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分享 发表于 2021-6-14 13:12:36

小松原道太郎:日本关东军在“诺门坎战役”前线的最高指挥官

提及日本和苏联之间爆发的“诺门坎战役”,就不能不提到日军第二十三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中将,此人是日本关东军在诺门坎前线的最高指挥官,在与朱可夫率领的苏联红军对抗中惨败,最终不得不以日本帝国军人独有的方式切腹自杀。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14/13/mtya2m45cv0.jpg
小松原道太郎
小松原道太郎(1886—1940)是日本神奈川县人,1905年11月25日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8期步兵科,其毕业时正值“日俄战争”结束不久,因日本取得战争胜利而举国欢庆,致使军国主义思潮日趋高涨,在社会上掀起一股从军热潮,小松原道太郎在其服役的第二年就晋升陆军少尉。
1912年12月13日,小松原道太郎以中尉军衔考入陆军大学校,与矶谷廉介、冈部直三郎、河边正三、东条英机、大岛浩、今村均、本间雅晴、横山勇、饭田祥二郎等人为同期同学,及至1915年12月11日毕业时,今村均名列首席,河边正三、本间雅晴等人为优等,而小松原道太郎则无缘进入该期“军刀组”。
小松原道太郎从陆大毕业后,被分配至参谋本部第二部俄国课俄国班从事对俄情报工作,并于1919年9月10日被派往俄国首都莫斯科,担任日本驻俄国大使馆陆军副武官辅佐官,专门从事情报收集工作,由此成为日本陆军中的“俄国通”,1921年7月又调回参谋本部,并于1922年2月晋升陆军少佐,1924年底出任参谋本部欧美课班长。
1925年8月,小松原道太郎晋升陆军中佐,期间回到陆军大学校进修并留校担任军事教官,1927年2月又被派到莫斯科,担任日本驻苏联公使馆陆军副武官,期间于1929年8月晋升陆军大佐,并于1930年4月被召回日本。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14/13/mq122o3hcbk.jpg
小松原道太郎
1930年8月1日,在本年度例行人事调整中,小松原道太郎出任第一师团第2旅团步兵第57联队长,该联队驻地在佐仓,因此也被称之为“佐仓联队”,当时担任师团长的是真崎甚三郎,此人是日本陆军“皇道派”的领袖之一。
1932年4月11日,“俄国通”小松原道太郎被调到关东军司令部,接替土肥原贤二出任哈尔滨特务机关长,这个机构是曾担任关东军司令官的武藤信义,为了侦知俄国政治、军事情报及策反旧俄人员而设立的,松井石根、泽田茂、百武晴吉、土肥原贤二、富恭永次、秦彦三郎等人都曾担任过哈尔滨特务机关长之职,小松原道太郎在任内曾精心撰写了《如何与苏军作战》的一文,引起日本参谋本部的高度重视,被印刷成小册子发放到日本关东军各级指挥官的手中。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14/13/ug5zig4p44r.jpg
中苏蒙地图
1934年8月1日,小松原道太郎被调回参谋本部并晋升陆军少将,当年底即被派到日军第十师团担任步兵第8旅团长,其时担任师团长的是建川美次中将,“二.二六事件”之后不久,小松原道太郎又被转任近卫师团第1旅团长,担任东京地区的警备和卫戍任务,当时担任师团长的是香月清司中将。
1937年3月1日,小松原道太郎又被调回关东军,出任第二独立守备队司令官,该部下辖6个独立守备步兵大队和1个作业队,主要任务就是守备北满和南满铁路沿线,并于当年11月1日晋升陆军中将。
1938年7月7日,也就是“七七事变”爆发的当天,小松原道太郎出任日军第二十三师团长,该师团于1938年4月4日在日本熊本编成,原本是要投入到日军华北方面军作战序列的,作为日军在占领区维持治安使用,但是因为原来驻守在海拉尔的日军骑兵集团被抽调到华北战场,为了弥补骑兵集团留下的空缺,因此日军第二十三师团就被派往海拉尔,担任海拉尔地区的警备任务,隶属于日本关东军作战序列。
日军第二十三师团为三单位制师团,下辖第64、第71和第72三个步兵联队,由第23步兵团司令部统领,师团司令部直属搜索第23联队、野炮兵第17联队、工兵第23联队、辎重兵第23联队、独立野炮兵第13大队及卫生队、通信队、制毒训练所、兵器勤务队、病马厂、防疫给水部,第1野战医院、第4野战医院,总兵力约15000余人。
1939年5月11日,在中国与蒙古国境交界的诺门坎地区,有十几名蒙军骑兵越过哈拉哈河到“满洲国”境内放牧并巡逻,伪满国境警备队认为是越境挑衅行为,于是立即进行驱赶,蒙军骑兵被迫退回哈拉哈河西岸,翌日又有60余名蒙军骑兵再度进入这一地区,又一次引发双方冲突。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14/13/dlxzo25miwi.jpg
日军骑兵
针对蒙古骑兵的越界行为,小松原道太郎遵照关东军早前制定的预案,立即向诺门坎地区派出以第二十三师团搜索队为基干的先遣部队,由东八百花中佐率领,因此也被称之为“东支队”,当“东支队”抵达国境线附近时,蒙军已经不见踪影,当“东支队”回到海拉尔时,蒙军又出现在国境线附近,如此反复无常的挑衅,令小松原道太郎十分恼怒,遂在“东支队”的基础上,又增派步兵第64联队编成“山县支队”,并由第64联队长山县武光大佐统领,再次赶到诺门坎地区附近。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14/13/fewdlbdfy0w.jpg
日军在行军途中
自1939年5月21日开始,日军与苏蒙军发生激烈的武装冲突,由于日军长期在士兵中灌输日俄战争中取得的胜利,大都认为苏军不堪一击,但通过双方激战,才知道苏军的力量非常强大,尤其是在坦克和火炮力量上,苏军比日军强大的太多,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也不是徒有虚名,日军与苏军在诺门坎区域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14/13/21xmzjyd4tt.jpg
日军推陷入泥潭中的汽车
1939年8月4日,日本参谋本部为应对诺门坎战役而组建了日军第六军,紧急调荻洲立兵中将出任第六军司令官,其司令部设在海拉尔,该军下辖小松原道太郎的第二十三师团和第8国境守备队,还配属了日军第1战车团,第1战车团辖2个战车联队和1个炮兵团,团长为安冈正巨中将,由小松原道太郎担任诺门坎前线指挥官,此外还有安井藤治第二师团和国崎登第七师团也划归第六军指挥,只是这两个师团当时远离诺门坎地区,一时无法投入作战。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14/13/gxjy4wgcn3v.jpg
日军轻型坦克
苏军统帅部派第57军军长朱可夫到诺门坎前线指挥作战,日苏两军曾在蒙古草原展开了一场坦克大战,结果日军的轻型坦克根本不是苏军重型坦克的对手,日军偷鸡不成而损失惨重,但苏军的损失也不小,自8月20日为战役转折点,苏军由守势转为攻势,将日军打得狼狈不堪,日军也再无还手之力,主动撤离了诺门坎地区,日军作战主力第二十三师团被歼灭11950人,伤亡率达到了79%,几乎被打残了,而苏军也是损失惨重,消耗了大量的战略物资,才取得了小胜。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14/13/a25oizlw4ty.jpg
日军还使用了细菌武器
诺门坎战役之后,日本陆军高层从此就断了实施“北进计划”的念头和计划,并在战后追究战败责任,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大将、第六军司令官荻洲立兵中将等人均被撤职,而诺门坎战役前线指挥官小松原道太郎却并没有受到处罚,于11月6日调回关东军司令部任部附,直到翌年1月29日被转入预备役,三个月以后被授予一等旭日大勋章。
小松原道太郎率领的日军第二十三师团,原本是担任边境守备任务的,但却意外担当起“诺门坎战役”的主力,尽管在与苏军的对抗中惨败,但也让日本陆军高层认识到苏联并不是好惹的,从此断了“北进”的想法,也算是在战略上赢得了“胜利”。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14/13/zhqb0dmaazd.jpg
几个日军军官在前线
小松原道太郎与荻洲立兵、植田谦吉等人,都因“诺门坎战役”失败而被终止了军事生涯,由于小松原道太郎是直接当事人,因此深感战败的耻辱,有损于日本帝国军人的荣誉,在这样一个思想压力之下,与其怀着负罪感苟活,还不如以了断自己,已维护日本军人的荣誉,遂于1940年10月6日跑到日军第二十三师团阵亡官兵墓前剖腹自杀。
此后,日军大本营彻底放弃了“北进计划”,并开始筹备并实施“南进计划”,并在一年多以后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松原道太郎:日本关东军在“诺门坎战役”前线的最高指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