“飞”和“夺” 的含义。
  4、课文第五段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红军夺桥的困难?你想用哪几个词语概括?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2.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文章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叙述事情时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能力。
  4.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5. 通过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
  l.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3. 通过读课文,理解题目中“飞夺”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2.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文章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叙述事情时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解题,了解时代背景。  
  1、《飞夺泸定桥》关键词是什么?“飞”、“夺”各是什么意思?
  2、简介时代背景。
  泸定桥在四川泸定县大渡河上,1706年建成,是四川西康的交通要道。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来到大渡河边。这里水流太急,不能架桥,渡口只有几只小船,往返一次就需要几十分钟,几万红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要用多少天啊!能否及时度过大渡河,对红军至关重要,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迅速渡河,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的阴谋,必须火速夺下泸定桥。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撤che 召zhao读音  “关键、千钧一发、水流湍急、诡计、震耳欲聋”的意思。  
  2、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写的什么内容?  
  3、小组讨论,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1),讲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下泸定桥。  
  第二部分(2),讲红四军团接到夺下泸定桥的命令。  
  第三部分(3—5),讲红军跟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赶在前边到达泸定桥。  
  第四部分(6—7),讲红军英勇夺下泸定桥。  
  第五部分(8),讲红军主力顺利度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但是,文章只要按“起因”、“经过”、“结果”的结构来分,也可以。  
  三、同桌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问题。
  略
  师小结:通过初读课文,大家知道了红军北上抗日,必须要夺取泸定桥,这是关系着革命胜利的关键所在。 
  四、课堂检测。
  1、同桌互相读课文。
  2、给下面字注上拼音。
  泸、诡、撤、链、狈
  3、看拼音写词语。
  dà dù hé shuǐ liú tuān ji wàng xiǎng ní nìng hóu lóng
  ( ) ( ) ( ) ( ) ( )
  piáo pō zhèn ěr yù lóng fēng kuáng shà shí qiān jūn yí fà
  ( ) ( ) ( ) ( ) ( )
  4、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 通过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天险:两岸高山峻岭,大渡河水流湍急,涛声震耳欲聋,铁索桥在风中摇荡。  
  教师引语: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
  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板书:泸定桥)于是,为攻夺天险,长征中一场最为悲壮的战斗打响了!(板书:飞夺)  
  2、现在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吧!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课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讲的?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二、自读自悟,交流汇报  
  1、课题“飞夺泸定桥”中关键词是什么?“飞”、“夺”各是什么意思?  
  2、通过刚才的阅读,谁能围绕课题来说一说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讲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概括板书:抢时间攻天险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主要写了红四团28日早上接到紧急命令,经过一天一夜的急行军赶在敌人前面,攻下天险泸定桥,消灭了守城敌人,获得胜利。  
  3、同学们,在刚才读课文中有问题吗?现在可以把你们读书思考后仍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  
  学生可能会提出: 
  为什么说“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敌人为什么要喊“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课文本来应该主要写攻天险泸定桥,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多篇幅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这两部分内容?  
  ……  
  师:刚才大家都提了值得探讨的问题,咱们随着课文的阅读,看看能不能自己解决,如果不能解决的话,我们一起来解决,好不好?  
  4、现在,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段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自己解决。(学生读书思考)  
  谁为说说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学生谈看法。(学生可以从天险角度、敌人情况、时间紧、路程远、任务重等方面说)  
  三、体会“抢时间”,初步释疑。  
  1、请大家再读读第4、5自然段,思考:红军战士是怎么抢时间到达泸定桥的?  ①用“——”和“~~”分别画出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怎样克服困难的?
  困难:a、高山峻岭;b、敌人阻击;c、一整天没吃饭;d、对岸敌人出现火把;e、下雨火把被浇灭。  
  克服:a、翻山越岭;b、击溃敌人;c、忘记饥饿和疲劳;d、点火赛跑;e、冒雨前进;f、智斗敌人;g、敌宿营,我照进……  
  ②说一说在你的心目中,这是一支怎样的红军队伍?学生谈看法,结合所画的句子来说。
  如:机智——与敌人的对话;  顽强——克服重重困难:山高路远、忍饥挨饿、冒雨摸黑、与敌作战;
  ……  
  2、同桌一起配合读一读,把红军的英勇顽强读出来。  
  我们大家来试一试,女生来读描写困难的句子,男生来读红军英勇地克服困难的句子。(男女生轮读)  
  三、体会“天险”,深入释疑。  
  1、现在我们一起探讨另外几个问题,这都与天险泸定桥密切相关,那就让我们读读第6自然段,看能否再次自己解决疑问。  
  同学们,请你们边读边画一画表现泸定桥十分险要的词语,准备谈谈自己的体会。  
  ① 桥险: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一不小心,就有掉下去的可能)  
  ② 水急: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桥下水流湍急,掉下去必死无疑)  
  ③敌狂: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过桥等于到敌人的枪口上去送死)  如有同学在课前收集了关于泸定桥的资料,也可以请其读给大家听一听。  
  2、小结。泸定桥险象环生、大渡河水流湍急、敌人凶狠嚣张。对于红军来说,真的是天险难越啊!同学们,老师很想和你们一起来读读这段,我们大家一起体会体会泸定桥的险,行吗?(教师引读: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多米高……向桥下一看……桥对岸的泸定城背靠着山……)  
  3、下面我们再回头来看一下刚才提出来的问题:为什么说“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泸定桥这天险和对岸两个团的敌人,已很难攻打了,若再加上增援的两个旅,这场仗就更难打了。难怪课文里说“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四、体会“攻天险”,再次感悟。  
  1、红军历尽千难万险,终于抢在敌人前面到达泸定桥,但面对天险和敌人的防守,红四团是怎样攻打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8、9自然段,看你对这支红军队伍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学生读书后讨论后汇报。学生可能会谈到
  在“抢时间”那几段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的英勇顽强;在“攻天险”这两段中,我们可以更深地体会到他们的奋不顾身:失足落水会牺牲;枪弹打中会牺牲;烈火烧身会牺牲……可以说随时都会有生命的危险,但他们还是很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 
  这是一支英雄的队伍:从团长、政委到二连、三连,都是那么不怕牺牲。  最令人敬佩的是二连的22位英雄:他们是突击队员,课文写他们“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正因有了这些英雄们的舍生忘死,在泸定桥上才杀出了一条血路,才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
  3、师小结:脚下是涛天巨浪,身边是枪林弹雨,桥头是熊熊大火,对岸是凶狠的敌人,红四团的战士们正是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对敌人刻骨的仇恨,才使他们 “飞”过了天险,粉碎了敌人的妄想,取得了长征中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让我们满怀着对英雄们的崇敬之情,一起来有感情地读读8、9自然段吧!
  4、学生充满激qing地朗读8、9自然段。
  5、让我们回到1935年,再来看看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吧!
  录像:电影《大渡河》中“飞夺泸定桥”片段。
  6、看得出,同学们的心灵已经被这群舍生忘死的英雄深深地震撼了。
  战士们“攻天险”这些场面直接给我们展示出了红军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精神。那作者为什么还要描写时间紧、路途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呢?
  学生思考后可能会回答:写时间紧、路途险,更能表现出红军的英勇顽强;正因天险如此之险,居然被红军攻下了,才说明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五、总结全文
  1、同学们,学完了课文,现在能谈谈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可从自己所体会到的课文的思想感情、作者的写作顺序等方面去谈)
  2、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3、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通过读书讨论,解决了自己提出来的问题,真能干!老师相信,通过学习这篇课文,红四团的高大形象一定会永远矗立在我们每个人心中!老师更相信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能像红军叔叔一样坚强勇敢!
  六、课堂检测
  1、“飞”的意思是:————,“夺”的意思是————,文章主要写了————————————————————————————————————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精神。
  2、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用“︱”把这段课文分成三层
  (2)你能用哪三个词语来概括?
  —————— —————— ——————
  3、课文原文填空。
  二连担任突击队,二十二位英雄( )冲锋枪、短枪,( )着马刀,( )着手榴弹,( )着敌人密集的枪弹,( )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板书设计
  击溃敌人
  忘记饥饿疲劳
  抢时间 点起火把赶路
  摸黑冒雨前进
  飞夺泸定桥      冒着——枪弹
  攀着——铁链
  攻天险 穿过——大火
  冲进——城里
  展开——搏斗
《飞夺泸定桥》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运用以下词语:震耳欲聋、千钧一发、奋不顾身、浩浩荡荡、狼狈。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教学准备:电影《飞夺泸定桥》片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接着学习《飞夺泸定桥》。找同学读一下前五个自然段。我们再一起回顾一下上节课所讲的内容。
  师:红军战士在漆黑的夜里冒着雨,踩着泥水,战胜了饥饿,战胜了寒冷与敌人抢时间,在20多个小时走了120公里路,终于赶到了泸定桥,取得战斗的第一步胜利,现在他们又面临着什么呢?
  二、学习第六自然段
  指名读这一段
  简单的说这段在写什么?(泸定桥)
  读完这段话你有何感受?并说说你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学生读课文。集体交流。
  重点问题点拨
  桥:抓住重点词:“算”品味它的妙处,抓住一个比喻句: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
  水:找学生读,师生共同探讨写了水的哪些方面的特点:
  水声:震耳欲聋(指导学生理解运用)
  水色:红褐色
  水势:抓住重点词体会(学生勾画,师生共同探讨)
  溅起、直泻、心惊胆寒、撞击
  比喻句:象瀑布一样
  句子比较练习:下面句子好还是文中的句子好?“红褐色的河水从上游山峡流下来流到岩石上,溅起了浪花”
  教师:我们要学习作者用词准确,一字字琢磨。
  岸:两岸高山峻岭,城堵桥头
  2、详写泸定桥有什么用处?(衬托)
  3、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这句话什么意思?
  1、敌人猖狂2、渡桥困难
  四、这样的河,这样的桥,这样的水,这样的岸,这样的天险,我们的红军飞过去了没有?(飞过去了)下面的文章是不是就开始写怎么飞?下面请同学们画出“飞夺”过程中表现人物语言、动作的语句,并说一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重点指导:
  1、句子“22位英雄拿着端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敌人冲去。”中重点词: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冲去,引导同学如果换成其他词,行不行?从中体会用词的准确。指导学生反复读这一句话,要大声,速度快,读得有劲,读出紧张的气氛。
  2、句子“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的穿过大火,冲进城去……”中重点词:奋不顾身。比喻句。
  3、词语:“千钧一发”、“狼狈”结合课文理解。“千钧一发”要会运用,狼狈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更形象地看到敌军的溃败,我军的胜利。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这两段课文,读出我红军战士的不怕危险,不怕牺牲,英勇战斗的英雄气概,展现那惊心动魄的场面,读出对红军战士的崇敬、赞扬、热爱。
  五、齐读最后一段,让我们把胜利的消息传到世界的角角落落。
  六、总结
  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肯定会有很多话想说,下面老师就给大家机会,请用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开始吧。
  七、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好句。
  2、从课外选一篇长征故事,读一读。
《飞夺泸定桥》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学习分析事件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2.照样子填上适当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6自然段。
  4.能把夺桥的经过写成200字左右的短文,并用上指定的词语。
  5.学习课文,了解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沪定桥战斗英雄业绩。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红军战士,向红军战士学习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分析事件概括中心思想。 把红四团夺桥的经过用指定的词语写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记叙文《飞夺沪定桥》。
  沪定桥1706年建成,是四川和青海、西藏的交通要道。桥长100米,宽2.8米,高14.5米,是我国古老的铁索桥之一。北上抗日的红军于1935年s月到达四川省沪定县过大渡河。
  沪定桥建在离水面几十米高的大渡河上。沪定桥由13根铁链组成,木板又被敌人抽掉了。河水波涛汹涌,水声震耳欲聋。红军突击队22名战士英勇顽强,与敌人激战2个小时,夺下了沪定桥,为红军继续北上抗日打通了道路。
  二.讨论分段 默读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红军战士夺桥的。(6—8自然段)
  从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红军战士“像飞一样行军”的。(3一5自然段)
  其余的写了什麽(1、2自然段写红军要夺桥) (9自然段写红军夺桥后的结果)
  全文可分五段:一(1)要夺桥 二(2)命令夺桥 三(3一5)飞速行军 四(6——8)夺桥 五(9)夺桥后
  三.自由读课文 审题.
  飞:速度快,神速。
  夺:攻占,攻打。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 要夺取沪定桥 飞速赶到沪定桥 夺取沪定桥 渡过沪定桥 分段
  一(1)   二(2一5)  三(6一8)  四(9)
  四.学习第一段和第二段
  1.默读 思考北上红军过大渡河为什么非从沪定桥走不可?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崇山峻岭,只有沪定桥可以通过。只有,唯一,说明没有其它道路可走。)
  2.读出必须过桥的坚定语气。 小结:这一段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概括地写出了大渡河是天险,点明了泸定桥是必经之路,体现了“飞夺”的必要性。 五、学习第三段默读思考。
  (1.战胜敌人的关键是什麽?抢在敌人的援兵之前是夺下沪定桥的关键。
  (2.红四团要抢在敌人的前面赶到沪定桥遇到了哪些困难?用笔画下描写红四团抢时间飞到沪定桥的词语。
  (3.读句子体会描写表现红四团战士精神的句子。 不怕困难,机智,顽强斗争的精神。 读出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坚定语气。
  (4.找出表示红军抢时间、争速度的词语。 时间 地点 28日早上 离沪定桥120公里 28日晚7点钟 离沪定桥55公里 29日早晨赶到沪定桥 飞这段突出一个飞宇。同样的自然环境,同样多的时间,红军能抢先赶到沪定桥。红军战士与敌人抢时间、争速度,飞速赶到沪定桥,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六.学习第四段
  1.小声读,思考 红军是怎样攻克天险夺取沪定桥的?分几层意思写的? 分四层 ①夺桥的困难(6自然段) ②夺桥的经过( 7、8自然段)
  2.读第六自然段。用~画出夺桥有哪些困难? 桥 危险 摇晃,象……一样 水 心惊胆寒 城 凭险固守
  3.指导读 读出沪定桥险情异常,使人害怕的语气。
  4.为什么要写沪定桥的“险”? (突出红军夺桥的艰难,衬托出红军勇猛无畏的气概。)
  5.背诵第6自然段。
  6.小声读,边读边画出总攻开始了红四团是怎样奋勇夺桥的?画出动词。
  7.讨论(看图看文回答) 团长和政委 站,指挥 号手们 吹 突击队 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 一边一边 (奋不顾身)穿过,冲进,搏斗。
  8.攻天险表现了红军战士什么精神? 不畏艰险 勇往直前 奋不顾身 大无畏
  七.学习第五段 默读思考. 最后一段在全文起什度作用? (和开头相呼应,说明红军胜利完成了任务,取得了长征中又一次决定性胜利,继续北上抗日)
  八.读课文,总结中心思想。 课文记叙了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抢时间、攻天险夺取了沪定桥的过程。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九.指导课后作业
  1.造句 仍旧——照旧,
  仍旧。 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沪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边了。
  奋不顾身——奋勇直前,不顾生命。 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烈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2.照样子填上适当的词语。 接到(命令) 奔赴(前线、战场) 消灭(敌人、蚊子、老鼠) 取得(胜利、进步、成功) 发动(总攻、群众、机器) 夺下(沪定桥、武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六自然段。 指名读 评读 背诵 2个人互相检查
  4.把红四团夺桥的经过写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要用上下面词语。
  沪定桥 摇摇晃晃 心惊胆寒 震耳欲聋 发起总攻 震动山谷 千钧一发 奋不顾身
  将这些词语排列一下先后顺序,它们各用在什么方面?
  描写桥的摇摇晃晃;
  大渡河水,心惊胆寒、震耳欲聋;
  发起总攻,喊杀声、枪炮声震动山谷;
  敌人放起大火,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听到了党的号召,奋不顾身,穿过熊熊大火,和敌人展开搏斗,胜利地夺下了沪定桥。
《飞夺泸定桥》教案 篇5  飞夺泸定桥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湍急、高山峻岭、增援、妄想、诡计、击溃、心惊胆寒、红褐色、震耳欲聋、疯狂、政委、千钧一发、号召、浩浩荡荡、狼狈、奔赴”等词。
  2、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时代背景,理清文章层次。
  一、揭题,了解时代背景。
  1、《飞夺泸定桥》关键词是什么?“飞”、“夺”各是什么意思?
  2、简介时代背景。
  泸定桥在四川泸定县大渡河上,1706年建成,是四川西康的交通要道。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来到大渡河边。这里水流太急,不能架桥,渡口只有几只小船,往返一次就需要几十分钟,几万红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要用多少天啊!能否及时度过大渡河,对红军至关重要,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迅速渡河,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的阴谋,必须火速夺下泸定桥。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撤che 召zhao读音
  “关键、千钧一发、水流湍急、诡计、震耳欲聋”的意思。
  2、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写的什么内容?
  3、小组讨论,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1),讲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下泸定桥。
  第二部分(2),讲红四军团接到夺下泸定桥的命令。
  第三部分(3—5),讲红军跟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赶在前边到达泸定桥。
  第四部分(6—8),讲红军英勇夺下泸定桥。
  第五部分(9),讲红军主力顺利度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但是,文章只要按“起因”、“经过”、“结果”的结构来分,也可以。
  三、同桌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结合课文,理解题目中的“飞”、“夺”是什么意思。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是怎么“飞夺”的?
  2、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一、指导自学,讨论交流。
  1、自读课文,讨论有价值的问题。
  2、交流:A、“飞夺泸定桥”题目中的“飞”、“夺”是什么意思?
  B、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他们究竟是怎么“飞夺”的?
  二、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1、题目“飞夺”的含义。
  “飞”就是抢夺,“夺”就是攻下天险。“飞夺”就是神速地,像飞一样地攻下天险。
  2、交流“飞夺”的原因。
  A、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只有”说明泸定桥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必经之路,所以红军北上必须夺下泸定桥。读读第一自然段。
  B、 读读第二自然段,弄清抢时间的原因。
  (1)       哪句话直接告诉我们,画下来。
  (2)       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画出有关词语。板书:20多小时,120公里。
  3、我军究竟是怎样飞夺泸定桥的?
  A、 默读第4、5自然段,思考:红军战士是怎么抢时间到达泸定桥的。红军战士在夜间行军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
  (1)、分别用“   ”和“~~~~”画出有关句子。
  (2)、理解“困难”、“克服”:
  困难:A、饥饿和疲劳B、对岸敌人出现火把C、下雨火把被浇灭。
  克服:A、不顾吃饭B、冒雨前进C、点火赛跑D、智斗敌人E、敌宿营,我照进。
  B、 画出我军抢时间的词。
  “抛”说明红军在抢时间,抢在敌人援兵前面到达泸定桥。
  (1)、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红四军团的战士们为什么能将敌人抛在后面,抢先到达泸定桥?(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2)、读第6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夺泸定桥是攻天险?
  读有关词句。
  (3)、“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敌人为什么这样说?这里的“飞”和题目中的“飞”意思一样吗?
  敌人喊的“飞”指“飞行”,题目中的“飞”表示神速,极快。这里的“飞”说明敌人凭借天险疯狂的态度,暗示红军战士想过桥,除非能插上翅膀,否则,决不可能。
  (4)、读7、8自然段,谈谈我军是怎样攻下天险的泸定桥的?
  画出夺桥动作的词(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冲到、穿过、冲进、搏斗)
  敌人在桥头放起火来,为什么称当时为“千钧一发”红军是怎么做的?画出有关词语。
  “千钧一发”:千钧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形极其危险。突出队员刚冲到对岸,敌人在桥头放起大火,突击队员被大火包围,形势万分危险的时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紧扣文章题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什么?
  2、谈谈学习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事迹后自己的感受。
  四、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思想感情,琢磨表达方法。
《飞夺泸定桥》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湍急、高山峻岭、增援、妄想、诡计、击溃、心惊胆寒、红褐色、震耳欲聋、疯狂、千钧一发、号召、浩浩荡荡、狼狈、奔赴”等词。
  2、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时代背景,理清文章层次。
  一、揭题,了解时代背景。
  1、《飞夺泸定桥》关键词是什么?“飞”、“夺”各是什么意思?
  2、简介时代背景。
  泸定桥在四川泸定县大渡河上,1720xx年建成,是四川西康的交通要道。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来到大渡河边。这里水流太急,不能架桥,渡口只有几只小船,往返一次就需要几十分钟,几万红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要用多少天啊!能否及时度过大渡河,对红军至关重要,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迅速渡河,粉碎国民党妄想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的阴谋,必须火速夺下泸定桥。
  二、检查预习。
  1、 生字词:撤che 召zhao读音
  “关键、千钧一发、水流湍急、诡计、震耳欲聋”的意思。
  2、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写的什么内容?
  3、小组讨论,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1),讲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下泸定桥。
  第二部分(2),讲红四军团接到夺下泸定桥的命令。
  第三部分(3—5),讲红军跟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赶在前边到达泸定桥。
  第四部分(6—8),讲红军英勇夺下泸定桥。
  第五部分(9),讲红军主力顺利度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但是,文章只要按“起因”、“经过”、“结果”的结构来分,也可以。
  三、同桌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结合课文,理解题目中的“飞”、“夺”是什么意思。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是怎么“飞夺”的?
  2、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一、指导自学,讨论交流。
  1、 自读课文,讨论有价值的问题。
  2、 交流:A、“飞夺泸定桥”题目中的“飞”、“夺”是什么意思?
  B、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他们究竟是怎么“飞夺”的?
  二、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1、 题目“飞夺”的含义。
  “飞”就是抢夺,“夺”就是攻下天险。“飞夺”就是神速地,像飞一样地攻下天险。
  2、 交流“飞夺”的原因。
  A、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只有”说明泸定桥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必经之路,所以红军北上必须夺下泸定桥。读读第一自然段。
  B、 读读第二自然段,弄清抢时间的原因。
  (1) 哪句话直接告诉我们,画下来。
  (2) 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画出有关词语。板书:20多小时,120公里。
  3、 我军究竟是怎样飞夺泸定桥的?
  A、 默读第4、5自然段,思考:红军战士是怎么抢时间到达泸定桥的。红军战士在夜间行军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
  (1)、分别用“ ”和“~~~~”画出有关句子。
  (2)、理解“困难”、“克服”:
  困难:A、饥饿和疲劳B、对岸敌人出现火把C、下雨火把被浇灭。
  克服:A、不顾吃饭B、冒雨前进C、点火赛跑D、智斗敌人E、敌宿营,我照进。
  B、 画出我军抢时间的词。
  “抛”说明红军在抢时间,抢在敌人援兵前面到达泸定桥。
  (1)、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红四军团的战士们为什么能将敌人抛在后面,抢先到达泸定桥?(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2)、读第6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夺泸定桥是攻天险?
  读有关词句。
  (3)、“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敌人为什么这样说?这里的“飞”和题目中的“飞”意思一样吗?
  敌人喊的“飞”指“飞行”,题目中的“飞”表示神速,极快。这里的“飞”说明敌人凭借天险疯狂的态度,暗示红军战士想过桥,除非能插上翅膀,否则,决不可能。
  (4)、读7、8自然段,谈谈我军是怎样攻下天险的泸定桥的?
  画出夺桥动作的词(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冲到、穿过、冲进、搏斗)
  敌人在桥头放起火来,为什么称当时为“千钧一发”红军是怎么做的?画出有关词语。
  “千钧一发”:千钧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形极其危险。突出队员刚冲到对岸,敌人在桥头放起大火,突击队员被大火包围,形势万分危险的时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紧扣文章题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什么?
  2、谈谈学习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事迹后自己的感受。
  四、巩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思想感情,琢磨表达方法。
《飞夺泸定桥》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的伟大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关键”、“千钧一发”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成都西行,穿过美丽富饶的成都平原,翻过高耸入云的二郎山,就看到了大渡河畔的泸定桥。
  公元1863年,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率4万之众到达大渡河畔,因王妃得子遂下令全军“犒赏休养3日”,延误战机未能夺下上游泸定桥,致四面受敌,全军覆没于安顺场。无独有偶,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再过泸定桥,蒋介石曾企图让毛泽东作石达开第二,红四团经过飞夺泸定桥打开了北上抗日的通道,谱写了中国革命不朽的一页。
  二、新授
  1、请读课题:你从课题中你获得什么信息?课文可能是围绕“飞”和“夺”来写的吧
  师:你怎么理解“飞”和“夺”?生:“飞”指快速,”夺“指争取、争夺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不错,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帮老师解决这几个问题:好吗?生:“飞”(3—5),“夺”(6—8)
  2、红四团的战士们为什么要抢时间?请大家从课文的有关段落中找出关键性的一句话。
  (1)指名回答。“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关键。”能有感情地读一读,从而体会当时的情况吗?谁来试一试?
  (2)能否延伸、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呢?请看问题:
  抢在敌人前头,是红四团(战胜敌人)的关键。
  抢在敌人前头,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关键。
  抢在敌人前头,也可能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的关键。
  (3)过渡:同学们,一场生与死的搏斗,一场血与火的考验就摆在战士们面前。抢在前面,是红四团生死存亡的选择,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关键,更是整个中华民族抗日救国的沉重砝码!那么我们的红军战士又是怎样争分夺秒地去抢时间的呢?请找书上的语言读一读:
  师:你觉得红军战士怎么样?师相机板书:大智大勇
  3、过渡语:红四团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抢在敌人前面,胜利到达泸定桥,耳边却传来了怎样的喊叫:
  谁来读读敌人的喊叫?敌人的语气是怎样的?(狂妄、嚣张、不可一世)他们为什么敢如此放肆,凭借的是什么?(凭借天险)
  这“天险”(点击鼠标)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自由读
  眼前是几根光溜溜、寒森森的铁链,脚下又是十米多高的震耳欲聋的阵阵惊涛,无论是桥还是水,给我们的感觉都怎样?—齐说:险。正是凭借着这样的天险,桥对岸的守敌向红四团的战士们疯狂地喊:
  4、(过渡)在狂妄嚣张的敌人眼里难以逾越、插翅难飞的天险是否阻挡了红军战士前进的脚步呢?请自由朗读7、8自然段,并圈划出文中动作描写最精彩、最扣人心弦的片断。
  把你所发现的精彩之处介绍给我们大家,好吗?指名说,师相机出示课件“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括号中的词语体现了什么?(不怕牺牲)
  5、红四团的战士们克服重重困难,争分夺秒地赶到了泸定桥;他们又以生命为筹码,攻克了蒋介石集团以为固若金汤的天险,创造了中国革命的又一个神话。这一次胜利有什么意义?请齐读第9自然段。(板书:继续北上)
  三、总结
  结合板书,从文章三个部分来看,课文以事情发展为顺序,按夺桥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写,重点扣住红军战士抢时间和攻天险两个方面,表现了他们的大智大勇和不怕牺牲。
  结束语:同学们看到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的解放赴汤蹈火、前赴后继之时,让我们回去体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毛主席写下“大渡桥横铁索寒”这样的诗句了呢?
  附板书设计
  继续北上(结果)
  抢时间大智大勇
  15飞夺泸定桥(经过)
  攻天险不怕牺牲
  北上抗日(起因)
《飞夺泸定桥》教案 篇8  抢时间,攻夺天险,是《飞夺泸定桥》一课的重点。把红军抢在敌人两旅援兵之前到达泸定桥,以及与敌人激战两小时,一举夺下泸定桥的关键环节交待清楚,不仅能使学生对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有深刻认识,而且还能够较好地领悟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事和突出重点的写法。
  教学中如何突出这个重点呢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抢时间
  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抢时间的原因和要求。原因是“敌人的两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妄想把我军消灭在桥头上。要求是在“二十多个小时”内(即从“二十八日早上到二十九日早晨”以前),飞奔“二百四十里”抢在敌人前面到达泸定桥。
  其次,通过反复阅读课文有关段落,使学生懂得红四团赶路途中所战胜的种种困难,并从中学习红军的革命精神。战胜的困难可从三个方面来认识:1.自然环境的困难(山高路险、黑夜大雨);2.敌人造成的困难(沿路阻击);3.红军本身的困难(饥饿与疲劳)。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红军战士战胜上述困难的句子。
  另外,红四团与对岸援敌赛跑一段,除了迷惑敌人一节要让学生读懂以外,还应将大雨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后“敌人不能再走”和“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进行对比,更可体现红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攻天险
  这一部分可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
  1.天险与守敌。教学这一层可在“天险”二字上多做文章。先让学生从字典上找到“天险”的词解,然后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从桥上、桥下两个方面讲出泸定桥的无比险要。再加上敌人两个团凭险固守,突出攻夺泸定桥的巨大困难。
  2.攻夺泸定桥的经过。教学这一层可先提出问题:课文写攻夺泸定桥的经过可分为几个阶段重点写什么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并进行课堂讨论。夺桥经过可分下面五个环节:发起总攻;二十二位英雄奋勇夺桥;二连战士边前进边铺桥;勇士们穿过桥头的熊熊大火;消灭守城的敌人。二十二位英雄夺桥是这一层的重点。整个过程,可要求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复述。
  抢时间、攻天险是《飞夺泸定桥》的重点,教学中抓住了这个重点,并采取恰当的教法,就能实现预定教学目的的大部。但是,教学的重点并不是教学的整体,要完成整个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师在备课中除了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重点部分外,还需考虑其它内容的教学,进行通盘安排。
《飞夺泸定桥》教案 篇9  一、分析教材与学情
  《飞夺泸定桥》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五年级下册第13课。课文按事情发展的叙述顺序易于学生理解,但为什么作者着重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这两方面内容?学生对这个问题理解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把握这一教学重点,就要通过教学课件演示,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只有战胜这些困难,才能夺下泸定桥,这是飞夺泸定桥的铺垫。教学中还要通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2、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为什么着重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
  四、选择相关的教学资源
  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教学课件与多媒体教室。
  教学流程
  一、回顾,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3课《飞夺泸定桥》(板书课题),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这篇课文的哪些内容?(学生回忆主要内容)
  2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悬崖绝壁,有天险之称,历史上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大军因为渡河耽误时间,被清军围追堵截,四万大军全军覆没。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也向大渡河挺进,准备渡河!(播放课件)
  设计意图:唤起回忆,新旧衔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研读兴趣。
  二、深入理解,研读课文
  1、看了这段资料,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理解为什么红军要夺下泸定桥)
  2、在夺桥之前,课文着重写了哪些内容呢?
  (学生读文,思考汇报:课文着重写时间紧迫,道路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这两方面内容。)
  3、理解时间紧迫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文哪些地方写时间紧迫,派代表汇报读懂的地方,明确“飞”就是抢时间。播放课件,红军雨夜急行军)
  4、理解道路艰险
  红军能够抢先到达泸定桥吗?
  (学生默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交流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体会。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翻山越岭、沿途阻击敌人、冒雨摸黑赶路等说明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英勇顽强。)
  根据学生汇报适时板书:不畏艰险。
  5、理解泸定桥令人胆寒
  红军“飞”到泸定桥前,就要与敌人“夺”桥了,可是文章接着写什么内容?没有直接写红军怎样夺桥,而是写桥险,桥怎样险呢?
  (学生读相关内容,谈自己的理解,教师适时板书:桥高、难走、水急、难攻,随机播放课件,使学生感受到泸定桥险,大渡河水急。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课文题目是“飞夺泸定桥”,可是却用了很多笔墨写时间紧、路难走、桥难行,这是不是犯了详略不当的错误呢?
  (学生讨论,统一认识:这是为写红军飞夺泸定桥作铺垫,这些描写,更能表现红军的英雄壮举,是不能不写的)
  6、夺桥战斗与结果
  后面是追兵,对岸是气势嚣张的敌人,一场惊心动魄的'夺桥战斗打响了。
  (播放电影片段。使学生在视听中感受,心灵受到震撼,然后大声地朗读课文,交流读懂了什么?在字、词、句中理解、想象红军战士在战斗中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关键词语)
  课文叙述了战斗的经过和结果,红军攻下了泸定桥,取得了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播放课件,分角色朗读课文6——9自然段,让学生在视频和音频中感受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设计意图:以问题启迪学生思维,自主探究学习;以课件的适时演示,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利于学生把握重点,理清思路。)
  三、总结升华
  同学们,有战斗就意味着有牺牲。现在,我们就来到这座纪念飞夺泸定桥牺牲的英雄纪念碑前,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长眠在这里的先烈说。你想说什么?(播放课件,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学有所悟。
  四、拓展延伸
  这就是今天的泸定桥,(播放课件)它不仅记录了那段令人难忘的历史;而且,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它正焕发着蓬勃生机;听了同学们的感受,老师相信,泸定桥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请大家把《飞夺泸定桥》的故事讲给比你小的同学们听,让这个感人的故事在我们周围传播;让他们和你有共同的感受;让我们从心中唱起同一首歌缅怀先烈!(播放课件,师生同唱《同一首歌》
  设计意图:牢记历史,开创未来。让学生对画面和音乐的。理解中,思想再次升华,并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飞夺泸定桥》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清理文章条理。
  3、学习课文相关语段,体会泸定桥的难和险。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质疑导读
  1、教师: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县成西边,有一座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1935年5月,红军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飞夺泸定桥》。(板书课题)
  2、指导学生读题目。(强调“飞夺”)
  3、指导学生针对题目质疑,教师归纳。
  (1)泸定桥是什么样的?
  (2)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
  (3)怎样飞夺泸定桥?结果怎样?
  (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进行质疑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明确本文探究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导读:现在,情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可谓。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利用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关键、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千钧一发奋不顾身激烈搏斗诡计击溃索性狼狈水流湍急浩浩荡荡
  (3)画出直接描写泸定桥的语句。
  (4)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5)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渎课文。
  三、集体反馈,理清条理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再全班读,教师强调部分省字的`读音和书写的要点。
  2、指名反馈: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
  3、教师:再读课文,请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五个部分。
  4、集体反馈。
  第一部分(第1段):简要的介绍事情的起因:红军北上抗日必须渡过大渡河;只有“夺取”唯一通道泸定桥才可以通过。
  第二部分(第2段):写敌人妄想把我军消灭在桥头。红四团接受命令,要在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第三部分(第3~5段):写红四团飞速前进,先于敌人赶到泸定桥。
  第四部分(第6~8段):写红军战士英勇战斗,夺下泸定桥。
  第五部分(第9段):红军主力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5、组织学生给每个部分加个简短的小标题。
  6、指名反馈,集体讨论。
  必须夺桥→接到命令→奔赴天险→英勇夺桥→顺渡天险
  四、品读语句,体会夺桥之难
  1、教师出示挂图,导读:同学们,红军要夺的是一座怎么样的桥呢?请同学读一读文中描写泸定桥的语句。
  2、学生读,教师出示语句。
  “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几米高,是由十三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梁,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调了,只剩下铁链。”
  3、全班一起读这些语句。
  4、指名说出自己的读后感受。
  这是一座桥。(可怕、危险、恐怖……)
  5、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感受。(重点引导学生说说读了加点语句后的感受)
  6、指导学生读出泸定桥的危险和可怕。
  7、教师小结:这就是红军要夺下的泸定桥,看来,要多下这座桥不仅困难重重,还很危险,一不小心就有掉下去的危险。再读读课文,找找看,文中的哪些语句还让你感受到了夺桥的危险和艰难?
  8、学生反馈,教师引导感悟,
  9、教师小结:同学们,泸定桥本身就很凶险,加上桥下的天险大渡河、两岸的高山峻岭以及敌人的防备,要夺下泸定桥是多么的危险和困难。可是,为什么一定要夺下泸定桥呢?
  10、指名反馈。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11、教师小结:同学们,大渡河安顺场原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北渡失败之处,地势险要,两侧高山,中间河谷,无回旋余地,四川军阀曾扬言红军将重蹈石达开的覆辙。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阅读感悟,让学生在集体的交流,反馈以及教师的点拨引导中,品读相关语句,体会夺桥的艰难和危险,突出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那么,我们红军战士是如何与敌人斗智斗勇,顺利渡过大渡河,继续北上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这篇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飞夺泸定桥》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红军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体会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2、理解“关键、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千钧一发、奋不顾身、激烈、搏斗、浩浩荡荡”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理解课题中“飞”和“夺”的含义。
  教学重点:
  目标1和目标2
  教学难点:
  目标3
  教学准备:
  课件和红军夺取泸定桥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脉络层次,并作了摘录笔记,这节课,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明确学习目标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课件,齐读。
  学习目标:
  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红军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体会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2、理解“关键、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千钧一发、奋不顾身、激烈、搏斗、浩浩荡荡”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理解课题中“飞”和“夺”的'含义。
  三、了解事情发生的起因
  过渡: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一般顺序先交代了故事的起因,即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呢?当时的背景如何?
  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当时的背景如何?(学生自由读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
  交流板书:北上抗日
  师补充材料:1863年,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和他的四万士兵,曾因为没有及时渡过大渡河而贻误战机,导致全军覆没,成为千古恨事。曾扬言:到了大渡河让红军过不去,做石达开第二。所以,一桥安危,红军能否渡过大渡河,关系到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所以必须夺取泸定桥,这是一个死任务。
  四、学习红四团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一)围绕“飞”字,体会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过渡:然而,要想夺取泸定桥谈何容易。红四团从接下命令到29日早晨夺取泸定桥,只剩下二十多个小时的时间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二百四十里,敌人两个旅的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前进。所以,抢在前面,是战胜敌人的关键。那么红军是如何和敌人抢时间的呢?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第3、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红军在赶往泸定桥的过程中遇到了那些困难?他们是如何解决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在课文旁边做简单批注。
  交流:困难解决办法
  沿路阻击敌人——击溃
  饥饿和疲劳——忘记
  雨大、泥泞——继续前进
  增援敌人——点起火把赛跑
  天黑、瓢泼大雨——摸黑冒雨前进
  填空:无论遇到,红军都。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总结:正是因为红军的英勇无畏,勇往直前,才使得他们夜行二百四十里,克服重重困难,像飞一样在29日早晨到达泸定桥,把敌人两个旅的援兵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二)围绕“夺”字,体会红军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的精神。
  过渡:红军是怎样夺取泸定桥的呢?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第5、6、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红四团在夺取泸定桥的时候遇到什么了困难?他们又是如何战胜困难夺取泸定桥的?在课文中做简单批注。
  交流: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了夺桥困难?夺桥有哪些困难?
  分层学习夺桥困难的句子,体会桥的险,水的急和敌人的疯狂,并指导朗读。体会敌人疯狂的原因和“飞”字的妙用。
  2、那么,面对如此困难,红军又是怎么做的呢?
  ①播放视频(这段视频再现了红四团当年夺取泸定桥的真实经过)。
  ②学习课文第6、7自然段,分析红四团夺桥胜利的原因。
  a、红军有坚强的领导。(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b、红军上下团结一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圈画出动词,体会红军的英勇无畏精神。)
  c、红军的英勇无畏。(这一点文中的那个地方可以告诉我们?并指导朗读。)
  总结:红军与敌人激战了两个小时,这是多么激烈、艰难、漫长和残酷啊,又是多么惊心动魄、可歌可泣、彪柄千古的战斗啊!此时,他们表现出来的战胜一切敌人,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令我们肃然起敬。(全体起立,深鞠躬,表示敬意。)
  五、学习夺桥的结果,体会夺桥胜利的意义。
  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理解“浩浩荡荡”。
  完成板书:奔赴前线。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提示:从课文内容上和作者的写法上。)
  2、你想对你心目中的英雄说些什么?请用“红军战士,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北上抗日——飞夺泸定桥——奔赴前线
《飞夺泸定桥》教案 篇12  一.按课文叙述顺序排列下面语句。
  ()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4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红军主力渡过了大渡河,奔赴抗日前线。
  ()红军跟敌人在泸定桥激战,夺下了泸定桥。
  ()红军抢在敌人前面赶到了泸定桥。
  ()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下泸定桥。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泸定桥离水面有      高,是由          组成的:两边      ,
  算是    ;底下      ,      ,就是    。人走在桥上      ,
  就像      似的。现在连    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   。向    一看,真叫人      ,      的河水    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    下来,    在岩石上,   三米多高的浪花,涛声      。桥    的泸定城背   着山,西门正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   工事,   着天险,    地向红军   :“来吧,看你们过来吧!”
  这个自然段从泸定桥的      、泸定桥的      、泸定桥的      三个方面写出了泸定桥       ,突出了红军夺桥的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从侧面衬托出红军战士         和          的精神。
  三.把表示突击队员动作的词用“   ”标出来,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
  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四.回答问题。
  1. 作者为什么把红军“抢时间”“夺天险”两部分写得详细?
  2.红四团战胜了哪些困难才抢在了敌人前头?战士们表现出了什么精神?
  五.总结本课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
  六.阅读习作,回答问题。
  我当家
  青岛碱厂子弟小学四年级一班于颖
  我呀,平时总喜欢让爸爸、妈妈给我买零食吃。有时还向爸爸、妈妈要钱自己买。爸爸妈妈经常劝我改掉吃零食的习惯,可我就是不听。于是,他们就采取了一个措施:让我当一次家。
  周五晚上,妈妈交给我四十元钱,对我说:“这四十元钱是我们家四天吃喝的费用。这四天呀,你当家”。爸爸在一旁说:“让你尝试一下当家的难处。”我想,当家有什么难的,不就是掌管一下花钱吗。四十元钱花四天,一天十元刚合适。我打算了一下。
  周六早晨,爸爸对我说:“于颖,今天咱们要去你爷爷奶奶家,得给爷爷和奶奶买点东西吧。”“好。”我边说边取出十元钱给爸爸。“这怎么够,一斤虾就二十元,不够。”爸爸说。我犹豫了一会儿又取出两元钱给爸爸。爸爸刚走妈妈又提着篮子走过来说:“今天我要包饺子,支付点钱我去买菜。”我取出了五元钱给妈妈。四十元钱只剩下二十三元了,省着点花吧,我这样想。真不巧,晚上家里又来了客人,爸爸向我要钱去买酒,妈妈向我要钱去买火腿肠。哎!四十元钱一天下来只剩下三元钱了,以后几天怎么办?我只好把剩下的三元钱给了妈妈。这个家我当不了。
  我体会到了当家的难处,从此我再也不向爸爸妈妈要零食吃了。
  发表于《小记者报》第126期
  朱维山指导
  1.小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自己当家这件事的?
  2.哪里写得具体?哪里写得简略?为什么这样处理?
  六.写一件你很想告诉别人的事。要想好写的顺序,要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具体,说清楚。写完以后加个题目,有不满意的地方修改一下。
                       推荐阅读:[*]《飞夺泸定桥》教案(精选15篇)[*]《飞夺泸定桥》教案(通用14篇)[*]《飞夺泸定桥》教案(精选19篇)[*]《飞夺泸定桥》教案(精选19篇)[*]《飞夺泸定桥》教案(通用21篇)[*]《飞夺泸定桥》教案(精选19篇)
                       
               
               
               
                        《飞夺泸定桥》教案(通用12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飞夺泸定桥》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