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分享 发表于 2021-6-14 08:28:50

【原】「中年」转行如何才能成功

春节后是换工作的高峰期,有同学说自己想转行,但不知道怎样转。我不是一个典型的职场人,虽工作多年,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创业。刚毕业一年半有一次大转行,创业后方向也有一次大改变。我就结合这两次个人转变经历和从书中学到的方法谈谈,对想转行的读者或许有一些启发。
在今天这个飞速变化的社会,很少有人一辈子只从事一个职业。大多数人平均会在三个不同的组织中工作,要经历一次对自己人生非常重要的职业转变。
相对来说,学校毕业两三年内,转行较容易。这时职业积累少,也没什么负担,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工作不爽就裸辞,换个行业重来。我第一次转行就属于这种情况,毕业后在现场做施工管理,但实在不喜欢晚上陪甲方监理吃饭喝酒,开会被烟熏得想吐的工作氛围。
而只要做这个工作,就离不开这些事,这是工地管理的日常。在学校我就对互联网感兴趣,也学过相关的知识,上班看杂志也嗅到互联网行业在飞速发展。在没想好要干什么时,就从天津辞职到中关村。几经周折,在积蓄快要见底时,才找到了自己想做的工作——在一家创业互联网公司做产品。
如果你刚工作一两年,转行不用想太多,年轻试错成本低,裸辞也没问题。但是如果工作5、6年了,已经积累了技能、人脉、资历等,转行就是一件大事,需三思而行。
标题中的「中年」并不是年龄决定,而是说职业上有了积累,转行要放弃的东西会比较多。如果一个人18岁工作,在一个职业上工作5年,虽然只有23岁,这个时候转行就是「中年」转行。
工作5、6年的人通常也组建了家庭,有孩子抚养,有老人要照顾,可能还有房贷,财务方面抗风险能力低。折腾不好,生活品质会下降,心理压力也不小。
这篇文章想要解决的问题是,有职业积累的人如何才能低风险转行成功。我将回答这三个问题:
要不要转行
转到哪里去
如何转行
1.要不要转行所谓转行,就是改变当前从事的行业。鲁迅弃医从文是转行,陈独秀从办报到北大当教授是转行。转行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当前行业无法施展自身才能
对当前行业收入不满意
在当前行业中找不到意义
这是三种个人原因,还有就是外部环境引发的被动转行,比如需要平衡家庭和工作,地理因素(由一线城市到三线),行业萎缩裁员,不得不进入一个新的行业。知乎这篇有近千人回答的问题就属于被迫转行。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14/08/o00tx2ircfi.jpg
转行也可以发生在公司内部,当新的工作内容跟原工作变动较大也算转行,比如一个程序员,去做产品经理。
所以,转行有两种,一种是所转的行业跟原来从事的工作在客户群、工作方式上有关联,这是小转行,程序员在公司内部做产品就是小转行。还有一种就是转到一个跟原来做的事没有关系的行业,就是大转行,比如一个老师去B站做UP主,就是大转行。
大转行是人生的一次职业重启,需要放弃原来的技能、资历、人脉等,进入一个新的工作网络。收入一般呈U形——先急速下降,然后才开始回升。
如果你当前的财务压力比较大,转行就要慎重,跳槽(依然从事目前的行业,只是换一家公司或者单位,并不放弃原有的知识、技术基础)可能是更好的方式。
有时候转行问题可以通过跳槽解决,你不喜欢当前的工作,可能就是因为不喜欢你的老板,这个时候跳槽到另一家公司继续做当前的工作就好了。或者进行一次内部的小转行,你的工作方式,人脉都能保留下来。
总之,就风险来说,跳槽 。但大转行对个人潜力开发大,成长也更快。
就我的例子来说,我从施工单位到互联网行业,前两个月是零收入,住在中关村地下室,一边学习,一边投简历。应聘后前几个月的工资也只有原来的一半。
创业由电商切换到教育,也是换了一个新领域,原来的客户、供应链、人脉、技能都用不上,需要从头开始。
短期来看,转行对收入影响很大,要提前有个心理准备。(使用我后面谈的渐进式方法,能减少这种影响)
排除收入顾虑后,假如你还是确定通过转行开启一段新的人生,接下来我们需要回答转到哪里去。
2.转到哪里去传统的做法是要周密的规划,首先确定职业目标,制定职业发展策略,然后实际行动,一步到位,转行成功。
这个做法有一个前提,就是每个人都有一个「真实的自我」,转行需要通过分析反省,发掘出这个「真实的自我」。
可真实的自我并不是固定的,也无法通过分析而发掘,正如山本耀司所说:
自我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只有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不断分析容易陷入决策瘫痪,了解自我的更好方式不是反省,而是行动,通过不断试错,体验各种人生来塑造新的自我。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马库斯(Hazel Markus)提出 「可能的自我们」概念,这个「可能的自我」有很多,可以是:
希望我:希望自己达到的自我;
预期我:预期自己能达到的自我;
恐惧我:害怕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自我。
过去已成定局,现在和未来有无限可能。可能的自我立足于现在和未来,你要去尝试各种可能性,去塑造一个自我,这个自我取决于目前的环境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恐惧。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14/08/czk4swawxbi.jpg
五年前,我无法想象今天做的事情——教人怎样高效学习,改变行为,培养习惯。今天的这个自我不是规划出来的,是通过不断试错,与环境碰撞出来的。
耶鲁心理学博士埃米尼亚·伊瓦拉(Herminia Ibarra)认为,将传统的「先计划后行动」调整到「先行动再计划」的模式,以行动为导向,让我们转行更容易成功。
她的这个方法是一种系统试错法。不要提前思考和规划自己喜欢什么,而是先行动起来,尽可能尝试各种各样的工作,看自己在哪个方向上可塑性更强。
伊瓦拉提供了一个工具叫做「现实可能性列表」,比如有个职业经理人,用这个工具将心中觉得喜欢的工作,或可能想要成为的身份都列出来:
成为一个顶级公司的财务总监
做维护投资人关系的工作
成为一个私人银行的艺术品顾问
跳槽到一个公司做经纪人
会学校学习语言学历史
……
这些跨度很大吧,跟我们做头脑风暴一样,不要限制,不要评判 ,将各种可能性列出来,然后选择一个个来尝试。
需要全力以赴的尝试吗?这样风险太大,不喜欢,你就没有了退路。
控制论有条重要原则值得每个人记住:
不要最先尝试会削弱你控制能力的选择。
你辞职,all in 就是削弱了你的控制能力。更好的做法是小范围低成本试错——你要保留当前工作,在工作之外寻找机会来体验你想做的事。
3.如何转行转行要行动导向,特别是个人的主动转行更要「稳」字当头,不能一头热血,贸然辞职。我以前分享过个人发展模型,用来指导个人转行也是适用的。这是一个渐进的、进两步退一步的缓慢过程。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14/08/0xvje5djag1.jpg
个人发展矩阵有三个区域,我们可以形象的理解成碗里,锅里和田里。
碗里:核心区,你当前的工作。
田里:大转行,与你当前工作毫无关联的行业。
锅里:小转行,相关行业。你的客户、工作方式不会丢。
在开始转行时,我们往碗里分配70%的时间,注意力等资源,往锅里分配20%,向田里分配10%,然后根据实际进展,不断调整这个比例。
在试错的同时,找曾经有过相同经历并了解自己尝试方向的人做导师,建立新的社交网络和专业团体。只有当我们发展出新的人脉关系,获得更多支持,转行才能成功。
这是一种自然的,渐进式的转行,是通过积累量变实现转变。村上春树写小说前经营酒吧,有了写小说的念头后,他也没有全职写小说,而是白天经营酒吧,晚上写小说。直到小说出版,获得了不错的销量和评价后,才卖掉酒吧,全身心投入小说创作。
转变身份从外部来看,转行是换了一份新的工作,但更深层次是个人身份的转变。这个转变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完成,伊瓦拉说身份的转变可能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她写道:
在新的可能的自我刚刚开始形成时,往往不会被我们注意;但随着他们变得越来越形象、具体,他们会挤占旧有自我的空间,使得我们不得不开始对两者进行一番比较。我们无法轻而易举地抛弃自己过去的(虽然可能已经过时的)职业身份。
这些旧有角色会无时不刻地提醒着我们长期以来对于事情的轻重缓急的和整个世界的固有看法。要想在转型的路上走得更远,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这些固有的观念。
这一步会走的非常艰难。因为一旦进入转型的初期(离转型成功还早),各种不同的自我就会不停地打架,这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渡阶段。
而要顺利度过这个阶段,就需要用行为去强化这个新身份:
你每天写作——你是一个作家
你每天做视频——你是一个UP主
你每天谈客户——你是一个销售
每一次行动,每个一个习惯的形成,都是为你的新身份投票,加强你对这个身份的认同。
转行不只是换一份工作,而是借助改变工作让自己进入人生新阶段,以一种全新的身份生活,这才是转行的根本意义,祝你转行成功!
欢迎扫码加入知识星球,就关于个人改变碰到的问题来提问。
参考资料:《转行》,机械工业出版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中年」转行如何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