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keyshxj 发表于 2021-7-9 18:54:40

《论翻译》之九

ON TRANSLATION 《论翻译》之九
  原作:金隄   Eugene A Nida
  译出:沈新京
  来源:网上
  请各位批评斧正
  通过翻译最后一行,我们可以产生汉语里更为自然,对原文更为忠实的句子,如
  悠扬悦耳的曼陀林。
  在如He stopped singing和He continued to sing的句子里,在句法上,单词stopped 和continued 是句中的主要动词,但在语义上,它们只是提供动名词singing或不定式to sing的外表,在许多语言里,这样的外表由分词或者甚至后缀表示,例如,在汉语里,相应的概念由有点儿像后缀的小品词表达:
  他不唱了。
  他又唱了。
  如果我们要使汉语里所有的动词与英语里的动词相对应,句子就会变得较为沉重:
  他停止了歌唱。
  他继续歌唱。
  然而,两个句子在命题上可能相等的事实,并不意味着它们有完全相同的意义,如果我们想通过“意义”来理解一个句子的全部意义或作用的话。例如,下面两个句子,先由尼尔森和尼尔森(1975)引述,实际上“意味着”同一件事:
  1.John went from Miami to New York by bicycle.
  2.John cycled from Miami to New York.
  虽然,这两个句子根本就是用来描述同一事情,动词“cycle”表示一种技术上的暗示,稍稍有点儿不同的语言层次,暗示动作也许是习惯性的,或者甚至很专业。这种微妙的差别,在汉语里,通过词汇技巧可以表示出来:
  1.约翰从迈阿密骑自行车到纽约,
  2.约翰从迈阿密骑车到纽约。
  在某种程度上,两个英语句子的内涵差别反应在中文形式上,但在英语里,一个句子有介词短语又有动词,而另一个则没有(介词短语),这种区别在汉语里完全就消失了。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制定一项怎样把英语的介词短语译成中文的规则,在意义的明显差异可以通过不同的结构最完美地表达出来的方法上,我们真地会不得要领。
  在奈达和塔博(1969,p.49)的文章里,列出了九种不同的语法结构,被认为多少是介词上的对等物。那就是说,对于同一件事情,这九种(可能还多)表达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用上:
  1.John rebuked Peter.
  2.Peter was rebuked by John.
  3.John`s rebuking of Peter.
  4. Peter`s being rebuked by John
  5.Peter`s rebukes by John
  6.Peter`s rebukes by John
  7.The rebukes of Peter by John.
  8.It was John who rebuked Peter.
  9.It was Peter who was rebuked by John.
  虽然这些句子可以认为基本表达了各部分之间的相同关系,但当然在重点上,还是有很重要的区别。在有些句子里,重点是在John,而在别的句子里,则在Peter。还在其他的句子里,重点在责备的行为。在最后的两个句子里,特别的重点放在由随后的关系从句所表示的人上。这也是重要的,注意到1.2.8.和9是完整的命题,而3-7只是主题。尽管如此,在所有这些结构中,约翰是责备的实施者,彼得是经受责备的人。

monkeyshxj 发表于 2021-7-9 19:05:28

greet

Will龙卷风 发表于 2021-7-9 20:44:31

外教上课比较活跃,善于和学生互动,也很耐心解答问题,性价比超高的,用手机和电脑上课也简单方便,比以前学习英语可高效多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论翻译》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