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哈哈达人 发表于 2023-10-16 01:33:55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精选17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6个韵母家族的老朋友"a o e i u ü",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声母家族的四个新朋友"b p m f ",如果把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放在一起,让他们做朋友,就可以写出一个完整的音节,拼出一个汉字的.音,这种方法叫拼音,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拼音的方法。
  二、学习拼音方法
  1.学习"b"和"a"组成的音节
  (1)先出示声母"b",再出示"a"
  接着出示小女孩推卡片图:
  (2)问:小女孩在干什么?
  (3)讲:小女孩在推卡片"b",表示"b"和"a"要快速连读。
  (4)教师范读"ba",学生仿读。
  强调"声韵连?"的要领是:"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不留空。"也可这样记:"声韵连着发,千万别分家。"
  (5)学拼音方法儿歌
  (6)同桌同学互读,相互纠正,体会发音要领。
  2.看图拼读音节
  (1)出示电脑课件
  (2)拼读练习
  告诉学生"b"和"u"用线连起来表示"b"和"u"组成音节。
  (3)给学生充分的拼音时间,引导学生在拼读中模索规律。
  有的音节不太好拼,可以加上声调练习。如:bù pú mǔ fù bó
  三、学习小儿歌
  1.电脑课件一句一句出示,出示一句学生读一句。指名读,同桌互读儿歌。
  2.找出新学的字母,电脑放大"b p m f"后,学生练习读,
  四、小结:
  今天我们除了能认识4个声母朋友,还学习了拼读音节的方法,老师希望你们课下多练习,比比谁拼得又快又准。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共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卷首语
  2、识字:两个单元
  3、课文:五个单元
  4、综合性学习:两次(风景名胜展、用音序查字法查字)
  5、口语交际:五个话题(做好准备去春游、过生日、向伙伴介绍自己、装扮我们的教室、夸夸我的家里人)
  6、积累与运用:七次
  7、附录:我认识的字,我会写的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认写生字及相关的词语,能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字义、词义/
  2、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中感受语言美。
  3、积累好词佳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教学目标:
  第四册是低段(1—2年级)的最后一学期,在教学中应该在把握阶段目标的基础上掌握本册目标,在完成本册目标的基础上达成阶段目标。
  1、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低段重点;认写分流,不加负担;认要记住,写要规范;写字姿势,正确好看;巩固拼音,能查字典;独立识字,方显能干。
  2、阅读
  喜欢阅读,培养语感;读通读顺,体验情感;学习默读,发展语言;主动提问,大胆发言;积累词句,养成习惯。
  3、写话
  写有兴趣,乐用词语;学用标点,错了不急。
  4、口语交际
  学会倾听,了解要点;交谈有礼,自信自然;积极讨论,乐表意见。
  5、综合性学习
  培养好奇心,提问共讨论;勤看勤活动,表达不拘形;课内外结合,注重探究性。
  四、教学措施:
  1、把握本册教材的识字类型,引导学生自主识字,适当运用识字游戏,落实小步快进的策略。
  2、改进口语交际教学策略。
  一是要创造交际环境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
  二是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意识地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三是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
  3、注意引导学生的自读自悟,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4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5、开多学生的视野,主动积累好词佳句。
  五、活动安排:
  略。
《语文》教案 篇3  夜幕笼罩大地,成千上万只蝙蝠便从它们的栖身之处倾巢而出,在野外的上空飞翔,寻找食物。
  蝙蝠是地球上惟一会飞的哺乳动物,其数量在哺乳动物中居第二位。蝙蝠喜欢黑暗,喜欢潮湿,喜欢迷宫式的通道和洞穴。它们每个夜晚都出来捕食大量昆虫,为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蝙蝠的种类很多,这里给同学们介绍两种奇特的蝙蝠。
  吸血蝠
  在南美洲的丛林中,有一种以吸血为生的蝙蝠。它有令人生畏的牙齿,两翼张开达70厘米,人们都叫它吸血蝠。吸血蝠是群居动物,它们成群地居住在山谷的顶壁,似乎在分享着相互陪伴的欢乐。吸血蝠有尖钩一般的利爪,可以紧紧攀附着岩石的裂缝或粗糙的边际。它们睡觉时,也常常用一条腿吊着。它们的眼睛比其他美洲蝙蝠的眼睛大。和其他种类的蝙蝠一样,在漆黑的山洞里,吸血蝠靠它们发出超声波辨别方向,确认目标。
  大多数蝙蝠在地面上都是无能为力的,但是吸血幅那细长的腿和前臂,使它能够毫不费力地在地上自由移动。吸血蝠以吸血为生,准确地讲,不是吸血,而是舔血,通过下唇上一条小沟,用舌头把血送到嘴里。吸血幅的唾液含有麻醉剂和抗凝剂。在吸家畜的血时,伤口虽然不大,而出血量却很多,吸血的过程最长可达45分钟,吸足了之后才飞回它的`栖息地。
  食蛙蝠
  夜幕降临之后,巴拿马的灌木丛对于青蛙来说可谓是一个极其危险的地带了,因为这里生活着一种对青蛙造成威胁的空中飞行专家。这种空中飞行的动物也是蝙蝠家族的一员,生活在南美洲,学名叫遂唇蝠。因为它擅捉青蛙,爱吃青蛙,所以被人们俗称为食蛙蝠。
  食蛙蝠也是靠回声定位来指导自己飞行的。它能在黑暗的树丛中识别出青蛙,并迅速而准确地扑向它。食蛙蝠在捕捉青蛙之前,就能识别出这只青蛙是否中毒。在捕捉的过程中,它的表演如同空中特殊飞行,准确率极高。在夜间草丛中,青蛙在呱呱鸣叫,食蛙蝠凭此能鉴别蛙的种类,是一只蛙还是多只蛙,是个儿大的还是个儿小的。
  食蛙蝠爱修饰自己,尤其是毛和翅膀湿了以后更要精心“打扮”。食蛙蝠不仅会游泳,还能从水面垂直起飞。
  科学家猜测,食蛙蝠似乎能理解其他动物的语言。不过,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明。
《语文》教案 篇4  能说会写
  要是有了它……
  教材简析
  本课是“能说会写”中口语交际训练项目。本次训练意在让学生开动脑筋大胆地进行奇思妙想,想象出一种自己最理想的东西来,并为此作了4点提示。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敢想,特别是敢说的能力。
  设计理念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设交际情境,营造和谐、宽松的活动氛围,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或多向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大胆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性积极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初步使学生具备查阅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2.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创设语言实践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开动脑筋思维,敢想、敢说,敢于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人。
  3.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与他人进行口语交际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能把自己想象到的东西介绍清楚,并能说出特点和用途。
  教学准备
  1.提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发明创造或科学幻想的图书、资料。
  2.“一家三口因看电视而争吵的情境”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龙龙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同学们都很羡慕他。可今天这一家人却吵了起来,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大屏幕。(播放课件:龙龙一家人为看电视争执起来,妈妈要看电视剧,爸爸要看球赛,龙龙要看动画片。)
  2.龙龙想请大家来帮忙,帮他解决一下家里的矛盾。怎么解决?请大家想一想。(生想后自由发言)
  3.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想法:假如有那样一种东西不就好了吗?现在,我们就以“要是有了它”为话题,请同学们来个奇思妙想,想象出一种你最理想的东西来怎么样?(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明确要求
  1.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看看书里都提出了哪些要求。
  2.生读完后指名汇报。
  三、介绍资料,引出话题
  1.老师前几天已经布置大家搜集有关发明创造或科学幻想的书籍、资料,现在谁愿意把自己找到的资料介绍?(指名介绍)
  2.这些资料给了你什么启示?谁愿意说一说?(指名说)
  3.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些科学发明都是发明者先有了奇思妙想,再去动手实践才创造出来的。也有许多科学发明都是先从科学幻想开始的。
  四、开动脑筋,奇思妙想
  1.同学们,你们想成为小发明家吗?那就请你们开动脑筋去想象,让想象插上翅膀去飞翔吧!把你最想要的东西想象出来,它也许就会成为你明天的发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交流搜集到的信息)
  2.播放轻音乐,让学生静静地思考。
  3.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讨论一下各成员的创意,准备汇报。
  五、再创情境,表达创新
  1.同学们,现在老师就是某发明公司的负责人,现场招聘一位小发明家,你们愿意帮老师做小评委吗?看谁能成为我们班的小发明家。(交待口语交际要求:说清发明物品的名称、特点、用途,如果能配图说明就更好了。)
  2.小组代表介绍自己小组推荐的发明,其他学生进行评议,师相机引导、点拨,注意肯定有独到之处的.想法。
  3.评选出小发明家,颁发证书。
  4.老师真为你高兴!不过其他同学也不要气馁。只要你们善于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勤于思考,相信你们都会成为小发明家的。
  六、拓展延伸,课外练笔
  由于课堂内时间有限,许多同学的奇思妙想都没有机会说听。那么就让我们课后动笔把自己的创意写一写好吗?(得到回答后)那就请同学们回家后把你的发明想法写在里,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分享一下你的“发明”带来的快乐吧!
《语文》教案 篇5  (一)读题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完整。
  例
  (1)“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
  (2)“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把它画成了五角形。
  (3)“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得到老师的肯定。
  3.提问引入
  “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惹得同学们大笑,老师没有批评,反而肯定了“我”画的是对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弄清其中的奥妙。
  (二)抓住重点,理解内容。
  1.指名让三位同学分三部分朗读课文。
  (1)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
  (2)第2至倒数第2自然段为第二部分。
  (3)最后一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2.投影出示句子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1)什么是教诲?什么叫受用?
  (2)老师讲的是什么话?父亲讲的又是什么话?
  (3)指名回答后,引导提问:为什么老师和父亲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
  3.指名读第1自然段。
  (1)出示句子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这是谁在什么时候对“我”说的话?
  (这句话是父亲在“我”读小学四年级初学画画时,经常叮嘱“我”的话。)
  (3)经常“叮嘱”是什么意思?
  (“叮嘱”是再三嘱咐的意思。经常叮嘱说明父亲不止一次地这样教导“我”。)
  (4)指名读句子。
  (5)“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画走了样?”
  (“想当然”是凭主观想象,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画走了样”是指画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实物不一样。”)
  (6)父亲为什么告诉“我”不要“想当然”?
  (父亲告诉“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否则就会把东西“画走了样”,失去了原物的本来面目。)
  (7)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父亲这番话的意思。
  4.让学生自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想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画成这个样子?
  (1)让学生依照课文内容回答。
  (图画课上“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个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出示句子“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指名读句子后,讨论:为什么图画课上作者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呢?
  (因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所以“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样子。)
  (4)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他平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
  让学生联系上文父亲的叮嘱,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从小父亲就教育“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所以“我”认
  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5)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映?老师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同学们哈哈大笑,老师先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让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
  位上观察,最后和颜悦色地讲明道理。
  (6)老师是怎么说的?指读这段话。
  (7)让学生想一想这段话共有几句?
  (8)让五位同学分别读句子,说句意。
  (9)让学生默读这段话用“‖”号给这段话分层。
  (10)讨论:这段话可以分为几层?(分两层)
  第一层(1~2句):用具体事例说明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第二层(3~4句):教育学生不要讥笑别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11)这两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12)老师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要随便讥笑或否定别人,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5.老师在这样做,这样说的时候表情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师神态的词语。
  审视 严肃 和颜悦色什么是审视?老师审视之后表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审视是仔细周密地查看,说明老师看得很认真。看后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不像”。这
  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所以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了。经过“半晌”认真思考,老师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三)回顾全文,联系实际。
  谈话引导: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作者一生受用,你读了这篇文章后受到哪些教育?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收获。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父亲教诲 叮嘱
  28画杨桃 审视
  老师启发 严肃 我一生受用
  和言悦色
  相信
《语文》教案 篇6  一、学习目标
  1.会认“戴”等13个生字,会写“兄”等1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画家和牧童的优秀品质。
  3.懂得既要敢于挑战权威,又要谦虚谨慎。
  4.培养收集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二、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感情朗读
  三、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戴嵩的《三牛图》和《归牧图》。
  3.学生搜集我国画动物的著名画家的作品。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1.欣赏作品,导入课题:
  出示挂图:《斗牛图》和《归牧图》同学们,老师让大家欣赏两幅名画,一幅叫“三牛图”,一幅叫“归牧图”。看了这两幅画,你想说什么呢?(学生交流)这两幅名画是我国唐朝一位叫戴嵩的画家画的。
  (板书:戴嵩)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讲他和牧童的故事。
  板书课题:21、画家和牧童(学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课文中生字的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二、合作交流
  1、认读生字词语
  小老师领读、指读、开火车读、挑战读
  2.指名分段读课文,结合正音互相评价。
  整体感知课文,读了课文,你能简单说说画家和牧童之间发生的故事吗?
  3.学生交流。
  三、品读感悟
  1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来读读课文,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看出了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也是一个虚心的画家呢?请你画出来。
  2.学生独立读文,画出有关语句。
  3.四人小组交流,派出代表在全班发言。
  4.学生交流,朗读感悟,体会人物的品质。
  a.朗读感悟戴嵩是一个虚心的画家。学生交流后,老师随机指导朗读。
  “小兄弟,我很愿意听到你的批评,请你说说什么地方画错啦”?(读出戴嵩和蔼的语气)
  “多谢你的指教。”(读出戴嵩虚心接受批评的语气,并用动作表演来理解“拱手”这个词语)分角色朗读戴嵩和牧童的对话。
  b.朗读感悟戴嵩是个著名的画家。学生交流后,随机指导朗读感悟。读好下面两个句子,并引导用此句式说话。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分角色读好下面的内容。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同时引导学生积累称赞、夸赞、赞扬、绝妙等词语)齐读全文,总结课文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总结课文:戴嵩虚心地接受了牧童的意见,从此,他更加注意观察牛的生活习性,在他画笔下的牛,更加栩栩如生了。(再次出示《三牛图》和《归牧图》让学生欣赏)自读“我知道”,并把这些知识介绍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四、巩固延伸
  1、美读课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画家和牧童》这个故事,深深地为大画家戴嵩的虚心好学所感动。现在,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读课文吧。
  A.师范读课文。
  B.学生分角色朗读全文。
  2、巩固生字,积累语言: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去掉拼音),用各种方式检查学生生字、词语认读情况。
  分组读、个别读、齐读、开火车读等。
  (2)、指导写字:
  A.认读要写的12个字,并用这些字组成词语。
  B.观察字形特点,指导书写
  “商”的同字框里不是“古”;“抹”右边上横长,下横短;“批”右边的两个“匕”,大小不同。范写“钱”“购”
  C.学生书写。(注意写字姿势,老师随机指导,组织评议)
  3、展示、交流课外收集的资料:
  A.小组内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
  B.派代表在班内交流。
  4、拓展延伸:
  收集中外名人虚心好学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5、课外作业:
  A.把课文朗读给家人、邻居、小朋友听,并记录他们的评语。
  B.阅读“我知道”,搜集名画家的故事或图片,与同学交流。
  板书:
  21画家和牧童
  戴嵩斗牛图牧童
  虚心接受大胆挑战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的情节及人物。
  2、分析人物性格及其形成原因。
  二、能力目标:
  1、品味语言、揣摩情景。
  2、培养欣赏古代戏曲语言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了解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扭曲和伤害。
  2、体会杜丽娘、春香追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戏曲的能力。
  二、难点:从语言中揣摩人物性格,从人物性格中探索社会根源。
  教学手段:
  1、注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形象。
  2、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阅读兴趣,适当拓展文章内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利用多媒体播放昆曲《游园》选段,引入课文。
  “袅情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让我们跟随这位美人的步伐踏进如诗如梦的《牡丹亭》。
  2、让学生上网了解作者汤显祖简介及全剧剧情。
  《牡丹亭》属于明代传奇,在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作者汤显祖也是一个传奇人物,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吸引了许多文学爱好者,这里有一个网站,介绍了《牡丹亭》的全剧剧情以及作者汤显祖,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演示
  二、研习新课:
  1、进入新课,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归纳文章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诵读精彩片段。(分角色朗读更能让学生仔细体味人物性格,同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点读精彩片段〔自由朗读后,让个别学生表演朗读精彩片段,一来可以检查预习效果;二来让学生体验戏曲的妙处。〕
  4、研讨剧中人物的角色定位:〔在给角色定位时,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并模仿人物有特点的台词〕
  5、给出讨论题:
  (1)后来有人将这出戏改名为《春香闹学》,很明显其主角就是春香,大家认为这一场戏到底是在写谁?
  → 明写春香,暗写杜丽娘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这一问题的落脚点应在杜丽娘的变化上,文章写春香、写陈最良、写闹学,都是为了写杜丽娘那微妙的心理变化,这才有后面那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要在探讨中让学生领悟到这一点。)
  (2)使杜丽娘发生变化的催化剂是那个不为人知的花园,为什么她连自家有后花园都不知道?(引导学生找根源,找人物悲剧的源头。)
  (3)杜丽娘在文章最后叹出“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这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丽娘?
  (让学生自由发挥,去揣摩杜丽娘的心思,去理解一个长期受着束缚的女子的心怀,去感受人在受到压抑而需要奔放时的蠢蠢欲动。)
  三、知识拓展:
  1、欣赏昆曲《游园》选段。
  2、学唱此段,感受心灵的放飞。
  3、自由畅想,体味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性的复苏。
  4、介绍几个有关的网站,方便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语文》教案 篇8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记叙墨子在楚国即将大举进攻宋国之际,用巧妙、崐锋利的言辞使战争发动者理屈词穷,又凭借谋略使他们不敢轻举崐妄动,最终阻止了战争的发生。
  教学重点:
  1、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
  2、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找学生讲述《自相矛盾》的寓言故事。
  2、从此故事中引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二、学习课文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
  1、生速读课文,概括出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
  2、师生讨论,明确:
  第一回合是墨子使公输理屈词穷;第二回合是墨子使楚王理崐屈词穷;第三回合是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崐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3、师生分角色朗读第一回合,讨论:
  ⑴当墨子请公输杀人时,公输作何表示?
  ⑵而墨子分析公输造云梯攻宋一事得出的最终结论又是什么?
  ⑶这场辩论的结果如何?
  ⑷公输真的“服”了吗?你能揣测他此时的心理活动吗?
  4、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二回合,讨论:
  ⑴墨子给楚王讲故事,有什么目的?
  ⑵楚王是如何评价故事中人的?
  ⑶墨子又是如何以楚攻宋一事来作类比的?
  ⑷楚王真的决定不攻打宋国了吗?揣测楚王此时的心理活动。
  5、生自读第三回合,讨论:
  ⑴在模拟攻守前,楚王怎样看待楚攻宋的结果?
  ⑵而模拟攻守的结果又是什么?
  ⑶公输真的就此罢休了吗?
  ⑷墨子又是怎样让楚王彻底折服的呢?
  6、教师总结:
  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文章由此而具有曲折有致的情节美。
  三。把握墨子的形象。
  1、墨子能够在辩论中取胜,他运用了什么技巧?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评述此种技巧。
  3、这反映了墨子的什么形象?
  ——拥有过人的辩才。
  4、在辩论过程中,墨子面对公输,面对强国君主,甚至有崐杀身之险时,他有什么反应?
  ——“沉静”、“从从容容”、“镇静”。(以上几词出自鲁迅先生以此故事改写的小说《非攻》)
  5、这又反映了墨子的什么形象?
  ——拥有过人的胆识。
  6、教师总结:
  墨子是一位具有过人辩才与过人胆识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崐章由此而具有生动鲜明的形象美。
  四。课堂小结:
  对付强大的敌人,不仅要从道义上战胜他们,还要用实力来震慑他们,这就需要我们具有过人的辩才与胆识。
  五。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收录在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非攻》。
  2、积累几种文言句式:
  ⑴排比句式:……不可谓……不可谓……
  舍其……而欲窃之
  犹……之与……也
  ⑵判断句式:以……为……
  板书设计:
  公输
  吾义固不杀人——义不杀少而杀众
  道义胜(辩才过人)
  必为有窃疾也——为与此同类
  必取宋——攻械尽,而守圉有余
  实力胜(胆识过人)
  欲杀之——虽杀臣,不能绝也
  《公输》教案
  教学目的
  1、揣摩人物语气,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掌握部分实、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3、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理解人物智勇兼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语汇,掌握文言句式用法。
  2、了解墨子的反侵略思想,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3、学习在说理中运用排比句式,加强语言气势,增强说服力的说理方式。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解说:诵读应作为学日本文的主要教学手段。可以范读、领读、跟读,可以默读、朗读,可以自读、齐读、分角色读。做到读熟读懂。)
  2、质疑法。
  (解说: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主动质疑和自学的能力。)3讨论法。
  (解说: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积极参与并适时点拨,引导学生针对问题提出合情合理的结论。)4。练习法。
  (解说:傅全文重要知识点设计成不同形式的习题,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媒体设计
  1、利用录音机,将范读磁带放给学生听,帮助学生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2、利用投影仪,将预先准备的习题或问题显示出来,提供给学生练习或思考。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是否听人讲过战斗的故事呢?是否在影视节目中见过大大小小的战争场面呢?是否体会到某些不义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是沉重的灾难呢?相信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大家又是否相信一个人会单凭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勇敢和机智就可以阻止一场不义战争的发生呢?历史上的确曾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公输》就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板书:“公输’)。(解说:连续提问,唤起学生对有关战争信息的回忆和思考,转而引导学生思维在奔课文主题,诱发学习兴趣。)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扫清语音障碍。
  一边播放范读磁带,一边挂出提前准备好的上面有下列语句的小黑板。指导学生揣摩语气语意(句后括号中的内容供参考)。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而为?”(疑问语气,有恭敬请教之意。)于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
  借子杀之。”(祈使语气,有蓄意提出无理要求之意。)子墨子曰:“请献十金。”(祈使语气,有进一步激恼对方之意。)公输盘曰:“‘吾义因不杀人。(陈述语气,有羞恼、义正辞严之意。)予合子曰:“然,胡不已乎?”(疑问语气,有质问、责备、催促之意。)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美。”
  (陈述语气,既有断然拒绝,又有狡猾推托之意。)公输盘曰:“诺。”(陈述语气,有无可奈何之意。)
  (2)引导学生进行一番探讨之后,要求学生一边自行默读课文,一边揣摩对话的语气、语意。最后分角色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纠正,力求该准。
  (解说:阅读由人物对话组成的文章,必须认真揣摩语气、语意,做到理解到位、朗读到位,这样才有助于理解人物的语气神态,甚至心理变化人物性格和文章内容。)
  (3)内容与形式总理。
  通过朗读、揣摩、思考,同学们已经大致明白了文章的意思。此时,教师可一边提问,一边组织讨论,一边提示、点拨。
  问题①: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表现的是谁?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点拨:墨子和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阻止楚国攻打来国。
  问题②:请抓住一个“见”字,讨论全文由几部分组成。
  讨论、明确并形成如下板书。
  (板书图)(解说:明确文章的主人公、主要内容、情节结构,便于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环节,理清文章思路,形成整体印象。)
  2、具体研习,突出重难点。
  首先要结合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字词句的意思。而后注意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人物特点,理解墨子反侵略的思想。师生共同活动,启发学生思考,教师点拨。
  (1研读第五一12段。
  问题①:文中哪一句交代了事件的起因?
  点拨: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问题②:文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点拨:几个动词是“闻”“起”“行”“至”。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的精神。
  问题③: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点拨: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因为墨子料到公输盘虽然在积极准备血腥的战争,但表面上必然会装出坚持正义的样子。公输盘果然中计。
  问题④: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语,怎样驳斥了他的“义”?
  点拨:首先义正辞严地指出‘来何罪之有”,而后指责攻来的不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同时批评攻来的不仁,因为来本无罪。结论:公输盘的“义”是“不杀少而杀众”,是更大的不义。
  问题⑤:“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是在指责公输盘的不义吗?
  点拨:不是,是为了防止公输盘以种。种理由搪塞推托责任。
  问题6:“公输盘服”,此时公输盘真的服了吗?他取消了攻来的计划了吗?
  点拨:没有真服,只是默认了攻来的“不义”。他没有取消攻来计划,只是狡猾地将责任推给了楚王。
  问题③: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墨子善罢甘休了吗?从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点拨:没有善罢甘休。从“胡不见我于王”可以看出来。从此处我们可以感觉到墨子的勇敢和果决。
  (解说:设置以上7个问题,意在启发学生理解文意,了解墨子步步紧逼,公输节节退守,最终服输的过程。)(2)研读第13~16段。
  问题①:墨子见到楚王,先举了一个什么例子?目的是什么?
  点拨:‘今有人于此…邻有糟糠而欲窃之。”目的是诱使楚王自然而然地说出“必为有窃疾矣”
  之类的话来。
  问题②:墨子是怎样借楚王的推断说服楚王的?
  点拨:通过对比和类比。首先拿楚国的土地、物产和来国的土地、物产比较,然后把“王吏攻宋”的行为与“有人”的行为进行类比,说明楚之攻来实在像患了偷窃一类的毛病,暗寓攻来不智,实无必要之意。
  问题③:楚王是否承认墨子的道理?是否因之取消了攻来的计划?
  点拨:楚王承认墨子说的有理,这从“善哉”一语可以看出。但并未因此取消攻宋的计划,反而把球又踢到了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云梯面前,而且态度坚决地表示“必取宋”。
  (解说:设计以上3个问题,意在启发学生理解墨子说服楚王的过程。)
  3、课堂训练。
  (l)抄写生字看谁记得快,然后默写生字一遍,看谁不出错。
  (2)完成课后练习一。
  (解说:增加识字量,巩固基础知识。)
  4、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学习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了前两个情节的内容,欣赏了墨子巧妙的语言艺术。在这两场智斗过程中,墨子令公输盘“服”,令楚王称‘售”。但是,楚王仍然要“必取来”,请同学们课下继续阅读下文,想想墨子是以怎样的方式彻底“打败”了楚国君臣,取得了这场斗争的全面胜利。
  (解说:梳理前两个情节的内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必要的铺垫。)
  第二课时
  1、继续研读第17~22段。
  问题①:楚王把攻宋的希望寄托在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新式武器上面,那么,双方又进行了怎样的较量,
  结果怎样呢?
  点拨:公输盘以新式武器及巧妙战术与墨子进行较量,公输盘“九设”机变,墨子‘优距”,结果是“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国有余”。
  问题②:“公输盘诎”说明了什么?
  点拨:说明不论在道义较量上还是在战术较量上,公输盘已告全面失败。
  问题③:“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句反映了公输盘怎样的心理状态?
  点拨:公输盘两战皆败,已然恼羞成怒,动了杀机。
  问题④:在危险关头,墨子有什么表现?
  点拨: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以“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针锋相对问题⑤:墨子揭露了公输盘“不言”的内容,请问是什么?
  点拨:“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问题6:墨子是否彻底慑服了楚国君臣?为什么?
  点拨:是的。墨子最后向楚王摊牌:自己的弟子已经协助宋国加强了防备,已持“守圉之器”而待“楚寇’”。这就彻底打破了楚国君臣妄图依仗新式武器攻取来国的梦想,不得不取消攻宋的计划。至此,墨子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达到了止楚攻来的目的。
  问题7:体会全文,思考墨子止楚攻宋,是否仅靠锋利巧妙的言辞?
  点拨:不是,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靠墨子的技艺和宋国的战备。由于有实力作后盾,墨子的话才更有力量,才更有取胜的把握。
  2、欣赏品味。
  本文是一篇以记言为主,趣味盎然的散文,它生动的对话、鲜明的人物形象均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1)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来和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记述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是步步深入的。起初墨子和公输盘辩论,谴责攻来“不义”,后来和楚王辩论,把攻来与患了“窃疾”相提并论,就更深入地揭露了攻来的侵略实质。后来由辩论转到了攻守之术的实际较量,直到打破敌人的一切幻想,就比原来更深入了一步,就在这对矛盾不断发展、激化、解决的过程中,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越来越鲜明,令人感到真实生动。
  (2)一波三折,悬念迭生。如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见公输盘,人们满以为见面后墨子一定会劝阻公输盘攻宋,但墨子却邀请公输盘去杀人,出人意料地制造了一个悬念。见到楚王也是如此,人们以为墨子会劝说楚王,但墨子却聊起了偷窃病。又是一处悬念。当人们读到“公输盘服”和楚王称“善”的时候,一定会想到问题解决了,但这两处各自均是波澜又起,悬念再生,令人不读不快。这种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写法产生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3)运用排比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第一部分中的5个连续的”……不可谓……”在语势上像连发的炮弹一样有力,在内容上从不同角度对公输盘进行斥责,令其难以招架,无可推脱。
  3、课堂训练。
  (1)完成课后练习四。
  (2)解释下列字词在各句中的意思。
  子公输子之意(先生)愿借子杀之(您)说公输盘不说(高兴)清说之(解释)见见公输盘(拜见)胡不见我于王(引见)然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来(这样)然臣之弟子禽滑厘……(可是)
  (解说: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辨析通假字的能力。训练(2)是为了让学生区别同一字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会义。)(3)完成课后练习三。
  (解说:培养学生理解、掌握并翻译特殊文言句式的能力。)
  (4)完成课后练习二。
  (解说:培养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段落大意的能力。)
  (5)阅读第1段,回答问题。
  ①本段只两句话,各叙述了什么内容?
  点拨:首句叙述墨子赴楚的原因,第2句叙述墨子赴楚的过程。
  ②本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点拨:用语简洁而含义丰富。
  尤其第2句,仅用4个动词‘“闻”“起”“行”“至”组成的3个短句就将“十日十夜”的长途跋涉交待得一清二楚,而且给人留下了十分广阔的联想空间,笔力实为不凡。
  ③联系全文思考,本段为什么略写?
  点拨:文章各部分的详略应税主题的需要而定。本文是表现墨子怎样以自己大智大勇的精神止楚攻来的。所以不能过多地渲染楚国的准备情况和墨子赴楚的详细经过,否则不仅会使行文显得雍肿,而且容易冲淡主题。
  (解说:设计此题,一方面提示学生本段是全文很重要的铺垫,另一方面从语言和文章剪裁上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
  4、课堂小结。(解说:这则板书首先抓住文中的3个“见”字提率3部分内容,接着以双方斗智斗技中的关键词句显示各段主要内容,而后归纳各段要点,最后显示结局并评析人物形象的特,点,便于学生借助板书,很快地回忆全文内容,形成整体印象。)
《语文》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漫游语文世界》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语文学习的资源和运用语文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初步尝试在语文学习中沟通课堂内外、课本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从而开发利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活动目标:
  1.搜集语言现象并归类整理。
  2.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活动准备:
  1.自选内容:
  ①搜集家庭、校园、社会运用语言文字的情况。比如,家庭成员之间、家庭成员与亲戚朋友之间、左邻右舍之间口语交际所使用的最新鲜、最活泼的大众化语言;
  ②过年时家家户户的春联,村镇上的集会、广播、布告所使用的语言;
  ③校园里的标语牌、宣传栏、墙报以及运动会、艺术节等活动使用的语言;
  ④社会上的电影电视、标语广告、商店匾额、商品说明书、企业公司招牌、报纸刊物、互联网所使用的语言,有哪些新鲜用语,有哪些不规范现象,如此等等,都在搜集之列。
  2、自选小组:明确自己的任务,自由选择小组。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
  3.自由展示:将搜集调查到得有关同一类型的资料进行筛选、梳理,自选形式成果展示。(关键:通过成果汇报、才艺表演、现场再现的方式展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语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开设了语文课,你是怎样理解“语文”一词的呢
  (学生各抒己见。)
  同学们,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生活中的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语文不仅仅是“人”“手”“口”;也不仅仅是唐诗宋词;更不仅仅是我们的一篇篇习作!今天让我们放下手中的语文课本,走出教室,擦亮慧眼,一起来寻找生活中的语文吧!
  二、成果展示
  (一)准备要求:各组成员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归总,将重复的、代表性不强的内容去掉,留下最具代表性、最能表现本类语言特色的资料整理并适当归类,用小卡片、大条幅、书画作品、录音磁带、照片等形式记录下来。
  具体操作:教师到各组了解情况并稍作指导,由小组长负责落实。
  (二)展示要求:每组派几名同学选用一种较合适的形式将本组获取的语文材料成果进行编排,各组展示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内容包扩本组搜集的主题,展示汇报和畅谈收获三个环节。
  展示内容尽可能主题明确,不可涉猎过多。可在以下方面展开搜集(仅供参考):
  ①成语组。查《成语词典》、阅读《成语故事》等,搜集有关人品及外貌的褒义词、贬义词成语。体会成语文字简炼、语意深刻的特点。
  ②农村谚语、童谣、箴言组。走访农民,搜集二十四节气歌;与农耕、天气有关的谚语;一些浅显易懂的箴言;充满童趣的乡村童谣。了解这些语言贴近生活的特点。
  ③荧屏广告组。收看近段时期经常播出的广告,记录广告词及画面、动作设计。结合生活中相应商品的销售情况,思考这些广告形式的宣传效果。
  ④街头推销、叫卖、吆喝组。上街走走看看,记录各商场、店铺、小贩们推销产品使用的各种方式及辅助工具,模仿几种有特色的叫卖吆喝声。初略了解浏阳市井文化的一个侧面。
  ⑤店名组。逛街,边逛边罗列出浏阳城区几条主街道的酒店、花店、小吃店、服装店、鞋店、日用品店等店名。思考各店名蕴含的文化内涵。
  ⑥对联条幅组。去书店看书,走访本村曾担任村组书记工作的长辈或上户调查,搜集记录一些婚联、寿联、春联、挽联、商业庆联等。想一想对联的特点。
  ⑦匾额锦旗组。参观一下装饰店和部分大酒店、机关单位大厅,留心并记录墙上悬挂的大小匾额、锦旗,思考匾额、锦旗上图画及文字的意义。
  ⑧标语警示组。到附近几所学校、公园、各主街道看一看,有哪些校园标语、公园警示语、交通警示语,想想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
  ⑨影视栏目组。在家收看几个主要电视频道各时段的电视栏目,记下名称;上电影院及影碟租卖店看广告,了解近段时期热播的电影电视名称。想一想影视栏目内容的广泛性及影视与当前时期(如国庆期间)的内在联系。
  展示形式可提前指导(仅指参考):
  ①说相声。在你说我说之中展示语文现象。如成语,教师可根据《教师用书》提供的《成语新编》和学生搜集的成语改编,指定两名学生表演。
  ②一问一答,说说唱唱。如二十四节气歌、农谚、箴言、童谣等。
  ③动作语言配以实物摩拟。荧屏广告、叫卖吆喝声。
  ④征集摹拟。如店名、招牌、匾额设计等。
  ⑤小品笑剧摹拟。如表演公园、街道城管值勤。
  学生和教师可针对每组的展示情况适当点评。
  三、小小辩论
  生活中的语文不都是尽善尽美的,我们时时可以看到乱用成语的店铺,书写错误的标语,你是怎样看待这种现象的生活中的语文对于我们的学习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学生结合实例长叹自己的观点,教师也可作为其中一位辩友抒发自己的观点,不作统一点评。
  四、结束语
  在生活的世界里漫游,在语文的世界里漫游,我们发现生活的外延同语文的处延是相等的,我们要懂得珍惜每一次语文学习的机会,我们要用慧眼去观察、学习生活中的语文,你会时时发现语文无处不在;语文,其实妙不可言!
《语文》教案 篇10  设计理念
  《星星的新朋友》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爱科学”为主题。重点是指导学生识字和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时,要充分调动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发挥学生识字写字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将围绕“爱科学”这一主题,紧扣课文插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遐想,感受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了解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专、管”等14个生字。会写“专、介、世”等7个生字及以下词语:卫星、世界。学习偏旁“田字头”。
  2、分角色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了解几种人造卫星的作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及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1、练习分角色朗读。
  2、会认写14个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几种人造卫星的作用。
  课前准备
  有关人造卫星的文字、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你们都有许多朋友,天上的星星也有许多朋友,现在又来了新朋友。他们是谁呢?(出示课题)
  2、质疑。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思考,汇报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读准字音。对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读通课文,思考;星星又有哪些新朋友?
  3、认识生字。在文中画出本课生字,多读几遍,再用自己的方式记一记,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检测。
  三、精读课文
  1、朗读指导
  (1)指导分段读。读中指导学生读出小星星问的语气。气象卫星通信卫星神气,自豪的语气。
  (2)侦察卫星,导航卫星,营救卫星话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3)指导分角色朗读。
  2、理解感悟
  (1)引导学生理解“侦察、导航、营救”等词。
  (2)想一想,猜一猜,侦察卫星,导航卫星,营救卫星是有什么作用?
  (3)把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互相交流,感受现代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四、写字指导
  1、本课要求学会7个字。要先引导学生弄清每个字的结构。
  2、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掌握笔顺。
  3、放手让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教师注意巡视,个别指导。突出问题再做指导。
  五、实践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群星荟萃”活动。让学生把课前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的有关人造卫星的资料在全班说一说,此项活动从课后走向课外,同时能够提高学生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等能力。
《语文》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个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你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随学生的介
  绍,随机出示词语)
  (二)自主探究识字学文
  1、出示卡片“我会认”,激发学生自主说认识的字。
  谁会认生字条中的哪些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
  (学生复习已学生字,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
  2、打开课本,让学生自主学词学字。
  (1)拼一拼,读词语,画出词语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2)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看清韵母读:冰、丁、争、鸣(后鼻韵母)
  看清声母读:苏、争(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3、出示词语卡片,领读。
  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4、看图,照例句说句子、找词语、读字。(方法:一人描述说句,一人根据意思取词语字条认读。)
  (1)出示例句:春天来了,大地好像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找词语:万物复苏
  认读生字:万复苏
  (2)照样子说句,找词读字
  句:“春天来了,。”
  词:柳绿花红(柳)莺歌燕舞(歌舞)
  冰雪融化(冰)泉水丁冬(泉丁)
  百花齐放(百齐)百鸟争鸣(争鸣)
  (三)、精讲点拨,指导写字,巩固生字
  (1)观察字形,让学生发现字的特点。分析字形结构,记字。
  偏旁联想识字:柳冰泉鸣(想想偏旁跟字义有什么关系)
  部件组合识字:歌(哥+欠)百(一+白)
  (2)老师范写,让学生看清笔画的位置。
  “冬”和“齐”的点写在竖中线上,撇笔和捺笔要舒展开。
  “丁”的“亅”要写在竖中线上。
  “万”字注意笔顺是“一、S、丿”;“丿”在竖中线上起笔。
  “百”字的横写得长一点。
  (3)读词想象
  1、用适中的速度朗读词语。
  2、读出词语的韵味。
  朗读时,每行的两个词语之间可接得紧些,读完末尾的“苏、舞、冬、鸣”后要稍作停顿,以显示韵脚。
  3、看图,听老师读,感受词语描绘的情景。
  4、自己读词语,想象词语描绘的情景。
  (四)实践活动
  出示课后的问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说一说: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见春天的色彩了吗?
  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图
  找一找:春天在哪里呢?
  (五)、总结本节收获
  (六)、作业设计
  1、回家跟爸爸妈妈说一说你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去大自然中找找你眼里的春天,画一画或与一写。(寻找春天,放在春天真正来临时完成,先画一张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春天。)
  3、写字练习。
  板书设计
  识字1
  柳绿花红(柳)莺歌燕舞(歌舞)
  冰雪融化(冰)泉水丁冬(泉丁)
  百花齐放(百齐)百鸟争鸣(争鸣)
  课后反思:
  采用345高效优质课堂教学模式很适合当前教育。
《语文》教案 篇12  (一)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寻找柳枝嫩芽遮遮掩掩躲躲藏藏丁丁冬冬
  2.找找说说,看谁组词多。
  (1)做课后“找找说说”的练习。
  (2)照样子,填一填。
  遮掩遮遮掩掩认真。
  躲藏躲躲藏藏。
  3.读读记记。
  (1)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2)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3)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4.写一两句赞美春天的句子。
  (二)实践活动
  选择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到野外实地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自己发现的春天,准备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课上交流。可从气候、植物、动物、人们的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眼进行观察。
《语文》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抄优美词语,积累语言。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
  4、学习欣赏文章美。
  5、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3、学习欣赏文章美。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他营造了一种纯洁、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可以抓住“爱”和“美”让学生去感受、体验。首先,围绕“爱”的话题,通过反复朗读多角度理解课文,但要说出依据,协助学生较准确深入地理解童话主旨。再通过分角色配乐朗读,感受童话的“爱”的氛围和诗一般的意境,请学生围绕“美”谈谈自身的感受。
  【课前准备】
  学生: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给不认识的字注音。
  教师:录音机,磁带(歌曲《爱的奉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歌曲《爱的奉献》导入。教室里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创设一种意境和氛围。
  (导入)爱是世界充溢温暖的源泉,爱如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正因为有爱,才使贫穷的人对生活充溢向往,使做错事的人有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使那些残疾人心里充溢光明,它在生活中发明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下面我们就走进一个童话般的爱的世界,去体会它的神奇力量。
  二、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复述课文,概括课文大意。
  2、多角度理解课文:
  (引导)这篇文章写了一个盲小朋友在朋友们的关心、协助下重见光明,他的影子在给他人以幸福时自身也获得了幸福,获得生命的故事。但我们知道这在实际中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作者为什么这样想像呢?你是怎样理解的?请找出依据。
  学生讨论:
  ⑴ 对于像盲小朋友一样孤单弱小的人,我们应该关爱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依据:刚开始时,盲小朋友的日子过得很寂寞。──这样一个孤单弱小的人只要能得到一份关爱,就会使他感到生活的美好,而影子的出现,使他非常快乐。──有影子、萤火虫、阳光的陪伴,盲小朋友对生活充溢信心,夏天,在小树林里散步,对萤火虫的追寻就体现出他对感受光明的信心。──盲小朋友在朋友的关爱下看见了周围的一切,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⑵ 给他人带来幸福,自身也能得到幸福。
  依据:影子的话给盲小朋友带来友情和温暖,而他说这话时,自身也觉得无比幸福──影子带盲小朋友来到大自然去感受光明,使盲小朋友走出了孤独和黑暗,得到快乐和幸福,这时自身也很快乐。──影子在协助盲小朋友重见光明后,自身也变成了一个衣着美丽的小朋友,获得了生命。
  ⑶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对生活失去信心,要热爱生活,对生活要坚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要执着追求生活中美好的东西,不要轻言放弃。
  依据:盲小朋友虽然看不见周围的事物,但却用心去感悟去聆听大自然的美妙乐章,听到了牛儿、羊儿、鸟儿等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表示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⑷ 大家都伸出热情的手,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依据:正因为有影子、萤火虫、太阳、月亮的关爱,盲小朋友这个弱者才干战胜重重困难,获得光明。
  三、分角色配乐朗读,注意读出感情
  1、角色分配:盲小朋友、影子、萤火虫、叙述者。
  2、掌握叙述者、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如盲小朋友开始是孤独、寂寞的,对周围的一切充溢向往,与影子交上朋友后的快乐,见到萤火虫光亮的惊喜,失去影子朋友的恐慌,以和重见光明的惊奇和喜悦。
  四、品味赏析课文
  (引导归纳)这篇童话写得很美,给我们营造了一种纯洁、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 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如课文主题、意境、语言、人物等)品味出这种美来,下面我们就来品味这篇童话给我们带来的这种美的享受。
  (学生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品味,圈画、批点出自身认为“美”的地方。
  2、请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反复颂读,积累语言。
  3、四人小组自由讨论。
  主题美──爱的主题──影子、萤火虫、太阳、月亮这些朋友给盲小朋友无穷无尽的爱,在他们的爱的包围中,盲小朋友得到了光明。
  意境美──诗情画意般的意境──在盲小朋友看不见时,写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鸟儿叫声,春风吹过的声音,蜜蜂扇动翅膀的声音和潺潺的流水声,偏重从听觉的角度写他内心的感受和气氛的烘托,表示了盲小朋友热爱生活,渴望光明的心理感受。──盲小朋友可以看见时,写了萤火虫“幽蓝”“翠绿”的光,“太阳”“月亮”“弯弯的彩虹”“各色的花朵”“绿草”“露珠”等,从视觉的角度以光、影、色彩的描写渲染了一种万紫千红、色彩绚丽的意境,营造一种纯洁、友好的氛围,使全文的情调轻松欢快,表示了盲小朋友重见光明的喜悦之情。
  语言美──叙述时多用简短的句子,基本上是按句分行,一句话成为一个自然段,短小、活泼、跳跃,既像诗一样简洁、凝练、优美,富有节奏感;又像小溪流水,自然流畅,叮咚有声。──大量运用叠词(如幽幽、阴沉沉、孤零零、跌跌爬爬、踉踉跄跄等),有的摹拟声音,有的描写环境、动作或感觉,不只描写情态逼真,而且使语气舒缓,读起来琅琅上口──还运用一些拟声词(如哞哞、咩咩、叽叽喳喳、潺潺、怦怦等),运用这些词,能给人形象、真切的感受,让读者仿佛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人物美──盲小朋友虽然双目失明,但从不失望失望,仍对生活充溢信心,内心充溢光明,积极乐观──影子乐于协助他人,能给他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4、小组发言人汇报讨论的结果。
  (归纳总结)因为有爱,才使人物内心充溢光明,使文章充溢诗情画意的美感。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美的世界里,只要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那么,你为这个世界,为那些需要爱的人们做过一些什么呢?
  五、联系实际,讲述身边的爱的故事
  (设计活动)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配乐总结)播放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溢爱》。
  只要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我们的世界将充溢阳光,充溢欢歌笑语,让我们心怀爱心,去拥抱这个世界,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欢乐。
  六、作业
  必做题:
  朗读课文,摘抄优美的词句。
《语文》教案 篇14  学习目标:
  1、会补充短句,体会“的、地、得”与词语搭配的特点。
  2、积累有关读书、治学的四字成语。
  3、看图说成语,积累带数字的或带“大”“小”等方面的成语。
  【日积月累】
  一、“我会填”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个朋友,想认识它们吗?这三个朋友分别是谁呢?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的、地、得”)学生齐说。
  2、课件出示:“读一读”
  珍贵的邮票、轻声地说、笑得很大声
  洪亮的声音、专心得听、写得不清楚
  可爱的小狗、拼命地奔跑、表演得很精彩
  (1)自由读读,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汇报交流,找规律。小结。
  3、课件出示:“我会填”
  光彩夺目的(、)、清澈见底的(、)
  弯弯曲曲地(、)、和颜悦色地(、)
  鲜花开得(、)、时间过得(、)
  (1)学生根据已有的语言感受自主填写。
  (2)同桌交流。
  (3)根据汇报情况,引导渗透“的”“地”“得”的使用,让学生通过练习丰富语言,形成语感。
  光彩夺目的(焰火)(宝石)
  清澈见底的(小溪)(池塘)(湖水)
  弯弯曲曲地(流淌)(伸展)(流向远方)
  和颜悦色地(说)(讲)(批评)(点点头)(看着我)
  鲜花开得(很美)(正艳)(像一幅五彩缤纷的织锦)
  时间过得(太快了)(真慢)(像闪电一样)
  4、补充练习,课件出示:“我会选”。并说说为什么这样选?(让学生在感知大量的语言现象中发现规律,获得感性认识。)
  的、地、得
  1、叔叔跑(、)满身都是汗。
  2、客人来了,我们很热情(、)招待他们。
  3、婆婆自言自语(、)说:“我(、)钱包哪儿去了?”
  4、他把桌子上(、)东西收拾(、)干干净净,然后才放心(、)离开。
  二、“读读背背”。
  课件出示:
  博览群书、孜孜不倦、勤学好问、学而不厌
  坚持不懈、业精于勤、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废寝忘食、竭尽全力、锲而不舍、脚踏实地
  1、学生自由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分男女生读词。
  3、说说你有什么发现?你理解哪个词语?
  4、谁能用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齐读。
  6、像这样关于勤奋学习的词语有很多,你还收集了哪些?老师也送几个给你们。课件出示词语:
  凿壁借光、悬梁刺股、开卷有益、手不释卷
  学生齐读。
  7、背成语。自由背,同桌互背,比赛背。
  谈话:小朋友们真棒!这么快就积累了许多成语。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轻松一下。课件出示:
  【趣味语文】
  看图说成语
  要求:仔细观察图画,看清图上画了些什么,再说成语。
  课件出示图画。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了解图上画了些什么。
  2、根据画面以及自己的成语积累,猜出谜底:开门见山,大材小用,一举两得,三长两短,小题大做,百发百中。
  3、教师补充图画,学生猜谜。猜出谜底:悬崖勒马、指鹿为马、藕断丝连、鹤立鸡群、八仙过海、杯弓蛇影。
  4、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编制的此类谜语,开展猜谜活动。
  5、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带数字的或带“大”“小”的成语。如,五彩缤纷,三头六臂,九牛一毛,千钧一发,万紫千红;大同小异,小巫见大巫,小心翼翼,大快人心,大风大浪,大吃一惊,大吹大擂,大摇大摆,大失所望。
《语文》教案 篇15  教学目的
  1.理解古诗的内容,能联系诗句理解词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诗中所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掌握诗的读法,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5个生字,通过了解每个生字的意思和用法。
  4.转述练习,能清楚、准确地转述开家长会的通知内容。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1.进一步掌握古诗的读法,理解诗句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2.通过朗读和理解古诗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练习准确清楚地转述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初读课文,使学生对古诗内容先有一些感性认识。
  1.课前在黑板上抄写好古诗。学生自己把古诗读一遍,边读边思考,试着理解每行的内容,要读准字音。
  2.请个别同学在班上读,老师要指导学生读出语气。
  (1)古诗有几行?每行几个字?告诉学生这种格律的诗叫五言诗。
  (2)指导五言诗的读法,一般是二、三读法,读完前两个字要稍有停顿,第三个字要读重音,声音也要拉长些。注意逗号、句号的停顿。根据古诗的内容,最后一行要读得轻一些。
  (3)练读,看谁读出了古诗的韵律,然后全班齐读。
  二、理解古诗的内容
  1.理解题目的意思:所见的意思就是:所看到的。诗中所描写的这一情景是谁看到的呢?(作者)作者看到了谁?他在干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古诗。
  2.学习古诗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
  (1)齐读古诗,想:古诗中写的是谁?(牧童)童指儿童,小孩。牧指放牧牲畜的。诗中所说的牧童,是放牛的孩子。
  (2)读第一句,说说这个放牛的孩子在干什么?(骑在牛背上唱歌。)
  (3)。振是振荡的意思。林樾指枝叶稠密的树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振林樾的意思。(牧童的歌声非常响亮,振荡着整个树林。)
  (4)再读第一句,回答下列的几个问题:(用投影仪显示出问题)①什么地点?②人物是谁?③他在干什么?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默背第一句,想象第一句中所描述的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然后让同学们背第一句,说说自己的想象。
  (5)学习第二句。
  齐读第二句,:欲、捕各是什么意思?(欲:想。捕:捉。)鸣蝉是什么意思?(正在叫着的知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放牛的孩子想干什么?(听到了知了的叫声,他想捉知了。)他是怎么做的呢?再读第二句,想:忽然是什么意思?(一下子、立刻)闭口立是什么意思?(闭着嘴站在那里。)看图:他跳下牛背,站在那里干什么?(他在寻找树上的知了。)这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孩子,大家观察一下他的外貌和神态,然后同桌的同学一块说说。(他穿着古代人穿的衣服,发髻高盘,光着脚丫。右手握着放牛鞭,左手的食指不自觉地摸着腮,眼睛看着树上,专心致志地在寻找着蝉的踪迹。)
  听一个同学读第二句,想象这个孩子听到蝉的叫声后那一连串的动作。(停止唱歌,跳下牛背,站在树下,向树上望去。)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四个动作词语:停、跳、站、望。
  说说这首古诗是写的什么季节的景色?(夏天)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夏天?(樾,蝉)为什么?(樾:树阴,夏天树木的枝叶茂盛,才会有树阴。蝉:夏天才有的一种昆虫。)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二句的意思。
  3.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先读古诗后解释。)
  说说振、欲、捕三个字的意思,然后做课后作业 1。
  背诵古诗。个人背、齐背。
  读生字卡片。
  作业 :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一、检查背诵古诗。请两个同学站起来,一个背诗,一个说古诗的意思。
  二、读本课的生字卡片,练习口头组词。有些同学常用古诗中和生字相邻的字组词,老师要告诉学生古诗中相邻的字很多都不是一个词,不能随便用。
  三、指导书写
  1.这五个字中哪几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的字有几个?(三个:振、鸣、蝉)
  2.说这这三个字怎么记。振:右边是晨字的下半部。鸣:口字旁写在田格的左上格里,鸟的第一笔写在竖虚线上,最后一笔要写大些。蝉:为什么是虫字旁?(蝉属昆虫类。)蝉是益虫还是害虫?(害虫,它吸食树木的汁液。)抄字头。
  3.欲: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左右各占一半。)谷的第四笔写成点,右边的欠第三笔起笔在前两笔的相接处。抄字头。
  闭:书写顺序是先外后内,部首是门字框、门的笔顺是:
  四、听写。请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听写,其它同学在听写本上听写。
  作业 :1.写生字。2.默写古诗,并用自己的话讲讲古诗的意思。
  第三节
  一、导语 :
  今天,我们上一节说话训练课,内容是练习转述。根据同学们的理解说说什么叫转述。(把别人的话,说给另外的人。)板书:转述。今天让同学们练习的内容是:转述通知。
  二、请同学们看126页:
  读一读。先自己小声读,再请一个同学读,边读边想:要求是什么?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1.把时间、地点、内容说清楚。
  2.转述要准确。
  三、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练习转述
  1.默读通知内容,把通知中表示时间、地点、内容的部分画下来(3月18日下午2时,在学校礼堂召开家长会)通知的后半部分是希望和要求。
  2.如果你接到这个通知,回家后怎样和爸爸妈妈说呢?老师提示:要把通知上的话,变成自己的话,次序也可以打乱,但内容要说全,说清楚,不能转达错了。
  先自己说一遍,然后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练习转述,要互相检查是否达到了题目的要求。
  例:我们学校定在3月18日下午两点召开家长会,地点在学校礼堂。一定要准时参加,别迟到,万一有事不能去,要事先和老师说一声。
  3.最后让几个同学在班上练说,大家评议。
  四、巩固练习
  1.老师出示小黑板,上面写好通知,让学生练习转述。通知内容是:为使学校门口不再发生堵塞现象,从明天开始请学生家长在离学校门口 50米外的地方接自己的孩子。希望同学们做好家长的工作。
  2.先让同学们把通知的内容读明白,想一想怎样转述,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转述要准确,把内容说清楚。
  3.请几个同学在班上转述,大家评议。
  4.老师小结: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听到很多事情,当你用自己的话向别人学说另一个人的话时,希望同学们一定要把内容转述清楚,说准确,既不要罗嗦,也不要漏掉内容,要在生活中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转述能力。
《语文》教案 篇16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从师的风尚,但是唐朝时候,人们却以从师为耻。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韩愈倡言师道,触犯流俗、勇气可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著名的文章《师说》。
  二、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
  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解题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
  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四、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疏通文字,并根据注解初步弄清文章的含义。教师巡回指导。
  (2)请学生统计本课的生难字词,并注音解释,可将有关的内容整理在笔记本上,教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将自己整理的内容写出,然后全班同学一起订正、补充。
  2.具体研习,突出重点难点。
  (1)请学生自由翻译课文,要放声翻译,提倡讨论。
  (2)学生相互讨论,将自己的疑难问题提出,以求教于周围同学,最后全班统一讨论
  请同学向全班学生和老师询疑问难,教师或引导学生回答,或亲自回答。
  (3)学生朗读课文。
  (4)教师范读课文。
  (说明:本课主要任务是在理解写作背景、熟悉作家的基础之上把握文意,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其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诵读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通过诵读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语文》教案 篇17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塞箬蓑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五、总结升华
  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大自然)
  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 风细雨
  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 不须归
  《麦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学准备:《牧童短笛》的音乐,挂图或,识字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直观激趣
  播放,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范读激情
  教师配乐范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4.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二、感悟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态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快、柔美”的生活。
  3.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1)播放《牧童短笛》,师生一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说说理由,朗读出感受。
  (3)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提示: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和人们的“欢快、柔美”有关系吗?
  4.提升“欢快、柔美”的意境
  (1)教师告诉学生,有一位诗人读了《麦哨》这篇课文之后,激动不已,将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用28个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诗:
  碧湖,绿田,孩子;清风,炊烟,农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阳西下,幸福人,乐开花。
  (2)引导学生反复吟诵,细细品味。
  (3)最后告诉学生这首小诗的作者就是老师自己,希望同学们展开想象,课后也写一首精美的小诗。
  板书:(简笔画:一副乡村图)
  教后记:能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日积月累(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第二、三、四课时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
  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习作
  1.精彩回放:
  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做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
  a.教师启发思路。(将自己知道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b.教师个别指导。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荐代表交流。
  e.师生共同评议。
  f.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文字、画面或照片。
                       推荐阅读:[*]语文教案范文(精选14篇)[*]关于语文教案(通用17篇)[*]精选语文教案集锦(精选17篇)[*]关于语文教案集锦(精选14篇)[*]语文教案集锦(通用12篇)[*]精选语文教案(通用16篇)[*]语文教案[*]语文优秀教案[*]语文作文教案
                       
               
               
               
                        《语文》教案(精选17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