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慕雨2017 发表于 2021-6-29 11:20:39

双城记

双城记
  今年的第二本书来自狄更斯的《双城记》,先说点题外话,有时候我说我现在读了什么什么书,而有人却评论说:“我中学就读了”等等的话。怎么说呢,我可能确实不是个爱读书好学的好学生,这点我不否认,我都这么大年龄了才读这些世界名著也很惭愧。但是我仔细想了一下,让我们中学的时候去读这类的名著意义是什么?这类名著的意义在于对现实社会的映射等等,而我们却想让还不懂这个世界的孩子去理解这些?去理解老人的孤寂?去理解盖茨比的爱情?去理解许三观卖血的心理?去理解唐吉诃德是可笑还是可悲?
  好了,切入正题。双城记开篇就是一段耐人寻味的文字: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个睿智的年月,那是个蒙昧的年月;那是信心百倍的时期,那是疑虑重重的时期;那是阳光普照的季节,那是黑暗笼罩的季节;那是充满希望的春天,那是让人绝望的冬天;我们面前无所不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大家都在直升天堂,我们大家都在直下地狱——简而言之,那个时代和当今这个时代是如此相似,因而一些吵嚷不休的权威们也坚持认为,不管它是好是坏,都只能用“最……”来评价它。
  这一段话堪称经典,耐人寻味。
  故事讲的是法国大革命前后的伦敦和巴黎。其实我倒是觉得是一个城和一个院子——巴黎—露西家的院子。
  故事开始与一辆行往巴黎的马车,马车上是英国台尔森银行职员贾维斯?洛瑞,以及另外两个人。洛瑞要去巴黎“复活”一个人。走在山路上突然来了个骑马的送信人叫杰里?克伦彻给洛瑞带来了台尔森银行的信,而他的回信只有两个字—复活。
  而之后洛瑞先生去法国见了一个人——美丽的露西小姐。而他们相见的目的是去解救露西从未见过在十八年前就失踪的父亲——马奈特医生,也是洛瑞先生十八年前的客户。在见到露西的时候洛瑞告诉她,他父亲很可能没有死,而是出于某种未知原因被关进了监狱,最近才被发现,而且现在都他有些不正常。听了这些消息露西晕了过去,这时强壮的普罗斯小姐来帮助了他们。
  为了找父亲,他们去了巴黎来到了德发日(马奈特医生曾经的仆人,是他发现并照顾着医生)的旅店。可是当他们找到医生的时候他却被“关在”房子的阁楼里,并且此时的他除了做鞋就只知道“北楼105号”了,因为那是巴士底狱的一个最黑暗的地方。这也是他们“关在”阁楼的原因。而他们来到阁楼时正有人在参观马奈特医生,这些人的名字都叫“雅克”。经过一番静静的等待以及露西的努力,马奈特医生终于被换醒了一些,不过仅仅是一点点,之后就和露西一起回到了应该伦敦。
  回去之后五年,一件旧日的事找上了他们,一个叫查尔斯达内的贵族少年被以叛国罪起诉的,而她们在五年前见过他。经过审判达内被诬告,而告他的人找了职业做伪证的人,他叫巴塞德,他的职业美其名曰“密探”。当达内被判无罪,所有人都很高兴。这多亏了律师斯特里弗和他的“胡狼”西德尼卡顿,卡顿是个有能力的人,他能帮律师搞定很多很多的事,但他邋遢,放荡,不修边幅且毫无品味的人,他甚至在达内面前调侃露西,他明明知道他喜欢她,此时唯一令他高尚的或许就是他和达内很像吧。
  之后的日子里露西一家和这一帮人成了好朋友,他们是达内,卡顿,洛瑞,斯特里弗,甚至还有为洛瑞跑腿的杰里。
  在之后的故事里我们知道了达内原来是法国的贵族,甚至是侯爵的接班人。可是因为腐败家族犯下的种种罪恶他不屑于继承这一切,而也想他说的那样,在叔叔被“雅克”刺杀后他没有继承侯爵的一切,而是吩咐官家把这些分给需要的人。他真正的姓氏是埃弗瑞蒙德,那个陷害了马奈特医生入狱十八年的家庭。为此在露西和达内结婚后马奈特医生一度在次陷入那可怕的回忆,甚至疯狂的找寻自己做鞋的工具。幸好在老朋友洛瑞的帮助下好了起来。
  这家人幸福的生活着,可是此时的法国正在酝酿一场大暴乱(美其名曰革命)。而德发日的旅店就是地下联络点之一,因为他们都是“雅克”。
  幸福的日子总那么快,达内有了自己的女儿小露西。可就在这时他收到了曾经官家的来信,让他去法国救他。所以,达内瞒着一家人去了法国巴黎,和他一起的还有去处理银行事物的老洛瑞,同时洛瑞还待着他的跑腿人杰里。
  从此,悲剧开始了。到了法国的达内迅速被关进了拉福斯遇,罪名是他是逃亡贵族,在“雅克”新颁布的法律中这样的人都该死。这个时候马奈特医生和露西也来了巴黎,马奈特医生理由自己曾经被关在巴士底狱的经历很快得到了革命者的同情,并慢慢用了很长时间救出了达内。可是就再所有人都觉得没事了的时候,达内又被判有罪,并被带走了,搞他的人正是德发日太太。这下所有人都傻了,但是“胡狼”西德尼卡顿来了,他发现了在此时在为革命者做事的巴塞德,并利用自己的头脑逼迫巴塞德听自己的安排,否则就是他告诉革命者,他曾经为腐败政府做事,之后又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骗过了德发日太太。最终,他,西德尼卡顿,献祭了自己,代替达内被处刑了。而在他精细的计算下,他救了所有人,有的甚至都没有把他当朋友。“北楼105号”代表了腐败贵族的罪孽,而“二十三号”代表了人类伟大的人格。被处刑前,西德尼卡顿心中的那个世界并非乌托邦,但在那时那刻读到这里,我觉得它是最美的世界,因为它是他想要的世界。
  双城记这个名字代表了两个城,他们是美与丑的对比。细节方中写到露西家的时候极尽赞美之词,是那么多美妙与芬芳。而写到那个动乱的巴黎时却是处处充满了黑暗和丑恶,就连环境似乎都跟着一起阴暗诡异。在这个年代里,有盗尸人(杰里),有作伪证者(巴塞罗)而这些其实只是当时的一种职业,多么可怕。而在这动乱的年代里,似乎所有事都是疯狂的。
  在文章中有一段老侯爷和达内的对话在我看来很值得思考。大概就是老侯爷说曾经贵族们有什么什么权利,而达内认为那是不对的。其实还是蛮有意思的,表面上是侯爵和内达的对话,但实际上是封建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话。侯爵说的是上一个时代的封建主义,那个时代里他所说的一切穷奢极侈以及草菅人命都没有什么错,因为没人回去注意下层人,而那是上层社会确实也是靠恐惧来管束别人。而内达显然就是代表了社会主义或者说资本主义了(其实说实话没有太多区别),他认为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应该爱人,都应该靠自己的努力去得到想要的一切,他说的更没有错。其实想想,两个人代表了不同的时代,不管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都存在了上千年,我们绝无法不认同它,它一定有它的合理性,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不再适合新的社会和人格了,再加上有少数极尽压榨的人乱带节奏,所以它被推到了。而本章最后,我们的雅克送侯爵老爷去见死神了,我想代表了旧时代已经死去。
  而文中对爱也做了很巧妙的安排,虽然露西和达内结婚了,并幸福着。可是我想不管是律师斯特里弗还是西德尼卡顿,都能给露西幸福和完美。斯特里弗代表了现实的爱,他有钱有地位,达内代表了圆满的爱,他爱她的一切,而西德尼卡顿代表了超然的爱,就算得不到也愿意付出一切。他们都爱露西,只是他们不同,所以结果不同。其实在西德尼卡顿和露西说出愿意为她付出一切甚至生命时我就已经想到了结果。以至于在最后他一个人默默的来到巴黎之时我就已经舍不得再看下去了,因为我知道他要代替达内去死了。谁才是真的西德尼卡顿呢?是律师的胡狼吗?不,应该是那个向露西袒露心扉的他!是在最后所有人都无法拯救达内之时聪明,缜密,敏锐把所有可能都算尽的他!是最后笑着去面对死刑的他,那个二十三号的他!我想这个世界给他最后的安慰,就是那个和他一起被处死的小女孩,她知道他不是达内,她理解他,她仰慕他,她在最后的最后得到了他犹如主般的慰藉。西德尼卡顿,代表了人性的光辉,告诉我们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人类都有光辉的一面,哪怕它微乎其微。
  文章从开始的巴士底狱到后来的拉福斯狱前后对比,前面关押的是被陷害无辜入狱的平民,而后者关押的同样是些无辜的贵族。就像我前面所说的,这就是人性,当你有了无限的权利,每个人都是疯狂的,报复成了这场可怕革命中最最可怕的词汇。达内刚刚进入拉福斯狱时看到的彬彬有礼真的和这座监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犹如天使在地狱。
  故事以这一群人的角度描写了这场革命中的社会。其中充满了许多极端,龌龊和肮脏。不管是上层社会还是底层社会,只要有了绝对的权利,没有人会明白自己做的是错的。前面侯爷们对小民的压榨和欺凌尚且有限,但所谓的革命者对很多无辜人的杀害却是无限的,法庭只是一个由情绪控制的审判场。而在面对这刀戈四起的时代,似乎所有人内心的丑恶都被点燃了,似乎又是一小波人乱带节奏把这个世界点燃了。面对杀戮和血腥人类疯狂的庆祝着,面对红与黑的残忍人们奔走舞蹈,面对这一场愤怒的狂流,谁又能说“人之初性本善”呢?想想有多讽刺?革命是为了给人们带来安逸的生活,可是这一场革命却在上演这肮脏与血腥的恐怖。有人说革命是革腐败当权者的命,革命本来就需要流血。我不敢说你错了,但是我绝对会让你去多读读书。革命代表的是权力的交替,简单暴力的说,这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没有关系,他们不会去管那些乱带节奏的人,因为他要的只是结果,任何一场动乱都是底层人民的噩梦。而革命真正的原因什么都不是,只是旧的体制已经不适合新的人类思维了,从而时代刮起了一阵风,而这阵风谁也无法阻挡。而文章最后,那个总是因为老婆向上帝祈祷的盗尸人杰里,竟然向上帝祈祷,他期待露西和他们所有人都平安回到伦敦。我想那代表了不关如何的人,他们对美好安逸的向往已经超越了人类的本性吧。
  狄更斯用一个充满了爱的故事,讽刺了这个为了创造美好而血腥暴力的时代,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对战争的理解。我想狄更斯是要提醒当权者不要让这样的事发生,更同样想告诉底层的人们,同样也不要让这样的事发生,因为它远比你想象中可怕一万倍。
  最后,愿这世界不再有动乱,愿西德尼卡顿心中的世界万古长存。

铁汉军魂a 发表于 2021-6-29 12:31:04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个睿智的年月,那是个蒙昧的年月;那是信心百倍的时期,那是疑虑重重的时期;那是阳光普照的季节,那是黑暗笼罩的季节;那是充满希望的春天,那是让人绝望的冬天;我们面前无所不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大家都在直升天堂,我们大家都在直下地狱----与我们今天何其相似。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双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