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哈哈达人 发表于 2023-10-12 02:51:59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通用3篇)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篇1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优化训练
  基础巩固
  1.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的因素”是指
  a.农业耕地增加
  b.手工业得到发展
  c.商业城市日益繁荣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下列关于日本德川幕府统治时期的说法有误的是
  a.天皇、将军、大名、武士属统治阶级
  b.幕府与藩国并存
  c.士、农、工、商属被统治阶级
  d.强化统治,巩固中央集权
  3.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的事件是
  a.美国入侵日本
  b.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大盐平八郎起义
  d.《日美亲善条约》的签订
  4.在闭关锁国政策下,与外国通商的港口城市是
  a.长崎    b.大阪
  c.江户    d.京都
  5.下列对近代日本锁国政策的表述,错误的是
  a.有利于防止外国殖民势力渗透
  b.目的在于维护日本独立
  c.是日本落后的原因之一
  d.禁止一切外国船只来日本
  6.德川幕府锁国政策给日本带来的最大影响是
  a.抵制了外国对日本的侵略
  b.维护了日本的独立
  c.促进了日本经济快速发展
  d.造成了日本的落后
  强化提高
  7.向将军、大名贷款,出钱购买武士身份,或直接参与藩政,这些历史现象说明日本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
  a.已成为推动改革的政治势力
  b.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
  c.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社会现状
  d.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提高政治地位
  8.下列关于对闭关锁国时期日本社会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经济停滞不前
  ②日本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③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一些商业城市繁荣起来
  ④出现富甲日本的大商人
  ⑤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
  9.下列条款有利于欧美吾家约吏竹工业品大量倾销日本的是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议定关税制度   d.建立租界
  10.《日美亲善条约》的签订使美国获得的权益不包括
  a.向京都派驻军队
  b.美国在下田派驻领事
  c.日本向美国开放下田和箱馆两个港口
  d.美国享受今后日本给予外国的一切权益
  课外延伸
  11.阅读以下材料:
  16世纪,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来到日本,同日本发展贸易。……对外贸易限制在长崎一港进行,而且由幕府一手垄断,至此完成了锁国。……在锁国期间,准许同日本贸易的欧洲国家只有和基督教没有关系的荷兰。荷兰把现在的印度尼西亚当作殖民地,以巴达雅亚(雅加达)作为东印度公司的根据地,在长崎设立了分公司。荷兰向幕府保证不传播基督教,商船一到长崎,即由商船船长向幕府提交“荷兰风向书”,报告海外的情况,一直到幕府末年,荷兰始终采取阻挠其他欧洲国家同日本进行贸易的政策。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6世纪,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来到日本”,当时西方国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根据材料分析,锁国政策下的日本为何“准许同日本贸易的欧洲国家只有荷兰”?
  (3)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能在日本实行两百多年?
  12.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德川幕府统治下,日本社会分为士、农、工、商等不同的身份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士是统治阶级,上至将军、大名,下至一般武士,都属于“士”这一等级;农民占全国人口80%,他们世世代代为领主耕种,把收获的大部分交给领主,还要负担各种杂役和劳役;工商业者大都住在城市,他们受到统治阶级的歧视;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是“贱民”,他们只能从事一些当时被认为是最低贱的职业。
  ——人教版教科书选修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德川幕府统治时期怎样的政治状况?
  (2)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对日本社会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事件?结果如何?
  (4)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日本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高考猜想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强烈地冲击着幕藩统治者。将军和大名的生活日益腐化奢侈,购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商品,需要大量的货币,单靠出卖“年贡米”已不能满足需要,于是就向豪商们借债。据估计,1790年的债务总额高达6 000万两黄金,年息300万石米。一些大名因负债太多,只得让债主购买武士身份,给予“带刀”特权和参与藩政的权利。将军和大名因财政支绌,减少或发不出武士的禄米,使武士的生活陷于困境,不少下级武士沦落到无处安身的地步,成为“浪人”。其中一部分浪人被迫从事当时被认为卑贱的手工业和商业活动,一部分浪人放弃武士身份,去做教师、医生、作家等。下级武士的沦落和向资产阶级的转化,为明治维新准备了领导者。
  材料二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的黄金和白银的比价是1:5,而国际市场上却是1:15或16,也就是日本的白银价比国际市场上要贵三倍多。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2)面对材料二所述这种状况,西方商人采取了什么举动?
  (3)材料一、二中的这些变化给日本封建秩序和日本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1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的国际环境,你怎样看待这一政策?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d在明治维新前,日本出现的新现象是资本主义萌芽。
  2.c 本题考查学生对日本德川幕府统治时期阶级结构理解能力。士包括将军、大名、武士,而它们属统治阶级。
  3.c日本社会的统治基础是武士,大盐平八郎是中下级武士,他领导的武装起义,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开始动摇。
  4.a 日本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与中国、朝鲜、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
  5.d锁国政策下的日本允许同中国、朝鲜和荷兰等国通商。
  6.d本题主要考查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日本锁国政策的实行,几乎完全隔断了日本经济与世界市场的联系,造成了日本的落后,以至于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因此,这一政策没有达到抵制外来侵略,维护日本独立的目的,也没有促进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
  强化提高
  7.d本题为材料选择题,注意分析材料所隐含的历史信息。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了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封建等级秩序的变化,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的地位开始举足轻重,他们向将军、大名贷款,出钱购买武士身份,或直接参与藩政,反映了伴随着其经济实力的增强,要求提高政治地位。
  8.d 闭关锁国时期的日本社会,虽然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但经济也在缓慢发展,因此①表述是错误的,排除有①的选项。
  9.c议定关税制度使日本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便利、了外国廉介工业品的输入。
  10.a该题意在考查考生否定选择能力。b、 c、d三项是美国在日本获得权益,符合题干“不包括”之意的是a项。
  课外延伸
  11.【解析】本题立足点是从材料中进行提炼和分析,注意与世界史联系起来。第(3)问的难度较大,首先从内外因两方面分析,内因中从政治、经济、国情和具体政策分析,组织答案。
  答案:
  (1)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和葡萄牙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活动。
  (2)荷兰信奉新教,与基督教没有关系。
  (3)第一,日本封建社会经济特点即自然经济的影响。第二,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维护了封建制度。第三,岛国的地理位置,加上推行严格的锁国政策,多次颁布锁国令,隔断了日本与外界的联系。同时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无力打破日本的闭关锁国局面。
  12.【解析】解题关键是把握材料及图片反映的历史现象。材料一反映的是日本实行等级制度;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的是日本手工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材料三反映的是日本遭到列强入侵的情况。第(1)、(2)、(3)题可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第(4)题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总结。
  答案:
  (1)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把全国所有的人分为士、农、工、商等不同的身份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
  (2)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影响:①促使自然经济目益解体;②引起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等级秩序的变化,动摇幕府统治基础;③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加剧了日本幕府统治的危机。
  (3)黑船事件。强迫日本签订《日美亲善条约》,打开了日本的大门,使日本陷入半殖民地的危机之中。
  (4)推翻幕府统治,赶走外国侵略势力,进行社会改革,实现富国强兵
  高考猜想
  13.【解析】本题以日本商业经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为依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要读懂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逐条、逐句分析材料。第(1)题注意从材料中概括、归纳,注意材料中商品经济发展对统治者中将军、大名、武士的影响。第(2)题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题注意题干中的限制,“材料一、二”及“封建秩序和日本社会”。
  答案:
  (1)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幕藩统治者。将军、大名生活腐化奢侈;中下级武士生活陷于困境;部分下级武士观念转变,开始从事其他行业;下级武士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为明治维新准备了领导者。
  (2)西方商人利用日本市场和国际市场黄金价格的差额,用银元在日本大量套购黄金。
  (3)材料一: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冲击幕府统治和等级制度,加剧了幕府统治的危机,同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加速了日本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加剧了日本社会危机。材料二:这使日本黄金大量外流,钱价下跌,物价暴涨,经济混乱,人民生活更加困苦,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14.【解析】该题考查了德川幕府时期日本实行锁国政策的国际环境及对其评价。17世纪德川幕府实行锁国政策时,西方列强沿着新航路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日本已成为荷兰等国猎取的对象,结合这一背景分析锁国政策实行的原因,并对这一政策作出全面的评价。
  答案:
  国际环境: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西方殖民者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殖民侵略。
  评价:锁国政策保护了本国民族的独立,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西方殖民势力的渗透;但它的实行几乎完全割断了日本经济同世界市场的联系,造成了日本的落后,为19世纪中期日本的内外危机埋下了隐患。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篇2  【课标要求】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德川幕府的统治
  幕府统治的建立,封建等级制度,锁国政策与封建统治的动摇
  幕府统治的实质及锁国政策的影响
  探究幕府统治危机与明治维新的关系
  图示法、综合探究、比较、分析
  日本实际上是由幕府和藩国共同构成的封建统治国家
  黑船事件
  “黑船事件”《日美亲善条约》,锁国走向开国
  东西方的差距,黑船事件使日本被迫打开国门
  情境再现,问题与分析
  闭关锁国、封建落后将会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
  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殖民势力的进一步渗透,社会危机的进一步加剧
  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阶级矛盾的尖锐、民族危机的加深、导致了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问题探究法
  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是内、外因造成的,它是引起社会变革的根源
  【教学重点】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状况及危机。
  【教学难点】日本由锁国走向开国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德川幕府的统治
  (1)德川幕府统治的建立。
  16xx年初,德川家康打败竞争对手,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在江户设立幕府,建立起统一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史称德川幕府或江户幕府,开始了二百六十多年的统治。当时,天皇虽然享有崇高威望,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并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将军也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全国其他地区分成大大小小两百多个“藩”,藩的首领大名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但必须听命于将军。将军与大名都养着自己的家臣即武士,武士从将军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效忠将军或大名,这些武士一般是职业军人,拥有佩刀的特权,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从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幕藩体制。德川幕府为了从思想意识上培养武士这个支柱,大力宣扬武士应具有忠、义、勇的“武士道”精神,使武士为其效力和卖命。
  (2)幕府统治政策。
  实行幕藩等级制度。为巩固幕府统治秩序,德川幕府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将军、大名、武士占日本全国人口的10%,属于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占人口的百分之十,经营工商业,受到统治阶级的歧视;“农”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是受压迫受剥削的主要群体,他们不仅交租还要负担各种杂役和劳役;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是“贱民”。各等级界限森严,世袭不变,互不通婚,衣食居住都有区别。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德川幕府统治前,日本对外贸易比较发达,商船远航到中国、朝鲜及东南亚各国。16世纪下半期,西方商人和传教士开始到日本活动,以传教士为先导的欧洲殖民势力迅速向日本渗透,全国天主教徒从30万猛增到70万人。一些藩国通过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德川幕府建立后,为巩固统治,防止外部势力对日本的侵入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从1633年起曾多次发布“锁国令”,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禁止日本与海外交往,把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驱逐出境,只许同中国、朝鲜、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对外商业活动受到严格控制,同时幕府还规定日本人不得出国,也不许在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甚至禁止制造适于远洋的船只。
  实行限制工商业政策。闭关锁国本身就严格限制了商业活动,同时对工商业者采取歧视态度,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实行商品专卖,设立关卡、对工商业者财产恣意没收。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把幕府统治限制工商业的政策与“工、商”社会地位联系起来分析,进而理解这一政策的消极影响。
  (3)德川幕府统治开始出现危机,封建统治基础开始动摇。
  第一,严格的等级制度虽然维护了封建统治,但也激化了社会矛盾。
  第二,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近代日本的落后。
  第三,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德川幕府统治建立后,全国形成了统一的市场,农民负担相对减轻,生产积极性提高,因此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村手工业也迅速发展,并逐步同农业分离,新的手工业中心和商业中心也随之形成。商业性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引起了农村自然经济的日益解体。18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
  第四,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封建主为解决经济拮据,变本加厉地剥削农民,大幅度提高地租,增加各种捐税,农民无法承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工商业者也不满严格的限制和掠夺;19世纪中叶,中下级武士阶层地位恶化,迫于生计,不得不冲破封建等级观念和法规的束缚,去做教师、医生或从事商业和手工业,有的甚至投身为商人家中的养子,武士的特权和利益受到挑战,逐渐滋生出反抗幕府统治的思想。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统治基础已开始动摇。
  看教材“武士”的相关资料和图片,增加学生感
  分析农、工、商的位次,探究出等级制中隐含着统治者对工商业的政策和封建经济缓慢发展的原因性认识。
  学生阅读思考【学思之窗】,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引起了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封建等级秩序的变化,商人地位开始举足轻重,中下级武士穷困潦倒,从幕府统治的基础转变成反幕府统治的力量,进而全面理解日本封建社会统治基础已开始动摇。
  简要解释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封建等级制度。
  解题关键:封建等级制度,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
  思路引领:德川幕府实行封建等级制度的目的,等级的构成。
  答案提示: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德川幕府把全国所有人分为士、农、工、商等不同的身份等级,不同等级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士”为统治阶级,包括将军、大名、武士;“农”、“工”、“商”及“贱民”为被统治阶层,“农”的人数最多,为各种杂役、劳役的主要承担者,工商业者在当时受到统治者歧视,等级制度维护了封建统治,同时也激化社会矛盾。
  黑船事件
  (1)西方列强侵略日本的背景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日本被纳入侵略目标。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 19世纪中期,亚洲许多国家已相继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日本也成为列强侵略的目标。其实从18世纪中叶起,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就开始窥视日本,首先是沙俄。17xx年和18xx年俄国两次要求通商,遭到拒绝。列强的多次叩关,均未能打破其锁国政策,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在打开亚洲许多国家的大门后,又把侵略的矛头指向日本。
  (2)“黑船事件”及列强对日本的侵略。
  1853年,美国海军将军佩里率领一支由4艘军舰组成的舰队来到日本,强行闯入日本港口。代表美国政府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并约定将在第二年再来日本,听取答复。因为佩里舰队的军舰是黑色的,船上的蒸汽机又冒着黑烟,所以日本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之为“黑船事件”。
  关于《日美亲善条约》得出以下认识:①它是“黑船事件”的直接后果;②是日本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条约;③条约的不平等性;④条约的影响。随后,英、俄、法等国也效仿美国,同日本签订了所谓的“亲善条约”,内容有过之而无不及。
  (3)列强侵略日本的影响。
  日本被迫开埠通商,列强同时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协定关税、设立租界等各种特权,最终使日本从锁国走向开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从而引起整个日本社会危机的进一步加剧。
  这种示威实际上是实力的挑战,是东西方发展差距的结果。
  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对日本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解题关键:日本社会状况的变化。
  思路引领:从消极影响和客观上的推动作用两方面分析。
  答案提示:①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打开了日本的门户;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日本主权遭到破坏,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民族危机不断加深。②冲击着日本社会,激化了社会矛盾,进一步动摇了幕府统治。③冲击着旧体制,客观上推动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④先进思想的传入,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列强的入侵,进一步暴露日本社会的落后和幕府统治的腐朽,因此反对幕府统治,要求变革社会的呼声更加强烈。
  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1)西方殖民侵略的进一步加强。教师可补充相关的数据来说明侵略加剧,民族危机的加深。
  开国后,西殖民势力不断向日本渗透,日本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欧美国家和廉价工业品大量涌进日本,如棉织品、毛织品、船只、武器等;日本的原料又源源不断运往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如:生丝、棉花、油、茶、海味等,致使日本对外贸易迅速增长,1867年输出为1200多万美元,输入2160多万美元。另外,由于日本国内金银比价与国际市场比价差距悬殊,列强利用日本黄金价格大大低于国际牌价,大量套购,攫取暴利、致使日本大量黄金大量外流,钱价下跌。
  (2)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一方面,外国工业品倾销,传统的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手工工场纷纷破产,工人失业,同时由于黄金大量外流,钱价下跌,物价暴涨,洋货大量输入、民族经济遭到打击,人民生活更加困苦,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纷纷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农民起义次数剧增, 1865~1867年平均每年发生55.3起;城市贫民起义次数也显著增加,1865年~1867年平均每年发16.6起。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新兴地主和高利货商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对自己政治上无权的处境越来越不满;长期受幕府排挤长州、萨摩等西南诸藩,大名也不满现状;作为幕府统治基础的中下级下士,因经济状况的日趋恶化,对现实更加不满,这一切反映了幕府统治基础的进一步动摇。
  (3)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无尽灾难的同时,客观上也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原料的大量出口刺激了生产的发展, 1860~1867年输入总值增加了5倍多;同时,资本主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也传到日本,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长期与外国人打交道中,一些有识之士,目睹了工业文明的优势,开始从国外购进机器,建立工厂,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受幕府排挤的西南诸藩,大名们看到了幕府的软弱无能,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如保护和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创办西式企业、改革军队和采用洋枪洋炮、整顿财政、广求人才、鼓励西学。各藩的改革虽然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但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来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力量。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篇3  第1课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教案
  ★课标要求
  了解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德川幕府的统治:识记俄幕府统治的建立,封建等级制度,锁国政策与封建统治的动摇。
  2、黑船事件:识记“黑船事件”、《日美亲善条约》、锁国走向开国。
  3、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识记殖民势力的进一步渗透,社会危机的进一步加剧。
  4、理解幕府统治的形成和锁国政策的影响,黑船事件使日本被迫打开了国门。
  (二)过程与方法:
  1、用图示法综合探究、比较探究幕府统治危机与明治维新的关系。
  2、分析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阶级矛盾的尖锐、民族危机的加深、导致了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闭关锁国、封建落后将会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
  2、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是内、外因造成的,它是引起社会变革的根源。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状况及危机。
  难点:日本由锁国走向开国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阐述了明治维新前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状况,即德川幕府的统治,黑船事件和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说明由于封建领主经济的衰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阶级矛盾的尖锐和激化,从根本上动摇了日本幕府封建统治的基础,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渗透和侵略的加剧,日本被迫从开国,各种危机进一步加剧,为维新变革准备了最基本的条件。建议在教学中适当补充相关资料,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问题研讨的方式进一步理解幕府统治的实质;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实行社会改革,才能实现富国强兵。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采用谈话法导入:
  日本是一个岛国,茫茫大海,造成了日本同外国交通的不便,也保护了日本免受外国的侵略。但19世纪中叶,日本“躲进小楼成一统”的锁国局面,很快就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破,不得不打开国门。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
  问题一,展示19世纪中叶日本形势图,认识日本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港口城市;
  问题二,根据前面单元所学的相关内容理解日本国门被打开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
  由此进入新课学习。
  一、德川幕府的统治:
  1、建立:
  (1)时间:17世纪初 德川幕府或称江户幕府
  幕府一词原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后来日本武士的首领将军控制中央政权,又把以将军为首的政权称为幕府。
  镰仓幕府(1192~1333年):12世纪前后,日本武士集团逐渐形成分别以源氏和平氏为中心的关东、关西两大集团。皇室和贵族依靠他们进行政治斗争,两大集团自己也因争权夺利而互相斗争。12世纪后半期,关西武士集团平氏取得优势,当权20多年。1185年,关东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打败平氏,取得对中央政权的控制。第二年,他在镰仓(在本州岛南岸,临相模湾)建立幕府,1192年,又从朝廷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幕府依靠武士作为统治的支柱。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缴纳贡物,并服兵役;幕府保护武士的家传土地所有权,对有功者赐给土地和官职,派武士到地方上去担任“守护”,夺取实权。幕府自己设置官吏,分别掌握行政、军事、司法权力,还派人到首都京都监视朝廷。幕府实际上是朝廷之外的政府,在首都的中央政府名存实亡。由于源赖朝的幕府设在镰仓,故源赖朝创立的幕府统治又称为镰仓幕府。镰仓幕府统治日本一百多年(1192~1333年),1333年灭亡。
  室町幕府(1338~1573年):天皇政权掌握实权没有几年,由于武士首领足利尊氏叛乱,天皇被迫南逃;足利在京都扶立了一个傀儡天皇,日本历史上出现了南北两个天皇的局面。足利家族的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时,力量壮大,在京都的室町建立幕府新址,并在1392年合并了南北朝,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的室町幕府(1338~1573年)。
  德川幕府(1603~1867年):1573年,织田信长的军队灭亡了室町幕府,织田信长死后,其部将丰臣秀吉掌握了政权,但丰臣秀吉没有设立幕府,而是利用天皇的朝廷行使权力。丰臣秀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没有取得胜利,不久去世。16xx年,丰臣秀吉的部将德川家康打败竞争对手,取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在江户开设幕府,开始德川幕府(也称“江户幕府”,1603~1867年)对日本260多年的统治,共经历了15代将军。
  (2)政治特点:天皇是名义上最高统治者,而幕府首脑将军掌握实权;形成幕藩体制。
  天皇虽然享有崇高威望,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朝廷设在京都,但并没有实权,而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将军也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全国其他地区分成大大小小两百多个“藩”,藩的首领大名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但必须听命于将军。将军与大名都养着自己的家臣即武士,武士从将军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效忠将军或大名,这些武士一般是职业军人,拥有佩刀的特权,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从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幕藩体制。德川幕府为了从思想意识上培养武士这个支柱,大力宣扬武士应具有忠、义、勇的“武士道”精神,使武士为其效力和卖命。
  【备课资料】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是日本神道教的主要内容。它原是日本封建武士的道德规范。日本武士是一个特殊的阶层,在日本历史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最早的武士是在大化改新之后,作为封建贵族庄园的护从而出现的。后来武士不断壮大,开始介入政治。它本身分化出将军、大名、家臣、足轻、乡士等20多个等级,成为日本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势力。
  封建时代的武士,以“忠孝”和“武勇”为最高信条,随时准备去为他们的主人赴汤蹈火,为了表示他们的忠诚,维护他们的荣誉,他们会切腹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日本的文化主体是输入中国文化和经中国输入的,带有中国文化的印度文化。但是,日本有选择地将其“日本化”。中国文化以“仁”为核心,日本文化以“忠”为核心。日本取了“义礼智信,忠诚孝悌”,唯独忽略中国人奉之为首的“仁”。在古代,中日两国社会顺序都是“士农工商”,但是中国是“文士”,日本却是“武士”。
  武士道作为一种思想已达到了宗教的高度,它起源于中世纪对领主、藩主的绝对忠诚。对上级无限的忠诚,绝对服从。注重信、义、勇三条准则,崇尚武力和冒险,大无畏的献身精神,集体观念高度深化。武士道从其发端之初起,统治了日本1000多年,其代表作是《地陶闻书》,它的主题十分明确:荣誉,慷慨赴死,对藩主的忠诚和修身。赴死的思想贯串全书。在危险的境遇中它不会去想怎样保全自己的性命,而会勇往直前,投入敌人阵中,迎接死亡。因此,武士道也被称为“战士之道”。
  2、政策:
  (1)幕藩等级制度:
  为巩固幕府统治秩序,德川幕府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将军、大名、武士占日本全国人口的10%,属于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占人口的百分之十,经营工商业,受到统治阶级的歧视;“农”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是受压迫受剥削的主要群体,他们不仅交租还要负担各种杂役和劳役;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是“贱民”。各等级界限森严,世袭不变,互不通婚,衣食居住都有区别。
  注意:教材中的士、农、工、商四个等级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层,森严的等级,重农抑商思想。
  (2)闭关锁国政策:
  ●目的:巩固统治,防止外部势力对日本的侵入。
  德川幕府统治前,日本对外贸易比较发达,商船远航到中国、朝鲜及东南亚各国。16世纪下半期,西方商人和传教士开始到日本活动,以传教士为先导的欧洲殖民势力迅速向日本渗透,全国天主教徒从30万猛增到70万人。一些藩国通过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德川幕府建立后,为巩固统治,防止外部势力对日本的侵入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从1633年起曾多次发布“锁国令”。
  ●内容
  ①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禁止日本与海外交往,把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驱逐出境;
  ②只许同中国、朝鲜、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对外商业活动受到严格控制;
  ③日本人不得出国,也不许在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甚至禁止制造适于远洋的船只。
  ●评价
  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西方殖民势力渗透,维护日本的独立。
  消极:阻碍了日本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趋势。
  【比较】日本幕府锁国政策与中国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清朝:主要是封建统治者的盲目自大
  日本:主要是防止外部侵略
  但都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都是为维护其封建统治。
  (3)限制工商业政策:
  闭关锁国本身就严格限制了商业活动,同时对工商业者采取歧视态度,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实行商品专卖,设立关卡、对工商业者财产恣意没收。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把幕府统治限制工商业的政策与“工、商”社会地位联系起来分析,进而理解这一政策的消极影响。
  3、危机:德川幕府统治开始出现危机,封建统治基础开始动摇。
  (1)表现:
  ①严格的等级制度虽然维护了封建统治,但也激化了社会矛盾。
  ②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近代日本的落后。
  ③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
  德川幕府统治建立后,全国形成了统一的市场,农民负担相对减轻,生产积极性提高,因此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村手工业也迅速发展,并逐步同农业分离,新的手工业中心和商业中心也随之形成。商业性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引起了农村自然经济的日益解体。18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这一段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建议教师点到为止,不宜大量补充教材。
  ④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农民起义不断;工商业者也不满严格的限制和掠夺;19世纪中叶,中下级武士阶层地位恶化,迫于生计,逐渐滋生出反抗幕府统治的思想。
  (2)影响: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统治基础已开始动摇。
  【合作探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07“学思之窗”,回答:这种变化对日本封建秩序有什么影响?
  提示: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武士地位的变化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下级武士尤其是下级武士,生活的贫困。迫于生计,他们采用各种方式并逐渐滋生了反抗思想,因此冲击幕府统治和等级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说明了幕府统治开始危机。
  二、黑船事件:
  1、背景:(西方列强侵略日本的背景)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欧美列强窥视日本,把侵略矛头指向了日本。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日本被纳入侵略目标。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 19世纪中期,亚洲许多国家已相继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日本也成为列强侵略的目标。其实从18世纪中叶起,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就开始窥视日本,首先是沙俄。17xx年和18xx年俄国两次要求通商,遭到拒绝。列强的多次叩关,均未能打破其锁国政策,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在打开亚洲许多国家的大门后,又把侵略的矛头指向日本。
  2、经过:
  (1)1853年,佩里率舰队叩关,史称“黑船事件”;
  1853年7月8日,美国东印度舰队佩里准将率领4艘战舰驶入日本江户湾前,用武力威胁日本幕府停止“闭关锁国”的政策。佩里要求幕府接受美国总统米勒德?菲尔莫尔致“日本皇帝(将军)”的国书,结束锁国政策,并缔结通商条约。由于这些军舰船身都是涂上黑色的,船上的蒸汽机又冒着黑烟,故日本人称这次事件为“黑船事件”。在美国人提出不开国就开火的威吓下,幕府被迫接受美国总统国书,但要求拖延到第二年答复。
  黑船事件的实质:日本人把美国军舰称之为“黑船”,反映了日本的落后,因此它是实力的挑战,是东西方发展差距的结果。
  (2)1854年,《日美亲善条约》签订:
  内容:日本向美国开放下田和箱馆两个港口;允许美国在下田派驻领事;凡今后日本给予外国的一切权益,美国也同样享受;等。
  影响:①它是“黑船事件”的直接后果;②是日本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条约;③对日本产生深远的影响。
  3、影响:主权遭破坏,民族危机加深,迫使日本从锁国走向开国。
  日本被迫开埠通商,列强同时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协定关税、设立租界等各种特权,最终使日本从锁国走向开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从而引起整个日本社会危机的进一步加剧。
  三、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三个“进一步”)
  1、西方殖民侵略的进一步加强:日本成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表现:开国后,西殖民势力不断向日本渗透,日本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欧美国家和廉价工业品大量涌进日本,如棉织品、毛织品、船只、武器等;日本的原料又源源不断运往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如:生丝、棉花、油、茶、海味等,致使日本对外贸易迅速增长,1867年输出为1200多万美元,输入2160多万美元。另外,由于日本国内金银比价与国际市场比价差距悬殊,列强利用日本黄金价格大大低于国际牌价,大量套购,攫取暴利、致使日本大量黄金大量外流,钱价下跌。
  影响:激化了日本的社会矛盾。
  2、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1)人民起义不断:外国工业品倾销,传统的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手工工场纷纷破产,工人失业,同时由于黄金大量外流,钱价下跌,物价暴涨,洋货大量输入、民族经济遭到打击,人民生活更加困苦,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纷纷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农民起义次数剧增, 1865~1867年平均每年发生55.3起;城市贫民起义次数也显著增加,1865年~1867年平均每年发16.6起。
  (2)幕府统治基础的动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新兴地主和高利货商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对自己政治上无权的处境越来越不满;长期受幕府排挤长州、萨摩等西南诸藩,大名也不满现状;作为幕府统治基础的中下级下士,因经济状况的日趋恶化,对现实更加不满,这一切反映了幕府统治基础的进一步动摇。
  3、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原因:
  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无尽灾难的同时,客观上也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原料的大量出口刺激了生产的发展, 1860~1867年输入总值增加了5倍多;
  ②资本主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也传到日本,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③在长期与外国人打交道中,一些有识之士,目睹了工业文明的优势,开始从国外购进机器,建立工厂,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2)影响: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力量
  受幕府排挤的西南诸藩,大名们看到了幕府的软弱无能,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如保护和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创办西式企业、改革军队和采用洋枪洋炮、整顿财政、广求人才、鼓励西学。各藩的改革虽然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但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来西南强藩成为倒幕运动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力量。
  小结:导致日本社会危机加剧的根源主要有:内因:幕府腐朽黑暗的统治、经济发展对统治基础的冲击。外因:列强的入侵、民族危机的加深。
  社会危机加剧的表现:西方殖民势力的进一步渗透、日本封建经济的进一步解体、社会矛盾的空前激化、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阶级结构的进一步分化等。
  ★教学小结: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背景,即在幕府的统治下,日本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主要表现在:
  (1)政治上:天皇名义上是最高统治者,但实权操纵在幕府的首脑将军手中;而幕府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虽然维护了幕府封建统治,但激化了社会矛盾,威胁幕府统治;并且严重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2)对外关系上,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近代日本落后。19世纪中叶,美国打开了日本的门户,列强接踵而至,签定不平等条约,使日本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加剧了日本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
  (3)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冲击了封建经济,冲击幕府统治。同时,西方殖民国家的入侵,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思想上,西方先进思想传入,使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反对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的呼声更加强烈。
  (5)统治集团内部,幕府统治和苛刻的剥削,使广大人民包括中下级武士生活日益贫困,日本社会各界不满幕府统治,滋生出反抗幕府统治,开始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
  ★问题解答:
  ⊙本课测评:
  1、简要解释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封建等级制度。
  参考答案提示: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德川幕府把全国所有人分为士、农、工、商等不同的身份等级,不同等级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士”为统治阶级,包括将军、大名、武士;“农”、“工”、“商”及“贱民”为被统治阶层,“农”的人数最多,为各种杂役、劳役的主要承担者,工商业者在当时受到统治者歧视,等级制度维护了封建统治,同时也激化社会矛盾。
  2、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对日本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案提示:①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打开了日本的门户;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日本主权遭到破坏,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民族危机不断加深。②冲击着日本社会,激化了社会矛盾,进一步动摇了幕府统治。③冲击着旧体制,客观上推动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④先进思想的传入,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列强的入侵,进一步暴露日本社会的落后和幕府统治的腐朽,因此反对幕府统治,要求变革社会的呼声更加强烈。
  ⊙学习延伸:
  1、探究活动:撰写介绍日本古代历史的小论文
  提示:查阅相关资料可从以下的几方面介绍:①早期日本国家的形成。②大和国家的统一。③奴隶制度的发展。④古代中国对日本的影响。⑤幕府统治时期。
  2、阅读与思考:为什么德川幕府的锁国政策能在日本实行两百多年?
  提示:第一、日本封建社会经济特点即自然经济。第二、实行的严格的等级制度维护了封建制度。第三、岛国的地理位置,加上推行严格的锁国政策,多次颁布锁国令,隔断了日本与外界的联系。同时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够充分,无力打破日本的闭关锁国局面。
                       推荐阅读:[*]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补充习题答案(精选14篇)[*]《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教案(精选13篇)[*]日本 教案(精选2篇)[*]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精选8篇)[*]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通用12篇)[*]日本教学设计[*]古代日本教案[*]日本教案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通用3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