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哈哈达人 发表于 2023-10-16 01:33:45

浙教版七年级上《大禹治水》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大禹治水》教案(通用13篇)
浙教版七年级上《大禹治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了解神话想象丰富、具有神奇色彩的特点,掌握“窟、栖、悯、矗、拯、疏、跋、涉、锹”等字。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阅读、赏析神话故事。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课文所歌颂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力量。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情节,感受其中精神。
  2、难点:分析合乎人物身份、个性化的对话描写以及大禹形象。
  [教法]
  讲读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幻灯片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神话的一般知识。
  2、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整体内容。
  3、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生字词语的学习,理清课文思路,分析第一部分。
  2、难点:理解禹的不平凡的出生。
  [教学方法]
  讲读法。
  [教具准备]
  生字词的幻灯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古代有个伟大的人物,他一心解救被洪水转困的百姓,十三年锲而不舍、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是谁呢?他就是大禹。
  (二)了解神话。
  神话指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并通过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来表现的故事和传说,它借助想象来表达古代人民征服自然力的理想和追求。
  (三)出示幻灯,进行字词教学。
  1、加点字注音。
  栖身( ) 大禹( ) 鲧( ) 虬龙( )
  会稽山( )( ) 窠( ) 堙塞( )( )
  禅让( ) 舜( )
  3、解释词语。
  无动于衷:
  跋山涉水:
  禅 让:
  矗 立:
  (四)听课文录音,理清课文思路。
  讨论后明确:
  第一部分(1—4)写鲧治水被杀和禹的出生。
  第二部分(5-14)写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三部分(15-17)写大禹哭石生启,被尊为“大禹王”。
  (五)讲读第一部分。
  1、课文如何描绘这场大水灾?说明什么?
  明确:课文从田淹、房毁、人们无处栖身这几方面突出了上古这场水灾水势的浩大、灾难的深重。
  这样写既点明了治水的必要,也为鲧治水失败被杀作了伏笔。
  2、面对这场灾难,众神、鲧、天帝各采取了什么态度?
  明确:众神:无动于衷、漠不关心;鲧:费尽心机偷来息壤,拯救人民;天帝对鲧违背他的旨意非常恼怒,派火神杀了鲧。
  3、鲧是怎样治水的?如何评价他?
  明确:鲧治水方法不对,但他具有为拯救人民而不惜冒犯天帝的勇敢和刚强的行为,是一个英雄。
  4、禹是如何出生的?他的不平凡的出生说明什么?
  明确:鲧的尸体被剖开后,禹坐着一条虬龙来到世上。
  说明:第一,鲧根治洪水的决心未尽,他把希望寄托在禹的身上,具有不屈精神;第二,禹治水既是继承父志,又是反抗天帝,为民造福的行动。
  (六)课堂练习(幻灯出示)。
  (七)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3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二、三部分。
  2、理解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过程]
  1、讲读第二部分。
  ①大禹怎样治水?
  学生默读课文,讨论明确:
  第一,禹发动群众与群众共商大计。
  第二,采用疏导的方法。
  第三,请应龙协助治水。
  ②分析三过家门而不入。
  a.讲述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情节。
  b.详写两次,略写一次。
  c.从这件事情中可以看出他具有什么样的精神?——以身作则、公而忘私。
  d.分析人物的具有个性化的语言。
  岳母:对阿娇的关怀。
  阿娇:对丈夫的理解和支持。
  大禹:诚恳、深致歉意、决心坚定的语气。
  ③故事主要是说禹,为什么要写他的妻子?
  明确:从侧面说明大禹治水的成功与他的妻子对他的理解和支持分不开的。
  ④第14段一系列的数据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治水时间之长,工程之巨,成就之大,有力地突出了大禹的功绩。
  2、分析第三部分。
  ①如何理解大禹哭石生启?
  明确:写出他对阿娇的深切怀念和内心的无限悲痛、裂石生启,更是突出了大禹的“哭妻”具有撼天动地的特点,富于想象。
  ②结尾说明了什么?
  告诉我们:谁为民除害,谁就会得到人民的真诚拥护和爱戴。
  3、总结全文。
  第一部分主要写大禹治水的起因,第二部分突出大禹治水的精神,第三部分说明大禹治水的功绩。
  4、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本,预习《怎样讲故事》。
  板书设计:
  天帝惩罚世人(灾难根源)
  禹治水的起因 鲧治水被杀(为民献身)
  大 禹破肚出生(继承父志)
  禹 和群众共商大计
  治 请应龙协助治水
  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以身作则、公而忘私
  妻的理解和支持
  治水取得成功
  大禹治水的功绩,被尊为“大禹王”。
浙教版七年级上《大禹治水》教案 篇2  [文本解读]
  《大禹治水》是一篇蕴含丰富人文内涵的课文。课文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遥远,要读懂课文并且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留下美好的印记难度颇大。教学中应注意深入钻研教材,根据低年级阅读教学和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多媒体课件、简笔画、语言描述、讲故事、看插图等多样手段,在学生读、说、听、思等言语实践活动中将识字、学词、学句、知文有效结合起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方法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知大禹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
  随文识字,重点运用多种方法学会本课左右结构的生字“治洪形理制”。
  [教学难点]
  读好课文中的长句。理解“治理”“地形”“制服”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初识“大禹”,揭题质疑:
  1.图片初识禹。
  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读故事了。这个故事里有个英雄,他的名字叫“禹”,为了表示对他的尊敬,人们又叫他“大禹”(板书大禹)。我们一起读读他的名字。(学生齐读)关于大禹的传说可多了,其中“治水”的故事留传最广。
  2.随机识“治”字。
  (1)“治”是生字,谁能读好?(板书:zhi)
  (2)这个字你在生活中见过吗?你来说说。
  你们已经会在生活中主动识字了,真好!小朋友们,那你们一定知道治理河水可以说成——治水,医治疾病就叫——治病,治理国家就叫——治国。
  (3)治的用处可真大,我们一起来写好它。——(一三两笔对对齐当中一点往外提撇折夹角小写轻巧台字宽宽靠右边)生描红。
  3.读题引思考。
  (1)今天,我们就一起读读《大禹治水》的故事——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关于这个治水的故事(标红),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引导质疑)
  理答:治水的原因、经过、结果。
  [设计意图]以“故事”开篇,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简单直接地切入课题。随文教学“治”字,在与学生边聊边答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欲望,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加以词语的理解,降低难度,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生字运用启发性的儿歌,增加写字的乐趣。
  二、初识洪水,借图促读:
  1.读图知洪水。
  那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呢?让我们回到很久很久以前,看,发生了什么?——洪水。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洪水吗?(学生说知道)那就请你来说一说(洪水是什么样的?)。
  2.故事学“洪”字。
  是的,其实洪水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这个“洪”字里还藏着一个故事呢。传说古代有一位很厉害的水神,他的名字叫“共工”,他一生气就要发大水,在“共”的旁边又加上了一个三点水,变成了“洪”。这个字你记住了吗?汉字中还藏着故事呢,多有趣呀!来,读读这个词。(齐读)
  3.情境读短语。
  (1)(回到图)这水那么大,那么急,这就是课文里所说的——滔滔的洪水(引读)朗读评价。我们一起读一读。
  (2)滔滔的洪水来到了村子,农田呢?(请学生说——也可以说成—再出示:淹没了农田(你读)。房屋呢(请学生说),也可以说成-冲倒了房屋。(真了不起,两个多音字都读准确了。)谁再来读。(了字读得真好听,轻声又轻又短,真不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是啊,洪水害的老百姓都没有家可以回了,这就是——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4.短语促读文。短语入文,读好第一自然段,初步感知洪水危害。
  [设计意图]巧妙地利用课文插图,以“趣”促“学”,通过生字故事帮助孩子识记生字,加深印象。同时,教师语言的渲染,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文本中学习,水到渠成。通过有效的评价语言达成知识点的训练,不留痕迹。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自由读课文。
  滔滔的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那禹,是怎么治水呢?请大家打开语文书,自由地读一读故事。
  2.按序来读文。
  (1)第二自然段:
  a.关注轻声,读准词串,读好短语。
  第一关:第二关:第三关:(难度加大,轻声小“了”来帮忙)
  吃尽千辛万苦(吃了很多苦)吃尽了千辛万苦
  走遍千山万水走遍了千山万水
  挖通九条大河挖通了九条大河
  劈开九座大山(很多座大山)劈开了九座大山
  大禹怎么治水的呢?我们来看看第二自然段。这一段故事挺长,怎样才能读得很通顺很流畅呢?我们先来读读这些词。第一竖排,谁来试一试。四字词语谁来读?诶,我还会变呢!词和词在一起,还可以连起来变成一个短语呢,怎么样才能读得自然好听呢?
  ——瞧,故事的语言就是这么有趣。
  b.结合图片,结合词串,理解词意。
  察看水流和地形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借助图片,理解“地形”,认识“形”字。
  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为的是什么呢?出示:察看水流和地形引读
  地形(后鼻音)你知道地形什么意思呀?地形:就是大地表面的形态。示图:我们的大地(让学生说)有高,有低,有山,有水,这就是——地形。看着图,再来读读这个词,印象就更深了。
  这个形也是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请学生说)。跟着老师来写写这个形。老师范写。(杉字旁已经学过了,又和老朋友见面了。形字有三丿,有高有低,有短有长,就像地面上高低错落的大山,长短不一的江河。描的时候要把三丿描好看,力量送撇尖。
  借助短语,理解“治理”,认识“理”字。
  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这样为的是——?出示: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读一读)为了治水,大禹——请学生齐读,大禹就是这样治理洪水。(出示治理洪水)写好“理”。怎么记住这个字呢?(运用熟字记生字,也是记生字的好办法。好,看着笔顺图自己写一写。斜玉旁,横等距,长长短短有条理。)
  c.短语回文,分组朗读,读顺本段。来,读好了短语,老师现在把它们送回课文中,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点读,男女生读。
  [设计意图]第一课时,正确流利地读是重点。指导学生有方法地提高朗读水平,通过词语-短语-句子的方式,分解难度,帮助学生逐步达成,激发自信。游戏的加入,师生的合作读掀起整节课的小高潮,不仅调节了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在游戏中巩固了短语的读法,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故事语言的乐趣。同时,巧妙地安排生字的教学,关键笔画地书写借助简短的儿歌指导学生,便于接受。
  (2)第三自然段
  a.借助图片,听讲故事,入情入境。
  大禹治水还有很多小故事呢。出示图,这幅图就讲了其中一个故事。老师讲给你们听一听。
  b.关注数字,尝试练习,读好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
  课文的第三小节就讲了这个故事。这个小故事里,数字特别多,注意了这些数字,这个小故事就读好了。生读。你看,这些数字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吃尽了辛苦。其实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字在图上)齐读。
  (3)第四自然段
  a.追溯字源,学写“制”字,理解“制服”。
  (洪水被制服了)点红:制服。谁来读这个词?这个制里有个你熟悉的偏旁,是——利刀旁,它和什么有关。出示古文字,我们来看看“制”文字演变。
  制在古时候就是指用刀修剪树枝,(刂泛红)所以右边有个利刀旁。
  这里的制服是指大禹用工具、智慧和力量征服了洪水。你看,根据字形,我们就能了解词语的意思。这也是学生字的好办法。
  写好制。这个“制“字有些难写,我们该怎么制服它呢?有个小窍门。一竖要挺直,轻顿笔,竖有力。
  b.了解结果,齐读全段,感知心情。
  c.结合情境,理解词意,“代代相传”。渗透传说的文体特点。
  这个故事发生在四千多年以前,为什么我们还能读到呢?老百姓为了纪念它,就把大禹的名字和他治水的故事传给了儿子,儿子又传给了孙子,就这样,一代一代地流传了下来。这就叫“代代相传“,其实还有很多的传说故事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口耳相传下来的。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读中加入教师的示范读,营造了故事的氛围,吊足学生的口味,再让学生去读,效果就是不仅想去读,还会读得更好。“制”的教学以及“制服”的理解是难点,通过古文字的引入和结合文本的解读化解难点,达成目标。词语意思理解方法多样化,除了生硬的“告诉”,还可以是通过结合文本情境来理解,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来理解。
  四、插图排序,整体感知:
  1.回顾全文,插图排序,整体感知。
  这个故事还要继续流传下去,你能根据故事的内容给这四幅图排排序吗?直接请学生说。
  2.巧妙巩固,词语填充,总结全文。
  读这个故事,就像看连环画一样,老师给它配了段文字,可是缺了几个词,你能填进去吗?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谁来试一试。好,一起读一读。
  总结:小朋友真了不起,看着连环画,把长长的故事读成了短短的几个句子。下节课,我们还要把这幅连环画读成一个生动的故事。这些句子里还藏着我们要学过的生字呢,我们赶快把他们请出来吧。
  [设计意图]课文插图是有效的教学资源,充分地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结合“故事传说”的文本特点,借用“连环画”这一有趣的说法调动学生兴趣,在读图的过程中梳理故事的内容,整体感知。
  五、写字练习,关注布局:
  学写治制形
  1.学习读帖,提炼规律,关注布局。小儿歌:左右等宽中间靠左右不等窄让宽。
  2.练习书写,关注姿势,反馈点评。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除了安排随文识字,在此基础上还有必要加入一定量的集中识字写字时间来强化。本课10个生字中有8个左右结构的生字,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读帖的过程中,发现左右结构的生字的特点,教给学生一类生字的书写规律。
  六、总结全文,回读课题。
  总结:让我们牢牢记住这个英雄:生齐读大禹,牢牢记住他带领百姓做的事:生齐读治水。深深记下这个神话传说:生齐读大禹治水。
  教学反思:
  20xx届青年教师会课的帷幕即将渐渐拉上,今天上完《大禹治水》,这几日的疲惫好像一下子除去了不少,但还是忍不住坐下来细细回味今日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每一个细节,再比对之前的试教演课,发现在目标达成的同时,还有诸多值得提高改进的地方。
  这篇课文,说实话,在设计之初,有些犯难。第一课时35钟的课,我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在我的这节课上应该有什么样的知识生长点?
  回顾区级会课的主题“文体在左,学情在右”,想到这里,思路一下子打开了许多。我始终想着“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一篇故事传说的第一课时,应该学什么”的大问题,在教学内容上比起刚开始的天马行空,现在似乎接地气了许多。在备课磨课后半程思路又开始混乱的时候,我拿出了手边的《语文课程标准》进行翻阅,以求找到一些思路,看着看着,心中的目标渐渐明晰,识字写字,阅读,文体主旨,技能方法应该是我这节课的应该教给学生的。我就顺着这个思路又开始重新审视教案,一步一步地进行梳理和对照。不仅理顺了教学目标,整个环节也显得清晰了许多。我就把这节《大禹治水》的第一课时在识字写字的目标上定位成认读20个字,会写“治洪形理制”。在阅读上要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会读“了”字短语。在文体主旨上要把握传说的问题特点,始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一个给孩子讲故事的大姐姐”的身份,让学生能够借助插图了解传说故事的大意。在技能方法上要交给孩子识字写字的方法策略,比如通过这节课,会写左右结构这一类字,突出语言表达上的特色,比如第三自然段的数量词,一、二自然段的“了”字短语等。期待在结构巧妙处理的同时,能够把技能的训练层层递进。
  在最终的课堂呈现环节,初步达成了教学设计的意图。
  一、读通课文重分解
  第一课时,重在读通全文,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本课的生词很多,光光二会字四会字就有20个之多,一一出示没有归类地读,学生也容易产生疲倦,环节也会显得冗长,效率不高的同时,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设计时,还原文本最初的形态,一段一段地帮着孩子梳理,在这个过程中,再随机进行词语意思的理解和多种形式地读。第一自然段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好短语“淹没了农田”“冲到了房屋”“无家可归’,再送短语回归文本读好句子。第二自然段特别长,处理时则侧重教会学生读好词语的基础上,读好“了”字短语,再读好句子,帮助孩子一步步分解难度,逐步达成目标,激发学生浓浓的兴趣,再设置游戏环节师生合作读地形式检查巩固,课堂气氛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调节。这样组块的模式也便于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过程,清晰的课件展示一目了然,反倒优于教师讲的效果。第三自然段则改用教师示范读,创造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再启发学生关注数字,读好数量词。第四自然段通过重点词语“制服”“代代相传”的理解来读通文段,节奏进程到这里可以适当加快。
  二、识字写字有方法
  识字写字时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一课的生字很多,并且多是左右结构的字,因此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采用了随文识字加上集中写字的策略,让学生在文本中认读生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生字的形式。课中,为了防止破坏上课的节奏,我把随文识字定位在认识和记住的层面上,通过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的方式得以巩固。课尾,我则采用集中写字的形式,启发孩子通过读帖学会观察、对比汉字,发现汉字书写规律,期望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的不仅仅只是这些字,而是像“左右结构“这一类汉字的书写规律。在随文识字中挖掘汉字的故事,充分站在学情的基础上出发,通过有趣的汉字起源故事,象形文字的演变等来激发孩子的识字欲望,充分渗透中国的汉字文化,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
  三、学生回答巧评价
  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是对学生回答的`一种反馈和激励,还能更好地指向学生的学情,调控课堂节奏,帮助孩子找到更好的方向。几次试教中暴露出我的一个问题,评价语言太过泛化,大多是“太棒了”“真好”。这类评价语其实就是无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没有多少意义和价值。为此在备课时,我在学生回答预设上进行了更多的思考和准备,力求在评价时通过简单精巧的点评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今天课堂上呈现的效果基本不错。
  整节课上下来,在与孩子交流互动的同时,还有一些细节没有关注到,影响了一些效果。在读书方式上,较多地使用了齐读的方式,没有运用的恰到好处,一是浪费了时间二是齐读反倒没有个别读的效果好。在个别词语理解上没有下到功夫,不是太巧妙。比如“制服”的理解除告诉学生课文里表示大禹用智慧、工具、力量征服了洪水以外,如果能加上一句“让洪水变听话”这种儿童话的语言来总结,会更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记住制服的意思,和“治理”更好的区分,化解难点。再如关于“伟大“一词,没有让孩子体悟,其实就可以用大禹的父亲“鲧”的故事来凸显大禹的智慧和不容易,从而体会理解“伟大英雄”,这个难点也就可以很好的突破了。
  课上到这里终于结束了,但是与我工作刚刚5年的青年教师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这次的赛课体验让我更深入地知道如何去研读文本,如何去把握学情。真正的一节好课需要用心去体悟、去演绎,还课堂的精彩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浙教版七年级上《大禹治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书写“被、制”及偏旁“衤
  2.能借助插画,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读理解,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复习词语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大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他治水的故事。谁来读课题?(指名读 齐读)
  过渡:课题读得很棒,故事中的词语你会读吗?
  2.出示词语:
  洪水 淹没 无家可归
  冲倒 治理 千辛万苦
  制服 安定 代代相传
  ①谁来读一读?(评:读得真棒)
  ②下面来开火车读。小火车开起来——
  ③看来读词语难不倒大家,王老师可要增加点难度,你能用上这三个词加红(“洪水治理 制服”)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吗?
  过渡:说得多有条理!大禹要治理的是怎样的洪水呢?请同学们轻轻闭上眼睛,我们一起坐上时光机,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很久很久以前。把眼睛慢慢睁开仔细地看这儿——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
  2.在情境的渲染下问:从刚才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又听到了什么?可以追问:你觉得当时的洪水怎么样?(凶猛、可怕)
  3.是的,凶猛的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文中第1小节就描写了这样的情景打开书,自己读一读,看谁读得最认真。
  4.(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1)指名读。 在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些词最能看出洪水的凶猛?
  (2)指名说(滔滔 淹没 冲倒 )你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吗?
  (3)如果读不好,引导:洪水摧毁了美丽的家园多么令人痛恨,该怎么读?
  5.指导理解“无家可归”
  (1)滔滔的洪水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了,什么“叫无家可归”?
  (2)是的,没有家回去只能四处流浪就叫“叫无家可归” 看到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难过、伤心)
  (3)带着这种心情,谁能读好这个词?
  a.读得再慢一点,声音再低一些 b.指名读 c.一起轻轻地读
  6.同学们,把这个词送回句子中还能读好吗?指名读。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
  7.多么不幸的人们!来,带着同情我们一起读读这一段话。(齐读)
  过渡:这一切禹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于是——
  三、品读文字,精读感悟
  学习第二自然段
  ★板块一 体会“治水”决心
  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1.指名读。是啊,洪水摧毁了家园,害惨了百姓,真该治一治它!
  板书:治理
  2.谁愿意做禹,再把决心表一表?(决心还不够坚定!决心很大)
  3.我们一起来表表决心。(齐读,读好“下决心”)
  过渡:禹这样想的又是怎样做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小节,边读边画出禹做了哪些事情?(提醒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谁来说说你画的是哪一句?
  ★ 板块二 感受“治水”艰辛
  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1.这句话中有两个词都带有千和万,你知道是那两个词?这里的千和万指的正好是一千座,一万条河吗?(不是)那指的是什么?(很多很多的山和河)
  2.你能读出山和水的多吗?出示词卡:“千山万水” 指读、齐读。
  3. 同学们,禹要查水流和地形这其中的每一座山都要一一爬过,这其中的每一河都要一条条趟过,这就叫走遍了——“千山万水”引读。
  4.看图
  大家看,这儿近处,远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山,山与山之间还有无数条河,大禹都要一一走遍,一路上非常辛苦。用文中的一个词就是——“千辛万苦”
  5.谁再来读读这个词?出示词卡:“千辛万苦” 指读、齐读。6.猜想一下:禹一路上会吃那些苦?遇到那些困难呢?
  6.猜想一下:禹一路上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困呢?(提示比如:当禹带的干粮吃完了,会怎样?当他禹遇到一只黑熊向他扑来又会怎样?)
  7.师补充介绍: 据说禹为了寻找治水的好办法,他的脚跟泡烂了,脚上的皮磨破了,汗毛都磨光了。这么多的苦都尝遍了就叫做吃尽了——“千辛万苦”
  8.理解了词语再来读这句话,相信一定能读得更棒。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除了这儿,禹还做了哪些事情?
  ★ 板块三 感知“治水”之智
  出示: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1.这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同一个数字是哪一个词?(齐答):九条、九座
  这里的“九”又指什么? 指名回答
  2.是的,这里的“九”指挖通了很多很多条大河,劈开了很多很多座大山呀!
  3.多不容易呀!能把这句话读好吗?(特别注意读好这些动词加红,挖通、劈开、引导)生有感情地练读。
  4.读到这儿,王老师不由得想起了另一位治水的英雄——禹的父亲鲧(gǔn)课前通过资料了解到他也治了9年的洪水,你知道他采用的是什么方法?(生答:堵)治水成功了吗?(没有)
  可是禹总结了父亲的教训,采用了疏的方法,引流入海取得了成功,从这里你能看出禹是一个怎样的人?(聪明,爱动脑筋、肯吃苦、有智慧)
  5.是呀,那我们把第二小节连起来,再来感受禹治水的艰辛和智慧。
  过渡:在禹治水的这么多年中,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今天王老师就带来了一个,想听吗?(想)
  四、咀嚼数字,境中悟情
  学习第三自然段
  1. 师配乐讲故事。
  2. 大家听得很投入。这个感人的小故事其实就是文中第3小节的内容,自己用心地读一读吧。
  3. 读完了,王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刚才读得最用心!你会填吗?(不准看书呦)
  4.出示: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 )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1)仔细看填入的词语,你有什么新发现吗?(都是数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引导:你们知道13年有多长时间吗?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竟然一次都没有回过家,你能读出时间的漫长吗?
  (3)漫长的13年,4700多个日日夜夜呀,这些数字最能打动人们的心,让我们再好好读读这段话。
  5.是呀,儿子10多岁了还没见过父亲,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让我们一起来倾听母子之间的一段对话。(创造地录音欣赏)
  6.听了这段对话,你知道禹舍弃自己的小家为的是谁?(老百姓)
  7.是的,禹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民造福,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叫作——
  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齐说)
  过渡: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禹苦苦地干了13年,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五、深悟文本,提升形象
  1.齐读最后一小节。板书:制服
  2. 孩子们,听到洪水被制服了,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3.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你觉得这还是什么样的日子呀?(幸福、快乐、安居乐业)
  4.假如你是老百姓,你想对禹说些什么?
  5.是的,所以呀,大家非常感激大禹,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出示: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1)引读。什么叫“代代相传” ?比如爷爷告诉爸爸 ,爸爸告诉儿子,儿子再告诉孙子就叫做“代代相传”
  (2)出示词卡读好“代代相传”。
  6.学到这儿老师突然有个疑惑,课文中都说是禹禹,为什么课题和结尾却说是大禹?(因为他能为民造福是位大英雄,所以人们都尊敬地称他为大禹)板书:英雄
  7.带着尊敬再来齐读最后一小节。
  六、指导书写,阅读链接
  指导生字:被 制
  1.观察字形:你发现了什么?
  2.师指导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被:左右结构。学习新偏旁“衣字旁” 制: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课后作业:
  1.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推荐阅读神话故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浙教版七年级上《大禹治水》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会读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两个多音字的字音,认识一个新偏旁。
  3、通过朗读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初步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公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他的名字叫“禹”,板书课题,指名读"禹"。
  大禹是人们对禹的尊称。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板书“治水”,齐读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了解的吗?
  ——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大禹怎么治水?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
  请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课文,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要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再看看谁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出示词语,指导学生读准,读好
  (注意多音字“没、倒”;后鼻音“姓、形”、翘舌音“治、制”)
  (1)滔滔淹没冲倒房屋仔细劈开感激英雄
  (2)害老百姓地形挖通治理洪水被制服伟大
  三、再读读课文
  带着刚才的问题去用心读读课文,找找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告诉我们问题的答案。
  组织交流,读通课文:把你们读书的发现跟大家交流一下
  1、大禹为什么治水?
  指名读第一段,交流:你读懂了什么?简单交流后总结并板书:洪水害人
  2、大禹治水的结果?
  指名读第四段——大禹制服了洪水板书:制服洪水指导理解“制服”
  师指板书:现在你们迫切想知道什么?——大禹如何治理洪水的?板书:治理
  3、大禹如何治理洪水的?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的呢?学生回答。
  出示第二段,学生自读,看看有几句话,做个标记。指名分句读句子。
  大禹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伟大英雄啊,他克服了许多艰难困苦,做了许多事儿,让滔滔的洪水乖乖地听从人的指挥,服从人的管理。让我们齐读这段话读。
  4、朗读感悟第三自然段
  在大禹治水的这么多年中,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课文中就给我们讲了一个“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同学们快读读看!自由读,指名读。
  5、再读最后一段。
  1、引读,在大禹的不懈努力下,洪水终于被——,老百姓终于能过上——,大家——。
  6、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2、生字:害通姓形治理洪被制伟
  (1)整合生字发现规律:8个是左右结构,部首写得窄,偏旁写得宽。
  (2)根据学生需要指导书写描红。
浙教版七年级上《大禹治水》教案 篇5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是上古时代的治水英雄。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为什么会是世人敬仰、代代相传的治水英雄”这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在教学中以文本的内容与课前布置搜集的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合进行讲解,拓展延伸,让学生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
  学习第一自然段之前,我先出示了一组洪灾的图片,让学生来谈谈看了图片以后的感受,然后再来体会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体会老百姓的“无家可归”。最后引出治水的英雄大禹,在讲解大禹治水经过时,我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治水的艰辛,特别是抓住“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等语句。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故事时,我出示了一组填空,让学生从这一组数字中来体会大禹的公而忘私的精神。最后治水成功了,老百姓又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我让学生说说如果你也是其中的一个老百姓,你会怎么感激大禹,以此来理解为什么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在这堂课中,还有很多地方没有做到位,比如说 1. 形式单一,缺少变化。这堂课以读贯穿全过程,虽然在读的形式上有自读、互读、齐读、指名读,但从整体的过程来看,教学显得很枯燥,学生仅是反复地读,基本局限在课文内容的朗读理解上,课堂上没有创设更多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缺少让学生质疑,自主学习的时间。 2.老师的话太多。虽然在课前设计时,我已经注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然而,在这堂课的实际教学中,还是老师牵着学生走,无论是在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还是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故事时,教师给予得较多,总是把自己的感受过多地加给学生。其实,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讲的是古代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大禹治水的艰辛,感受体会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我就在教学中以文本内容和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相结合进行讲解,拓展延伸.
  教学导入时创设情境,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我先出示了一组洪灾的图片,让学生来谈谈看了图片以后的感受,然后再来体会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体会老百姓的"无家可归",最后引出治水的英雄"大禹".在讲解大禹治水经过时,特别抓住"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等语句.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及治水工程的浩大.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帮助背诵这一方法效果很理想.在学习"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故事时,我出示了一组填空,让学生从这一组数字中来体会大禹的公而忘私.学习第四自然段,用"治水成功后,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会怎样感激大禹 "这一问题引导理解 "代代相传". 此时大禹形象在学生的心中越来越丰满,正是让学生畅说自己情感的时机.于是,我让学生谈谈大禹名字中"大"的含义.板书总结文章内容,结构后让学生欣赏大禹治水的视频资料.磅礴的气势,丰富的画面,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对文章的体验再次提升.
  这节课读的形式有自读,品读,齐读,指名读,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在品读上更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从而更加体现学生的学.以上是我课后的一点体会,感谢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大禹治水》教学反思
  《大禹治水》是一个流传千古的传说。讲的是古时候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百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事迹。大禹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
  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课呢?我想,可抓住“决心”一词来展开教学。文章教学之初,我让学生先提出问题,然后围绕着问题学习课文。并通过了解鲧(禹的父亲)的故事,透过鲧的治水过程、方法和结果,吸引孩子了解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鲧辛苦治水,用堵的方法,十几年下来,毫无效果,惨遭杀害。禹既为失去父亲而痛苦,更为父亲治水失败所造成的更大的灾难而感到愧疚。同时课文中写到“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如此描写洪水的凶猛,灾难的巨大,也从侧面揭示了禹治理洪水的决心。在这样的情况下,禹会出来治水吗?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在前面的铺垫中,我们就可以理解禹下决心治理洪水的决心之大。学生朗读起来也动情多了。
  课文中的第三自然段最让人感动。他在外治水10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连自己刚出生的孩子都没工夫去爱抚。为了让学生能深刻地理解大禹的精神,我设计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情景,然后让学生想像并讨论:大禹这位治水英雄,三次经过家门他分别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带着疑问让学生再来讨论,结合课文学生明白了:大禹立志要把洪水治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于是,他全心全意扑在治水上,“舍小家顾大家”。他不光带领百姓治理洪水,还带领百姓发展生产,他的心是属于老百姓的。所以顾不上自己的家了。当我问到学生:古时候没有挖土机,也没有铁器,禹治理洪水要挖河要劈山容易吗?他会吃哪些苦?有的学生说:“他可能会被洪水冲走,有生命危险。”有的说:“可能要在野外过夜,有狼呀什么的。”也有的学生说:“禹在外面可能连吃的东西都没有。”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来读课文,效果很好。
  第四自然段主要采用深入情境,情中悟理。首先让学生放声朗读,说说心情如何,为什么。学生可能会说: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不再流浪等等。并分组与第一自然段作对比朗读,这样安排,与第一自然段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加深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然后出示大禹像,引读最后一句话:从此,大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了,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达到高潮。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之中,含而不入,隐而不晦,使学生受到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最后提问:如果你是老百姓,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们说:“大禹,你辛苦了。大禹,你真伟大!”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境,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了教材的思想性。
浙教版七年级上《大禹治水》教案 篇6  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有三个环节给了我触动。
  一、识字教学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将识字教学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枯燥为有趣。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初读课文后,认读字词时采用了“大转盘”的游戏,将学生的识字行为寓于愉悦的游戏之中,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识记,突破了识字难点;在学写生字、识记字形时,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教学中,采用“争当识字大王”的形式开展“识字擂台赛”,让学生互相交流记忆生字的好办法,互相启发,共同识字,这样,识字在学生的心目中不再是枯燥的读和写,他们在娱乐中掌握了字的音、形、意,从而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能力。
  二、写字教学
  在写字教学中我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评价彼此的字。鼓励学生多发现他人的`优点,并鼓励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如:刘爽的字写得非常工整,尤其是“撇”写得特别舒展,如果能够写得稍微小些,让占格不那么挤就更好了。因为学生不只需要教师对自己的评价,那是一种师生间的交流,他们更需要同龄人的评价,即生生之间的沟通。这里互评的设计,不但为了使学生学会正面评价他人,更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
  三、讨论
  大禹是一个怎样的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看法,只要是合理的,都应该给予鼓励,让学生从一年级起就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鼓励个性化发言。孩子们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说出了这些词语:聪明(因为他看小孩游戏就想到了治水的办法)、善良(帮助老百姓治水)、坚强(不放弃治水)等。然后我又让学生各自带着对人物的理解,再次通读本组文章,让他们在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意思。
浙教版七年级上《大禹治水》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大禹治水》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洪水的危害。第二段写:大禹怎样治水的。第三段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第四段写:大禹制服了洪水,成了代代相传的英雄。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2.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画面理解词语。
  3.通过观看多媒体、品词析句、反复朗读、想象说话,知道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伟大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朗读理解文的二、三小节,了解大禹是如何治水的,感受大禹的英雄形象。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感悟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这节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生齐读题。
  2看洪水视频。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学习一自然段
  生自读文。圈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词语。
  2生回答,相机解释词语。
  3指导朗读本段。
  4齐读本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洪水摧毁了家园,害惨了百姓,一个叫禹的人,他看在了眼里急在心上,他下决心治理洪水。禹下了决心后又是怎样做呢?
  学生自读文,边读边用横线画出禹为了治理洪水做了哪些事情?
  谁读读他先做的事: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2学生回答,师相机解释“水流”和“地形”。
  3把握关键词语,感悟人物品质。相机指导朗读。
  4师生共读本段。
  学习三自然段
  自读文,2指生讲故事。
  3通过几个数字感悟人物品质。
  学习四自然段
  看图感受老百姓的新生活。
  2假如你是老百姓,你想对禹说些什么?
  3齐读本段。
  三、拓展延伸
  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古代传说中,像大禹这样为人类造福的大英雄还有许多,射日的后羿、开天的盘古、补天的女娲等等。下我们可以多读读,慢慢的就会感染他们优秀的品质。也许有一天你的名字也会代代相传。
  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不怕困难
  一心为人
浙教版七年级上《大禹治水》教案 篇8  一、读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大禹治水”,这儿的水指的是什么水?见过洪水吗?(播放洪水录象片段)
  觉得这洪水怎么样?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评:来势汹汹让人胆战心惊所以说洪水猛兽。
  有几个词,你们会读吗?
  出示词语:淹没冲倒无家可归
  指名读词语
  能用上这几个词,说说洪水带带的灾难吗?
  二、教师导语过渡:
  传说,人们为了避开洪水,把家安在山洞里,像野兽一样的生活;为了避开洪水,人们把家安在大树上,像猴子一样爬上爬下,日子过的很悲惨。大禹见到这样的洪水,会怎么想?
  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治洪水可不是简单的事,大禹会怎么做?
  先来看看大禹先做的事,出示句子(---吃尽了千辛万苦-----)
  男生读。
  1、看图片,理解“水流”和“地形”。
  2、有一个词讲大禹爬过的山特别多,趟过的河特别多,是哪个词?读“千山万水”;看图片,语言渲染,指导读好词语,相机评价中提升:太少了,还不够多,很多----
  3、这其中的每一座山,大禹都爬过;这其中的每一条河,大禹都趟过,这就叫“走遍”。大禹会遇到那些困难呢,猜一猜:
  4、老师再给大家补充一些:教师讲述-----(大禹的指甲被泡烂)
  5、大禹吃的苦读吗?哪个词?读“千辛万苦”(指导读好)
  6、这其中的每一种苦他都吃过、都尝过,这就叫“吃尽”(文字点红)
  7、这些词语读好了,句子也一定能读好,练习读句子,指名读句子,齐读句子。
  三、这才是治水前的准备工作,更大的困难还在后头呢。
  1、有两个词带有同一个数字,找一找是哪两个词?
  2、9条9座(这儿的9并不是9,而是指很多)
  3、教师画图介绍,为什么要把这些河连在一起?
  4、老师在黑板上这样一画看起来很容易,真挖起来就不轻松了,猜一猜这两条喝之间有多远?大胆地猜一猜:
  5、教师介绍:90公里,90000米!辛苦吗?
  6、比这辛苦的还有呢,如果遇到大山,画图,要挖开大山,这叫“劈开”。
  7、指导读句子,你关注了这两个数字,所以读得这么好!
  8、大禹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他吃尽了“千辛万苦”再读这个词。板书:千辛万苦
  9、读到这,你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呢?
  四、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像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听老师讲一段,里面有很多数字,想想这些数字的意思。
  1、教师配乐讲(13年,10多岁,三次那一段)出示句子
  2、这些数字什么意思呢?
  3、把这一段故事连起来念一念,想一想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学生质疑
  5、指导读句子
  五、经过这13年的千辛万苦,洪水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出示一幅图片(风平浪静的湖面)
  1、图片说话
  2、出示词语:治服
  3、人们还用在树上生活,在山洞里躲藏吗,这样的日子就叫:----------的日子(读“安定”)
  4、如果你就是这些百姓中的位,你会怎么感谢他?
  5、板书:伟大英雄
  6、大禹的丰功伟绩我们不会忘记,有人为他建了一个像(出示大禹像)
  7、孔子说:如果没有大禹,我们可能都变成鱼虾了
  8、让我们心怀感激和敬佩之情,把课文最后一节齐声朗诵。
  六、这是本节课出现的词语,你们都能读吗?
  治理洪水伟大英雄
  千辛万苦千山万水
  九条大河九座大山
  决心地形安定
  七、课文学完了,老师提个问题,为什么课文开头叫禹,课文最后又叫大禹呢?
  不急,想好了,课后告诉你们语文老师。
浙教版七年级上《大禹治水》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
  1.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了解预习,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课前都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禹治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读完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
  从学生课外预习入手,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针对课题,引导质疑,为学文创设条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二、自主读文,独立识字
  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边读边想,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先自己解决。
  2.有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吗?请组长组织小组同学互相学习。
  3.在刚才小组学习中,还有那些字你们觉得容易读错和写错呢?根据学生的情况重点指导:“丘、禹、野”几个难检字的读音和写法和妻、凿、雄的部首、写法;会通过词语辨别多音字“处”与“塞”
  4.学会了生字,小组比赛读课文达到熟读课文。
  〔设计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读文,练习独立识字,再通过小组互学,教师点拨,学会生字,熟读课文,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解决问题,理清层次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一定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
  2.上古时代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印在了人们心里。对于这个故事,你们刚才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还记得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那些地方写了大禹为什么要之水?那些地方写了大禹怎样治水的?那些地方又写了结果如何呢?引导学生学会默读,解决问题。
  3.根据学生的回答,理出文章的层次,第一部分(1)描写了洪水肆虐的危害;第二部分(2-4)主要写大禹率领民众治水的过程;第三部分(5)些治水的结果——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设计意图〕
  围绕问题,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字,通过默读思考、解决问题,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四、回归整体,朗读检测
  1.请同学们分段读文,熟读课文。
  2.检测学生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字词,学生交流、改错。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归整体,熟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读中培养语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学习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呢?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
  回忆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切入,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品味语言创设条件。
  二、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1.今天让我们再次沿着时间的隧道,走进这个远古时代的动人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能获得那些信息?一会儿要通过抢答题接受检查,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2.出示抢答题,检测学生自渎情况:
  (1)从那些词语可看出洪水对人们的危害大?
  (2)文中出现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什么关系?
  (3)鲧和禹分别用什么办法治水,请概括回答。
  (4)鲧临死前对儿子禹说了一句什么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鲧和禹治水的结果如何?
  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有关对应的文字。
  〔设计意图〕
  给学生时空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捕捉文本信息,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出示抢答题,既检测学生自渎情况,有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走进文字,自主学习
  1.刚才我们大家说了,禹治水和他父亲不同,他父亲主要采取堵的方法,禹主要采取疏通的方法,那么,禹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走进课文第二部分,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描写禹做法的词语,写写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提升:
  (1)引导学生抓“开凿、挖通、垒起、引到”体会禹的卓越的战略眼光和超群的智慧,相机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从“常常、泡在、只好、才、仅仅、就、却”等词语体会大禹抛家舍业的奉献精神,相机指导朗读。
  4.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出示图画、配音乐)同学们,大禹为了治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请你们想想大禹每次都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写下来。
  5.引导交流所想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感情,学会通过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的品质。
  三、讨论探究,升华情感
  1.孩子们,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大禹卓越的战略眼光、超群的智慧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
  问题是思维的发端,引导学生围绕重要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请同学们自读补充的有关大禹治水的小故事。
  2.读后交流体会。
  〔设计意图〕
  树立大语文观,打通课内外的联系,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板书设计〕
  洪水肆虐
  大禹治水{治水过程智慧超群无私奉献
  洪水退却
  〔设计意图〕
  提炼文章的重点,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理解文章的内涵。
浙教版七年级上《大禹治水》教案 篇10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细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指名试读。
  学生自由练读。
  集体齐读。
  四、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难点 :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按要求说出本课生字。
  翘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边音的字。
  3、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继续细读课文。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先了解情况,后治理洪水。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走遍、吃近)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说明大禹了解情况走的路多,范围很广,什么苦都吃到了)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要重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上述数量词要重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背。
  3、指名背诵。
  4、齐背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生字词,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2、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给多音字组词。
  没 倒
  2、扩词。
  治 久 理 伟
  二、教学部分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引导自学下列生字:理形
  指导下列几个字的笔顺:伟雄
  提醒学生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五画是。
  理:有画,第六画是。
  姓:有画,第四画是。
  四、作业 。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浙教版七年级上《大禹治水》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知道大禹治水采用的科学方法,并能按顺序说清楚。
  3.知道“三国家门而不入”的来历,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正确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第二段大禹治水的经过。
  4、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具准备: 1.有关洪水的课件。
  2.第三自然段的填空,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一)、媒体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洪水的课件)(看完后)你看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课文中是怎么描写洪水的?(板书:滔滔、冲到、淹没)
  3、这么大的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灾难?(无家可归)
  4、什么叫“无家可归”?
  5、过渡: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日,年复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大禹挺身而出了,他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齐读课文,思考: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那几句是写大禹想的?那几句写大禹做的'?
  2、大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他先干了什么,后干什么?(相机板书:走遍、察看、挖河、劈山、引水入海)
  3、大禹做的这些事能不能把顺序颠倒呢?
  4、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这里的“千”、“万”是不是真的指一个千,一个万?它们说明什么?
  5、想象一下:在那样的年代大禹是怎样挖河、怎样劈山的呢?
  6、文中的“九条大河”“九座大山”中的“九”是不是数字中的“九”?这又是为了说明了什么?
  7、经过千辛万苦后大禹终于引导洪水流入大海。那你能看着板书,按顺序说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吗?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3、请小朋友观察插图,并想想你从“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这些词感受到什么?
  4、是啊,大禹为了大家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大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5、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大禹坚持不懈治理洪水13年,结果怎样了?
  2、(多媒体展示情景)理解“制服”“安定”。
  3、老百姓怎样谢大禹?启发想象。
  4、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五、全文总结
  齐读全文,思考: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思维英雄?
  六、布置作业。
浙教版七年级上《大禹治水》教案 篇1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指导朗读,通过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
  1,出示大禹像,问:小朋友们,你知道他是谁吗
  2,板书大禹简介大禹.
  他叫禹,大禹是后来人们对他的尊称.他是四千多年前我国部落联盟的领袖,是一位为民造福的治水英雄.
  3,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位伟大英雄治水的故事.
  板书:治水.认读"治".
  4,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小朋友们一定有很多问题想问,把你的问题先留在心里,读一读课文,看看能不能在课文里找到答案.
  初读课文
  自渎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看小朋友们读得那么认真,生字词宝宝们迫不及待得想和大家交朋友啦,如果你能准确念出它们的名字,就能和它交上朋友了.
  (1)出示:治理 制服
  洪水 挖通 英雄
  淹没 冲倒
  自己读一读.指名读.
  读了这些词语,你有没有什么发现
  过渡:你看,只要你善于发现,你就会觉得中国的汉字是多么奥妙无穷.
  (2)再看一看,这些都是课文中的生字词.你会不会读
  开火车读,小老师带读.
  小朋友们准确得念出了生字词宝宝的名字,真不错.刚才在读课题的时候,小朋友们有很多问题想问,那么你有现在没有问题自己已经解决了呢
  小朋友们在读书的时候带着问题去读,尽量自己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在课堂上和同学,老师一起讨论.
  通过读课文,小朋友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自己解决了不少问题.那我们的课文就学完了,是不是 那还要干什么呢 想不想把书读好,把字写好
  品读第一自然段
  出示第一小节.
  你看,这就是大禹治水的原因.自己读一读.
  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很久很久以前:你知道了洪水发生的时间.
  "滔滔…":你真聪明,你读了课文里的句子.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
  你更高一级了,用自己的话说出了自己的理解.
  3,通过读,我们就知道了这么多东西,再读一读.
  4,见过洪水吗 你的脑子里出现了怎样的洪水画面
  (1)洪水很大,很多.课文里也有一个词形容洪水的多,哪个词 点出"滔滔".
  (2)淹没:农田被淹没了,那是个什么样子 田里的庄稼全被水淹了,看不见了,变成了一片汪洋.
  (3)冲倒:房屋倒了.
  5,小朋友们,百闻不如一见,洪水爆发的情景什么样呢 看大屏幕.
  6,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你觉得洪水怎么样
  7, 洪水太可怕,太无情了,谁来读一读,把洪水的可怕,无情读出来.
  7,凶猛的洪水把农田淹没了,把房屋冲倒了,老百姓没有家可以回了,这就叫无家可归.点出无家可归.
  8,无家可归的老百姓他们会怎么样呢
  交流,补充:洪水把老百姓可害惨了.有的被洪水淹死了,幸存下来的也只能躲进山洞,像野兽一样生活.他们没有的吃,只能吃树根,吃草皮,有的就被活活饿死.
  9,这一切都是谁惹的祸 都是洪水害锝.
  10,我们一起再读一读,红色词要突出.把洪水的可恨读出来.
  品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看着这凶猛的洪水,看着老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出示句子.
  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禹会怎么做呢 指名读第二小节.
  交流:大禹会怎么做
  我们看看大禹先做的事情.出示句子,齐读.
  介绍水流和地形.
  地形:水流会从地形高的地方流到地势低的地方,地势的高或者低就叫地形.
  如果我们要察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要爬高山,过大河,非常辛苦.大禹可比我们辛苦多啦.这里有个词是说大禹爬的山,过的河很多很多.哪个词 (千山万水)指名说.
  出示图,你瞧,近处,远处都是山,数也数不清.这其中还有无数条大河.谁来读读这个词,读出山多,水多.(1——2个),齐读.
  这里每一座山他都爬过,每一条河他都趟过.这就叫:齐读走遍.(给词加点)
  走遍了千山万水,大禹遇到了很多危险和困难,会遇到哪些危险和困难呢
  补充介绍
  你们说大禹吃的苦多吗 课文中也有一个词说大禹吃的苦特别多,找到了吗 哪个词 谁来读一读 (千辛万苦)
  这每一种苦他都吃过,都尝过.这就叫——齐读"吃尽".
  词语读好了,句子你们一定也能读好.自己练习读,看谁能把大禹的苦读出来.指名读.范读.指名读.(评价:大禹吃的苦真不少,不过不算多;你是不是被大禹感动了,连声音都变了.)齐读.
  这只是治水前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还在后面呢.大家看这句,出示句子,齐读.
  这里有两个词都带有同一个数字,划出词,哪两个词
  这里的"九"可不是真的"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而是指数量很多,数也数不清.谁来读,读出数量多
  挖通大河,劈开大山是怎么回事 画图理解.
  劈开一座大山就万分辛苦,要劈多少座 这其中的苦是一般人能承受的吗 这种苦我们就叫它"千辛万苦"(板书)齐读
  这段话你也能读出大禹的千辛万苦吗 自己读一读.指名读.大禹是多么地辛苦啊,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读,读出大禹的千辛万苦.
  大禹从下定决心治水到察看水流和地形到挖通大河,劈开大山吃了多少辛苦啊,让我们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再一次感受大禹治水的艰辛.
  补充大禹父亲治水的故事.跟大禹父亲相比,谁的方法更好
  小结:是呀,不管做什么事,不但要吃苦,还要用上巧妙的方法.
  你觉得大禹是个怎样的人
  对,他是一个吃苦耐劳,又富有智慧的人.
  指导生字
  过渡:大禹治水一治就是十三年,在这十多年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小朋友们可以课后找一找有关大禹治水的故事,下节课再来交流.
  通过今天的学习,发现小朋友读书读的不错,不仅书要读好,还要把字写好.
  出示:治 洪
  分析结构:看看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范写,要求注意看每一笔的位置.
  生描红,指导.
浙教版七年级上《大禹治水》教案 篇13  尊敬的老师、朋友们:
  大家好!
  在介绍我的课例以前呢,我想和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我对阅读教学的一度困惑:
  很长一段时间,当我拿到一篇新课文的时候,我就犯傻了,就好像一个人被关在漆黑的屋子里找门,这里摸一把,那里摸一把,不知那里是边,那里是岸,这种感觉,唉!就叫酸。一次偶然的机会,翻阅杂志时,一只虫子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墙壁上,一只虫子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大半了,忽然跌落下来。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的往上爬了。第一个人注视着虫子,感慨地说:“一只小小的虫子,这样的执着、顽强;失败了,从头干,真是百折不挠啊!”第二个人注视着虫子,禁不住叹气道:“可怜的虫子,这样盲目地爬行,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墙头呢?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愿反省,唉,可怜的虫子。”你们看,观察同一只虫子,得到的启示迥然不同。太阳在白天放射光芒,月亮在夜晚投射青辉----可见世界并不是简单的组合体,同样观察虫子,两个人所处的角度不同,他们的感觉就大不一样,但他们所获得的启示都是对的。那对待我们的阅读教学是否也是如此呢,我想不管面对怎样的课型,只要我们抓准了课文,让我们的课堂立足一个“趣”字;倾注一个“情”字;把准一个“创”字;落实一个“读”字。我们的教学就会条条大道通罗马!
  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来看课例《大禹治水》。
  【设计依据】
  给孩子提供一个真正自由、宽松的舞台,让我用我的眼睛看世界,让我按我的需要来学,让我用我的方式成功,让我爱我所爱,孩子必将还你一片蓝天。这样的课堂才能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的来学习。总之,在我们的课堂上与其让人累着,不如让人乐着;与其让人闲着,不如让人塌实着。
  根据以上的设计依据我确立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习旧引新,迁情入境。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具体的【教学过程 与教学策略】如下:
  一.习旧引新,迁情入境。
  这一部分的设计—简明扼要: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大家比较一下如果我这样问: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上一节课你都学了些什么?这样你不又瑞居在圣坛之上,而孩子又匍匐在讲台之下了吗?在不知不觉中已营造了一个似朋友般面对面交流的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用简短的过度语导入第二部分的教学: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请小朋友去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本课过度语的最大特点是将整个过程汇成了一条无声无息的涓涓溪流。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这一部分主要是学习课文的第一第二小节。
  第一小节的教学以学生情感的梯度发展为主旋律。安排了这样三个环节:
  读着读着,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课文第一小节。并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
  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读着读着,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这一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个环节。请看----播放动画,范读课文。小朋友们,读着读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孩子们有的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好心的人给点吃的吧!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好心的人快来救救我吧!”我还看到了一个怀抱小孩的妇女,在洪水中艰难地行走着,哄的一阵大浪冲来,卷走了她怀里的孩子,她呆呆地站在哪儿,泪如雨下,不一会儿,她疯狂地冲向那肆虐的洪水,就这样也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了这滔滔的洪水中。
  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紧接着进入第二小节的学习。
  第二小节的教学,尽可能的把学习的时间留给学生;空间还给学生;自由让给学生。也安排了三个环节:
  尽情的朗读课文第二小节,看谁读得最认真,
  分四人一小组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这一问题的设计,问域宽,思维强度大,灵活性强,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交流汇报。
  最令我回味的还是第三个环节,我把它介绍给大家:小朋友,请你们猜猜看,老师最喜欢第几句话?老师你最喜欢第一句话,NO,第二句话,NO TO,那肯定是第三句话了!YES!YES与NO的加入这不就是多学科的整合吗,使学生为之一震,从而精神倍增。一般按常理我会抓住—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等这几个重点词来进行教学。而在这里呢,我是这样来设计的:给老师一次机会,让我来读读这一句话,播放动画,范读他吃劲了千辛万苦……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呢,我们已经知道—大禹带领老百姓挖通了许多许多条河,劈开了许多许多座山,那在劈山挖河的过程中禹会吃那些苦呢?你看,老师带着微笑走向孩子,用智慧去开启智慧,用灵魂去塑造灵魂,用生命去点燃生命,在师生完全平等的平台上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孩子情不自禁地说:“禹在挖山劈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可能会被毒蛇给咬了,给大老虎弄伤了;双脚常年浸泡在洪水中,会得一种病--关节炎;炎热的夏天,又没有空调、又没有电扇,会热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飞雪,冻得浑身发抖……”
  用情感填白式、故事连载式学习第三部分。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禹为了治理洪水,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13年,在这13年里(填读第一句话)1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孩子问:为什么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不回去看一看,难道他不想自己的妻儿吗?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
  2这些问题不光是你不明白,连禹的儿子也不明白啊!(填读第二句话)
  3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又会怎样回答他呢?你们看-提问的权利学生拥有,解疑的义务学生承担,这不就是主体性最好的落实吗!
  以上只是情感的铺垫,精彩的是以下循循善诱地三次表演。指名试着表演---互相点评后同桌互演----配乐加动作表演。将表演活动设计成有梯度、有层次的螺旋式,符合学生的能力特点,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将教学推向高潮----(配上音乐渲染气氛,设计一些动作再现生活—儿子在门前读书,妈妈在屋里缝衣服)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有一天,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娘,别人都有爹,我的爹在那里,他为什么不回来看看我们?娘强忍着泪水,摸着儿子的头说:儿啊!爹不回来看我们,自有他的道理,等洪水被制服了,他一定会回来看我们的。这感人的一幕幕,渲染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趁着被燃烧的激情,我顺势推了一把:禹不想自己的妻儿吗?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孩子们一个个读得热泪盈眶。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苏霍姆林斯基不是这样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能促进人的精神世界。于是用情感对比式学习最后一部分。这一部分相对来说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就这样,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制服了,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
  读着读着,现在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孩子兴奋地说:“现在我可高兴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再也不用四处去流浪了。”这样安排,与第一小节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轻而易举的又一次拨动了学生的情弦,激发了学生强烈得求知欲望。
  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都在干些什么呢?(播放流动图)快来看呀!认为此处不必作太多的讲解,动静结合,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幸福美满的日子都是谁带来的,孩子们兴奋地高喊:大禹!所以(填读23句)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
  不是说“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境。在一片喜庆的祥和氛围中,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学到这,难道你不想对大禹说点什么吗?大禹啊大禹-----由于激起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孩子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他们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有的说,大禹啊大禹,你真了不起,滔滔的洪水都让你给制服了,人们永远感谢你;是你又带给了人们安逸的生活,你的美名流芳百世,长大后我要像你一样做个真正的男子汉;如果我也生在那个年代,我就会帮你出出注意,造很多水库,让你不用那么辛苦……
  最后构建完美板块,升华情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制水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地呼唤他—大禹。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推荐阅读:[*]浙教版七年级上《大禹治水》教案(精选12篇)[*]浙教版七年级上《大禹治水》教案[*]听《大禹治水》一课有感(通用17篇)[*]《大禹治水》教案范文(精选15篇)[*]《大禹治水》说课稿(精选11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示例(通用13篇)[*]七年级下册英语教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七年级历史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大禹治水》教案(通用13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浙教版七年级上《大禹治水》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