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x2020 发表于 2022-4-6 05:06:27

聊聊戚序本

关于《红楼梦》的版本问题,一直以来,学界众人多有争议,不知其所以然乎?雪月溪今天在这里,不妨就以戚序本作为一个依据,来跟大家聊聊此事。
  戚序本,全名为“戚蓼生序本”,简称戚序本或戚本。是《红楼梦》早期的一个抄本。原由乾隆进士德清戚蓼生所藏并序,约在光绪年间桐城张开模得到它的一个过录本,后归俞明震,俞以之赠上海有正书局老板狄葆贤,据以照相石印,题为《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以其卷首有戚蓼生的一篇序 ,故称“戚序本”。
  其实呀!这就是一个假的不能再假的本子!为什么说它是假的?自然是有真凭实据!
  《红楼梦》,作者为什么不敢自署真名?因为这是一部隐嗨的作品,它里面有些不好明说明道的忌讳事!
  戚序本为什么是假的?是跟他本人有关,也跟他作的序言有关!
  戚蓼生何许人也?
  戚蓼生(1730—1792),字念功,号晓堂、晓塘,浙江德清城关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中进士,官封为刑部主事,升到郎中,乾隆四十七年出任江西南康府知府,刚刚到任,又升任福建盐法道。乾隆五十六年升为福建按察使。五十七年冬卒于任。他一生为人洒脱,不修饰仪表,酒后,喜欢乱骂人,但他的能力强,有理政的才能,办公桌上没有遗留的公文,最后因劳累而死于官邸。
  戚氏其人,相关的资料是这么说的。可不知道众人有没想过,本身他已犯了大忌!就为这个,他的能力强也不济!为什么这么说呢?跟他的《红楼梦》序言有关。
  戚蓼生是乾隆三十四年的进士,他早年赴京应试时,购得了80回本《石头记》的早期抄本,他对《石头记》的写作艺术可以说是推崇备至,专此,并为之写了一篇序被后人称之为“戚蓼生序”。“
  不可否认,戚蓼生序”文笔优美,概括精妙,是读红楼梦非常好的指导,甚至有人认为戚蓼生是真正读懂红楼梦之人,否则写不出这么一篇序文。在后来刊印的脂批本石头记中,都把戚蓼生序作为批语中的一部份,并放在第一回的开始处,让读者为读者理解红楼梦提供帮画。
  吾闻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黄华二牍,左腕能楷,右腕能草。神乎技也,吾未之见也。今则两歌而不分乎喉鼻,二牍而无区乎左右,一声也而两歌,一手也而二牍,此万万不能有之事,不可得之奇,而竟得之《石头记》一书。嘻!异矣。
  夫敷华掞藻、立意遣词无一落前人窠臼,此固有目共赏,姑不具论;第观其蕴于心而抒于手也,注彼而写此,目送而手挥,似谲而正,似则而淫,如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
  试一一读而绎之:写闺房则极其雍肃也,而艳冶已满纸矣;状阀阅则极其丰整也,而式微已盈睫矣;写宝玉之淫而痴也,而多情善悟,不减历下琅琊;写黛玉之妒而尖也,而笃爱深怜,不啻桑娥石女。他如摹绘玉钗金屋,刻画芗泽罗襦,靡靡焉几令读者心荡神怡矣,而欲求其一字一句之粗鄙猥亵,不可得也。
  盖声止一声,手只一手,而淫佚贞静,悲戚欢愉,不啻双管之齐下也。噫!异矣。其殆稗官野史中之盲左、腐迁乎?
  然吾谓作者有两意,读者当具一心。譬之绘事,石有三面,佳处不过一峰;路看两蹊,幽处不逾一树。必得是意,以读是书,乃能得作者微旨。如捉水月,只挹清辉;如雨天花,但闻香气,庶得此书弦外音乎?
  乃或者以未窥全豹为恨,不知盛衰本是回环,万缘无非幻泡,作者慧眼婆心,正不必再作转语,而千万领悟,便具无数慈航矣。彼沾沾焉刻楮叶以求之者,其与开卷而寤者几希!
  问题就出在这里!
  读过《红楼梦》的人,不会不知道它正面的故事是“假语存”,反面的故事是“真事隐”。
  那请问,什么是“绛树两歌”,什么又叫“黄华二牍”呢?就冲这个,它这不是明摆着吗?戚氏居然明明白白的告诉读者,这本书,它里面有隐私。这可怎么得了!
  戚本官身!他自己并不白痴!他会授人以柄?这样的话,不单是他的官没得做,怕是他个人的身家性命都难保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聊聊戚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