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一壶 发表于 2022-4-6 05:06:41

壶说红楼梦:史湘云、小金麒麟、翠缕

本次讲述史家。史湘云文思敏捷,豪爽洒脱,深受大家喜爱。为什么北静王委托史湘云给贾宝玉做鞋。
  史湘云
  《石头记》第五回:后面又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其词曰: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乐中悲: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雄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愽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时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史湘云,人物原型是张燮。
  证据一。史湘云幼年悲剧。是指张燮的儿子张于垒英年早逝。
  证据二。史湘云的小金麒麟。是指张燮的儿子张于垒。
  证据三。史湘云的丫鬟翠缕。也是指张燮的儿子张于垒。
  证据四。史湘云论东西阴阳。是指张燮写作有《东西洋考》一书。
  证据五。史湘云家不在贾府。贾府指福州。张燮是漳州人,距离福州较远。
  证据六。史湘云和南安太妃关系好。张燮和南安太妃原型泉州人何乔远关系好。
  证据七。史湘云给贾宝玉做鞋。是指北静王原型南居益邀请张燮代笔给徐兴公的《鳌峰集》作序。
  证据八。张燮居漳州,漳州别称霞城。史湘云号枕霞旧友,史湘云写诗也提到霞城漳州。
  证据九。枕霞阁中十二钗,指漳州霞中社“霞中十三子”张燮等人。
  证据十。史湘云写诗思路敏捷。张燮的著作流传到现在也还有四大本。
  证据十一。史湘云爱好喝酒,不注重保养。张燮爱喝酒,每次到福州都抱怨没有人陪他喝酒。
  证据十二。葵官,人物原型为喻应夔。葵官后来跟了史湘云。张燮有诗提到喻应夔。张燮《霏云居续集》夏日集徐兴公绿玉斋听雨同喻宣仲赋分得行字。
  证据十三。史湘云的名字。湘云,徐兴公《鳌峰集》听月夜闻钱叔达吹洞箫:「盈盈少女红楼住,时把湘筠暗中度。」云,张燮作有《霏云居集》。
  “金陵一个史”,有调侃性质。
  姚旅《露书》:金陵呼姓史者曰「矢」,而经史之「史」仍呼为「使」。一江宁令欲作吴语,诸生谒见,偶谈及子史,令赞之曰.,「公一肚子史。二史」作「矢」音。及出,同行嘲此生曰:「公一肚紫矢。」
  证据十四。史湘云做针线活。是指张燮在家做学问。同类的案例是晴雯补雀金裘,是指晴雯原型吴雨写作《毛诗鸟兽草木疏》。
  证据十五。判词“霁月光风耀玉堂”,是指张燮著作。霁指《霏云居集》。玉指《群玉楼集》。月,指海澄月港。
  证据十六。花袭人早年侍奉史湘云。是指1603年,万历三十一年癸卯。花袭人原型林古度开始和贾母原型曹学佺、徐兴公交友。曹学佺、徐兴公、林古度有闽南漳州之行。十一月,张燮邀徐兴公、曹学佺、林古度入霞中社;集漳州顾氏园林。
  证据十七。史湘云的两个伯父忠靖侯史鼎、保龄侯史鼐。是指张燮父张廷榜、伯父张廷栋。
  证据十八。绣春囊。取名可能来自张燮《霏云居集》绣香囊。
  证据十九。史湘云的丫鬟翠缕,就是张燮的儿子张于垒。
  张燮
  张燮(1574-1640)字绍和,号汰沃,别号海滨逸史、逸史、岐海逸民、石隐主人、霏云主人、汰沃子、蓬蒿长、石户农等。福建龙溪人。
  父张廷榜,字登材,人号春宇先生,自号丹霞一拙,又号霞南钓叟,万历二年进士,授仙源令,擢贰润州守,署吴江令,后蒙冤罢归,终老山林。
  伯父张廷栋,人号吉宇先生,万历八年进士,承德郎、礼部仪制司主事,后先奉使诸藩,赠饷一无所受卒于官。
  张燮天资聪慧,10岁通五经,兼览史鉴百家,年轻时,文章诗歌名噪一时。张燮20岁中举后,从父亲张廷榜被无故「罢官」的一事中,深感官场竞争的剧烈。于是无心仕途,不再进京考进士走做官的路,而是定居镇江(石码镇)侍奉父亲。万历四十五年(1617)写成《东西洋考》。天启年间,南安太妃原型何乔远荐张燮入朝编修《神宗实录》,力辞不就。著有《霏云居集》、《群玉楼集》和《东西洋考》,刊刻汉魏《七十二家文选》,黄宗羲称他为「万历间作手」。身短秀赢。不能逾中人。琅函万轴。著述满家。
  张燮晚年在漳州城南的石狮岩筑「万石室」,吟啸山川,纵情林泉。张燮学界文友众多,「结纳遍海内」,与傅秋芳原型黄道周、徐霞客、陈继儒、贾母原型曹学佺、徐兴公、南安太妃原型何乔远以及书法家李宓等来往密切。黄道周《三罪四耻七不如疏》说自己:「雅尚高致、博学多通,不如华亭陈继儒、龙溪举人张燮。」
  史湘云已婚。万历二十一年癸巳(1593),张燮二十一岁,娶刘孺人。
  张燮喜交友,与同郡名儒周起元、林轩、黄道周、戴灿,万历、崇祯间名士温体仁、钱谦益、阮大钺等交往密切。又好游历,足迹遍及闽中八郡和吴越三楚,黄道周称其「出览天下名山」。 游历中,张燮遍交海内名流学者,如王穉登、邹迪光、邢侗、焦竑、李维桢、虞淳熙、徐兴公、陈继儒、曹学佺、徐霞客、何乔远、蔡献臣等与之往来甚笃,多有唱和之作。
  著作众多
  陈继儒曾谓「闽中著述三家,侯官曹学佺、晋江何乔远、龙溪张燮也」。黄道周亦称张燮「尚友三千年,著书四百卷」。
  据明末清初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载,张燮著述有《偶记》十卷、《镜古录》三卷、《迩言原始》四卷、《采亶绪言》一卷、《北游稿》一卷、《藏真馆集》四卷、《霏云居集》五十四卷、《霏云居续集》六十六卷、《群玉楼集》八十四卷、《东西洋考》十二卷,及辑《汉魏七十二家集》三百五十一卷等。据方志及公私藏书目录,尚有《游泉诗》(不分卷)、《居家必备》九十五卷、《初唐四子集》四十八卷、崇祯《漳州府志》三十八卷、崇祯《海澄县志》二十卷等,未付梓之《霏云居三集》等。此外,为其子张于垒编《麟角集》四卷、《山史》,校刻蒋孟育《恬庵遗稿》三十八卷、徐日久《五边典则》二十四卷;辑而未刊《唐贤七十二家集》,拟纂《闽中艺文志》,惜未竟。
  枕霞阁中十二钗
  张燮居漳州,漳州别称霞城。史湘云号枕霞旧友,史湘云写诗也提到霞城漳州。
  《石头记》第五十回:湘云忙联道:霞城隐赤标。
  《石头记》第七十八回:发轫乎霞城,还旌乎玄圃。
  张燮与蒋孟育、高克正等结玄云社;又结社霞中,有「十三子」之目;又有芝山「七子」之称。
  《石头记》第三十八回:己双:看他忽用贾母数语,闲闲又补出此书之前,似已有一部十二钗的一般,令人遥忆不能一见。馀则将欲补出枕霞阁中十二钗来,定不又添一部新书。
  枕霞阁中十二钗,指霞中社“霞中十三子”张燮等人。霞城是福建漳州的别称。霞中社是明朝末年漳州的地方文学社团,成员为张燮加上十二个人,合称霞中十三子。霞中十三子具体是,林茂桂、张燮、蒋孟育、陈翼飞、郑怀魁、高克正、汪有洵、陈范、吴宷、徐銮、戴燝、张廷榜、郑爵魁。
  万历三十一年癸卯(1603),曹学佺、徐兴公、林古度三人同游漳州,加入霞中社,和张燮等人聚会。
  襁褓之间父母违
  “襁褓之间父母违”,指张燮之子张于垒、徐兴公的儿子徐陆都已经小有名气,都是早逝,对张燮、徐兴公打击很大。二人同病相怜,互相有诗哀悼。
  史湘云捡到贾宝玉丢失的金麒麟,指徐兴公死了儿子徐陆。麒麟经常用来称赞别人的儿子。史湘云有金麒麟,贾宝玉有金麒麟,但是体积要大一些,徐兴公的儿子徐陆的年纪比张于垒稍大几岁。
  《石头记》第三十一回:林黛玉听了道:「他不会说话,他的金麒麟也会说话。」   
  林黛玉说,金麒麟会说话,可见金麒麟是人不是物。
  《石头记》第三十一回:刚到蔷薇架下,湘云道:「你瞧那是谁吊的首饰?金愰愰的在那里。」翠缕听了,忙赶上拾在手里,攥着笑道:「可分出阴阳来了。」说着先拿史湘云的麒麟瞧,史湘云要他拣的瞧。湘云举目一验,却是文彩辉煌的一个金麒麟。比自己配的又大又好。史湘云听了,方知是他的失落了,便笑问道:「你多咱又有个金麒麟了?」宝玉道:「前儿好容易得的呢,不知是多咱晚丢了,我也糊涂了。」史湘云笑道:「幸而是个顽意儿,如今还是这样慌张。」说着将手一撒,笑道:「你瞧瞧,可是这个不是?」宝玉一见,由不得欢喜非常,因说道:「可不是他是谁?」
  张于垒(1610-1627),字凯甫,张燮子。卒年十八。
  徐陆(1590-1616),字存羽。徐兴公长子。卒年二十七岁。
  池显方《晃岩集》二奇童传:张名于垒,字凯甫,龙溪人,孝廉绍和先生燮季郎也。孕时,园产芝。生数月,保母指壁间字示之辄笑,遇啼以字示之辄止。稍解语则习字;五岁读遍《论语》、《周易》;七岁通古文。每夜必录《世说》并诸史数十则诵之。九岁能作大书。十岁泛涉《四部》,下笔滔滔,观者咋舌。十二岁不从塾师,惟就学于父。凡孝廉所诠选诸编佐十之三,自是学益进、吟益工。十四岁刻《麟角初编集》。甲子,随孝廉远游。至会城,南中丞邀与同席。体素弱。以第三名入泮。朝诵帖括,夕录古文,入帷制义、出门赋诗,殆无暇晷,而体愈羸甚。医者云:“宜屏绝墨庄、罢弃一切。“始辍吟而取宇内名山记阅之,以当卧游。丁卯腊月翛然而逝,年仅十八。漳人哀而祠之。
  紫鹃原型陈衎《徐存羽墓志铭》:存羽生而颖异,甫能言即好笔墨,不与诸凡儿伍。五岁就外傅,诵《孝经》、《论语》如旧习。十一岁作举子业,御气铸格,掞藻摛华,揣摩圣贤大旨,必研几极深而后已,一时名宿皆为声地。弱冠,闽邑侯徐公凤翔首拔第一,太守喻公政以与兴公有旧好,避嫌姑置第二。益攻苦,杜门却扫,穷日夜伊吾,凝尘满席,澹如也。然再试再不第,郁伊不自得矣。丙辰春,兴公暴得疾,庸医误下药,遂殆。存羽彷徨惊悸,浃旬食不下咽,衣不解带,匍伏床榻,侍汤药,洗厕牏,备尽诚敬。中夜必祷天,愿以身代父。盖自往岁思母之痛,摧心伤臆,已入膏肓。至是积忧积劳,病作弗支。然犹强起视父,遂气绝。
  万历四十四年丙辰(1616),徐兴公生了一场重病,庸医误下药,徐陆日夜照顾,过于操劳而死。
  徐兴公《鳌峰集》张绍和入三山值有子之丧感而有作:旅舍逢君倍黯然,却因同病转相怜。哀深舐犊肠空断,哭比啼鹃血更鲜。泪尽西河应此日,葬归嬴博是何年。由来我軰钟情甚,修短无由问九天。
  张燮《霏云居续集》徐兴公有大儿之丧至是余亦同病执手凄然以诗见悼用韵答之:传玄问字客依然,不见童乌倍可怜。种玉共萦埋土恨,拂簷误指落花鲜。蓬莱水浅归何处,王屋山移待几年。较幸眼花牛背上,未因离索怨呼天。
  翠缕
  翠缕,是史湘云的丫头。史湘云叫她缕儿,
  翠缕,人物原型是张燮的儿子张于垒。
  翠,拆开是羽卒。羽、于,音近。卒,已死。缕,楼形近。楼、垒义近。翠缕,指已死的张于垒。
  北静王委托史湘云给贾宝玉做鞋
  《石头记》弟三十二回:袭人笑道:「你又糊涂了。你难道不知道?我们这屋里针线,是不要那些针线上的人做的。」史湘云听了,便知是宝玉的鞋了,因笑道:「既这么说,我就替你做做罢。只是一件,你的我才做,别人的我可不能。」袭人笑道:「又来了,我是个什么?就烦你做鞋了。实告诉你,可不是我的,你别管是谁的,横竖我领情就是。」史湘云道:「论理,你的东西也不知烦我做了多少,今儿我到不做了的原故,你必定也知道。」
  史湘云、贾探春曾经分别给贾宝玉做鞋。做鞋其实是作序。
  南居益资助刻印徐兴公的《鳌峰集》。张燮应南居益的要求,代替南居益给徐兴公的《鳌峰集》作序。
  贾探春原型邵捷春,曾经给徐兴公《笔精》作序。
  张燮刻印汉魏六朝《七十二家集》,徐兴公有协作参与。
  男装
  史湘云爱着男装,当时有个伶姬苏湘云也爱着男装。
  徐兴公《鳌峰集》伶姬苏湘云善作男剧陈伯儒有诗赠之戏和一首。
  明代女性尤其是名妓偶尔着男装。名妓柳如是就经常穿着男性的服装出现在宴会上,即使在嫁给钱谦益之后,她仍然一身儒服,代表钱谦益作礼节性的拜访。名妓王微亦有红妆季布之风,酷爱旅行的她平素穿着布袍、拄着竹杖,以男性的装束云游四海。
  史湘云有名士派头,显然是男的。
  《石头记》一笔双歌,作者多次给出关于创作手法的暗示,风月宝鉴暗示读者《石头记》要反着看,史湘云谈阴阳,暗示书中很多人物性别是反的。
  《石头记》第三十一回:翠缕道:「姑娘是阳,我就是阴。」说着,湘云拿手帕子握着嘴,呵呵的笑起来。翠缕道:「说是了,就笑的这样了。」湘云道:「很是,很是。」翠缕道:「人规矩主子为阳,奴才为阴。我连这个大道理也不懂得?」湘云笑道:「你很懂得。」
  这里作者实际想表达的意思是,史湘云是男的。
  葵官
  葵官,贾府买来的十二个唱戏的女孩子之一,大花面。戏班解散后,送给史湘云当丫鬟。
  湘云将葵官改了,换作“大英”。因他姓韦,便叫他作韦大英,方合自己的意思,暗有“惟大英雄能本色”之语,何必涂朱抹粉,才是男子。
  葵官,人物原型为喻应夔。
  喻应夔,葵官。夔、葵音近。韦大英,英、应音近。
  喻应夔(1570-?),字宣仲,新建县人,喻均次子。万历间以贡生(一说明经)官兴山知县。祟祯戊辰年任于都县训导,后升荆州兴山知县,敕封文林郎。工诗,与铅山费无学善。所著有《虹玉楼诗》十卷,陈允衡选入《诗慰》中。清末陈田《明诗纪事》庚签卷八录其诗一首。生平见《(同治)南昌府志》卷四四、清裘君弘《西江诗话》卷九。
  张燮《霏云居续集》夏日集徐兴公绿玉斋听雨同喻宣仲赋分得行字。徐兴公《鳌峰集》喻宣仲张绍和郑瓉思过集绿玉斋听雨同限生字。
  年谱简编
  1574年,十月二十九日,张燮生。
  1603年,万历三十一年癸卯。花袭人原型林古度开始和曹学佺、徐兴公交友。曹学佺、徐兴公、林古度有闽南漳州之行。
  十月,徐兴公作《送张绍和北上》。十一月,张燮邀徐兴公、曹学佺、林古度入霞中社;集漳州顾氏园林。
  万历三十二年甲辰(1604),张燮三十二岁。春,落第。夏,归家。过福州,与徐兴公、陈翼飞、王崐仲、陈价夫等集塔影园。
  万历三十四年丙午(1606)三十四岁。十二月,朔,登舟,往南京。十六日,与林古度集曹学佺署中。十七日,与林古度、林懋兄弟小集。
  万历三十五年丁未(1607)三十五岁。夏,过会城,薛宝钗原型谢肇淛、徐兴公留小酌。秋,徐兴公过漳。
  万历三十九年(1611)三十九岁。三月三日,在福州,同徐兴公等修禊。
  万历四十年壬子(1612)四十岁。秋冬,北上,赴考。与徐兴公、何乔远、顾彦白(王慎中外孙)、张大光等于贾琏原型马欻楼上观其藏书。
  万历四十二年甲寅(1614)四十二岁。夏,徐兴公来游漳州。
  万历四十五年丁巳(1617)四十五岁。春,将抵金陵,途经泉州、福州,至建州却返。归途有诗伤徐兴公长子陆。
  万历四十六年戊午(1618)四十六岁。冬,北上赴考。过福州曹学佺浮山堂。
  万历四十七年己未(1619)四十七岁。过福州,与徐兴公集绿玉斋。
  天启四年甲子(1624)五十二岁。七月,出泉州,至会城,留十余日,徐兴公招茜雪原型崔征仲等集绿玉斋。马欻又招张燮、徐兴公等饮醉书轩。北静王原型南居益中丞生辰,招饮署中。
  天启五年乙丑 (1625)五十三岁。四月,抵建阳,南居益持资助梓《汉魏七十二家集》,燮料理其事。游武夷。在建阳谒考亭书院,会王熙凤原型陈一元。在建安会南居益。旅次,又会马欻、徐兴公、杨道宾等。南居益致书,请为徐兴公《鳌峰集》作序。八月,代中丞南居益为徐兴公《鳌峰集》 作序。
  崇祯元年戊辰(1628)五十六岁。徐兴公致书悼于垒,并言《汉魏七十二集》 已刻若干种。
  崇祯九年丙子(1636)六十四岁。九月,徐兴公有书及《题万石山诗》致张燮,言及燮刻《霏云居三集》,并劝勿出山。
  徐兴公《寄张绍和》:「兄又梓《霏云三集》,不朽盛事,惟速图之……九月朔日。」
  徐兴公此书作于崇祯九年(1636)九月(距燮卒尚有三年半),其时《霏云居三集》可能在编辑中.也可能正在梓中。此书未见。
  徐兴公《答张绍和》:「岁杪两得兄书,乃王东里使者携至……弟有拙文二十卷,虽不足观,然欲于未死之年梓之。上元时节,便到建州谋此事。馀客嗣布。十二月廿三日。」
  崇祯十二年己卯(1639)六十七岁。七月,徐兴公有书致张燮,拟往漳州看万石山房并商略《山志》。徐兴公《答张绍和》:「秋杪拟到霞城,借为地主,兼看兄万石山房,商略《山志》……己卯七月。」
  十二月,徐兴公来访。
  徐兴公《寄黄石斋》:「日前偶访张绍和先生,寄迹霞城,用践范张鸡黍之约,陟万古率律之岩,兴尽将归,遥望海上紫气荧荧。」又:「己卯十二月。」
  崇祯十三年庚辰(1640)六十八岁。正月,徐兴公登万山,与张燮议梓《唐贤七十二家》,徐兴公亦预校雠。 三月,张燮卒。
  徐兴公《寄杨南仲》:「郡伯绍和议梓《唐贤七十二家》,允为盛事典,??亦预校雠,此集行亦大快也。」
  徐兴公《寄陈子潜未送》:「客漳半载……初六日,抵舍。未几,闻绍和之讣,为之仰天悲号。绍和名重一时,千秋事业,足以不朽。第家贫子幼,将来之事作出了何支撑,念之怆然……三月十五日。」
  徐兴公《寄高君鼎》:「到家数日,即闻绍和先生之讣,齑咨涕不能已已。生前才名太盛,身后遗孤太贫,万石弃去,未为失策,否则他日必为蜗角之争,反不若受价资生之为得耳。闻郡公已经纪其丧,此谊当于古人中求之,斯世鲜有其俦也。」
  三月,曹学佺有诗论及燮。 四月,徐兴公致书燮从弟,言及曹学佺有奠仪。
  五月,徐兴公致书燮从弟,言及《初唐四杰集》,燮生前已完成三集,望其力梓之。
  徐兴公《答张烃叔》:「万石山经营数十载,一旦弃去,未免伤情,但令侄年幼且贫,若得多价,可以资生,不妨易主,且又是素相知者,已付托得人。昔维摩诘辋川,乃宋之问旧业,故诗云:‘来者复为淮?空悲昔人有。’不无感慨系之矣。愚意以为弃之良是也。《骆集》令兄临行付弟代写,不崇朝即闻哀讣,知此局必不能终。姑缓之,今仍附还。‘三杰’已完,不可少…,即郡公不能终事,而兄力为梓之,成四家可单行也……五月廿五日。」
  六月,徐兴公致书陈贞铉,言及燮卒,不胜怆然。
  七月,徐兴公致书池直夫,以为万石山房不如售于他人,孱儿或可资衣食。
  十月,徐兴公致书杨南仲,言及万石山房已属他姓人,为之气短。徐兴公《寄杨南仲》:「火勃去年在漳度岁,绍和善饭无恙。今春偶呕血升许,三月三日遂尔长往。万石山庄已属他人,言之短气。所梓唐人文集缝竣,王杨庐骆四家,馀则不能终事耳……十月十日。」
  和徐兴公的交往
  徐兴公《鳌峰集》汪尔材总督陈元朋张绍和二孝廉招集顾氏园林同郑辂思民部陈贞铉孝廉曹能始林茂之分韵、修楔日施大将军席上送张绍和还霞城、同四明罗高君温陵何穉孝清漳张绍和长溪张叔弢集马季声书楼秉烛观其架上书共用楼字、喻宣仲张绍和郑瓉思过集绿玉斋听雨同限生字、送张绍和北上、夏日邀李庭坚陈元朋张绍和王玉生陈伯孺马季声高景倩集王永启塔影园时元朋绍和归自燕都庭坚将还吴下得帘字、二月晦日同喻叔虞张绍和郭汝承集商孟和玄旷山房分得岩字、三月三日同张绍和林存古集施大将军公署共得花字、初至霞城访陈元朋留寓啸楼同张绍和唐奉孝陈荆生李羲民杨子声筵集选伎侑觞同用游字、小至夜施大将军春风堂同姑苏陶神甫陈明咨漳南张绍和分赋、张绍和北上过集小斋再赓前韵、张绍和入三山值有子之丧感而有作、客霞城解装绍和霏云居酒次有诗是赠奉韵奉答、辛酉冬送绍和丈北上。
  张燮《霏云居集》修禊席上留别施正之徐兴公林存古得陵字、徐兴公将客燕都自榕城寄诗别余答此送之、晋安过谢武部在杭招徐兴公同坐小酌而别同用深字、徐兴公马季声以客粤入漳见访留酌薇蘅榭陈元朋朱季美后至同用歌字、偕喻叔虞过徐兴公绿玉斋小集、二月晦日商孟和招饮山园同喻叔虞陈长孺徐兴公分赋得曛字、何稚孝寓碧桃斋招饮赋得碧桃送余北上北上同王粹夫马季声徐兴公分韵得桃字、粹夫季声兴公招同何稚孝张叔韬罗高君集季声书楼持烛看架上书同用楼字、徐兴公客霞城解装霏云居小酌、过徐兴公斋头留酌、小至前一日施大将军招饮署中同徐兴公在坐分得炼字、徐兴公有大儿之丧至是余亦同病执手凄然以诗见悼用韵答之。
  张燮《群玉楼集》徐兴公招同崔征仲陈泰始集绿玉斋垒儿偕赋共用平字、马季声招饮醉书轩同徐兴公崔征仲陈泰始郑与交陈叔度高景倩及垒儿在坐同用开簧二字、翁寿承移酌凝真观偕马季声徐兴公小集雍伯舆携妓后至、访马季声徐兴公旅次留酌、徐兴公以诗赠行用韵答之、雍伯与招登平远台同徐兴公赋、南中丞初度招饮衙斋同汪明生徐兴公崔徴仲郑以交及垒儿在坐用中承韵、徐兴公将卜居武夷诗以决之、将之玉华南中丞已赠符矣适徐兴公抵建安垒儿贪与数日周旋遂辍山游之兴志慨二首。
  交往记录
  张燮《霏云居集》词盟纪咏:
  文官。丁司勋亨文:中朝住吏部,亨文首清士。何以试神锋?剖蚌求珠美。何以见交情?一生复一死。何以发令姿?三冬足文史。
  茄官。苏学宪弘家:苏君振墨林,流奕何清举。学必凌贾郑,交乃狎嵇吕。岌岌冠切云,远志翻耽处。三复咏史编,慷慨长蒲楮。
  冯紫英。阮比部坚之:小阮最风流,玩世亦仙才。腐鼠任嘲鹓,阶楹挝铡5??道不伤,笔花浪自开。高会睡南皮,凌霄别有台。
  菂官。沈武部伯含:沈郎眼多白,神崖时岳岳。侪侣望见之,衣带增龌龊。临高一以呼,倾枝向鹓鶵。马曹出诸篇,如意每手捉。
  薛宝钗。谢工部在杭:在杭生季世,前身乃康乐。开眼傲红尘,举头嗔碧落。时复出情语,清婉仍焯约。郎潜二十年,聊为释诲作。
  贾母。曹参知能始:曹君婉清扬,悠然天际想。爱客短长裾,凌峰屐几两。时复接令音,肌骨令人爽。吏隐浣花溪,濯锦良沆漭。
  贾宝玉。徐征君兴公:兴公狎残霞,远志早遗荣。市隐重鹖冠,扶筇或远征。间跳凤凰群,时匿鸥作盟。生涯但拥书,出之多清声。
  玉官。宋文学比玉:宋生起莆右,揽衣万寻巅。含风扬妙曲,踵武继昔贤。灵台既已峻,文府亦屡牵。剑拭武都泥,切玉弄蓝田。
  豆官。喻文学叔虞:叔虞濬长源,栖托亦不近。弱故负壮游,贫乃标清韵。折薪良克荷,为箕自有分。千载力命篇,悠悠安足问。
  花袭人。林文学茂之:茂之佳少年,流风浸江表。衣当制菱荷,冠乃欹笋筿。顾侣欢弄音,咬咬杂黄鸟。山水采其真,葱菁与浩淼。
  张燮《霏云居续集》词盟续咏:
  蒋玉函。屠辰州田叔:藻苑既雕耗,甬东独田叔。老不废登临,贫乃文绮谷。结托多意倾,编摩多手录。余憨欲卖人,聋政憨已足。
  宝官。俞征君羡长:羡长起布衣,早预铜盘事。架累步高岑,昂藏策长辔。类苑成孝标,翡林集其翠。赋手百不衰,神崖变成媚。
  中山狼。钟水部伯敬:楚材故奔诣,钟子理深心。谈诗欲悟禅,定慧【】可寻。剧懒供朝隐,善病坐书淫。雌黄千载间,听曲别其音。
  孙绍祖。孙计部子长:子长理源濬,虬川莹摛光。传经称大儒,题柱踵仙郎。意圆矩亦周,条蔚干仍庄。行者棹吴门,归君如谷王。
  贾环。王学宪永启:王郎故英多,极远以启疆。游世神常圆,驭世道用方。兵帐既分明,文府屡徊翔。多忌麝亦甘,裹粮适莽苍。
  张燮《群玉楼集》词盟广咏:
  北静王水溶。南思受司空:太华禅精灵,伊人宪邦者。汉帜荡夷氛,绝岛归平野。礼士拭文禽,饬吏除害马。任抹岘山碑,还守瀑园下。
  卫若兰。颜绳其太常:绳其故自超,早岁策高足。葳蕤笔作花,朗润人如玉。远势定匡时,清标工拔俗。仙班接紫烟,期尔层城曲。
  茜雪。崔征仲大令:征仲志四方,献策阻见收。丽事多异闻,摇扇登车游。作令项推强,忤常珰所仇。身屈道常伸,耻彼曲如钩。
  贾母原型曹学佺。
  张燮《霏云居集》曹能始招同林茂之重集署中迟鸣卿不至。
  曹学佺《天柱篇》(癸卯)(1603)访陈贞铉遇陈元朋因游林氏园林郑辂思张绍和后至分得神字、送张绍和北上。
  曹学佺《金陵集中卷下》(丙午)(1606)过湖夜归张绍和见访即别。
  曹学佺《浮山堂》(乙卯)(1615)至日张绍和过访浮山堂,同俞羡长谈萩言别
  曹学佺《淼轩诗稿》 (辛酉)(1621)张绍和孝廉北上谈别因及时事。
  曹学佺《西峰集中》(壬申)(1632)赠张绍和。
  曹学佺《六一草》(甲戌)(1634)次韵答张绍和。
  曹学佺《六二草》(乙亥)(1635)二征君诗茅止生索赠。
  曹学佺《六七草》(庚辰)(1640)耆社五君挽诗以作之日为先后云。
  薛宝钗原型,谢肇淛。
  张燮《霏云居集》夏日谢在杭奉使归榕城诗以讯之、出榕城大雨追悔谢在杭宅留宿不驻二首。
  王熙凤原型,陈一元。
  张燮《霏云居续集》集陈泰始侍御斋头索赠王校书得寒字。《群玉楼集》集陈泰始乌石山房赋得园中四景、陈泰始京兆返白金陵把臂建阳萧寺二诗奉慰、陈泰始招同陈汝翔马季声洪汝含让集分得鸿字。
  小红原型,洪士英。
  张燮《群玉楼集》洪汝含中秘结宇乌山与陈泰始善为余借宿宾莲堂邀诸名士同集有赋。
  花袭人原型,林古度。
  张燮《霏云居续集》金陵驱车北指林子丘茂之过旅舍别余茂之密解数钱沽酒立浮三大白然后就道漫兴四绝。
  贾赦原型,佘翔。
  张燮《霏云居集》六哀诗佘大令宗汉、挽余宗汉大令、寄余宗汉大令、得余宗汉书知何稚孝客莆阳作十日饮诗以志怀、访余宗汉不值漫题。
  金钏原型,郑怀魁。
  张燮《霏云居集》郑辂思为论者所侵中有词源倒峡等语因之志慨。
  贾环原型,王宇。
  张燮《霏云居续集》同王永启太平堤少憩望后湖作。《群玉楼集》王永启枉顾不值诗以报之。
  北静王水溶原型,南居益。
  张燮《群玉楼集》南中丞闽海献俘歌以纪之、抵榕城简南中丞三首、南中丞留宿署中二首、大中丞南公枉顾草堂赋赠二首、南中丞至自海上枉集小园二首、南中丞留酌衙斋晤汪明生同酌一首、冬日得南中丞闽中书至短咏志喜兼忆汪明生、寿南中丞二首、陪南司空游武夷夜宿天游观用韵四首、闻南司空特疏荐余于朝余何缘有世想然国土之知不可忘也寄谢六首、闻南司空解节西归感怀四首、南中丞初度招饮衙斋同汪明生徐兴公崔徴仲郑以交及垒儿在坐用中丞韵、寄南司空三十韵、陪南中丞之白云岩、将之玉华南中丞已赠符矣适徐兴公抵建安垒儿贪与数日周旋遂辍山游之兴志慨二首、送南中丞擢少司空总督河道序、寿南中丞序、陪南中丞泛舟武夷信宿天游历一线天白云岩诸胜诗序、南中丞勒凯编序。
  南安太妃原型,何乔远。
  张燮《霏云居集》何稚孝将入漳不果赋此促驾、清源登百丈坪同何稚孝赋。
  蒋玉菡原型,屠本畯。
  张燮《霏云居续集》屠田叔使君卧病寄此代简、屠田叔载酒樗园分得肩字、憨先生赞。《群玉楼集》屠田叔寄诗见怀赋此答寄、闻屠田叔之讣诗以哭之。
  卫若兰原型,颜继祖。
  张燮《群玉楼集》冬日颜绳其过集别界、颜绳其太常饯余东郊诗以为别、送颜绳其奉使还朝。
  秦钟原型,江仲誉。
  张燮《群玉楼集》江仲誉诗序。
  文官原型,丁启濬。
  张燮《霏云居集》丁亨文以诗别余次原韵奉答二首。
  玉官原型,宋珏。
  张燮《霏云居集》赠宋比玉茂才、同宋比玉夜宿林伯映小楼。
  豆官原型,喻叔虞。
  张燮《霏云居集》豫章喻叔虞故邦相使君仲子也久客滞闽过余旅舍谈诗甚适留酌赋。
  附录
  张燮《霏云居集》寄徐兴公征君:握手时,甫属恢台,盼未转而白露严霜遂更为政,人生安得不速老哉。每澹云生几,素月扑帘,麈尾载挥,鸾笙递转,令人思兴公也。祝无殊至,获接来教。塔影园胜事,便如不隔,政未卜传卮叩玄,续期何日耳。北游敝帚,幸为付擅书者。林德芬旦暮入榕城,可附归也。扇头以请佳画,张生之所求奢矣。
  张燮《霏云居集》答徐兴公:不面兴公者久矣,绍和途穷犹故,至麻衣如雪,又非绍和故吾也。闻足下历落风尘间,亦不甚有所遇。宇宙大矣,求意表行事人,竟是缺陷,良足慨也。小力归,过承唁讯,兼拜丰仪,感佩何极。闻足下有入漳之约,仆积惨中得奉披吐,自是暂欢。倘岁华垂暮,未便巾车,早春柳絮,或足逢迎徐先生杖履乎?望之!望之!尺帛转布谢除外,先状奉呈,倘博得挽诗一章,胜购十万。
  张燮《霏云居集》答徐兴公:前德芬归,道足下有入燕之兴,得来讯果然。我辈业结缘湖山,屐齿高低,尽有瓜葛。方胜具足济时,不赋远游;比其衰暮,抚琴动操,何以如宗少文,众山皆响哉。宜足下驱车策驽,作宛洛间趣也。夏秋之际,政可逍遥杖履。若至霜雪中人,足下酒力不强,恐不能与严寒作敌,此时当觅故园矣。二缄如命,愧不能为驰驱,足下笑我鸿毛哉。扇头诗如沆瀣,仆直和以盐豉,乃觉不伦。
  张燮《群玉楼集》寄徐兴公:《山史》之役,小儿为政,而仆直佐其事。马伯龙返旆,借至诸书,儿尚凭几而聆略之,稍倦则使人诵而听之,定其殿最。讵虞转盼忽记白玉楼行也。临诀之日,尚食饮居起如常,只神稍惫,含笑就瞑,便如睡去。生平谨疾,而疾竟不可起;生平嗜书,而书竟不及就,呜呼痛哉!弟十余年来,父子间自为酬酢,共为扬榷,一旦存没路殊,千肠万绪,谁共展者。今惟取一榻置儿灵前,吃饭看书,都与相对,谓儿睡未醒而已。《武夷记》是脱草于潭阳及病中点定付梓者,今寄一册,与兄共传之。儿自卧疴,日以武夷为念,拟今春力疾僦居彼中,此意未践,忽焉化去,想前身应是幔亭末座间一人耳。渠自还返云乡,而我犹为谢豹之倒啼,然亦何能自割也。差次遗集,直是字字韶秀,人虽无年,想亦来祀,埋没不得,兄能征诸同志递作一挽诗乎?望之,望之。佳记奉返,已选入十余篇。贵郡山川,得兄与在杭而著也。曹介人、张维城二集,幸以见示。
  张燮《群玉楼集》简徐兴公:驻榕城者旬日余,所不把兴公臂者,仅二日耳,却无一日不相闻。此生如许邂逅绝少,故是一胜缘也。世上人嗜书,如贱父子,可谓与兴公同癖,惜无从朝夕相对,罄此榷扬耳。近作二篇,寄呈清览。《耆旧传》,幸为觅佣书人代抄一册,弟归当偿直,然后领去,未知可无相忘否?黄若木晤间,望为寄声。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寄张绍和:良久不得仁兄一札,知高隐山囗,何异弘景之称宰相哉。弟近来患疟,伏枕囗月,囗幸不坠鬼录。《笔精》一部,乃廿年前所著。黄明立为我编订,而敝友邵肇复梓之。敬请正于囗,芜陋所不免耳。清流廖淳之,博雅名流也。久慕鸿名,如泰山北斗。今往霞城补试,欲一望见颜色,定为千秋之谊,弟所好也。草草布臆,不尽衷曲。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答张绍和:近廖淳之入漳,草以八行奉讯,以《笔精》寄呈。若有纰缪处,愿加评驳,至祷。请尊大人墓志,知己归于乐丘,然剧孟千乘临丧,而今日得无类是乎?敝友邵观察肇复复编梓《全闽秇文志》,此书工程浩大,弟亦助一臂力,业已??辑成书,而仁兄诗文尽采以入。惟是贵郡如黄石老,仅得文成祠一篇。或有关于闽地者,祈一寄示。如王东老、玄老、颜同老并前辈遗文俱乞搜括,以成不朽文业。至于《海澄志》、《漳郡志》所有者不必录也。邵君序文目录先呈上,大都序言巳得大概矣。《万石山记》未蒙见寄,想已浮沉,乞再示之。《七十二家》余价,容弟寄偿。目下于山房之后剏一书楼,时诎举羸,囊空无策耳。新寒届候,加餐为慰。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寄何平子:会绍和、贞铉,为弟致声,相见在即,诸不一一。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答张绍和:岁杪两得兄书,乃王东里使者携至。命弟改蜚遯末段,敢不如命。但有一笑话,敬述左右。吾乡有少年,独行山中,遇老妪。同座谈洽间,遂用情语挑之。老妪大诟。少年曰,阿婆毋怒,万一阿婆有此兴,又怪我不一问也。妪笑而遣之。弟前诗蹈少年行径,今少更之,兄宜毋怒耳。苏州刻名山游记,计六函。友人周章甫仅携一部归,虽未能备,亦有可釆处。此中一时【】【】也,价不过二金上下。贵乡有人游吴,须托之。金陵余集生中丞,精于禅学,弃家入闽,近觅得侯官雪溪古道场重兴,若将终身焉。其品至高,敢以相闻。弟近来贫极,乞东老荐书,谒顾使君。东老许而未兴,祈一怂恿。弟有拙文二十卷,虽不足观,然欲于未死之年梓之。上元时节,便道建州谋此事耳。余容嗣布。十二月廿三日。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寄张绍和:数月不得仁兄片札,岂鱼鸿之绝耶?弟拟初夏为江右之游。以小孙六礼未成,故迟迟未出门。及纳币,则暑气蒸人,孱躯不耐劳苦,遂轵其辙。兄所寄张梦泽书,已托崔征仲转致。但汉魏诸刻,一时未及索出,只以空书寄去。近始搜之笥中,留之弟处,以待秋冬间弟行则【】餽之耳。孝翼至三山,值弟患痢,勉强相对,谈京邸事,可为寒心,空走万里道,无所用其力,身几不免,奈之何哉。晋宋集,迩来更梓有数家。丕便间示教为望。病中口授小孙代腕,奉候,并致意凯甫郎君。余容嗣布。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寄杨南仲:火勃去年在漳度岁,绍和善饭无恙,今春偶呕血升许,三月三日遂尔长往,万石山庄已属他人,言之短气。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复赵西星:绍和先生今春已作古人矣。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寄何平子:万石一区,绍和先生剏其始,仁兄拓其终,山灵因人而重,岂虚言哉?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答张绍和:去岁陈昌箕至漳,与兄商,弟齐东之行者,盖年来萧瑟之极,不得不糊口于他方。秋月至明州,礼补陀,差足自快。冬杪抵济南,时虏已迫京畿,荷中丞赠四十金,飘然南还。一路淹留,至初夏抵舍,仅余一蒯缑而已。七十老人,不能在家安坐,奔走风尘,但存皮骨,非得已也。兄肝胆相勉,敢不佩服,弟非欲求富,惟是一儿一孙,俱亲笔砚,而拙谋生,桑榆之境,难以度日。贵郡朱别驾,与弟有夙雅,去岁书邮频及,秋杪拟到霞城,借为地主,兼看兄万石山房,商榷【】史,兄许之【】。弟三十年前客太末,与徐观我中丞交最欢,尔时云林公祖尚青衿也。即为蒲令,再晋海宪,宦闽不为不久,弟弗敢以名姓相闻。且此公为敝友邵肈复房师,弟与邵居对门,干旄时驻,齿牙余论并不道及,忽承尊教,谓将式庐,其然岂其然乎?小诗题扇奉答,《龟山记》,弟有《弋阳县志》,得其全文,今抄上王东老。徐子云寓,与寒家相近,可朝夕侍教。闻蒋元实不禄,令人慨叹耳。先此布复,尚容嗣陈。己卯七月。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寄黄石斋:日者偶访张绍和先生,寄迹霞城,用践范张鸡黍之约,陟万石崒嵂之??。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寄杨南仲:登绍和万石山,读尊咏四律,足为山灵增色,敬服。郡伯与绍和,议梓唐贤七十二家,允为盛典,火勃亦预校讐,此集行,亦大愉快也。偶闻贵乡王参军还里,绍和作书奉寄,附布区区。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寄陈子潜:弟初六日抵舍,未几闻绍和之讣,为之仰天悲号。绍和名重一时,千秋事业足以不朽。第家贫子幼,将来之事作何支撑?念之怆然。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又寄陈子潜:又知东老四郎,与绍和同日仙逝。别后未及半月,遂有如许之变,人生蜉蝣,至增怅惘。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寄陈贞铉未送:惟是绍和兄病竟不起,唐集不能竣事,文人百六之遭,不觉涕之无【】耳。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答陈子潜:李赤老行,匆匆附绍和轴像,甚劳部署,感感。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寄陈贞铉:绍和生前才名太盛,身后家贫子幼。万石山居,即属别姓,不胜怆然。山阳之笛,殆不可闻耳。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答池直夫:还家三日,即闻绍和之讣,仰天太息,夺我良友。生前才名借借,身后家事寥寥。万石虽佳,以一孱弱孤儿当之,后来必为蜗角之争。不如售与他姓,得价以资衣食,未为失计也。一气不来,四大委之泡影。况山中顽石,窗下残编乎。绍和生平记问渊博,独于二氏之学,未窥一斑。今春病来,未免恐怖颠倒。此去当作才鬼,乌能解脱而生天哉?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寄高君鼎:到家数日,即闻绍和先生之讣,齑咨涕洟不能已。身前才名太盛,身后遗孤太贫。万石弃去,未为失策。丕则他日必为蜗角之争,反不若受价资生之为得耳。闻郡公经纪其丧,此谊为于古人中求之,斯世鲜有其俦也。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寄王东里:还家不数日,即闻四公郎与绍和同日仙游。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复施元戎:向与张绍和、陈元朋有霞城之约,蹉跎一载,近复以书见招。然长途薄游,非缩地可至。欲藉邮符一道,直抵丹霞往还。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复郑瓉思:楚麻城王君名兆云者,又雅慕卢大参希稷、徐司马鸣乡、张孝廉绍和、高太史朝宪。诸集乞一一索寄。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寄张绍和孝廉:郑瓉思过山斋,知仁丈以孟冬始发行李。姑苏胡白叔,长于诗歌,喜新奇而不拾人唾余。与能始称同调,而其诗则能始序之,可以知其人矣。兹行持范长倩荐书,谒龙溪令公。瓉思云,令公与仁丈交最密。乞以君卿唇舌,助子云笔札,不令幸舍歌无鱼,始见绍和平日谊至高也。相见在即,不多谭。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复戴亨融督学:张绍和入芝城,正拟裁八行问讯。奈行色倥偬,遂不及附致区区。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答张绍和:李玄同归,得手教,足慰契阔之怀。而所寄莆人书,则浮沉矣。闻开府公折节论交,且欲为丈梓行诸著述,甚善。集两汉六朝全篇,则向浙中所梓汉魏名家,已搜罗三十余种。世代既遐,得其全者盖寡,多于各处采辑成帙。断金残辟,亦足为宝。弟虽家有藏书,而求宋玉以下七十二家,则寥寥不可问也。第陈孔璋有赋六首,书檄七篇。应德琏有赋十首,杂文四篇。阮元瑜有赋四首,书论二篇。王仲宣有赋廿一首,杂文十六篇。刘公干有赋五首,文一篇。而诗皆在诗纪中,亦先辈掇拾凑成建安七子文集,想丈七十二家中所有者。若少一二篇,倘欲补入,当以目录相示。卷帙重,不便行人挈带耳。清异录、说郛中,不是全书。此板久不传,三山蓄书家亦无之。丈当抄一副留之案头,原本仍付还为感。谢元戎时时道高雅,以未识面甚歉。兹行尚当造卢,把臂入林。弟贫日甚,家食无计,浪游无依,仁兄能为我谋乎否?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复何平子:绍和先生,前院已有荐章。出山之期,当在旦晚,弟将草北山移文矣。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答张绍和:去岁弟客建州九阅月,承兄两贻书,皆未得报。追思十二年前,同送南中丞公,文酒相欢,真成隔世。人生易老,念之可惊。见索万石山诗,不覩山记,不能落笔。烃叔至,始出相示,漫次黄太史韵,深愧续貂也。初拟谒章怙梅公祖,借榻舒节,居可得少日周旋,今徒托梦游耳。豚儿武夷草附正,不堪凯仙作仆,一笑可也。余不一一。中秋廿日。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寄张绍和:烃叔回,附寄题万石山诗,想彻记曹。豚儿无入闱,读山记亦效颦一首奉呈。适闻京师虏警,劝兄勿出山,又与拙作相矛盾矣。世事如此,所谓邦无道则隐之时也。王东老诸郎君,及君鼎父子,子云国器,敝乡能始诸同社子弟,无一中程者,殊可恠也。兄又梓霏云三集,不朽盛事,惟速图之。弟老人光景无多,愿早见耳。余容嗣布。九月朔日。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寄杨南仲:绍和丈远在漳城,一时书邮莫致。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寄颜同兰:顾杨守亦与张绍和、曹能始二君最称臭味,不知其人,视其友,匪独厶一人所好也。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寄戴今梁方伯:张绍和读礼山中,所诠次汉魏六朝七十二家文集,不能终局杀青,未免缺陷。当道无好事之人,良可浩叹,明公能以一臂助乎?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复张绍和:周允同至三山,适弟在长乐,未遑答函。近陈道掌归,读兄豳风广义序,则知汰沃先生神益王。江郎虽老,笔花犹然灿烂也。顷接手教,忽闻有庄盆之鼓。奉倩悼亡,能不神伤。道阻且长,无从吊唁。哀挽之词,当即泚笔,当临风一奠耳。郎君九龄,想必机颖,定非佟子但觅梨栗者也。近贵邑汪父母枉顾,彼此俱未及面。陈昌箕拟二月中旬为霞城游,挈弟同行。兴亦勃勃,观万石佳境,且与霞社诸君续廿年旧游也。兄其扫山中白云待我乎?小孙雅钦硕德,赋诗二章奉呈,惟毋叱小子无礼耳。相晤伊迩,不多及。豚儿荷迩言之赐,并谢不尽。除夕前三日。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答张绍和孝廉:客岁客自漳来,咸云郎君病甚。后又得其手书,索《武夷志》,差为之喜。近考贡友至,传云郎君腊月赋玉楼矣。天乎天乎,何夺才士之速也?自古文人不寿者亦多,然未有不及二十而遂玉折耳。婚媾未谐,绝无血胤,尤堪痛悼。昨得手书,开缄展读。不及终篇,有泪盈掬。弟向年遭西河之变,几不欲生。今幸有孙长大,稍慰目前。仁兄叠罹此祸,何能为情。且房无媵婢,孑然若老比丘,尤难排遣。郎君已矣,独念仁兄老年茕茕鳏居为苦。幸觔力尚健,齿发未衰。且捐刻书之费,多置妾媵,种玉生烟,犹未为晚。顾非熊再世为况,见安知郎君不为非熊乎?郎君著作奇警,自是必传之业。武夷长记,尤见词采,惜哉惜哉。欲作挽诗,譬若初丧应刘,神情惝恍,未能操笔,容徐撰之耳。承寄傅玄潘尼三种,俱已领入。曹能始岁暮以名胜诸刻,命弟转上,苦无便鸿,兹附去。乞查入恒霍志,此中无有,若《岱史》则陈泰始处有之也。草草奉唁,不尽所怀。邓泰素有书邮至,索兄回书,并已刻《七十二家集》。便间裁一函答之,不然恐讶我浮沉其信也,曹介人游记附往,张维成者偶寻不出,容嗣寄耳。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寄张绍和:近日使至,得傅玄集三卷,业已附梓。随附嵇叔夜集,不知古本较今本亦有异同否。此书未完,终是不了之局。毋论好事者寥寥,无能共成美事。即真读古人者,亦不少概见矣。吾郡好读书者,无如陈孝廉昌箕,为青田奉常公之嫡孙,少年能为诗,诗有唐风。弟日与游,恒心折之。且在斋头每见兄著作之富瞻,集评纠缪之淹博,恨结交之晚。兹为霞城之游,欲望张先生颜色,且欲遍探邺架之所藏。想兄丈欲得同调人如渴,必倒中郎之屣也。三山新事,陈君口能道之。临楮神往。
  徐兴公《红雨楼文集》答张绍和:弟去年长至后往崇仁,应崔征仲之招,今岁四月朔抵舍。未曾得兄片札,而此心寔恋恋也。昨者烃叔到,得手书,方知凯甫病日委顿。后生血气方盛,何乃便作尫羸态。闻勿药有喜,则垂世应世之业,尚且辍之可耳,拟兄秋间为三山游,今已弗果。桥梓相依,未可远涉也。傅玄集久已竣事,无便鸿寄上,今总付烃叔矣。王东老弟久钦仰,然韦布微贱疏懒,应酬怀中之剌,听其磨灭也。今春在崇仁遇邓泰素,盘桓两月。寄一书一帛慰唁,兼之遥吊太夫人,今并附去,有回札则转托崔征仲可达耳。《武夷志》有汇稿,未及誊正,向二册乃游记也。俟弟成书,并参桥梓新诗入之,总寄斧正,何如?《华阳国志》缺卷,容雇工抄寄。弟归来百冗,且下【】生一便毒,卧枕上者两月。今尚未平复,勉强酬应。目今八郡交游聚集,又添一番劳瘁,奈何奈何。小孙正试入场大事,何敢过望,第稍闹热数日而已,草草附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壶说红楼梦:史湘云、小金麒麟、翠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