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分享 发表于 2021-10-11 15:45:54

【原】中国最低调的大学,打下了“基建狂魔”的半壁江山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wttn0a3ekm1.jpg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bag3sysdbbn.jpg
如果大学是座象牙塔,
那么身在塔中,也要胸怀天下!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e4hn2wgcma2.jpg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tzhkrx5jijk.jpg
在全国双一流高校中,有个独特的存在——上海同济大学。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3je1nvrspuv.jpg
图 | 源于同济大学
它就像金庸先生笔下的山寺扫地僧:
在不起眼的表象下,藏着许多值得细细品味的玄妙。
确实,在高手如云的高校江湖中,它初看并不扎眼。
但很多人不知道,它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基建狂魔”。
什么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北京奥运会乒乓球馆、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上海中心......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mshlawd0bl3.jpg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50qgbckrcou.jpg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emkuk3105pe.jpg
只要你敢想,它就能给你安排上!
也正因为这一面太过深入人心,所以有些同济学子自称,同济又“土”又“木”。
这中间,带着3分骄傲、3分戏谑、3分嘚瑟,还有1分唏嘘……
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同济留下了太多奇妙的传说。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e3dbipx3bvf.jpg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4nsh12it3ou.jpg
同济的妙,首先体现在其精湛的“技艺”中。
同济混迹江湖,敢上华山与他校切磋,底气就是其出神入化的“武功”。
说到同济的“技”,可以集中来看看2018年底正式通车的港珠澳大桥。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phuibmyelq5.jpg
图 | 源于《港珠澳大桥纪录片》截图
这座号称桥梁界“珠穆朗玛峰”的大桥,全长约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建桥时,为了避开伶仃洋中最繁忙的主航道,同时不影响旁边香港国际机场的航班运行,采用了桥岛隧相结合的方式。
而如何实现沉管对接成了关系工程成败的关键。
在深不见底的海里,如果将巨大的沉管放入,各节之间无法严丝合缝地接上要怎么办?
漏水了怎么办?对接好的沉管因为沉降歪斜了怎么办?
这些难题放眼世界也很难解决。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0pk5203iflu.jpg
图 | 源于科技日报,在海洋中间建设长距离隧道,沉管技术几乎是目前最安全可行的手段。
荷兰一家世界顶级的隧道沉管公司曾同意派26个专家提供技术咨询,开出1.5亿欧元的天价。
1.5亿欧元,那可约等于10个爽啊!
该公司还表示爱买不爱,回头中国人自己研发不出来,再来找他们就不是这个价了。
士可杀不可辱。同济提刀应战。
学校终身荣誉教授、“90后”孙钧院士重新出山。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2nhsexcjwcw.jpg
图 | 孙钧院士
他和其他参与项目的同济专家一样,常年奔走在工地、会议室之间。
他讨论施工方案、修改细节,力求将一切做到完美。
在施工过程中,他平均每年出差30多次,跑十几个工程现场,只为在这片台风频发、水流复杂、海底软基深厚的海域建成最稳定、安全、环保的桥梁。
九十多岁,平均每月出差3次,是什么概念?
一想到早晚通勤就想躺平的我们,恐怕不禁要为孙老超凡的意志和矍铄的精神点赞。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v1i2lpaztow.jpg
图 | 孙钧院士桥上考察
在技术团队的不断钻研下,建成后的大桥能够抵抗八级地震、16级台风。
其沉管混凝土在120年之内不会出现裂缝或漏水现象,整体使用寿命超长!
又一次,我们用实力打脸那些质疑我国能力的外国人。
但是,与卓越的贡献相比,同济精湛的技艺不显山不露水。
李白在描写侠客时形容:“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在默默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后,又一次,同济功成身退。
它“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tzkll521dhz.jpg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gojcv5xwl2a.jpg
同济的玄妙,在其高超的“武功”,更在其为国为民的侠者之心。
中国的大侠向来具有家国情怀。
金庸先生笔下的另一位大侠郭靖,在教导杨过时说:
只盼你心头牢牢记着“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八个字,日后名扬天下,成为受万民敬仰的真正大侠。
侠客同济,自建校之日起,就奔走在为国为民的崎岖之路上。
“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
风雨同舟,济国济民,是学校取名时的立意。
所谓“知行合一”,同济人也是这么做的。
看过电影《八佰》的读者,应该都对淞沪会战的惨烈感同身受。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mgdneqhbr4q.jpg
图 | 源于《八佰》剧照
“八一三”事变后,同济大学原吴淞校园被日军炸为平地,全校师生被迫内迁。
但退守绝不意味着放弃,同济运用自身所长,积极开展“医工救国”的行动。
战争一开始,医学院师生就迅速建立了红十字会临时重伤员医院。
他们设了120张病床,用来收治淞沪前线的受伤将士和街上被炸伤的市民。
医学院应届毕业生陈延华、钱章材等积极募集款项,开办了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三救护医院。
在那里也收治了300余名伤病将士和难民同胞。
全面抗战开始后,张静吾教授组织筹办了第一和第五重伤医院,日以继夜地为受伤的战士服务。
在工科方面,机械系的学生们走到各大兵工厂,从事武器的研制和生产工作。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pmbhvzuu545.jpg
图 | 中国首架6*30 军用望眼镜,由同济人、“中国军用望眼镜之父”周自新于1939年研制成功。
从枪炮到鱼雷、航空、坦克,这些当时的尖端技术领域,都充斥着同济人的身影。
以至于,当时流传起“十军工,九同济”的说法。
同济这个“平平无奇”的院士培养小能手,在建校至今的114年里,共培养了162位两院院士。
其中,有22位就出自这一时期。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kwdw3elyng2.jpg
图 | 钱学森
钱学森先生在1999年的“两弹一星”的授勋典礼上就感慨道:
没有清华、浙大、兵工学校,中国就没有原子弹和氢弹;没有交大、同济、兵工学校,中国就没有导弹和人造卫星。
同济人不止在二线作战,也会正面刚。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q0nwhn0mkti.jpg
图 | 殷夫
翻译了《自由》这首小诗的殷夫,恐怕是同济“强硬派”的典型了。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这位年轻的同济人“想做个普罗米修斯偷给人间以光明”。
他在1930年发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积极展开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
1931年1月,他第四次被捕。2月7日,他为自己渴求的自由和光明付出了生命,年仅21岁。
除了殷夫,同济还有许许多多为国家、为民族挥洒热血的“硬汉”。
1944年,在“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山河十万兵”的号召下,同济师生踊跃参军。
超过700人报名,最终365人参战,报名和参军人数为当时高校第一。
可以说,在民族大义这一块,同济拿捏得死死的。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c20jxwgudle.jpg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z2vgxs1pvz3.jpg
同济的高妙,还在于无论外面风浪多大,他都能不骄不躁、持守本心。
70多年前,全国战火连天,但挡不住同济人钻研、进步的脚步。
学校搬迁到四川宜宾的李庄。
全校师生在这个相对平静的小镇潜心钻研,教学不辍。
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教授,就是在这里开始了中国最早的克隆技术研究。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0ej0ybocfts.jpg
图 | 童第周
他借债买下一台德国造的旧显微镜,在煤油灯下做实验。
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他取得了领先世界的生物胚胎研究成果,为我国的生命科学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也是在这一时期,叶雪安、夏白坚等测量界的领军人物,培养了大批人才。
当时有人戏称:“叶雪安教授领导的测量系,几乎垄断了中国对勘测员和制图员的培养。”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osmzznrci2u.jpg
图 | 1941年同济大学测量系欢送第五届毕业生合影,前排左五为叶雪安,左四为夏坚白,左六为王之卓。
今天,社会浮躁,人人焦躁。
面对这样的环境,一些大学化身职业培训处,只求好看的就业率带来源源不断生源和收入。
而同济置身这种漩涡,旧能坚守本心,做好自己。
他培养的人才都能正心诚意,真诚地对待世界和自我。
致力于中国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徐祖信女士,就是其中一员。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t1clb2tapql.jpg
图 | 右二——徐祖信
她不计名利,长期操劳在工程一线。
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她找到了中国城市河流污染独特的成因和问题。
针对问题,她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在她的参与下,中国多个城市的水环境治理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不少令人避之不及的“臭水沟”重拾“小桥流水”的魅力,曾经“臭名远扬”的苏州河的治理,就是其中典范。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vzjk1tkgbhr.jpg
图 | 如今的苏州河
她热爱山河,这山河没有国界。
在总结了自己多年治污经验后,她还编著了联合国人居署专题技术报告。
她向世界分享中国河流治理模式和成功经验,致力于减少全球范围内的水污染!
另一位同济人姚启明女士,也很典型。
这位赛道设计师,她敢于和“甲方爸爸”说不。
2004年,F1首次登陆中国,当时正要去美国读博的姚启明,发现中国仅有的4条赛道都是外国人设计的。
于是,道路与桥梁专业出身的她,萌生了自己设计一条中国赛道的念头。
放弃出国的她,开始了探索赛道设计的道路。
一切要从零开始,跨领域的她需要了解汽车工业,需要了解竞技体育,需要摸索赛道设计规范……
执着的她,凭着一股拗劲硬生生克服了一个个难题,成为了中国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赛道设计师。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vq0md5hf1kq.jpg
图 | 姚启明女士
她说:“赛道不同寻常的地方在于,要让比赛能从汽车的每一个零部件去挑战汽车工业的极限,并且要能够展示车手的竞技水平。”
她设计的赛道独特、科学、安全、极致。
2009年,鄂尔多斯市请她设计赛道,领导对她说:“上海国际赛车场的赛道是一个'上’字,那么鄂尔多斯市就来一个大写的E吧。”
不想简单复刻的她直接拒绝了这一要求。
她根据内蒙古的特色,设计出独具匠心的“马”形图案的赛道。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ml0xht1hx0j.jpg
而为保证赛道安全,她用了一个月时间,查阅了上百份资料。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qb1xyqy42s1.jpg
最终在没有增加预算的基础上,她整理出了一套从土基到路面的处理方法,解决了当地寒冷气候导致道路容易开裂的问题。
她还利用自己研发的、全世界唯二的安全模拟器,对赛道进行全方位安全测评。
赛场投入使用后,在GT世界杯大奖赛上,法国车手创造了最快的单圈时间1分29秒112,和她当初模拟的时间只差短短两秒!
姚启明说,赛道设计的道路充满诱惑。
“因为为了让我们的赛道更有生命力,更有价值,我需要去研究大量的商业模式和商业行为,我研究商业,但我拒绝成为一个商人。”
不是说成为商人不好,只是她更想做个纯粹的设计师。
她说:“ 20年过去了,猛然一回首,在这条路上,还是我一个人,本色前行。”
保持本心,懂得拒绝,是同济人在浮躁中对自己和世界的交待。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s5p4qyqqkwp.jpg
图 | 摄影师花胖 ?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ufc13cqif34.jpg
同济能在纷扰的红尘中持守本心,离不开其诗书酒肉、快意江湖的洒脱个性。
中国人爱吃,同济人也不例外。
在上海大学圈一直流传着一句话:“玩在复旦,住在交大,爱在华师,吃在同济。”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1yfntdcbdya.jpg
说的是,复旦的文娱生活丰富多彩,交大的住宿条件优越,华师大的女生数量、质量双优,而同济的美食远近闻名。
吃在同济,首先是因为同济食堂多,且菜色各具特色,物美价廉。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fag5sbszuyy.jpg
撇开分散的各个分校区不谈,单四平路本部就有学苑、西苑、西北、留学生四个食堂。
学苑的肉圆、蛋饼,西苑的刀削面、菜包,西北的排骨、年糕,留学生食堂的豆腐汤……都是令同济人魂牵梦萦的味道。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oqiszr0hvyl.jpg
图 | 源于bilibili博主——wusze
在诸多同济美食中,最富盛名的要数同济大排了。
同济大排,好吃不贵。
学校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一直把大排的价格控制在最低限,有时还会根据情况给学生发放大排券。
在一瓶矿泉水都要两三块钱的当下,上过《天天向上》节目、火出圈的同济大排只要两块五。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2qiuowv1aie.jpg
在同济,大排的低廉价格甚至成为了学生们论资排辈的单位:
1毛5的,是七零年代的前辈;
3毛5的,是八零年代的学长学姐;
1块2的,是九零年代的同济人……
可以说,大排是同济想要“大庇天下寒士”的江湖气的集中体现了。
吃在同济,还因为同济地处“鱼龙混杂”的曲阳地区。
所谓江湖,就要有容乃大,不仅有食堂这种“名门正派”,更要容得下“旁门左道”的各式小吃。
曲阳路作为上海最具烟火气、最宜居的地方之一,有小吃无数,还有菜市场、超市等便民场所。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3khcvtagizt.jpg
图 | Tetsushi Kimura via Flickr ?
这极大丰富了同济人觅食的内容。
据八几级的复旦校友回忆,在他读大学的时代,五角场地区还是一片荒芜。
他和同学想要吃点好的改善生活,就要走到同济周围去打牙祭。
同济对于他们而言,就是吃香喝辣。
在一零年代,每到夜幕降临,赤峰路校门外就会聚集起众多小食摊子。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ckydkeprhnm.jpg
图|微博摄影师-like一只菠萝 ?
什么麻辣烫、铁板豆腐、烧烤、炒面、卷饼……花样繁多,香气扑鼻,一直营业到深夜。
那一盏盏昏黄灯光留在路边,风雨无阻,不知温暖了多少刚下自习或才结束实验的学生。
现在,流动摊贩已不多了,但同济人诗书酒肉,快意江湖的传统仍在延续。
学校官方开设“同济大排档”,提供各种夜宵:小龙虾、冷菜、四川卤味、烤鱼、麻辣烫、炒菜、烧烤……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0ti3r5q5yyk.jpg
学生们仍然可以喝着啤酒唱着歌,在“最好的年纪”挥斥方遒,畅谈理想和未来。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cmprqc0z5if.jpg
仗剑江湖,有酒有肉,岂能无诗?
如前所述,在大众的刻板印象中,同济多是个不苟言笑的工科男。
事实上,侠气的同济具有诗意的浪漫。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pezdwv0fljr.jpg
图 | 摄影师ONE ?
曾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最为杰出抒情诗人”的冯至先生,就是浪漫同济的代表。
燕子说,南方有一种珍奇的花朵,
经过二十年的寂寞才开一次——
这时我胸中觉得有一朵花儿隐藏,
它要在这静夜里火一样地开放!
—— 冯志《南方的夜》
在动荡的战乱年代,冯先生带着胸中的火焰,投入到爱国救亡的暗夜中。
他用新兴的白话,孕育出中国新诗耀眼而优美的花,不可谓不浪漫。
其实,诗人式的浪漫已深入同济人的骨髓,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
傍晚,会有不少在日常琐碎中忙碌了一天的青年,选择诗意地“栖居”在湖边,在情人坡上,在国立柱下……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kdp4pav3aw1.jpg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3gv3kztdkkt.jpg
图1 | 小恶魔Katrina呦 ?
他们躺在草坪上,仰望星空,探讨诗和远方。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
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 温家宝 《仰望星空》
(贺同济大学百年校庆)
阿城说:“所谓思乡,我观察,基本是由于吃了异乡食物不好消化,于是开始闹情绪。”
多少同济学子在离开了学校之后,吃着仅供续命的外卖,怀念着母校的味道,闹起了思乡的情绪。
我想,此时此刻,作为游子的你也一样吧。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mghnnyk35an.jpg
图 | 王芃芃小仙女儿 ?
参考资料:
1.《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看“世界奇迹”背后的同济智慧》
2.《“十军工,九同济”一说始于抗战》
3.《同济大学与中国军工》
4.《抗战中的同济大学》
5.《同济大学徐祖信:苏州河治理她功不可没,中国经验向全球推广》
6.《姚启明:我是中国第一位赛道设计师,也是唯一的一位》
文字为国馆原创,转载请联系后台和作者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10/11/15/1rj0h3gkjmw.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中国最低调的大学,打下了“基建狂魔”的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