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分享 发表于 2021-6-3 16:02:47

这本最有力量感的书,帮你解锁真正的自由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03/16/pmxd45tp3a4.jpg
这是我的第62篇原创
   +
我们阅读,我们成长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03/16/g5m4yruf2xo.jpg
      你敢                  被讨厌吗?
我们每天都在
重拾自己再重新出发的路上
用阅读为职场人赋能
知名音乐制作人海峰,纵身一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40岁,只因他是“微笑型抑郁症”患者,表面看起来阳光外向。但内心的压抑最终没有放过自己。
离婚一年后,昔日女神阿娇胖到140斤,从小没被爱过的她,一生都渴望爱,想紧紧抓住爱,特别害怕失去爱,以至于为了留住爱情,曾经不惜一切代价。
这些是明星的生活,而普通人的生活,可能就更为艰辛。
人生有三大难题:交友、工作以及爱。
既然是三大难题,那我们99%的问题也都出自这里。如果生活没有一个好剧本,那我们凭什么活出好人生?直到遇到了这本书,我似乎找到了答案。这本书就是《被讨厌的勇气》,作者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03/16/ygmi1xckb0d.jpg
听说买这本书的人很多是因为喜欢它极具个性的书名,而我,是为了这8个字:两面、关系、拯救、改变。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利他精神,鼓励我们要多替他人着想,但是这本书却颠覆了我们的传统观念:过度替他人着想,太在意别人的感受,反而会给自己带来烦恼。
为什么本书有这样的主张呢?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是心理学家阿德勒思想的传承者。阿德勒最初是弗洛伊德的同事,后来他反对精神分析学说,创办了个体心理学,所以这本书也可以看作是对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解读。
01关键词1:两面
[收藏级金句]你的不幸,都是自己选择的。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03/16/nlk2nc1wwym.jpg
最近这几年非常流行一个词“原生家庭”,搞得好像原生家庭就是万恶之源。
比如,小花很自卑不敢与人交往,也不喜欢自己,整天把自己关在屋里,很多人都会说,这是原生家庭惹的祸,父母不爱她,让她觉得自己不够好。
这其实就暴露了我们的一个思考惯性,但凡遇到问题,都先找原因。如果要找原因,那么很多问题都是可以找出原因的,但它不一定是我们自己能控制的,也很难摆脱。
一句话总结:人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一切都是由外界因素决定的,这是A面”原因论”。
然而本书作者却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小花自卑,不敢与人交往,就创造了把自己关在屋里的问题;为了解决写作没人看,就创造出追求完美,不是我不会写,而是我想等写到最好再给人看。
一句话总结:为了达成某个目的,为了得到想要的结果,而创造出的借口,这是B面”目的论”。
原因论和目的论就是AB两面。如果你总处于A面的思维,那你就总是在不幸的频率;如果你切换到B面的思维,那你就会远离不幸。
所以,你的不幸,都是自己选择的。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03/16/oszohcovyra.jpg
我们再来看另一个例子,加深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小花失恋了,为什么失恋呢?因为男朋友嫌她太胖。于是,她抱怨她母亲成天给她做好吃的,抵抗不了美食的诱惑,并立志要一个月瘦10斤,让男朋友回心转意。
但是,立志这件事很容易今日立明日倒,小花下定决心要减肥,而且也知道男朋友对自己很重要,但闺蜜一个电话打来,没忍住,就跟着出去吃宵夜。回到家又开始后悔,并抱怨闺蜜不该打给她。
你看,吃不吃宵夜,是小花主动的选择。这里有两个消息,一个是坏消息:过去不正确的暴饮暴食造成的肥胖,是无法改变的;一个是好消息:未来,你是可以控制的,你是有的选的。
不要再把自己绑在坏消息里,想要得到一个好未来,必须跳出原因论,才能重新掌控人生。
关键词2:关系
[收藏级金句]无论过去发生什么,都和今后的人生没有任何关系。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03/16/nk5x4gmz0b4.jpg
如果学校老师不喜欢你,你要不要退学?
如果你爱的人永远都不会爱你,你会不会想死?
如果你的父母不爱你,你会不会想跟这个家彻底决裂?
如果整个世界都不待见你,你会不会想死?
在所难免,我们都活在关系里,就像我们在海里游泳,关系就是海浪,要么欢腾的追逐海浪,要么被海浪拍倒在沙滩上。
喜欢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不。
蒋勋说:生命里第一个爱恋的对象应该是自己,写诗给自己,与自己对话,我相信,这个生命走出去时不会慌张。
蔡康永说:被喜欢不重要,不要把喜欢当作一个至高无上的标准。
杨天真说:把自己当回事,我不行,不可怕,虽然什么都懂,却依然天真。
伍迪·艾伦说:欣赏和喜欢你拥有的东西,而不是你没有的。
大张伟说:想自由,就要有被讨厌的勇气,我宁愿别人不喜欢我,我也要喜欢我自己。你越是希望别人喜欢你,你就越不喜欢自己。
阿德勒说: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想要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活。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烦恼?是因为我们对它的解读。
你把喜欢看得太重,或者你错误的解读了他人的意思。此刻,我们最该做的是什么?是转念:课题分离。
这本书与阿德勒的核心观念“课题分离”一脉相承,就像我们常听到的那句话:我爱你,那是我的事,与你无关,接不接受是你的事。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03/16/ds2ceslyn4w.jpg
同理,信任别人是你的课题,但是,如何对待你的信任,那是别人的课题。如果不分清边界,就很容易变成把你的想法强加于人,那就变成干涉他人了。
“不想被人讨厌”是我的课题,但“是否讨厌我”却是别人的课题。
在人际关系上,别人如何评价你,你根本无法左右。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才会不断寻求别人的认可。对认可的追求,才扼杀了自由。
正是由于不想被任何人讨厌,才选择了不自由的生活方式,换句话说,自由就是不再寻找认可。
不去干涉他人的课题,也不让他人来干涉自己的课题,这就是阿德勒思想的光芒万丈之处,也是从理解了这一课题分离的法则后,我才学会了不必刻意去满足他人的期待,也不必为自己的期待得不到满足而烦恼。
简单来说,我们要学会分清一件事到底是谁的责任,不要把属于别人的责任背在自己身上。
如果我们能正确的理解课题分离这个观点,就不会再担心得不到别人的认可,而阿德勒认为最理想的关系,大概就是:做要做的事,但与你无关。
关键词3: 情 绪
[收藏级金句]你的情绪都是有目的的,人发怒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别人。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03/16/cllieq1f4rq.jpg
阿德勒认为情绪都是有目的的,你的情绪受制于你的想法,而你,受制于你的情绪。
情绪有目的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之前看过一部电影《Lady bird》,bird是影片中的女主,一个处于叛逆期的高中女生。
其中有一个场景,bird小姐姐从试衣间出来,满心欢喜的试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可是,她母亲嫌弃她身材和体态不够好,接下来这段对话触动到了我:
bird小姐姐:“我希望你喜欢我。”
bird小姐姐母亲:”我当然爱你。”
bird小姐姐:“那么,你爱我,可你真的喜欢过我吗?”
bird小姐姐母亲:“我希望你可以努力成为那个最好的你。”
bird小姐姐:“如果这已经是最好的我了呢?”
bird小姐姐母亲对她流露出一种情绪:不满,这个不满是有目的的,什么目的呢?为了控制她,成为自己理想中的女儿。
回观现实生活,这两年流行一个词“容貌焦虑”,焦虑也是一种情绪。
有些小姐姐在我看来,本来颜值就已经可以打90分了,但她们对自己仍不满意,有些女生为了保持骨感身材,吃点东西就去催吐;还有些女生对整形上瘾,欲罢不能;甚至最近还听说有为了瘦腿切断神经的。
有网友评论,离开了美颜相机,感觉自己整张脸都是一个错误,真的令人细思极恐。
那么是谁在制造容貌焦虑?当然与各大众传媒的潜移默化脱不了干系,但是,最终的制造者还是你自己对美的定义以及你对自己的接受度。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演变至今,就是“认知心理学”派,认知心理学更加关注人的潜能和价值的人本主义学派,核心观点是:发生什么不重要,怎么看待这些事才重要。
作者说马上就能获得幸福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决定我们目前幸福的,根本不是过去发生过什么,也不只是此刻拥有什么,而是我们赋予它的意义是什么。
如果还不能理解什么是意义,那换句话说,人的幸福来自于贡献感,来自于他人对你的需求,来自你始终有一个理直气壮的价值在那里。
幸福是一种主观的感受,所以人人都能获得幸福。
关键词4:改 变
【收藏级金句】:你之所以不能改变,是因为你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03/16/adumbaikhnq.jpg
很多人都说,改变是一个件好难的事情啊!但是,改变真的很难吗?并不难,改变的权利本来就在你手里,由你说了算。
不改变只是一种借口,用来控制影响别人的手段,人一直盯着自己缺点不改变,就是想利用这个缺点达成自己的目的。怎么理解这段话呢?
书中提到这样一个人,他梦想着成为小说家,却一直没有写出什么作品。他的理由是工作太忙。但真的是这样吗?
他不过是希望通过一直不行动的方式来保留“如果做的话我也可以”的可能性,这样就不用被他人评价,避免面对可能拙劣的作品。
一个成绩的不好的人,难道不知道提高成绩是一件好事吗?
一个经常被家暴的女人,难道她不知道家暴不好吗,他不知道拳头打到身上的疼痛是多么清晰,多么具体吗?
一个穷人,难道不知道有钱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吗?
他们都知道,但是他们依然下定决心“不改变”!
20%的精英带领着世界前进。
20%的人秀减肥经验给80%的学习。
20%的人创造着公司80%的利润。
80%的人,下定决心选择“不改变”。
二八法则永远存在。
“你对现在的生活,感到满意吗?”
这是埃伦马斯克经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正是这个自问,促使他不断进取。所以,人都是可以改变的,只不过我们自己选择了不改变,也许还在经常下定决心不改变。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03/16/3gzfovvpql1.jpg
关于改变,分享樊登老师提到的一个关于提高自我约束力的方法“三件事计划”:
每天列出三件自己不想做,但一定要做的事;
每天列出三件特别想做,但今天不能做的事,忍住别做。
如果你觉得三件事压力太大,那也可以从一件事开始。因为你不去颠覆自己,这个世界迟早会来颠覆你,直至你决心改变为止。
人是可以改变的,除非你认为不改变也是可以的。
曾经在一本书里,看到一句话:一个诗人能给新生宝宝最好的祝福就是:May you be ordinary。
不如我们“常想一二,不思八九”,如果这就是我生命里想绽放的光芒,那么即使有被讨厌的可能,我也要坚决走过去。
愿你,能找到“被讨厌的勇气”。
推荐两连
阅读:《超越自卑》,作者阿德勒。
看剧:日剧《被讨厌的勇气》
Do you like readin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本最有力量感的书,帮你解锁真正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