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分享 发表于 2021-6-14 13:15:24

弱者守柔,一种生存之道

强者示弱,这是一种胸怀,他是以坚强的实力作后盾,也是臣服弱者的一种方法。
弱者守柔,是弱者面对强者的一种生存之道。
《淮南子·原道训》:“欲刚者,必以柔守之;欲强者,必以弱保之;积于柔则刚,积于弱则强;观其所积,以知祸福之乡。故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之敝。”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14/13/vvygyedegqd.jpg
弱而不小,柔而不软,真正的弱小和软弱是渺小而没有价值的。所谓弱者是实力暂时不如强者,处在成长期的弱者。在与强者的互动和周旋之中,必须示弱求存,守柔求存,忍让求存。
存在的东西是有生命的,存在的东西是环境和条件所允许的。而柔弱就属于生存的一类,刚强和狂妄就属于死亡的一类。刚强可以击败不如自己的对手;柔弱可以击败超过自己的对手。只有存在,才能在渐渐地时间积累过程中求得发展,求得强大,求得彼消此长。弱者以柔弱的姿态,以忍让的品质,“藏于不敢,行于不能”,不为先唱,低调处事,谦和为人,以柔克刚,不与强硬碰硬,避其锋芒,蓄势而发而成大业。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14/13/3ddgamgcncg.jpg
卧薪尝胆,俯首称臣,二十年后旌旗飘飘,铁马秋风,这是勾践示弱守柔、忍让求存、终成强者的胜利,成就了春秋时中原大地的最后一个霸主。
三国时的公瑾意气风发,名贯四方,“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周瑜的威震四方,“既生瑜,何生亮?”这是一代英才临终时的哀叹,不愿示弱守柔的周瑜必定只能在历史的激流中流下一个让人惋叹的浪花。
四面楚歌,血染乌江,这是一代壮士最终的结局。战绩辉煌,雄踞中原,这是一代勇士曾经的荣耀。不肯示弱,豪气冲天的项羽用生命和江山换来义勇,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抹下无奈的一笔。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14/13/ow22ddkpsmi.jpg
历史上的刘邦是一个示弱守柔求存而成功的典范。楚汉相争,刘邦的实力开始根本无法对抗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甚至被迫投归项羽门下,“鸿门宴”更是低三下四忍让守柔求存,才免了被灭的灾祸,得以被封汉王而据蜀地,因此获得了发展的根据地。当他养精蓄锐有了和项羽对抗的实力之后,这才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开始了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楚汉战争。
刘邦示弱守柔求存,在内部亦是如此。大将军韩信用兵如神,汉王朝大半个天下都是依仗他打下来的,当韩信恃功傲慢邀封齐王的时候,刘邦慨然应允,对韩信示弱示宠,使刘邦稳定了政权内部,开创了刘邦的汉家王朝。刘邦在天下稳定之后,记起了韩信曾经的张狂,假吕后之手而杀了他。最终实现了弱者为王的成就。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14/13/xv4krhmj3h0.jpg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平常恃强者最终都归于失败。示弱守柔求存又胸怀大志之人最终大都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究其原因在于社会能动性比拼和相互利用的社会实践中,人性的本质是自我的,恃强张狂者本身理性的缺乏,无意中就损害了社会环境,对社会环境中的他人造成一种伤害,这必然会引起环境的对抗与反感。当这种环境的力量构成合力的时候,个人的实力再强也都无法实现抗衡,于是失败的结果也就不可避免了。而示弱守柔求存,客观上就是对社会环境的一种利用,使他人感觉到自身的重要,于是对弱者产生好感甚至依赖。实现弱者力量的整合,这是弱者守柔求存的根本原因。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14/13/nmq0bjoml0l.jpg
图源网络
刘邦最终打败项羽,说明前者较之后者事实上更为强大,尽管项羽可以力拔山兮气盖世,其实不过是一介勇夫;尽管韩信领兵多多益善,而刘邦带兵的能力不过千人,但是他善于用人,心思缜密,大智若愚,示弱守柔,所以这两个人都不是刘邦的对手,而刘邦才是真正的强者。
治国安邦平天下是这样,修身、治家、立业又何尝不是如此?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14/13/0r1skaq424j.jpg
2012年2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弱者守柔,一种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