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分享 发表于 2021-6-2 16:56:20

【原】漫谈老百姓对喝中药的8个错误认识,快点避开,不然中药白喝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02/16/kyderokqrng.jpg
中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
经过漫长的岁月积累
积淀下了很多经典古方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02/16/u0r0h0gjzec.jpg
但是由于中医知识玄妙难懂,
很多人对于中医药
还存在着很多误解和不懂,
以至于用错了经典药方,
把中药当补药等等。
今天,
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中医药的一些常见误区,
希望看完能让大家
对于中药有一个新的认识。
喝中药的8大误区
误区1:中药材越贵越好
人参鹿茸、冬虫夏草、石斛天山雪莲……,哪个贵肯定哪个药效更好。殊不知中医有“虚不受补”这一说,体质病情不合,药再名贵,只会适得其反。 最典型的就是补益药的滥用,大多数人都知道“滥用人参,毒如砒鸩”的道理。所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病情的药物才是最正确的,千万不要一味的追求价格高的名贵药材,反而给身体带来伤害。误区2:老药方最靠谱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老药方是通过对某一疾病的不断诊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方,相对其他“土方子”确实安全有效得多。 但是中医讲究“一人一方”,中医诊治病人开出的药方是极有针对性的,不仅要考虑病症,还要根据各人体质阴、阳、寒、热、虚、实的不同,随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方。
因此,中医用药不能盲目套用老药方,尤其不能看到别人用好了,就擅作主张自己也跟着用。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02/16/onrgnoiiwbt.jpg
误区3:喝中药可以养生
“中药无毒”的说法深入人心,所以很多人认为中药可以强身健体,于是将中药当做补品来使用。其实,功效再好的中药也不能随意使用。 是药三分毒,中药也是药,药作用于人体都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所以大家在决定中药进补之前,一定要咨询中医师,让医师依据个人体质、状态、健康程度等,开立处方并调整药材的剂量。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02/16/hkdnylkaogi.jpg
误区4:多方并服,起效更快
找多位中医开中药,每天服用多种方剂,多管齐下?这是大错特错。就像西药也有剂量要求,药物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应,存在配伍禁忌一样,中药也不是想吃就吃的。 另外还有些患者为了尽快好起来,私下擅自加大药量,将两天的用量放在一起煎煮,并在一天喝完,有些中药本具有毒性,如朱砂、附子、雷公藤、关木通、雄黄、蟾酥等药物,随意或超量服用都会造成中药肝损伤。误区5:嫌中药太苦,加点糖
中医把糖类归类为一味中药,不宜随便使用。比如,白糖性凉、红糖性温,如果把白糖加入温热药剂中,或把红糖加入寒凉药剂中,都会减弱药性,阻碍药效的充分吸收,影响疗效。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02/16/24btnku4nly.jpg
此外,中药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糖类特别是红糖,含有较多的铁、钙等元素,中药中的蛋白质和鞣质等成分可与之结合,发生化学反应,使药液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变性,继而产生浑浊、沉淀,不仅影响药效,而且危害健康。误区6:夏天不宜喝中药
在中医门诊时常听到许多如夏天不能吃中药、吃中药上火、吃中药伤胃、夏天不能吃补药、夏天中药容易变质等错误言论。 其实,借助夏天的炎热之性治疗慢性寒凉性疾病,像寒湿疹、风湿关节疾病、咳嗽、过敏性鼻炎、慢性虚寒性胃肠疾病、女性宫寒等等,如采用冬病夏治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在秋冬中医调理效果要来得快而好。误区7:中药材洗洗再煎煮,更卫生
有些人在煎煮中药之前嫌它脏,为了除去上面的污垢、尘土,就会用清水来清洗,其实这是极不妥当的。 因为某些中药里含有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枸杞子中的酸、麻黄中的碱、甘草中的糖、杏仁中的苷等,水溶解度就很大,如果煎煮前用水清洗,有效成分也会大量损失,会使中药药效大打折扣。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02/16/rgee5ybnmmc.jpg
误区8:煎得越久,药越浓越有效
中药煎煮是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而当煎到中药本身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时,这种扩散运动就停止。如果再继续煎煮,不仅会使药物内的有效成分不再释出,还可能使非有效成分(如树脂、树胶、色素等大分子化合物)不断溶出,使药效降低。 此外,长时间煎药还容易煎煳,过分浓缩的药汁会加重苦味,让人难以下咽,服药后还容易感到恶心、呕吐。3个步骤,教你正确喝中药
01
选锅
砂锅的化学性质稳定,而铁、铝、铜锅在高温时易发生化学反应,因为这三种锅所含有的铁、铜、铝离子,与药材中的酸、碱、蛋白、鞣酸、皂苷等起化学反应,会破坏有效成分,产生毒性。
所以煮中药最好使用砂锅,也可以使用搪瓷锅(瓷面完好,不露铁锈)、不锈钢锅、玻璃器皿煎煮,但不能使用铁锅、铜锅、铝锅。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02/16/ugqbvhvvj0q.jpg
02
煎药
各种类型的汤剂均以煎两煎为宜。汤药煎好后,应趁热滤过,榨干,尽量减少药渣中煎液的残留量。

解表药
滋补药
一般性质的药
头煎(大火煮沸)
10-15分钟
30-40分钟
20-25分钟
二煎(小火慢煎)
10分钟
25-30分钟
15-20分钟
Tips:每次煎好的药汁,不少于180毫升(约一个碗的九分满)为准;如果小孩子的量则在120毫升左右为宜。
03
喝药
服用温度
寒服:止吐、解毒、清热的中药,为了减少刺激,服用的温度比“温服”应适当凉一些;
热服:适用于治疗感冒的解表、发散风寒的中药;
温服:即药煎好后要在常温下晾至40℃上下时再喝,适用于大多数中药。
服药时间
空腹:逐水药、攻积导滞药,此时服药避免与食物相混合,能迅速进入肠中,充分发挥药效;
饭前:虚补药、治疗胃肠疾病的药物,饭前胃腑空虚,有利于药物迅速进入小肠消化吸收;
饭后:消食健胃药或对胃肠有刺激的药物,饭后胃中存有较多食物,可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
睡前:一般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如安神药、涩精止遗药、缓下剂等;
隔夜:主要是指驱虫药,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用1次,以便将虫杀死排出体外。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6/02/16/e55b1024ofr.jpg
要忌口
其实忌口不是忌发物和忌荤,而是要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不易消化的也要尽量少吃,饮食以清淡为主,减少肠胃负担利于对药物的吸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漫谈老百姓对喝中药的8个错误认识,快点避开,不然中药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