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月潇潇 发表于 2022-1-31 05:02:55

菲律滨《薪传》文学第580期出刊(《联合日报》)

菲律滨《薪传》文学第580期出刊
  (罗青教授刊头题字。作者:侯培水、黄珍玲、弄潮儿、庄紫栋。原载2022年1月29日菲律滨《联合日报》。)
  .
  编者按:
  本期《薪传》刊头题字出自台湾著名诗人艺术家罗青教授之手。羅青,本名羅青哲,湖南省湘潭縣人,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五日生於青島。畢業於輔仁大學英文系、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碩士。曾任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所、翻研所、美術系所教授,中國語言文化中心主任。明道大學藝術中心主任、英語系主任;《草根詩月刊》創辦人及主編,光復書局《台北評論》總編輯,東大書局滄海美術叢書主編;「興遊美學?妙悟學派」創始人。詩作曾獲第一屆中國現代詩獎、鹿特丹國際詩獎等。畫作亦獲雄獅美術《水墨雙年展》等大獎多次,並獲大英博物館、德國柏林東方美術館、加拿大皇家安大略美術館、美國聖路易美術館、中國美術館、遼寧省美術館、深圳畫院美術館、台灣美術館等國內外公私立美術館收藏。曾出版詩集、詩畫集、畫集、論文集、畫論集五十餘種。
  .
  菲华《中长篇小说创作比赛》获奖作品评语      
  .
  (按语:菲律滨华文作家协会主办的菲华首次《中长篇小说创作比赛》,由菲华知名报人、专栏作家侯培水先生担任评委会主任,知名作家黄珍玲、弄潮兒、庄紫栋为评委。以下为获奖作品评语分享。)
  .
  长篇小说第一名:许秀端〈逐梦〉
  .
  侯培水评语:小說結構嚴謹,文筆流暢,主題明確,達到一定的高度。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
  黄珍玲评语:用文學語言寫閩菲僑真實故事。
  .
  弄潮兒评语:長篇以許獅為中心,塑造出一個個富有個性的人物,細節滿滿,真實可信。故事跨越半個多世紀,結構嚴謹,來龍去脈交代清楚;文筆流利,如行雲流水。當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是一部老華僑的辛酸血淚史。
  .
  庄紫栋评语:小说描写主人翁许狮在上世纪1921至1968年间的故事。他从三岁起就失去双亲,随出嫁的大姐过着看人脸色的生活。至十二岁后回到家中,为实现五代人的筑宅梦曰夜耕作。在亡命逃脱壮丁后,结婚生女不久,为追逐筑宅梦他离别妻女偷渡过番,从此开始了艰苦惊险的移民征途。先是渡船沉毁,侥幸脱险,后进菲国水牢,走出水牢,又被送进边远的椰林中卖苦力,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三年后,走出椰林,又遭哥嫂的无情相逼,再净身出户,但终于踏出在菲律滨耘梦创业的第一步。由于艰苦努力,不停地转动脑子,制造业越做越大,越做越成功。而留守故乡的妻子儿女也尝尽酸甜苦辣,经受社会的不公,经历大炼钢铁和三年困难时期来菲,实现团圆梦。可以说,这是主人翁为实现梦想的历险记,也是反映早期菲律宾华侨经受困苦被逼离乡背井,在异国他乡作牛作马,努力拚搏的催泪历程。
  小说跨越时空,情节曲折、动人,一环接着一环,有深度,有力度。但小说在描述许狮逐梦的最后部分简单收场,而家乡妻子儿女的经历却份量过重。
  .
  长篇小说第二名:曾燕菲〈逐梦菲律滨〉
  .
  侯培水评语:這是一部「自傳式」的小說,文筆不錯,功底深厚,新、舊詩歌可以證明。只是欠缺高潮。
  .
  黄珍玲评语:文筆流利,描寫細膩,有深度,全文多以現實社會情來敘述。
  .
  弄潮兒评语:小說描寫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華僑子女菲妮和蓮子兩位情同姐妹的泉州女孩,趁著移民大潮到菲島智蟀l展的故事。初到異地,人生地疏,經歷秘書、教員千般辛苦,終於在生意場中初試鋒芒。
  故事生動,讀來親切感人, 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也許限於截稿日期,創作時間不夠,故事尚沒有完滿的結局。
  .
  庄紫栋评语:小说描述改革开放后的文化青年菲妮在出国热潮中移民菲律滨,她和同伴先是发挥她们的中华文化的优势,服务于华文学校,一边传播中华文化,一边了解、熟悉菲律滨社会和风土人情。经过几年的磨练,积累资金和经验,抓住良机,弃教从商,实现多年愿望,书写美好生活的新篇章,圆梦马尼拉。
  作者能通过人物外貌、对话、行动和心理来塑造人物,通过故事情节的矛盾冲突,事态的发生发展来描绘所处时代的特点,领悟生活的真谛,努力向上。作品体现作者有较高的文学修养。
  .
  中篇小说第一名:蔡文辉〈林家霖传奇〉
  .
  侯培水评语:文字優雅,情節跌宕起伏,峰迴路轉,很吸引人。只是結局有點戲劇化,這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
  黄珍玲评语:真實的移民故事,多用閩南語及菲語。
  .
  弄潮兒评语:序言頗有特色,簡簡單單的兩句話,勾勒出整個故事輪廓:柳成林、林家霖、陳天、Jose是同一個人。人名是虛構的,事跡則是真實的。 故事寫的是晉江老鄉的傳奇故事,讀起來有幾分熟悉、幾分親切。 完滿的大結局,是一部耐人尋味的中篇小說。
  .
  庄紫栋评语:主人翁林家霖因水灾,从河南到泉州,再由泉州到南洋,犹如是菲律滨闽南人的祖辈从中原到福建,再到菲律滨这段移民史的缩影。自幼得到家庭和新式学堂的良好教育,又在逃荒和寄居于泉州农村的困境中接受艰苦复杂环境的磨炼,使他移民菲律滨后,能有吃苦耐劳的意志,诚实守信的品质,再加上好学聪明,从而像许多传说中的成功人物,成为富商的女婿,很快走进上流社会,干出一番有声有色的事业,写下传奇的人生。
  林家霖是位典型人物,作品能通过语言、心理活动、人物外貌、环境描写反映人物内心和性格。作品情节扣人心弦,能调动读者的情绪融入其中。作品既体现大多数下南详华侨艰苦奋斗的历程,又塑造一位很有个性的成功人士。小说出乎意料的结局也是一种创意。
  小说有些使用真名的事件不符事实,如1979到华侨大学会见校长叶飞,事实是当时的校长是廖承志。既要表达真人真事,就应准确无误。
  .
  中篇小说第二名:吴妮娜〈牛性女孩〉
  .
  侯培水评语:文筆流暢,小說情節吸引人,只是「講故事」般的敘述比較悶,不大生動。
  .
  黄珍玲评语:文句清新,內容紮實,充滿哲理。
  .
  弄潮兒评语:這是一部章回小說,描寫牛性女孩的成長過程。每一回都有題目,且附有簡單的內容摘要。文筆通順,行文自然。 這又是一部音樂連續劇,幾乎每一回,都插入原創歌曲,有讀白,還有輕唱、重唱,給人美好的音樂享受。優秀的多面手,牛性的女孩。
  .
  庄紫栋评语:小说描述一个华侨女儿成长的过程。由于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幼爱读书,学业有成,并具优秀品格。结婚后,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另一半共同创造了家庭的事业,同时用尽心血养育下一代,把儿女培养成才。但是她并不满足于传统角色,而是努力地提升自己,发挥个人的智慧和特长,在生意之外,进入更有意义的音乐界,厚积薄发,奋发进取,创作许多音乐作品,走向人生的另一个高点。可以说,小说的女主人翁是一个具有传统的优良品质,又有现代化新潮思想的杰出女性。
  小说描写的人物生动感人,通过具体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曲折起伏人生,显示人物真实又新奇的性格和思想。反过来,作品通过人物的表现反映现实生活和时代的特征。作者有较高的文学修养,作品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
  中篇小说第三名:许秀枝〈再回首,让一切随风〉
  .
  侯培水评语:文筆很好,故事感人,塑造了一位堅強的女性——母親,唯一缺憾是,不分章節,讀來太累了。
  .
  黄珍玲评语:文筆流畅,惟故事性軟弱。
  .
  弄潮兒评语:書名富有詩意、亮眼。小說以蔡老太太翻閱著一本發黃了的相冊為線索,引起了許許多多的回憶,構成了動個的篇章。小說圍繞著誰是長孫所展開的爭論,很接地氣,寫出了饒有情趣的閩南特色。遺憾之處,對於陰險狡猾的蔡家老大,沒有進一步深入的描述,給故事省卻許多矛盾與衝突。
  .
  庄紫栋评语:小说以蔡老太为主轴,用回忆的形式,叙述了一个普通的中产家庭的风风雨雨。回首一生走过的路,蔡老太相夫教子,勤俭持家,不忘庭训与妇德,使得家庭不管是顺境或逆境,千迥百转向前行。这也使得蔡老太能豁达地看待一切,让一切随风而去!这是一个和谐的华人家庭,在异国他乡的平凡生活中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说的结尾用诗的语言很好地总结了蔡老太的人生感悟。
  小说比较平铺直叙,情节简单。
  .
  中篇小说优秀奖:林素玲〈我偷偷爬上彩虹的背〉
  .
  侯培水评语:寫作技巧不錯,但人物來歷交代不清楚。
  .
  黄珍玲评语:用上許多菲語(與華語對照),富於自然界的常識,以表達菲人與華僑的傳統生活情節。
  .
  弄潮兒评语:小說通過範友忠一家孩子們的友好相處,寫出菲中大融合、菲中一家親的和睦關係,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小說以「一陣風,一陣雨,心裡的憂悶也被洗滌。天空浮現一道透明的、巨大的彩虹,像一座弧形的橋,從馬尼拉灣到對岸媽媽所在的地方」開始,以「彩虹就在前方」結束,托景抒情,前後呼應,緊緊地扣住題目〈我偷偷爬上彩虹的背〉,結構嚴謹,富有詩意。小說不長,但人物關係復什,且時有菲語、時有英語、時有西班牙語出現,現實的確如此,但上了年紀的讀者讀來,也的確有點麻煩。
  .
  庄紫栋评语:小说通过一个家庭之间以及与邻居、同学、朋友的关系,表述中菲两族关系中由矛盾、隔阂到了解、融合、信任、共赢,在风风雨雨中建立和谐的友谊。这是一篇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反映两族关系的大事。
  参赛的作品十有八九是写华人在菲的奋斗经历,少有如这篇小说谈及融入主流社会,独具一格的话题,极有现实和深远意义。
  作品自然地使用菲语、西班牙语和汉语,更好地表现社会环境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来源于生活,贴切于生活。
  作品中创作的中菲故事也很有情节,有冲突、有高潮、有完善的结局,扣人心弦。
  遗憾的是,小说的开头,人物比较混乱,让人读了不少篇幅后,才慢慢地理出头绪。
  .
  中篇小说优秀奖:姚海林〈钱天铸〉
  .
  侯培水评语:此文好像與〈沁心淚〉是同一個作者,文字水平一般。
  .
  黄珍玲评语:文學氣味很濃,可惜詩太多,文短!
  .
  弄潮兒评语:作者以高度的熱情,書寫晉江兒子、華僑第三代的錢天鑄移民菲律滨創業以及和吳慧琳相遇、相識、相知的愛情故事。整部小說二十章,章章有歌,連帶序章、後記,共有歌曲二十四首,歌詞累計五百多行。如果將每首歌串聯在一起,便是一首艱苦創業的史詩,又是一支歌頌祖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頌歌。由於歌詞佔有相當大的篇幅,所以故事的描寫相對缺少一些,且有第七、第十四、第十六、第十七和第十八共五個章節的題目漏掉。如果加以修改、潤色,〈錢天鑄〉將是一部好小說。
  .
  庄紫栋评语:小说描述主人翁、新移民钱天铸从小就有拼搏的靖神,在移居菲律滨后敢拼敢闯,不懈努力,勇于进取,奔走于菲、港、大陆,和祖国开放一起崛起,终于打出自己的一片江山。小说除了描述钱天铸的勤奋一生,也表述了夫妻同心同德,创建成功的事业,建立美满的家庭,给人树立一个正能量的人生观。
  小说出现一些与第一篇雷同的情节文字,让人疑惑。同时,每一章节都以大篇幅的歌词作为结尾,份量偏重,且未清楚是否原创。
  .
  中篇小说优秀奖:叶常银〈十里芬芳一片情〉
  .
  侯培水评语:文字順暢,有一定力度,這是一本個人傳記,與小說的風格有差異。
  .
  黄珍玲评语:這是記敘文,不是小說。
  .
  弄潮兒评语:這是唯一一篇歌頌菲華僑領楊振殊的小說。題材雖好,但寫得不夠全面、不夠深入。 尤其是掛國旗一事,眾所周知,不能輕描淡寫。如果作者能繼續加以瞭解、訪問,以作者的寫作水平,相信可以寫成一本很好的長篇小說。
  .
  庄紫栋评语:小说是真人真事的传记,叙述菲华侨领袖杨振殊先生的痛苦童年及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实实在在经商,在菲律滨创出大业。小说更大的篇幅是赞扬杨振殊先生不断地与居住国的主流社会接触、融合,同时有强烈的爱国爱乡的精神。出于爱国情怀,敢行走于浪涛之巅、惊涛之中。在困境时为悬挂五星红旗斗争,创办报纸、组织爱国团体、积极推动中菲了解,促进中菲友谊!杨先生对祖国的热爱还体现在他的家庭上,夫妻俩和孩子们情系祖国,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回馈桑梓,用实际行动支援祖国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出钱出力。
  这篇小说是对杨先生的肯定,更是为菲华社会树立一个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榜样!
  挂旗事件是杨先生爱国生涯中极为重要的一件事,小说对此事产生的重大影响分析较少。
  .
  中篇小说优秀奖:蔡玳娥〈南洋侨商泪〉
  .
  侯培水评语:結構龐大,但故事情節牽強,文筆不大順暢。
  .
  黄珍玲评语:題目和內容不附,是記事本,不是小說。
  .
  弄潮兒评语:寫作技巧,很有特點。每個章節,都首先推出特寫鏡頭,除了時、地、人記錄之外,並附有簡單的內容介紹。從某個角度來看,是一齣引人入勝的電視劇。作者在小說最後一行,有(全劇完)字樣,便可得知。故事不長,卻講了主人公華僑子弟蔡小獅跨越了中國幾個動蕩的年代,從草根到參加志願軍抗美援朝,從商人到成長為政治評論家的光輝歷程。南洋僑商淚,感動著每一個讀者。
  .
  庄紫栋评语:小说描述华侨子弟蔡小狮生于日战时期,自小生活坎坷波折,但他性格坚强,富有理想,勤奋努力,最后成为一个学贯中西医学的医生。改革开放后移民菲律滨,为适应环境,弃医从商,并在商业上取得成功。成功之后,他不忘回馈祖国,积极参加故乡的建设。在菲律滨,他走向社会,传承中华文化,推动华文教育,为华人华侨融入主流社会,付出巨大的努力,作出了贡献。小说阐明一条道理:在任何困难环境史,只要坚守自己的信念,走正道,肯吃苦,积极发挥智慧,就会战胜困难,争取成功。
  小说多用直叙的方法,较为简单。
  .
  中篇小说优秀奖:吴志勇〈沁心泪〉
  .
  侯培水评语:故事感人,寫作技巧有待提高。
  .
  黄珍玲评语:太简短,不合格。
  .
  弄潮兒评语:本篇小說選材特殊, 作者以沈癰的筆觸,描寫一 個動亂時代的番婆客與兒子的淒美故事。 在中日戰爭時代,在夫權的的社會,由於婚姻經營不當,為了孩子,母親含屈勇敢地生存下去……剪不斷的母子情,流不盡的傷心淚,主個公明志的眼淚,深深地打動著讀者的心。作者以第三人稱的寫法,一字「他」,代表了父親,又代表了母親,讀者讀起來有點混亂。
  .
  庄紫栋评语:小说反映了从抗日战争至文革这段非常年代里,菲律滨华侨家属在家乡的生活状况,既有它的普遍性,又有它的个别特点。作品是采用叙事的形式。一些故事情节引人,特别是一些片断通过景物的描写牵动人心。
  文章中塑造的几个人物有各自特点,体现了善与恶,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几点意见:
  1,有些情节缺乏理由。如第二章“外婆一直忍气吞声,逢人总是笑脸相迎。有一次,堂亲看到外婆的笑脸以为是对他的嘲讽,把外婆捆起来毒打"。
  2,第十七章大篇幅简单地罗列文革批斗方式,让人感到缺乏艺术手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菲律滨《薪传》文学第580期出刊(《联合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