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分享 发表于 2021-6-14 16:04:28

“端午不插艾,死在大门外。艾叶竟然有这么神奇?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的端午节,大家都很喜欢,这一天,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还要在家门口插上一把艾叶。为什么要插艾叶呢?有一句俗语说“端午不插艾,死在大门外”,这就说明了端午节插艾叶的重要性。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14/16/xsjga1ookbf.jpg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大家知道主要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他为了国家而投河自尽。当然,在历史上,五月初五这一天也发生不少大事,这天也是春秋时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伍子胥的忌辰、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的一天。但还是以纪念屈原最为著名。
端午节插艾叶可谓是深入人心,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这个习俗,为什么要插艾叶呢?艾叶有什么神奇?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14/16/smmzsy5yz2b.jpg
艾叶来自艾草,艾草是菊科、蒿属植物,在我国分布较广。艾草药用价值较高,艾叶可晒成“艾绒”,给,做成艾条用于艾灸。也可作杀虫的农药或薰烟给房间消毒。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14/16/desutanz5nh.jpg
当然,在民间,人们认为艾草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所以,端午节门上插艾草既消毒又辟邪,已成端午节的一项重要风俗。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14/16/gcwmzt0onks.jpg
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个“毒月“,而五日是“恶日”。这个说法可从司马迁《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中可知。
孟尝君,就是出生于五月五日。他的父亲劝他的母亲不要生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也就是,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到与门一样高时,会对父母不利。
《风俗通》也有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14/16/wi4iqgkjos2.jpg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因此,古人把五月初五定为恶日,认为这天是不吉之日。
进入五月,全国进入夏季,正是热气上升,百毒侵入人体的季节,也是夏季各种传染病开始流行的时候。人们把艾草插在门上,用其气味挥驱赶蚊蝇,驱瘟辟邪,以达到驱病防病的目的。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14/16/gy5m0wuncyn.jpg
“端午不插艾,死在大门外”说明了古代人们在端午节这天插艾叶已成习俗,当然,不插艾,死在大门外,显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主要是强调在缺医少药的古代,人们利用植物来抵抗病毒的意识是很强的。
在南方,端午节可不只挂艾草,同时还要挂菖蒲。人们基本上是把艾草和菖蒲捆在一起,插在门的左右,这样一种装饰,看起来还很有仪式感的。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14/16/fwbev3yc5qg.jpg
现在端午插艾已成人们的一种自然习俗了,它的治病防病功能早已被淡化,虽然今天的人们依然在端午节插艾叶,但这就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所以,端午节让我们都来插艾叶,就为图个吉利,图个开心。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14/16/cbs2nhaexro.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端午不插艾,死在大门外。艾叶竟然有这么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