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哈哈达人 发表于 2022-2-25 01:46:55

大班语言《獾的礼物》案例

背景:
《獾的礼物》这一文学作品是个有关生与死的故事。通过獾的朋友对獾的回忆。引出一段美好的、对獾的怀念。同时,也能让幼儿对“礼物”一词有新的认识与理解。活动一开始,幼儿受故事内容的感染,沉浸在哀伤的氛围中。
实录:
……老师深沉地问:“獾死了,动物们怎么样?”一名幼儿难过地说:“兔妈妈伤心地抹眼泪。”师重复了一遍这名幼儿的话。另一幼儿补充说:“兔妈妈搂着小兔子哭。”师再次重复幼儿的回答。又有人有新的发现:“特别是鼹鼠很孤独。”老师忽然问:“死是怎么回事?”幼儿举手说:“它觉得死会没人玩。”老师说:“因为照顾过他们,死了獾所以特别伤心、难过。……老师环视着小朋友说:“看到了什么?”幼儿说:“看见青蛙在玩。”师追问:“和谁?在干什么?”一幼立即说:“我知道了,在溜冰。”老师急忙接着说:“你说得真不错,可能在溜冰。”幼儿疑惑地说:“我有点搞不懂。”老师好奇地问:“搞不懂什么?”幼儿接着说:“它是那么年轻,怎么就戴着老花镜。”听录音。师注视着小朋友问:“獾怎么说?”幼说:“青蛙说不敢,獾说‘我扶着你,你要保持平衡。”老师大声说;“说得真好,平衡。”
分析: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边看ppt边和老师进行着一系列的对话式互动。在与幼儿的对话中,教师很关注幼儿的反应,抓住了多个互动的时机。
1、幼儿产生疑问时,教师发起互动。例:幼儿对故事中的内容产生疑惑,他问老师时,老师对于幼儿简短的问题没有置之不理,而是追问他,不懂的到底是什么,挖掘出幼儿想了解的知识,了解幼儿想知道什么。教师很珍惜幼儿发起的互动,教师很在乎幼儿的反应。
2、幼儿的话语中出现亮点时,教师通过互动帮助幼儿提升。在獾教青蛙溜冰这个片段中,幼儿学说獾的话,幼儿说到了“平衡”两字,教师立即抓住这个亮点,及时提升和巩固,以加深每位幼儿对这两个字的印象,起到了一个提升经验的作用。所以,幼儿话语中亮点的出现是进行互动免得好时机。
3、当幼儿完全理解一个问题时后,教师通过互动,转移话题。每个语言活动,都有许多为目标服务的小问题,正是这些小问题,引发着幼儿的层层深入的思考。教师要掌握大局,要善于观察幼儿的反应,当幼儿对一个问题交流快结束时,教师应以不同的方式发起新一轮的互动。
[*]大班语言《獾的礼物》案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班语言《獾的礼物》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