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哈哈达人 发表于 2023-10-12 02:46:10

主体探究 兴趣先导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案例

主体探究 兴趣先导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案例(精选17篇)
主体探究 兴趣先导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案例 篇1  ( 宝盖教委坑东小学 黄春红 )
  课前准备:
  1、指导爱画画的学生帮教室打扮:冬天到了,把教室装扮成“银装素褁”的童话世界。
  2、学生收集关于下雪的图片、儿歌等资料。
  (为学生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氛围,激起学习欲望)
  一、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刮大风的声音(有了音乐的渲染,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
  老师(戴头饰)扮演冬爷爷说:我是冬爷爷,秋去冬来,我来到大地,大地将会有什么变化呢?(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教室的布置及已有的经验回答)
  生:您来了,大地变白了。
  生:您来了,小树披上了白色的外衣。
  生:老师,我还可以说。您来了,树儿长了胡须。
  生:……
  师:你们真聪明,想象真丰富。是呀,下雪了,大地像铺上了白地毯,真美啊。今天我还邀来了一批动物王国的朋友,你们瞧它们是谁。
  这时四位戴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头饰的同学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上台,自我介绍
  生1:我是小鸡。生2:我是小狗。生3:我是小鸭。生4:我是小马。生(1—4合):我们都是动物王国的小画家。
  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它们说自己是小画家吗?(出示课题)
  生:想!
  师:那么我们就来认真地听一听录音读儿歌。听完我想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我们来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
  学生的求知欲被推向极点。
  放录音,出示动画:雪地里,小动物留下“脚印”(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声、像再现,将学生带入充满快乐与美妙的画面中,使学生学习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
  师: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跃跃欲试,纷纷举高小手,有的甚至站起来并离开自己的座位)
  生1:我知道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它们会画画。
  生2:我知道了小鸡会画竹叶。(师指导看画面)
  生3:我还知道小鸭会画枫叶。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
  师:你们真认真听,老师奖励你们勤学星。(给予充分肯定,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二、学生自读,感知课文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请同学们把书翻到87页,并平放在桌子上,或学丁丁读书的姿势自己试着读读课文,好吗?
  生:好!
  师:那同学们就自己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你要怎么办?
  生1:我会问我的好朋友。
  生2:我要看下面的生字表,然后自己拼一拼拼音。
  生3:我会问老师。
  生:……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遇到不懂的字我们就可以用读拼音、听别人读、查生字表、查认字表、猜一猜等方法想办法把它读会。等一下同学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己解决。
  学生自由读儿歌。
  (让学生在自由读的过程中,遇到不会读的字有意识地识记,加深印象,为下一步认识这个字埋下伏笔。更授予学生学习生字的好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你会读哪一行就读哪一行。
  生读课文,教师注意及时表扬认真听的同学。
  师:你们都会读了吗?赶快读给你们组的同学听一听,谁读得好,你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扬一下他(她)
  (生按小组自由读议)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老师也想来和同学们比赛一下谁读得最好。
  师:我想请一个同学来帮教师的忙,我读一句,你读一句。谁愿意帮忙?
  师生分句读
  师:你们想读得比老师好吗?赶快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想办法读好儿歌。
  生共同讨论并试读。
  师:谁有勇气和老师比一比?
  生进行创新后各种形式的读。
  师:你们真利害,真是团结力量大,把老师都比了下去。
  (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通过听录音读、自由读、选择会读的读、师生比赛读等多种读的形式的运用,始终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多样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随文识字
  出示写上生字的图形卡,(这些图形卡制裁成月牙、竹叶、梅花、枫叶、雪花等形状,变呆板为有趣,旨在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文中的每一个字上,从而达到读、认的和谐统一)老师给大家带来小画家们的作品。看,它们是什么?小朋友们,你们能边读儿歌,边把它们从儿歌中找出来吗?找到后就用笔画个做上记号读一读,好吗?
  学生活动,师组织指导。并投影出学生画的生字。
  师:同小组的同学与小伙伴一起讨论识字的好办法。比比谁认的字多,读音准确。(师注意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
  师:谁愿意选自己会读的字带着大家读?我们来比一比谁当小老师当得最出色。
  生:(领读)
  师:我们开着火车来玩组词的游戏好吗?(看卡片,拍手。如:它是谁?它是“群”。什么“群”?“一群”的“群”。)
  四、作业
  师:今天同学们学得很认真,请你们将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读完让爸爸、妈妈在评价卡上签一签名字,并在评价上给你“打打分数”,我要看看谁得的星星多。
  附评价卡如下:(略)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原文地址
主体探究 兴趣先导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案例 篇2  一
  攀钢六小 杨红梅
  一、教材简析及设计理念: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趣。儿歌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的形状特征,以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儿歌后部分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儿歌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根据新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这三者间对话的过程。所以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所以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根据本教材的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做一做(做游戏)、看一看(书、图画、课件)、比一比(比赛读)、唱一唱(把课文编成儿歌唱)、画一画(画动物的脚印)、编一编(创编儿歌)等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将美术、音乐等学科内容融入在本课教学内容中,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习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引导学生感知生活,观察事物,通过学习感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本课教学任务。
  二、依据新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 :
  (一)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知识目标:
  1、认识“啦、梅、蛙、睡……”等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这3个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内容是识字、写字和理解课文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教学难点 是理解课文第三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四、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朗读课文,初步识字,感悟课文内容。
  第2课时:巩固识字(识记字形、在语言环境中了解字义),写字教学。
  五、过程设计:
  (一)设置情境,揭示课题。
  游戏导入:在扑有白粉笔灰的黑板上做手印板画游戏,引出“小画家”再播放课件进一步引出“雪地里”,学生齐读课题《17、雪地里的小画家》
  (抓住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以游戏的方式导入课题并为学习感悟课文作下铺垫)
  (二)、层层递进,引导初读、识字。
  1、师范读课文:请小朋友们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字音,然后评评老师读的怎么样。
  (师生平等对话、互相学习、互动评价)
  2、生自读课文:
  (1)勾画出本课的生字。
  (2)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教师随机用多媒体显示出注音生字。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平时遇到生字,解决生字的办法,小结方法:看、问、查、猜……
  (3)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
  (开放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我选择。)
  3、多种方式认读注音生字:(1)学生自愿认读、教读生字。
  (2)开火车读。
  (3)齐读生字。
  (4)男女生比赛读。
  4、去掉拼音读生字:(1)同桌比赛读(2)师生比赛读(3)全班齐读。
  5、认读带拼音的词语:下雪啦梅花有用几个
  为什么洞里青蛙参加成长睡着啦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落实字音教学)
  (三)、朗读、感悟、背诵课文:
  1、齐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共几句话。
  2、逐句学习、感悟课文并指导朗读:
  整个过程按:读了第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边读边自我学习感悟、质疑的方式进行。
  (注重过程、落实教学过程 ,给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发展学生能力。)
  (1)第一句抓住“!”看多媒体课件,引导读出下雪了小动物们激动、惊喜的语气。
  (2)第二句联系课文和实际情况重点理解“一群”(小鸡来了是不是“一群”?小狗来了是不是“一群”?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来了来了是不是“一群”?老师是一(个)人在讲课,后面有一(群)老师在听我们上课)
  (3)第三句是教学的重、难点:
  A、教学时借助课件感悟小画家作画,帮助学生理解小鸡、小鸭、小狗、小马为什么会画竹叶、枫叶、梅花、月牙。(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些自然物学生虽然知道一些,但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似乎还有一段思维的距离。为了缩短这段距离,将学生带入思维最近发展区,可适时播放课件:白雪纷纷扬扬落下,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脚印”,学生看后再读文。启发学生,提问:你们读懂了什么?这时学生对第二、三句话的理解将豁然感悟:他们脚的形状不同所以踩出的脚印也不同,小鸡是爪子,所以踩出的脚印形状像竹叶;小狗的脚中间和脚爪都有厚厚的肉垫,所以踩出的脚印形状像梅花;小鸭的脚中间有脚璞,所以踩出的脚印形状像枫叶;小马的蹄子踩出的脚印形状像月牙)
  B、拓展教学: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还能画竹叶、枫叶、梅花、月牙。请你当小诗人来编一编、写一写。
  (4)第四句在上一句理解的基础上理解这些小画家画画用的是脚在雪地里踩出脚印,画的又快又好。
  (5)第五句联系上文理解“青蛙没参加”是指青蛙没像小鸭、小狗他们出来到雪地上画画。
  (6)第六句,了解青蛙冬天要冬眠的特点。
  拓展:什么叫冬眠,还有哪些动物也像青蛙一样要冬眠。(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
  (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抓住本班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4、背课文:(1)播放课件学生据情景背诵课文。(2)学生自编动作背课文。(在活动中学习、在表演中学习,学生用体态动作呈现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巩固知识,又发展语言。)
  四、总结全课。
  1、说一说:学生谈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唱一唱:教师事先将儿歌编成歌曲然后让学生跟音乐节奏一起唱一唱。
  3、画一画:动手画,感知本课或学生知道的其他“小画家”的作品。(儿童好奇、好胜、好动,动手操作是最受儿童欢迎的教学形式,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下“小画家”的作品,重温课文内容。)
  4、写一写:(编成儿歌写下来)
  为了引发学生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新的领域,启发学生思考:
  (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它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
  (2)还有哪些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板书设计 :
  小鸡图片   鸡脚图片   用湿抹布擦出竹叶印迹
  小狗图片   狗脚图片   用湿抹布擦出梅花印迹
  小鸭图片   鸭脚图片   用湿抹布擦出枫叶印迹
  小马图片   马蹄图片   用湿抹布擦出月牙印迹
  ◆[2004
主体探究 兴趣先导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案例 篇3  一.揭题激趣情境导入   (播放下雪)
  想知道雪地里都有哪些小画家吗?
  二.学习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画出生字 、并读一读。
  3.范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自己读、同桌读、开火车读。 (播放课件)
  2.识记生字。
  课间休息(课件播放)
  四.再读课文,读后标出文中有几句话。
  1.先学1 、2句、指名读。
  2.问:雪地里来了多少小画家? 那些画家都是谁?
  五.小画家他们在雪地上都画了些什么?是怎么画的?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学习3—6句)
  1.先读课文,同桌讨论。
  2.小组讨论。
  六.汇报学习情况。
  1.指名读句子。
  2.小组汇报。
  七.指导朗读
  八.练习填空:
  下雪啦,(      )。小鸡画竹叶,(      ),小鸭画枫叶,(      )。不用颜料,(    )青蛙为什么没(    )?(      )。
  八.作业设计
  1.背会课文。
  3.写会生字。
  板书设计       17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            小鸭
  小马            小狗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趣。
  教学本课时,开始导入新课,我凭借多媒体辅助手段,把冬天下雪的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把生活带进了课堂,把学生引入了一个如诗如画般的冬天世界里。
  在教学过程中,当看到每一个孩子的脸上写满微笑,当听到每一个孩子发自内心的呼唤“下雪啦,下雪啦!”时,我感觉到了这真是个良好的开端。是啊!孩子的世界是个童话般纯净的世界。
  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看出来首先学生能够准确地读记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其次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最后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理解文中的内容。知道什么是冬眠。另外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表达的空间。让他们想其所想,谈其所感受。给学生交流、讨论的机会。
主体探究 兴趣先导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案例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用“几,用,鱼”3个字。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课前准备
  1.竹叶,梅花,枫叶的标本和图画。
  2.生字卡片。
  3.课文图画(“小画家”的“图案”空出,以便学生粘贴)。
  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昨天晚上动物王国下了好大好大一场雪,早晨打开门一瞧,大地一片银白,就象盖了一床厚厚的棉被,小树也穿上暖和的白棉袄。这时候,小动物们都躲在暖和的小房子里睡觉呢,可是有四个调皮的小家伙,一听说老师今天要给同学们上课,就吵着要我带它们来,没有办法老师只好把它们带来了,瞧,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贴图: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生: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师:小马还给同学们带来一个生字(出示:马),你们认识它吗?
  生:认读马
  师:对了,路上,它们还悄悄告诉我,它们可不是普通的小动物,它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板书课题)(认识“雪”)
  2.初读课文,识记字形。
  师范读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朗读,纠正错误。
  画生字
  检查生字,自主识字。
  师:出示“睡”,左边是什么?表示了什么?
  生:目字旁,指眼睛。
  师:右边是垂,眼皮垂下来就要睡着了,记住了吗?
  师:在这些生字中你还会认哪个字?你是怎么记住的?谁愿意当小老师来教教大家?
  生:青蛙的“蛙”。青蛙是动物,有虫字旁,右边是两个土。
  生:“洞”是三点水加同学的同。
  生:“梅”是木字旁加每天的每。
  3.细读课文,指导朗读(实录)
  师:细心的小朋友读课文时,谁发现一个奇怪的符号?(出示:!)
  生:感叹号。
  师:真聪明,你愿意领着大家一起来认识它吗?
  生:齐读。
  师:感叹号是问号和句号的兄弟,是标点符号大家庭里的又一名成员,也标志一句话的结束。聪明的小朋友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生:六句。
  师:认识了感叹号,那么感叹号该怎么读听老师读。(师范读第一句,读出雪后喜悦的心情)
  生仿读
  师:这时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这一群小画家指的是谁呀?
  生: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师:小画家们分别画了些什么?课文中是怎样连起来说的?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三句。
  生读第三句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四种图形,谁能认出它们是谁画的画?(出示实物投影:四种脚印)
  四位同学分别给四只动物贴图
  师:你们能不能按自己贴的图说一句话?
  生: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师:它们为什么能画出那么漂亮的图画呢?
  生:因为小动物爪子形状就很好看,所以画出来的画就很漂亮。
  师:这么美的雪天,小动物们都来到雪地上作画,怎么没有看见青蛙兄弟呀?它到哪去了?
  生:睡觉去啦。
  师:那我们去叫醒它吧,让它出来画画?
  生:不行,青蛙冬眠了。
  生:青蛙怕冷,不能出来。
  师:青蛙是益虫,小朋友们请不要打扰它,让它好好睡觉吧,等到明年睡醒后,它还会帮我们捉害虫。
  师生互读5,6句,同桌互读。
  4.朗读全文
  5.指导背诵
  6.巩固复习生字
  7.总结,课外实践
  今天这节课上,我们认识了4位雪地里的小画家,其实呀,每一种小动物都是一位小画家,今天放学后,观察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看看它会画什么?还有哪些小动物和青蛙兄弟一样冬眠?下节课上课前把你观察到的讲给其他同学听好吗?
主体探究 兴趣先导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案例 篇5  教学目标 :
  ㈠知识与技能:
  ⒈认识11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知道青蛙冬眠的特点,并知道还有哪些冬眠的动物。
  ㈡过程与方法
  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掌握更多的识字方法。
  ⒉让孩子领悟看图读文、个性化读背文的妙处,并加以巩固。
  ⒊通过当小画家画画,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雪的世界里感知生活,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的热情。
  ⒉使学生在情境的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训练学生个性化朗读。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四句话(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知道小动物脚印的形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卡片、生字卡片、奖品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雪”字,让
  学生用雪字组词、说一句话、背和雪有关的儿歌或古诗。
  二、感知新授
  ⒈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师:从同学们用雪说的句子和背古诗、儿歌当中,老师可以看出你们非常喜欢雪,对吗?你们知道吗,不仅你们喜欢,他们也特别喜欢。他们是谁?老师也不知道。谁想知道就快快读读课文吧!(学生读课文)
  师:课文读完了,你一定有话要说。(学生自由谈,老师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课题,给予及时鼓励。)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可以冬眠?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刚上一年级,书只读了一遍,大家就有这么多的收获。老师相信在读一遍课文,同学们的收获会更大。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小声读、同桌读、小组读,还可以找你的好朋友读。(学生读)
  ⒉解决生字词。
  师:又读了一遍课文,刚才有几个同学告诉我他们认识了好多生字呢!是啊,读一遍书就有一遍的收获。我来看看同学们的收获大不大?(出示生字)你们先试着读一读。
  ⑴学生自由读。
  ⑵找几名学生读,如不熟练可找小老师领读。
  ⑶开火车读,看哪列小火车开的又快又稳。
  ⑷抢读比赛。谁会读谁就站起来读。
  ⑸出示生字,学生随机提问并组词和说句子。
  ⒊再读课文。
  师:生字词我们读熟了,读起课文来就更轻松了,不信你们再试着读读课文。(学生读)
  师:同学们通过读课文,知道了小画家都有谁?(学生回答,教师把小动物的图片发给学生
  贴在黑板上:小鸡、小狗、小鸭、小马)
  ⒋个性化朗读课文。
  师:你们想不想当雪地里的小画家?(老师随机问同学师哪位小画家)
  师:下雪啦,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生自由发言)
  师:谁能用高兴的、快乐的语气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句话。(找四名学生分别扮演四名小画家,一边做动作,一边有个性地朗读课文)
  师:哪位同学能完整地把课文读一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老师觉得这位同学师我们班读书最好地同学。你们服气吗?
  生:不服。
  师:谁敢向他挑战?(学生纷纷举手,让学生准备)
  (抽几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其他学生评价。)
  ⒌小画家画画。
  师:通过读课文,我们都知道小鸡画的是什么?(教师放课件)因为小鸡的脚印像竹叶,所以小鸡画竹叶。学生用“因为……所以……”说句子。(其他三个同上。)
  师:小画家们,现在我们该把自己画画的本领展现一下了。你是哪位小画家就把你的脚印画在纸上。画好了就请你们到前面来把自己画好的脚印贴在黑板上,看谁画的又快又好?开始。(学生画脚印。画好的贴在黑板上。)
  师:小画家们画的大大小小的脚印各不相同,老师仿佛看到了你们在雪地上快乐地采脚印地情景。我们一起看着黑板排着手来说一说谁画什么?
  ⒍画“雪”
  师:小画家的画画的这么棒,课文读得又好,不知道歌唱得怎么样?谁能唱和雪有关的歌?(学生唱)
  ⒎拓展练习。
  师:从同学们的歌声中老师能听出来你们非常喜欢雪,我们北方的孩子都有过玩雪的经历。同学们想象一下下雪啦,我们来到雪地里会干什么呢?
  出示课件: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朋友。
  你来;
  我来;
  他来;
  我们大家来!
  三、课堂小结:
  课文学完了,同学们想给自己留什么作业 ?
  板书设计 :      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   小狗
  脚印贴图   脚印贴图
  小鸭   小马
  脚印贴图   脚印贴图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当了一次小画家,过瘾吗?今天咱们来当小书法家和小背诵家。有信心吗?
  二、小小书法家
  ⒈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说出写这些字应注意什么?(学生交流)
  ⒉ 师对易错的字加以强调。如:“为”字的笔顺。
  ⒊提出不好记的字,同学们帮助想办法解决。
  ⒋交流评价。
  ⑴自评。
  ⑵同桌小组互改互评。
  ⑶师选几份,生集体评价。
  ⒌学生练习书写。
  ⒍找写的好的同学,师发“小小书法家”奖状。
  三、小小背诵家。
  ⒈师放(多媒体课件)学生看课件自由背诵儿歌。
  ⒉小组合作背诵儿歌。
  ⒊抽学生背,其他学生评价。
  ⒋评出四名“小小背诵家”发奖品。
  ⒌集体背。
  四、总结鼓励。
  板书设计 :
  雪地里的小画家    为:(笔顺)
主体探究 兴趣先导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案例 篇6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学写“几用鱼”.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背诵课文会写生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自由读生字
  2、教师抽查
  3、开火车读生字
  二、复述课文
  1、在情境中背诵。
  教师提示:你们能看着图来介绍雪地里的小画家是怎样画画的'吗.﹙指名﹚
  2、齐背.
  三、学习生字
  1、“几用鱼”分别与熟字“儿同角”比较,让学生观察,小组说.
  2、重点指导:
  “几”,共有2笔,第二笔是横折折钩.
  “用”,外边不用写得太大也不用太小,最后一笔要压在竖中线上.
  “鱼”,中间的“田”不能写得太大.“田”的第二笔是横折,最后一笔为长横.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4、反馈练写,学生再次练写.
  四、巩固练习
  1、填空,再把生字读一读.
  小鸡会画﹙﹚小狗会画﹙﹚
  小鸭会画﹙﹚小马会画﹙﹚
  它们都是雪地里的﹙﹚
  五、: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物们用自己的脚丫在雪地上画了美丽的画,老师相信,小朋友也是了不起的小画家,请你们回去后,可以光着脚在沙滩踩一踩,看看你们的脚丫能画出什么画来.
主体探究 兴趣先导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案例 篇7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大厦,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来建筑大厦,教他建筑。”我国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国内外教育家的精辟论述,强调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入知识之门,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一辈子受用。那,我们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呢?下面就《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的说课,谈谈我的粗浅见解。
  一、说教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趣。儿歌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的形状特征,以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并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 从教材编排看,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典型教材:从教材结构看,课文三四句结构相仿,也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极好范例。
  二、说设计理念(融合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新课标又指出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让语文课程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所以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根据本教材的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做一做(做游戏)、看一看(书、图画、课件)、读一读(比赛认读)、唱一唱(把课文编成儿歌唱)、画一画(画动物的脚印)、编一编(创编儿歌)等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将美术、音乐等学科内容融入在本课教学内容中,整合资源,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习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最佳状态。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二会字,会写3个四会字,认识2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内容是识字、写字和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第三句——动物爪子和图画之间的关系。
  四、说教学流程:
  (一)设置情境,揭示课题。
  导入的设计至关重要。富有情趣的导入,就像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孩子的兴趣点燃了。所以,我设计了游戏导入的环节:在扑有白粉笔灰的黑板上做手印板画游戏,引出“小画家”,再播放课件进一步引出银装素裹的雪世界,然后言语激发兴趣:在这美丽世界里,谁来啦?他们是怎样把这世界打扮得生机勃勃的?如此激趣导入新课,抓住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学生的听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于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 层层递进,初读识字。
  1、生自读课文,勾画出本课的生字。
  a.哪些字容易读错,该怎么读?
  b.哪些字容易写错,该怎么记?
  2、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
  3、多种方式认读注音生字:(1)学生自愿认读、教读生字。
  (2)开火车读。(3)齐读生字。(4)男女生比赛读。
  (三)悟读明义,拓展背诵
  当前课堂教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信息量的传输吞吐非常活跃。如果说“讲述”是信息的单向传递,那么“谈话”也不过是信息的双向传输,而“讨论”却是信息多向、立体的传输。
  所以,我在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悟读:自由读也好,同桌读、或者小组读,边读边思考: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你还想知道什么?这样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体现“挚领一顿,百毛皆顺”的教学思想。同时也符合个性阅读的思想,尊重学生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开拓思维。
  读书之后,学生进行讨论汇报阶段:在这过程中,老师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相机指导情感朗读和解决课文的教学目标,特别是重难点:比如
  1、教学时借助课件感悟小画家作画,帮助学生理解小鸡、小鸭、小狗、小马为什么会画竹叶、枫叶、梅花、月牙。
  2、拓展教学: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还能画画?它会在美丽的雪地里画上什么?
  3、了解青蛙冬天要冬眠的特点。并且拓展还有哪些动物也像青蛙一样要冬眠。(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
  (这样就吧把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抓住本班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背课文:(1)看着黑板的板书背诵课文。(2)播放课件学生据情景背诵课文。(3)学生自编动作背课文。(在活动中学习、在表演中学习,学生用体态动作呈现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巩固知识,又发展语言。)
  (四)总结全课,作业延伸。
  课文总结,在课堂教学中地位不可低估。通过总结,能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提纲挈领,抓住重点,储存信息,巩固知识。有利于儿童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1、说一说:学生谈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唱一唱:教师事先将儿歌编成歌曲然后让学生跟音乐节奏一起唱一唱。
  3、画一画: 动手画,感知本课或学生知道的其他“小画家”的作品。
  4、 写一写:(仿照儿歌,自编儿歌写下来 )
  为了引发学生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新的领域,启发学生思考:(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它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2)还有哪些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的板书设计力求生动有趣,抓住重点,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17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     小狗
  脚印贴图   脚印贴图
  小鸭     小马
  脚印贴图   脚印贴图
  青蛙(图)——冬眠
  悟
  昨日喜忧不足夸
  须知教海更无涯。
  携手教改立潮头,
  潜心培育未来花。
  谢谢大家!
主体探究 兴趣先导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案例 篇8  三
  浙江省丽水龙泉市东升小学 张松珺
  学情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新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八课的一篇课文。本文以儿歌的形式讲了下雪天一群小动物到雪地上画画的有趣情景。学生对竹子、枫叶、月牙、梅花这些词语比较陌生,特别是梅花,不仅梅是生字,而且梅花没有几个学生见过。所以必须要让他们有些感性的认识。
  教学预案:
  一、 认识事物,学习生字词语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样自己喜欢的物品,想知道是什么吗?
  依次出示梅花、月牙、竹叶、枫叶的实物和图片问:“看到它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在哪儿见过它?”边贴图片边介绍相关事物,学习这些表示物品名称的词,并学习生字“梅”。
  2、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副美丽的画:出示画有各种小动物脚印的图,你看到了什么?
  3、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提示:想知道这副画是在什么情况下画的吗?想知道是谁画的吗?)出示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学了课文,你就能找到所有的秘密。
  二、 初读课文
  学生读课文。提示:a;看谁能把课文读通读顺?边读边想:这副画是谁画的?
  三、再读课文
  1、反馈:(1)你知道这副画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画的吗?你是从哪句画中看出来的?(根据学生回答演示下雪的动画情景,边打出“下雪了,下雪了!”这句话)
  2、师:你们见过雪吗?喜欢雪吗?用喜欢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注意“啦”读轻声!学习生字“啦”·
  3、下雪了,我们可以在雪地里干什么?
  4、下雪了这么好玩,许多小画家也来了,都有谁呢?看动物图(边说边贴上小动物的图片和动物名字)和小动物打声招呼.
  5、它们会画什么呢?看看实物,看看图片,猜猜会画什么?边读边在书本后的作业 山上连一连。抽一个勇敢的小朋友到黑板上连一连。
  6、抽几名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连的。
  7、同学们做的是不是对的呢?放课件验证。
  8、做对了的同学自豪地站起来说: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错了的同学纠正。
  9、这么美的画,是用什么画的呢?你是从哪句发现的?(理解“几步”“就成”)指导书写“几”字。指导读好“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副画”这两句。
  四、 课中操。
  小动物们画的可真轻松啊,我们也来轻松一下,好吗?听音乐,念儿歌,做动作。
  五、 学习最后两句。
  1、咦!这么多的小动物都来了,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的睡觉和我们的睡觉有什么不同?(训练用“参加”说话)
  2、看课件插图,指导读好问句。用问答式练习朗读。
  六、 拓展。
  1、 练习用问句提问。
  2、 课外找找还有哪些动物会冬眠?
  附录:
  课中操
  小鸡小鸡怎样叫?小鸡小鸡叽叽叽!
  小鸭小鸭怎样叫?小鸭小鸭呷呷呷!
  小狗小狗怎样叫?小狗小狗汪汪汪!
  小马小马怎样跑?小马小马得得跑!
  小鸡小鸡画什么?小鸡小鸡画竹叶!
  小鸭小鸭画什么?小鸭小鸭画枫叶!
  小狗小狗画什么?小狗小狗画梅花!
  小马小马画什么?小马小马画月牙!
  ◆[2005
主体探究 兴趣先导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案例 篇9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马、小鸡、小鸭、小狗四种动物脚趾的不同,及青蛙冬眠的习性。
  2.学习7个生字,两个部首:“雨”(雨字头)和“⺮”(竹字头)。理解生字和熟字组成的新词:“雪地、画家、竹叶、月牙、用、笔、几”,懂得暂不要求掌握的词的大致意思。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具
  1.生字卡片。
  2.竹叶、梅花、枫叶等实物或图片。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课题。
  2.看题目讨论:“雪地”什么样?(下雪后,地面上盖上一层白雪,走上去会出现一串串脚印)什么样的人叫“小画家”?(年龄不大,有很高的画画本领的人)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雪地的小画家是谁?他们画的画什么样?他们怎么成为雪地的小画家?……)
  二、初读课文,粗知课文内容,识记生字的字音。
  1.看拼音读课文,用铅笔画出本课生字,标出诗中有几句话。
  2.再看拼音读几遍课文,要求记住生字字音,把句子读连贯。
  3.指名读课文,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连贯。
  4.读生字卡片,检查离开拼音是否记住生字字音。
  5.再读课文,说说《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主要讲谁的事,讲他们的什么事。(讲小动物的事,讲它们在雪地上画画的事。)
  三、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生字新词意思。
  1.读第一句。说说天气怎么了(下雪了),小动物们要在雪地画画,看到下雪心情会怎样(非常高兴),请带着非常高兴的语气读第一句诗。
  2.读第二句。说说雪地里谁来了(一群小画家);看图说说“一群”是多少(好几个)。
  3.读第三句。
  ①说说这群小画家都有谁?它们各画的是什么?(这群小画家有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小鸡画的是竹叶,小狗画的是梅花,小鸭画的是枫叶,小马画的是月牙)
  ②出示竹叶、枫叶、梅花、月牙的实物或图画,认识它们的形状,说说它们的名称。
  ③看插图并与实物做比较,说说这些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的画与实物像不像。
  ④再读第三句。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我们画画用什么(我们要用铅笔画,再用蜡笔或水色上色)这群小画家是怎么画出这么美的画的呢?(读第四句后回答:小画家们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几步就成一幅画”是什么意思?(意思是说,这些小动物走过雪地,爪子踩在雪地上,就留下自己的爪印,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再读第四句。
  5.这些小画家都是用自己的脚在雪地上画画,为什么画出的画不一样呢?(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鸡、鸭、狗、马的爪子或蹄子,了解它们的脚趾的不同形状,小鸡的爪子形像竹叶,小狗的蹄子的形状像梅花,小鸭的脚趾之间有蹼连着,印出的脚印像枫叶,小马的蹄子是圆形的,在雪地走过印出的蹄印像月牙)
  6.读最后两句话。前一句是个问句,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青蛙怎么没参加)青蛙为什么不到雪地上画画呢?(它躲在洞里睡着啦),青蛙为什么躲在洞里睡觉呢?(因为青蛙是一种冬眠的动物)。老师简介青蛙冬眠知识:冬天寒冷,食物、水分缺乏,青蛙卧在洞里不吃不动,像睡觉一样,等到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它再恢复正常活动。要求学生用问答的语气读最后两句。
  7.读全文,想想学习这篇课文之后,你增加了哪些知识?(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的脚趾不一样,青蛙是冬眠的动物。)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生字词卡片:画家、竹叶、月牙、用、笔、几。
  二、识记生字字形。
  1.师生共同分析“雪、笔”的字形。雪:上边是新部首“雨”(雨字头),下边是“日”没有一竖。笔:上边是新部首竹字头,下边是毛字。
  2.学生独立分析其它生字字形,老师要表扬识记字形方法好的同学。画:上面一横,中间一个“田”字,下面竖折、竖。
  叶:左边口字旁,右边是十字。
  牙:书写笔画:横、竖折、竖钩、撇。
  用:书写笔画:竖、横折钩、横、横、竖。
  几:书写笔画:撇、横折弯钩。
  3.在田字格中写生字,一字写两遍。
  三、指导背诵课文。(可用填空的办法指导学生背诵。)
  四、综合练习。
  1.写出带有下面部首的一两个字,填在括号里。
  口——⺮——
  2.完成课后作业 第2题。
主体探究 兴趣先导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案例 篇10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共有十行诗句,描写了雪地里的一群“小画家”画画的事。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由于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极其容易分散,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考虑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通过与他们互动,做游戏的方式来促使孩子在玩中学,乐中学,在轻松有趣的教学情境中力求学得既轻松又有效。
  本课我设定了以下四个教学目标:
  1、朗读和背诵课文;
  2、认识课文的13个生字,会写5个字;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鸭、小鸡、小狗、小马四种动物脚趾的不同及青蛙冬眠的特性;
  4、会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出小动物们会在雪地里画画的原因。
  反思整个课堂教学,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做得较为到位:
  一、有效导入
  激发自豪感导入新课时出示学生的自画像,学生充满了自豪感。当老师问他们是用什么工具绘画的时候,那几位同学大声地发言,言语之间充满了喜悦。同时学生也了解到“画家”就是画画方面比较厉害的人。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
  提高识字写字效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仅大大节省了时间,还加强形象直观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课件出示课文中的词语,采摘“苹果”、摘掉拼音的帽子进行生字的教学等都显示出现代教辅工具的魅力。
  三、注重说话,培养说话能力课上,我注重说话训练。
  “初读课文”环节的最后,我让学生与课文中的四个“小画家”打招呼,并练习用“雪地里来了_____小画家,他们是______。”的句式说说。“精读课文”环节的最后,当通过交流讨论小动物们画的画与它们各自脚印的形状有关后,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练习说话。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
  a、因为小鸡的脚印像竹叶,所以小鸡画竹叶。
  b、因为小狗的脚印像_____,所以小狗画________。
  C、因为小鸭___________,所以小鸭___________。
  d、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
  四、有待改进之处:
  1、缺乏对汉字内涵的理解。汉字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基础,汉字的演变是从象形的图画过渡到我们现在的印刷字体,它们演变历史悠久而生动,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优美的图画,都有一个故事。在语文识字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多点研究汉字的形态及演变过程,充分发挥汉字各种字体的特点及风采,运用巧妙,构思独到,定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汉字的魅力。认知规律及个性体验的影响,他们在谈感悟时肯定是多元化的且不一定是按照老师预设的顺序呈现。
  2、写字的时间还是显得比较少,以致学生写字练习之后没有时间进行点评交流。
  3、对教材的拓展做得不够,课前未能布置学生查找关于冬眠动物的资料。
主体探究 兴趣先导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案例 篇11  一、教学要求
  1学会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会认9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课文知道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二、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篇韵文,讲的是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诗句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小画家”,就是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画画”,就是它们在厚厚的雪地上留下脚印。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不同,说明它们的脚趾形状不同。青蛙没有参加“画画”,说明青蛙有冬眠的特点。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竹叶、梅花、枫叶的图画或实物;观察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的爪(蹄),看看他们的脚印是什么样的。
  准备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放大的插图及朗读课文的录音带。准备竹叶、梅花、枫叶的图片或实物。
  (二)识字、写字教学
  学习生字。重点指导读准生字“马、用、笔、加”和要求会认的字“枫、参、睡”的音。
  随生字“笔”的学习,认识偏旁(竹字头)。
  指导写字。利用已学过的笔画和偏旁识记字形,仔细观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注意以下笔画的写法:“用”字中间的两横与左右两边的撇和竖相离不相接;“笔”字中(竹字头)的第二笔是(横)。
  (三)朗读、背诵指导
  这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朗读时,要激发学生的情趣,带着童趣读出味道来。可让学生边读边看图,或看多媒体课件,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再读正确、读流利。“下雪啦,下雪啦!”是儿童看到下雪时高兴心情的自然流露,可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体会,然后通过范读或录音,指导学生读好这个句子。中间两句描写的是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上快活地跑来跑去,留下一串串“竹叶”“梅花”“枫叶”和“月牙”。这些“小画家”“画”了一幅十分美的雪地“画”,所以要读得轻快些。可以通过范读,让学生模仿着读出轻快活泼的语气。最后两句要读出问句和答句的不同语气。
  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可借助图背诵课文。背诵要在课内进行。
  (四)练习提示
  第三题的目的是复习课文内容,巩固生字词。有两排图,每幅图都有对应的词语。下面一排,分别是动物的脚印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词,可让学生先看图,再读图下面的词语,然后找准相对应的动物和脚印,用线连起来。
  (五)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2再次自由读课文,从课文中圈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分小组检查生字读音,全班订正。
  4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
  5指六名学生分别读句子,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6听课文录音。想一想:课文讲了什么?(不要求学生说得很全面)
  初读课文的环节应注意让学生充分地读,其目的是:(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把课文读正确;(3)大致知道课文讲了什么;(4)在反复的读书实践活动中,充分感知语言文字材料。
  (二)再读课文
  1读第一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象下雪时地上白了、树上白了、房子上也白了的情景。(有的南方孩子可能没见过雪,教师可提供课件或插图)再指导学生反复读,读好第一句。
  2谁到雪地上来了呢?齐读第二句。
  看表现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上快活地跑来跑去的课文插图或课件,知道雪地上来了很多“小画家”。
  怎么读才能读出小画家有很多呢?学生自由练读,同座互读,指名读。
  3这么多的画家,他们画了什么画呢?学生读第三句,思考,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并在每一种动物的下面贴上相应的图片。
  小鸡小狗小鸭小马
  “竹叶”图“梅花”图“枫叶”图“月牙”图
  小动物们画了什么?教师引读: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4我们平时用什么画画?这些小动物是用什么画画?指名读第四句。
  出示展现“小画家”们“画画”(在雪地留下脚印)的课文插图或活动课件,让学生了解小动物们是怎么“画画”的。(原来这些图画就是小动物们留在雪地上的脚印)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
  5在雪地里画画多好玩呀,可是,有一个小伙伴没来,它是谁呀?
  教师读第五句: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学生读第六句:它在洞里睡着啦。
  青蛙为什么在洞里睡觉呢?学生充分讨论并交流。
  指导分小组、分男女生读出问句和答句的不同语气。
  (三)朗读、背诵
  1配乐朗读全文。
  2指导背诵。
  3完成课后第三题。
  (四)字形教学
  1抽读生字卡片。
  2学生在已有的识字基础上自由选择识字,指导认识(竹字头)。
  3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第二题。
  五、参考资料
  冬眠某些动物,如蛙、龟、蛇等,在冬季寒冷、食物和水分缺乏的时候,卧在洞里不吃不动,等到第二年春天再恢复正常的活动,这就是冬眠。蛙类是冷血动物,它本身的温度能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冬天外界温度很低时,它的新陈代谢作用十分缓慢,处于休眠昏死状态,所以虽然不吃不喝,也能够维持生命。
  20xx年秋一年级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练习题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都觉得自己对这部分知识没有问题了,但是一做题就遇到很多问题,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我们准备了一年级语文同步练习题,以下为一年级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
  【知识要点】
  1.重点字词:课后的5个生字;“梅花、枫叶、月牙、竹叶”等词语。
  2.部首:“竹”字头和“力”字旁;
  3.冬天下雪啦,小鸡、小马、小狗、小鸭在雪地里玩耍,它们会给地上画出美丽的图画,所以人们叫它们为“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美丽的图画就是它们各自的脚印。
  4.课文段落:本课共有六句话。第一句话讲的是下雪啦;第二句话讲的是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第三句话讲的是这些小画家是谁,它们各画什么;第四句话讲的是它们怎样画画;第五句讲的是青蛙为什么没来,是个问句;第六句回答青蛙不来的原因:它冬眠了。中心思想:课文通过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介绍了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
  【双基同步训练】
  (1)填空。
  ①雪地里的画家有( )、( )、( )和( )。
  ②小鸡会画( )。
  ③小鸭会画( )。
  ④小狗会画( )。
  ⑤小马会画( )。
  ⑥它们都是( )。
  ⑦“笔”字的部首是( ),第十笔( )。
  ⑧“画”字共有( )笔,第七笔是( )。
  ⑨“几”字的笔顺是( )( ),共( )笔。
  (2)读课文,在正确的答案后面打“√”。
  青蛙没参加画画是因为:
  ①青蛙不会画画。 ( )
  ②青蛙还没有起床。 ( )
  ③青蛙在洞里冬眠。 ( )
  (3)把下面字的不正确的读音用划掉。
  画(huà hà)叶(yiè yè)
  牙(yā yá)用(yòng iòng)
  笔(pǐ bǐ)几(jī jǐ)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的过程。希望为大家提供的一年级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练习题,可以更好的帮助到大家!
主体探究 兴趣先导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案例 篇12  教材简析: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16单元中的课文。课文讲的是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比脚印的事,全文共有六句话。讲的是在一个雪花飘飞的日子里,小马、小鸭、小鸡、小狗来到雪地里。他们观赏着各自留在雪地上的脚印,小鸡的脚印像一片片竹叶;小狗的脚印像一朵朵梅花;小鸭的脚印像一片片枫叶;小马的脚印像弯弯的月牙。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这间对话的过程。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认识课文的14个生字。
  3、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鸟、小鸡、小鸭四种动物脚趾的不同及青蛙冬眠的特性。
  教学教程:
  一、设情境,揭示课题。
  歌曲导入。(欣赏《可爱的动物》,学生可随着音乐声,自由做动作)
  师:冬天到了,下了一场雪,有些可爱的小动物不怕冷,纷纷来到了雪地上当起小画家。(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他们画的画是什么样的?读了课文,你们就明白了。
  点评:【导语 的语言亲切而又简单,一开始就让学生随着音乐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物乐园中学习。使学生不仅能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层层递进,引导初读。
  1、自读课文:请小朋友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课文一共有六句话,请小朋友们按顺序读每一句话,再想想它的意思。
  3、检查初读效果:
  (1)通过读课文,你知道雪地上的小动物都画了什么?(引导学生用“小鸡画了────────”等句式说话。
  根据回答,贴出(小鸟、竹叶、小狗、梅花、小鸭、枫叶、小马、月牙)的图片。
  (2)你能把刚才四位小朋友说的话在课文中找出来吗?
  4、师:这些小动物画的画为什么会不同?我们一句一句来读,好吗?
  点评:【学生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读,对诗歌有了一个整体感知。接着让学生用“小鸡画──────── ”的句式,说清课文大意,把感知课文与听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创设情境,读好课文。
  1、指导读第一句话。
  (1)指名读第一句。
  (出示本课插图)
  (2)第二个“下雪啦”后面为什么用感叹号?
  (3)指导读:你能同学们惊喜兴奋的心情,用朗读告诉大家吗?(指名读,自由读。)
  2、指导读第二句。
  (1)指名读第二句。
  (2)理解“小画家”指谁?
  请同学到台上按顺序指出动物图片上的动物名称。
  (3)指导读句子:你能把感受到的情景用朗读告诉大家吗?(指名读、齐读)
  3.指导读第三句。
  (1)自由读第三句,边读边想想每种动物画了什么。
  (2)指名读
  (3)指导读
  ①他们画了什么?你们见过竹叶、梅花、枫叶和月牙吗?谁能画给大家看一看。
  请四名同学到黑板前画,跟小动物画的比一比。
  ②感悟句子:这些小动物还能画别的吗?
  (学生说:不能,因为它们的脚趾各不相同,一种脚趾只能印一种脚印)。
  ③反复朗读句子。
  4.指导朗读第四句。
  (1)自由读第四句。
  (2)指名读第四句。
  5.指导读第五、六句。
  (1)自由读
  (2)感悟句子:在寒冷的冬天小动物们都不怕冷,跑到雪地上来玩。青蛙为什么在洞里睡觉呢?
  (3)反复读句子
  6.齐读课文。
  点评:【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一年级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所以借助图片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按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
  四、复述课文
  在情境中背诵。
  教师提示:你们能看着图来给大家介绍雪地里的小画家是怎样画画的吗?
  点评:【背诵、复述是读书内化的重要过程。本课设计不提背诵两字,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背诵,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
  五、识字训练
  (1)小组内合作识字: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大家能不能自己学会记住它们?小组同学合作学习,哪个字你记住了,就把好办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2)交流识字:你记住了哪些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的?
  点评:【学生互相交流,能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共同识字。教师适时补充。】
  六、总结
主体探究 兴趣先导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案例 篇13  一、揭示课题
  “雪”和“画”是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注意读准。
  什么样的人我们称他是画家?(专门画画,并且画得很有名气的人)
  课文里的画家和我们刚才讨论的不一样,是“小”画家,从课文题目可以看到是哪里的小画家?(雪地里的小画家)
  二、初步阅读
  1、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都画了什么?读了课文你就知道了。
  2、读的时候,要看清音节读准音,读完以后还要想想意思。(集体小声朗读)
  3、检查朗读效果。(请两位同学一人一句轮读课文)
  三、讲课课文
  1、课文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下雪啦。
  “小画家”看见下雪心里怎样想?同学们能用朗读的语气表达出来吗?
  2、雪下得怎样?
  出示投影片,从哪里看出雪下得大?(学习生字词:一群qún,一群是多少?一两个不能叫一群,至少三五个才能成群,也可能更多些)
  3、这群小画家都有谁?
  (看图,练习说一句话,用上有……还有……,有……和……)
  从图上你能看他们各自画了什么?那些画是谁画的?你能分得清吗?
  课文里有一句话告诉我们他们各画了什么,请找到读一读。
  出示小黑板(板书第三句话)(学习生字词:竹叶yè)
  真正的竹叶见过吗?(出示竹叶图片和投影片上小鸡的'脚印对照)
  小鸡画的画像不像竹叶?梅花,小朋友都见过(出示梅花图),小狗画得像吗?小鸭画的是枫叶(出示枫叶图),像吗?(学习生字词:月牙)
  月牙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小马画的画是月牙?
  读第三句话。
  4、你们平时用什么画画?
  (学习生字:用yòng,笔bǐ)
  “笔”这个字的上面部分是我们这课要学习的新部首,叫“竹字头”。
  出示教具:毛笔,这支笔能帮助你记住“笔”这个字吗?
  用笔画画,还要用什么?(出示颜料实物)
  我们画画要用颜料和笔。这些小画家跟我们不同。(学习生字词:不用yòng)
  它们怎么画画呢?从课文里找。
  几步什么意思?(走几步)在哪里走几步?
  雪地里的小画家在雪地上走几步,留下的是什么?(脚印)
  同样在雪地里走几步,为什么画出来的画不一样?
  脚印怎么会不一样呢?
  你们见过小鸡的脚吗?它的脚爪是三根细长的脚趾,所以在雪地里留下的脚印就像竹叶。
  小鸭子的脚大家都知道,脚趾之间有皮连着,我们称它着“蹼”,它是干什么用的?(划水)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就像枫叶。
  小狗的爪子什么样?
  马蹄钉了脚掌,像弯弯的月牙。
  这些小画家,因为脚不同,脚印就不同,在雪地里留下的脚印就像一幅画。所以我们叫他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集体读课文前四句内容)
  5、课文最后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指导朗读问话的语气。青蛙为什么不来参加画画呢?书上已告诉我们原因了。
  6、“躲”说明什么?为什么要躲?(怕冷)要睡多久?一个冬天不吃不喝地睡觉叫什么?(冬眠)
  四、巩固练习生字词
主体探究 兴趣先导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案例 篇14  【教学目标】
  1.认识“群、竹”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的字音;会写“竹、牙”等5个字和横折弯钩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3.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教学难点】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群、竹”等11个生字,会写“竹、牙”等5个生字。(重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3.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口述:
  1.教师引导:下雪了,小鸡、小鸭、小狗、小马都跑出来画画了。
  2.导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看一看吧!
  (板书课题:12雪地里的小画家)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3.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引起学生喜欢的话题,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走入课文的教学中来。】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识记生字。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群众一群竹子竹篮牙齿刷牙用力用功几人几个脚步迈步为什么为何参加参谋加入加减洞口黑洞睡着着急(重点指导生字前鼻音“群”,后鼻音“用、洞”,平舌音“参”,翘舌音“竹着”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③多元识字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吗?
  例如:
  (1)加一加。如,“力”加两点是“为”,“力”加“口”是“加”,“同”加三点水是“洞”。
  (2)图示记字法。如,“牙”采用形象直观法,可以提供大象牙齿的图片,建立文字与图片的联系,突出“牙”字的一撇。“竹”字由两个形似字组成,要引导学生分辨两个字之间的异同。
  (3)图片对照。如,呈现一个小朋友、两个小朋友、一群小朋友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到“群”这个字是表示数量多的意思。教师还可以用熟字组成新词的方法,引导学生巩固识字。如“几天、参加、竹子、一群、睡着、跑步、为了”。
  【设计意图:自主合作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鼓励多元识字,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2)学习多音字:为(wéi wèi)
  练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青蛙为什么没有参加?
  这里的加点字“为”读四声“wèi”,意思是“由于、因为”,还有一个读音是“wéi”,意思是“做,充当”。组词分别如下:
  为wéi(以为)(作为)
  wèi(因为)(为了)
  ②读一读:
  你不要因为(wèi)一次没有考好就认为(wéi)自己笨。
  (3)摘苹果游戏。
  每读对一个字,就得一个苹果,看谁摘得多。
  (4)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参加擅长绘画的人。本课不是指人,而是指小动物。
  一群数量比较多。
  画家加入某种组织或某种活动。
  (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四、学习“会写字”
  竹牙马用几
  1.学生字
  (1)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学习新笔画“横折弯钩”
  先写短横,再向斜下写竖,有点向左斜,最后向右侧写一个有弧度的钩。钩要小,弯要有弧度。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2)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竹”,左右两边要对称,横要短。左右两个部分的距离不能太远,也要交叉。
  “牙”竖钩在竖中线偏右的位置,撇在书写时要快,不要写得太长。
  “马”上小下大,底横要平,竖折折钩的第一折要写在横中线上。
  “用”竖在竖中线上,注意横折钩的写法,左右两边要对称。
  “几”竖撇可先写直一点,然后才撇出去;横折弯钩要一笔写成。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先识字,再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跟着教师写,让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我感受到了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是好画家,它们的画真漂亮呀。
  六、当堂检测
  七、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2.了解课文的内容,知道小鸡、小狗、小鸭、小马这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的生字宝宝,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12雪地里的小画家)
  2.出示本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设计意图:问题导入,开门见山,出示学习目标,找准学习的切入点。】
  二、品读释疑
  1.自由读文。
  看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品读课文。
  (1)出示句子: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为什么第一句用上“!”?你从“下雪啦、下雪啦”重复的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
  (读出了欣喜,高兴之情。)
  “小画家”是指谁?(小动物)
  (2)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
  (小鸡、小狗、小鸭、小马)
  (3)它们是怎么绘画的?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从这句话,你读出了,小画家的画其实是什么?(动物的脚印)
  (4)这些小动物的绘画作品分别是什么?
  小鸡的爪印像竹叶,小狗的足印像梅花,小鸭的脚印像枫叶,小马的脚印像月牙。
  (5)小动物中独独缺少哪一个?(青蛙)它干什么去了?(冬眠了)
  出示:“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
  (6)补充冬眠的知识:
  某些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一冬眠的青蛙种适应。蝙蝠、刺猬、极地松鼠等都有冬眠习惯。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行逐句阅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一句要特别读出感叹的语气,将对雪的喜爱表达出来;第二、三句把小动物们的可爱和顽皮读出来;第四句要读出你对小画家们的称赞;第五句的问句要读出上扬的语气,最后一句要轻轻地读,可不要把青蛙吵醒哦。
  背诵时,采用引背法,先记住几个重点词语,然后练习背诵。
  2.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
  练连一连。
  小鸡月牙
  小狗枫叶
  小鸭梅花
  小马竹叶
  3.仿写:
  你知道其他小动物能画出什么画?仿照课文句式写几句:
  画。
  画。
  示例:小猫画梅花,小兔画蘑菇。
  五、拓展阅读
  1.推荐阅读《小雪花》。
  听读《小雪花》,了解雪花的特点,试着把儿歌背给爸爸妈妈听。
  2.资源链接:
  (1)《冬眠》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脚印?分别像什么?”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朗读指导,拓展阅读,巩固提高。】
  六、阅读方法解密
  认识感叹句
  概念:感叹句指表示欢乐、悲伤、惊讶、赞叹、愤怒等强烈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
  运用:“下雪啦,下雪啦!”表达了小动物们的高兴心情。
  七、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以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里画画的事,形象地介绍了四种动物“鸡、狗、鸭、马”爪(蹄)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板书:激动、期待)
  八、学会写法
  学一法:学写设问句
  设问句就是先进行提问,后进行回答的句子。使用设问句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或者引发读者的思考。本文最后一句:“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就是一个设问句,通过设问的形式,让我们明白了没在雪地上画画的原因。
  举一例:春天在哪里?春天在粉色的桃花上。
  练一练:小画家们画的画为什么不一样?。
  示例:因为他们爪(蹄)子的形状不一样。
  九、课堂小结
  讲的是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小画家”,就是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画画”,就是它们在厚厚的雪地上留下脚印。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不同,说明它们的脚趾形状不同。青蛙没有参加“画画”,说明青蛙有冬眠的特点。
  十、主题延伸
  想象竹叶、梅花、枫叶、月牙的形状特点,想一想,哪些小动物也能画出这些画儿呢?你帮它们画一画。
  麻雀画竹叶小猫画梅花
  小鹅画枫叶小牛画月牙
  十一、当堂检测
  十二、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小鸡月牙
  小狗枫叶
  小鸭梅花
  小马竹叶
  青蛙冬眠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一、读懂课文,突破难点
  本课的难点,就是让学生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四种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先让学生通过情境感受下雪这样的环境,在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找到“雪地里的小画家是谁?他们画了什么画”?在这基础上我出示了这四种小动物及它们的脚印,以及相对应的植物叶子,这样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就能不知不觉中突破这一难点。然后指导朗读,这节课,我引导学生体会各句话所表达的感情,第一句要特别读出感叹的语气,将对雪的喜爱表达出来;第二、三句把小动物们的可爱和顽皮读出来;第四句要读出你对小画家们的称赞;第五句的问句要读出上扬的语气,最后一句要轻轻地读,可不要把青蛙吵醒哦。就这样,我将每句话所要表达的情感告诉孩子们,他们自己体会,最终把这篇课文读得声情并茂,非常到位。最后我还播放了歌曲《雪地里的小画家》,学生歌唱的积极性很高,既放松了学生的心情,为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背诵奠定基础。
  二、注重课内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合理地开发课外学习资源,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除了青蛙,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冬眠?”有的学生课外积累的知识很丰富,他们说出了“蛇、狗熊、乌龟”等动物。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不足之处:
  但是纵观整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朗读有些地方指导得还不够到位,对学生的指导不够细,还有,在教学时,我有时语言不够精炼,重复过多,这都是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我将积极弥补自己的缺点,极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主体探究 兴趣先导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案例 篇15  杭州余杭临平第一小学 浙江省“教改之星” 蒋军晶
  背景知识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童诗。
  儿童诗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浓郁的儿童情趣。具有浓郁的儿童情趣是儿童诗有别于成人诗的最显著的艺术特征,这首诗的作者程宏明是一个成人,但他仍是站在儿童的立场去描写生活。
  2、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为了与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法相适应,这首诗就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印的形状特征,因此这篇课文十分符合《语文新课标》第四条教材编写建议:“选文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3、具有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韵律。这是由两方面的要求决定的;一是儿童诗语言的表达需要,即它必须是诗的语言;二是儿童诗还承担着语言训练的任务,即它必须规范、得体。《雪地里的小画家》文质优美,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学情分析
  1、这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朗朗上口的韵文,作者以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故事,学生一般比较喜欢读。
  2、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大部分都是“高频字”,例如“啦、用、几、为、加”等字,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都接触过,“认读障碍”不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防止“识字教学零起点”现象的发生,即预先假设所有学生都不认识这些字,要求所有学生统一经历教师设计的“识字步骤”。
  3、在内容方面,由于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些自然物学生虽然熟知,但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似乎还有一段思维的距离,因此教师应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加以启发引导。
  教学理念
  1、实现学问性知识向体验性知识的重心转移:新课程强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教学实践,本课的教学就是要强调通过图画、表演、想像、朗读等多种形式增加学生体验的频度,加深学生体验的深度。尤其要强调让学生通过“朗读”这种语文形式加深理解和体验,让学生在朗读中,在与文本的直接接触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2、实现内容性知识向方法性知识的重心转移:“新课程标”明显提升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本课的教学志在让学生在尽情的朗读中体会“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喜悦;通过“观察”等方法理解为何“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副画”;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了解动物冬眠情况和冬天更多的特点。后面的结果固然要紧,但“朗读、观察、讨论、查阅资料”等得出结果的方法和过程更是凸现在我们的教学视野之内。
  3、实现学科性知识向综合性知识的重心转移:新课程标准倡导开展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体现为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本课的教学鼓励学生提出“真实”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到大自然中观察,进行讨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11个生字以及“虫、目”这2个偏旁,会写“几、用、鱼”3个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在尽情的朗读中体会“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喜悦;通过“观察”等方法理解为何“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副画”;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了解动物冬眠情况和冬天更多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内心喜欢这种朗朗上口的儿童文学作品,愿意主动背诵;向往冬天,有一种要发现冬天更多秘密的迫切愿望,渴望到大雪纷飞的冬天,到雪地上去尽情地嬉戏、玩耍。
  教学精彩片段设计
  一、两个识字教学片段比较。
  (一)
  师:学习小组请注意了,这里有11个字,每位同学在小组内“骄傲”地读
  一读自己认识的字,要多读几遍,并且要读得响亮,让小组内的其它同学都能听清楚。
  (生小组内学习)
  师: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自己认识的字。
  生:(上台带领大家读)
  师:(生欲下)你是老师,你不抽查一下吗?
  生:(抽查)
  师:你是老师,学生读好了,你不评价一下吗?
  生:(抽查并评价)
  师:这么多字你们都认识了?我们没学过啊,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生:我在KLOK里看到过这个“啦”。
  生:我在爸爸吃的“洋参丸”里看到过这个“参”字。
  生:我在背古诗的时候看到过“梅”字。
  师:哪首诗?
  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师:是啊,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可以识字。
  师:还有哪些同学,其中一些字不认识,请站起来。
  (有个别学生学生站起来)
  生:我发现所有的学习小组,都有同学全认识这些字,那么请学习小组内的同学相互帮助来识字。
  生:(小组内学习)
  (二)
  师:同学们,《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非常有趣的儿童诗,你们是希望老师一句一句教你们读呢?还是自己把它读会。
  生:自己读。
  师:老师非常欣赏你们的选择,你们自己试着读读看。
  生:(自己读)
  师:在读的过程中,同学们一定碰到了“生字宝宝”,谁到黑板上来,把“生字宝宝”画出来?
  生:(到黑板上画)
  师:大家都有自己的生字宝宝,怎么办呢?
  生:可以读一读拼音。
  师:借助拼音识字是个好办法,还有其它的办法吗?
  生:可以问自己的同桌。
  生:可以问老师。
  师:老师要强调,当自己确实没有办法时,可以及时请教别人。但老师不喜欢,自己一点也不努力,马上就去麻烦别人。
  ……
  师:下面同学们就以自己的方法去认识这些“生字宝宝”吧!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字)
  师:刚才很多同学在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宝宝下面划了线,现在如果认识了,就请上来把这条线给擦去。
  师:既然都认识了,我就请一位同学读读这首儿童诗。
  (指名读)
  师:我还是不相信你们都会读(表情夸张),因为读整篇课文容易,读不出的字可以顺下去读。
  师:这些词语谁会读。(老师把诗中的有些字擦去,剩下了一些词语和短句:下雪啦梅花几步青蛙为什么参加睡着)
  (指名读)
  师:如果谁能认得这些单个的字,那真叫有本事了。(老师把词语中的有些字擦去,留下单个的字:啦梅几蛙参加睡)
  (指名读)
  师:我不得不佩服你们,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认识了这么多“字”朋友。但是你们谁又能为这几个字找朋友呢?
  (老师和学生玩起了“一字开花”游戏,例如让学生给“参”这个“花心”组词:“参加”、“参谋”等,学生每组一个词,老师就增加一个花瓣。
  评析:
  学生在学习生字时起点是不一样的,同样是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甲同学面对的可能是生字表中列举的11个生字,乙同学面对的可能只有5个生字,因为其余他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已经认识了,而丙同学可能面对的是15个生字,因为有些字虽然已经学过,但他已经忘记了。第一个识字教学片段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甚至巧妙的利用这种差异,让学生互助识字,课堂识字效率就比较高,至于教师追问学生“为什么这些字没教过你却已经认识了?”志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识字,例如看招牌识字,剪报识字等。
  但是,第一个识字教学片段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即注重了识字的结果,却淡化了识字的过程,淡化了识字方法的指导,学生的识字主要以“听读”的方式实现的。而第二个识字教学片段在识字方法的指导上就比较注重,那种教学程序让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读拼音、问同桌、请教自己信得过的朋友、听读、查生字表、查认字表、猜一猜”等多种方式来认识“生字宝宝”。而且,第二个识字教学片段在识字目标达成情况的检验上也比较落实,即让学生识读单个的字,因为对字真正的认识应该是脱离具体语言情境的。
  总之,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前面两个例子都是集中识字,有的老师要采用分散识字也当然可以;识字的程度也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 来定,不能一概而论,具体情况应具体对待。
  二、一个阅读教学片段及变式
  师: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
  生:老师,小鸡、小鸭、小狗、小马为什么会画画呢?
  师:哎,这倒是个问题,但老师不回答。我要先看看大家课外收集的动物脚印。(老师在几天前就布置了一项有趣的作业 ,将小动物的脚涂上墨汁,把它们的脚印印在白纸上。)
  生:老师,这是我收集的小鸡的脚印。
  师:谁能看着这个脚印说一句很美的话。
  生:小鸡踩出来的脚印很有趣。
  生:小鸡的脚印很可爱。
  师:谁还能在这句话中加一个“像”字。
  生:小鸡的脚印像竹叶。
  ……
  生:老师,这是我收集的小狗的脚印。
  师:谁继续用一句话描述这副画。
  生:小狗的脚印像梅花。
  生:小狗在白纸上踩了一朵梅花。
  (继续用语言描述其它动物的脚印)
  师:听说有同学把自己的手印、脚印也印在了纸上,让我们看看好吗?
  生展示(学生笑)
  师:你用手、脚画画的时候开心吗?(生答开心,笑)同学们别笑,真有画家有手画画呢,那叫指画。
  师:对了,刚才你提了一个什么问题?(面向刚才提问的学生)
  生:小鸡、小鸭、小狗、小马为什么会画画呢?
  师:这个问题你们现在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既然明白了,那我们就来读读它们师怎么作画的。
  生:(读)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副画。
  评析及变式:
  他们为什么能在雪地里画画?他们是怎么画画的?——这些在我们看来不成“问题”的“问题”,对于缺乏相关生活经验的小朋友来说,却是需要探究才能得到答案的“为何”一类的问题。当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时,建议教师用简笔画分别画出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的脚印,再画上竹叶、梅花、枫叶合月牙图案,请学生观察,了解脚印与图案的相似之处,连线理解为什么称小动物们为小画家,最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笔画一画。上面这个课堂实录中的教师,由于在备课时已经“预测”到学生会提这样的问题,因此,他指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显得由为巧妙,具有艺术性。整个过程教师都没有作正面的解释性回答,而是让学生描述直观的自己收集的小动物的脚印,在言语实践中自然感悟问题的答案。
  当然,一旦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问题就会五花八门,但学生的问题出来了,我们就必须重视,不能搪塞。因此,学生提的问题不同,教学过程 就会有所改变,下面是对各类问题的教学建议,仅供参考: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谁?他们画了哪些画?——一年级的小朋友经常会问这些能在文章中直接寻找到答案的“是何”一类的问题。当学生问出这类问题时,教师最好温和地请他再读读想想,让他自问自答。
  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里画画的时候高兴吗?——当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教师千万不能简单化处理,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下雪天的“幸福生活”,从而进入“小画家”的情感世界。
  青蛙为什么在洞里睡着啦?哪些动物也会像小鸡、小狗一样,来雪地“画画”呢?(你还见过哪些小动物的脚印?它们像什么?青蛙为什么在洞里睡着啦?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冬眠的动物?)——这是一类需要学生查找资料或者到生活中亲身观察以后才能获取答案的“为何”一类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肯定这些问题的价值,利用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发到大自然中去认识更多的事物,并且把认识事物与理解课文结合起来。
  三、朗读、背诵教学建议
  这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朗读时,要激发学生的朗读情趣。读前两句可启发学生回忆,下大雪了,你们怎么做的?由此想象出“小画家”们和我们一样兴奋地跑向雪地,边走边欢呼,朗读时要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读第三句的四个分句语速可稍快,语调一起一伏,表现出生动活泼的画画场面。第四句要表现出“小画家”们的自豪感,突出“几步就成”这个词语。最后一句中“睡着啦”要读得轻松、稍慢,突出青蛙在冬眠呢。
  当然,可以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趣味,例如领读、轮读、边读边欣赏、配着欢快的儿童舞曲读等等。
  指导背诵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形式。可以让学生看着课件或者课文的插图来背诵;可以采用引读的方式帮助学生背诵,如:下雪啦,( )。小鸡画竹叶,( ),小鸭画枫叶,( )。不用颜料(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也可给学生一个顺序:“一群小画家来了——小画家们画画——青蛙呢。”
  重要练习题举例
  1、连一连,读一读
  一群 一副 一只 一片   如果学生读出“一群可爱的小鸭,一副美丽的图画”
  小狗 小鸭 枫叶 图画   等,教师要特别表扬。
  小鸡 小鸭 小狗 小马   鼓励学生连好后创造性地有个性地读,例如“小鸡在
  枫叶 竹叶 月牙 梅花   雪地上画竹叶”,“小鸡的脚印像竹叶”等。
  2、读一读,继续往下说词语,看谁说得多。
  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动物类:小羊、白兔、松鼠等)
  竹子、梅花、枫树……(植物类:白菜、桃花、樟树等)
  篮球、乒乓……(体育器材类:足球、橄榄球等)
  红色、绿色……(颜色类:黄色、紫色、蓝色等)
  3、你能将下面的词语从新排列说一句话吗?相信你能做到!
  (1)脚印小鸡像竹叶(小鸡的脚印像竹叶。)
  (2)非常脚印小狗梅花像(小狗的脚印非常像梅花。)
  (3)脚印枫叶像小鸭红红的(小鸭的脚印非常像红红的枫叶。)
  (4)月牙在雪地小马留下脚印像(小马在雪地留下的脚印像月牙。)
  4、做一做(课前)
  你的家乡下雪吗?如果下雪,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吧!
  你的家乡下雪吗?如果不下雪,就和小伙伴一起去收集雪景的图片吧!
  不要忘了,看了之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哦!
  5、玩一玩
  小朋友,你听说过指画吗?就是用自己的手指来画画。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试试看。对了,用手指画画之前,你可以请教你们学校的美术老师,她一定会给你很多建议的;画好之后,不妨向你的朋友说说,你画了什么。(如果有必要,可以插一两副指画作品)
  ◆[2004
主体探究 兴趣先导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案例 篇16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四种小动物脚印不同的知识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偏旁,会认9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第3句话,知道一些动物脚印的特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四种小动物脚印不同的知识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一、看图,解题:
  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仔细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一群小动物就是被这美丽的景色吸引来到这雪地里画画,我们把这些小动物叫做“雪地里的小画家”。
  3、解题:
  ⑴这是一首很有趣的儿歌,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什么样的人,我们叫他画家?
  ⑵画家前加个“小”字说明画家的年纪怎么样?
  二、初读课文
  1、同学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说说哪些字的读音要特别注意?
  3、开火车读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4、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后进行评价。
  5、教找句子的方法,认识新的标点符号——感叹号。
  6、指名个别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数课文共有几句话。
  7、由六名学生一人读一句,看谁读得准,读得好。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齐读第一句,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
  2、学习第2句
  为什么不说“雪地里来了一个小画家”?指导看图,理解“一群”。
  指导朗读:“一群”要读重一些。注意句子中的停顿。
  3、学习第3句:
  ⑴演示课件,看这一群小画家都在雪地里画了些什么?
  ⑵读课文第3句,说说小画家们都画了些什么。
  ⑶小结,指导朗读。
  4、学习第4句
  ⑴这些雪地里的小画家画得多好啊!和你们画画一样吗?你们平时是怎么画画的呀?(用什么画?在哪里画?)
  ⑵引导学生完整地回答。
  ⑶ 指导朗读。
  5、学习5、6句
  ⑴在雪地里画画多有趣呀!可是,有一个小伙伴没有来,它是谁?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⑵第5句和第6句是有关系的:第5句问,第6句回答。
  ⑶分组读问句、答句
  ⑷你们知道青蛙为什么不参加画画吗?青蛙冬天睡觉是一种什么现象?他这一觉睡得可长呢,什么时候才会醒来?
  ⑸指导朗读。
  四、指导读全文
  读出对小画家的喜欢和赞美之情。
  五、巩固练习:游戏“找朋友”
  给小画家找相应的画,用线连起来。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六、边演示课件,边引导学生练习说话
  1、通过学习这首儿歌,我们知道动物有各种各样的脚印。
  ⑴瞧,这是谁?(大白鹅)你们知道,它和谁的脚印一样?(小鸭) 小鸭画什么?(枫叶)那大白鹅也画什么?(枫叶)用“也”说一句话。
  ⑵小猫如果来到雪地上画画,画的和谁一样呢?(小狗) 用“也”说一句话。
  ⑶小鸡画什么?(竹叶) 你们知道还有什么动物的脚和小鸡一样?用“也”说一说。
  2、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呀,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动物,它们的脚印各不相同。你们课后可以去了解了解他们的脚印,仔细观察,想象一下,他们会画什么,有兴趣的话还可以把脚印画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及部首。
  教具准备:
  生字、部首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背诵:按“下雪——雪地——小画家画画——怎么画——谁没来——为什么”的顺序帮助学生记忆课文内容,进而背诵课文。
  3、口头完成练习:
  小马会画( )。小鸡会画( )。小狗会画( )。小鸭会画( )。
  二、教授新课
  (一) 学习部首:竹字头
  1、师范写竹字头,学生边写边说笔画顺序。
  2、书空笔顺。
  (二) 学习生字“笔”
  1、用学过的识字知识记忆字形。
  2、“笔”上下结构,上面竹字头,下面是“毛”。
  组词:毛笔、画笔、笔记、笔画、铅笔等。
  (三) 学习生字“马、牙、用、加”
  1、教师范写。
  2、分析字形结构。难点:“用”是月字放宽,加一竖。
  用“用”字说一句话。(例:我用水彩笔画画。)
  3、分析字的笔画顺序,并进行组词练习。
  三、巩固生字。
  1、抽读卡片。
  2、书空练习。
  3、在写字本上写字。
  附:板书设计
  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 小狗 小鸭 小马
  竹叶 梅花 枫叶 月牙
主体探究 兴趣先导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案例 篇17  一、教材简析及设计理念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歌,富有童趣。儿歌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的形状特征,以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儿歌后部分又用设问的形式,指出青蛙没有参加“绘画”的原因,介绍青蛙需要冬眠的知识。儿歌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根据新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这三者间对话的过程。所以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所以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根据本教材的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做一做(做游戏)、看一看(书、图画、课件)、比一比(比赛读)、唱一唱(把课文编成儿歌唱)、画一画(画动物的脚印)、编一编(创编儿歌)等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将美术、音乐等学科内容融入在本课教学内容中,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习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状态,引导学生感知生活,观察事物,通过学习感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本课教学任务。
  二、依据新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知识目标:
  ⑴认识“啦、梅、蛙、睡……”等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这3个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
  ⑵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⑶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3、情感目标:
  ⑴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内容是识字、写字和理解课文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第三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朗读课文,初步识字,感悟课文内容。
  第2课时:巩固识字(识记字形、在语言环境中了解字义),写字教学。
  五、过程设计
  1、设置情境,揭示课题。
  游戏导入:在扑有白粉笔灰的黑板上做手印板画游戏,引出“小画家”再播放课件进一步引出“雪地里”,学生齐读课题《17、雪地里的小画家》
  (抓住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以游戏的方式导入课题并为学习感悟课文作下铺垫)
  2、层层递进,引导初读、识字。
  ⑴师范读课文:请小朋友们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字音,然后评评老师读的怎么样。(师生平等对话、互相学习、互动评价)
  ⑵生自读课文:
  ①勾画出本课的生字。
  ②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教师随机用多媒体显示出注音生字。并请学生说说自己平时遇到生字,解决生字的办法,小结方法:看、问、查、猜……
  ③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开放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我选择。)
  ⑶多种方式认读注音生字:①学生自愿认读、教读生字。
  ②开火车读。
  ③齐读生字。
  ④男女生比赛读。
  ⑷去掉拼音读生字:
  ①同桌比赛读
  ②师生比赛读
  ③全班齐读。
  ⑸认读带拼音的词语:下雪啦梅花有用几个
  为什么洞里青蛙参加成长睡着啦(通过多种形式的练读,落实字音教学)
  3、朗读、感悟、背诵课文:
  ⑴齐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共几句话。
  ⑵逐句学习、感悟课文并指导朗读:
  整个过程按:读了第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边读边自我学习感悟、质疑的方式进行。
  (注重过程、落实教学过程,给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发展学生能力。)
  ①第一句抓住“!”看多媒体课件,引导读出下雪了小动物们激动、惊喜的语气。
  ②第二句联系课文和实际情况重点理解“一群”(小鸡来了是不是“一群”?小狗来了是不是“一群”?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来了来了是不是“一群”?老师是一(个)人在讲课,后面有一(群)老师在听我们上课)
  ③第三句是教学的重、难点:
  A、教学时借助课件感悟小画家作画,帮助学生理解小鸡、小鸭、小狗、小马为什么会画竹叶、枫叶、梅花、月牙。(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些自然物学生虽然知道一些,但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似乎还有一段思维的距离。为了缩短这段距离,将学生带入思维最近发展区,可适时播放课件:白雪纷纷扬扬落下,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脚印”,学生看后再读文。启发学生,提问:你们读懂了什么?这时学生对第二、三句话的理解将豁然感悟:他们脚的形状不同所以踩出的脚印也不同,小鸡是爪子,所以踩出的脚印形状像竹叶;小狗的脚中间和脚爪都有厚厚的肉垫,所以踩出的脚印形状像梅花;小鸭的脚中间有脚璞,所以踩出的脚印形状像枫叶;小马的蹄子踩出的脚印形状像月牙)
  B、拓展教学: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还能画竹叶、枫叶、梅花、月牙。请你当小诗人来编一编、写一写。
  ④第四句在上一句理解的基础上理解这些小画家画画用的是脚在雪地里踩出脚印,画的又快又好。
  ⑤第五句联系上文理解“青蛙没参加”是指青蛙没像小鸭、小狗他们出来到雪地上画画。
  ⑥第六句,了解青蛙冬天要冬眠的特点。
  拓展:什么叫冬眠,还有哪些动物也像青蛙一样要冬眠。(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
  (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抓住本班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⑶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⑷背课文:①播放课件学生据情景背诵课文。
  ②学生自编动作背课文。(在活动中学习、在表演中学习,学生用体态动作呈现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巩固知识,又发展语言。)
  四、总结全课
  1、说一说:学生谈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唱一唱:教师事先将儿歌编成歌曲然后让学生跟音乐节奏一起唱一唱。
  3、画一画:动手画,感知本课或学生知道的其他“小画家”的作品。(儿童好奇、好胜、好动,动手操作是儿童欢迎的教学形式,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下“小画家”的作品,重温课文内容。)
  4、写一写:(编成儿歌写下来)
  为了引发学生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新的领域,启发学生思考:
  ⑴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它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
  ⑵还有哪些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推荐阅读:[*]主体探究 兴趣先导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案例(精选12篇)[*]主体探究 兴趣先导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案例[*]《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实录(精选16篇)[*]小学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通用4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精选17篇)[*]小学一年级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优质教案(通用15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
                       
               
               
               
                        主体探究 兴趣先导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案例(精选17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主体探究 兴趣先导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