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哈哈达人 发表于 2023-10-12 02:51:41

抗日救亡歌曲联唱

抗日救亡歌曲联唱(精选2篇)
抗日救亡歌曲联唱 篇1  第21课历史的回响——“抗日救亡歌曲联唱”
  ——学习与探究之四
  活动目标
  通过学唱优秀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抗日救亡歌曲,重温历史,加深对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的理解。
  从抗日救亡歌曲的词曲内容、创作背景中获取丰富的历史信息,提高从艺术作品的角度来了解历史和感知历史的能力。
  在学唱抗日救亡歌曲的过程中,真切体会抗日战争时期亿万民众奔赴战场、捍卫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感和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高昂斗志。
  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学唱抗日救亡歌曲,以及交流学唱后的感受,培养主动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收集资料、布置场景、合唱救亡歌曲,培养互相帮助和集体协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学生熟悉所学课文中反映抗日救亡音乐作品的内容,掌握背景性知识。
  全班分四个小组,组内分工协作。教师给学生提供参考书目。各组或查阅书面、影像资料,或借助互联网技术,或采访相关人士(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同志)收集以下资料:(1)有关抗日救亡歌曲作者、词曲内容等方面的资料;(2)有关抗日救亡音乐作品的影像资料片,诸如影片{英雄儿女)(青春之歌》、伴唱带等;(3)与抗日救亡运动相关的历史图片、标语等。
  教师将课文中列出的抗日救亡歌曲印成歌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学唱,每组同学至少学会3首(学生也可选择其他抗日救亡歌曲)。
  每小组选出若干名代表组成参赛队,另抽出1名学生组成裁判组(其中记分员两名),各组其余学生均作为本参赛队的啦啦队。
  裁判组制定分组竞赛规则及评分表。
  四个小组共同布置场景(为营造历史氛围,两边墙上可悬挂学生收集的历史图片,标语等。如条件允许,可把收集的影像资料片制成课件,在联唱进行中适时播放)准备好竞赛用的抢答器、记分板、纪念晶。
  活动过程
  主持人致开场白: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3 000万同胞沦陷在日寇的铁蹄之下,不久华北又告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1937年日本又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全国各界群众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一首首唤醒民众抗日救亡的歌曲响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融进了人们的血脉,成为抗战年代的进军号角。今天我们举行抗日救亡歌曲大联唱,从艺术的角度具体感知这段历史,真切体会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群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高昂斗志。
  主持人宣读竞赛规则和竞赛程序
  小组 主题明确
  (5分) 演喝水平
  (3分) 准确说出所唱歌曲
  的创作背景(2分)
  附加分:说出词曲作者 总分
  (每说出一个加1分)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参考规则对照以上评分表。为体现历史发展的进程,联唱按各组参赛歌曲的创作年代顺序在小组中穿插进行。每首歌演唱结束后,由本组一名参赛队员简要介绍本首歌的创作背景。主持人喊“开始”后,其他三小组同学抢答,说出这首歌的词曲作者。
  根据各队得分情况,给优胜队队员颁发纪念晶。最后教师对学生学唱抗日救亡歌曲活动进行总结。
  师生高唱(义勇军进行曲),主持人宣布此次活动课结束。
抗日救亡歌曲联唱 篇2  深圳实验学校初中部任学艳
  一、课程分析
  《抗日救亡歌曲联唱》是义务教育课程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学习与探究活动课。
  《伟大的抗日战争》单元共有五课时。第一课时《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已使学生了解了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及救亡歌曲《九一八小调》、《义勇军进行曲》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二课时《全民族抗战的兴起》学生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初步掌握了《大刀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长城谣》、《游击队之歌》等抗日歌曲的出处及历史作用;第三课时《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学生按要求搜集并学习了冼星海的主要成就;第四课时《抗日战争的胜利》,使学生树立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这样基础上,第五课时的《抗日救亡歌曲联唱》创设情境地地学习历史,有助于拓宽知识面和提高多方位、多角度理解历史的能力,有助于强化对时代特点的把握,提高主动参与社会的意识,有助于增强历史学习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学情分析
  初二(5)班的许多学生都喜欢唱歌,在前几节课的学唱上他们都表现得很活跃,他们在音乐课和历史课上已经学会了许多抗日歌曲,估计这次开口联唱的难度不会很大。但这节课涉及到对历史信息的获取,着就要组织学生发挥深圳学生家庭具有网络信息物质条件的优势去解决问题。另外,在如何使学生在联唱中更好地去延伸拓展历史内涵,如何提高学生主动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问题上,仍需努力。
  三、活动目标
  其一是通过学唱优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抗日救亡歌曲,重温历史,加深对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的理解。其二是从抗日救亡歌曲的词曲内容、创作背景中获取丰富的历史信息,提高从艺术的角度来了解历史和感知历史的能力。其三是在学唱抗日救亡歌曲的过程中,真切体会抗日战争时期亿万民众奔赴战场、捍卫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感和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高昂斗志。其四,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学唱抗日救亡歌曲,以及交流学唱后的感受,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其五是通过小组合作收集资料、布置场景、合唱抗日救亡歌曲,培养互相帮助和集体协作的精神。
  四、设计理念
  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 有意地渗透《历史与社会》的教学理念,引用张熊飞教授《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相关原理,以教师引导作用的情感性激发学生主体地位的能动性,“创设情境,激发情意”,“以情激情”地营造抗日救亡、国家为重的氛围。促使学生在唱歌活动中体验到:抗日战争时期,国破山河碎,大敌当前,亿万民众把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安危系在一起,“天下一家”的意识使整个中华民族形成了坚不可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把维护祖国安全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注意在信息处理,信息问题解决、信息交流、信息文化问题方面的多重建构;注意德育与智育的统一。让学生在唱歌中得到美和力的享受。
  五、教学媒体设计
  将大量的历史图片与声音、视频文件通过超级链接等技术手段融入合成为以PPt为主的课件中;以图片展示打开课题;用PPt课件平台展示教学内容;再配以声音和视频来升华教学活动内涵。
  六、教学流程
  (一)、活动准备
  1、学生阅读已学课文中关于抗日救亡音乐作品的内容。
  (点评: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功。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
  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实录:学生在阅读中已养成了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2、学生分组利用互联网技术或到学校音乐组中收集有关抗日救亡歌曲的音乐作品资料。
  (点评:学生独立参与开发课程资源、寻找相关的资料,这对于培养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能力有很大的好处。)
  (实录:学生收集到大量的歌曲资料,尤其是在电脑播放器播放的音乐。如《国歌》、《保卫黄河》、《毕业歌》、《长城谣》、《大刀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黄河边对唱》、《开路先锋》、《抗日军政大学校歌》、《松花江上》、《团结就是力量》、《新四军军歌》、《游击队歌》、《在太行山上》等。)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成参赛队,另抽出5名学生组成裁判组。裁判组制定分组竞赛规则及评分表。
  (点评: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培养他们互相帮
  助和集体协作的精神。并在评价中引导他们重视“过程”,养成“及时总结,认真纠正”的良好习惯。)
  (实录:学生共同布置场景,教室南北两边墙上悬挂着不少学生收集
  来的历史图片及标语。准备好了竞赛用的抢答器、记分板、纪念品,学生还自带了小提琴、手风琴等乐器,另外还把收集到的影像资料制成课件,在联唱进行中适时播放。)
  (二)、情境导入
  主持人致开场白:
  (点评:利用课件投影,轮回链接“难忘九.一八”、“黄河”等7
  张图片,用较轻的音量播放着《九.一八小调》,运用情化信息激励情化思维。)
  (实录:刘宇晴同学在主持中抑扬顿挫、情绪高涨,把同学们的情
  绪都调动了起来。尤其是东北籍的王润之同学,满脸通红、双拳紧握,一副要冲锋陷阵的样子。)
  (三)、感悟研究
  主持人宣读竞赛规则和竞赛程序:
  小组
  主题明确
  (5分)
  演唱水平
  (3分)
  准确说出所唱歌曲的
  创作历史背景(2分)
  附加分:说出词曲作者(每说出一个加1分)
  总
  分
  1
  2
  3
  1
  2
  3
  1
  2
  3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评委同学每人持一份上表, 参考规则对照以上评分表打分)为体现历史发展的进程,联唱按各组参赛歌曲的创作年代顺序在小组中穿插进行。每首歌演唱结束后,由本组一名同学简要介绍本首歌的创作背景。主持人喊“开始”后,其他三小组同学按抢答器,说出这首歌的词曲作者。
  (点评:让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抗日救亡歌声,将学生带到炮火纷
  飞的抗日战场当中;每首歌演唱后参赛队员对歌曲创作背景的介绍,有利于学生从中获取丰富的历史信息;学生在高歌抗日救亡歌曲的过程中,能真切地体会到抗日战争时期亿万民众奔赴战场、捍卫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感和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高昂斗志。)
  (实录:5位裁判同学工作十分认真、公平、公正。各小组的竞争十分激烈。第二组的演唱水平很好,但由于第四组的同学能十分准确且快速地说出词曲作者及所唱歌曲的创作背景,故得分最高。裁判组给第四组发放了优胜队奖,并给各队员颁发了自制的纪念品------书签。)
  (四)、延伸拓展
  1、颁奖后,每个学生填写一份问卷。
  附:《抗日救亡歌曲联唱》活动问卷(在所选择的括号内打ⅴ号)
  (1)你和你小组的同学都参与了这次活动吗?
  是(    )   否(    )
  (2)你喜欢这种上课方式吗?
  是(    )   否(    )
  (3)你是通过何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的?
  书面资料(    )影像资料(    )互联网技术(    )
  (4)你是通过何种方式学会唱抗日救亡歌曲的?
  看简谱(    )   请教他人(    )   跟学音乐带(    )其 他(    )
  (5)你学唱抗日救亡歌曲的最大感受是什么?(请简要写出)
  (点评: 在诱思探究中,教师的引导要保证学生始终沿着目标和谐发展。问卷的目的就是要考察学生投入程度,观察学生兴趣的变化,了解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况。就是要沟通教与学、学与学,以及其自身的反思等多项反馈回路。使教师根据学生是输出信息,对“学”作出相应的评价,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用以肯定学生的成功,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偏差与失误。)
  (实录:学生都交回了问卷。全体学生都表示喜欢这种上课方式,大
  部分学生是通过互联网收集的资料。)
  以下是部分学生的反馈摘录:
  羌浩岩同学:这节课真让我觉得兴奋!因为唱歌本来就是我的强项,以前我喜欢流行歌曲,尤其是刘德华和周杰伦的歌。但我以前都没得过唱歌的奖励,今天我们小组得了奖,我高兴、自豪------
  张歌同学:《在松花江上》的歌曲让我掉泪了。我想到了人弱被人欺的道理------
  刘若冰同学:这么多的人不约而同地唱起《团结就是力量》我突然觉得我们班的同学团结极了。学校的科技节快到了,我们一定要团结一心拿大奖。
  陈伟彦同学:《保卫黄河》的歌曲让我想到了今天的黄河断流,我想到断流的地方看看,看有什么方法可以拯救它。
  任为典同学:我恨透了小日本!他们的芥子气还在残害我们的同胞。我要学习王选律师,为中华民族的尊严而战。
  2、教师组织学生上讲台交流问卷反馈(要求学生用短语概括)
  (点评: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在课堂上自主活动、自主探索、自我展示,使他们能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他们能在交流中成长,积极有效地参与学习和研究。)
  (共有七位同学交流,由于时间关系,只能叫停。)
  3、教师设疑:假如“小燕子”赵薇听到了你们的歌声和刚才的发言,她还会不会穿日本军旗裙?假如当今的中学生、大学生都了解抗战这段历史,兰州的街头还会有人戴日本军旗围巾吗?
  (当歌声穿越历史,激起了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时,又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使学生主动地探索,不唯书、不唯师,敢想、敢说,有批判精神,有创新的动力。)
  (实录:提起赵薇的日本军旗裙事件,学生们的情绪十分激动。对此事件,他们非常反感。教师趁机引导学生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努力读书。)
  (五)、迁移深化
  1、教师:田汉词,聂耳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战斗精神,曾经长时间激励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解放的斗志,建国时被定为国歌。我发现,同学们刚才唱这首歌的时候,声音要比每周晨会唱国歌时洪亮。因此,我想请同学们议一议,在晨会中,我们该如何让国歌嘹亮地唱起来?
  (点评:针对学生的现实情况,有的放矢地提出问题,做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结合,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爱国的行动,实现知行统一。)
  (实录: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李海吟同学认为,同学们都知道高唱国歌是爱国主义行动,但这里有一个习惯养成的问题;孙梦堞同学建议,今后每次晨会,都选一个班出列作示范,领头高唱国歌。但更多同学认为,习惯的养成,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
  2、师生放声高唱国歌
  (点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放声高唱国歌的良好习惯,使教学落到实处。)
  (实录:师生同唱,歌声嘹亮,群情激昂,意犹未尽。)
  (六)、结束语
  同学们,歌声中我们重温了这段历史,透过历史,我们体验到:抗
  日战争时期,国破山河碎,大敌当前,亿万民众把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安危系在一起,“天下一家”的民族意识使整个中华民族形成坚不可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把维护祖国安全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应有努力成为中华民族脊梁的追求!
  (七)、布置预习第五单元第22课(略)
  七、课后反思
  学唱抗日救亡歌曲,将历史、音乐、讨论结合起来,是我们在新课程标准的定位下学习历史、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联唱的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激发情意”,让学生在“唱”中从艺术的角度感知这段历史,并在歌声中受到了爱国注意教育,取得了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
  无论是课前准备或是课程进行时,我们师生都在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文化的多重建构能力的培养方面下了许多功夫,使师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良好的培育。这对于在信息时代下如何有效地开展诱思探究教学,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课堂上,针对赵薇的日本军旗裙事件和晨会唱国歌中的具体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实施德育与智育的有机结合,在培育品德方面落到了实处。
                       推荐阅读:[*]抗日救亡歌曲联唱[*]买菜歌曲优秀教案(通用2篇)[*]歌曲:《丁冬小门铃》(通用3篇)[*]歌曲《夏》优秀教案(精选13篇)[*]歌曲:《丁冬小门铃》[*]第七课   学唱两首黄自创作的歌曲[*]歌曲的教案[*]儿童歌曲教案
                       
               
               
               
                        抗日救亡歌曲联唱(精选2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抗日救亡歌曲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