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分享 发表于 2021-6-14 08:28:08

【原】经验、学历、能力不转化为生产力,老板凭什么给你加薪?很现实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14/08/s3eiy4320bf.jpg
驱动无力的绩效考核给员工加薪,凭什么?凭能力?之前就已经被我否决了,我说不要凭能力因为能力是隐性价值。凭经验,经验不转化为生产力,经验也没有太大的用,那你让他评考核,很多企业都用考核作为加薪的依据,之前讲的那个出口型工厂也是这样的,每个月做考核,然后把它积累到年度考核出来之后跟年终奖挂钩,年薪挂钩,跟下一年加薪的幅度比率来挂钩,这是一个很大的一个错误。为什么企业要借用考核来加薪?第一、时间差的问题考核是考核员工过去的表现,我们年度考核是不是考核上一年的表现?但是加薪是干嘛?是基于未来的表现。加薪理论上应该基于未来的表现,因为加薪假如我们今年一月份二月份总共每个月加五百,其实就增加了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本。我们再来看去年每个月,你发一百万的工资,如果加薪百分之十,今年开始你就变成一百一十万的工资,可是这个员工的表现是什么?去年表现好对吧,这是一个很大的逻辑性错误思维,我叫时间差。
我强调要把时间调得刚刚好,员工这个月有好的表现,你用KSF激励员工,这个月你把销售额、毛利额、成本率、费用率、员工流失率、退货率、合格率、损耗率、交付率你把这些指标做好,你把这些业绩数据做到位,做出好的结果和效果,我这个月就兑现你的奖励,给你加薪,既不面向过去,也不单一的面向未来,而是直接面向当下,而且能够拿多少加多少,完全取决于员工自己,这是KSF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第二、我反对说用考核来加薪,力度比较差考核的力度很差,因为考核加薪力度一般都不大,因为我们过去很多企业的考核都是传统的评估式考核,它的特点是什么呢?我看不到你做出的结果,而且你做出的结果是评估出来的。并没有反馈在绩效和业绩上,我们这么想一个概念,有两个部门考核,我去一家企业看到这么一个很反常的现象。一线部门考核分数六十分,因为一线部门大部分是考核业绩。二线部门考核全是九十五分,注意:比如考什么计划达成率、培训达成率、流程完善率、制度建制度建设达标率、就这些这些指标,你们看二线的指标,管控性很差。他设定的这些指标全是自我管控性很强,我用四个字形容:叫“监守自盗。”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14/08/3rzvje5c0cp.jpg
什么意思?这个指标能不能完成,我自己可以约束它,高和低、好和坏、多和少,我有很大的监控,你比如说计划达成率,我把计划写少一点,我把计划写简单一点,然后我把计划做的表面一点,我都算达成了,都算我完成了,所以你会发现这种现象是存在的。所以这种考核你问问老板,一线的考六十分,自然要扣减工资,而且拿九十五分,老板给他加工资,愿不愿意?他指定不愿意的,还有年度考核和年度考核完了以后,老板一看今年业绩不怎么样。但是每个人都考核有九十分、一百分,还我要给他们加工资,这个也不现实,所以我讲它力度很差,周期太长。现在很多企业考核加薪基本上都在半年一年以上的周期,刚才讲周期太长,激励性偏弱。而且员工的认同度很低,因为我们过去的考核不是偏向于数据,结果、效果等激励,很多的考核都是主观化、评估化、然后能力化、经验化、表面化的考核,你把分值拿出来,员工不满意,认同度很低。
比如AB两个员工,一个领导给他评分,打分因为领导有的时候对分数还有调整权,领导喜欢A不太喜欢B 结果B的分值还高一点,老板觉得不对,他认为A 要好一点,他的意思决定考核结果的概率是很高的。老板说不行,我要把A的分数调高一点,所以他要调一下权重,调完之后A的比B 高了,那么最后B 就不满意了,分值假如你公布,很多企业是不敢公布的,因为公布就会带来很多的攀比性。B听完之后,一看不行,老板这个很不公平,其实我有很多地方做的很好,有很多做的比较优秀,所以你会发现很多考核激励的一部分人,但是又打击了另一部分的人,这就是很多企业不敢做绩效考核,最大的原因就在这儿。考核最大的价值在于激励,所以选对模式很重要,如果你选对好的模式,让员工为谁干,为自己干,让员工得到的结果是由自己来决定的,而不是领导决定的。如果领导来决定,他一定会打击一些人。
员工都在攀比,他总觉得自己很努力,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做得好,总觉得自己应该获得更多的认可,他总这么认为的对吧?其实可能这个领导也没错,他可能也是基于一个客观的考量,但是员工不这么想,员工会永远看到自己的优点,而且会放大自己的优点,最后对这样的评估或者工作考核的结果,他的认同度一般都不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经验、学历、能力不转化为生产力,老板凭什么给你加薪?很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