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真斋主 发表于 2022-4-6 05:06:46

末世的“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贾瑞对凤姐起淫心大有深意

作者:至真斋主
  
http://img.biiyy.com/tyimg/202204/06/05/279642634.jpg
  《红楼梦》第十一回“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在九月贾敬的寿辰家宴中,贾瑞故意在假山石后堵住凤姐示爱,凤姐知其心思,故而假意周旋,心中起意要狠狠地教训他。其后有这样一段描述:
  且说贾瑞到荣府来了几次,偏都遇见凤姐儿往宁府那边去了。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到交节的那几日,贾母、王夫人、凤姐儿日日差人去看秦氏,回来的人都说:“这几日也没见添病,也不见甚好。”王夫人向贾母说:“这个症候,遇着这样大节不添病,就有好大的指望了。”贾母说:“可是呢,好个孩子,要是有些原故,可不叫人疼死。”说着,一阵心酸,叫凤姐儿说道:“你们娘儿两个也好了一场,明日大初一,过了明日,你后日再去看一看他去。你细细的瞧瞧他那光景,倘或好些儿,你回来告诉我,我也喜欢喜欢。那孩子素日爱吃的,你也常叫人做些给他送过去。”凤姐儿一一的答应了。到了初二日,吃了早饭,来到宁府,看见秦氏的光景,虽未甚添病,但是那脸上身上的肉全瘦干了。”
  通过这段文字描述可知作者写“冬至”是在写实。王夫人说“冬至”是大节。贾母让王熙凤初二再去看秦可卿,很显然“冬至”日和初一贾家要过节。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国传统节日。在殷周时,以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以后二十四节气则以冬至为岁首。到了西汉初年,汉武帝太初改历,《史记·历书》称改历后“日辰之度与夏正同。”即新历的岁首按照三正之说为夏正,也就是冬至所在月的后两个月建寅。这样,《太初历》就将岁首改为立春了,后世也将建寅的岁首固定下来,直到今天我国农历新年依然延续西汉太初历时的岁首。尽管如此,官方和民间依然将冬至视为一个大节日,原因如《汉书》中所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因此,中国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一说。过冬至节家人团聚,祭祀祖先,吃汤圆、做腊味糯米饭、杀鸡宰鸭炖八珍,庆贺往来,犹如年节。
  
http://img.biiyy.com/tyimg/202204/06/05/279642671.jpg
  关键点是在这段情节中有一个很明确的日期:“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这自然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很多研究者都以这个日期为书中时代背景。俞平伯在《〈红楼梦〉的著作年代》中,查道光、同治年间的《万年书》,乾隆十年冬至交节时刻书上记明是:“十一月大,二十九日丙申,夜子初二刻八分冬至。”据此他解释道:“十一月二十九日夜十一点三十八分交冬至,历家因未交子正,精密地写作二十九日夜子初,若按一般说法,交了子时便要算第二天,故不妨说十一月三十日冬至的。”
  在这里,俞平伯犯了一个历法和民间习惯的常识性错误。中国古代历法将子时(23:00-1:00)分为“夜子时”和“早子时”,“夜子时”是指23:00至24:00,这个时间段还算在今天。“早子时”是指24:00至1:00,这个时间段属于转天了,也就是说一日以24:00为分界线。这种划分法古今历法相同,古今民间习惯也相同。我国古代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样,按照历法以24:00为分界线就将子时一分为二。
  汉初的伏生在《尚书大传》中指出:“周以十一月为正,色尚赤,以夜半为朔。”在这里“朔”是开始的意思。唐朝的李淳风制定《麟德历》,在《新唐书·历表》中明确指出:“古历分日,起于子半”,即以子时的中点,即零时为一日之始。元朝的赵友钦在《革象新书·卷二·时分百刻》中讲到:“子时之上一半在夜半前属昨日,下一半在夜半后属今日。”
  
http://img.biiyy.com/tyimg/202204/06/05/279642685.jpg
  那么,有没有俞平伯的“交了子时便要算第二天”的说法呢?当然有,那属于《干支历》。干支历是一种用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历法。干支历用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四部分组成。它以立春为岁首,交节令为月首,交子时为日首,即只要过了23:00就是转天的子时。据战国末年的史书《世本》记载:“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吕氏春秋·尊师》:“ 黄帝师大桡 。”即大桡氏是黄帝的老师,最早用干支纪日。中国出现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的年代各不相同。殷墟甲骨卜辞中,就有大量用于纪日的干支记录。连续的干支纪日是从《春秋》开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连续纪日至今。春秋战国时期已采用十二辰(地支)纪月,在后来的《礼记》、《史记》、《淮南子·时则训》等古籍中都有这样的记载:“春建寅卯辰,夏建巳午未,秋建申酉戌,冬建亥子丑之月也。”西汉开始出现干支纪年、纪时。唐代李虚中发明用一个人出生的干支历:生年生月生日生时组成的四柱八字给人推命。五代历书(即黄历)月名开始注以干支,北宋时的历书将年月日时分别加以干支注记,这样干支历日趋完整。《清实录》是清代历朝的官修编年体史料汇编,书中都有采用干支历,且干支纪年均以立春为分割点。例如,乾隆二十七年(公历1762年)农历十二月廿二日,此日干支是庚戌,交立春,《清实录》的记载是:“庚戌。是日癸未年立春。”即交了立春后进入癸未年。自古以来,干支历一直为官方和民间所普通认识,应用于天文、风水、命理、择吉术和中医等领域,并为历朝官方历书(即黄历)所记载。
  不但俞平伯在官修历书与干支历的区别上犯了错误,就连南宋翰林院学士、大文豪洪迈也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赵与时在《宾退录》中批驳了洪迈:
  历家以冬至为一岁之首。冬至者,建子月之中气。故子时初四刻以前系今日,正初刻以后系明日,盖一理也。今《太史局历》,每节气在子初,则书其夜子初某刻以别之,其来尚矣。绍熙二年正月三日壬子,其夜子初立春,洪文敏以札子白庙堂云:“日辰自古以子时为首,今既子时立春,则当是四日癸丑。”谓太史之误。其实不然,康节《冬至吟》云:“何者谓之几,天根理极微。今年初尽处,明日未来时。此际易得意,其间难下辞。人能知此意,何事不能知。”又云:“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起处,万物未生时。玄酒味方淡,大音声正希。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庖牺。”
  也就是说,南宋太史局颁布的《太史局历》绍熙二年(公元1191年)正月初三壬子日,夜子时初刻交立春,依然归入正月初三,洪迈认为是错误的,应该按照交了子时就算转天,这样交立春就是正月初四了。当然,洪迈上奏皇上指正太史局的错误也被驳回了。赵与时也批驳了洪迈的观点。
  有的《红楼梦》研究者沿袭了俞平伯的错误,通过查历书见乾隆十年(公历1745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九日夜子初交冬至,就认为应该是十一月三十日子时交冬至。这样,根据《红楼梦》中的“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得出结论,小说的时代背景是乾隆朝。也有的研究者虽然认为夜子时算头天,查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朝历书都没有“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这个日子,为了跟他的《红楼梦》时代背景是清朝相符,于是就说“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这个日子是作者故意篡改的,这个日子应该是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十一月二十日冬至”,把“二”改成“三”以隐瞒真实时间。
  一些《红楼梦》研究者为了让书中的情节符合自己的观点,真是煞费苦心,绞尽脑汁。这样的学术研究除了浪费时间、误导读者外,实在看不出有啥正能量。其实,“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在崇祯朝出现过两次:一次是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另一次是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这也正符合《红楼梦》中交代的甄士隐、贾雨村、王熙凤、贾探春等人生于“末世”,这个“末世”只能是指明朝末期,与书中交代的“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时间点完全吻合。崇祯在治国运气上那么倒霉,他在位十七年居然在“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这个百年难遇的时间点上出现了两次,堪比薛宝钗那个最难配的海上方“冷香丸”那么凑巧了。
  那么崇祯朝出现的这两个“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年份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
  
http://img.biiyy.com/tyimg/202204/06/05/279642701.jpg
  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也是清太宗后金天聪五年。明朝到了崇祯朝已经是朝代“末世”,内忧外患。延绥一带连年灾荒,饥民流离失所,有很多人随起义军造反。这一年,崇祯帝遣御史吴甡带十万金赈济。七月间,农民军领袖王自用与老回回、八金刚、扫地王、射塌天及高迎祥、张献忠等共三十六营、二十余万人马会聚于山西。李自成参加其舅舅高迎祥的义军,号为“闯将”,并与张献忠部会合。明朝辽东前锋总兵,挂征辽前锋将军印的祖大寿奉孙承宗之命守大凌河城。八月,城才修了一半,皇太极以倾国之师把大凌河城团团围住。祖大寿突围不得,援军又被击退,只能闭城坚守。皇太极不断地送信劝他投降,他都不予理睬。坚守了三个月,城里粮食吃尽,开始杀马吃。马杀完了又开始吃平民。平民吃光了又开始吃军中的老弱病残。军中的老弱病残也吃光了,接下去就该是健壮将士的互相残杀了。无论如何城是无法再守下去了,所有的将领,除了副将何可纲,都认为只剩下投降一条路了。于是祖大寿长叹一声:“人生岂有不死之理?但为国为家为身,三者并重。今既尽忠报国,惟惜此身命。”于是杀了誓死不从的何可纲,与皇太极在城外设坛盟誓,算是正式投降了。然后他向皇太极献策,他愿带一支兵马去锦州,在城里当内应,皇太极满心欢喜。但祖大寿进锦州城后就抵抗清军。皇太极恼羞成怒,两次御驾亲征攻打锦州、宁远,都无功而返。
  应该说祖大寿这次降清是可以理解的,在弹尽粮绝、人相食的情况下迫于无奈投降是权宜之计,他家毕竟祖祖辈辈食明朝俸禄,兄弟儿子也都是镇守辽东的军官。祖大寿心系明朝,才有不久后用计逃往锦州继续抵抗清军的举措。但是在古代投降毕竟是失节行为,与祖大寿相对照的是太仆少卿张春同样在这一年兵败被俘,后金劝他投降,张春说:“忠臣不事二君,礼也。我若贪生,亦安用我!”遂绝食。皇太极又赐以酒食,张春感动,开始进食。以后张春居古庙,穿旧衣,始终未失臣节。
  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也是清崇德七年。张献忠接连攻克安徽舒城、庐州(即今合肥)。李自成围困开封,崇祯令左良玉救援。左良玉见义军势盛,拔营而逃,襄阳明军皆溃败。左良玉军逃至半路又遭遇李自成义军埋伏,损兵折将。左良玉侥幸逃回襄阳。为解开封之围,明军掘开黄河,淹死明朝军民及李自成义军无数。李自成义军追杀左良玉明军,左良玉一路逃窜。在辽东明军也遭遇了大劫难。清军攻克松山,蓟辽总督洪承畴被俘,解送盛京(今沈阳),洪承畴投降清廷。清兵再次包围锦州城,因洪承畴的十四万援军在松山被击溃,祖大寿粮尽援绝,城中又开始人相食,只好再次投降。松锦失守,辽东防线只剩下祖大寿的外甥吴三桂一部镇守,明朝江山岌岌可危。
  
http://img.biiyy.com/tyimg/202204/06/05/279642714.jpg
  《红楼梦》作者为啥要把崇祯朝这两个关键的年份,跟贾瑞追求王熙凤联系起来?这就要把作者设计贾瑞和王熙凤这两个人物的立意搞清楚,才能豁然明白。
  贾瑞,字天祥。父母早亡,家中只剩他一根独苗,由祖父贾代儒教养。贾代儒是大儒,管理贾家学堂,身负教育贾家后代的重任,自然是学富五车,德高望重。贾代儒为了让贾瑞成器管教也很严,书中写道:“那代儒素日教训最严,不许贾瑞多走一步,生怕他在外吃酒钱,有误学业。”无奈,贾瑞冥顽不化,愚昧无知,正邪不分,贪图享乐。书中对贾瑞的行止描述甚为不堪。在顽童闹学堂一回,作者写他:“是个专图便宜没行止的人,每在学中以公报私,勒索子弟们请他;后又助着薛蟠图些银钱酒肉,一任薛蟠横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约,反助纣为虐讨好儿。”在舒序本的第九回结尾一段情节跟其它抄本不同:
  贾瑞只要暂息此事,又悄悄的劝金荣说:“俗语说的光棍不吃眼前亏,咱们如今少不得委屈着陪个不是,然后再寻主意报仇,不然弄出事来道是你起端也不得干净。”金荣听了有理,方忍气含愧的来与秦钟磕了一个头,方罢了。贾瑞遂立意要去挑拨薛蟠来报仇与金荣。计议已定,一时散学各自回家。不值他怎么去挑拨薛蟠,且看下回分解。
  舒序本的情节交代正对应了第三十四回,在贾宝玉挨打后薛宝钗去看望时暗想的话:“当日为了一个秦钟,还闹的天翻地覆。”这说明,第十回还会有薛蟠因秦钟而闹事的情节,可惜后来所有的本子都把这段情节删除了。从舒序本第九回末尾异文来看,后来薛蟠闹事是贾瑞挑拨的。贾瑞为了得到薛蟠的好处,为了金钱利益故意挑拨离间,这种趋炎附势的行为不但不能主持公道管理好学堂,反而会使学堂越来越乱,同时也为他后面追求王熙凤的丑态埋下了伏笔。
  明朝是1368年朱元璋建立的由汉族统治的中原王朝。国号大明。因明朝的皇帝姓朱,故又称朱明。明初定都于应天府,1421年迁都至顺天府,而在应天府设立南直隶。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国祚二百七十六年。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开创了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和弘治中兴等盛世,国力达到全盛,疆域辽阔。中后期由于政治腐败和天灾人祸导致国力下降,爆发大规模民变。因明朝占据以中原为核心的广袤地域,也可以称为“中国”。古时候“中国”一词主要是地理概念,谁占据中原谁就可以称为中国。故而以蒙古族为统治者建立的元朝和以满族为统治者建立的清朝都可以称为中国。但是,历史上的封建王朝都是由开国皇帝定国号,以皇帝的年号为纪年。只是到了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成立了中华民国,这时候我国才明确叫中国。我们看历史必须站在当时的境况来定义国家概念。在1644年的时候代表中国的就是明朝。李自成于1644年正月正式立国,改西安为西京,定国号为“大顺”,年号为“永昌”。“大顺国”属于从代表中国的明朝独立出去的地方割据政权。“大清国”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于1636年(明朝崇祯九年),由“大金国”改的国号。“大清国”的前身“大金国”是努尔哈赤1616年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的,史称后金,改元天命。“大金国”实际上也是从中国明朝割据独立出去的国家。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公布“七大恨”讨明檄文,开始公开起兵进攻中国明朝。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打北京。三月十九日,中国明朝皇帝崇祯吊死于煤山。李自成占领北京。李自成攻克北京后,没有及时对在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采取措施,结果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四月廿一日,李自成亲率军队攻打吴三桂,在山海关大战中败于投降大清国的吴三桂和多尔衮的军队,撤回北京。四月廿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匆匆即皇帝位,深夜便焚烧宫殿与九门城楼,向西撤退。李自成军队仅在北京驻扎四十一天便撤离。大清国趁机占领北京,夺取了中国明朝政权。此后,大顺国接连内讧,战斗力大损,与大清国军队交战时也连连失败。1645年李自成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寺庙内拜神时被乡民打死,大顺国覆灭。
  大顺国短暂占领北京仅仅四十一天便撤离,随后大清国占领北京窃据中国政权,而此时南明朱由菘称帝,成立弘光政权。大顺、大清和南明三个政权在同时争夺中国最终的统治权。这对那些明朝汉族旧官员来说投靠谁就是个艰难的抉择和对民族气节的考验。而一些明朝旧官员进行了丑陋而又不乏滑稽的表演,以致被当时乃至现在的国人痛骂变节、叛国、汉奸。当时让这些投靠了清廷的明朝汉族官员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他们身后的乾隆朝被乾隆皇帝打入另册,列入清朝钦定史书《明季贰臣传》。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底,乾隆皇帝在诏令国史馆修编《明季贰臣传》时,诏曰:“因思我朝开创之初,明末诸臣望风归附。如洪承畴以经略表师,俘擒投顺;祖大寿以镇将惧祸,带城来投。及定鼎时,若冯铨、王铎、宋权、金之俊、党崇雅等,在明俱曾跻显秩,入本朝仍忝为阁臣。至若天戈所指,解甲乞降,如左梦庚、田雄等,不可胜数。盖开创大一统之规模,自不得不加之录用,以靖人心,以明顺逆。今事后凭情而论,若而人者皆以胜国臣僚,乃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受命,辄复畏死幸生,忝颜降附,岂得复谓之完人!即或稍有片长足录,其瑕疵自不能掩。若既降复叛之李建泰、金声桓,及降附后潜肆诋毁之钱谦益辈,尤反侧佥邪,更不是比于人类矣。朕思此等大节有亏之人,不能念其建有勋绩,谅于生前;亦不能因其尚有后人,原于既死。今为准情酌理,自应于国史内另立《贰臣传》一门,将诸臣仕明及仕本朝名事迹,据实直书,使不能纤微隐饰,即所谓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者……此实乃朕大中至正之心,为万世臣子植纲常!”看来变节的人在他们投靠的主子眼里也是被鄙夷的。更有的官员先是投靠李自成的大顺国,后又投靠清廷。这类行止猥琐毫无气节可言的人,当然会成为《红楼梦》作者挖苦、讽刺、嘲笑、唾骂的对象。贾瑞的行止就是对洪承畴、祖大寿、龚鼎孳等人的辛辣讽刺和影射。我们再回头看看《红楼梦》中贾瑞是如何被王熙凤两次戏弄的。
  
http://img.biiyy.com/tyimg/202204/06/05/279642738.jpg
  王熙凤第一次戏弄贾瑞时,让他晚上起了更再来,悄悄的在西边穿堂儿等她。贾瑞听了如得珍宝,喜之不尽。他心内以为要得手了。盼到晚上,黑地里摸入荣府,趁掩门时,钻入穿堂。腊月天气,夜又长,朔风凛凛,侵肌裂骨,一夜几乎不曾冻死。他苦熬了一夜也未见凤姐的影子,到了早晨从后门一溜烟跑回家去。这里的“西边穿堂”暗喻李自成的西部大顺国。大顺国就像过门风一样很快就覆灭了,让那些最先投靠大顺国的明朝官员扑了个空。顾诚著的《南明史》写道:
  北京的明朝官员争先恐后地前往大顺政权吏政府报名请求录用,如少詹事项煜“大言于众曰:大丈夫名节既不全,当立盖世功名如管仲、魏征可也”。给事中时敏声称:“天下将一统矣!”他赶往报名时吏政府大门已关闭,一时情急,敲门大呼:“吾兵科时敏也!”才得以放入。考功司郎中刘廷谏朝见时,丞相牛金星说:“公老矣,须白了。”刘连忙分辩道:“太师用我则须自然变黑,某未老也。”勉强被录用。首席大学士魏藻德被关押在一间小房里,还从窗户中对人说:“如愿用我,不拘如何用便罢了,锁闭作何解?”1644年七月刘泽清致吴三桂信中写道:“三面环观,曾有谁不降贼?”次年八月在清摄政王多尔衮面前的一场争论也反映了当年情况。都给事中龚鼎孳等人指责内院大学士冯铨是明朝阉党;冯铨反唇相讥,说龚鼎孳曾投顺“李贼,竟为北城御史”。多尔衮问此事实否?龚说:“实。岂止鼎孳一人,何人不曾归顺?魏征亦曾归顺唐太宗。”龚鼎孳急不择言,像项煜一样把李自成比为唐太宗,虽受到多尔衮的斥责,却是大顺军入京后一些明朝廷官员的真实写照。
  如果有人对王熙凤第一次戏弄贾瑞是影射最先投靠大顺国的明朝官员觉得牵强附会。那么王熙凤第二次戏弄贾瑞的描写是影射明朝官员投靠清廷就会让你深信不疑。凤姐见贾瑞仍不思悔改,决定再狠狠地教训他一顿。她让贾瑞晚上在她的房后小过道子里那间空屋里等她,贾瑞第一次扑空心下疑惑,凤姐信誓旦旦让他放心,贾瑞一听喜不自禁:“来,来,来。死也要来!”到了晚上,贾瑞溜进荣府,直往那夹道中屋子里来等着,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只是干转。终于看见了一个黑魆魆人影,贾瑞误以为是凤姐,不管皂白,饿虎一般就扑了上去......结果他被贾蓉、贾蔷算计了,不但写了欠契,还被浇了一身屎尿。在这里,“房后小过道子里那间空屋里”,房后就是北面,暗喻大清国进驻北京。崇祯已死,李自成已撤,紫禁城空着。捉贾瑞的是贾蓉、贾蔷,名字是“戎羌”的谐音。戎羌在古代是华夏周围少数民族南蛮北狄西戎东夷的统称。在《红楼梦》这里特指东北的清人。贾瑞被泼了一身尿粪暗喻投靠清廷的明朝官员被羞辱。
  
http://img.biiyy.com/tyimg/202204/06/05/279642761.jpg
  《红楼梦》作者故意把贾瑞、贾天祥这个名字跟南宋的文天祥联系起来,让读者产生联想。文天祥,初名云孙,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在孩提时,文云孙看见学宫中所祭祀的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画像,谥号都为“忠”,即为此高兴,羡慕不已。说:“如果不成为其中的一员,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他二十岁即考取进士,在集英殿答对论策。当时宋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政事渐渐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其文章有一万多字一气呵成。宋理宗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名。考官王应麟上奏说:“这个试卷以古代的事情作为借鉴,忠心肝胆好似铁石,我以为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可喜可贺。”宋理宗赵昀评价他:“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宝佑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文天祥改字宋瑞,最高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文天祥是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在抗元战斗中于五坡岭兵败被俘,他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贾瑞”与“文瑞”,“贾天祥”与“文天祥”,《红楼梦》作者为啥把龌龊不堪的贾瑞跟浩然正气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联系起来?“贾”谐音“假”,即“假瑞”、“假天祥”。从贾天祥的小说人物行止,联想到他所影射的明末某些历史人物行止,作者是在借“假天祥”痛骂、羞辱、鞭笞屈膝变节、卖身投靠的洪承畴等假的“文天祥”。
  王熙凤管理贾府,权势熏天。《红楼梦》作者采用“以家喻国”的写作手法,“贾家”就是“假家”,假借贾府写国家。以王熙凤这个人物寓意掌握国家行政大权的首脑,是权力的代表。贾瑞见了王熙凤起淫心,表面上看是起色心,而暗喻对权力起贪恋之心。明末那些屈膝变节、卖身投靠的明大臣,完全忘记了儒家八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做人的根本,不顾民族大义,成为清朝统治者的帮凶,有的还参与了对汉族百姓的残酷屠杀。洪承畴在明朝为官时曾感激崇祯皇帝的宠信,写了副对联帖在厅堂上:“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他降清后,有人将这副对联各加一字:“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
  最后用文天祥著名的诗《过零丁洋》做结: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校对:王华东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欢迎关注"吴氏红学"头条号,欣赏更多吴氏红学精品文章!

坏鸟2008 发表于 2022-4-6 06:20:57

且说贾瑞到荣府来了几次,偏都遇见凤姐儿往宁府那边去了。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到交节的那几日,贾母、王夫人、凤姐儿日日差人去看秦氏,回来的人都说:“这几日也没见添病,也不见甚好。”(按:农历使用天正冬至(历算起点)所在之月(含)到次年冬至所在之月(不含)来决定是否需要设置闰月。有十二个月就是平年,不置闰;有十三个月就是闰年,无中气置闰。这是农历历法的核心规定,所以说冬至日必定都会在农历的十一月即冬月。有清以来,农历闰冬月或闰腊月或闰正月是一个超级小概率事件,宜按“非,同小可”小概率反证法处理。民间有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与来到的先後,来预测往後的天气。谚语说:“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第十一回“十一月三十日冬至”是为第十二回“腊尽春回,这病更又沉重”作铺垫的,两者一伏一应:冬至在十一月三十日月尾,则腊尽春回次年正月最冷,故“病更又沉重”)

痴人2019 发表于 2022-4-6 07:01:05

十一月指天命十一年。细读就会发现,第二天是大初一,十二月初一说大初一是不妥当的。
  这个贾瑞不得了,他是努尔哈赤,贪恋大明(王熙凤)美貌,初袁崇焕(王熙凤)炮轰,屎尿即是。当时没死,过了一段时间死了。是书处处精采,此段出奇精采,细读可笑可叹可出汗,怎不拍案叫绝?

行道武汉 发表于 2022-4-6 08:14:34

谢谢楼主。祖大寿,吴三桂的舅舅,1656年病逝于北京。崇祯在宁远城内敕建祖氏四世镇辽的功德牌坊。这不有点象赖大口中的宁国府?荣国府是嫡系正宗,和宁国府实际不是一家人,符合小说架构。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是朝廷亲自指挥辽东地区的战斗。祖大寿1631年大凌河之战降清。1642年锦州降清。这二次,都是被围,不同的是,第二次投降后彻底为大清卖命。他的命运和贾瑞的故事非常吻合,贾瑞在淫乱王熙凤的这条路上走到头,病死了。用“十一月三十日是冬至”来影射这二次投降的年份,用熙凤二戏责瑞确定二次投降,证明作者精通历法,构思巧妙,至少活到了康熙朝。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末世的“十一月三十日冬至”,贾瑞对凤姐起淫心大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