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keyshxj 发表于 2021-8-19 11:31:46

《论翻译》之十

ON TRANSLATION 《论翻译》之十
  原作:金隄   Eugene A Nida
  译出:沈新京
  来源:网上
  请各位批评斧正
  在这些差别中,有些通过完全不同的结构,可以表现在中文里:
  1.约翰责备彼得。
  2.彼得受约翰责备。
  3.约翰对彼得的责备。
  4.彼得的受约翰责备。
  5.?
  6.?
  7.?
  8.责备彼得的是约翰。
  9.受约翰责备的是彼得。
  句子5,6和7将通过句子3和4的译文在中文里表现出来,虽然在英语里,相对应的表达包括极不同的语法结构。但甚至说到那些有粗糙的汉语对等物的英语结构,我们都不应假定,在所有的语境中,翻译都有完整的原文对应物。实际上,不管我们是否利用一种或另一种汉语形式,主要将取决于目的语文本中的所谓“语言流。”换句话说,特定对应物的选择很大程度取决于语篇的整体语境,我们不能为一对一的对应而制订规则。
  如果我们只把翻译规则建立在语法结构的形式上,那么,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困难和异常,因为形式上相同的语法结构可能包含非常不同的意义上的关系,例如,比较下面的英语表达:
  1;The force of habit
  2: The acquisition of money
  3: The city of Tianjin
  4: A city of industry and trade
  5: The woman of the house
  6: A woman of the streets
  虽然所有这些结构都共享“A of B”结构,但各组成部分,A 和B都是很不同的。在“the force of habit”的表达中,B 施加于A,而在短语“the acquisition of money”中,B 是A的行为目标。在短语“the city of Tianjin”中,关系可以表示为“A 是B.”在短语“a city of industry and trade ”中,B是A的特征。
  在短语“the woman of the house,”A 管理B,但在惯用语“a woman of the streets”中,我们可以说A与B 有联系。该短语应该理解为一个词汇条目,大体与单词prostitute(妓女)对等。
  如果我们想尝试一种解决翻译问题的方法,一种基于规则支配我们处理各种语法结构的方法,那么,任务就将是无止尽的,正如机器翻译的经验所显示的那样,并且,结果会是机械的,非自然的,而不是创造性的。只有考虑到更广泛的语义关系的模式,我们才能获得翻译对等物的满意方法,对翻译的“零打碎敲的方法”根本就是不够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论翻译》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