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哈哈达人 发表于 2022-1-10 09:15:26

励志哲学文章

  在我们有所空闲的时候,找一些励志哲学文章来看看还是很不错的,那么励志哲学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励志哲学文章:花瓶与木桶  花瓶与木桶的故事:别一不留神把我们的聪明打碎了
  如果花瓶碎了,怎么办?大多数人的做法是,把碎片扔掉!且一扔了事,干脆利索,全然不曾思考与之有关的规律。
  那么,这里头有规律吗?
  有。这就是,将碎片按大小排列并称过重量后即可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1克的和0.1以下的最多!尤其有趣的是,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有着严整的倍数关系,即:最大碎片与次大碎片的重量比为16:1,次大碎片与中等碎片的重量比为16:1,中等碎片与较小碎片的重量比是16:1,较小碎片与最小碎片的重量比也是16:1。于是,发现这一倍比关系的人便将此规律用于考古或天体研究,从而由已知文物、陨石的残肢碎片推测它的原状,并迅速恢复它们的原貌!
  这位极善思考的聪明人,就是丹麦科学家雅各布博尔!
  可是,我们做到了吗?没有!
  打碎瓶子的经历,我们肯定有过,可是,当包含其间的规律从我们的身边淘气地溜走时,我们拥抱过它吗?
  没有!就因为迟钝!
  如此看来,花瓶碎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千万别一不留神,把我们的聪明打碎了!
  有位奥地利医生叫奥斯布鲁格,他父亲是个卖酒的,为了判明高大的酒桶里还有没有酒,这位父亲经常用手在桶外头敲敲,然后由声音判定桶里还有多少酒,是满桶还是空桶。父亲的这一做法启发了他,他便由此推论,人的胸腔腹腔不也像只桶吗?医生敲敲病人的胸腔腹腔并细心听听,不就可以由声音判明他的病情了吗?于是细细钻研,认真总结,终于发明了着名的诊病方法———叩诊。
  有人更聪明,由木桶而提出了着名的木桶理论,即: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木桶才能盛满水,反之,只有一块不够高度,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怪不得人们常常大声疾呼要补缺补差抓落后环节,原来其意盖出于此。
  如此看来,这个世界处处有哲学,瓶里有,桶里也有。
励志哲学文章:难得糊涂的来历和处世智慧  郑板桥是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他的难得糊涂可以说是中外知名。
  后世的人们感慨这难得糊涂四字中富含的哲理,便以横联的形式挂于家中,作为处世警言。
  难得糊涂的来历——糊里糊涂说不清
  其一:自我解嘲说。
  公元1751年,郑板桥在潍县衙斋无事,四壁空空,周围寂寂,仿佛方外,心中不觉怅然。他想,一生碌碌,半世萧萧,人生难道就是如此?争名夺利,争胜好强,到头来又如何呢?
  看来还是糊涂一些好,万事都作糊涂观,无所谓失,无所谓得,心灵也就安宁了。于是,他挥毫写下难得糊涂。
  因此它被称为真乃绝顶聪明人吐露的无可奈何语,是面对喧嚣人生,炎凉世态内心并发出的愤激之词。《广陵奇才——郑板桥传》
  其二:抗议之声说。
  公元1754年秋,郑板桥由山东范县调任潍县知县,上任之日正遇百年未见的旱灾。而钦差姚耀宗却不闻不问,反而向他求字画。
  郑板桥就以鬼画讽刺,钦差姚耀宗怒而撕画,郑板桥见百姓惨像,心力不支,非常忧郁。其妻相劝:既然皇上不问,钦差不理,你就装作糊涂嘛!
  郑板桥怒言:装糊涂,我装不来。你可知道,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难得糊涂。难得糊涂是郑板桥的抗议之声。
  其三:心安理平说。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其堂弟为了祖传房屋的一段墙基,与邻居诉讼,要他函告兴化县相托,以便赢得官司。
  郑板桥看完信后,立即赋诗回书: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稍后,他又写下难得糊涂,并在难得糊涂下加注‘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此处将难得糊涂比喻为就是聪明;难得做一次糊涂,心安理得,也可取得心态平衡。
  糊涂的处世哲学
  糊涂有两种:一种是真糊涂,懵懵处世,似是与生俱来,装不来,求不到;一种是装的假糊涂,明明是非黑白了然于心,偏偏装作良莠不分,既由‘聪明转入糊涂’了。
  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情不利已,少说为佳。君不见,但凡说实话者,轻则伤人自尊,重则惹祸上身;但凡说真话者,小则讨人之嫌,大则遭人暗算。
  于是乎,自以为聪明的人自然都喜欢披上糊涂的外衣,一来可以蒙混过关,二来还能保全自己。
  难得糊涂是一种经历,只有饱经风霜、人生坎坷的人才能深得真谛,
  是一种境界,心中有大目标的人,自然对枝节杂碎不屑一顾,
  是一种资格,名利淡泊、宁静致远的人物,他们内涵丰富、底蕴深厚,
  是一种智慧。
  在纷繁变幻的世道中,能看透事物,看破人性;是一种气度。它使人超凡脱俗、胸襟坦荡、包容万象。
  有时,我们确实要难得糊涂,水至清无鱼,人至察无徒,就为人处世而言,凡事不要太认真了,但是,做事可不行,在做人的原则问题上,也不要让难得糊涂突破我们自己的道德底线。
  现实生活中,若错误地理解难得糊涂。将使人的意志消沉,失去奋斗精神,丧失责任心、视世冷漠。过于精明,什么事情都不糊涂的人是没什么好处的。
  为人处世,难得糊涂,贵在糊涂,乐在糊涂。话是这样说,可难得糊涂的真理,还是要在生活中领会。
  为人处世,难得糊涂,贵在糊涂,乐在糊涂。
共2页,当前第1页1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励志哲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