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分享 发表于 2021-5-31 16:03:13

问问《毛选》,如何学会正确地努力?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31/16/xknxeb50xfl.jpg
文/小庄
一、
什么样的人是幸运的?
如果这个问题只从个人角度去看的话,那么一个付出了努力就能收获回报的人一定是很幸运的。
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努力却得不到回报,想努力却不能努力的人。
在我们不断地谈论“内卷”、“躺平”的时候,其实就暴露出这样一个事实,努力能获得回报,已经是一件极其罕见的事。
我们今天不谈论宏观的社会问题,只想尝试着从《毛选》里去找找答案,看看即使是身处内卷的浪潮之中,我们该如何把控自己努力的方向,即使无谓的消耗不可避免,但是至少我们可以把这种个人的消耗降到最低。
二、
什么是努力?
其实努力是一种人类特殊的能动性。
努力的过程,就是人类将自己的这种能动性,运用到推动事物发展,改造事物面貌的过程。
这个过程具体是怎样的呢?我们看看《毛选》里是怎么说的:
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持久战和最后胜利没有人做就不会出现。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毛选第二卷,论持久战》
这就是说,努力的第一个方法,就是先找出“客观事实”。
我们反对主观地看问题,说的就是一个人的思想,不根据和不符合客观事实,是空想,是假道理,如果照着去做,就要失败,故必须反对它。
《论持久战》里就有很多思想、理论、战略、战术,但是这些东西是从哪本书上搬过来的吗?是从哪个著名的理论家那里听来的吗?
都不是,《论持久战》首先分析的是中国和日本方面的种种特点,而随后那些指导思想、原则、道理、方法、战略战术都是在这些特点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里面会说,因为日本军事力、组织力、经济力都很强,而中国这些方面则很弱,所以没有速胜的条件,速胜论是不对的。
也可能会说,因为日本地小、人少、战争退步,而中国地大、人多、且战争正义,所以抗日战争有持久战的条件,是能够取得胜利的。
当然,文章里不可能说得那么简单,里面有大量对这些东西的论证,我们说的只是其中的逻辑。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它绝对不会说,因为斯大林说过战争会胜利,所以战争一定会胜利;因为马克思说过正义战胜退步,所以正义战争一定会胜利;里面一定不会这样去说。
不仅《论持久战》里找不到这种情况,整部《毛选》你都不可能找到这种案例。
这是因为像日本军事力、组织力很强这些东西,它是属于当时的客观事实,中国这些方面都很弱,这也是当时的客观事实。
我们既然是从客观事实中去引出思想、方法等等,那就绝不可能从某种理论和道理中去引出这些东西。
《毛选》里只要涉及具体事物的努力方向,努力方法之类的文章,统统都有这样的特点,即:一切首先从实际的事物出发,而不是从主观的想象、抽象的理论、一时的热情出发。
这也是毛泽东思想里实事求是的一个首要原则。
三、
可是问题接着就来了,我们找出客观事实之后,还必须要从客观事实中引出思想、理论、方法、策略等等。
这个过程就是努力的第二个方法,我们称之为——找规律。
光有客观事实,那么我们的工作性质其实还只停留在侦查员、收集员的阶段,最多不过是高级侦查员。如上文所说,我们还必须要从客观事实里面,去引出思想、理论、方法等等,这个过程就是找规律。
我们读了那么久的《毛选》,可能都知道:人们想到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可是问题也在这里,找到了客观事实,还不能等于找到了客观规律,必须要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经过一番“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才能把真实的客观规律找出来。
《毛选》里说:
“大家明白,不论做什么事,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毛选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这里所强调的,也是找规律的重要性。
那么,找规律有没有什么既定的方法或是技巧呢?
如果要说技巧,说来说去其实也只有四个字——善于学习。
什么是善于学习,我们可以参考一下毛主席是如何指导战争的指挥员们学习军事规律的。
“一切带原则性的军事规律,或军事理论,都是前人或今人做的关于过去战争经验的总结。这些过去的战争所留给我们的血的教训,应该着重地学习它。这是一件事。然而还有一件事,即是从自己的经验中去考证这些结论,吸收那些用得着的东西,拒绝那些用不着的东西,增加那些自己所特有的东西。这后一件事是十分重要的,不这样做,我们就不能指导战争。”——《毛选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这段话讲述的是一个将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的过程,这就是学习。
所谓间接经验,即是前人或今人已经总结出来的事物规律,任何人都不可能事事直接经验,事事自己总结,总要去学习他人已经总结出来的理论、方法,然后用这些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
但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去分析理论,分析经验,最后将别人的间接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直接经验,也就是上面说的“考证这些结论,吸收那些用得着的东西,拒绝那些用不着的东西,增加那些自己所特有的东西。”
这样就完成了我们在实践中去学习的整个过程,也就是我们找出事物规律的过程。
这里面有两种错误倾向:
第一种,学习了理论,但是做事的时候却一切从理论出发,而不是从实际出发,不明白理论是用来帮助自己分析实际事物的,那么就是教条主义。
第二种,不学习理论,一切以自己个人经验为主,缺乏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由此陷入了盲目的实践之中,那么就是经验主义。
我们以往读毛选的时候,无数次提到过教条主义,但是却很少提到经验主义,今天我们也着重强调一下经验主义。
《毛选》里多次反对教条主义,尤其是延安整风运动的时候,那是因为教条主义曾经普遍盛行过,所以我们就看到很多时候都在反教条主义。
但是其实,经验主义的危害也不小于教条主义,《毛选》里也不是没有批判过,不过仅仅没有教条主义那么引人注目罢了。
我们看看《毛选》里是怎么形容经验主义的:
“在一切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同志中,如果有一些人满足于甚至仅仅满足于他们的局部经验,把它们当做到处可以使用的教条,不懂得而且不愿意承认'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和'为着领导,必须预见’的真理,因而轻视从世界革命经验中总结出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并醉心于狭隘的无原则的所谓实际主义和无头脑无前途的事务主义,却坐在指挥台上,盲目地称英雄,摆老资格,不肯倾听同志们的批评和发展自我批评,这样,他们就成为经验主义者了。”——《毛选第三卷,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虽然其出发点不同,但是在思想方法的本质上,两者却是一致的,只不过一个只相信别人的教条,一个只相信自己的“教条”罢了。
所以,如何学习找规律?
总结起来也只是这样一句话: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找规律。
这里面所包含的意义在于,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既要保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保证必须有理论的指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实践中找出事物的规律,而只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这件事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
四、
所以,如何学会正确地努力?
总结起来,就可以说是一边找事实,一边找规律。
这是理论上的一个过程,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很多人还会遇到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压根连一个最基本的努力方向都没有。
我们找事实也好,找规律也好,都一定是建立在一个具体事物之上的,也就是说我们找的是具体事物的事实,研究的是具体事物的规律。
比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研究的是中国红色政权的发展规律、工农红军的发展规律;《论持久战》研究的是抗日战争中呈现出来的规律。
可是我们很多时候是没有研究方向的,是根本不知道该以什么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的,没有方向,那么方法也就失去了实际的意义。
一个人没有方向,不知道该做什么,就必然事事处于被动地位,努力也就无从谈起,就像武侠小说中描述的“风中落叶,水中浮萍”一样,始终找不到落脚之处,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大概率是没有什么幸福指数可言的了。
有很多时候,我们的被动地位是由客观因素造成的,就好像《论持久战》中所描述的,中国积贫积弱的特点,决定了在抗战的第一阶段,我们战略上一定是处于被动地位的。
如何扭转这种被动局面,重新掌握主动权,至少也要找到一个努力的方向?
这里面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办法,只能从自己身边局部的小事尝试做起。
《论持久战》中谈到如何摆脱初期的战略被动地位,提出过这样的方法:
被动总是不利的,必须力求脱离它。……在战役的运动战和游击战中取得许多局部的压倒敌人的优势和主动地位。通过这样许多战役的局部优势和局部主动地位,就能逐渐地造成战略的优势和战略的主动地位,战略的劣势和被动地位就能脱出了。——《毛选第一卷,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从局部出发,从那些自己可以掌握主动权的“小事”出发,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就是寻找方向的最好方法了。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正确地努力的一些思考。
说到这里,再聊一点点感触。
五、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这样一个感觉,反正我读《毛选》、读党史以来,这种感觉是越来越强烈了,那就是革命先辈们实在是太伟大了。
我们站在历史后来者的视角去看他们,看他们那种奋斗精神和牺牲精神,会深切地感受到这种伟大,可是即便如此,他们的伟大和悲壮依旧比我们感受到的要深重得多。
因为我们看到了他们的胜利,所以我们知道他们选择的那个方向是对的,也知道他们的牺牲意义重大,他们的努力不会白费。
可是他们在牺牲的时候,并不能预知未来,不知道最后会不会取得胜利,也不确定自己牺牲的意义到底有多大啊。
抗日战争时期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伪军,那么多的汉奸?
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人根本不知道中国抗战会胜利,中国革命会胜利,中国能在那样一个支离破碎的局面下迎来光明啊。
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历史结果,其实并不是机械而必然地发生的,而是当初的革命先烈们牺牲和奋斗的结果。
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必然要经历迷茫和困惑,因为努力本来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去找方向、找事实、找规律,最后才完成了这个努力把旧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给拉出来,使得它变成一个独立、民主、自由的新中国的历史使命。
最后,借着这个话题引用一段毛主席的话: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他们的生命,使我们每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难道我们还有什么个人利益不能牺牲,还有什么错误不能抛弃吗?”——《毛选第三卷,论联合政府》
http://img.biiyy.com/360doc/2021/05/31/16/uwhwcxxcfv0.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问问《毛选》,如何学会正确地努力?